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峨眉山介绍

2017-10-25 7页 doc 19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496339

暂无简介

举报
峨眉山介绍峨眉山介绍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 高峰万佛顶海拔 3099 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 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 年12 月 6 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 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 仙 山佛国 ”、“ 植物王国 ” 、“ 动物乐园 ”、“ 地质博物馆 ”等,素有“ 峨眉天下 秀 ”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
峨眉山介绍
峨眉山介绍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 平方公里,最 高峰万佛顶海拔 3099 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 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 年12 月 6 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 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 仙 山佛国 ”、“ 植物王国 ” 、“ 动物乐园 ”、“ 地质博物馆 ”等,素有“ 峨眉天下 秀 ”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 “ 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 ”;当代文豪郭沫若题书峨眉山为“ 天下名山 ”。 古往今来,峨眉山就是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峨眉山千百 年来香火旺盛、游人不绝,永葆魅力。其主要特色为: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 象万千。素有“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为 十景:“ 金顶祥光 ”、“ 象池月夜 ”、“ 九老仙府 ”、“ 洪椿晓雨 、“ 白水秋?”、 “ 双桥清音 ”、“ 大坪霁雪 ”、“ 灵岩叠翠 ”、“ 罗峰晴云 ”、“ 圣积晚种 ”。 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 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 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 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 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 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你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 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 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 一览众山小 ” 之感慨。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 圣地之一。 相传佛教于公元,世纪即传入峨眉山。近,,,,年的佛教发展 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 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目前,全山共有僧尼约,,,人,寺庙近, ,座,其中著名的有报国寺、伏虎寺、清音阁、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顶华藏寺、万 年寺??等。寺庙中的佛教造像 有泥塑、木雕、玉刻、铜铁铸、瓷制、脱纱等,造型生动, 工艺精湛。如万年寺的铜铸“普贤骑象”,堪称山中一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阿弥陀佛 铜像,三身佛铜像,报国寺内的脱纱七佛等,均为珍贵的佛教造像。还有贝叶经、华严铜塔、 圣积晚钟、金顶铜碑、普贤金印,均为珍贵的佛教文物。峨眉山佛教音乐丰富多彩,独树一 帜。峨眉山武术作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这些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是中华民 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甲天下的峨眉山,终年常绿,素有“古老的植物王 国 ”之美称。由于特殊的地形,充沛的雨量,多样的气候和复杂的土壤结构,为各类生物 物种的生长繁衍创造了绝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方圆,,,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生长着高等植 物,,,,多种,有人说峨眉山植物种类的数量相当于整个欧洲植物种类的总和。在峨眉山 生长的植物中,有被称之为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椤,有著名的峨眉冷杉、桢楠、洪椿;有 品种繁多的兰花、杜鹃花等,还有许多名贵的药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这些植物为峨眉山披 上秀色,还给各类动物创造了一个天然的乐园。峨眉山有,,,,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珍 稀的大熊猫、黑鹳、小熊猫、短尾猴、白鹇鸡、枯叶蝶、弹琴蛙、环毛大蚯蚓等。特别是见 人不惊,与人同乐的峨眉山猴群,已成为峨眉山中独具一格的“活景观”而闻名中外。 中国地质史上中生代末期 的燕山运动奠定了峨眉山地质构造的轮廓,新构造期的喜马拉雅运 动,及其伴随的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造就了雄秀壮丽的峨眉山。 峨眉山的地层从前寒武纪以来,除缺失中、晚奥陶世、志留纪、泥 盆纪、石炭纪沉积外,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沉积。其中保留了典型 的沉积相标志的大量的生物化石,为研究沉积相、复原古环境、进 行全球生物地层学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史资料,麦地坪剖面对前寒武系,,寒 武系界线的研究,碳酸盐台地沉积相的研究,中、下三叠统龙门洞剖面对潮坪沉 积相的研究, 晚二叠世基性岩浆喷溢的峨眉山玄武岩对大陆裂谷作用,上地幔深部过程,岩石圈演化等方 面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成为中外学者进行地学科研的基础。峨眉山独特的地质 特性,为多种生物的滋生繁衍和雄、秀的地貌自然景观的形成创造了先决条件。 乐山大佛简介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东,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 距成都160 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 元713 年),历时90 余年方建成,建高71 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 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1996 年12 月6 日,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 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 余米,头高约15 米,头项上可置圆 桌。耳长7 米,眼长3.3 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 米,可做篮球场。它的脚背 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 个,这是1962 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 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 5,15 毫米。1991 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 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 78 厘米,顶部31.5×31.5 厘米,根部24×24 厘米。 乐山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 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 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说明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 木为之”,是真实的。由此可知,长达7 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 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 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803)竣工时就是如 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了。 前几年,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背后 的山像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 乐山大佛的来历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佛像开凿 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 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 年),历时达90 年。一千多年来, 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离乡别家,来到乐山凌云山下当和 尚。凌云山下乃三江汇聚之处,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洪水便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常 常毁坏农田,倾覆舟楫。 为了制服江水,海通和尚立志开凿一尊大佛来镇住水妖。首先便是资金问题。海通和尚 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化斋,积少成多,经过数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凿之日,万 众瞩目,喜形于色,但地方官吏却趁机刁难,声称要收取建造和保护费,否则不让开工。海 通和尚十分气愤,斩钉截铁地说:“你们可以拿走我的眼珠,但不能拿走佛财!”地方官吏 面带嘲弄的神色说:“你要真给我们眼珠,我们就不要你的佛财!”海通和尚马上拿出尖刀, 自剜其目,用盘接住,捧到官吏面前。地方官吏大吃一惊,吓得赶紧逃离现场。海通和尚忍 住剧痛,一挥手,大佛立刻开凿。海通和尚死后,他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经过90 年 的努力,乐山大佛终于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通高70 余米,头高约15 米,头项上可置圆 桌。耳长7 米,眼长3.3 米,耳朵中间可站两条大汉。肩宽28 米,可做篮球场。 它的脚背 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几年,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 之处,寓 意更加深刻。
/
本文档为【峨眉山介绍】,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