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原子和原子核 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

2017-10-14 8页 doc 79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原子和原子核 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原子和原子核 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 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 (1)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 ?装置...
原子和原子核 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
原子和原子核 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电子的发现: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 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 , (1)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 , ?装置: ? 现象: 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 b. 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 c. 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 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粒子运动,, 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 影响。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 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 验现象,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 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14-10 原子核半径小于10m,原子轨道半径约10m。 3、玻尔的原子模型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 a. 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 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 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b. 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随着旋 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 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2)玻尔理论 上述两个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 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 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2 E)时,它辐射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1 即 hv=E-E 21 ?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 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即轨道半径跟电子动 2,量mv的乘积等于h/2的整数倍,即:轨道半径跟电了动量mv的乘积等于h/, hmvrn,,n123、、……的整数倍,即 ,2 n为正整数,称量数数 (3)玻尔的氢子模型: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轨道半径公式:玻尔在三条假设基础上,利用经典电 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以及电子在 各条轨道上运行时原子的能量,(包括电子的动能和原子的热能。) 氢原子中电子在第几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和电子轨道半n E,1E,,n径r分别为: n,123、、……nn,2,rnr,1n, 其中E、r为离核最近的第一条轨道(即n=1)的氢原子能量和轨道半径。11 -10即:E=-13.6ev, r=0.53×10m(以电子距原子核无穷远时电势能为零计算) 11 ?氢原子的能级图: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氢原子的能级。按能量 的大小用图开像的表示出来即能级图。 其中n=1的定态称为基态。n=2以上的定态,称为激发态。 1、天然放射现象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1896年法国物理学,贝克勒耳发现铀或铀矿石 能放射出某种人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穿透黑纸而使照相底片感光。 放射性:物质能发射出上述射线的性质称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放 射性元素 天然放射现象:某种元素白发地放射 射线的现象,叫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存在精细 结构,是可以再分的 (2)放射线的成份和性质:用电场 和磁场来研究放射性元素射出的射线,在 电场中轨迹,如图(1): 性 质 成 份 组 成 电离作用 贯穿能力 射 线 氦核组成的粒子流 很 强 很 弱 , , 射 线 高速电子流 较 强 较 强 , 射 线 高频光子 很 弱 很 强 2、原子核的衰变: (1)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成新核的变化称为衰变在原子 核的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类 型 衰变方程 规 律 电荷数减少2, 新核 ,质量数减少4 衰 变 ,, 电荷数增加1, 新核, 质量数不变, 衰 变 , ,射线是伴随衰变放射出来的高频光子流 ,,、 在衰变中新核质子数多一个,而质量数不变是由于反映中有一个中子变为, 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即: (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 素的半衰期。 一放射性元素,测得质量为m,半衰期为T,经时间t后,剩余未衰变的放射 mo性元素的质量为m m,2/tT 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例如用高速 粒子轰击原子核)使原子核发生转变。 (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氦原子核发现了质子。 , 144171 NHeOH,,,7281 (2)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用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中子。 , 4、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同位素 (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在原子核中: 质子数等于电荷数 核子数等于质量数 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电荷数 (2)放射性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放 射性同位素: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的发现:用粒子轰击铝时,发生核反应。 , , 发生+衰变,放出正电子 三、核能: 1、核能:核子结合成的子核或将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都要放出或吸收能 量,称为核能。 例如: 2、质能方程:爱因斯坦提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2Emc, ——质能方程 3、核能的计算:在核反应中,及应后的总质量,少于反应前的总质量即出 现质量亏损,这样的反就是放能反应,若反应后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前的总质量, 这样的反应是吸能反应。 2,,Emc, 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与质量变化的关系为: ,27 例:计算 ,,mkgE,,,,11660610,.?的质量相当的能量 2,,Emc,, 2,278,,,,16606102997910..,, ,10 ,,J1492410. 9,,ev0931510.,, ,mev9315.,, 为了计算方便以后在计算核能时我们用以下两种方法 ,m 方法一:若已知条件中以千克作单位给出,用以下公式计算 2,,Emc,, 公式中单位: ,,mkgCmsEJ——;/;, ,m, 方法二:若已知条件中以作单位给出,用以下公式计算 ,EDmMevm,,9315./,, ,E, 公式中单位:; Dmkg—Mev 4、释放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反应: ?裂变: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 裂变反应。 例如: ?链式反应:在裂变反应用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a)裂变物质的体积,超过临界体积, , 链式反应的条件: b)有中子进入裂变物质, ?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放能约1Mev能量 1kg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放出能量 (2)聚变反应: ?聚变反应: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 2341 例如: HHHenMev,,,,176.1120 ?平均每个核子放出3Mev的能量 ?聚变反应的条件;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
本文档为【原子和原子核 一、原子结构: 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 (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