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留侯世家

2017-09-05 4页 doc 14KB 155阅读

用户头像

is_155956

暂无简介

举报
留侯世家《史记?留侯世家》读书笔记 ——“智绝”张良 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经典角色,无论是破釜沉舟威震天下的霸王项羽,还是起于垄亩自致青云戍卒陈胜,无论是戎马一生终难封侯的李将军,还是礼贤下士义服九州的信陵君,无论是旷世奇才悲凉收场的韩信,还是忠君爱国英勇殉道的屈原,他们皆具鲜明的性格特征,都有独特的人生际遇。而在《史记》中,我最欣赏最钦佩的人物是“智绝”——张良。 《史记?留侯世家》开端简练扼要地介绍了张良的家庭背景,他的先辈五代继为韩王之相,秦灭韩国,他义愤填膺,誓报国...
留侯世家
《史记?留侯世家》读笔记 ——“智绝”张良 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塑造了各种各样的经典角色,无论是破釜沉舟威震天下的霸王项羽,还是起于垄亩自致青云戍卒陈胜,无论是戎马一生终难封侯的李将军,还是礼贤下士义服九州的信陵君,无论是旷世奇才悲凉收场的韩信,还是忠君爱国英勇殉道的屈原,他们皆具鲜明的性格特征,都有独特的人生际遇。而在《史记》中,我最欣赏最钦佩的人物是“智绝”——张良。 《史记?留侯世家》开端简练扼要地介绍了张良的家庭背景,他的先辈五代继为韩王之相,秦灭韩国,他义愤填膺,誓报国耻,这就为下文情节做好铺垫。青年时代的张良,血气方刚,任侠纵武,为保国仇,他花重金,求勇士,刺秦王。他寻得一位大力士,打造一个大铁锤,等待时机。始皇东巡,张良与力士埋伏博浪沙,袭击始皇,却误中副车,功败垂成。始皇大怒,全国搜捕,张良只得改名换姓,逃到下邳隐藏。少有胆气刺杀秦皇这一情节,虽然更多体现了张良的过人胆识和超人豪气,但是同时表现了张良筹划缜密和考虑长远。张良的不同凡响初现端倪。 《史记?留侯世家》接着生动详细地叙写了张良居留下邳偶遇神人的传奇经历。张良散步于下邳桥,遇到了一老人。老人将鞋扔到河中,却让张良替他捡起,反复三次,以至还让张良替他穿上,张良心有怨气,却仍毕恭毕敬,遵照吩咐行事。老人又约张良五天之后在此 见面,张良答应,前面两次,张良都是晚于老人,第三次时,张良半夜起身,终于赶早,老人觉得张良孺子可教,认为时机成熟,就传张良《太公兵法》。张良得到此书,视如珍宝,随身携带,经常阅读,反复精研,终成军事大家。圯桥献履得传兵书这一情节,看似曲折离奇,充满传奇色彩,甚至带有迷信意味,让人惊叹不已,同时又让人难以置信,实则跌宕起伏,符合现实情景,更是契合事物规律,让人反复品味,同时又让人细致思索。“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张良的坚忍谦逊正在于此,而这也正是他建功立业的起点,明哲保身的基础。 《史记?留侯世家》接着重点叙述了张良追随沛公,帮助沛公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屡献奇计,数破敌军的辉煌经历。在下邳时,张良行侠仗义,搭救项伯。十年之后,反秦义军风起云涌,张良打算追随代理楚王景驹,半路偶遇沛公,沛公的赏识重用理解,让他感觉遇到明主,也就誓死追随。张良劝说项梁立韩成为韩王,增强同盟实力。后来,张良跟随沛公,率兵攻城略地,击退杨熊军队,大败峣关秦兵,追击败军至于蓝田,摧毁秦军最后防线,率先攻入咸阳,迫使秦王子婴投降。沛公留恋秦宫,张良忠言逆耳,极力据理劝说,致使沛公还军霸上。再后来,项羽大怒,誓杀沛公,鸿门宴上,张良巧妙计划,周密安排,终使沛公脱离虎口,自己也能全身而退。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赏赐张良金银珠宝,他却全部送给项伯,以此让项伯为沛公去求取关中地区。沛公得到汉中地区,张良劝说沛公烧掉栈道,以消项羽疑心。之后,项羽杀掉韩王,张良逃奔沛公,为沛公指出了 可以与之建功立业的三个重要人物——英布、彭越和韩信。再之后,沛公被围荥阳,张良驳斥郦食其想借重新封立六国后裔来削弱楚国势力的错误计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致使沛公作罢。后来,韩信请求代理齐王,沛公大怒,张良劝说,持印信予韩信,终于平定紧张局势。在张良的辅佐下,沛公最终取得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这一部分,作为整篇核心和重点,生动具体地刻画了张良作为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卓越的谋略家的光辉形象,无论是搭救项伯还是辅佐沛公,不管是驳斥郦食其还是稳定韩信,在下邳时,在逃难中,在沛公左右,在韩王身边,在荥阳城下,在鸿门宴上,他都是沉着冷静,从容淡定,临危不惧,受困不乱,总是深思熟虑,精谋细想,筹划周密,考虑长远。可以说,张良的超人智慧就在这一部分彰显。 《史记?留侯世家》最后叙写了张良在刘邦建立汉朝后,不居功自傲,不争名逐利,进退适宜,明哲保身的结局。汉朝建立,大宴宾客,封赏功臣,刘邦总结说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张良推辞,只愿受封留县,号位“留侯”。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张良又劝他封赏雍齿作为承诺,以此安定群臣心理,以防部下官军造反。后来刘敬劝告刘邦建都关中,群臣反对,唯有张良赞成,并且为刘邦了利害得失。再后来,在太子废立问上,刘邦一直想要废掉太子,张良明知太子不能被废,却没有像叔孙通等人一样出面拦阻,而是在吕后要求下帮助保住太子,并推荐了东园公等四人给吕后,让他们四位贤者跟随太子,以此保住太子地位。张良既没有触怒刘邦,又没有拒接吕后,同时得到刘邦的信赖和吕后的赏识, 以至刘邦死后,可以安享晚年,世代封侯,可谓考虑周到,谋划长远。 《史记?留侯世家》结尾太史公的评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对鬼神精怪和天意命运产生疑虑。二是对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超人智慧表示由衷敬佩。三是表达不可以貌取人的观点。 《史记?留侯世家》生动刻画了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形象,精心塑造了一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谋略家典型。“智绝”张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他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张良善于揣摩各类人物心理。突出表现在他劝说刘邦争取三个重要人物——英布、彭越和韩信,最终平定天下。其次,张良能够结合具体情况处理具体事情,思维缜密,考虑长远。突出表现在他驳斥足智多谋的郦食其的精彩言论中,可谓理足气盛。最后,张良深谙为官之道,能够恰当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突出表现在他处理太子废立问题时,不偏不倚,既不居功自恃,也不摇摆犹疑,最终明哲保身。 《史记?留侯世家》中的张良,与同为“兴汉三杰”的韩信和萧何比,目光更为远大,思虑更为长久,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功臣亡”的规律,明白“当进则进,宜退则退”的道理。与同为汉初重要谋士,也是最终明哲保身的陈平比,张良多了一分超脱,少了一分世俗。与三国诸葛比,张良更具道家出世的绝尘气质,诸葛更有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性情。与水浒吴用比,张良更加灵活多变,而不迂腐守旧。总之,智绝张良,千古流芳。
/
本文档为【留侯世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