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017-09-29 8页 doc 22KB 57阅读

用户头像

is_435706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009年l2月 第3l卷第6期 延安大学(社会科学皈) 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Dec.2009 Vo1.31No.6 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杨旭春 (延安日报社,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工作不可动摇的基本原 则坚持新闻真实性,防范和根治 新闻失实,对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真实;真实性原则;新闻失实 中图分类号:...
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2009年l2月 第3l卷第6期 延安大学(社会科学皈) 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Dec.2009 Vo1.31No.6 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杨旭春 (延安日报社,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石,是新闻报道工作不可动摇的基本原 则坚持新闻真实性,防范和根治 新闻失实,对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真实;真实性原则;新闻失实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O975(2009)06—0126—O3 收稿日期:2o09—09—05 作者简介:杨旭春(1962一),男,陕西吴起人,延安日报社记者.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也是新 闻传媒必须遵循的原则,更是新闻媒体取信于受众的 关键.联合国新闻新条规定:"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 的工作者,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 对正确."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坚持新闻真实性 原则,才能保障新闻作品的真实,客观,公正,才能实 现新闻工作者和新闻事业的自身价值. 一 ,正确认识新闻真实性原则 新闻真实性作为新闻工作的一项普遍性原则,其 基本要求是,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完全按照客观事物 的本来面貌反映和报道.新闻必须真实,但真实的事 情未必可以构成新闻.江泽民指出:"我们的新闻工 作者要做到真实的反映生活,就要深入进行调查研 究,不仅要做到报道单个事情的真实,准确,尤其要注 意和善于从整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 情的真实性."…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既要 深入实际,抓住局部真实,又要深入思考,抓住整体真 实,只有做到了本质与现象的统一,才能实现新闻的 真实性.正确认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必须运用辩证 唯物论的立场,观点和,准确把握真实性的科学 内涵和实践要求. 首先,要具备当代时空观.过去,尽管教科书里 关于新闻的定义多达几十种不同说法,但是,大家比 较认可的还是陆定一的观点,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 事实的报道.陆定一的这一观点,结于20世纪40年 代的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陆氏 126 定义还是比较科学的,基本符合纸质媒体占统治地位 的时代特征.然而,20世纪5O年代以后,现代电子 技术,通讯技术和卫星传输技术的应用,给予人类的 信息传播能力以重大的影响.比照当代的传播环境, 陆氏定义的时空观显然已经落后了,不再符合当代传 播环境的要求.如,人们通过卫星传输的电视新闻和 互联网播发的消息,往往不是"新近发生的"报道,而 是正在发生,刚刚发生或最新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如 中国三峡大坝合龙的现场直播,世界杯足球赛的现场 直播,伊拉克战争的现场直播等等,都证明现代科学 与通讯技术,已经无情地摧毁了陆氏定义中过时的时 空观.在当代传播语境下,新闻的定义应为:新闻是 最新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选择事实的报道.所以,只 有从当代时空的角度切人,跟上已经发生位移的时空 坐标,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真实性原则. 其次,要厘清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报道的 本源,事实在先,新闻居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原生,新闻根据事实加 工编辑而成.事实是新闻发生的前提,又是新闻存在 的依据;没有事实作为前提,新闻就失去了其合理性; 没有事实作为依据,新闻也就失去了其存在合法性. 然而,我们又必须清楚地知道,尽管事实对于新闻是 如此地重要,但是,事实绝不直接等于新闻.不是所 有的事实都能进入新闻领域,不是所有进入了新闻领 域的事实都可以进入新闻制作的程序,不是所有进人 了新闻制作程序的事实都可以成为新闻报道.只有 与构成新闻的要素发生了联系,事实才能成为新闻. 坚持客体与主体的有机统一,是新闻真实性的必 然要求.追求事实,忠于事实,这个自然本能是真实 的;依赖于立场,观点去反映事实,解读事实,这个价 值取向也是真实的.尊重客观事实与尊重选择事实 报道,二者必须统一.这里不存在矛盾,恰恰相反,客 体与主体的有机统一,才能使矛盾得到了最优化处 理.新闻界有一句名言:善于用事实说话,这是刘'客 体与主体有机统一的最好诠释.新闻媒体必须正确 认识和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才能既保证客观真实 的报道新闻,又避免了单纯的罗列事实,确保受众从 媒体得到准确有效的信息. 二,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社会意义 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内涵与本质在于以事实为基 础,为依据来报道新闻.任何抛开和背离事实报道的 做法都有违新闻真实的本质.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 特征和根本原则,坚持真实性原则,就是要求新闻传 播者在报道新闻时,要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符合,要 从客观实际人手,从现实生活出发去采集新闻,报道 新闻,把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 价值的人和事如实地报道给受众.我们党和国家历 来强调新闻宣传的真实性,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新 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 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新闻工作的阶 级性和党性同新闻的真实性是一致的"因此,坚持 新闻真实性原则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坚持真实性原则,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应该时刻牢记于记者心 中.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中国的新闻 市场也越来越活跃,新闻报道的渐趋多样.但与 此同时,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却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一 些新闻工作者为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为了报道独 家新闻,为了增加报纸的卖点,渐渐远离了真实性的 原则,捕风捉影,夸大歪曲甚至编造事实的报道开始 频繁出现.这些虚假新闻,失实报道严重损害了人民 群众的切身利益. 如2007年,"纸包子"的新闻经由北京电视台多 个栏目转播,使得市民"闻肉包而变色".然而这却 是一记者在"既想出名,又想挣钱"的利益驱使下,自 雇农民工做的"纸包子",导致假新闻的出炉.这位 记者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却让卖包子的商家生意一 落千丈.近几年假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群.新闻媒体 本是舆论监督的关键,应承担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责 任,但这些假新闻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国家 形象和人民群众利益.因此,只有坚持新闻真实性原 则,才能得到受众的欢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2.坚持真实性原则,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媒体不只是传声筒,而是要通过多方采访和 认真思考,使新闻报道既具备真实性又具备思想性, 从而起到引领舆论潮流的作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应 该建立在真实的新闻报道基础上,而建立在虚假新闻 和失实报道基础上的舆论导向必然是错误的.虚假 新闻和失实报道不但不能起到正确导向作用,反而会 因为误导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作为社会雷达的新闻媒介,人们赋予它的首要职 能就是监视环境,即要求新闻媒介必须全面,准确,客 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面貌 及其重要发展.当今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人们已经 很难直接去感知,理解和把握周围的现实世界.对于 绝大多数人来说,实性世界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可 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了,只有通过大众传播媒 介,.人们才能感受到这个"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 的"世界.新闻媒介给广大受众提供的是一个可知 可感而且仿佛也能够亲身经历的实性世界的投 影——一虚性世界.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人们把新闻 媒介看作是自己的眼耳舌鼻身的延续,将媒介对新闻 事件的报道视为耳闻目睹的亲身经历,如同信任自己 的耳,目一般信赖新闻媒介.那么,真实可靠的信息 就给公众提供了正确的参考,而虚假不实的信息提供 给公众错误的信息,也必然会误导公众.尤其是如今 网络评论的强大力量,任何新闻都可能引发一场舆论 风暴.试想如果一条虚假的失事报道,引起网民的广 泛关注,进而引发一场全民舆论风暴,就如"华南虎" 事件,结局会是无比的尴尬,使得媒体的公信力受到 严重的损害.由此可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 确保舆论导向的前提,对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 用. 总之,无论是从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来看,还 是从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来看,维护新闻真实性,都 是实现正确引导的重要保证.离开了新闻的真实性, 舆论引导只能是无米之炊,无水之鱼,无本之末.一 切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自觉以马克 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新闻实 践,恪守职业道德,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 的真实,维护新闻队伍的形象和声誉,切实担当起引 导社会大众的责任. 三,新闻失实的防范与根治 真实性原则作为新闻实践与操作的一个很重要 的原则提出来,实际上它还暗含着一个有强烈针对性 127 的目标指向,这就是虚假新闻和失实报道.从新闻发 展沿革史来看,从新闻降临的那一天起,虚假新闻和 失实报道就如影随形地伴生而来.真实是新闻的生 命,也是新闻事业的生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严 格遵循真实性原则,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新闻失实会 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不仅会误导受众,混淆视听, 甚至以讹传讹,损害新闻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而且可 能引发新闻官司. 1.当代新闻失实的主要原因 新闻失实的历史原因.从历史上看,重大的失实 报道大都有其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而"左"的思想 路线往往是新闻造假的理论依据,也是产生虚假新闻 的重要原因.林彪,"四人帮"一伙在文化大革命中 鼓吹什么"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提出"事实要为政 治服务"等等.这些谬论成了文化大革命中新闻造 假的"理论依据".新时期,编造新闻,虚假报道的情 况虽然较少出现,但并未完全根除. 新闻失实的客观原因.新闻失实的客观原因是 指社会上存在着引诱,鼓励和助长新闻媒介和新闻工 作者制造假新闻的客观环境.这种客观环境主要包 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 综合产生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时尚或者时髦,社会 成员受这一时尚或时髦的蛊惑总会希望社会出现某 种变化,以达到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受这种社会心 理的支配,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会自觉地或者不自 觉地追求这方面的轰动新闻.第二,由于新闻事业处 于信息传递的枢纽地位,社会上各种不同的政治,经 济,军事势力都要利用新闻事业.在某些特殊的情况 下,它们或者威逼,或者利诱新闻媒介制造假新闻. 如果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没有为真理而献身的勇 气,就很难避免不为它们所利用.第三,社会上的个 人有时为了名和利的关系,或者出于某种报复社会或 他人的目的,也往往欺骗和利用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 者. 新闻失实的主观原因.从主观方面看,一条新闻 从采写到发表,要经过许多所谓"把关人","把关人" 的失误,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采访不深 人,统稿不注意校对,造成新闻报道失实;二是思维方 法片面,为突出主而不惜随意吹嘘或者贬抑,造成 新闻失实;三是不懂新闻特点,特别是不懂新闻与文 学的区别,搞"合理想象",艺术加工,致使新闻真假 掺杂;四是知识不足,又不虚心向专家请教,自以为 是,造成新闻失实;五是个别新闻工作者私心严重,名 l28 利思想作怪,又受到社会上权威或金钱的诱惑,无中 生有,故意造假. 2.解决新闻失实的办法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失实损害新闻工作者 和媒体的形象,降低了媒体的威信,而且间接导致了 执政党和政府的威信的下降,新闻失实是新闻界的大 敌.作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只有如实客观地报 道事实,充分地满足人民大众获取各种真实新闻信息 的需要,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欢迎,才能体现新闻 的价值和意义.防止新闻失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 首先,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新闻工作的规章制 度,用管好新闻从业人员,防止虚假新闻.实践 证明,把思想道德教育,职业培训与新闻战线的整体 管理,各新闻单位的内部管理相结合,加强和完善体 制,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内部管理与社会监督相 结合的新闻工作运行机制,是防范虚假新闻的重要保 证. 其次,要对新闻工作者加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 教育.要通过持之以恒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使广大新闻工作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力 弘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严格遵守新闻工作纪 律和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扎起防止虚假新闻的"篱笆 墙". 再者,国家要大力推动新闻法制化进程,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纠正新闻工作者中存在的以新闻谋私利 的思想;加强新闻职业培训,树立新闻工作者主人翁 意识,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 使新闻工作者能真正成为"杂家"和某一领域的专 家.新颁布的《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 (试行),是一项规范新闻采编人员行为的重要制度, 也是防范虚假新闻的一项重要制度保障.新闻行业和新闻工作者要以此为契机,坚持"三深入",落实 "三贴近",坚持新闻真实性,让新闻报道经得起读者 和历史的检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 用. 参考文献: [1]郑保卫.当代新闻理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办的新闻工作研讨班上 的讲话提纲『N].1989—1l一28. [责任编辑加东]
/
本文档为【浅论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