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苏轼悼亡词研究

苏轼悼亡词研究

2017-12-03 7页 doc 20KB 10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6065

暂无简介

举报
苏轼悼亡词研究苏轼悼亡词研究 摘 要:悼亡诗词是我国诗歌史上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后世人们延续了写悼亡诗歌的写作传统。晋朝文学家潘安的《悼亡诗》,唐朝诗人元稹《遗悲怀》等作品都是悼亡诗歌中的代表作。而苏轼是最早创作悼亡词的词人,开启了文人以词悼亡的先河,此外苏轼的悼亡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苏轼;悼亡词;题材;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
苏轼悼亡词研究
苏轼悼亡词研究 摘 要:悼亡诗词是我国诗歌史上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中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后世人们延续了写悼亡诗歌的写作传统。晋朝文学家潘安的《悼亡诗》,唐朝诗人元稹《遗悲怀》等作品都是悼亡诗歌中的代表作。而苏轼是最早创作悼亡词的词人,开启了文人以词悼亡的先河,此外苏轼的悼亡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苏轼;悼亡词;题材;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02 悼亡诗在古代中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真正完全意义上的用词写悼亡,首创者是苏轼。在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的发展史上,苏轼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并对悼亡词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苏轼一生中为他的两位夫人以及恩师写过悼亡词。在此后的悼亡诗词中,我们都能看到苏轼的影响。本文意在通过对苏轼悼亡诗词的分析,发掘出其中的特点和蕴含着的真挚情感与人性的美。 一、题材选取 悼亡词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类型。狭义的悼亡词专指为悼念亡妻或亡夫而作的诗词;广义的悼亡词除了为亡夫亡妻所作的词之外还包括对其他人的凭吊和对先人的凭吊的诗词。根据《苏轼词全集》[1]记载,苏轼悼亡词可考的有4首[2],分别为《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雨中花慢》(嫩脸羞蛾)、《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从这四首词加以分析,根据作者悼念对象的不同,苏轼悼亡词题材选取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一)悼亡妻 《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为苏轼时知密州悼念妻子王弗所作。王文诰《苏诗总案》卷一三:“词注谓公悼亡之作,考通义君卒于治平二年乙巳(1065),至是熙宁八年乙卯正十年也。”苏轼妻王弗,眉州青神人,治平二年五月卒于京师,时年二十七岁。 悼亡文学产生之初,就是用于悼念妻子的,诗经中的《邶风?绿衣》和潘安所作的《悼亡诗》都属于此类作品。后世的悼亡文学中也以此类作品最多。王氏十六岁嫁与苏轼,育有长子迈,感情深厚,然不幸早逝,苏轼再为王氏写下《亡妻王氏墓志铭》外还写下了这一首《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 (二)悼亡妾 在苏轼所作的四首悼亡词中,有两首都是为了悼念亡妾王朝云所作,分别为《雨中花慢》(嫩脸羞蛾)、《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 高培华《苏轼<雨中花慢>是悼朝云》认为,词开篇“巫山云雨”典,符合朝云是侍妾而非正室的身份;“嫩脸羞蛾因甚,化作行云,却返巫阳”也符合风华正茂的朝云三十四岁死去的实际。 王文诰《苏诗总案》卷四十云:“绍圣三年丙子,十月梅开作《西江月》。”《西江月》又为朝云所作。惠洪《冷斋夜话》卷一云:“(东坡)又作梅花词曰‘玉骨那愁瘴雾’者,其寓意为朝云作也。”“东坡《蝶恋花》词云:‘花褪残红青杏小„„’东坡渡海,惟朝云王氏随行,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东坡作《西江月》悼之。” [4] 朝云王氏跟在苏轼身边二十三年,忠敬若一,而且在苏轼连遭政治打击变着岭南最困难的境遇之中时,“家中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唯有朝云,“一生辛勤,万里随行”,故朝云的死,给苏轼带来了万千精神创伤,使他落到“但有寒灯古枕,皓月空床”和“枕前珠泪,万点千行”的境地。 (三)悼亡师 《西江月》(平山堂下)乃是苏轼为纪念恩师欧阳修所作。平山堂位于扬州市西北郊蜀冈中峰大明寺内。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当时任扬州太守的欧阳修,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于此筑堂。孔凡礼《苏轼年谱》编元丰七年(1084)由黄州赶赴汝州时,谓十月“第三次过平山堂,赋《西江月》,怀欧阳修”。 欧阳修与苏轼是北宋文坛两颗耀眼的明珠。苏轼幼年时一直视欧阳修为偶像,读其文,诵其诗,想见其为人,私以为师。嘉?v二年礼部试,欧阳修慧眼识苏文,提拔为进士第二名,虽引起一场风波,但令科场风气大变。欧、苏年龄相差三十岁,结为忘年交,两代文宗相继完成了北宋诗文革新,联手创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5] “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此时四十二岁的苏轼,顿生弹指之间,半生倏忽已过的感慨。近十年的人生跨度中,自己固然已蹉跎岁月,尊敬的恩师欧阳修亦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 二、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夸大了词的意境,苏词以豪放居多,风格大气雄浑,显示了其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气度。然而苏轼的悼亡词与其豪放词大不相同,情感细腻,真挚动人。 (一)虚实结合,以虚写实 苏轼的悼亡词作常常将梦境与现实、想象与实际结合起来,做到一虚一实,虚实相衬,从而把词人的心境写得淋漓尽致。 《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其成功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代表之作。上阕写了对亡妻难忘之情并设想天人永隔纵然相遇也应该不相识,以写实为主实中有虚。下阕忽然折到梦境,轩窗梳妆,犹是十年以前的景象,夜梦回乡见到妻子的情景,梦醒后步至亡妻之坟的伤心断肠,以写虚为主,虚中有实。全诗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此外他还将个人身世写进词作,“尘满面。鬓如霜”“半生弹指声中”,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岁月蹉跎、遭遇坎坷、人生如梦,这样讲现实与悼亡结合,不仅写得有沉郁感,而且深化了悼亡的主题。 《雨中花慢》(嫩脸羞蛾)整篇是从词人自身的角度展开,由实写如今的永别、虚写过去的美好,最后再回到现实的顺序一一呈现,实――虚――实的镜头转化带来无限的哀思和悲痛。 (二)以小见大,情韵悠长 苏轼的悼亡词擅长通过对亡者日常生活的细节或亡者遗留下的东西加以回忆性描述,来表达一种“斯人长逝,温情不再”之憾,营造出一种黯然伤怀的郁塞之感。有些生活细事表面上微不足道,但渗入感情,写进词作中就能打动人心,收到平中见奇,小中见大的艺术特效。 如《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独梳妆”一句,妻子梳妆乃是平常琐事,但此时这种温馨的场景,因再也寻不见而成为憾恨。连平常的琐事都不能再看到,何况是非平常的场景,这种憾恨因而更加厚重,也更加能打动人心,使人感同身受。 《雨中花慢》(嫩脸羞蛾)下片主要写词人的睹物思人之情。“丹青易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词人由于思人而愁肠百结,怀着惆怅之情,又在不经意间看见了爱妾的衣襟,襟袖上还遗有“残黛”和“余香”,这更加触发了词人的以小见大、睹物思人之情。 《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则因过平山堂看见欧阳修在此写的“璧山龙蛇”心生感慨,怀念恩师而作。 (三)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苏轼悼亡词讲究情景交融,好以景结情。 如《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句,“料得” 两句,结出“断肠”之意。“明月”“松冈”,即“千里孤坟”之所在地。以景结情,则能使情融入景,景是宏阔的,所以情能因景无限。 再如《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两句,是说十年前作者曾与欧阳公欢聚,不料此次聚会竟成永诀,次年恩师就仙逝了,欧公虽早已仙去,但平山堂壁上仍刻有他亲书手迹,瞻仰壁间欧公遗草,只觉龙蛇飞动,令人发扬蹈厉。此句以景衬情,睹物思人,令人为人生无常而感慨万千,低徊不已。 (四)象征手法,巧妙用典 苏轼的词作中大部分都使用了象征的手法,直接运用典故或是化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此举不但丰富了词作的艺术性,而且也增强了词作的文学性。苏轼的悼亡词也不例外,他的四首悼亡词均用有这一特点。 《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一句是出自孟?ぁ侗臼率??征异第五》记开元中张姓幽州衙将,妻生五子,不幸去世。“复娶妻李氏,悍怒狠戾,虐遇五子,日鞭?之。五子不堪其苦,哭于其葬,母忽出于冢中,抚其子,悲恸久之,因以白布巾题诗赠张,曰:“欲知肠断处,明月照孤坟。” 《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化用自白居易《自咏》:“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欧公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终归一切空无。不要轻言东坡消极,或许正是心怀此念,他才得以坦然面对纷至沓来的政治打击: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故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云:“‘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追进一层,唤醒痴愚不少。” 《雨中花慢》(嫩脸羞蛾)中“嫩脸羞蛾”出自孙宪光《思帝乡》“永日水塘帘下,敛羞蛾。”“却返巫阳”则是化用了宋玉《高唐赋》“巫山云雨”的典故。“便学鸾凰”则是象征朝云如同凤凰一般美好高贵。 《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整首词借梅花的“玉骨”“冰姿”来象征朝云的高洁与深情。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他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下阕通过赞美梅花艳丽多姿、不施粉黛而自然光彩照人来写朝云天生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进而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互为知己的情谊。并点明悼亡之旨。全词咏梅,又怀人。咏梅中能注意突出岭南特色,并以绿羽禽来增强作品浪漫色彩。立意超拔脱俗,境象朦胧虚幻,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作。 结论: 苏轼的悼亡词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他首创以词写悼亡的先例,拓宽了悼亡词写作的题材和领域,深化了悼亡词的主题,丰富了悼亡词的写作手法,创作了许多千古传承、感人至深的篇什,在悼亡文学特别是悼亡词领域有着卓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他也用悼亡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词“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创作理念,从而开拓了词的内容,提升了词的境界,为后世悼亡词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注释: [1]谭新红.苏轼词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8月第二版. [2]一说《江神子》(银涛无际卷蓬瀛)乃是叶梦得所作,具体不可考,因此本文不 做研究. [3]又题作“乙卯正月二十日梦记”,“江神子”可调作《江城子》. [4]见《历代诗余》卷一一五及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下引. [5]引自《论欧阳修与苏轼的师生关系》刘学智. 参考文献: [1]谭新红.苏轼词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8月第二版. [2]林语堂.苏东坡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 [3]王文诰.苏诗总案[M].巴蜀书社,1985版. [4]孔凡礼.刘尚荣选注.苏轼诗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8月. [5]孔凡礼.苏轼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5月. [6]杨?N.浅议苏轼的悼亡诗词[J].克拉玛依学刊,2005,8(3):109-112. [7]谭玉良.苏轼悼亡词的情思境界[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10(4):-19. 17
/
本文档为【苏轼悼亡词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