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高一美术[1][教材]

高一美术[1][教材]

2017-10-22 42页 doc 76KB 145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高一美术[1][教材]高一美术[1][教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美术鉴赏课课时计划 周次内容 媒体 1 什么是美术作品 课件 2 图象与眼睛 课件 3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件 4 原始人的创造 课件 5 礼仪与教化 课件 6 礼仪与教化 课件 7 心灵的慰籍 课件 8 心灵的慰籍 课件 9 人间生活 课件 10 人间生活 课件 11 审美自律 课件 12 美术常识测试 13 审美自律 课件 14 从传统到现代 课件 15 从传统到现代 课件 16 新的实验 课件 17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课件 18 期末美术常识考试 ...
高一美术[1][教材]
高一美术[1][教材]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美术鉴赏课课时 周次内容 媒体 1 什么是美术作品 课件 2 图象与眼睛 课件 3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课件 4 原始人的创造 课件 5 礼仪与教化 课件 6 礼仪与教化 课件 7 心灵的慰籍 课件 8 心灵的慰籍 课件 9 人间生活 课件 10 人间生活 课件 11 审美自律 课件 12 美术常识测试 13 审美自律 课件 14 从传统到现代 课件 15 从传统到现代 课件 16 新的实验 课件 17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课件 18 期末美术常识考试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美术:什么是美术作品 授课时间 第1周 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课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了解。 教学方法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包括那些形态,哪些艺术门类 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美术作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美术作品。 3(通过欣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对美术作品欣赏,去理解美术作品的各种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设计 欣赏导入: 利用图片或幻灯、录像展示作品,让学生欣赏。 提问: 咱们从小学习美术,找人说出什么是美术,包括那些方面。 讲授新课: 板书——第一讲 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 美的产生 1(什么是“美”, 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美与善同意。”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羊作为驯养的动物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人类可亲的对象。尤其是对原始人类来说,还有什么东西比又肥又大的羊能使其感到美呢,从“美”字我们可以看出,美与经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美”与“不美”是人们看待美术作品甚至是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通过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人们摆脱了像动物一样无意识的、被自然所左右的状态,有目的地去创造各种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美术作品),从而不断地改造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本课的内容就从这种基本的观念入手,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是“美”,“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教材在谈到“美”的观念如何形成的时候指出: (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例如书中所举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彩陶、青铜器的实例。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在这一点上,教材中特别指出有一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就是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可以称之为美术作品。但是有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被制造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像这类作品经过较长时间之后,其功能性逐渐被淡忘,而形式美法则受到关注,它们也属于美术作品的范畴。 陶器是随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陶器的产生与人类早期的审美是很重要的。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与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无论是造型、器类、工艺与装饰都不一样,很显然是各自独立产生的。在传统的生活实践中产生了美的法则。 在长期生产劳动中认识到的美学法则运用到生活与生产的实际制造中。 古人在制陶、青铜器、书法艺术方面创造了美的形制与纹理图案,除在造型上的要求外,装饰图案也在发生变化成为传统艺术的精髓。 二 传统的工艺美术开始是为了使用的,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失去使用价值,成为美术作品。 1、彩陶 :鲵鱼纹瓶 作品简介 是以中轴对称为美的法则, 以后便演化出很多的造型。其他形制的作品:鹳鱼石斧彩陶翁:造型古朴、对称形式、图案朴拙。 2、书法艺术:将重心稳定、左右均衡的美学法则用到书法中。永字八法 3、青铜艺术:兽纹鬲 雷纹三足鼎 4、绘画:竹院品古:出示此件作品 研究作品中的青铜器以成为一种装饰用品而失去了使用价值,成为观赏品 5、雕漆工艺:松下听琴八角漆盒。 6、年画艺术: 山东潍坊 7、建筑艺术:云南民居 四、练习反馈 小结延伸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美术的表现方法和以意造型的构成手法;研究造型、纹样图案的发展规律和形式法则;研究器形与纹样的美和立体设计的规律;研究中国古代先民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美学观念;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这些对于我们继承、发展伟大的艺术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课后提问拓展 1、 手套 手提袋 门票都是美术作品吗,试以本科所学知识简要的 分析他们,以证明你的观点。 课题:图象与眼睛 授课时间 第2周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二课,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这三类作品在形象特征方面差别比较明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多结合图片实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分类和体会。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根据图像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的“活动建议”主要是让学生根据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人这个形象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从具象到意象到抽象,人也慢慢变得不好辨认, 最后完全认不出来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要比较的内容,并制成图表。也可以从形象入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把比较的重点放在人的形象上。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讲述与学生感悟相结合,比较的赏析作品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眼睛是心灵的窗,我们的眼睛会看到各种图象,图象是千姿百态的。但是这些图像并不全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描摹,而是有着不同的特征。为了便于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人们根据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出示三种美术形态的作品,对比三种美术形态,思考讨论图象的不同。运用图象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让学生对这三类美术形式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说明,图象不同、构成图象的基本元素的使用也各有特点。 图象构成的基本元素, 提问学生元素包括哪些, 教师讲述元素构成。 具象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了它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具象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看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 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追求的就是“真实”。 重屏会棋图 (五代)周文矩 出示作品提问:你看到这件作品画了哪些内容,表现了什么, 《重屏会棋图》是描写帝王闲居宴乐的纪实之作。中主端坐正中观棋,面庞丰满,细目微须,仪态气度确实出类拔萃。其余三人为中主之弟。本图设色古雅,与人物衣冠和室内陈设的简朴相协调。人物情态刻画细致,衣纹线描皆细劲曲折而略带顿挫,这幅画之所以被称为《重屏会棋图》,是因为弈棋人物背后画有一榻及屏风,榻上摆设壶等器具,屏风上的人物画描绘白居易《偶眠》诗意,而屏风画人物之后又画有一山水屏风,由此造成一画三重,画中之画还有画的特殊效果,故名“重屏图”。《重屏会棋图》是五代时重要的肖像画作品。不但在人物写真方面达到很高造诣,而且在空间处理上也表现出严谨的法度。观者可以注意到,画中对第三维深度空间的表现,一律采用与画面水平方向成45?角的斜线表示。就以围棋盘为例,每边有十九格的正方形棋盘在画中转变成锐角为四十五度的菱形。这样的处理在画中已成为一种规范,看来宋代界画中典型的空间处理模式在五代已经出现了。 顾宏中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讲述法 引导学生欣赏高超的写实艺术 簪花侍女图: 提问这件绘画的色彩艳丽造型饱满使你想到什么, 油画赏析:贵妇人像 安格尔 提问 这件作品与前面作品在色彩上、空间上、视觉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答后教师总结 就义 :问看到这件作品描写的内容你的心中唤起了什么感觉, 构图聚散合理,将描写重点刘胡兰放到画面高处,画面主体人物突出,主题营造出了对英雄的赞美与敬佩。 陈逸飞 王沂东油画赏析 意象美术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是更主要的是艺术家把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了主观化的、情感化的处理,突破了我们世界中的物理定律,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图像。 赏析狐狸的游戏 问你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感觉,表现什么, 集体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狐狸是狡猾的,暗喻热情服务的背后是利益。 夏加尔作品 生日 造型、色彩特点,表现的是什么,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日》描绘画家在妻子生日当天献给她一束鲜花,热烈地相吻,这个高兴的时刻,他们都陶醉得漂浮起来,整个空间被抬升了。夏加尔以色彩相配营造一种热情而温暖的气氛,他突破时空的限制,多种形象同时出现于画面。 荷石水禽图 (清代)朱耷 你对着这件作品的第一反映是什么,通过画面觉得画家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 学生答后 教师讲生平观画 明亡后,国破家亡之痛甚切,装痴扮傻,佯作哑子。性情孤僻,常借诗文书画排遣郁闷。其花鸟画简练、夸张,大多缘物抒情,其画极富个性,成就卓著。 此幅墨笔画湖石水鸟,两只鱼儿跃起,水鸟昂首仰望。意境空灵,余味无穷。 观看一段表现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沙画作品,理解意象作品的广泛多样。 抽象美术指的是完全不可辨认的图像。这类艺术作品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而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的衡量标准不是形象的准确与否,而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旋律、节奏等因素是否让人感觉舒服。 教材中列出的抽象作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书法作品,一是西方现代派的抽象画。书法之所以能够当作抽象美术作品来欣赏,是因为它根本没有可资对照的现实形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 鲁班门下印 (现代)齐白石 提问 对比两件篆刻作品讲出不同,教师总结其特点。 此印是齐白石的篆刻代表作之一。为白文汉印,属于将军印的风格。一般汉印,以平方正直为主。将军印因为军中急用,仓促凿就, 故称为“急就章”,所以每多敧斜之笔。齐白石的篆刻刀法苍劲有力,布局又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强烈对比效果 古诗四帖 (唐)张旭 《古诗四帖》属于狂草。早在汉代就非常盛行,狂草具有强烈的动感。点画的粗细轻重、结体的疏密、线条的快慢节奏相得依章,虽然我们可能不认识张旭的草书,但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已经具有一种美感。 油画 蒙德里安 红黑黄蓝灰的构成 (油画 1920) 说你的感受是什么,联想到什么, 抽象画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两种,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使人觉得很平静,它不是描写什么物理对象,所以我们可以体会各块面之间巧妙的平衡。 即兴之三(油画 1913)俄 康定斯基 感受到一种宣泄与快乐吗, 学生答后教师总结。 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使人感到自由、毫无约束; 活动:比较三副作品分类,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不同美术类型的特点,并归纳填表 让代表前台说。 课堂小结: 在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这三类作品中,相同种类的作品虽然表现的内容甚至所用的材料不一定相同,但是艺术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观念大致相同。希望大家擦亮自己的心灵之窗,去欣赏更多更美的图象。 课题: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授课时间 第3周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二)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 《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四)研究主题: 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 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 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九)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播放一段影片 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生:讨论,记录,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作品。一副画的美不但是表面的还有很多内在东西需要你去细细品位。 师:怎么品味,离不开我们的眼睛。如何运用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揭示课题并板书: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三、赏析探究 师: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在沙漠中遇到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小王子求他画一只绵羊,这个人努力地画,有角的、没角的、生病的„„但怎么画,小王子都说不对不对,最后那人画了一只箱子, 箱子上有个洞,并告诉小王子他要的羊就在这个箱子里。小王子非常满意,说:“这就是我要的羊。” 师:提问:我们能否从这个有趣的、富有哲理的故事中悟出一点道理呢, 生:思考回答 师:小王子要的不是他眼睛所看到的绵羊,而是他心里想象的绵羊。眼睛看到的,实际上是 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 我们欣赏一幅作品,同样不能凭借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尝试多角度的来进行观看和欣赏。 师:课件映示四种鉴赏方法并逐一讲解。 感悟式鉴赏 1、师:投影中国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 生:谈初步印象:画面上有什么,静下心来仔细看,你有什么感受, 2、师:准备两段乐曲,请学生欣赏并为该画配乐。 生:讨论选择并说出理由。 师:画配乐 生:结合书中图表再谈欣赏感受。 3、师:这幅画的高妙之处就在于用图像来表现声音,让人仿佛听到蛙声。 结论:“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要求从自身 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无限激情去欣赏作品。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作品。因为此类作品追求的不是客观地记录对象,而是通过主观化的形象处理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 形式鉴赏 1、师:美术作品的形式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线条、色彩、材料、构图、形体等。 课件映示教材第4页“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 和感悟式鉴赏相比,形式鉴赏理性的成分要多些,侧重于形式分析。 2、师:课件映示莫奈《莲池》。 师:简要介绍: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莲池》是他的代表作品。作者用画笔表现出一幅睡莲小桥的美景,给人的眼睛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 生:尝试从色彩,笔法等方面分析该作品。 色彩:斑斓。似乎光线照耀的湖面就在眼前,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笔法:用水平笔法表现出水的宁静,用垂直笔法表现柳枝的摇曳身姿。两种笔法结合使画面动静结合,充满生机。 3、思考交流: 师:课件映示三幅作品:《秋的节奏》(波洛克)、《九色鹿》(敦煌壁 画)、《红楼梦人物》(张明山)。 同时映示连线题,请学生完成 生:思考回答 社会学式鉴赏 1、师:课件映示《写生珍禽图》(黄荃) 提问:画家画了些什么, 生:鸟,乌龟,知了等 师: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生:无 师:画家为什么这么画呢,它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2、师:课件映示《夜巡》(伦勃朗) 提问:仅靠观察能否完全了解该作品, 3、师:面对一件美术作品,除了了解它的外在内容,构成形式之外,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思 考: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它有什么特殊意义,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社会学式鉴赏。 美术这种文化现象的存在与特定社会阶层和社会生活是离不开的。如果我们可以从文化背景或其他相关的社会因素中去思考和考察,就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该作品。 4、师:引导学生看书中对两幅作品的分析 观察、思考并分析两幅作品所反映的相关文化社会背景 5、师:如果仅靠观察无法完全理解作品,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网络等方式来了解。 6、师:感悟式鉴赏侧重情感,形式鉴赏离不开观察,而社会学式鉴赏更需要探究,光凭想象是不够的。 比较式鉴赏 1、师: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鉴赏方法来鉴赏美术作品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师:课件映示书中图例。《丽人行》(傅抱石)、《宫女》(林风眠) 同时映示书中图表 生:口头完成填表 3、师:比较式鉴赏要在熟悉作品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并且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以比较。 四、练习反馈 师:再次映示《梦娜丽莎》。请学生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重新鉴赏 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鉴赏。思考探讨,并将讨论结果整理以表格的方式记录 师:播放相关影音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生:交流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附)课堂练习反馈表 作品名称 作品类型 对作品的初步印象 看过作品之后想到的 感受(感悟式鉴赏) 观察(形式鉴赏) 探究(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比较式鉴赏) 五、总结延伸 师:我们怎样欣赏一幅画,其实就是多动脑,多去想,去问自己,去和画面交流就像和画家本人去交流。大师的绘画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他们的画够你去读一辈子,永远也让你读不完。 真正的欣赏,不光是用眼看,还要用脑去“看”。希望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下面的学习带来启示和帮助。 (十)课后拓展 ,、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作品《蒙娜丽莎》作综合分析,写一份鉴赏报告。 ,、选择一幅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尝试用四种鉴赏方式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写一篇作品赏析。 (十一)收获与反思: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玄武区开展的“四边”教学活动,其实质也正好与此相吻合,目的就是通过“导、教、学、练”激励和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这过程中掌握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多种美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合理运用是很重要的。适当设置并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兴趣的问题亦不可少。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地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体验。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 了解学生,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上一节成功课的关键。如何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思考的。 贴近学生,激活课堂,充分展示视觉艺术语言的魅力~ 课题 :《原始人的创造》 授课时间:第4周 教学目标; 1、引起同学们注意美术课具有人文性质体现一种浓郁的人文精神,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能以一种好奇心关注并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 2、了解人类古代文明的艺术成就 3、通过对图片的欣赏,掌握各地艺术风格异同, 教学重点;掌握各地古文明成就,由其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辉煌成就异同。 教学难点;学会欣赏各时期作品。 教具;教材,多媒体。 组织教学; 1导入新棵;通过看一部关于和原始人有关的断片引起共鸣,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主动的去挖掘生活中的美了,他们采集骨头,贝壳,等钻孔,打磨,然后再穿起来带在身上,这可以称的上是最早的艺术品了。你认为女性在原始时代的地位重要吗?为什么? (种族繁衍,红山文化女神像、孕妇像) (1)古代先民在长期实践中懂得了土块经过 烧制可以变硬的道理,从而发明了既可以盛水又耐高温的陶器,后来人们又给它表面加上了装饰,比如绳纹,在它表面用天然矿物颜料进行描绘,烧制成彩陶。(2)玉石工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得到了发展,浙江出土的大玉琮以浮雕和线刻为装饰,上面雕刻着形象诡异的人兽复合图象,它的工艺精湛至今还是个迷。(3)辽宁牛河梁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的女神象造型生动,手法简练。(4)我国境内广泛分布的原始岩画,题材丰富,保留了大量早期人类狩猎,祭祀,舞蹈,战争,诬术等活动场面。(5)法国南部地区拉斯科地区的洞穴就已经发展出成熟高超的艺术水平,比如;原始人把他们熟悉的动物刻画在岩壁表面,颜色绚丽,给人以视觉冲击力。(6)新炻器时代还出现了专门进行宗教活动的大型建筑。如;巨石阵。 ?你认为原始时代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师将这些内容写到黑板上,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图表,并思考上述问题,可建议学生复习一下第一单元第1课的相关内容。 学生完成之后,派一些代表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写到黑板上。 1(思考与交流:完成本课第一个“思考与交流”,探讨原始美术中几何纹样所包含的形式规律。 2(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认识,并指出:1(原始人所制造的美术品都是源于他们生存,有着很强的功能性。除了装饰器物的纹饰之外,没有专门为欣赏而创作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叫工艺美术。 体现了原始人生存的各方面的观念,所以也是我们了解他们生存 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将人类的历史推向更遥远的时代。 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接下来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对作品的视觉形式与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完成“活动建议—,” 3(对课程内容和活动进行总结, 1(导入:适当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1 2(教师提问:原始时代就相当于人类的婴儿或者童年时期,人类在自然中非常弱小,除了与自然抗争(如以集体劳动的形式与自然搏斗、希望种族繁衍)之外,原始人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宋获得生存下去的力量。 3(学生阅读: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第1 6页的“巫术”并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时候我们会害怕黑夜和打雷等自然现象?原始人会不会有这种感受?当你童年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会不会觉得其中隐藏着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不会幻想有一些神秘的东西来帮助你? 1 4(学生理解“巫术”这一概念之后,教师介绍欧洲的洞穴壁画和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雕像,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史前欧洲的地图。 I 注意: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洞穴壁画与维纳斯雕像所分布的地点以及当时的冰川所在的位置,推测当时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想像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生活之间的关系。注意对洞穴壁画的审美特点要有适当的分析,可以和现在的美术作品来比较,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帮助他们了解? 些图像的功能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5( 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巨石阵”的有关资料,进一步讨论原始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既有巫术的理解,但也初步掌握了—?些自然规律)。 6(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可以采取分组辩论的方法,请同学们各自准备材料,分别支持反对“艺术起源于巫术”这一论点。 7(教师总结:原始人所创作的美术晶,有些源于劳动和生活的积累,有一些源于祈求生存的 课后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了解原始人的聪明才智,精湛的技艺,所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源远流长。 课题 :《礼仪与教化》 授课时间:第5周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教学手段: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1、 导入 简单复习原始社会的美术。 “文明社会”和原始社会在社会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总结,点明教学主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且指出,文明时代有文字,也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级。当时的社会权力呈金字塔结构,一般有一个最高统治者,具有最高权利。 3(进一步提问:在这种社会状况中,美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4(展示《司母戊方鼎》,结合教材内容做比较详细的介绍。 5(讨论:鼎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炊煮器一礼器;实用物品一祭 祀用品) 6(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阅读并分析教材:教师建议学生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答案去阅读教材的第18、19页, 7深入研究与思考:青铜器的器型和纹饰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研究教材所给定的材料。 进行总结, 课题 :《礼仪与教化》 授课时间:第6周 第2课时 1(复习导入: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注意: 、 ?教师对这两件作品的背景要尽量介绍得清楚、详尽一点,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比较。 ?比较的内容可以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 c、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 2、授课 (1)提问思考 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 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 (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 2、 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第2 3、24 页,然后分小组讨论归纳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和特点。 3、 美术的主要特点,并填写在作业纸的古埃及部分。 4、 完成第三个“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 5、 学生继续研究其他地区(古印度、美洲印第安文明的情况)。 6、 教师总结,并提问:能否从这些作品想像当时的社会状况? 7、 请不同的同学来回答和讨论这一问题,教师做适当的总结。 课题 : 2-3心灵的慰籍 授课时间:第7周 1. 教学目的 1(了解在宗教流行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 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 了解并感受宗教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正确对待宗教艺术。 对宗教的性质有一些感性认识。 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 2.内容结构 本课按照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先后,分成三部分,分别鉴赏三大宗教有代表性的建筑,另有“相关链接”,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3.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着重了解建筑是如何体现一定的思想观念,以及三大宗教建筑的主要特征;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在中国宗教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宗教形象本土化现象。 本课的难点,主要在于要解决对宗教的认识,以及与宗教建筑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口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教师提问:世界三大宗教是哪三种? (佛、基督、伊斯 兰 ) 还有那些宗教现象? 包括附近的教堂寺庙和小说、电影、电视 中的宗教 2(学生思考并回答。 3(导入正题:教师介绍世界三大宗教。接着向学生介绍佛教情况。 4( 学生初步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 ,纳教材内 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纸上。 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进行阅读。 1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2主要集中与哪个朝代 3 为什么要创造这些美术现象, 4 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有哪些遗迹? 5 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 (如:1(修建石窟,佛像、绘壁画表现佛教故事。) 6 仔细观察,佛教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在中国流传的过程 ?当时的一些统治者怎样看待佛教? 5(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且组织学生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和“活动建议一”。 注:维摩诘虽然是一个居士,也就是没有入教的佛教信徒,但他对佛教教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思维敏捷,善于辩论。教材中的维摩诘是——个很中国化的形象,坐在床前的—张榻上,正在跟人辩论教理。 唐代文人对这位居士很感兴趣,所以他的形象也透露出——些文人的气质,不同于民间菩萨的形象。 课题 : 2-3心灵的慰籍 授课时间:第8周 第2课时 (课前准备:请同学们从网上或图书馆查阅’——些关于佛教、墓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古希腊的神话 故事。教师可以分小组进行,请不同的小组查阅不同的内容,再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1(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2(请-些同学来讲述古希腊的神话。 3( 教师总结:佛教的思想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表现这些观念的美术 作品也有不同。教师展示古希腊的作品《雅典卫城帕提侬神庙》和《雅典娜神像》。不过二者也有共同点, 请同学们思考并解答。 4( 教师总结:宗教的思想在当时的美术创作中(中国的佛教艺术、古希腊的艺术作品)占主 导地位。人们用各种美术形式来表现对神灵的敬仰。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表达对神灵 的尊敬。比如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最初就是献给奥林匹亚山 上以宙斯为首的众神的。 5( 学生阅读并分析教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阅读第2 9页关于古希腊的材料,并进行 分析,分析内容写在作业纸上。 注:教师在学生阅读与分析的过程中,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这个时期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是否都与神话有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雅典娜是雅典的守 护神:根据《荷马史诗》,她曾经帮助希腊打败特洛伊人:而雅典卫城则是为庆祝和纪念希腊人战胜波斯而修建的,帕提侬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之一。) ?在制作这些美术晶的时候,希腊人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它们? (最昂贵的材料。) 6(教师总结: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 7(提问:古希腊罗马的建筑有何特点?完成第二个“思考与交流”。 8( 教师请—些同学起来讲述关于基督教的故事以及伊斯兰教的故事。教师进行引导。 9( 在此基础上学生进——步阅读教材的第3 0页,并将内容归纳到作业纸上。 10(教师总结。 11(完成活动建议二”。请研究、查阅基督教、佛教等不同宗教内容的小组 选择一件作品来进行分析。 总结 时代或地区 宗教观念 艺术形式 有代表性的作品 课题 : 2-4 人间生活 授课时间:第9周 教学目标; 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3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 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与学具;教具;多媒体。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展示顾恺之的《女史笺图》龙门石窟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以及唐代的作品,请同学们讨论并说出这些作品的不同之处。 2引出本课主题“人间生活”。 3理解主题;进一步分析作品《捣练图》并指出世俗生活的作品比较详尽,准确的记录了人间生活的各个方面。 4请同学们分析这幅作品作品中唐代妇女的头型,着装,对行象做进一步的分析,解释。讨论完成,并讲出自己的见解。 5教师总结;指出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有着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作品。引导他们阅读并分析《韩熙载夜宴图》,的材料。 1)这副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画家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副作品呢,这副作品的的作用是什么, 3)想象他们的生活习惯,如,宴会,歌舞表演,家具摆设,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6 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 7 让学生们辨认书中《清明上河图》中有什么样的生活场景,学生互相交流,老师加以分析。 8教师小结;指明我们对此类作品一方面要研究画中出项的形象,另一方面,要研究他产生时所出的历史北景,与社会方式。 9 学生研究教材中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及拉斐尔作品的资料。 10 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同时代的作品(教材第32、33页)。 11(教师总结:指明我们对此类作品一方面要研究画面中出现的形象,另千方面要研究它产生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生活方式。学生课下按照这种方法完成“活动建议一”。 课题 : 2-4 人间生活 授课时间:第10周 第2课时 1(复习导入:请学生展示自己查阅的关于“活动建议一”的资料或者请一些同学讲述一下自己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课教学。 2(教师展示乔托的作品《犹大之吻》以及拉斐尔的作品《可尔巴圣母》,请学生比较这两幅伺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 学生研究教材:在比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研究教材第34页关于文艺复兴以及拉斐尔作品特点资料。 4(教师总结,并且补充一些关于拉斐尔作品的特点,丰富学生对这幅作品的认识。 1 5( 比较维米尔的作品《厨妇》与《阿尔巴圣母》:教师展示并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 ?主题;?形象;?形象出现的场景;?所处时代以及其背景。完成第34页的“思考与交流”,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理解。 6(学生研究教材:在比较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研究教材中第3 5页关于l 7世纪荷兰的资料。 7(教师总结,并且指明,维米尔的作品通过比较具体、生动的处理手法,塑造了一个普通的羽庭主妇的形象,给人一种质朴平常又具有诗意的感觉。 教师提问: ? 如果要你以“早餐”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一些什么样的内容? ? 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形象?突出哪些细节? 8(学生思考。教师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比如自己的母亲等等,让学生尽量描述得详细一点。 9(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通过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的描绘,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其中的很纠 形象和细节能够深深地打动观众的心。 { 10(学生研究教材:阅读并分析教材第3 5页关于罗可可艺术的材料,观察图片《读书》和《游园图》。 I 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提出如下问题: ?这些作品是为什么人画的? ?它们表现的主要是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这些生活场景与维米尔的作品所展示的场景一样吗? {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表现? 11(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要求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 12(根据教材提示完成第3 6页两件罗可可作品的比较,并完成相关的“思考与交流”。 13(教师展示葛饰北斋的作品,请同学们与欧洲的作品进行比较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浮世绘的内容。 14(教师总结并补充一些关于浮世绘的图片和知识。 i 15(总结本课内容。 ; 课题 :2-5审美自律 授课时间:第11周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自律现象和个人风格的出现。2(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3(欧洲19世纪几个有代表性的美术流派的创作观念和风格特征。 “审美自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艺术家不是为某一个阶级、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人从事创作,而完全从个人的兴趣出发,强调一种个性化的表达,同时在作品的视觉形式方面也无需屈从于公众的审美品位;二是美术的风格发展和演变有着自己的内在规律,不受外界社会因素的干扰。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只有当艺术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地位,才有可能自由地探索自己个性化的形式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审美自律”的内涵,即美术风格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家对个人风格和形式美的追求; 2(了解中国书法和文人画的一些主要观念和发展线索; 3(了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派的主要观念和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术作品中的纯形式因素; 2(美术风格发展过程中的继承和创新。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教师可以参考前几课的内容,按照比较鉴赏法的思路来设计)、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 导入: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 (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最好能介绍——?下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这样更能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教材给出的图片比较清楚,如果仔细看,其中的字都能辨认。) 2,完成第一个“思考与交流”: 教师总结: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著名的书法作品《兰亭》中所写的一些“之”字。不过他可不是刻意写出来的,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7页第二段内容。 1 注意:教师 提出要求: ?能否找到每个“之”字的原始位置。 ?如果把这些字在作品中的位置交换一下,会不会影响全篇的效果? 3(学生思考并回答。 4(教师总结。指出,这篇作品是即兴写下来的, 当时的情绪和感受自然而然地流露在其中,正如此,它是不可重复的。它的创作仅仅是为了把自己当时的感受表现出来,是一种相对纯粹的自我娱情感抒发,没有外在的目的。 5(教师展示作品:郭熙的《早春图》和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 8页,根据教材中的分析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适当加以引导,从作者身份、服务对象、创作目的、绘画创新之处等进行比较。 6,学生思考并回答。 7(教师总结,并点明教学主题“审美自律”。完成第3 8页的“思考与交流”。 8(学生阅读并研究教材:学生阅读并分析第3 9页元、明、清时期的美术现象。 注意: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认识: ?作品的题材与内容。 ?表现方式。 ?这些因素与艺术家的人品以及内心感受之间的关系。 ?对美的认识。 ?创作主体意识(即个性化的增强)带来绘画领域中的什么变化。 ? 9(学生分析,教师总结。并且对文人画进行介绍、总结。 10(课上或建议学生在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 课题 :美术常识期中测验 授课时间:第12周 09-10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 A卷 一填空(40) 1、___与夔龙纹是商青铜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纹。 2、 赏析美术作品的四种方式—— —— —— —— 3龙门石窟代表作品是唐代奉先寺_________大佛造像群。 4美术跟据艺术门类划分为_____、,,、,,、,,(工艺)、,,(篆刻)、,,等门类。 5.美术图象的基本元素为__ _ __ _ __ __ __ _。 二 选择(15) 1《富春山居图》是一幅什么画,作者是谁, A 中国画 张择端 B 中国画 周文矩 C 中国画 黄公望 D 油画 周文矩 2.具象艺术的特点有: A 真实性 B 抽象性 C 典型性 D 情节性 3名作《女史箴图》出自哪位画家之手, A 中国 潘天寿 B 中国 顾 恺之 C 中国 周文矩 D 荷兰 梵高 4佛教壁画艺术以( )壁画为代表。 A( 敦煌莫高窟 B( 永乐宫 C( 纯阳殿 D万神殿 5(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龙是( )。 A( 良渚文化 B(红山文化 C( 龙山文化 三、连线题(15) 《虾》 米开朗基罗 《蒙娜丽莎》 齐白石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达芬 洛神赋图 顾恺之 荷石水禽图 朱耷 四、简答 1、 具象 意象 抽象艺术你是怎么区分的, 2、.写出自己最欣赏的美术作品不少于5个。(写 作者) 3.你印象中的齐白石画的虾是哪种艺术,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 4在你最欣赏的美术作品 选一件美术作品谈谈你的评价。 5.在下方创作一幅自画像, 课题 :审美自律 授课时间:第13周 第2课时 1( 复习导入:简单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请一些学生讲述一下活动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特别是要点明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指出,从“审美自律”这一趋势出现之后,艺术家们希望摆脱社会中流行的艺术程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师展示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阿拉伯幻想曲》,请同学们运用感悟式鉴赏对两幅作品比较。 悟式鉴赏对这两幅作品进行比较。 3(研究教材第4 0页关于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对立。注意把《贺拉斯兄弟的宣誓》和《自由引导人民》这两件作品跟表格中的文 字描述对应起来。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4(教师进行总结,并做一些必要的补充。 5(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教材第4 1页的“思考与交流”。可以把学生对比《浴女和阿拉伯幻想曲》的结果跟教材提供的表格进行对比,看对两个流派的特点是否有不同的理解。 6(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请同学们发表不同意见。 7( 教师展示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请同学们与新古典主义作品进行比较(用形式鉴赏法和比较鉴赏法完成这一活动)。 8( 学生研究并分析教材:教师请同学们在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教材的第41页关于印象派的材料, 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 你认为印象派在当时为什么会引起观众的震怒和批评家的指责? 9(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回答上述问题(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分析)。 10(教师总结:印象派画家由于突破了当时流行的绘画程式与人们的欣赏习惯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 11(深入研究:请学生深入研究印象主义画家在哪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绘画程式。 12(学生分析并回答,教师总结。 13(完成“活动建议二”。 课题 :从传统到现代 授课时间:第14周 教学材料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中西方美术的“现代化”问题。中国部分的主要内容是:1(东西方文化碰撞对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影响。2(年画的现代化。3(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4(素描、油画等美术门类的改革与创新。西方的主要内容则是一些有代表性的现代美术流派及其主要作品。 教学目标 从传统到现代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中国美术走向“现代”的一些主要表现形式;了解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主要流派和代表艺术家;了解现代美术作品如何借鉴传统形式;学会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绘画作品。 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 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以及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3(了解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代表作品和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2(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 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如果让同学们创作一幅关于现代生活的绘画作品,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内容? 2(学生思考。请一些同学起来回答。 3(教师总结:因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而我们的美术创作必然会反映这些新的事物。接着教师点明本节课的主题“从传统到现代”。 4(教师提问:?中国美术为什么要走向现代化??你初步设想一下, 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会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5(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总结,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 2—4’4页。 7( 教师总结:?导致中国美术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二是现代社会的变化。?中国美术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象、形式、技巧等因素中。 8( 教师展示第42—43页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根据自己的直观印象分析并完成第42页的“思考与交流”。 9(教师在学生完成之后,提问: ?你认为中国画的革新体现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革新? ?你觉得现代中国画与中国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42—43页的内 10(学生阅读、思考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提问。 ? ] 11(教师总结:指出在现代中国画领域最重要的思想就是“美术革命”,也就是用西方绘画来改良中国画。 1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蒋兆和的作品《流民图》,指出在哪些方面吸收了西方的绘画处理手法,在哪些方面保留了传统的绘画技巧。 13(教师总结:吸取西方的绘画观念来改良中国画开阔了中国画家的眼界,使中国绘画在绘画观念和夷现枯巧方面大大丰富。 14(引导学生仔细领会教材第4 5—46页关于林风眠《白衣女》的个案分析,布置学生课下完成 对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变革,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引入外国的美术形式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呢? 16(学生思考并回答。 17(教师总结。指出从20世纪以来,有很多艺术家到西方留学,并且将西方传统的绘画形式引入中国。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及20世纪80年代之后曾经出现过几次高潮。请学生阅读教材第43,44页,并结合教材中的作品来分析一下。 注: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家们是如何表现社会生活的? (文艺为大众服务、现实主义画风、文艺的表现手法多样化。) ?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美术创作出现了哪些变化? 18(学生阅读、分析、回答。 ? 19(教师总结。 20(教师展示年画《阳春白雪》、《赶火车》以及《丰衣足食图》,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分析与教材的内容,分别指出这些作品中的现代性因素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1(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且回答。 22(教师总结:年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美术门类,它与传统的习俗有关。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年画也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绘画的表现内容、主题、形式和技巧上。 23(对本课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 课题 :从传统到现代 授课时间:第15周 第2课时 1(复习导入:检查学生“活动建议二”的完成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适当的补充和总结。 2(点出本课主题:西方美术的“现代化”。 3(完成第4 7页的“思考与交流”。对比现实景象和凡?高的绘画,引导学生理解凡?高绘画特点:形体夸张色彩强烈。 塞尚绘画与莫奈的《日出?印象》)的联系和区别,了解塞尚绘画的特点:色彩沉稳;形体被概括成接近抽象的几何形。 4 观察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比较这件作品与塞尚《静 物》的联系。(注:《亚威农少女》中的块面分割实际上受到塞尚的启发。) 5(学生分组分析图片和进行讨论: 第一组: 《呐喊》; 第二组: 《舞蹈》; 第三组:《构成》和《灰色的树》; 第四组: 《 L(H(0(0(Q》; 第五组:《永恒的记忆》。 阅读教材中的相关材料,回答F列问题: ?作品属于哪个流派? ?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表现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你看了这画有什么感觉? ?它跟传统绘画有什么区别? 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教师加以评点。(注:评点《呐喊》时可以联系城市环境和工业社会的孤独感这个主题。) 6(完成第48页的“思考与交流”。(注:这件作品叫《空间的连续的独特形体》,实际上是表现一个人跑动的样子,未来派试图用静止的媒 介表现运动,所以人被塑造成了一堆充满运动感的抽象块面。) 8(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关于《下楼梯的裸女第2号》的个案分析,完成“活动建议三”。 9(总结本课内容。、 课题 :新的实验 授课时间:第16周 教学目标: 了解20世纪50年代以来艺术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艺术家在对艺术的看法、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材料、技巧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现代艺术实验的探索角度与方法; 2(现代艺术实验的价值。 教学与学具: 投影仪、多媒体播放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教师提问,传统的艺术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出示毕加索《公牛的变体画》?艺术家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的创新,拓展了绘画的形式?引出课题——《新的试验》。 2(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从最早的原始美术,到用于“礼仪与教化”的美术作品, 以及宗教美术、表现 世俗生活的美术乃至中国的文人画等等,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这说明美术的观念与形式在不断 拓展。也就是说,传统的美术观念也是出现于某一个历史时期。 4(展示作品: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一些现代美术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问同学们能否接受?如果接受,为什么?如果不能接受,为什么? 5(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6(教师继续提问:这些我们觉得不能接受的作品,有没有它独特的价值? 7(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8(教师总结:现代主义艺术也被称之为“实验艺术”,,也就是说艺术家尝试着突破传统的美术观念,不断实验新的观念与技巧。既然是实验,那么就意味着创新,就意味着改变。这实际上大大拓展了我们的经验。如果美术艺术家不去实验这些因素,那么我们可能也看不到这些有趣的变化。 9(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50、51、52页,并且将内容填写在作业纸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 ?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明星、广告等题材,美术可不可以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它表现的范围之内?为什么? ?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上可不可以有所变化?为什么? ?现代艺术家对形体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举例说明。 ?现代艺术家对空间的认识有哪些变化?举例说明。 ?可不可以将新的技术和材料用于美术创作。(在我们今天,照相机、影像技术、电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应不应该把这些技术纳入到美术创作中。) ?你对教材第51页“思考与交流”中所列举的说法怎么看? 10(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鼓励发表不同意见。 11(教师进行总结,指出20世纪的“艺术实验”试图将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到美术领域中。它们的出现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同学们能不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按照某一位艺术家的方法来创作一幅作品(只谈作品构想即可),你在思考这个作品的时候,体会到了什么? 12(教师进行总结,对一些观念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大地艺术将艺术创作与展示的空间置于广阔的自然之中,改变了过去美术作品只能在美术馆中展示的状况。也有人把中国的长城也称之为一个伟大的大地艺术。(在这一部分,教师对每一类型的作品尽量分析得细致一些,特别是作品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方面。) 13(请同学们分小组准备并完成“活动建议二”。教师要积极引导。 14(教师总结。 三(总结 在这个多元的时代里,艺术是一个不断扩张的概念,它与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断的模糊。对于这些作品,我们既要认识到它们的创新之处,同时也要保留我们评价的权利 课题 :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授课时间:第17周 教学目标 了解美术家观看、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及其在作品中的反映;学会从形式入手深入领会美术作品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和探索、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对相同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 以及这种差异的文化含义。 教学策略 直观演示、比较、讨论与课堂讲解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时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具和相关图片。 一、导入 图片欣赏《月华图》和《星夜》: 思考与讨论: 1(把握画面的情感内涵 画面表现的是什么场景?和我们平时感受或记忆中的场景有什么不同? (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夜晚的场景,然后尝试口头描绘出来。引导学生思考: 夜晚是一种必然的、客观的现象,但是为什么每个人对夜晚的感受不一样?我们经历了千千万万个夜晚,为什么只有这一个特殊的夜晚被记住?特定的情绪怎样影响我们对夜晚的感受?) 思考提问: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以“夜”或“月夜”为题的作品,你打算怎么画? 2(画面的形式分析 两幅图片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 相同点:表现夜晚的景象,透露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 不同点: 材质 水墨:油画 构图 空虚;饱满 笔触 轻松;急促、运动感 意境 孤寂、冷漠;狂躁不安 ’ 3(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两位艺术家分别处于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背景之中? (油画和国画都是传统的画种,我们之间表现语言的差别是历史地形成的。但两位艺术家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和意境,使之成为表达自己特殊情感的工具。) 小结:面对同样的主题,美术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 二、分组讨论 现在需要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相同或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方式。 1(分组: 第一组:《阿诺芬尼夫妇像》、《高士图》; 第二组: 《小考佩尔圣母》(拉斐尔)、《圣母子》(丢勒); 第三组:《草地上的午餐》、《乡间音乐会》。 2(讨论内容: 比较内容 图甲 图乙 主题 创作时间 所属国家或朝代 材质 构图 色彩 笔触 3(全班交流: 将小组比较内容归纳整理,形成口头报告, 向全班发表;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教师加以适 当的讲解。 4(完成“思考与交流”。 5(延伸讨论: 你对哪幅作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生中有没有知道教材图片所涉及的美术家?如果有,可以向全班提供一些相关的传记材料和创作背景。(可以从网上或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相关资料。)教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引导或补充、修正。鼓励学生就画面内容和艺术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完成“活动与建议” 1(观赏图片: 《地中海》、《斜倚的女人体》, 比较二者的不同。 2(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题材;形体;表情、动作或姿势;人物的神情气质。 3(教师适当总结。联系前面的内容对本课进行简要总结。 色彩 单纯;丰富
/
本文档为【高一美术[1][教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