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資本主義矛盾的科學——解讀詹明信后馬克思主義論綱

2012-10-01 5页 pdf 750KB 31阅读

用户头像

is_043302

暂无简介

举报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資本主義矛盾的科學——解讀詹明信后馬克思主義論綱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年第 3期 ·96· ·国外流派与思潮·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资本主义矛盾的科学 ——解读詹明信后马克思主义论纲 杨 生 平 【内容提要】当代美国文论家詹明信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当代马克 思主义研究的“五条论纲”。这五条论纲分别从当今资本主义存在的状况、社会主义前景、社会革命、苏 联解体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矛盾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 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形成了一种新形态...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資本主義矛盾的科學——解讀詹明信后馬克思主義論綱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年第 3期 ·96· ·国外流派与思潮·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资本主义矛盾的科学 ——解读詹明信后马克思主义论纲 杨 生 平 【内容提要】当代美国文论家詹明信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当代马克 思主义研究的“五条论纲”。这五条论纲分别从当今资本主义存在的状况、社会主义前景、社会革命、苏 联解体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矛盾五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 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形成了一种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詹明信 后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矛盾 作者杨生平(1965-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 100089)。 随着苏东剧变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与资本主义终结论不绝于耳。在 这种情况下,当代美国文论家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独树一帜,旗帜鲜明地明了其马克思主义 立场,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五条论纲”。这五条论纲分别从当今资本主义存 在的状况、社会主义前景、社会革命、苏联解体与共产主义运动的关系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矛盾五个 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认真分析与解读这 些理论观点,对我们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有启迪意义的。 一、资本主义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社会制度, 但难以克服自身的结构性矛盾 在詹明信看来,要弄清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地位及其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弄清马克思主义的精神 实质及其基本理论立场。如果不弄清楚这些问题,死抱着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教条不放,又用这些教 条对照当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很容易对历史发展做出错误判断,得出非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结论。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呢?对此,詹明信说:“世界上不存 在任何可以写在纸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①。在詹明信看来,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经写成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东西,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 ①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 年,第 18 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矛盾的科学 ·97· 的;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现实的优先地位,把理论看成是一种对现实生活反映与揭示的过程。对现 实问题的研究,必须坚持总体性原则与辩证研究方法,从事物发展整体过程与内在矛盾中去把握事 物,把事物发展看成是一个既连续又间断的过程,从而最终形成一种既连贯又不连贯的理论叙事。 他说:“我们必须指出连贯性不是来自主观性,而是来自现实世界。并不是你在自我上下功夫,或抓 住某种信仰和信念,你就能让世界变得连贯起来。同时制造出连贯性和不连贯性的是现实世界,是 资本主义。”①当然,在詹明信看来,马克思主义光揭示现实世界还不够,它必须用理论形态干预现 实,通过实践达到对现实世界的改造。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不断用理论揭示现实 世界的矛盾,并为人类指明通向理想的道路,表现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资 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科学”②。 就当今资本主义而言,詹明信认为既要看到它与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之间的不连贯性, 又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连贯性。他还分析了资本主义发展产生连贯性与不连贯性的原因。在他看来, 这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出现的最有弹性、最具适应性的一种生产方式,它曾借此 多次克服循环性的危机。詹明信认为资本主义借以克服危机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制度的扩张。资本 主义制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性质决定它要不断开辟新的市场,而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又决定它在历 史发展不同阶段开辟世界市场的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总能根据不同历史的具体条件形成有利于 自身发展的形式与方式。自由资本主义依靠民族市场得以发展,帝国主义依靠世界殖民体系得以发 展,而晚期资本主义则依靠“全球化”得以发展。詹明信认为,随着冷战结束,国际经济分工与合 作日益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那些原已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重新纳入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体系,资本渗透幅度增大,市场范围空前扩展。正是这些原因带来了晚期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 发展。二是全新商品的生产。詹明信认为,技术革新是资本主义克服制度危机的内在要求,新技术 的发明与创造不仅可以生产出新的商品,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而是还可以成 为拓展市场空间最有效的工具。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的技术革新才得以形成与 巩固。他说:“民族资本主义诉诸流线型技术;帝国主义诉诸电和内燃机;我们自己所处的跨国资本 主义和全球化时期诉诸原子能和电脑”③。由于电脑技术普及较快,信息技术国际影响广泛,因而晚 期资本主义就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詹明信认为,资本主义的两个策略增强了其免疫力,改变了其存在样态,也改变了资本主义国 家内部的关系,却不能改变其内在固有的矛盾。因为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制度性的,它不仅不可能随 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减轻,反而会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加深。他说:“对资本主义的任何特定时刻 来说,它所控制的空间最终浸透着它在技术上能够生产的过多的商品。因此,这一危机就是制度性 的。”④也就是说,在詹明信看来,资本主义因商品生产而生,也必然会因商品生产而死。因为商品 生产就是要不断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这种目的必然使其在水平与垂直方向拓展空间,将整个世界纳 入商品生产轨道并向政治、文化等方面渗透,最终形成全球一体化、立体式的商品生产体系。由于 商品竞争从根本上是经济实力与经济利益之争,因而在全球化商品生产过程中必然导致国内与国际 两方面的贫富悬殊,出现国内永久的“结构性失业”与国际霸权。詹明信指出:“资本主义总有一个 中心,以前是英国的霸权,近来是美国的霸权。”⑤而“美国追求萨缪尔·亨廷顿所说的一种三叉式 的外交策略:只有美国拥有核武器:人权与美国式的选举民主;以及(不那么明显的)限制移民和 自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人们在这里还可以加上第四种关键的政策:在全球推广自由市场经济。…… 它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通过在各种所谓的危险地区进行有选择的干预(大多是轰炸)来强化它们 ①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 年,第 27 页。 ② 王逢振主编:《詹明信文集: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08 页。 ③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 年,第 309 页。 ④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 年,第 308 页。 ⑤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 年,第 308-309 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年第 3期 ·98· 的统治。”①当美国霸权在全球横行,进一步破坏民族生产与民族自治时,一种新的反对以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的全球联合政治的形成就有了可能。 二、苏联解体不是共产主义的失败, 共产主义仍然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目标 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性矛盾使人们看到了全球社会主义革命的曙光,但种种现实原因又使这 线曙光显得暗淡。詹明信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受到两个层面形态的威胁。 首先是受到“撒切尔主义市场体系”意识形态的威胁。在詹明信看来,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 曾拯救过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出现了财政赤字 与滞胀危机等等。这些问题不是由福利国家造成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造成的。但“撒 切尔主义市场体系”意识形态却把它归结为福利国家自身,并由此对福利国家、社会主义进行攻击, 主张用私有制解决社会问题。他说:“福利国家曾经是一种成就,其内在的矛盾是资本主义自身的矛 盾,而非社会的或集体的事业的失败。”② 其次,社会主义受到反乌托邦意识形态的威胁。詹明信认为,由于在冷战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两大阵营内部都曾出现过程度不同的恐怖主义,因而使人们害怕社会变化,对未来乌托邦有一 种恐惧感。富人自然害怕历史剧变会使他们失去现有的一切,而穷人也不会对这种剧变寄什么希望。 詹明信认为上述两种意识形态不是独立的,而是交织发展的。正因如此,它们对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在他看来,由于反乌托邦意识形态消解了理想,否定了未来,这样就使福 利国家无法借助于未来改革解决其存在的弊端,于是就给“撒切尔主义市场体系”意识形态借福利 国家的弊端对其攻击留下了无限空间。 在詹明信看来,尽管资本主义采取了十分巧妙的意识形态话语方法,这种话语方法也在某种程 度上取得了成功,但它不能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关于资 本主义矛盾的科学。只要资本主义还在世界上存在,社会主义就不会丧失其存在的价值。他说,关 于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尊重它作为一种政治的、社会的和理想的目标的必然性”③。不过,詹明信也 同样承认今天的资本主义的确有了不同于以往的内容与特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应该发展,它 应该根据资本主义的新特点提出适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纲领。 面对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特点,詹明信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提出新 的社会主义理论,并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批判。他认为,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要进行两 方面的斗争:一要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尽管福利国家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特点,但福利国家毕竟不 等于社会主义,福利国家的困境也不等于社会主义困境(更何况詹明信认为今天的福利国家还没有 出现真正的困境);二要对人们普遍出现的反乌托邦焦虑情结进行理论,分析其原因,并指出真 正乌托邦的价值及其实现的途径。 谈到社会主义的前途与命运自然绕不开苏联社会主义的话题。对此,詹明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苏联的解体并不是由于共产主义的失败,反倒是由于共产主义的成功。”④ 因为,苏联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实现了西方用几百年才实现的现代化。他说:“甚至在 15 年前, 苏联正是处在迅速的现代化方面被认为实际上已经赶上了西方的(这是我们几乎不再记得的引起官 方焦虑的一个视角)。”⑤这一惊人的发展速度难道还不能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① 王逢振主编:《詹明信文集: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65-366 页。 ② “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 ”马克思主义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第 75 页。 ③ “ ”俞可平主编:《全球化时代的 马克思主义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第 75 页。 ④ 王逢振主编:《詹明信文集: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13 页。 ⑤ 王逢振主编:《詹明信文集: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13 页。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矛盾的科学 ·99· 吗?但为什么苏联又很快解体了呢?对此,詹明信提出了自己的分析。他认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 因跟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有关,苏联社会主义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真正马克思主义的 社会主义是针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包括整个发展过程),而苏联社会主义只是针对了资本主义特 殊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苏联以惊人的速度赶超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但当它完成这一工作后 突然发现资本主义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晚期资本主义,而晚期资本主义又是难以以苏联模式赶 超的,因为苏联模式明显缺少资本主义的“弹性”。因此,当苏联社会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碰撞后其 灭亡就是必然的。 不过,在詹明信看来,晚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构成了威胁,但还不足以 使它灭亡,苏联社会主义迅速解体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其内部,在其对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错误 判断,在其自身准备不足就匆忙加入竞争日益激烈的后现代社会。他说:“苏联是在它试图融入一个 正在从现代化向后现代化时代过渡的世界体系时‘变得’毫无效率因而解体的。”① 三、社会主义革命不是渐进式的改良,而是彻底的制度变化 在詹明信的思想中,社会主义始终包含两个向度:一是现实向度,二是理想向度。就现实向度 而言,社会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的现实及其内在矛盾的;就理想向度而言,社会主义又是指向未来 的,它是人们对自由平等交往与全面发展的向往。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才是真正 的社会主义。 由于社会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矛盾的科学,又由于资本主义的矛盾是制度性、结构性的,它必 然导致阶级分化,因此,社会主义的实现就不可能是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而必然采取革命形式。 他指出:“民族(而在我们的时代则是整个世界)将以古典二元方式产生分化,其中,每一个,无论 愿意与否,都必须采取立场。于是便有必要提出暴力的问题:如果这个过程并不真正是一次社会革 命,那就没有必要采取暴力。但如果是真正的社会革命,那么,这个二元划分中以前处于统治地位 的一方就必然要诉诸暴力抵制,那么,仅仅在这个意义上,暴力(不管多么令人讨厌)便成了真正 的社会革命进程的一个外在标志或可见的表征。”②由于社会主义是针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包括 其发展形式),因此,社会主义革命也应该是一种总体化的形式。在詹明信看来,这种总体化的形式 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革命主体的总体化,它要求革命是全球性的、世界性的;另一方面是革 命对象的总体化,它要求革命是彻底的制度变化,而不是循序渐进的改良。 针对当前国际流行的民族自治斗争形式,詹明信对此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在一个资本全球渗透 的年代,在一个资本主义全球化时期,任何想将自身的斗争从全球联系中孤立起来的做法都是幼稚 的,最终也是不能成功的。他说:“这里提出的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并不是革命的概念是否仍然可行, 而恰恰是民族自治的问题。我们必须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今天的世界体系内,统一地区的任何局部 是否可能分离出来和解除与整个体系的联系,然后追求一种不同的社会发展和种种迥异的集体规 划。”③他认为全球化实际上在不断培育全球联合主体,这个联合主体将是未来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 依靠力量,依靠晚期资本主义的电子信息技术使一场全球社会主义革命得以可能。詹明信指出:“实 际上,表示劳工组织的旧的术语‘联合’,对于最终在社会层面上的争论,提供了一种绝好的象征意 义:各地劳工运动历史的大量实例表明,在积极的政治工作中可以形成新的团结形式。”④ 詹明信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是一种实践形式,更是一种理论形式,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 ① 王逢振主编:《詹明信文集: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14 页。 ② 王逢振主编:《詹明信文集: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12-313 页。 ③ 王逢振主编:《詹明信文集: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13 页。 ④ 王逢振主编:《詹明信文集: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12 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8 年第 3期 ·100· 结合。若只有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形式而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式,那就难以使人们认识到资本主 义的内在矛盾,更难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在他看来,当今世界原教旨主义盛行正是因为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缺失的缘故。这种原教旨主义在文化领域尚能与资本主义形成一种普遍对抗,但一旦转向 经济领域它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同样,若只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形式而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形式, 那它又可能将社会主义革命引向道德化政治。他认为道德激情可以导致政治行动,但这种行动只能 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将被抑制。他指出:“今天,宗教和弱势民族的影响可以解作社会主义的失败所 激起的愤怒,和以新的动机填补那个空缺的绝望的盲目尝试。”① 詹明信认为马克思主义者在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同时更应该完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工 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不仅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特点深刻揭露其内在矛盾,批判种种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其进行“非神秘化”,更要以此不断重构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他指出:“在 目前环境下,人类生活业已被急剧地压缩为理性化、技术和市场这类事物,因而重新伸张改变这个 世界的乌托邦要求就变得越发刻不容缓了。”② 四、结 语 苏东剧变后,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脱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走向何方?社会主义又何去何 从?这些问题都是严肃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客观地讲,詹明信对马克思主义与社 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的思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也是发人深省的。尽管他不喜欢用“辩证 唯物主义”等字眼,但通览他的全部理论却到处贯彻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原则,他始终认 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要从资本主义现实出发,不能停留于文化理念之中。正因为他掌握了马克 思主义精神实质,因而也就掌握了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制高点。他对当今资本主义新情况以及 对总体化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考很有启发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但同时我们又感到他的理论还是缺 乏深度,因为他的理论框架还明显存在以下有待解释的问题:首先,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为科学理论, 其科学性理论原因何在;其次,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再次,总体化的社会主义革 命如何具体实现;最后,社会主义革命还有没有其他道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能否通过增强制度的 “弹性”取得成功;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真思考并做出答案的问题。 (编辑:汪世锦) 书 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龚云副研究员的专著《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形成的评析(20 世纪 30-60 年代 初)》2008 年 1月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该书在作者博士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该书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坚持 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梳理了 20世纪30-6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中国近 代史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对中国近代史从初步兴起、发展到繁荣的过程及其学术体系的定型,进行了科学、 客观、公道的评述,透彻地研究了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发展与政治的关系。该书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社 会科学体系、处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① 王逢振主编:《詹明信文集:新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 315 页。 ②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 年,第 34-35 页。
/
本文档为【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資本主義矛盾的科學——解讀詹明信后馬克思主義論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