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高山仰止 缅怀郑集

2012-09-27 4页 pdf 1MB 27阅读

用户头像

is_213447

暂无简介

举报
高山仰止 缅怀郑集 《生命的化学》2012年 32卷 4期 CHEMISTRY OF LIFE 2012,32(4) · 390 · ● Biochemist 高山仰止,缅怀郑集 华子春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3 摘要:2010年7月29日下午6时20分,老一辈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的先驱之一,南京大学郑集教 授以110岁高龄安详辞世。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与郑集先生的交往经历描绘了郑集先生勤奋不倦、宽厚仁爱的高尚人格。 关键词:郑集;生物化学家;高尚人格...
高山仰止 缅怀郑集
《生命的化学》2012年 32卷 4期 CHEMISTRY OF LIFE 2012,32(4) · 390 · ● Biochemist 高山仰止,缅怀郑集 华子春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3 摘要:2010年7月29日下午6时20分,老一辈著名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的先驱之一,南京大学郑集教 授以110岁高龄安详辞世。本文中,作者通过自己与郑集先生的交往经历描绘了郑集先生勤奋不倦、宽厚仁爱的高尚人格。 关键词:郑集;生物化学家;高尚人格 中图分类号:Q49 2010年7月29日下午6时20分,老一辈著名生物 化学家、营养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的先驱 之一,南京大学郑集先生以110岁高龄安详辞世。作 为一个后生晚辈,笔者虽未有幸亲耳聆听郑集先生 的授课,但是在近30年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笔者 曾经与郑集先生多次接触和交流,从中深切感受到 郑集先生关爱学生、谦虚好学、勤奋不懈的高尚人 格和风范,从中窥探和领悟到一个110岁高龄老人的 点滴长寿奥秘。 1. 关爱学生 笔者1982年进入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学习。 由于笔者担任82级生化专业学习委员,所以有幸入 学伊始就接触到郑集先生。入学不久,郑集先生以 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的身份主持召开了生物化学专 业教学会议。会议与会者主要为各年级的学生代 ,每班大约2~3人,还有教研室的几位负责老师。 郑集先生仔细向各年级同学征求上课的感受、意见 和建议,回答同学的问题,并和与会老师一起商讨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是笔者跨进大学 大门后第一次与著名学者、教授面对面近距离接 触。郑集先生当时82岁高龄,是大名鼎鼎的大牌教授 (郑集先生在1956年就被评为当时国内为数甚少的一 级教授)。郑集先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入微,亲 切和蔼,缩小了大学新生与著名教授之间的距离。 后来,笔者了解到郑集先生在我们入学时还担 任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的一段故事。1997 年恢复高考后,郑集先生担任了教研室主任并亲自 上课。到了1980年,当时高校时尚选举产生教研室 主任。郑集先生为了整顿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教 学工作造成的混乱,80岁高龄的他自愿参加选举, 结果他众望所归,全票当选,当了一届教研室主 任,使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逐步进入正轨。而笔者 有幸在这段时间入学,成为郑集先生亲自领导南京 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教学工作期间的受益者。 1986年,笔者从事本科毕业论文实习,在韩仪 老师指导下开展研究。韩仪老师的实验室正好就在 郑集先生办公室的隔壁。郑集先生当时已经86岁, 但是他每天8点左右准时上班,风雨无阻。笔者在报 考研究生时,曾去向郑集先生咨询,他非常热情、 耐心地向笔者一一介绍了相关研究单位的十多位教 授的情况、每位导师的特点、甚至个性。笔者当时 仅仅是生化专业40多位应届本科生中的一员,但是 郑集先生却如此耐心、和蔼地接待了我,细心解 答,充分表现出郑集先生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 不光笔者有此经历,我的同学们也有同感。今 年6月中旬,笔者接待昔日同班同学、现美国德州大 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生物化学系姜欣教授,她告诉我 一段令她至今难忘的亲身经历。1982年,姜欣自西 安来南京大学进入生物化学专业学习。临来南京之 前,郑集先生曾经工作过的第四军医大学的老师请 姜欣带一个礼品问候郑先生。进入学校报道后不 久,姜欣拜访了郑先生,转交了礼物和问候,并与 收稿日期:2012-06-21 作者简介:华子春(196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生物化学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 者特聘教授,通讯作者,E-mail: huazc@nju.edu.cn 文章编号 : 1000-1336(2012)04-0390-04 《生命的化学》2012年 32卷 4期 · 391 ·● 生化学家 CHEMISTRY OF LIFE 2012,32(4) 郑先生做了简短的交谈。之后的大学四年学习时 间,姜欣再未去拜访郑先生。临毕业的一天,郑先 生主动约姜欣进行再次交谈,关心地询问她四年大 学的收获。姜欣感慨到:80多岁高龄的著名教授郑 集先生竟然能够记住一个普通大学生的名字长达四 年之久,并在其大学毕业之际关心其大学的学习和 进步情况。郑先生对学生的这份深深关爱之情令今 日身为教师的我们深感敬佩和惭愧。 2. 勤勉不倦 郑集先生1900年农历四月初八出生于四川省南 溪县农村,兄弟姐妹七人,郑集先生排行第六。辛 亥革命那年,郑集被父亲送入城内私塾馆读,翌 年进入县立初级小学,14岁升入第一高级小学,此 时郑集先生每学期考试成绩总是名列班级第一、二 名。郑集先生从小家境贫寒,他自幼贫病交加,16 岁因病休学一年,17岁才高小毕业,他比一般同学 多花4~5年时间才读完小学,而后他仍因无力支付中 学学费,经友人帮助再到私塾复读一年。19岁时, 他进入县立高小为无力升学的穷学生开办的补习 班,后来几经周折,考进四川茶务讲习所一个免费 职业学校,两年后又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后来又因 病休学,最后考取东南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即南 京大学前身之一)。郑集先生在22岁进入东南大学后 仍然面临艰辛的经济生活,同时其又缺乏完整的中 学教育基础,其间不得不休学一年去工作挣钱,解 决生活困难。最后终于在1928年7月在改名后的国立 中央大学毕业,毕业之后应聘在中央大学农学院担 任农化系助教,一年后转到中国生物学前驱秉志教 授主持的生物研究所工作,半年后被录取,公费出 国留学。1930年春,他进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 读生物化学专业,留学期间,他先后在俄亥俄州立 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大学修读了相 关课程,并进行研究,1934年春获得博士学位,同 年夏天应邀回到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工作,负责 创办生化研究室,同时还为中央大学农化系讲授生 物化学。1935年他为新建立的中央大学医学院筹备 生化科,1936年被正式聘为医学院生化科教授兼主 任,1937年为中央大学医学院第一届学生讲授生物 化学课程。1945年郑集先生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办 生化研究所,培养生物化学研究生,这是我国第一 个培养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的正式机构,首批招收 了丁光生等四名研究生。在1948年国共两党内战关 键时期,国民党政府阴谋将中央大学迁校台湾未 果,郑集先生以教授会主席身份当选为中央大学校 务维持委员会常务委员,在维持学校现状,营救进 步学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郑集先生自少年时代起就好学上进,勤勉不 倦,工作不息。即使在文革岁月中,他靠边站,被 发配到系图书室工作,但仍然坚持工作,将图书馆 的编目卡片认真整理和誊写,直到我们80年代初进 校学习,系图书馆的卡片仍然是郑集先生在文革中 亲手整理和抄写的。 郑集先生编著了我国最早的生物化学教材之 一——《普通生物化学》。该教材文字简洁,内容 凝练,深受国内高校学生的喜爱。该教材第二版 1980年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由于《普通生物 化学》第二版教材编纂于80年代,进入1990年后, 生物化学技术方法发展迅速,教材的内容显得有些 陈旧,未能反映出学科的发展。郑集先生从90年代 中期开始决定再版该教材。教材再版工作由郑集先 生及陈均辉教授合作完成。陈均辉教授是郑集先生 的学生,当时正当壮年,而郑集先生当时已年逾九 旬。按国内的常规,由知名教授挂名领衔主编的教 材,通常实际工作是由青年教师编著完成。但是, 郑集先生却坚持亲自进行修订工作。 记得大约1994年5~6月间的一天,一位老师告诉 我:“郑集先生找你有事”。我来到郑集先生位于 二楼的办公室,郑集先生告诉我:他想在教材中添 加DNA序列测定一节,由于他没有做过DNA序列测 定实验,因此想让我讲解一下DNA测序的原理及过 程。我当时心理十分忐忑不安,觉得向一位90多岁 高龄的老先生讲解一个新的知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 事情。我向郑集先生详细讲解了DNA序列测定不同 方法的原理及实验过程,从郑集先生的面部表情和 提问中,我欣喜地发现他竟然完全理解了DNA测序 的原理和方法。其间,郑集先生的一位1977级的学 生从四川远道而来拜访他。该学生拿出名片,名片 的背面印着郑集先生给他们上课时的一段寄语,被 该学生作为座右铭牢记一生。郑集先生对他说: “我现在没有时间接待你,我正在向别人请教,在 上课。你晚上到我家去找我”。尽管15年过去了, 但是郑集先生不耻下问、谦虚好学的场景一直深深 《生命的化学》2012年 32卷 4期 CHEMISTRY OF LIFE 2012,32(4) · 392 · ● Biochemist 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1999年,我去浙江新昌制药厂访问,一位校友 特地托我带一些天然维生素E给郑集先生。我去郑集 先生家中,将天然维生素E转交给他。郑集先生向我 谈起在30~40年代他在国内最早开展维生素E研究的 情形。谈话间,我发现郑集先生书桌上的书架上贴 着几张纸条,上面写着今明两年的写作。郑集 先生告诉我,他每天上班、整理资料、写作,时间 安排得很充实。 2004年的春天,我去拜访郑集先生。时逢台湾 大选,郑集先生向我一一分析当时的台湾领导人候 选人陈水扁、吕秀莲、连战、宋楚瑜的情况,其思 维之清晰令我大为惊讶和赞叹。 郑集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勤奋好学、善于接受新 知识、新信息的长寿学者。他一生工作努力、勤勉 不倦。直到100岁高龄,他仍然坚持每天步行10多分 钟、到位于金银街生化系分子楼二楼的办公室工 作,准时上下班。 3. 大爱无疆 郑集先生终生关心学会建设。早在1927年大学 求学期间,郑集先生就与三位同学发起组织“华西 自然科学社”,一年后因成员扩大改称“自然科学 社”,社员人数发展到两千多人。1941年发起组织 成立“中国营养学会”并当选为筹委会书记,1945 年学会正式成立,郑集先生当选为该学会理事长直 至1950年。1943年郑集先生作为发起人之一组织了 我国第一个生物化学学术团体——成都生物化学 会,1947年郑集先生与几位同行倡议成立“中国生 物化学会”,1948年正式成立。新中国成立后,郑 集先生积极参与了全国和地方的生化、营养和衰老 三个学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郑集先生不光 积极参加学会的建设,还热心于学会专业期刊的建 设,例如,1931年郑集先生创办《科学世界》刊 物;1939年他兼任《中国化学会会志》(外文版)经理 编辑 (1939-1942);1946年创刊《中国营养学杂 志》。 郑集先生热心科普。自1934年起,郑集先生就 开始发表营养方面的科普文章,在《科学》杂志连 续发表21篇“营养讲话”。据不完全统计,郑集先 生一共发表科普论文近80篇。郑集先生还出版了多 部科普专著,例如,出版于40~50年代的《实用营养 学》、《食物中毒》,出版于80年代的《衰老与抗 衰老》(曾获国家优秀科普书籍二等奖),2008年又出 版《鉴证长寿:百岁教授的养生经》。此外,郑集 先生还写作了近50篇的科学史和传记文章,收录在 各种期刊和专著中。例如,作为中国生化早期发展 的见证人,郑集先生写作了《中国早期生物化学发 展史》,全书288页,但是却引用文献多达670多 篇,深刻反映了郑集先生认真求实的学风。在郑集 先生的晚年,20世纪90年代他捐赠专款给中国生物 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营养学会,奖励青年科学工 作者发表科普论文,现在该款项已经发展成为中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的“郑集-张昌颖奖励基 金”,用于奖励优秀论文。 郑集先生心怀慈悲,扶困济贫。郑集先生青少 年时代病困交加,求学之路甚为坎坷、艰辛。中年 之后,郑集先生收入较为丰厚,但他一直保持俭朴 的生活。90年代,郑集先生得知有贫困大学生生活 苦难,他甚为激动和同情。1993年,郑集先生毅然 将仅有的住房以互赠方式与其大女儿换得三万美 元。他将20多万元分别捐赠给南京大学设立了郑集 清寒学生助学基金;捐赠给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 物学会和营养学会设立《生命的化学》优秀论文奖 励基金;捐赠给四川家乡教育局资助小学生读书。 郑集清寒学生助学基金现已资助了数百位贫寒学 子。他关心照顾他的保姆一家,在90年代为保姆解 决了当时甚为珍贵的南京市户口、帮助保姆提升知 识水平、关心保姆的稳定工作岗位和家庭住房。 郑集先生去世后,笔者参与了其后事的料理。 在他留下的材料中,笔者非常感动地看到:郑集先 生对他人非常关心:保姆的家人生病,他总是慷慨 资助;对于关心照顾他的同事和学生,他也时常资 助。在郑集先生后事的处理过程中,笔者深刻地感 受到郑集先生博大的胸怀、慷慨的气度、仁厚的爱 心,从中也点滴感受和领略到郑集先生的长寿秘 诀。 笔者深为郑集先生的宽厚仁爱所感动,在南京 大学和江苏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发出倡 议:建议大家将纪念郑集先生的奠仪自愿捐赠至郑 集奖学金,让郑集奖学金能够按照郑集先生设立的 初衷、继续持续支持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笔者 认为这样的纪念方式既符合低碳环保的原则,更是 《生命的化学》2012年 32卷 4期 · 393 ·● 生化学家 CHEMISTRY OF LIFE 2012,32(4) 悼念和缅怀郑集先生的最好方式。倡议获得大家的 积极响应、短短5天内就募捐5万多元,使得郑集奖 学金总数已超过25万元。 郑集先生的高尚人格感动着大家。2010年5月21 日,笔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学术报告厅主持了郑集 先生110周岁华诞庆祝会,会场挤满了前来祝贺的人 们,大家纷纷前来表达对郑集先生的崇敬和祝福。 郑集先生当时不仅出席了祝寿会,还发表了讲话。 2010年7月1日,郑集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时的母 校——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校长戈登·吉专程看望并 特别颁发“校长勋章”给郑集先生,表彰他对学术 和社会的贡献。2010年8月23~26日,中国生物化学 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 议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大会专门举办了纪念郑集 教授专场学术交流会,以学术方式纪念、缅怀郑集 教授。 郑集先生不仅为我们这些后辈树立了长寿的榜 样,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严谨治学、正直做人、热 爱学生、关爱社会、服务大众的巍峨丰碑。我们将 永远纪念和学习郑集先生! 参 考 文 献 [1] 萧信生、金以丰,祝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郑集教授百岁 华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0, 16: 289-293 [2] 萧信生. 研究衰老的世纪老人郑集. 生命世界, 2006, 7: 86-89 Cherishing the memory of Professor Ji Zheng HUA Zichu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eutic Biotechnology and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Abstract At 18:20 in the afternoon of July 29, 2010, Professor Ji Zheng, a well-known biochemist and nutritionist of old generation and pioneer of Biochemistry and Nutrition sciences in China, passed away at the age of 110 years ol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 depicts the noble characters of the consistent industriousness, generosity and charity of Professor Ji Zheng through the author’s contact experience with Professor Zheng. Key words Ji Zheng; biochemist; noble character
/
本文档为【高山仰止 缅怀郑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