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福建南音乐器探究

福建南音乐器探究

2012-09-25 7页 pdf 546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65421

暂无简介

举报
福建南音乐器探究 一 娜福建南音乐器探究 孙星群乐器是人们情至而发的器具 。 正如 《易》卷三 《系辞上传 · 右第九章》所说 , “ 以制器者尚其象 。 ” 器 , 用具矣 。各种乐器都有它自身的发展历史 , 我们从研究一个乐种的特有乐器之演变历程 , 可以借此探索该乐种形成 、 发展过程之端倪 。福建南音乐队为 “上 ” “ 下 ” 四管两类 , 上四 管是 以洞箫为主的“洞 管” , 乐器有琵琶 、二弦 、 三弦 : 下四 管是以南暖 ( 中音唤呐 ) 为主 , 乐器有琵琶 、 二弦 、 三弦以及打击 乐器响黝 、 小叫 、 木鱼 、 ...
福建南音乐器探究
一 娜福建南音乐器探究 孙星群乐器是人们情至而发的器具 。 正如 《易》卷三 《系辞上传 · 右第九章》所说 , “ 以制器者尚其象 。 ” 器 , 用具矣 。各种乐器都有它自身的发展历史 , 我们从研究一个乐种的特有乐器之演变历程 , 可以借此探索该乐种形成 、 发展过程之端倪 。福建南音乐队为 “上 ” “ 下 ” 四管两类 , 上四 管是 以洞箫为主的“洞 管” , 乐器有琵琶 、二弦 、 三弦 : 下四 管是以南暖 ( 中音唤呐 ) 为主 , 乐器有琵琶 、 二弦 、 三弦以及打击 乐器响黝 、 小叫 、 木鱼 、 双铃 , 有时加扁鼓等。 “洞管” 是 “谱 ” 的演奏形式 , 它比较清雅 , 适于室内演奏 。 下 四管打击乐器多 , 红火热闹 , 适于室外演奏及参加各种民俗活动 。 福建南音研究专家王爱群先生在 《南音七》一文中提出 : 以笛(品箫)为主 的 ‘ 品管 ” 是 “上 ” “下 ‘四 管以外静 一 种乐队建制 , 不能与 “上 ” “下 ” 四管混 淆 。他 认为 “ 品 管” 是 指 音 管提的笛 子 , 其他乐器都要由此而重新定弦 。 品管一般用于戏 曲 , 如梨园 戏 、 木偶戏 ( 掌中和 线 ) 、 高 甲戏 、 打城戏及地方乐种中的笼吹 、 十音 。 还提 出 : 从厦 门林霏秋编的 ((泉南指谱 重编》第 五册中的琵琶音位看 , 并没有现在南音琵琶新加的第七品 “ x 六 ” , 证明民国元年 以前南音没有 “ 品管 ” 这一名 称 , “ 品管 ”也无法吹奏 , 只有添上第七品才 能弹奏。 “ 品管 ” , 亦即第七品是 民国后添上去的 。 这是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 , 他 为 南 音 “上 ” “下 ” 四 管与 “ 品管 ” 的分类提出了独到的学术见解 。 现把南音琵琶 、 洞箫 、 二 弦 、 拍板分述于下 , 其他非待色乐器从略。 一 、 琵 琶 自秦 、 汉 至唐 , 凡弹拔乐器 , 均泛称为 “ 琵琶 ” , 以后才专用于四弦琵琶 。 ¹ 我国古来称 为琵琶的 , 大别有三种 , 一 是秦琵琶 , 二是曲项琵琶 , 三是五弦琵琶 。 秦琵琶 : 秦始皇执政末期我国人民按豢鼓创造 了一 种弦豢。 这种 “ 四弦 ” “柱十有二 ”约 琵琶 , 和 《通典 》说的阮咸º 、 《乐》说的月琴» , 比秦琵琶多一 柱 , 据考证都 是一 个东 西 。 ¼ ¹ t 风俗通 》云 : “以手批把 , 谓之琵琶 , 自拨弹。 已后惟今四弦始专 “ 琵琶之名” 。 º 唐杜佑《通典 》: “阮咸亦秦琵琶也 , 而颈长过今制 , 列十有三柱 。 , À 陈肠《乐书 入 “月琴- ... 四弦十三品 , “一晋肠咸造也” 。 ¼林谦三 : 《东亚乐器考 》p ZS 7 。 · 5 4— 音乐学习与研究 · 1 9 9 1 · 2 (总拓 )曲项琵琶我国先秦没有 。 《隋书 · 音乐志 》云 : ‘今曲项琵琶 、 竖头笙摸 , 并出自西域 ,非华夏旧器 ’ 。 又说 : “ 天竺者 , 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 ( 3 4 6一3 5 3 ) , 重 四译来贡男伎 , · ·一乐器有凤首些摸 、 琵琶 ” 。 林谦三 、 岸边城雄认为曲项琵琶出自伊朗 , 为波斯 、 印度 、 中亚细亚诸地之重要乐器。 ¹ 这说明曲项琵琶是永嘉之乱之后由印度进贡来的 。 南北朝时北方十分流行。 《颜 氏家训 》说 : 齐朝有一汉士大夫 , 教他十七岁的儿子鲜卑语及弹琵琶 。 一时以弹琵琶和语鲜卑话为荣 。公元55 1年前又传到南方º 。隋朝 , 法曲中就大量运用琵琶 。 唐贞观涌现出裴洛儿 、 曹刚等一批琵琶名 手 。直项五弦琵琶 , 在南北朝的齐 、 梁 时期从西域传来 , 而盛行于隋 、 唐 。 白居易在 《秦中吟 》的 《五弦》中曾记述了赵壁弹奏五弦的超 绝技艺 , 至使中国的古琴 “ 日日生尘土 “ , 无人过爱了 。 但到宋代就衰废不见了。除上述三种外 , 还有北齐李德忱造的八弦琵琶 ; 唐朝郑喜子造 的七弦琵琶 , 史盛造的六弦琵琶 ; 唐朝南诏乐 ( 今云南大理 ) 的大忽 雷、 小忽雷 , 林邑乐 ( 今越南 ) 的龙首琵琶 , 骡国 ( 缅甸 ) 的龙首琵琶 、 云头琵琶 , 西域的棒状琵琶。 但唯有四弦曲项琵琶保持着旺盛梦生 命力 , 至今不衰 。 1 . 形制与构造 今之琵琶不论是北方还是流行于闽南 、 潮州的南琶 的都是 由古代 四 弦曲项 琵 琶发展来 的 。 它由头 、 体两部分构成 。 琵琶头有秦字头 、 乐字头 、 蝙蝠头 、 如意头 、 凤尾 头 、 龙头等 多种饰样。 山口 、 四牲 、 缚弦之转轴与四相或用黄阳 、 或用红木 、 或用兽骨 、 或用牛角 、 或 用象牙 。 山口 、 弦轴、 四象上下二段用紫檀 , 品用竹 、 用骨或用象牙制成 。 露手 、 曲首 、 匙 头用樟木 。 平面的面板用桐木 , 为本色 , 广如梨状 。 琴背用紫檀 , 绘杂花 。 覆手内边及弦孔 用鱼牙为饰。 保藏在日本正仓院的琵琶在胭面离底部16c m 处还有一条宽 14 o m 的绘画 。 福建南音琵琶呈梨状 , 腹面比今之北 琶 阔 大 , 长颈曲首 , 后仰成钝角13 5 . , 与今之北 琶呈半圆钩状的曲首不同 ; 龟 盘圆背的厚度比北琶的厚 ; 四弦分称 母 线 、 三 线 、 二 线 、 予 线 , 与北琶的缠弦 、 老弦 、 中弦 、 子弦的叫法不尽相同 ; 有共鸣孔 , 称两仪 , 北琶无 , 但陕 北四弦曲项琵琶有 , 据李世斌 《民间曲项琵琶考察纪实》» 载 : 陕西琵琶在品柱两 侧的面板 上端开两个月牙形的 “风眼 ”作为前音窗 。 其他的珍子、 弦槽 、 山口 、 相 、 品、 桐面 、 覆手等 - 都无异。 南音琵琶是四相 、 九品 、 并非今之北琶 的六相十二 、 十三 、 十八 、 二十三 品 。 南音琵琶的定弦 比北琶高一个纯四度 , 固定为d 9 a d ’ , 它的音域从 d到 b Z , 两个八度 又一 个大六度 , 比北琶宽一 个大三度 , 但演奏起来南音琵琶音松 、 宽厚 , 北琶音实 、 高亮 。 南音琵琶除散音至 第一相为全音外 , 其他四相均呈小二度级 进 , 而九 .晶的音位 排列 为 不规则的大 、 小二度级 进 。 2 、 指 法 南音琵琶的右手有26 种指法 , 归纳起来可分为挝 、 点 、 甲 、 落钩等数类 ( 具体略之 ) 。 现在北琶 右手指法已 有 六 七十种之多 , 南音琵琶没有北琶 的扫 、 撇 、 划 、 拂 、 拍 、 提 、 摘 等新颖手法 , 因此 , 演奏起来古 风 犹存 。 ¹ 林谦三《 东亚乐器考 》P2 5 7 , 郭沫若译《隋唐燕 乐调之研究 加 岸边城雄《 欧 美人的琵琶西 方起源 说上 其 的 批 评 办《 月刊乐谱昭和十一年十月号 东洋音 乐会第一论文 集 》。 º 《 梁书 · 简文帝本 纪 》卷四‘ 梁大宝 二年 ( 5 5 1 ) 侯景将害简文帝 , 使人 “赛酒肴 , 曲项琵琶 , ‘与 帝饮 ” ‘ » 《中国音乐学 》19 8 8年第三期 。 孙星群 : 福建 南音乐器探究—一 一——- 一一 -——一一一一 5 5 ,3 . 构造尺寸据南音专家陈天波先生珍藏 的一把有四百年历史的琵琶测量 , 及高厚永先生在 《曲项琵琶的传派及形制构造 的发展 》¹ 一 文所列北魏 、 唐 、 民国琵琶的尺寸 , 按清代营造 尺一 尺等 于今之32 。毫米推算出清代琵琶的尺寸º , 现列对照 之 。 }避少二⋯二 : 一呵卜一登一鉴一⋯一竺乎一{- - 一⋯- - - - 一一⋯ }一竺一竺一 卜, i旦些竺 一⋯—⋯- - - -一 }}一里竺邑一;一王旦些里一{-少吧一仁一兰些竺一⋯l一堰月牛一卜2竺垄三里一 ~卜里i哩 卜i竺竺一 { } 一书一坚一一}一 坐吧 ~ ⋯一兰些竺- 一卜少些里-一⋯孑 状 “匕 } 8 5 c m ) } { 弦 长 { 腹 宽 _ _ _ _ _ _ _ {_ 2 s e rn } 85 e m : 4 1e m 一宜吕三少 _ 一 “o c m 6 9 C m 25 . s e m 7 3 e m 33e 爪 7 6 e m 42 . s e m 4 。抱持法 我国曲项琵琶的抱持法经历了四个阶段 : 一 、 唐代以前都是琵琶体横于怀 , 首向左下方 钓斜抱 ; 二 、 五代与宋代是曲项琵琶首向左平方横抱 , 与首向左上方斜抱同时并存的两种抱 持法 ; 三 、 宋代发展成曲项琵琶首向左上方的斜抱 , 唐代的抱持法再也不见了 ; 四 、 明清以 后的北琶 竖抱 。 南音琵琶 至今仍是首向左上方的斜抱 , 同于五代 、 宋代的抱持法 , 而异于唐代 。 ( 详见 拙论《曲项琵琶抱持法分段析 》刊上 海音乐学院 《音乐艺术》19 8 9年第一期 ) 。 5 . 与唐代琵琶的异同 a 、 唐代琵琶 的曲项呈直角 , 而五代南唐的琵琶其曲项已大于 9 0 。 , 呈斜角 , 与今之福建南 音琵琶 的曲项角度类同 , 这说明南音琵琶 的曲项类同于五代 , 而根本有别于唐代 ; b 、 唐代琵琶是 、手弹与拨奏并用 , (( 风俗 通 》云 : 唐 “ 贞观 , 裴洛儿始弃拨 , 用 手以抚 曲项琵琶 。 ” 《乐府杂 录 》亦云 : “奏琵琶有两法 , 用拨弹 , 用手奏 , 是从人之所好而 已 。 ” 而 五代南唐 《周文矩合乐图 分中的琵琶明确地使用食指与拇指的手弹 , 与今之南音琵琶的手 弹可说 是相同的 : c 、 唐 、 五代 狩琵琶都是四弦 、 四柱 , 有风眼 。 林谦三在 《东亚乐器考 》中 说 : “中国 的琵琶 , 自从其传入的当初 , 就是四弦 、四柱 。 ” 南音琵琶也是四弦 、 四柱 、 两仪 ( 凤眼 ) 。 在这点上二者相同 : d 、 从 《周文矩合乐图》中可 以清楚地看 出五代的曲项琵琶与南音琵琶一样都 处于 领奏 地位 , 是主要的乐器 。 南音 “ 指 ” “谱 ” “ 曲 ” 的记谱法中至今还是 以琵琶 的指法为准来记 写的 , 洞箫 、 二弦 、 三弦 、 暖仔 ( 琐呐 ) 等乐器的基本旋律均与琵琶 的乐谱相同 ; e 、 就 目前所见资料 , 笔者认为唐代常用的曲项琵琶 一是没有品位的 , 论据一 、 日 本藤原贞 ¹ 《中国音乐学 公19 8 6年第三期。 º 营造尺 是清 朝末期根据全国各省市的尺子 , 际计量局检定 , 定为清朝长度的基准器 。 本文凡古代 长度均按矩斋《古尺考 》推算 , 取其平均值 , 由瑞士西普厂制造成的 , 称为尺原器 , 该尺于 19 09 年送国 《文物参考资料 》195 7年第三期。 · 5 6 气— 音乐学习与研究 · 、 1 99 1 · 2 ( 总 26 )敏于公元83 8年回国 (离唐代灭亡只有69 年 ) ,时 , 带回日本的唐代广泛使用的琵琶还只有四相-而无品位 ; 二 、 王光祈《中国音乐史》 : 唐代 ‘流传于日本的乐琵琶 ” 其上也只有四相 , 而无品位 ; 三 、 陈肠 《乐书》也未述及曲项琵琶加新柱成品位的事 ; 四 、 一 《周文矩合乐图》中 ,琵琶有无品位 , 看不清 , 不能由此就肯定有品位 ; 五 、 郭沫若《历史人物 》一 书中提出 : ‘中国现今所用的琵琶四弦十四柱 , 是在胡琵琶身上安上了阮咸的柱制 , 大约是在南宋 以来所产生出来的 民族形式的合成 品 ’ 。琵琶品位的变化是随时代而增加的 。 王爱群先生说南音琵琶原来为四相九品 , 民国后才成为四相十品。 陕北艺人众 口一 辞说映北四弦曲项琵琶的 “ 四相九品是正宗 ’ ¹ . 它和南音琵琶有何关系尚待进一步考察。 清代发展成四相十品 、 十二品 , 民国初为四相十二品、 十三品 , 19 37年为十八品(刘吉典说19 33年王君仅首创六相十八品 ) , 以后又有四相二十四品 , 五相二十五品 , 六相二十八品。南音琵琶的四相九品应当是宋代的乐 制 了 。二 . 洞 箫 1 . 称谓与构造 洞箫又称尺八 , 箫 管 、 竖苗 、 中管羌管 。 陈肠 套乐书 · 俗 部》说 : 直吹的笛 “或谓之尺八 管 , 或谓之竖笛 , 或谓之中管 , 尺八其长数也 。 ” 唐朝的杜佑在 ( 通典 》中引东汉文学家马 融 《长笛赋》说 : “此器起近代 , 出于羌中 ’ , 所 以亦称羌管 。 洞箫 , 竹制 , 或取观音竹 、 或取茉莉花竹 、 或取石竹 , 从底部齐土取下 , 因此 , 上细下 粗 , 比一般的箫粗。 吹 口直径为3 . sc m , 洞底直径为 4 . sc m , 总长58 厘米¹ , 没有膜 孔 , 吹 口 在顶端开一小缺 口 。 整个洞箫由九节十目 , 也就是九段十个竹节构成 。 2 . 音孔 、 自然音列及音域 洞箫有六孔 . 前五后一 , 无现近箫之底孔 , 六个孔分别开在由上往下的第三 、 四 、 五节 上 , 以一 目两孔为 。 五孔全闭 , 得筒音 d , 开第一 孔得 e , 开第二孔得 # f , 开第三孔得g , 开第耳孔得 a , 并 后孔 得 c ’, 开第一 孔和后孔得b 。 和现代箫的音孔排列 、 指法基本上一致 , 只是音区低一个八度 。 因此 , 南音洞箫属低音乐器 , 音色浑厚 、 圆润 、 柔和。 音量比较微弱 , 力度幅度不大 , 一 般 在 p p p < 二 p 之间 , 但穿透力较强 , 声音能传播得很远 。 南音洞箫的音域是两个八度又四个音 , 即d 至d Z加 e Z 、 9 2 、 a 艺 、 b 全 , 比 现 代 箫的音域宽 五窗 , 多三个 自然音级 。 如果能运用不同的指法和控制吹 的 力 度 , 还 能 奏出 * c ‘ 、 # f ’ 、 b b ’ 、 奋d Z 等变化音级 。 南音洞 箫有的指法是某一首 “ 谱 ” 专用的 。 如开第一孔得 e 专用在 《走马 》的打 鞭处 : 再如前五孔全闭 , 后 孔半闭 , 用 中等平力吹奏所得d ’ , 专用在 “谱 ” 《四时景 》}为凡工处 ; 再如全 闭用中力吹奏得 a ‘和开第一 孔其他全闭用微力吹奏 得b ’ , 都 用 于 《四时景 》第 四节 “画眉上架 ” 处 : 再如开第三 、 五孔 , 用中力吹奏得“b ’专用于 “谱 ” 《四不 应 》的 反调 ; 再如第五孔半闭得‘b ‘专用于 ‘ 曲 ” 《妾身 》 : 再如开第三孔 , 用力吹奏得‘d 忍专用于 “ 谱 ” 《归 巢》。 3 . 溯 源 a 、 构造 汉 、 魏 以来的笛竖吹 , 都 是前五孔 , 后一 孔。 我国历代各 种管的底 , 有的封有 ¹ 据南音专家林文淑 、 王文浩先 生说 、 洞箫 多称尺 八 , 以前 留下来的尺寸不 经一 , 有尺七 、 尺八 、 尺九 等 , 但 各亡 孔 间距离是绝对固定的 。 孙星群 : 福 建南音乐器探究 的不封 。 陈肠在 《乐书 》云 : : 诸管中通底的 箫为洞箫 ; 封 底的箫为底箫。 宋沈括在 《梦溪笔 谈 》中引马融《长笛赋》并描述当时的笛是 : “空洞无底 , 剑 正似今之 ‘ 尺八”’ 。这说明汉代广泛流传的古 管乐器长笛 (丫乙n )其上孔五孔 ,一 (孔)出其背 , 到以于宋代流行的尺八 。 到了晋代 泰始十年 ( 2 74 ) , 中书监苟颤发现魏代通用的杜夔尺比古尺长了四分半 , 因此魏 的 音律变 低了。 荀勘重新 订定 了尺度音律 , 并根据新律造出了新笛 , 新造之笛是前五孔 、 后一 孔的六孔 竖笛 , 和尺八一样 , 只是管长的截法 、 孔的定位法 , 另有其独特 沙设计 。 ¹ 月了唐代 此笛又别 名尺八 , 它的 “ 指孔正面五个 , 背面一个 ” º 。 宋代 , 洞 箫 也 是 “ 空 洞无底 , 瓤其上孔五 孔 , 一 ( 孔 ) 出其背 ” » 。 福建南音洞箫也是空洞无底 , 与汉 、 晋 、 唐的 尺八 、 宋的洞 箫是一样的 。 有趣的是 , 封的 ; 而福建南音洞 箫吹 口的顶是开通的 。 正面五孔 , 背面一孔 , 在 构造上它 日本今 天使用的洞 箫其吹 口片顶是密 b 、 音律 太常笛以黄钟 f’为宫 , 能半窍吹半音 。 正如陈肠 《乐书 · 雅 举 》所 说 ; ‘今 太常笛 , 从下而上 , 一穴为太簇 g ’ , 半窍为大吕’f’ ; 次 _ L一穴为姑洗 a ’ 次 上一穴 为仲吕吞 a ‘ ; 次上一穴为林钟 c . , 半窍为糙宾b ’ : 次上穴为南吕d 全 , 半窍为夹钟 , g ’ , 半窍为夷则’。 . 变音为应 钟 e ’ ( 用黄钟清与仲吕变双发为变声 ) , 半窍为无射 , d Z ; 后一穴为黄 钟清f Z 。 . 陈肠说的太常笛女q果前五孔后一孔全部按闭 , 就是黄 钟为宫 。 开第一孔得太簇g ‘ . 半窍降半 音得’f ’, 其他类推 。 变声的应钟e Z是用后一 孔黄钟清和第三孔同时开放而得 。 日本正仓院保藏 的八支唐代 尺八的第三穴 . 林谦三君侧试也和太常笛一样有半窍吹法 , 能吹半音 。 这说明太常笛的前身既是祭祀礼仪的礼乐器 , 也是俗乐乐器 , 即唐代尺八 , 它仍 是晋列和对的旧制笛 。 ¼ 太常笛的音律比南音洞箫的 音律高一个小三度 , 太常笛既是唐尺八 , ½ 那么 , 南 音洞 箫在 音律上与唐代 尺八是不同的 ; 反之 , 与宋代姜白石吹奏 《角招 》曲的箫在音律上是一致的 , 只是低一个八度 。 请见下表 : 卜普~庵长一迎{ 全 { 第 { 第 }亚牛牛一}- 塑 {二工⋯三生 {一杏一鱼遇一仁竺三丫~ - -困 ~ }一二-卜 羞 一 竺_ _ ⋯二性 匕生 {卫竺南音洞箫 {{{ 第第 第第 第第 111 二孔孔 三孔孔 四孔孔 !!!!!!!!! . a lll {{{ l d 全全 fff ggg 11111 g iiiii }}}}} JJJJJJJJJJJJJJJJJJJJJJJJJ{{{{{{{{{{{{{{{{{{{ i b !!! ⋯⋯eee lll 丁f ’’’’’’ eeeee t fff { ggg } ·· i 一一 { bbb “ 、 长度 保藏在 日本正仓院的唐代 尺八 , 长度在34 . 35c m 至43 . 7 c 。之间。 明代的洞 箫 长度是一 尺九寸五分 , 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代嘉靖牙尺 1 . 385 尺等于当今的。. 320 米来 推算 , 明代洞箫就是45 c m , 比唐代尺八长 , 南音洞箫长5 8c m , 均比唐尺八 、宋 明清洞箫长 , 是 它们发展而成的 , 有着系统的承续性 。 d 、 形状 保藏在 日本正仓院的八支唐代尺八 , 都是三节四目 , 一 目三孔 (包括 后 孔) , ¹ 林谦三《 东亚乐器考 》p 3引 , 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 》p 15 5 。 º 林谦三 《东亚乐器考 》p 5OI , 日本山根银二《 日本的音 乐 》p ” 。 » 沈括《梦溪笔谈 》 “雅笛与羌笛 , , ¼½ 张世斌《中国音 乐史 论述稿 》第六章 “近古期的常用乐器 , , 薛宗明《 中国音 乐史 · 乐器篇 》下 p 82 6一3” ¾葬宗明《中国音乐史 · 乐器篇 》p 32了 ¿ 叮宋姜白石创作歌 曲研究 》p s‘ 回《福建南曲 》p Z透. 25 音乐学习与研究 · 1” 1 · 2 (总拓 ) 上下粗细一样 ; 南音洞箫是严格的九节十 目, 一 目两 孔 ( 包 后孔) , 上 细 ( 3 . sc m ) 下粗 ( 4 . s c m ) , 外形及构造与唐代尺 八不同 。 e 、 称谓 唐代称尺八 , 宋代称洞 箫。 苏东坡在 《前赤壁甲、 》里曾咏 道 : “ 客 有 吹洞箫 者 , 倚歌而 和之 。 其声呜呜然 , 如怨如慕 , 如 泣 一如诉 , 余 肯袅袅 , 不 绝 如 缕 , 舞 幽壑之法 蛟 , 泣孤舟之蛰归 。 ” ¹ 洞箫之名 , 从宋代 以来 日渐盛 行 , 尺八之称谓一般亦不再 使用 。 苏 氏所云的 “洞箫 “ 称谓和 “何歌而和之 ” 的伴奏万法 , 以及 “ 其声呜呜然 . 如怨如慕 , 如 泣 如诉 ” 的风格 , 均与南音洞 箫的相同或类同 。 概言之 , 南音洞箫是汉以来竖笛的承续与发展 , 但更多地保留了宋以来的特点 。 三 . 二 弦 二弦又称奚琴 , 稽琴 , 其最大特点在于两 轴的把手是在弦的一边 。 南音二弦的轴把也在 弦的一边 , 琴弦装在把手上 , 弓上的马尾松软 , 演奏时根据感情表现的需要 , 用指或紧或松 地扣住马尾 . 二弦的琴筒是用整块木头挖空制成的 . 二弦长7 4 o m , 龙头长12c m , 柄长 6 8 c m 、 轴 长i 7 e m º 。 奚琴是我国弓弦乐器的肇始者 , 它始制之初是以竹片擦奏的 。 最早记述奚琴的是唐代诗 人盂浩然在宴请荣山的 《池亭诗 》中咏 道 : “竹引稽琴入 , 花邀戴客过 。 ’ 成书于公元 110 1年 的宋代陈肠 《乐书 》卷 128 亦载日 : “奚琴 , 本胡乐也 . 出于弦蜚而形亦类焉 , 奚部所好之乐 也 。 盖其制两弦之间以竹片轧之 , 至今民间用焉 , 非用夏变夷之意也 。 ’ 就是说这种弓弦乐 器本是胡乐 , 是奚族人所喜爱的乐器 , 它从弦豢发展而成的 。 奚 , 是古代族名 , 据 《辞海 》 云 : 它在南北朝时称为库莫奚 , 分布在浇乐水 , 就是今之 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从事游牧的少 数民族。 陈汤在 这里强调二弦用竹片轧之 . 是胡乐 。 而成书 比冻汤 《乐书 》早的沈括 《梦溪 笔谈 》在卷五 “乐律九十条 ” 云 : “马尾胡琴随汉车 ” 句 。 《乐学轨范 》亦云 : “奚琴 , 以 黝擅花木 , 或乌林 、 海竹马尾 弦 , 用松脂轧之 。 ’ 这说明宋代的奚琴竹片轧之与马尾弦之是 并用的 , 处于竹 片轨之 向马尾 弦之的过渡时期 , 并非单一 的一种 。 奚琴到宋代被广泛使用 , 演奏仪巧也达到相当的高度。 沈括在 《梦溪笔谈 少中载日 : 北 宋神宗的 “熙宁 ( I G6 8 ~ 一10 7 7 ) 中 , 宫宴。 教坊伶人徐衍奏僧琴 , 方进酒而一弦 绝 , 衍更不易 琴 , 只用一弦终其曲。 自此始为 ‘一弦稽琴格 ’ ” 。 这说明宋代的奚琴是竹片轧之与木杆系 马尾拉奏并用 。 福建南音沿用宋 代木杆系马尾拉奏的二弦 , 可见其古老 了 。 四 . 拍 板 南音拍板五块 , 由荔木制成 , 中间的三块各 长26c m , 上宽 3 c m , 下宽4 .欲。 , 厚二分 ; 外面的两块各 长29 c 。 , 上宽 4 c m , 下宽 4 . sc m , 向外的一面削成半 圆形 。 上输 用 一彩绳 系 之 。 并以彩穗饰之 。 演奏时 , 左手握三块 , 右手握两块 , 以左之三木击 右之二片 , 捧立拍之 , 一一 皆中节。 拍板 , 遭板。 又名红牙 。 拍板始自晋魏之善于击节的宋识 . 《野记》载 : ‘晋魏三代 , 有宋识善击 。 以木拍板代之 ’ 。 史籍中拍板的记载很多 , 现列述于下 。 《旧唐书 · 志第九 、 音乐二 》日 : “ 拍板 , 长阔如手 , 厚寸余 , 以苇连之 , 击 以代寺F ” 。 《通典 》云 : “拍板长阔女n手 , 重十余枚 , 以苇连之 , 击 以代打 , 乡卞击其节也 , 情发乎 中 , 手打足蹈 , 因其声以节舞 , 兹伎人弹指为歌舞之节 , 亦打之意也 。 ‘ ” ¹ 《苏轼选集 》, 上海 古籍出版社1 9 8 盛年版p . 3 82 。 ‘吹洞策者 ” 指绵 州武 都山道士 杨世 昌 , “ 舞幽 句口 指《 列子 · 汤 问 沙 ‘弧巴 (古善琴者 ) 鼓琴而 鸟娜鱼跃 。 º 长度系拐泉州涂门南音社林文淑先生保藏的有二百年历史的二弦侧定的 。 孙 星群 : 福建南音乐器探究 - - - 一—一《乐府杂录 》: “拍板本无谱 , 咀皇遣黄蟠潭造谱 , 乃子纸上画两耳以进 , _匕间其故 , 对 日 : 但有耳 , 道无节奏也 , 撅言 , 韩愈 、 皇甫堤 , 一 代龙门 , 牛僧孺携所 业渴之 , 其首篇 曰 说乐 , 韩始见题即掩卷间日 : 且 以拍板为什么 , 僧孺 曰乐句 , 二 公大 称赞 。 ” 前蜀王建 ( 8 46 一 9 1 8 ) 在成都老西 门夕卜 ‘墓 侧石创中 , 有拍板 六块 , 是唐代通行的小 拍板之制。 陈肠 哎乐书 · 胡部 》云 : “昔帝誉命人作唐歌 , 有作 以为节 , 则乐之有律 ,击以为节者也 , 拍板长阔如手 ,重大者九板 , 小者六板 , 以苇编之 , 胡部 以为乐节 , 盖所以代于卞也 , 唐人戈用之 ‘言了 乐句。 国朝教坊用六板 , 长寸 , 上锐薄而下圆厚 , 以檀若桑木 为之 , 岂亦祝吾文之变体软 。 ” 《元史 、 志第二十二 · 礼乐五 》: “拍板 , 制以木为板 , 以绳联之 。 ” 套明会典 》: “大乐 , 板四串 , 用铁力木六块 , 长一尺一寸 , 上 阔一寸九分 二寸五分 , 联以青丝条 , 垂彩线帕铸 。 ” 《律吕精义 》: “犊以竹为之 , 广一之 , 长尺二寸 。 凡十二简为一编 , 象律吕之全数 , 板 则以木 为之 , 广三寸 , 长尺四寸 , 六枚而 为一 串 , 象律 吕之半数 , 然则犊乃版 之别名 , 版 乃犊 之遗制 。 ” 清代的拍板有六片 、 四片 、 三片三种。 六片拍板用于御殿受贺及宫中行礼用约 《丹陛大乐 》, 引导御 言的 《导迎乐 》, 册尊 礼 、 宴飨进撰 、 除夕张 灯用的 《中和清乐 》, 宴飨进茶酒临雍赐茶用 、的 《丹陛清乐 》, 《饶歌 乐 》中的 《卤薄乐 》等 。 四片拍板用于廷殿朝会 , 庆贺宴飨《宴乐》中的《庆隆舞》, 它 以三片为一束 , 执一片拍之 。 三片拍板是清太宗 ( 1 6 2 7一 1 6 4 3 ) 平定察哈尔时获得 , 列为宴乐 , 其制比 《庆隆舞 》为 四片小 , 以紫擅木制之 。 丁 绍 仪在清道光二十七年 (1 8 4 7 )赵台 , 他在 ((听秋声馆词话 》卷一中记述了台之拍板 云 : 唯 “独台湾北里联木六片 , 两手捧拍 , 云是前朝大乐所遗 。 初谓齐东野人 ( 指高 山 哪 , 语耳 。 后见王 元 之 (禹称 ) 《小畜集 》有 《拍板谣 》云 : ‘麻姑亲采扶桑木 . 镂脆排焦其数 六 。 双 、成捧 立 王母前 , 曾按瑶池 白云曲 。 ’ 始恍然台 阳 ( 指台湾 ) 所见 , 尚是古制。 近世减 六为三 , 盖 趋简便 , 无复双手捧拍者矣 。 ” 历代拍的板尺寸如下 : 南音拍板 ~一 .一一一一一 - 一明会 典 清六片 清四片 清二片 444 一 ⋯⋯ 333 . s e mmm 777 e mmm 666 . s e mmm )二一i二一i二} { - 里整吧一一⋯一~⋯止全兰一i一三竺一}⋯卫些二 ~ }一圣些竺 ,卜- 竺生一 i—}{.竺望竺 }- 全竺一 }一二竺一}一竺里一}卜i呈三三生 }~ 卫些匕j一二里里一{止二竺一} 1 2 5 · g c m { 4 · 7 c m { 6 . 2 c m } o . g c m l 从史籍的记载看 , 唐的拍板为十余枚 , 九板 ; 五代 、 宋代为六板 ; 明代为四板 ; 清代有 六 、 四 、 三板 。 从唐到清 , 拍板板数递减 , 南音的五板应当是在宋代到明代之间变化的结果。 ( 1 9 8 7一1 9 9 0 )
/
本文档为【福建南音乐器探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