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PCB可制造性设计基本原则

2012-10-08 4页 pdf 105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525412

暂无简介

举报
PCB可制造性设计基本原则 PCB可制造性设计基本原则 在保证PCBA加工质量的过程中,设计质量是质量保证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疏忽了对设计 质量的控制或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往往造成批量生产中的很大损失和浪费。根据这一情况 结合组装过程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简要总结出PCB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可制造性设计的基 本原则,供产品设计师和工艺师参考。 1、PCB组装形式的考虑 从加工工艺的过程考虑,优化工序环节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因此设计者应考虑PCB板形设计...
PCB可制造性设计基本原则
PCB可制造性设计基本原则 在保证PCBA加工质量的过程中,设计质量是质量保证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疏忽了对设计 质量的控制或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往往造成批量生产中的很大损失和浪费。根据这一情况 结合组装过程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简要总结出PCB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可制造性设计的基 本原则,供产品设计师和工艺师参考。 1、PCB组装形式的考虑 从加工工艺的过程考虑,优化工序环节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因此设计者应考虑PCB板形设计是否最大限度地减少组装的问题: 如:PCB每一面是否能用一种组装流程完成? 能否最大限度地不用手工焊? 使用的插装元件能否用贴片元件代替? 推荐的SMT印制板组装形式如下表: 优选 顺序 组装形式 PCB设计特征 工艺流程 1 单面全SMD 单面装有SMD 单面回流焊 2 双面全SMD 双面装有SMD 双面回流焊 3 单面混装 单面既有SMD,又有THC B面回流固化转A面插装过波 峰焊 4 A面混装B面仅贴简单SMD 一面既装 SMD又装有 THC,另一面仅装有Chip 类元件 A面回流焊转B面固化转A面插 装过波峰焊 2、PCB工艺边和定位孔设计 2.1 在PCB组装过程中,因设备夹持的作用,PCB应留出一定的边缘。一般沿PCB焊接传 送方向两条边(通常应为长边)留出大于5mm夹持边,在这个范围内不允许布放元器件和焊 盘,并尽量避免布印制线。 2.2 若遇有高密度板无法留出夹持边的,应设计5-8mm宽度工艺边。 2.3 若PCB板为不规则外形时,应设计工艺边; 2.4 沿PCB焊接传送方向若设计有插座等安装后会超出PCB边缘的情况时,应设计工艺 边,工艺边的宽度应大于伸出部分3mm; 2.5 为便于焊膏印刷、自动插装和ICT及功能测试的PCB固定,需在PCB四角设置4个定位 孔,定位孔中心距板边5mm,孔径最好选用3.2mm,定位孔周围lmm范围内应无铜箔且无元件, 定位孔要求孔壁光滑且非金属化,粗糙度小于3.2微米; 2.6 PCB非接地等电气连接作用时,安装孔应保证非金属化; 2.7 因设备处理有适应尺寸的限制,若PCB尺寸小于80*90mm,应设计为拼板;但应尽量 避免使用大于230*300的板面,因为翘曲和重量的原因,过大的PCB板在生产和转运中会比较 困难,因此拼板设计也不宜过大。若PCB尺寸大于80*90mm,建议不要采用拼板。 3、PCB定位基准符号(MARK点设计) 因贴片和检查设备均采用光学基准符号进行定位,所以必须设计光学定位基准符号。 3.1 MARK点的应用有三种情况: 一是用于PCB的整板定位,应在PCB的角位上设计3个MARK点,呈三角形排列,至少 要有在对角上的2个MARK点; 二是用于细间距器件的定位,原则上间距小于等于0.5mm的QFP应在其对角位置设 置定位基准符号; 3.2 基准符号种类和尺寸:建议采用下图所示的形状及尺寸,考虑到材料颜色与环境的 反差,MARK点应留出比基准符号大1.5mm的无阻焊、无铜箔区。 4、印制板布线设计 SMT印制板的布线密度设计原则:在组装密度许可情况下,尽量选用低密度布线设计, 以提高无缺陷和可靠性的制造能力。 4.1 在大面积使用电源和地线布置时,应设计成网格形式;大面积铺铜时,注意在PCB正反 面同时分布,以避免在回流和波峰焊接产生应力尔增加印制板变形度。 4.2 印制板信号走线,尽量粗细一致,有利于阻抗的匹配,对于电源线和地线应尽可能的加 大,地线排在印制板的四周对电路防护有利(如静电防护)。 5、印制板的布局设计 印制板设计中SMD等元器件的布置是关系到获得稳定的焊接质量的重要保障。 5.1 在采用波峰焊接时,为去除“阴影效应”,布板设计时器件的排列方向应垂直于锡流方 向(通常为长边); 5.2 尽量使元器件在PCB上均匀分布,以降低翘曲并在焊接时热量分布均匀;特别是大功率 器件和大质量器件必须分散布置。大功率器件如果加装散热器时应排布散热器的位置和固定 方式,热敏感器件应远离散热器。 5.3 为有利于安装、焊接和检测,尽可能采取一个方向、一个间距、一个极性排列。 5.4 考虑到元器件制造误差、贴装误差以及检测和返修的需要,相邻元器件焊盘之间间隔不 能太近,建议按下述原则设计: (1)PLCC、QFP、SOP各自之间和相互之间间距≥2.5mm。 (2)PLCC、QFP、SOP与Chip、SOT之间间距≥1.5mm。 (3)Chip、SOT相互之间间距≥0.7mm。 >3mm 1mm 1、MARK点直径1mm,表层镀铅 锡要平整; 2、与MARK点同心的3mm以上环 形区域内无阻焊、无铜箔 5.5 采用波峰焊焊接的PCB面(一般是PCB背面),元器件的布局建议按以下原则设计: (1) 波峰焊不适合于细间距QFP、PLCC、BGA和小间距SOP器件的焊接,也就是说在要波峰焊 的PCB面不要布置这类器件。 (2) 当元件尺寸相差较大的贴片元器件相邻排列且间距较小时(一般指其间隔小于相邻元 件中较大一个元件的高度),较小的元器件应排在首先进入焊料波的位置。由于一般将PCB 长尺寸边作为传送边,因此在布局时将小元件都置于它相邻大元件的同一侧; (3) 对于较大的PCB板,应在中心留出一条通路以便过波峰焊时在中心位置对线路板进行 支撑,防止板子下垂和焊锡溅射,有助于焊接质量的稳定。 5.6 插装元件布局 (1) 元件尽可能有规则地分布排列,以得到均匀的组装密度; (2) 大功率元件周围不应布置热敏元件,要留有足够的距离; (3) 插件元件极性尽量同一方向布置; (4) 卧式插装元件插孔跨距应比元器件本体大,并建议按标准跨距进行设计,如1/4W电阻 设计跨距为10.16mm,1/2W电阻设计跨距为12.7mm; (5) 立式元件考虑机插时,跨距要求设计为2.5mm或5mm,元器件应采用编带形式的包装, 并结合编带元器件的跨距确定PCB设计跨距; (6) 注意考虑每个插装元件安装空间是否足够; (7) PCB的元件标识应易于看到和辨认,并在器件安装后仍然可见,如元件极性是否标出等。 6、印制板过孔与焊盘的设计 6.1 焊盘上不允许设计过孔,同时,过孔与焊盘相连时,应采用印制线相连,并以阻焊隔断: 因为如果焊盘上有孔或孔和焊点靠得太近,通孔毛细管作用可能把熔化的焊锡从元器件上吸 走,造成焊点不饱满或虚焊。 6.2 元器件焊盘设计时值得注意的几点: (1) SOP、QFP、PLCC、BGA存在着英制和公制两种规格,而且除了PLCC外,其它封装形式 不是很标准,各厂家生产的封装尺寸不完全一致。设计时,应以供应商提供的封装结构尺寸 来进行设计。 (2) 插装元器件的焊盘孔: a、 手插板孔径一般要比引线线径大0.25—0.35mm,优选0.3mm; b、 机插板孔径一般要比引线线径大0.45—0.55mm,优选0.5mm; c、 焊盘的直径应不大于孔径的3倍。 (3) MINI-MELF贴片二极管的焊盘设计 (4) 对于具有较高引脚数的器件如插座或扁平电缆等,应使用椭圆形焊盘而不是圆形以防 止波峰焊时出现桥连的机会。
/
本文档为【PCB可制造性设计基本原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