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

2019-07-26 7页 doc 27KB 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21103

暂无简介

举报
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 蝉纹是青铜器动物纹饰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见于商末周初。青铜器纹饰中的蝉纹,蝉身被高度概括为三角形,其上端张着特大的双目,腹部有条纹,一般将之分为无足蝉纹、有足蝉纹和变形蝉纹三种类别。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 蝉,又名蜩,是季候的虫, 蝉因其居高食露,有清洁淡雅之态,自古即为人们喜爱,认为“蝉蜕于浊污,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商代即有玉石及宝石所雕成的蝉(如殷墟妇好墓所出)作为饰品。又被认为能够死而复生,周代与汉代皆有蝉形玉,以放在死者口内作随葬品,即所谓玉琀。在各种...
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
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 蝉纹是青铜器动物纹饰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见于商末周初。青铜器纹饰中的蝉纹,蝉身被高度概括为三角形,其上端张着特大的双目,腹部有条纹,一般将之分为无足蝉纹、有足蝉纹和变形蝉纹三种类别。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 蝉,又名蜩,是季候的虫, 蝉因其居高食露,有清洁淡雅之态,自古即为人们喜爱,认为“蝉蜕于浊污,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商代即有玉石及宝石所雕成的蝉(如殷墟妇好墓所出)作为饰品。又被认为能够死而复生,周代与汉代皆有蝉形玉,以放在死者口内作随葬品,即所谓玉琀。在各种不同质地的出土文物中,蝉纹数量较多,而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在商代。青铜器纹饰中的蝉纹,蝉身被高度概括为三角形,其上端张着特大的双目,腹部有条纹,一般用作次要纹饰,用在觚的豆部、壶的圈足、卣的提梁上。西周成王时代的保卣,提梁上便饰有蝉纹。 一、 蝉纹的分类 1. 无足蝉纹 无足蝉纹在蝉纹中占相当大一部分,其形体富于变化,大体将之分为无翅式无足蝉纹和有翅式无足蝉纹,还可进一步将无翅式无足蝉纹分为 “箭头形”吻、“心形”吻以及“羊角形”吻无足蝉纹三种。 有翅式无足蝉纹多以浮雕形式出现,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如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方孔斗上饰有一蝉纹如下图: (1) “箭头形”吻无足蝉纹 顾名思义,此蝉纹吻部似箭形,多数情况下其头与体分离,在头与体之间用一个小三角形或顶端开口的菱形图案相连接。多数躯体的上部是由两个单线相对云纹围成,有的是用两对相对的云纹组成,在云纹下部多为一个三角形图案与云纹相对应组成体节。下图为1976年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方壶在其颈部所饰蝉纹。 (2) “心形”吻无足蝉纹 该种蝉纹的吻部刻画似心形,多数躯体的上部是由两个单线相对云纹围成,有的是用两对相对的云纹组成,在云纹下部,有个三角形图案和云纹相对应。另外一种是在两个云纹围成的躯体下部,用波折纹组成体节,其波折有多有少。下图为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方孔斗在其斗柄面上的蝉纹。 (3) “羊角形”吻无足蝉纹 吻部像羊角,两目突出,体节由波折纹组成是该蝉纹的特点。该类蝉纹修饰的青铜器比较知名的是在河南新乡博物馆收藏的一件商代晚期的鼎,在其腹部饰有一周蝉纹,刻画在蕉叶纹中,整个蝉纹细长,中有扉棱,吻部似羊角形,两目突出,体部由波折纹组成,如下图: 2. 有足蝉纹 有足蝉纹具体又可分为两足蝉纹和四足蝉纹。 两足蝉纹有两种形态,一是两足从蝉的颈部伸向前方,与头部平行(图1);一是两足从蝉纹的颈部伸向下方,与体部平行(图2:妇好墓鸽尊)。四足蝉纹的基本形态为,在蝉的颈部,伸出四足,其中两足朝上,两足朝下(图3:信阳浉河滩西周墓出土的父乙彝的盖部)。头部、体部与无足、两足蝉纹的形式基本相同。 图 1  图 2 图 3 3.变形蝉纹 变形蝉纹和其他纹饰一样,有简有繁,但自始至终有它的基本特征,大头、大腿、三角形体部轮廓以及云雷纹或折线纹衬底。如下图: 蝉纹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在商代晚期,而商代晚期青铜器的大量出土主要集中于安阳殷墟。安阳殷墟墓出土的青铜器物蝉纹较多,而且基本包括了所有类别。蝉纹从其出现之初就较为成熟,并且此时无足蝉纹、有足蝉纹、变形蝉纹都已出现。此时的蝉纹被广泛的刻画在各种器物上,有作主纹的,有作辅助花纹的。蝉纹所装饰的器物大多为酒器和食器,也有出现在兵器上的。西周早期的蝉纹基本上继承了商代的传统,并无大的改变。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蝉纹的写实性图案很少见到,变形蝉纹还有出现。春秋战国仍留有变形蝉纹的残迹。 二、 蝉纹在青铜文化中的装饰艺术 人类最初创造并使用纹饰的目的就是审美物质的本源特性:装饰,达自己对于自然的审美认识和精神诉求。青铜器皿的纹饰也不例外。毫无疑问,商周两代是我国奴隶制的工艺美术高度繁荣时代之一,也是青铜纹饰处于审美鼎盛时期。 商周时期纹饰的构成形式具有严格的布局和规律,它强调青铜器皿的造型与设计相适应。 纹饰的带型排列并重复构成镜像形式,这种构成使图像在很大的成像量上达到视觉的冲击力,是中国图案结构传统手法之一。从蝉纹与其他动物纹的组合方式上来看,他们追求的并不是把简单的相同图案集中一起,而是在相类似之中求得变化,在强调多样性的同时求得统一,从而使组合的纹饰体现出一种新的韵律美的变化统一,即对称和节奏感,多利用简单的对称和条带纹样构成纹样。在青铜蝉纹中普遍使用,以中轴线或中心点向左右或上下配置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纹饰。 根据器物形状的不同,蝉纹在青铜器的各个部位的造型也有所不同,创造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呈现出了装饰艺术的审美性。从装饰部位的选择上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意识。对于生活中的各种铜器,人们都是从上向下地俯视,即无论铜器的大小高低,它们都在人们的视平线以下。器表所施的任何图案都是观赏性的审美方式,因此它的位置应在人们最容易看到的地方,希望自己 的劳动和创作被人欣赏和肯定,这是装饰者的普遍心理。因此人们一般不会在器物不易被看到的地方去进行装饰。从青铜蝉纹的装饰来看,一般都在最大腹径以上的部分,包括口沿、颈部、肩部、上腹部等,另外,圈足、高柄等附加的部件上也常有刻画。在这些部位进行装饰不仅是为了符合人们从上向下的欣赏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有些装饰图案的完整形式,必须在这样的观察角度上才能被欣赏和接受。 三、 蝉纹在青铜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蝉纹作为青铜器的纹样除了增加美感外,更重要的是它的象征意义。它以自己的形象内涵,赋予人们以某种哲理观念,表达时代社会的审美情趣,以及反映了当时人们一定的思想意志和情趣。它是一种思想的象征。 蝉因其独特的生活习性而被古人视作各种象征和意念而广泛运用在青铜器的纹饰中。古谓蝉有王德,陆云《寒蝉赋》:“夫头上有缕,则其文边;含气饮露,则其清也;添稷不亲,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文、清、俭、信”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古人正是用蝉纹这一纹饰来宣扬美德。 因蝉栖息在高树上,《荀子.大略》:“饮而不食者,蝉也。”,只饮露水,象征高洁、不贪、寡欲。汉代侍中以蝉为冠纹,正是取其居高食露,清洁可贵之意。蝉自幼虫变为成虫,脱下外壳,称为蝉蜕,有去久更新,蜕变再生之意。蝉又名复育,蝉纹还象征死而复生之意,从玉蝉我们可以窥见一斑。玉蝉作为含蝉在西周墓中最早发现。古人以为它能为生者辟邪,为死者护尸,甚至食之能成仙得道,这是盼死者早日转世的象征,也是生者对死者的永恒怀念。蝉又比喻不同流合污,《史记.屈原列传》:“自疏濯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鸣各有时。魏曹植《蝉赋》:“唯夫蝉之清洁兮,潜厥类手太阴;在炎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它是“盛阳则生,太阴逝合。”蝉又有连续之意,称为“蝉联”。《方言》:“蝉,续也。”蝉作为高洁、节俭、不贪、寡欲、去旧更新的象征常被古人以各种形式,装饰在青铜器上。 蝉纹的韵味不仅仅是因为她的装饰性,更为重要的是它摆脱自然形式的束缚,将理性观念贯注于图案形象之中,借此来表达他们的心灵深处的观念或抽象性的精神状况。 在很长的时间里,青铜器皿作为“国之重器”在整个奴隶制国家中占有重要的精神地位,并在雕绘纹饰的时候统治者要求工匠人打破了动物图案、植物图案以及兽面图案的既成格局,讲究“图”与“底”的相互照应的关系。 刘程在《商周时期青铜纹饰之图像隐喻》一文中称“动物纹饰:古老而又“延异”的图像形式”。“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为了国家利益与祭祀祖先神灵同等重要。作为当时最先进的金属冶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于战争和祭祀上。蝉被刻在兵器上,反映的是商周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敬畏。青铜器的动物纹饰常常是现实自然界的动物原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变形与概括。同时,还利用动物纹饰来承担众神降临、传播宗教信仰和王朝思想的不同功能和职责,这种功能与职责就是跨越当时时空界限并超越氏族的重要表现载体。通过这种写实动物来充当事物和视觉表现之间的关联性,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青铜器在商周两代贵族中原有的政治权威的宗教内涵。 蝉纹作为商周青铜器写实动物纹中寓意深刻的一种,既折射了商周时期的社会性质,也表达了其内涵的丰富多彩和审美感染力,它是这一时期人、神灵、自然、艺术之间协调一致的结果。而商周时期青铜纹饰整体上是建立在神秘宗教的巫术上的,蕴含着商周两代人对后世的浪漫主义的天命观的追求。
/
本文档为【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