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儿科健康教育处方

2017-09-20 24页 doc 124KB 18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7433

暂无简介

举报
儿科健康教育处方儿科健康教育处方 目录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2 2. 急性支气管炎    12 3. 小儿肺炎    13 4. 支气管哮喘    14 5. 急性喉炎    15 6. 过敏性紫癜    16 7. 急性肾小球肾炎    17 8. 肾病综合征    18 9. 病毒性脑炎    19 10. 化脓性脑膜炎    20 11.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21 12. 腰椎穿刺    22 13. 小儿脑瘫    23 14. 癫痫    24 15. 小儿腹泻    25 16. 急性白血病    27 1...
儿科健康教育处方
儿科健康教育处方 目录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2 2. 急性支气管炎    12 3. 小儿肺炎    13 4. 支气管哮喘    14 5. 急性喉炎    15 6. 过敏性紫癜    16 7. 急性肾小球肾炎    17 8. 肾病综合征    18 9. 病毒性脑炎    19 10. 化脓性脑膜炎    20 11.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21 12. 腰椎穿刺    22 13. 小儿脑瘫    23 14. 癫痫    24 15. 小儿腹泻    25 16. 急性白血病    27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28 18. 再生障碍性贫血    29 19. G-6-PD缺陷症    30 20. 骨髓穿刺术    30 21. 病毒性心肌炎    31 22. 川崎病    32 23. 糖尿病    33 24. 婴儿捂热综合征    3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一、 【讲解病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炎症,90%由病毒引起。 二、 【说明表现】 轻症患儿表现为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轻咳、不同程度的发热。重者畏寒、高热、头痛、无力,甚至高热惊厥。 三、 【介绍治疗】 (一)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 (二) 抗生素:细菌感染选用抗生素,但对病毒感染者无效。 (三) 对症治疗: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咳嗽者予以止咳祛痰药。 四、 【重点教育】 (一) 饮食:给予清淡、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 (二) 活动: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 (三) 复查时间及指征:一般不需复查。出现头痛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随时就诊。 五、 【特殊交待】 (一) 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 (二) 加强对本疾病的防治,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三) 呼吸道感染高峰期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四) 加强口腔护理,年长儿童可用温盐水漱口。 急性支气管炎 【讲解病因】 急性支气管炎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多见于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 【说明表现】 主要表现为咳嗽,初为干咳,以后有痰,可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一般无气促和发绀,喘息性支气管炎除外。 【介绍治疗】 1、 抗生素治疗。 2、 抗病毒治疗。 3、 咳、喘可用止咳化痰、平喘药。 【重点教育】 1、 活动:患儿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 2、 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3、 复查时间及指征:一般不需复查。 【特殊交待】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痰多可予负压吸痰,清理呼吸道。痰液粘稠不易吸出,应多饮水,勤变换体位,必要时予超声雾化,或用手多叩击胸背部协助排痰。 3、 出现呼吸急促或气憋,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 4、 环境要安静、整洁,室内空气清新。 5、 加强预防,尤其是冬春季节。指导患儿愈后锻炼,增强体质。 小儿肺炎 【讲解病因】     肺炎是因不同病原体或其它因素(吸入或过敏反应等)所致的肺部炎症,病原体多由呼吸道入侵,也可经血行入肺。 【说明表现】 一般上感数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热型不一)、咳嗽、气促、肺部可闻及固定的干湿啰音。严重者呈点头样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重症肺炎由于严重缺氧及毒血症,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其它系统受累表现。 【介绍治疗】     治疗以控制感染、改善呼吸道症状,预防并发症为原则,采取综合。 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情或细菌培养结果,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 2、 抗病毒治疗。 3、 对症治疗。 (1) 高热烦躁者给予降温、镇静。 (2) 咳喘者可用止咳化痰、平喘药。 (3) 呼吸困难紫绀者可给氧吸入。 (4) 腹胀伴低钾血症者,给予补钾。中毒性麻痹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 (5) 并发心力衰竭者,宜用洋地黄制剂强心治疗。 【重点教育】 1、 饮食:少量多餐,多吃高蛋白、易消化食物,以流质为主。 2、 活动:高热期应卧床休息,并发心衰者,需严格卧床休息。 3、 复查时间及指征:预后良好,一般不需复查。 【特殊交待】 1、 并发心力衰竭者,使用洋地黄制剂时,应观察有无中毒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准确掌握用药的剂量、时间、给药量,必须数脉搏。如小于1岁患儿心率小于100次/分,小于6岁患儿心率小于80次/分,年长患儿心率小于60次/分,必须停用1次,并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2、 对有惊厥的患儿,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注意患儿安全,防止跌伤。抽搐时,用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咬伤舌头。 3、 经常翻身,可促进肺扩张和预防分泌物堆积。 4、 肺不张和肺部分泌物多时可叩击胸背部以协助除去分泌物。叩击时,为避免手直接接触患儿的皮肤,患儿可穿1件薄上衣。 支气管哮喘 【讲解病因】 支气管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可逆性的气道阻塞性疾病。病因主要影响因素是遗传和环境。诱因因素是吸入或食入变应原,如尘螨、各种花粉、屋尘、皮毛、冷空气、煤烟等。 【说明表现】 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哮喘发作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用支气管扩张剂不能缓解,为哮喘持续状态。 【介绍治疗】 1、平喘:肾上腺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效迅速、安全可靠,同时配合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    ,达到平喘目的。 2、抗生素:继发细菌感染者,选用适当抗生素治疗。 3、预防复发:脱敏疗法,可提高哮喘病人对过敏原的耐受力,对反复哮喘发作者可用免疫调节剂,如丙球、胸腺素等。 【重点教育】 1、饮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严禁食用诱导发病的食物、鱼虾等。 2、活动:急性期应限制活动,缓解期间可适当参加活动。 3、复查时间和指征:遵医嘱定期复查。 【特殊交待】 1、体位:采取使肺部扩张的体位,可采取半卧位或坐位。 2、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和哮喘缓解情况。 3、密避免接触过敏原,除去各种诱发因素。 4、介绍呼吸治疗仪的使用方法。 5、嘱患儿出院后遵医嘱坚持用药。 急性喉炎 【讲解病因】 急性喉炎是一种主要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急性炎症,为小儿常见急性喉梗阻原因之一,常发生于1~3岁的小儿,多见于冬季。 【说明表现】 典型病例发病前1~2天,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继之出现发热、声音嘶哑,重者出现犬吠样咳嗽、吸入性喉喘鸣,患儿常烦躁不安,面色发绀,呼吸及心率加快,因喉头粘膜水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喉梗阻。 【介绍治疗】 1、抗生素:一般不用抗生素,如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能减轻喉部梗阻,避免作气管切开。 3、氧疗:如有呼吸困难可持续湿化氧吸入治疗,缺氧加重、紫绀明显,可行气管插管给氧或气管切开术。 4、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重点教育】 1、饮食:给予温凉流质饮食或暂禁食。 2、活动:应卧床休息或减少活动。 3、复查时间及指征:一般不需复查。 【特殊交待】 1、应送就近医院住院治疗。 2、患儿取半卧位或头颈背垫高斜坡卧位,保持体位舒适。 3、尽量将所需要的检查及治疗工作集中完成,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影响患儿休息。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5、耐心细致地喂养,避免患儿进食时发生呛咳。 过敏性紫癜 【讲解病因】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等。 临床上致敏原常不易确定,可能与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食物(鱼、虾、蟹、蛋等)、药物(抗生素类、喹啉类、水杨酸钠、异烟肼等)、昆虫叮咬或花粉等有关。 【说明表现】 本病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发病急,除发热、食欲不振、恶心、上呼吸道感染等一般症状外,主要症状如下: 1.皮疹:常见的为大小不等的紫癜,对称分布,多发于关节周围的伸侧面,尤其双下肢及臀部,重者延及上肢及躯干。 2.消化道症状:患儿常在皮疹未出现前,突然腹痛,恶心、呕吐或便血。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3.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关节。 4.肾脏症状:血尿、管型和蛋白阳性,且有血压增高及浮肿症状。 5.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偶可发生脑出血、出现昏迷、惊厥或瘫痪等症状。 6.其它出血:鼻与牙龈出血较为常见。 【介绍治疗】 1.积极控制感染,尽可能寻找并去除治病因素。 2.药物治疗:止血药物;补充维生素C;并发肾病者可试用环磷酰胺治疗。 【重点教育】 1. 饮食:有少量肠道出血时应限制饮食,给予少渣软食或流食;肠道出血量多时应禁食。对于怀疑为引起治病的食物应避免食用。 2. 卧床休息:有出血症状时,可给以镇静剂。 3. 应穿全面内衣内裤,新衣服买来后应清洗晒干后再穿。 【特殊交待】 1. 心理护理:对反复发作的较大儿童应加强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使其克服恐惧、悲观情绪。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出血部位、出血量;鼻出血可用1:1000肾上腺素浸润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牙龈出血可用4%碘甘油涂牙龈或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3. 避免接触过敏性物质和食用过敏性食品。 急性肾小球肾炎 【讲解病因】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某些微生物引起机体免疫反应而导致双侧肾脏弥漫性的炎症反应。多发生在急性链球菌感染或其它病原体感染后,是儿科常见病,居小儿泌尿道疾病首位。 【说明表现】     以少尿、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5~7岁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后的前驱期为l~3周,脓疱病后发病者多在3周以上。 1. 少尿、水肿:先表现为眼睑浮肿,l~2日内渐及全身,指压无凹陷。一般在1~2周尿量增多,水肿渐行消退。 2. 血尿、蛋白尿:以镜下血尿多见,肉眼血尿占据30%,尿色一般为茶色或洗肉水色。肉眼血尿l~2周消失,镜下血尿可持续3~6个月,蛋白尿一般不重,持续时间较短。 3. 高血压:发病后第一周高血压多见,第二周随着利尿即降至正常。 4. 全身表现:腰酸、头痛、乏力、精神不振、厌食、恶心、呕吐、发热、胸闷等。 5. 常见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 【介绍治疗】     治疗原则以休息、对症为主,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予以透析治疗,待其自然恢复。 1. 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严重尿少有血容量增高表现者应限制液体人量、量出定入。 2. 控制感染:为了控制链球菌感染和清除病灶,常规抗炎治疗7~10天,可使用水剂青霉素等抗炎药。 3. 对症治疗:降压、利尿,有心衰的按心衰治疗。 4. 中医中药治疗:(肾炎1号合剂)。 【重点教育】 1. 饮食:给予富于营养、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适当的脂肪、易消化的食物,水肿、高血压的患者,应限制入水量,低盐饮食,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给予优质蛋白。 2. 活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3周,直至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及水肿减退,然后逐渐进行室内活动。 3. 复查时间及指征:在一年内,定期门诊检查。若患者出现腰酸乏力、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特殊交待】 1. 注意病情观察:按时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有无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惊厥、昏迷、尿量变化。如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等,及时报告医生积极处理。 2. 注意观察水肿的变化及尿量、尿常规检查结果,每日测体重,准确记录出入量。  3. 注意保持皮肤及口腔清洁,以防感染后皮肤损伤。 4. 积极预防感染,预防链球菌感染很重要,有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应作扁桃体切除,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5. 禁用有损肾脏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彻底治愈,避免复发。 肾病综合征 【讲解病因】     肾病综合征是以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为主要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小儿的常见病,在泌尿系统中仅次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泌尿道感染,居第三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分为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 【说明表现】     典型病例具有四大临床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性水肿:高胆固醇血。     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占本综合征的80%,以2~7岁的男孩多见,全身性可凹性水肿十分明显,以颜面、下肢和阴囊最为突出,腹水常见,尿内无细胞,无高血压。 肾炎性肾病发病年龄常在7岁以上,一般水肿不重,尿内红细胞持续增多,血压可增高。 【介绍治疗】 1.特异治疗 (1)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如强的松、强的松龙。 (2)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太大的病例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常用环磷酰胺。 2.对症治疗 (1) 低蛋白血症治疗:优质蛋白饮食,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时适当静脉输注白蛋白。 (2) 水肿治疗:低盐饮食,应用强有力的利尿剂,如速尿。在静脉输注白蛋白后使用效果较好。 (3) 高凝状态治疗:可用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潘生丁等。 (4) 抗感染治疗: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5) 中医中药治疗。 【重点教育】 1. 饮食:给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肾功能正常者应给优质高蛋白饮食,肾功能受损者蛋白质的入量根据肾功能给以限制,水肿、高血压的患者应给低盐低钠饮食。注意饮食调配,以增进患者食欲。 2. 活动:严重水肿,体腔积液时需卧床休息。水肿消失且一般情况好转后,可起床活动。 3. 复查时间及指征: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在医生指导下减药或停药。 【特殊交待】 1.积极预防感染,注意保持皮肤和尿路口腔清洁,以防感染及皮肤损伤。一旦有感染,及早诊断和治疗。 2.注意心身劳逸结合,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3.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 4.讲解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药的重要作用;教会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嘱患者要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减量,说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消化道出血和出血性膀胱炎等,以便及时诊治。 5.观察体温、脉搏和血压变化,对于因全身浮肿明显或腹水、胸水、心包积液、心力衰竭所致的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6.对低蛋白血症者输血浆和白蛋白时应缓慢滴注以防发生肺水肿。 7.有腹水患者准确记录出入量,每日清晨测量体重一次。 8.使用抗凝药物时,要注意有无出血倾向,使用肝素时要备鱼精蛋白。 病毒性脑炎 【讲解病因】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80%以上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其次为虫媒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疱疹病毒等。轻者能自行缓解,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 【说明表现】 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史、接触动物或昆虫叮咬史,该病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决定于神经系统受累的部位,病毒治病的强度。轻者仅有表情淡漠、嗜睡、发热、头痛、呕吐等,重者表现为神志不清、抽搐、肢体活动障碍或瘫痪、失语,出现脑疝,甚至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介绍治疗】 1、抗病毒:根据病毒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等。 2、对症治疗:控制高热和循环衰竭,降低颅内压,抢救呼吸和循环衰竭,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需要。 【重点教育】 1、饮食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肉饼汤等。昏迷者给予鼻饲。 2、体位与活动  头痛者可抬高头肩部,病重患儿尽量不要搬动头部,腰椎穿刺后采取去枕平卧4~6h,早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先在床上活动,而后逐步下床活动。 3、复查时间及指征 定期复查脑电图,一旦出现头痛、呕吐、惊厥等症状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特殊交待】 1、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将呕吐物吐出,以防窒息。 2、保持皮肤、床单位清洁、干燥,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褥疮。 3、抽搐时,将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在上、下臼齿之间(牙关紧者勿强行撬开)以防舌咬伤。昏迷患儿每日口腔护理两次。 4、有肢体瘫痪患儿,应保持肢体功能位,及早加强功能锻炼和肌肉按摩,以促进康复,有语言障碍者,指导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化脓性脑膜炎 【讲解病因】     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疚病,是小儿严重感染性疾病之一。 【说明表现】     发病前数日常有上呼吸道炎症或胃肠道症状,继之高热、头痛、精神萎靡,小婴儿表现易激惹、不安、双目凝视等。神经系统表现有:脑膜刺激征、颅内高压、惊厥,部分患儿出现肢体瘫痪。 【介绍治疗】 1.抗生素治疗:原则为尽早采用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选用可穿透血脑屏障的抗生素。 2.对症及支持疗法:病初数日严密观察生命特征、意识、瞳孔和血液电解质浓度,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重点教育】 1.饮食:给予富有营养、清淡、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饮食(如牛奶、稀饭、蒸蛋等)少量多餐;昏迷或呕吐频繁不能进食者,应给静脉高营养。 2.体位与活动:绝对卧床休息,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恢复期可先床上活动,而后逐渐下床活动。 3.复查时间及特征:坚持用药不少于2~3周,在疗程中对无并发症的患儿不需反复进行脑脊液检查,仅在临床症状消失,接近完成疗程中需检查一次,若已正常用药至规定疗程即停药,经治疗后临床无好转或好转后又恶化者,应及时复查脑脊液或CT检查。 【特殊交待】 1.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避免不良刺激。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3. 保持皮肤,床单位清洁、干燥,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 4. 抽搐时,将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在上、下臼齿之间(牙关紧闭者勿强行撬开)以防舌咬伤。昏迷患儿每日口腔护理。 5. 体温超过38.5℃时,及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减少大脑氧的消耗,防止高热惊厥,鼓励患儿多饮水,出汗后及时更衣。 6. 恢复期患儿,应进行功能训练,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讲解病因】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围神经病变,以多发性对称性周围性瘫痪,轻微感觉障碍及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严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和颅神经受损。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了,多数人认为与病毒感染等有关。 【说明表现】 1.发病前数周内常有上呼吸道或轻度肠道感染。 2.运动障碍,病初走路无力、易摔跤,以后由下肢到上肢然后到腰背,不能坐起翻身,麻痹多为对称性,远端重于近端。 3.感觉障碍:一般较轻,常感四肢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 4.植物神经障碍:常有出汗多,肢端肿胀,面色潮红等表现。 5.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浅表,咳嗽无力,声音微弱。 【介绍治疗】 主要依靠支持、对症治疗和护理渡过急性期。 1.一般治疗:使患儿体位舒适,勤翻身,维持肢体功能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营养及大小便通畅。 2.呼吸肌麻痹的处理:出现呼吸肌麻痹症状应及时作气菅切开。 3.病程在2周内给予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体蛋白。 【重点教育】 1.饮食:供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鱼、肉、蛋、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有咀嚼困难,给予流质食物(牛奶、果汁等),有吞咽困难,给予鼻饲营养。 2.体位与活动: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体位要舒适,维持肢体功能位。足部置沙袋或托板,保持踝关节90度,防止足下垂,肢体进行被动锻炼,出现主动运动后鼓励患儿主动煅炼,恢复期再行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坛加运动量。    3.复查时间和指征:出院后l~2月来院复查,如出现其它不适及时来院复诊。 【特殊交代】 1.保持皮肤、床单位清洁、干燥。.勤翻身,温水擦浴,按摩受压部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每次翻身后拍背,协助排痰。 3.喂饭,喂水时防止呛咳。 4.防止烫伤,下肢瘫痪后,常伴有感觉障碍,故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不能超过50度,洗脚、擦浴时,水温不可过高,以防烫伤。 腰椎穿刺 【说明作用】     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许多神经系统疾病都能使脑脊液发生变化,因此脑脊液检查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和预后判定。 适应症: 1. 诊断性穿刺 检查脑脊液的性质,鉴别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 椎管内注射药物。 3. 脑膜炎在治疗过程中,依靠脑脊液动态变化来判断疗效。 禁忌症: 1. 穿刺部位皮肤有感染不宜进行穿刺,防止发生继发感染。 2. 穿刺部位的腰椎有严重畸形或骨质破坏。 3. 有严重颅内压增高、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4. 有严重出血性疾病,因腰穿损伤性出血易引起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 5. 病情严重,如休克,严重呼吸困难,频繁抽搐者。 6. 有脊髓压迫症状者,防止腰穿过程中引起压迫症状加重。 7. 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脑脊液漏者。 并发症: 1. 腰穿后头痛。 2. 腰背部痛及神经根痛。 3. 感染。 4. 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出血。 5. 脑疝(最严重并发症)。 【重点教育】 1. 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在进行腰穿前不宜吃得过饱。 2. 体位与活动:穿刺时取侧卧位,协助患儿双手抱膝,双膝向胸前屈曲头向前屈,抱成球形,以增加腰椎间隙,冬天注意保暖,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  【特殊交待】 1.术前护理    (1)测量基础T、R、P、BP,意识及瞳孔情况并记录。 (2)对烦躁不合作的患儿,术前30分钟可使用镇静剂(鲁米那)。 (3)对颅内压较高,又必须做腰穿者,术前一定要用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2.术后护理 (1)患儿去枕平卧4~6小时,防止头痛的发生。 (2)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小儿脑瘫 【讲解病因】 高龄产妇、弓形虫感染者、脐带绕颈、早产儿、低体重儿、产伤产程缺氧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一个月以上者极易引起。 【说明表现】 3个月不会抬头、8个月不会坐、周岁不会站、2岁不会说话,与同龄人相比运动功能明显落后、姿势异常。 【治疗方法】 1. 传统医学疗法:按摩、针灸、药物治疗、低频电疗、高压氧、药浴、水疗。 2. 运动疗法:功能训练、康复器材训练、作业疗法、语言训练、智力训练。 【治疗要点】 1.按正常运动发育规律进行训练。 2.根据患儿不同特点,制定个人训练。 3.强调家长积极参与治疗,利用一切空间和时间,提高训练效果。 【重点解释】 1. 心理护理:此病病程长、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或要求太高,鼓励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特别注意掌握正确姿势的训练。 3. 注意安全教育和疾病健康知识教育,防止意外损伤发生。 4. 康复训练与游戏结合。 癫痫 【讲解病因】  癫痫俗称“猪婆癫”,是由于脑功能异常所导致的慢性疾病。引起癫痫的病因很多,遗传及凡是引起脑部器质性损害或全身性缺氧、代谢异常等均可导致癫痫(如颅脑损伤,颅内出血,脑缺血缺氧,颅内肿瘤,老鼠药中毒等)。 【说明表现】  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为慢性反复发作的意识障碍和肌肉抽动,也可表现为感觉、情感、行为或植物神经功能异常。 【介绍治疗】 1. 病因治疗:有代谢、内分泌紊乱者,要采取适当措施,有颅内占位性病变,应手术治疗。 2. 药物治疗:按不同癫痫发作类型选择不同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安定、咪唑安定、卡马西平、妥泰等。 【重点教育】 1.饮食:保持良好饮食习惯,不偏食,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饱和刺激性食物,不饮浓茶,咖啡等饮料。 2.体位与活动:癫痫发作时,应就地平卧,头偏向一侧,癫痫发作后应让病儿充分休息,不应马上活动。平时应积极鼓励患儿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但应避免参加一些危险性大的活动。如爬树、攀高、游泳、骑车、开汽车等。 3.复查时间和指征:开始用药每2~3周复查一次,半年后可3~6个月复查一次,定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如癫痫发作次数频繁,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或有其它合并症,必须及时来院就诊。 【特殊交代】 1.抽搐发作时,将病儿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服,裤带,用压舌板包裹纱布放入上、下臼齿中,防止舌咬伤,勿用力按压病儿肢体,防止骨折。 2.嘱病儿有肢体麻木,眩晕,心悸,幻觉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平卧。 3.应坚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能擅自停药,减量,以免引起病情复发或加重。 4.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紧张,以免诱发癫痫发作。 5. 患儿外出佩戴病历卡,卡上注明姓名,联系电话,疾病名称,急救方法,药物名称,以防突然发病。 小儿腹泻 一、 【说明原因】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 征的儿科常见病,发病年龄多2岁以下。 二、 【讲解病因】 三、 感染因素:肠道感染一秋季(轮状病毒)、夏季(大肠杆菌)。肠道外感染一肺炎等,因为发热及病原体毒素作用而导致。 四、 非感染因素:饮食因素一食物的量过多或质改变或对食物、牛奶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天气变化一腹部受凉致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口渴又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 五、 【说明表现】 六、 轻型腹泻:主要是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溢奶或呕吐,大便次数每日可达4~5次至l0余次,每次量不多,为黄绿色糊状稀便,杂有奶瓣、泡沫和少量粘液,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偶有低热,体重不增或稍减,无明显脱水征和电解质紊乱,多在数日内痊愈。 1. 重型腹泻:多为肠道内感染,也可由轻症逐渐加重转变而来。急性起病,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严重者可吐咖啡样液体,腹泻频繁,每日十至数十次。大便绿色,每次量多,呈蛋花汤样或水样,可有少量粘液,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及少量白细胞。 (1)可出现脱水,脱水的临床表现与脱水程度有关,脱水的性质则按丧失的钠和水的比例而定,分低张脱水、等张脱水、高张脱水。见表: 程度 失水占体重% 精神状况 口干 眼窝凹陷 前囟凹陷 眼泪 尿 皮肤弹性 轻 5 稍差,轻度烦躁 稍干 不明显 稍有 有 有 尚可 中 5-10 萎靡或烦躁不安 明显 较明显 明显 少 少 较差 重 >10 极度萎靡、表情淡 漠、昏睡至昏迷 明显 明显 明显 无 极少或无 极差、皮肤 花纹或发灰 (2)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常表现腹胀、四肢肌张力低下)、低钠和低镁血症(可表现手足搐搦或惊厥)。 (3)代谢性酸中毒,唇周鲜红,呼吸深快(6个月以下呼吸改变不明显)。 3.长期腹泻可导致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乏,且易患尿路感染、鹅1:3疮等并发症。 【介绍治疗】 1.轻型腹泻: (1)治疗肠道外感染灶 (2)调节饮食 (3)对症处理 (4)口服补液疗法 2.重型腹泻: (1)控制感染。 (2)饮食疗法:吐泻严重者给予禁食6~12h。 (3)液体疗法:根据脱水的程度及性质可用口服补液或选择不同张力的液体及合适的用量治疗,其原则为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 (4)对症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腹胀严重者除适量补钾外,可用肛管排气等。 3.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适用于中度脱水而无严重呕吐者,累计损失量按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喂服,于4~6h喂完,继续损失量根据排便次数和量而定。一般1~2分钟喂5ml,稍大的患儿可用杯子少量多次饮用,若呕吐可停10分钟再喂,每2~3分钟喂5ml。 【特殊交待】 1.服用ORS液期间应让患儿照常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如患儿眼睑出现水肿,应停止服用ORS液,改用白开水;新生儿或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腹胀不宜用ORS液。 2.静脉补液:定量、定性、定速。 急性白血病 【讲解病因】     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造血组织中某一血细胞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各组织和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说明表现】     以贫血、出血、发热及各器官浸润(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介绍治疗】 1. 对症治疗:如输血、输血小板,有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2. 化学治疗:化疗过程分为诱导缓解和巩固维护治疗两个阶段。 3. 骨髓移植 4. 其它治疗:如鞘内注射、放射治疗、免疫治疗。 【重点教育】 1. 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如甲鱼、鳝鱼、鸭子、牛奶、新鲜蔬菜、水果,有消化道出血时禁食或进少量流质。化疗时少量多餐、多饮水。 2. 活动:病情轻、缓解期适当休息,病情严重,有明显出血应绝对卧床休息。 3. 定期复查血象和骨髓象:缓解后第l年每月检查1~2次,第2年每2个月复查1~3次。在巩固化疗期间应每3天检查1次血象。缓解后第l年应当30~40天复查1次骨髓象,第2年则50~60天复查骨髓象。 4. 定期巩固强化治疗:完全缓解后1年内每月进行强化治疗l次,2年之内每两个月进行强化治疗1次,3年之内每3月进行强化治疗1次,完全缓解4年后,每4~6月进行强化治疗1次。 【特殊交待】 1.临床症状的观察:感染、出血、浸润症状。 2.预防感染,病室空气新鲜、注意保暖、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 3.加强口腔护理:餐前、饮后、晨起、睡前用生理盐水漱口。 4.预防急性肾衰:化疗时多饮水,口服别嘌呤醇,记24小时尿量。 5.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避免化疗药物外渗。 6.鞘内注身后需平卧或头低卧位4~6小时,同时观察有无头痛、发热、肢体瘫痪等并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讲解病因】 ITP是指外周血小板减少、引起皮肤、粘膜,甚至内脏出血的一种原因未明的出血性疾病。与免疫因素、脾脏因素、毛细血管因素,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说明表现】 起病急骤,主要为自发的皮肤及粘膜出血;多数为散在的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亦可见大片的瘀斑、以四肢为多。半数以上的患儿有鼻衄、齿龈出血。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感染史。呈自限性,少数可转为慢性。 【介绍治疗】 1、一般治疗 防止各种创伤,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2、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强的松。 3、脾切除。 4、免疫抑制剂疗法 常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重点教育】 1、饮食 进食清淡、易消化、少刺激、无渣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 2、活动 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出血严重时绝对卧床休息。 3、复查时间及指征 出院后1~2周检查血小板计数,持续6个月至1年以上。 【特殊交待】 1、不要用力擤鼻涕、宜用软毛牙刷刷牙。 2、活动时避免身体挤压和外伤,进行各种穿刺检查后要局部施压5~7分钟。 3、内衣柔软、宽大、舒适、常擦澡、保持皮肤清洁,勤剪指甲。 4、保持大便通畅,多食蔬菜、香蕉。 5、注意观察大、小便颜色、性状、皮肤紫癜、瘀斑情况。 6、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受凉感冒。 7、皮质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停止吸用,要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 再生障碍性贫血 【讲解病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其病因与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免疫遗传有密切关系。 【说明表现】 临床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及感染为主要表现。 【介绍治疗】 1、去除病因  防止毒性物质接触,禁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2、支持疗法  防止感染、止血、成分输血。 3、特殊治疗  雄性激素:常用药有康力龙,免疫抑制剂:如环孢菌素A,其它药物和中药:糖皮质激素、硝酸图的宁。 4、脾切除。 5、骨髓移植。 【重点教育】 1. 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蛋类、动物内脏、鱼、乳、大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并避免饮食过热、消化道严重出血时应禁食。 2. 活动:急性期和出血严重时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可适当活动。 3. 复查时间及指征:一般每周检查血象1次,3个月骨髓检查1次,如有发热、出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或住院治疗。 【特殊交待】 1、注意患者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粘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 2、保持病室清洁、每天空气消毒。 3、注意口腔及肛门卫生,坚持饮后、睡前用盐水漱口,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15~20分钟。 4、保持皮肤粘膜的完整性,高热大汗时及时更换内衣。 5、防止滥用对造血系统有损害的药物,如氯霉素、氨基比林、保泰松等。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到或不到公共场所、减少探视、加强锻炼。 7、输血的指征:如血红蛋白小于6g/L应输入红细胞悬液。 G-6-PD缺陷症 【讲解病因】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由于先天性缺乏G-6-PD这种酶,当小孩在食蚕豆或服用某些氧化性药物时,引起红细胞破坏从而引起贫血。 【说明表现】 起病急,以酱油尿或葡萄酒色尿,皮肤苍白、黄疸,巩膜发黄为主要表现。 【介绍治疗】 1、立即停止进食蚕豆或相关药物。 2、严重贫血及时输血。 3、药物治疗:碳酸氢钠、肾上腺皮质激素。 【重点教育】 1、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牛奶、鸡蛋、新鲜绿色蔬菜等。 2、保持病室安静,多给小孩饮水。 3、贫血严重者卧床休息。 【特殊交待】 1、注意观察小便的量及颜色。 2、终身禁食蚕豆及氧化性药物,如阿司匹林、磺胺类等。 3、小孩发病时家长主动告诉医生,小孩患有蚕豆病。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技术。主要是细胞形态检查,其次是寄生虫和细菌学检查,是协助诊断血液病,传染病和某些寄生虫病。  【心理指导】  1、消除思想顾虑,以取得合作。说明骨髓检查所抽取的骨髓是极少量的,一般约0.2~0.3ml,因此,骨穿对身体没有影响。 2、骨穿操作简单,先局部麻醉,基本上感觉不到疼痛,骨髓抽出后,病人可以马上起床活动。  【检查指导】     骨穿部位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胸骨、腰椎棘突、胫骨、根据穿刺部位选择适当体位,如仰卧、坐位或侧卧位。 【术后指导】 1、穿刺点复盖的敷料勿浸湿,以防感染,3天后取下。 2、穿刺点如有出血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病毒性心肌炎 【讲解病因】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常见的病原体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以及埃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流感病毒。发病以秋冬季节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说明表现】 症状轻重差异较大。轻者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重者可并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 1.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半数患者病前1~3周内有上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继而出现心悸、气促、心前区不适或隐痛及体温不相称的心动过速等,有时有恶心、头痛、食欲减退。 2.严重者因心力衰竭引起气短、端坐呼吸、浮肿,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个别严重的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3.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此时很可能掩盖心肌受损的症状。 【介绍治疗】 1.应用改善心肌细胞营养与代谢的药物,如维生素C、B、辅酶A、肌酐、ATP、二磷酸果糖等,一般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重者如暴发型或有心力衰竭、休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短期内心脏急剧增大、高热不退者才使用。 2.治疗原发病,给予抗病毒治疗。如有呼吸道感染,心前区疼痛症状应给予对症处理。使用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药物,如人白细胞干扰素,聚肌胞,胸腺素,转移因子等。 3.并发症治疗 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给予对症处理。 【重点教育】 1. 饮食:急性期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心力衰竭者要限制钠盐摄入。 2. 活动: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待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方可下床活动,一般需3个月左右。心脏已扩大或出现过心功能不全症状者应延长至半年,合并心力衰竭等重症患儿应休息6~12个月至症状消失,心脏恢复正常大小,恢复期仍适当限制活动3~6个月。 3. 复查时间及指征:慢性患儿定期复查,尤其是有心脏增大、早搏、I度或II度房室传导阻滞、非特异性ST-T改变的患者应长期定期复诊。痊愈的患儿如出现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的症状应随时到医院就诊。如发生头晕、昏厥、阿斯综合症应立即送入医院治疗。 【特殊交待】 1. 加强卫生宣教,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 为使心肌炎更好恢复和心律失常得以控制,应休息好,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如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定期检查心电图,防止不良反应出现。当用药后症状不减轻或出现其它症状时,应报告医生,不可擅自停药或改用其它药物。 4. 此病患儿可因再次病毒感染而使病情反复,过早恢复体力劳动可推迟病情恢复甚至使病情加重。 川崎病 【解释病因】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综合症。其病因发病机理不明,是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热性发疹性疾病,多侵犯冠状动脉,部分患儿形成冠状动脉瘤,其中少部分患儿冠状动脉出现狭窄,血栓,甚至导致心肌梗死。 【说明表现】 本病主要见于小儿,2岁以内发病率最高,10岁以后发病少见,男孩多见,男女之比约2.3:1,无明显季节性。主要表现为高热,常为不规则热,可高达40℃,持续可达5天以上,高热时可有烦躁不安,嗜睡,可引起抽搐;发热3~4天后,出现双眼结膜充血,唇干裂,潮红,有时有血痂,舌乳头突起,充血,似杨梅状,口腔及咽喉粘膜弥漫性充血。同时,躯干出现多形性红斑,不发生疱殄或结痂。急性期手足坚实性肿胀,掌跖及指趾端潮红,持续一周左右开始消退,在指趾末端沿指甲与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蜕皮,此症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表面不红,但有触痛。 【介绍治疗】 1.急性期: (1)阿司匹林为治疗本病首选药物。热退后继续口服,持续用药达2~3个月。 (2)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发病7天内使用效果较好。 2.恢复期:阿司匹林小剂量口服,抑制血拴形成。有冠状动脉异常,服药至少一年,有冠状动脉瘤形成,则无限期的使用。潘生丁口服,能抗血小板聚集。 【重点教育】 1.发热:本病以高热为首要症状,高达40℃,持续5天以上,当出现高热时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头部冷敷或冰敷,避免因高热引起抽搐。 2.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少渣食物,以软食为主,避免进食硬性食物时损伤胃,肠粘膜引起出血。 3.活动: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应避免剧烈活动;当有冠状动脉瘤存在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排便困难时可使用开塞露,避免排便用力时冠状动脉瘤破裂造成大出血。 4.保持口腔卫生及皮肤的清洁。发热时多喂开水,口唇干裂时可涂抹淡鱼肝油,保持内衣的清洁干燥,皮肤出现脱屑时切勿抓挠,可局部涂抹润滑油。 5.复查时间及指征 (1)定期随访。每月复查一次,然后3个月~半年~l年~儿童期再检查一次。 (2)有心血管病变,宜用超声心动图定期随访,每半年复查超声波一次,随诊数年,直至CAA消失。 【特殊交待】 1.消除患儿家长的紧张情绪,打消顾虑,积极与医务人员合作。 2.按时按量服药,每2周复查血小板直至正常,病程于6~8周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及a1球蛋白以判断炎症是否静止,病程3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若异常应每6~12个月复查,并到专科门诊随访,以继续接受治疗和指导。 糖尿病 【讲解病因】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致使血糖增高和尿糖增加的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病,小儿患者易并发酮症酸中毒,小儿糖尿病多属于胰岛素依赖型(即I型)。     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等有关。 【说明表现】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1.多尿:由于血糖浓度升高,大量葡萄糖从肾脏排出,由于尿渗透压增高,阻碍水分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大量水分伴糖排出,血糖越高,排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而失去水分,因而口渴多饮。 3.多食:由于失糖过多,机体常处于饥饿状态,为补偿失去的糖分从而导致食欲亢进,易饥多食。 4.体重减轻:由于机体不能充分利刚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加速分解,消耗过多,体重减轻,消疲乏力。 5.潜在并发症 (1)酮症酸中毒:与急性感染和过食导致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堆积有关。 (2)低血糖或低血糖昏迷:与胰岛素过量有关。 【介绍治疗】 1.一般病例的治疗:调整肤岛素,制订合理的营养,指导患儿及家长化验尿糖和血糖的方法,并懂得预防和处理高、低血糖的措施。这样可以在患儿出院回家后可比较顺利地执行其治疗计划。 (1)胰岛素治疗:皮下注射,早、午、晚餐前30分钟各执行一次,遵医嘱。 (2)饮食,食物选用富于蛋白质、高纤维素,限制纯糖,减少饱和脂肪及胆固醇,少量多餐可减少血糖的波动,三餐外在上下午及睡前加点心。其中蛋白质占20%、碳水化合物占50%、脂肪占30%,总热卡分8份:早餐、上、下午点心及睡前各占 1/8,午餐和晚餐占2/8。 2.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感染为诱发因素   (1)正规胰岛素,首先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持续滴注。   (2)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第一小时按20ml/kg,一般用生理盐水,若酸中毒严重可予2:1含钠液,以后根据火水程度及血清钠浓度改用0.3%~0.45%盐水,糖尿病酸中毒来提高CO2结合力,见尿后补钾补液需维持至尿酮控制,能口服足够的液体或已能进食为止。 3.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治疗 (1)补液,无休克而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者,应给0.45%~0.6%低渗NaCL液,如有休克应给0.9%等渗液以较快地扩张微循环补充血容曩,血渗透压>380mosm/L时可加用少量肝素治疗,以防发生血栓。 (2)胰岛素,一半皮下注射,一半缓慢静脉滴注。 【重点教育】 1.饮食,调整饮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做到合理安排饮食适当控制饮食总量,限制纯糖和碳水化合物,合理调整饮食中三大营养的比例,增加食用纤维,适当地供给蛋白质和脂肪。一日除三餐外,可增加点心2~3次,患儿饮食由医师和营养师计算后供给。应督促患儿吃完每餐所供给的食物,如有剩余或感觉不足应与他们联系,住院期间嘱咐家长不可将食品带入或不能吃别人给的零食。 2.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依次为20%、30%、50%。每日总热卡以1000KCaL为基数,每岁加100KCaL直至l2岁。 3.三餐热量分配1/5、2/5、2/5或各l/3或总热卡8份,早餐,上、下午点心及睡前各占l/8,午餐和晚餐各占2/8。 4.指导患儿及家长掌握化验尿糖血糖的方法l并懂得预防和处理高低血糖的措施,这样可以在患儿回家后能较顺利地招行其治疗计划。 5.复查时间及指征 (1)一般患者应每月l~2次到医院化验尿糖、尿酮、24h尿糖总量,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及其它检查。    (2)餐前尿糖增多及时到医院作一次检查和处理,如患者多饮、多食症状,突然加重,极度口渴或尿量突然减少,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或倦怠、嗜睡、头痛、意识模糊、昏迷及时送医院救治。 【特殊交待】 l.病情观察,熟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临床鉴别,注意尿糖、血糖、血酮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备好抢救物品。 2.准确记录出入液量。 3.每次进餐前半小时查尿糖并记录,但有肾脏病变者,血糖虽高,而尿糖可为阴性,妊娠时血糖正常,尿糖可为阳性,饭前15~30分钟按医嘱注射胰岛素,注意用量准确,轮流注射,左右的大腿、腹部、手臂、臀部。 4.有计划地安排注射部位,注射点轮流使用,针孔纵横间隔均为1ml,同一点一个月内不得重复注射,以免发生脂肪萎缩硬化。 5.患儿应随身携带糖块及写有姓名、住址、病名的卡片,并附有膳食治疗,胰岛素注射量,医院名称及负责医师,以便需要时可立即救治。 婴儿捂热综合征 【说明原因】    由于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所致缺氧、高热、大汗、抽搐、昏迷和呼吸衰竭为一组综合征。好发于寒冷季节,以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多见。 【讲解病因】 1、一般有明确捂热史,如怀抱小儿,乘坐车船,就医外出途中包裹过严过紧过厚以及居室内温度过高等均可发生。 2、起病急,危重,开始多有高热,体温可达40~41℃。全身大汗淋漓。湿透衣被,头部散发大量热蒸气,面色苍白,拒奶,哭声低,大汗后体温降或不升,全身湿冷。 3、高热大汗使水分丢失出现脱水状态,表现烦躁,口干,尿少,皮肤花斑或厥冷。 4、中枢神经受累:可表现频繁呕吐、尖叫、反应迟钝、凝视、反复抽搐或昏迷。 5、呼吸系统受累:可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唇周发绀,甚至出现心率失常,腹胀,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介绍治疗】 1、降温:立即去除捂热原因,撤离高温环境,将小儿移至空气新鲜或通风良好的地方,迅速采用物理降温如冰垫、温水擦浴等。 2、给氧:改善机体缺氧症状。如鼻导管、头罩、面罩、持续正压(CPAP)或机械通气。 3、止惊:首选安定、鲁米那。反复抽搐者给予咪唑安定持续泵入。 4、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5、对症处理:给予能量合剂、VitC、VitE、自由基清除剂。 【重点教育】 1.饮食:按需给予,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2.活动:平卧,头稍高,少搬动,抽搐进头偏向一侧。 3.复查时间及指征:症状轻者无须复查,症状重者根据病情选择专科复查。 【特殊交待】 1、提倡母婴分睡,勿蒙被过严或含奶头睡在母亲腋下。 2、外出时不要用衣被包裹得太紧太厚,注意适当通风透气。 3、纠正农村地区给小儿“打包”的习惯,要注意包扎时不宜太紧太多束缚小儿的正常呼吸。
/
本文档为【儿科健康教育处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