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四川多发地震,成都为何闲在其中?

2017-09-19 10页 doc 370KB 1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2655

暂无简介

举报
四川多发地震,成都为何闲在其中?四川多发地震,成都为何闲在其中?     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球95%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大地震带上。多地震火山的地带大多是板块交界处,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大的板块里边又分为许多小的板块。          四川西部多山区,中部是盆地,大多发生地震的地点,大致都在西部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
四川多发地震,成都为何闲在其中?
四川多发地震,成都为何闲在其中?     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球95%以上的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大地震带上。多地震火山的地带大多是板块交界处,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大的板块里边又分为许多小的板块。          四川西部多山区,中部是盆地,大多发生地震的地点,大致都在西部山区里,而且似乎平行于山区-盆地的交界线而呈线性分布。正是著名的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跟青藏高原的形成有关。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正面碰撞的结果。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相撞不比大陆与大洋之间的接触,后者,一个轻一个沉,大洋插到大陆下,形成海沟和火山弧(如日本岛)。而大陆是一直漂在洋壳之上的,数亿年从不消失,密度基本相同,谁也不让谁。这种大陆板块之间的正面相撞,消减不掉两者的物质,于是,这些物质就只有堆在地表,堆出一个巨大的土堆,放在我们人类的视野下,便是巨大空前的高地势——喜马拉雅山系与青藏高原了。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端压力增加,而雅安震中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即使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段和北段,应力释放也主要集中在映秀-北川-青川断层(275千米长)和灌县-安县断层(100 千米长)上。附近地区其他断裂如岷江断裂、虎牙断裂、平武-青川断裂、江油-广元断裂基本上都没有参与5.12地震系列的活动。那些有很强的发震能力但已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地震(缺震)的断裂带是地震空区,说明那里能量已经积累起来,更有可能发生强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了规模宏大的地表破裂带,但其方向是从汶川向东北方向展开,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中央断裂的中-北段以及前山断裂的中段展布。芦山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南端,并不位于汶川地震破裂带上,因此有专家认为芦山地震并不是汶川地震余震,而是龙门山断裂带上一次新的主震。     从以上的文字,我们可以大概了解一下四川多地震的缘由,而作为四川省会、天府之国的成都,为何总是风平浪静,成都人是闲出名,也是懒出名的呢?下边我推荐《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单之蔷的一篇文章,供大家了解。                                                          成都人为何闲?       打麻将是成都人休闲的一种方式。图为一群年轻人聚集在成都的小巷子里正在玩一种名叫“血战到底”的麻将。摄影/朱斌         近来,雪灾搅动着中国。冷暖气团长时期对峙在北纬25-30之间。京珠高速、京广铁路中断,无数回家过年的旅客被困在车站和车上,送电铁塔被雨凇压塌,贵州省委点着蜡烛开会……冰雪覆盖了华中、华东、华南大部分地区。       这次雪灾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每年从西伯利亚孕育的寒潮都要沿着固有的路径南下,这一次只是程度加重,持续时间较长。这次雪灾无论是低温还是积雪的深度都没有超过历史上的纪录。上海曾有雪深14厘米的纪录,时间是1964年2月19日。甚至我国的热带地区还有降雪的,云南的元江1983年12月也飘起雪花,当时云南78个县都下起大雪。这在世界上同纬度的地方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因为热带就是永远夏天的地方。       雪灾和寒冻是我国的常客,因为我国有世界上少有的季风气候。夏季从湿热的太平洋吹来的季风,从南向北吹拂着中国的东部,带来了丰沛的降雨,雨热相配,对农作物十分有益。因此我国的水稻可以种植到比哈尔滨更北面的呼玛县,这是世界水稻种植的北限。这一切都是季风之惠。       但季风并不是只有惠,没有害。冬季,季风掉头南下,从寒冷的西伯利亚裹挟着冷空气频频南下,造成寒冻之灾,比如这次雪灾。我国冬季之冷是同纬度的其他国家所罕见的。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已经在北回归线以南,有直射的阳光,应该算作热带,比如广州、南宁、北海、香港等,但因为冬季的寒潮,使这些地方与热带无缘,像广州每年平均会有几个有霜的日子,最低气温有时达到0℃,甚至还有下雪的记录。在欧亚大陆的另一侧,与我国同纬度的西欧各国没有季风,而是常年盛行从大西洋吹来的西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我们知道雾凇是美景,但雨凇则是灾害了。这次灾害很大程度上是雨凇之灾。所谓雨凇是指天上的雨滴落到植物、建筑物、地面上迅速结冰的现象,因此雨凇也可以叫做冻雨。电线上的雨凇越结越厚,最后不胜其重,电线被断裂和扯倒成排的电线杆,这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这次雨凇使贵州、湖南的电力中断,造成灾害。雨凇结在道路上,会造成交通中断,京广线和京珠高速的中断,就是雨凇使路面结冰所致。但这次雨凇之灾也不是罕见和创纪录的。1969年1月广东北部的一场雨凇,使粤北地区的交通和电力中断,停电一个星期之多;1972年2月湖南、贵州、江西等地出现了一次大范围雨凇天气,最严重的地段电线结冰10厘米粗。可见雨凇即冻雨也是我国冬季并不罕见的一种天气(例证引自林之光《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       因为季风的缘故,我国是世界上受气候灾害最严重的国家。春天,如果来自太平洋的季风姗姗来迟,就会造成严重的旱灾,夏季如果季风滞留在某一地带,就会造成洪涝之灾,冬天冬季风的频次、力度一旦超过常态,就会酿成冻害、寒害和低温冷害。       受季风影响的我国东部地区常常遭受各种灾害的侵扰,但有个地方是例外,这就是四川盆地,尤其是盆地中的成都平原。四川盆地享有季风之利,而无季风之害。这次东部中国霜雪覆江南,冰凌侵绿树,但四川盆地却油菜花盛开,不见霜冻的景象。       经常有这样的情形:在冬天的寒潮霜雪从北向南袭来,一直到达广州、南宁等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城市时,四川盆地却几乎是个无霜区。气象学家林之光先生最早发现了这一点,他还画过一张图,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几乎无霜的四川盆地就像一个大眼睛,在满是霜雪的世界中闪烁。         评选新天府的过程中,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都提到了四川盆地无霜期长的特点。从《中国气候》一书中,我们找到了这张历史上3个冬季记录日中无霜区的分布图。可以看到:在最寒冷的冬季,霜区已经向南扩展到了两广中部,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却仍安然无霜。一年中,四川全省的无霜期可以超过330天,在盆地南部的泸州、宜宾等地,霜冻的天数更是少得惊人,一般不会超过4天。在冬季,成都平原的温度往往高于同纬度地区,究其原因,应归功于盆地周围高峻的山脉,是它们阻滞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使四川盆地宛如一个封闭的“暖盆”。   图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主要发源于俄罗斯西北部新地岛附近的北冰洋海域,然后途经蒙古国西部,东移南下影响我国。如图所示,寒潮在我国境内分为三路:第一条经华北北部和东北南部东移进入日本海;第二条经河套平原、华中地区由长江中下游平原入海;第三路途经新疆、甘肃、陕西、湖南向南移去。由于秦岭、大巴山等高山的阻隔,寒潮常年被挡在四川盆地之外。   图说:在今年的大雪中,很多农作物和果树林木被冻死,损失惨重。其实冻害在我国不仅仅发生在北方地区,其分布之广,令人吃惊。湖南南部以及广东北部地区在今年的雪灾中损失巨大,这里虽然处于亚热带,但长久以来就一直是冻害的高发区。除此之外,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的交界地带、甘肃东部至宁夏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也都是我国受冻害最频繁的区域。纵览我国中、东部,只有四川、重庆等少数地区远离冻害的影响。        其实一言以蔽之,成都人之所以“闲”,是因为成都平原是中国各种自然灾害的一块飞地。   “闲”不是躺在太师椅上摇蒲扇,也不是一天24小时喝着小盅的功夫茶。   “闲”不是公子王孙那种遛鸟架鹰似的闲,更不是姨太小姐牌桌上的闲,只有引车卖浆之流、贩夫走卒之类、大妈大爷之族都闲,那才叫闲。这种骨子里的“闲”,只有一个千百年来世世代代无灾无难的地方才能孕育出来,这种骨子里的“闲”只有成为一种背景,成为一种弥漫在大街小巷、茶楼酒肆的空气中,这才是真正的“闲”。这样一种闲,只有自然环境的功力才能制造出来。   前面我已经用了很多篇幅,说出了四川盆地是寒冷中的一个暖岛,它不受困扰我国东部的冷空气南下造成的寒潮之害。   不仅如此,看一下我国的地震灾害分布图,四川盆地的北部、西部、南部都是地震带,它的周围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大地摇动、天崩地裂的惨剧,但是这里却安然无恙。     图说:中国地震带分布与台风可影响范围示意图   图中的地震带表示的是自古至今的地震多发区以及震灾严重的地区。整体来看,中国的地震带主要集中于京津唐地区、太行山脉、福建沿海、台湾岛、关中盆地、河西走廊、天山山脉、横断山以及青藏高原南部等地。从图可以看出,四川盆地恰好避开了笼罩在川西山地东缘南北走向的那条地震带。查看成都的地震记载,由于受东部龙泉山脉地壳运动的影响,成都周边偶尔有3级以下的小震,但从未发生过大的地震灾害。     再来看台风的影响范围。每年夏季,中国东南沿海都要经受台风的洗礼,“爱云尼”、“云娜”、“麦莎”……这些名字听起来都很美妙,但其破坏力却是令人生畏:风雨交加之后,往往是房屋受损、田园狼藉、耕地变成了滩涂镲相比福建、广东等地而言,四川也许永远不用为台风的袭击而担忧。由于深处内陆,加之山脉的包围,巴蜀大地如同台风的“禁区”。     图说:   这是两张标注着近500年来中国各地旱涝灾害发生频次的地图。历史上,旱涝灾害长期影响着中国的农业生产甚至人民的生活。大涝级频率图告诉我们,我国大面积的东部季风区,夏季都曾因降雨过多而出现过洪灾。而在另一张记录大旱级频率分布的地图上,我们看到历史上华北平原等中国北方地区竟然比南方受灾还要频繁。     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类气候灾害。历史上,许多省区都出现过全村老少祭祀龙王,祈求降雨,也出现过筑塔镇水的场景。即使在今天,中国的很多地区也并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无奈。相比而言,四川盆地自古至今算得上中国水旱灾害较少的地区。      江南一带被称为天堂,但是那里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难免。即使像东北大平原、华北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都是洪涝灾害经常光顾的地方,但四川盆地少有洪涝之苦。   沿海闽粤一带,很少受严寒之害,但是来自海上的台风经常肆虐,台风袭来,天昏地暗,乾坤倒转,台风带来的损失不亚于地震和洪涝灾害。四川盆地与风灾无关,那里不但没有台风,恐怕连大风也没有。   雷暴天气四川盆地也很少见,看一下雷暴天气的分布图,四川盆地还是一块飞地。四川的雨不是那种瓢泼大雨,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毛毛雨。雷声少,听不到轰隆隆的春雷声,只能说是成都人的遗憾了。   图说:中国年雷暴天数分布示意图     雷暴是一种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系统。雷暴发生时,经常伴随有大风、暴雨和冰雹,对人畜庄稼非常危险。中国的雷暴高发区集中在南方的山地和高原地区。而在四川盆地很少发生。四川的降雨很大一部分是悄无声息的“夜雨”。       继续看我国常见的灾害,冰雹、沙尘暴、泥石流、滑坡等,四川盆地都与它们无缘。   与自然灾害无缘,这是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的专利,而成都人的闲就是在“无灾”的环境下养育出来的。   闲,字典上说,第一个意思是指无事。对成都人而言,无事除了人事之外(再说人事与大多数百姓无关),主要是指自然界无事,自然界为什么无事,因为无灾。看一下其他地方天灾来临时人们的状态吧,紧急动员、昼夜行动、严阵以待,想要闲,可能吗?因此一个自然界无事无灾的地方,那里的人们想要不养成一种“闲”的心态和样子都难。   闲的第二种意思是指器物等放置不用。只有一个无灾的地方,才会经常出现器物放置不用的状态,一个经常闹灾的地方,即使有闲房、闲粮、闲衣、闲被,一到灾害发生时,就都用上了。   闲的第三种意思是指安静、清净、心神安泰。这更是只有在一个无灾的地方的人才能自然而然养成这样一种气质,这还用说吗?   闲的第四种意思是与正事无关。如闲聊、闲笔、闲话、闲逛、闲账等。在成都的确闲聊、闲逛、闲笔的人多,大街小巷的麻将牌声,也应该是与正事无关的闲声吧。   闲还有一个意思是文雅,如娴静、娴雅、闲整、闲媚,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桑歧路间。只有闲,才能文雅,这也是合乎情理的。   但是闲的最后一个意思竟然是空虚,如“回首总成闲”。这倒是一个提醒,总是闲,容易成为空虚。俗话说:老不离蜀,少不入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蜀只合养老,不合年少励志。缺少了冬夏冷暖的巨变、每日昼夜温差的刺激,人可能会变得温和与缺乏激情;尤其是自然界的灾害对人是一种挑战,山奔海立、云起风飞、沙埋城郭、雪冻原野……这些迫使人去应战,正是在这种挑战与迎战中,人不断地成长起来,变得强大起来。   川人有句话,叫做川人出川惊海内。就是说川人在盆地内往往无所作为,一出盆地,就会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一出川,川人就再也不闲了。因为他们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像盆地内那样平稳,那样无事无灾。春夏秋冬迅速转变,要不断地适应,风暴雨雪、电闪雷鸣是正常的,出了川的川人,受此等外界的大刺激,焕发出潜藏的大智力是很正常的,川人出川方知世界如此多变。因此川人出川惊海内也是正常的了。  
/
本文档为【四川多发地震,成都为何闲在其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