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中国保险业的前景

2017-09-20 23页 doc 45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682974

暂无简介

举报
中国保险业的前景中国保险业的前景 课题组负责人:曾饶 课题组成员:杨一龙 邹哲 雷振 王腾 陆吕鑫 曾饶 班级:2005届班 指导老师:江玉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九江分公司 讲师) 我们之所以选此课题,因为我们认为中国保险业有很大的前景 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了解的行业。我们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和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来完成我们的论文。希望我的研究课题能给大家带来知识,使大家能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 一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历史 中国的保险业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一个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国有保险企业是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中国人民...
中国保险业的前景
中国保险业的前景 课组负责人:曾饶 课题组成员:杨一龙 邹哲 雷振 王腾 陆吕鑫 曾饶 班级:2005届<11>班 指导老师:江玉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九江分公司 讲师) 我们之所以选此课题,因为我们认为中国保险业有很大的前景 是一个很值得我们了解的行业。我们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和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来完成我们的论文。希望我的研究课题能给大家带来知识,使大家能更好的了解这个行业。 一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历史 中国的保险业至今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中国最早的一个专门经营保险业务的国有保险企业是于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它是国务院的一个直属经济体系。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之处,先后建立了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5个区公司,在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分公司,并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作代理处,开展了保险业务。在国内只要经营国营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运输工具保险,火灾保险,.牲畜保险,农作物保险,人身保险和强保险等.在国外主要经营船舶保险,远洋货物运输保险等.1959年,停办了国内保险业务,仅在少数口岸城市中保留分支机构,办理与外企有关的保险业务. 1980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办理国内保险的业务,恢复和新建分支机构.1983年7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会成立.1984年1月1日起成为国务院直属经济实体.公司在国内的保险业务有: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运输工具保险,简易人身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养老金保险等共130余种.涉外业务有:海洋货物运输保险,远洋船舶保险,石油天然气开发保险,建筑安装保险,投资保险,利润损失保险,核电站保险等近80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补偿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保障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安定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利,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方面都发挥巨大作用. 1996年2月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从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分设出来,与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合并.于1999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寿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各项业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996年——2002年保费收入保持32。75,的年均增长速度,2001年公司保费收入达到812。3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了24。66,。占全国寿险业市场的57,的市场份额始终是中国守业市场领袖 近年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中国人寿的实力不断增强,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规模占全国保险公司的半壁江山,2001年底,公司总资产达2212。4亿元,占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的48。18,,资产规模较1996年末增长4。2倍。 创业50多年来,中国人寿始终竭诚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公司永恒不变的追求。今天中国人寿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型首先公司之一。为国外6亿人次提供风险保障,拥有全球1。5亿人的长期忠实客户,为《财富》评选世界500强中的80,在华企业,提供员工保险业务。2001年资金运用余额为1902亿元,是中国债卷市场,基金市场和货币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销售网络分布广泛,遍部全国,已设立县以上销售机构4800多个,建立城乡代理网点52500个另有兼业代理机构12000个,聘用个人代理人员45万余人,在日本设有办事处。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从原来的小保险公司能发展到现在世界级的保险公司,具有如此多的客户和资产是几代人的努力,是公司长期遵循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和“,守信誉,忠诚服务”“新手承诺,稳健经营”的企业守旨,是公司一直把与客户同忧乐为企业价值观,本着“创新、拼搏、务实、奉献”的企业精神,追求“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目标,致力于造福社会大众,振兴民族寿险,才能实现的。而这也是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会带领着中国保险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 我们讲一讲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对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文化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现代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人寿自身特点的分析与梳理,提炼出了“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简称为双成理念。 首先,先解释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事实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因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也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 企业文化的结构有3个部分:物质层、制度层及精神层。物质层是凝聚着本企业精神文化的产生经营过程和产品的总和,以及蚀本性的文化设施。制度层是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精神层是本企业职工共同的意识活动。 文化的力量非常强大,知识它不是有形的。所以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共同价值观,正是这些共同的价值观念促成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外的成功企业都有这自身的文化理念贯穿其经营始终 。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它能将一盘散沙与卵石凝聚成坚固的混凝土。一个有用的企业文化确定后,它所带来的群体智慧、协作精神与鲜活动力就相当于在企业的深层结构中装上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给企业提供创新、进步的精神动力。 没有所谓好的企业文化,只有有用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成长经历,不同的环境背景铸就不同的企业文化特征。企业文化对外是公司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文化。 事物都是互相消长,互为因果的。很多时候,人们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提升自己。狭隘的看得一己的成功,孤立地经营自身的利益,常常会迷失自己,也迷失被我们造就同时也造就我们的他人和社会。中国人寿提出的“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的“双成”理念其实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道理,目的就是达到互相的成功,共同的繁荣。 而“成己为人”的意思也就是成就自己,服务他人。“成人达己”则是说只有成就和帮助别人,只有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最终发长和完善自己。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行销理念,在我们看来,似乎很新鲜,其实不然,这样的行销理念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很有用处。 1诚实守信:这四个字不仅是企业的原则,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现在一流的企业都非常强调危机管理,深恐自己在盛名之下,难符其实。因为,建立起信用实在是非常艰辛,但要失去它却易如反掌,所以诚实守信在任何一个企业中都是最基本的原则。 2爱司敬业:爱司包括品牌的价值、员工是品牌的载体、品牌能为员工创造价值。敬业,是每位员工对自己岗位的责任。寿险行销是创伤性的行业,它令业务伙伴经常面对拒绝与失败,甚至是成功前的绝望与放弃。但如果伙伴们相信自己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事业,就没有理由不尊敬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会乐此不疲,会相信风雨后必有彩虹。而选择是要负责任的,同时劳动也是光荣的。 3竭诚服务: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可以以“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可以 “成就自身”为客户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可以“成就公司”。 4永续经营:确立永续经营思想,做好永续经营的势力准备、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灵活应对,永续经营的是非常费用,永续经营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目标。 通过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九江分公司的参观和调查 我们深刻的感到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的深厚和丰富。人们都那么富有激情,自信。目标为了在世界企业500强中有领先位置,在世界站住脚。 三 保险业的前景 一、 如果想要了解保险业的前景,我们就应该对保险市场作个了解。 1保险市场的含义:保险市场是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或是保险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总和。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保险市场应具备如下四个要素:第一,是为保险交易活动提供各类保险商品的卖方;第二,是实现交易活动的各类保险商品的买方;第三,是具体的交易对象(各类保险商品);第四,是为促成保险交易提供辅助作用的保险中介。 保险业的发展与保险市场的潜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一个国家、地区保险业是否有潜力,可以从这六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讲讲保险市场供给。 什么是保险市场供给呢,即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市场上的各家保险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保险商品的数量。那保险市场的供给的形式和内容又是什么呢,其形式有两种分有形、无形两种经济保险形式。有形即物质保障而无形体现在精神方面。一般的无形经济保障是大量的。 其内容包括:质和量。质即保险企业所提供的不同的商品品种和每一具体的保险商品质量的高低。量:即包括保险企业为某一保险商品品种提供的经济保障额度,也包括保险企业为全社会所提供的保险商品的经济保障总额。 影响保险商品供给方面很多如:1保险费率2偿付能力3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4保险技术水平5市场的规范程度6政府监管。这些反面我们就不细说。总之,保险市场的供给的主体是保险企业,要提高保险企业在市场上的实力,才能保证保险市场的供给。 。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保险市场的需求。 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及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保险的总量。 保险市场需求包括3个要素:1、有保险需求的人。2、为满足保险需求的购买。3、购买意愿。这3个要素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保险市场需求:决定保险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容量。人口众多收入很低,购买力有限,不能成为容量很大的保险市场需求:反之,购买力虽然高,但人口很少,也不能成为很大的保险市场需求。但是,如果保险商品不适合保险消费者需要,不能引起人们的购买愿望,对保险企业来说,仍然不能成为现实的保险市场需求。即保险市场供给的重要性。所以这3个要素是统一的。下面的表可以说明一定的问题。 全世界保费收入21038亿美圆,其中57%是人寿保险 到1996年的资料,发达国家的保费占90% 下面是几个国家保险收入的具体情况: 总保费 占世界的% 人均保费 发展时间 <1>位 美国 6529亿 31.01% 2460美圆 150年 <2>位 日本 5195亿 24.26% 4132 美圆 130年 <4>位 英国 1370亿 6.5% 2110美圆 500年 <27>位 香港 54.32亿 0.25% 861美圆 160年 <14> 台湾 158亿 0.79% 740美圆 100年 <21> 中国 132.5亿 0.62% 10.2美圆 120年 (指导老师提供) 上表可以看出 中国13亿人口的国家,保费收入占全世界0。62,。人均保费10.2美圆。英国虽然发展500年,但国内其人口少,保险市场需求始终有限,所以保费收入不可能很高。 一个地区,国家的保险市场需求的潜力,不仅仅只受以上3个要素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讲讲影响保险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 1、 风险因素。无风险,无保险,风险是保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和客观依据。保险是针对风险本身的一种投资。 2、 保险费率。保险费率与保险市场的需求呈反比,保险费率上升,保险市 场需求减少,保险费率下降,保险市场需求增加,但费率对保险需求的 这种影响会因保险商品品种的不同而不同。 3、 消费者的收入。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其缴费能力就强,保险的需求也 就随之扩大。 4、 互补商品和替代商品价格。 、 文化传统。保险需求在一定意义上受人们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的直接影5 响,而人们的风险意识又受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例如,在我 国,由于长期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对于一些风险人们有时宁愿求助于神 灵的保佑,也不接受保险的保障。 6、 经济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这一切不 再由国家包揽解决,那么保险就是一条最佳解决途径,因而就制度的变 化会影响到保险需求 下面我们来讲讲保险的4个要素 1保险供给方。 是指在保险市场上,提供各类保险商品,承担,分散和转移他人风险的各 类保险人。他们以各类保险组织形式出现在保险市场上。如,国有保险人,私营 保险人,合营保险人等。通常,他们须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查认可并获准专门经 营保险业务的组织。在中国,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 平洋保险公司。 2需求方 保险市场的需求方是指保险市场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保险商品的购买者, 即各类投保人。 3保险商品 保险商品是一种为被保险人面临的风险所提供保障的特殊商品。 4中介方 保险市场的中介方既包括活动于保险人(即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充 当双方的媒介。也包括独立于保险人与投保人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处理保险合 同当事人委托办理的有关保险业务的公估、鉴定、理算、精算等事项的人。中介 方具体包括保险代理人或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或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 人或保险公估机构,保险律师,保险理算师,保险精算师。 这些中介方可以说是保险业上的人才。根据我们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调查, 除了一些专业人员外还有很多是其他行业下岗,“半路出家”来到保险公司作保险。 下面是中国保险业专门人才缺乏的资料: 保险业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保险市场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广西分公司的总经理张灌林说,中国入世,外资保险公司在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外企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办公条件、海外培训机会和先进灵活的管理体制必将使国内保险业的精兵强将,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和营销骨干心动。他们有多年的从业经验和一定的客户基础。这些人才流失,一方面中资保险公司原有的部分客户会随之而去;另一方面,会给本来就缺乏、急需人才的国内保险公司雪上加霜。 据悉,我国保险公司长期没有设立精算部门,更没有自己的主持经营运作的精算师。而在保险业中精算技术是核心技术,如死亡率和费率的测定、生命表的构造、准备金的提起及业务盈余的分配等都要靠精算技术。我国目前尽管已有10多所高校,如清华、北大、南开、浙江大学以及精算考试中心学校等都在培养精算方面的人才,但他们主要学的是精算理论,距离实际精算的要求还很远,即使如此,人数也非常有限。 二、 了解了上面的理论,分析中国保险业的前景和发展就不难了 之后我们就系统的详细的分析 一、我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分析 1.保险市场已初具规模 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自80年代初我国恢复商业保险业 务以来,保险业务收入连年递增且增势喜人,并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据统计, 从1980年到1995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2,。 1996年,全 国保费收人为856(46亿元,承保总金额从1990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15(7万亿 元。到1997年底,我国财产寿险保费收入已达1087(36亿元,其中中资保险公司 达到了1080(97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39.19,。今年以来,各保险公司的各项 业务继续稳步增长,其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业务增长势头尤 显强劲。到1998年6月底,中保集团全系统实现保费收入510(5亿元,完成年度 的54(3,,比1997年同期增长19(2,。 2(保险结构进一步合理化 从世界各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寿险业一般处于主导地位,寿险业的发展速 度大都快于非寿险业,所占保险费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保险业务。1987年,全世 界寿险业保险费收入的增长率为32(6,,而同期非寿险业的增长率为17(3,。 另据世界保险市场公布的数字,1992年寿险业占全部保险费收入的比例,亚洲平均 为72,,其中韩国为79(7,,日本为73(9,。过去,由于职工的生、老、病、 死都是由国家和企业统包统揽的,因而寿险业的发展遇到了体制和保险意识较差的 双重障碍,所占市场份额始终低于产险的比重。随着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人 们对人身保障需求的增加,我国寿险业占保险业的比重逐步从1982年的0(2,提 高到1996年的41(75,。到1997年底,我国寿险比重迅速上升到55(5,,在我 国保险史上首次出现寿险比重大于财险比重的状况,形成了与国际保险业类似的发 展格局,保险结构趋于改善。 3(保险实力大大提高 1990年,我国仅有中保、平保、太保等4家保险公司,尔后随着华泰、泰康、 新华、华安、永安等一些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加盟和一些区域性寿险、非寿险公司的 相继成立,我国保险机构大幅度增加,竞争性保险市场体系已具雏形。目前,我国 保险机构已达到25家,其中,中资保险公司13家,外资保险公司7家,中外合资 保险性营业机构5家。据不完全统计,中资保险公司在国内开设的商业保险分支机 构达7460余个,并且形成了产险、寿险、再保险分业经营的格局。同时,一些国 外保险机构已进入上海。北京、广州等国内部分城市保险市场,截止到1997年底, 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06家保险机构在中国设立厂189个代表处。在保险机构 大量增加的同时,保险从业人员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保险资本逐步扩大。 1990年, 全国只有保险职工8(5万人,保险代理人10万人,而目前保险职工人数已达15 1990年保险资本为30(3亿元,截止到1997年万人,保险代理人达20多万人。 上半年累计已达130亿元,保险实力明显提高。 4(维持经济社会稳定的能力迅速增强 1996年底,我国保险准备金、保险赔付金分别为809亿元和407亿元,分别比 1990年增长了4(2倍和近6倍,年均增速分别高达27(3,和34(7,。保险准备 金和保险赔付金的快速增长,不仅增强了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有力地支 持了企业生产,维护了居民生活安定。 二、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1(保险市场发展的总体规模预测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险业发展的水平相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内在需要相比,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仍显滞后,总体上仍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的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仍具备高速增长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来看,决定未来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将有利于保险业市场 规模的扩大。 1997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2(4亿,占世界人口的1,5,到2000年,可达12(8亿。如果届时人均寿险收入能够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则全国寿险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对保险业发展更为有利的是,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将逐步步入高龄化、老龄化社会。据估计,我国60岁后男性期望寿命, 1980年为75岁,预测到2000年为78岁,2050年为82岁; 60岁后女性期望寿命,1981年为78岁,预测到2000年为82岁, 2050年为85岁;整个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00年后将达到7,以上,预计到下世纪20至40年代,我国老龄化水平将跃居世界前列。欧美发达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可以说是“先富后老”,而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则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步入老龄化的,不得不面对“未富先老”的现实。据测算,到200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之比将为4(1:1,1985年退休金额占工资总额的比重为10(7,, 2000年预计将达到15,。由于社会统筹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剩余部分必须通过商业保险渠道来解决,因此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商业人身保险在这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加快发展,势在必行。 (2)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从而为保险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收入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业发展水平及保险市场潜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从保险深度来看, 1990年我国保险深度为0(56,, 1997年上升为1(45,,年均递增13,左右,但与 1994年底,世界保险深度排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日国际水平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本(12(83,)、南非(12(77,)和韩国(11(87,),而同期我国仅为0(97,,居世界第62位,甚至低于印度1(84,的水平。从保险密度来看, 1990年我国保险密 (8元, 1997年增加到87元,年均递增约40,,但也远远低于其他国家。 1994度为8 年,世界保险密度排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4649(7美元)、瑞士(3086(6美元)和美国(2279(7美元),而同期我国仅为4(1美元,居埃及(8(3美元,第63位)和印度(5(7美元,第65位)之后。如果到2000年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能够达到发展中国家4,和2000美元的水平,那么我国的保险收入将能够达到2000亿元左右;如果按发达国家5,6,的保险深度计算, 2000年我国保险市场的规模将有可能超过2500亿元。 (3)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为保险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一直呈高速增长之势,到1998年7月底,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5万亿元大关,占全国金融机构资金来源总额的50,以上。其中,新增存款的75,以上为定期存款,而储蓄存款特别是其中的定期存款本身就是人寿保险潜在的市场资源。如果居民将其中的5,10,用于购买保险,那么人寿保险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也正是众多国际人寿保险公司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重要因素。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人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将会越来越大并被逐步发掘出来。 (4)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将为我国保险市场的长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荷兰全球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斯道姆先生认为,人口的多寡同人寿保险市场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也并非绝对,人口的多寡,仅是潜在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人口多而经济又很发达,这样的市场才是真正巨大的。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国民经济在整个“九五”期间将完全有可能达到预定的年均递增9,的目标,在21世纪初仍有望继续保持8,左右的增长速度。有关实证分析表明, 1985年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扩大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当稳定的关系,保险需求弹性目标值范围一般在1(015,1(058之间,普遍具有大于、的倾向。据此推算,在1998年至2000年间,我国保险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将可达到30,左右,继续大大高于国民经济 的增长速度,中国保险市场的蛋糕将完全可以做得越来越大。 由于企业、居民保险意识的增强需要一定的时间,新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也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保险市场自身发展的时序性和规律性,我国保险市场在面临大好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认为2000年我国 ,以上,产险保险市场的总保费收入规模可达到2400亿元左右,其中寿险收入约占65约占35,左右。 2(保险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 (1) 保险公司规模扩张速度将明显加快。我国的保险公司不多,而够得上一定规模和级别的保险公司则更少。目前,全国性的寿险公司只有中保、太保、平保、泰康和新华5家,而这5家的整体规模都不大,即使将其合并为一家,也难以达到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公司的规模。这种状况不仅使我国保险业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降低了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而且在国外各大保险公司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并纷纷抢滩登陆的情况下,我国保险业将直接面临着生存的考验。一旦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国外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以我国目前小舢板级的小公司去和国际上航空母舰级的大公司竞争,其结果不言自明。因此,在内困外忧的情况下,各大保险公司将一方面通过自身业务的发展来扩大和巩固市场阵地,另一方面将通过业内的重组以及与实力雄厚的大券商和大企业联合重组,壮大自身的规模,提高与国外大公司抗衡的实力。从国际保险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来,许多国家为提高本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出现了放松利率限制、鼓励兼并,鼓励产品创新的新趋势。对于在2020年即将全面开放保险市场的中国来说,不能不注意到这种新趋势对我国保险市场的影响。因此,业务创新、资本扩张、资产重组将成为我国今后保险市场发展的一种内在趋势和要求。仫?8 ?p肫 娘??鹓 (2)保险市场将逐步进入转型期。应该说, 80年代至90年代初保险业务的高速增长。在这个时期,保险市场的发展主要走的是以数量和速度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道路。但是,从1996年开始,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状况开始发生变化。据统计, 1996年,我国产险保费增长率为9(1,,首次低于国内生产总值9(6,的增长速度,1997年这一差距更进一步扩大到1(7个百分点,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开始下降。与此同时,保费的增长速度已大大低于保额的增长速度,保险公司依靠承保轻松赚钱的日子已成昨日黄花。 1996、1997年我国保险市场发生的深刻变化,并不是伴随着国家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出现的偶然的、暂时的现象,而是我国保险市场由垄断到竞争,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自然演化结果。这表明,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即由过去的粗放型、规模型经营转变为集约型经营,保险公司承保的单位利润将趋于减少。 (3)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保险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空间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加上80年代以来国内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使国外保险界十分看重中国的保险市场。为谋求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外部环境, 1992年国务院决定将上海作为我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制定颁布了《上海外资保险机构管理办法》,美国友邦保险及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等大批外资保险公司开始入驻上海。 1995年,经同务院批准,我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区域又由上海扩大到广州,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公司。英国鹰星保险公司、太阳联合保险集团、澳大利亚国卫保险集团、美国安泰保险集团以及德国安田、瑞士丰泰等大批国际保险巨头蜂拥而至,手持“许可证”在华开业。1997年以来,尽管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认识到对于金融开放必须持慎重的态度,但这并未从根本上阻止中国保险开放的步伐。 1998年上半年,央行又相继批 准英国皇家太阳、法国安盛巴黎联合、澳大利亚康联等3家公司在沪建独资、合资保险公司。至此,上海出现了外资保险公司多于中资保险公司的新格局。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还将有计划地增加外资保险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保险开放区域也将逐步扩大到沿海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甚至内地部分大中城市。 (4)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将成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保险市场。由于中西部地区的 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该地区大多数省份的保险市场都处于拓荒状态。如1996年湖北省寿险市场的潜在规模高达66亿元,而全省1996年寿险保费收入仅12(6亿元,开发程度不足20,,保险深度只有0(42,,保险密度只有21(63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1996年底,我国西部地区只开设了三四家保险公司,人均保费仅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1/3。同样,我国农村保险市场也非常薄弱,占人口70,以上的农民基本上被排斥在保险市场之外。一方面,许多农民对于保险业缺乏必要的认识或由于财力不支而对财、寿险很少问津;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出于效益考虑,对风险大、赔款多的种植、养殖等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我国农业保险处于欲罢不能、欲办无力的境地。由于这些地区保险市场的起点很低,其蕴藏的市场潜力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显然要大得多,随着国家启动中西部经济的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传统文化意识的积极转变,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保险市场的潜力将逐渐显现出来。对于保险业来说,开发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保险市场将大有可为。 三、加快发展我国保险市场的对策建议 1(尽快建立独立的保险监管体系 当前,对金融业的风险监管已提到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实现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的分业经营及分业监管已势在必行。因此,建立独立的保险监管体系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保险体制改革、规范保险经营行为、防范保险经营风险的迫切要求。鉴于当前我国保险监督机构力量薄弱,我们认为,在具体选择独立的保险监管模式中,应从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换时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在过渡时期内,有必要选择央行监管为主,行业公会自律监管为辅的混合型监管模式,即在人民银行总行设立保险管理司以及各级人民银行相应建立保险管理部门的基础上,人民银行组织各保险公司成立保险同业公会或行业协会,制定现行规定尚未涉及而又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业准则,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配合人民银行对保险业进行监管,协调保险公司之间以及保险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目前,这一步正在实施之中,其效果究竟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第二步,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独立的国家保险监管局,直属国务院 来间接管理 2(适度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 保险业的投资组合多元化是国际保险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共同做法。如美国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保险公司就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投资机构之一,在中长期贷款市场上,保险公司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我国保险业由于受历史因素影响和外部环境的制约,保险投资渠道一直比较狭窄,投资金额很低,所以〈保险法〉对此缺点有具体措施。 3(增强保险业的抗风险能力 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很幸运的是在成长之初就遇上了一个潜力巨大而又快速发展的保险市场。因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会使许多经营缺陷得到掩盖,因此,在短时期内,我国保险业不会面临倒闭的问题。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大批东南亚国家保险公司相继陷入困境特别是日本日产生命保险公司的倒闭,却给蓬勃发展的中国保险业及保险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保险公司不会破产”的神话已经破灭,“保险公司并不保险”也已不是天方夜谭。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对于尚属弱质产业而潜在风险又十分巨大的我国保险业来说,加强风险防范已成为中国保险界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吸取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及早采取措施,努力做好市场风险的防范工作,一是要淡化保险公司的政府色彩,严格界定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界限,将挂靠在政府机构下的保险公司关系转入行业分会,一方面避免保险市场的风险波及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效地防止非保险企业介人保险市场竞争,整顿保险市场秩序。二是要研究设立我国投保人保护基金制度,完善保险公司经营失败的处理机制,切实保护投保人利益,三是要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状况实行某种程度的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四是要建立科学的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经营风险的早期预警,同时尽快引进国外保险公司的信用等级评级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评估制度。五是要完善保险法规,加快制定与《保险法》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业务规章,将保险业纳入法制化轨道。(摘自www.sina.com.cn) 结论: 中国保险业收入才占世界保险收入的很少部分。我国保险市场的潜力是很 大的。中国有13亿人口,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但目前又有些不足,很多地方都 存在着问题。第一,供给方提供的商品种类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或是保险费 太高。第二,消费者的收入不高,思想觉悟不高,直接影响着保险业的发展。第 三,保险人才的缺乏。等等。 保险业的发展,就取决于保险市场的发展,提高保险公司的实力,提高人 们的思想觉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总而言之,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更快的发展保险业,就要使社会的各方面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也能发展保险市场,这样保险业也就可以得到发展~ 四 入世保险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加入WTO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件大事,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在加快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为中国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也将对中国保险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个股份制保险公司经营者的角度,把加入WTO对中国保险业影响的思考与大家商榷。 <1>中国保险业的机遇 加入WTO为中国保险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保险业市场化的进程和速度,提国市场化程度。 促进中国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使竞争由寡头垄断竞争走向充分市场竞争。 加入WTO,外资的大举涉入将使中国保险市场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市场份额将由数家垄断走向多元化、平均化,中国保险市场由寡头垄断竞争变为多元充分竞争。习惯于市场运作的外资保险公司将推动整个中国保险业的市场化进程。 随着加入WTO,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运行模式,市场导向将替代政府导向。根据WTO原则,加入WTO将要求我国各种政策、法律法规按WTO的国际惯例运转,促进企业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市场体系,强调企业的自主经营和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二、推动服务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丰富保险服务的内容,促进保险服务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保险市场将呈现多元化。服务内容多元化,使保险法律服务、中介、监管等不断完善并通过保险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外资保险公司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产品组合、先进的承保理赔技巧,优质的售后服务将把市场竞争的定义注入新的内容。 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未来保险公司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服务上,即服务能否满足客户需要。优质的服务又体现为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的产品,这些产品不是独立分割的而是捆绑在一起的、一体化的。通过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将会丰富中国保险市场产品种类,促使中资保险公司在尚未开发的服务领域开垦拓荒。如在责任险、信用险、医疗险、高新技术风险保障等领域的扩展,引导和促进我国保险消费和服务的多样化。 三、促进中国保险业与国际保险业的全面整合。 加入WTO后,按照对等的原则,中资保险公司可以较容易地得到签约国的市场准入资格;另一方面,国内监管机构也会放松中资保险公司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海外业务的限制。这样,目前阻碍中国国有保险公司跨国经营的两大制度障碍均将得到较容易的跨越,更便于我国保险公司现有的海外机构向其他重要地区渗透。 更为重要的是,加入WTO我国保险机构、保险业务、保险市场、保险产品、资产和收益及法规和监管将全面与国际惯例趋于结合。由于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历史悠久,形成了完善的国际化经营网络,并一度掀起国际化的金融兼并浪潮,当外资大量进入中国时,必将促使中国保险业人才、技术、资本、销售网络、服务等资源与国际保险业进行全方位整合,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全球化、一体化格局,使中国保险市场竞争呈现出国际市场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2>中国保险业的挑战 一、营销方面的压力和挑战。 保险市场上现有的营销模式是以公司与客户的直接联系为主,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随着专业代理人、经纪人等中介机构的进入,会对传统的保险营销构成挑战。 保险公司的营销主要形式是自营和代理两种。中介市场不够发达:代理业务、经纪人业务及网上销售业务比重较小。在代理营销方面,存在代理人队伍专业化程度偏低、法律法规知识薄弱、代理体系单一的特征,如目前中资保险公司的代理业务局限于银行代理、汽车销售、外资进出口公司代理等方面。在直销方面:没有充分建立团队营销的机制,存在以个人展业为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对保险公司来说,造成业务的波动,对保险市场而言,不利于规范市场行为。 二、相对匮乏且不稳定的人力资源将使中资保险公司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保险市场上本来就人才匮乏,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后,可以凭借其自身实力及其 在劳动工资、人事制度方面的特点,同中资保险公司展开人才竞争。在我国保险机构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将面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通行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各项业务的问题。而我国国际化方面的复合型的保险人才尤为缺乏。 三、盈利水平方面。 经营成本和保险费率高于国外同业水平,削弱了国内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一旦与国际惯例接轨,必然要降低保险费率,势必造成业务规模的萎缩和承保利润的下降。 费率市场化后,保险公司受新产品开发和价格竞争的压力,国内保险公司会因盈利能力的下降而在规模和效益方面面临挑战。 五 总结 中国保险业至今有12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已经进入世界500强。 进入世界500强的保险公司有48家,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名列32位。 我们相信中国保险业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再创辉煌。 资料来自: <1> 《“双成”文化行销理念手册》 <2> 《保险原理与实务》 <3>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发展》 <4> 《百科全书》 <5> 上网查找的资料
/
本文档为【中国保险业的前景】,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