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牡丹花的病虫防治

2017-10-23 8页 doc 22KB 2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89748

暂无简介

举报
牡丹花的病虫防治牡丹花的病虫防治 牡丹国色天香,既是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国的“国花”,由于其独特文化底蕴和观赏性,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特别是“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花不但开遍国内,还香飘四海,每年都有数万株的牡丹苗木、盆花及鲜切花走出国门,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花木创汇的一个重要来源。 随着牡丹生产园、观赏园面积逐年扩大,牡丹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厂区绿化,牡丹跨区调运量和出口量也逐年增加,牡丹病虫害防治形势日益严峻。牡丹病虫害防治问题日益受到种植者的关注。现收集资料总结...
牡丹花的病虫防治
牡丹花的病虫防治 牡丹国色天香,既是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国的“国花”,由于其独特文化底蕴和观赏性,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特别是“洛阳牡丹甲天下”,牡丹花不但开遍国内,还香飘四海,每年都有数万株的牡丹苗木、盆花及鲜切花走出国门,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花木创汇的一个重要来源。 随着牡丹生产园、观赏园面积逐年扩大,牡丹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庭院绿化、街道绿化、厂区绿化,牡丹跨区调运量和出口量也逐年增加,牡丹病虫害防治形势日益严峻。牡丹病虫害防治问题日益受到种植者的关注。现收集资料牡丹常见病虫害及防治,供牡丹种植者和绿化工作者参考。 对牡丹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紫纹羽病)、叶尖枯、灰霉病、炭疽病、柱格孢叶斑病、白绢病、根结线虫病等;虫害有吹绵蚧、蛴螬、中华锯花天牛等。易随人为传播的病虫害主要有蚧壳虫、天牛、茎蜂等钻蛀性害虫、线虫病、根腐病及一些枝条带菌的病害。 ? 牡丹紫纹羽病 俗称紫色或黑色根腐病,是牡丹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老株和多年连作的园地发病率较高,除牡丹外还危害林果木和农作物。侵染源系存活在土壤中的菌丝体,经接触传染,危害过程为幼嫩根先受感染,逐渐扩展至侧根、主根及根颈部位,病根初呈黄褐色,严重时变为深紫或黑色、湿腐,病根层有一层似棉絮状的菌丝体,后期病根表层完全腐烂,但仍完好地套在木质部外围,且可以上下移动。此病的特点是,危害期长,罹病的牡丹并不会马上枯死,要经过三五年或更长时间。受害植株生长势减弱、黄化、叶片变小,呈大小年开花,严重时部分枝干或整株枯死。原因是老根腐烂,不生新根,生长受阻,一旦根颈处冒出棉絮状菌丝体,则说明地下大部分根株已腐烂,植株会很快枯死。防治:?苗木栽植前可用土壤消毒剂对树穴消毒,防治土壤传病菌滋生,提前预防根部病的发生;施肥时施用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增施钾肥,施肥时薄肥勤施,忌未腐熟肥,更忌施肥过重,促进新根生长;中耕冬翻,保持土壤通透性,给根系一个透水透气的环境;浇水,掌握牡丹的浇水次数及浇水量,尤其早春和夏末菌丝体活动期,当土壤含水量不少于60%时,尽量少浇或不浇水,以减少感染。 ?对发病植株,若严重,应立即清除掉,如果初发或病情较轻的植株,可进行开沟灌根治疗。石硫合剂(2.5,7.5公斤/株);200,500倍硫酸铜溶液(5,7.5公斤/株);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1.5,2.5公斤/株);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5,2.5公斤/株)。于早春或夏末,沿株干周围开挖3,5条放射状沟,长同树冠,宽20,30厘米,深30厘米左右,将根部暴露出来更好,灌药后封土。灌根后最好置换病株周围的土,半年后再换一次。也可用晾根和挖沟隔离将患病植株周围的土扒开使病根暴露在空气中,经日光曝晒和通风,以减轻和抑制病情的发展,早春至秋末均可进行。另在罹病和健康植株之间,视株根分布深度,开挖60,80厘米深的沟,以防止和阻断菌丝体延伸造成接触传染。 为防止牡丹根腐病的蔓延和传染,牡丹园周围,宜栽植松、柏树,不宜栽杨、柳、槐树和白腊。 ? 牡丹的灰霉病 灰霉病是世界上牡丹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也时有发生,上海、郑州等地较严重。该病在牡丹的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对幼嫩植株危害严重,引起幼苗的倒伏、枯萎。病原:牡丹葡萄孢菌(Botrytispaeoniaeoudem),为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梗直立,浅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聚集成头状,卵圆形;无色至浅褐色,单胞,大小9,16×6,9 μm。菌核黑色,大小1,1.5mm。 症状:灰霉病是牡丹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在牡丹的生长季节均可发生,对幼嫩植株危害严重,引起幼苗的倒伏、枯萎。其症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叶部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呈褐色或紫褐色,具不规则的轮纹。茎上病斑褐色,呈软腐状,茎基部被害时,可使植株倒伏;花部被害变成褐色、软腐,产生灰色霉状物;病斑处有时产生黑色颗粒状的菌核;第二种症状是叶部边缘产生褐色病斑,使叶缘产生褐色轮纹状波皱,叶柄和花梗软腐,外皮腐烂,花梗被害时影响种子成熟。叶柄及茎干病斑多为长条形、暗褐色、略凹陷,病部易折断。花芽受侵染变褐、干枯、花瓣变褐色、腐烂。在潮湿条件下,发病部位均可产生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在病组织里形成黑色小菌核。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冬;多次连作地块发病严重;高温和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大量形成和传播;氮肥施用偏多,栽植过密、湿度大而光照不足,生长嫩弱,均易受病菌感染,牡丹温室催花时,此病常引起花蕾萎缩、腐烂。 防治方法:?减少侵染来源:秋季清除病株的枯枝落叶,春季发病时摘除病芽、病叶,对病残体进行深埋处理。?生长季节化学防治:生长季节一旦发病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防治: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 连续喷2,3次。?加强栽培管理:栽植密度要适度;氮肥施用要适量,雨后及时排水,株丛基部不要培湿土;重病区要实行轮作;栽植无病种苗,苗木栽植前用70%可湿性代森锰锌粉剂300倍液浸泡10,15分钟或用65%代森锌300倍液浸泡10,15分钟。?土壤处理,用7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与70%代森锰锌等量混合,每平方米用药8,10克,或者用根灵(敌磺钠)处理土壤,防治土传病菌滋生。 ? 牡丹炭疽病 炭疽病是我国牡丹常见的病害,北京、南京、上海、无锡、郑州、西安等地发病较生。美国、日本等国也有报道。炭疽病常使牡丹叶惩枯斑连片,病茎扭曲,幼嫩枝条枯死。 病原:牡丹炭疽病病原菌为Gloeosporiumsp,属腔孢纲、黑盘孢目、盘长孢属。分生孢子盘圆状,初埋生于寄主表面下,后外露。分生孢子椭圆形或圆柱形。症状:炭疽病是我国牡丹常见的病害,使牡丹叶片枯斑连片,病茎扭曲,幼嫩枝条枯死。牡丹炭疽病危害牡丹的叶、茎、花器等部位。6月份叶正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其大小因牡丹品种而异,直径为 4,25mm,叶缘病斑为半椭圆形;病斑的扩展多受主脉的抑制而呈半椭圆形,病斑黑褐色,后期中部为灰白色,斑缘为红褐色。7、8月病斑上长出轮状排列的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湿度大时分生孢子盘内溢出红褐色粘孢子团,成为识别该病的特征。病斑后期开裂,穿孔。茎和叶柄上的病斑多为棱形长条斑,稍凹陷,长3,6mm,红褐色;后期 为灰褐色,病茎有扭曲现象,病重时会折断。嫩茎发病会迅速枯死。芽鳞和花瓣受害引起芽枯死和花冠畸形。发病规律:高温、多雨、多露、株丛郁闭等有利于病害发生。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病株中越冬,次年环境适宜时越冬的菌丝产生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在雨露下借风雨分生孢子传播并从伤口侵入危害。防治方法:?清除病源 病害流行期及时摘除病叶,防止再次侵染为害。秋冬彻底清除地面病残体连同遗留枝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次年初侵染源。?药剂防治喷药最好在发病初期即6月上旬,常用药剂可选:英纳750-1000倍喷施,严重时喷2,3次,间隔7,10天。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 500,8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等。每7,8天喷一次,连喷2,3次,喷药遇雨后补喷。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效果比单一使用好。 牡丹病虫害防治(二) ? 牡丹褐斑病 牡丹褐斑病又叫红斑病,是牡丹常发生的世界性病害。常引起叶片早枯,影响牡丹的生长势,牡丹褐斑病在牡丹生育后期发生。病原:病原菌为变色尾孢菌 (CercosporavariicolorWinter),属丝孢纲、丝孢目。分生孢子梗淡色,偶有隔膜或屈曲,不分枝,大小为10,35×2,4微米。分生孢子无色至淡褐色,大小为40,120×2.0,3.5微米。症状:叶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的苍白色斑点,一般直径为3,7毫米大小的圆斑。一叶上少时1,2个病斑,多时可达30个病斑。病斑中部逐渐变褐色,正面散生十分细小黑点,放大镜下绒毛状,具数层同心轮纹。相邻病斑合并时形成不规则的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整个叶面全变为病斑而枯死。叶背面斑病呈暗褐色,轮纹不明显。传染途径: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和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来源。以风雨传播,从伤口直接侵入。多在7,9月份发病,台风季节雨多时病重。下部叶先发病,后期管理放松,盆土过干、过湿时病重。防治: ?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彻底清除地上的病残体;早春植株萌动前喷 50%多菌灵600倍液或3度的石硫合剂,杀灭植株上的病菌。?生长季节的化学防治中:发病后英纳750-1000倍喷施,严重时喷2,3次,间隔7,10天。或喷50%多菌灵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7,10天喷1次, 连续喷3,4次。 ?加强栽培管理:栽植密度适度,施有机肥及复合肥。 ? 牡丹白绢病 病原:SclerotiumrolfsiiSacc(齐整小核菌)。齐整小核菌属半衙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此菌不产生无性孢子,也很少产生有性孢子,菌丝初为白色,后稍带褐色,直径3,9微米,后期菌丝可密集在一起,形成油菜籽状菌核。症状:各种感病植物的症状大致相似。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木近地面的茎基部。初发生时,病部表皮层变褐,逐渐向周围发展,并在病部产生白色绢丝状的菌丝,菌丝作扇开扩展,蔓延至附近的土表上,以后在病苗基部表面或土表的菌丝层上形成油菜籽状的茶褐色菌核。苗木受病后,茎基部及根部皮层腐烂,植株的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被阴断,叶片变黄枯萎,全株枯死。传染途径:病菌一般以成熟菌核在土壤、被害杂草或病株残体上越冬。通过雨水进行传播。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4,5年。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植物体。在长江流域,病害一般在6月上旬开始发生,7,8月是病害盛发期,9月以后基本停止发生。在18,28?和高湿的条件下,从菌核萌发至高无上新菌核再形成仅需8,9天,菌核从形成到成熟约需9天。发病条件: 病菌喜高温多湿,生长最适温度为30,35?和高于40?则停止发展。土壤PH5,7适于病害发生,在碱性土壤中发病很少。土壤腐殖质丰富,含氮量高,土壤粘重以及比较偏酸的园地,发病高。防治方法: ?为了预防苗期发病,可有70%五氯硝基苯粉剂处理土壤,每67平方米地用250克,加干细土5公斤,混和均匀后,撒在播种或扦插沟内,然后进行播种或扦插。?发病初期,在苗圃内可撒施70%五氯硝基苯粉剂于土面,每67平方米地亦用250克,施药后松土,使药粉均匀混入土中;亦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硫酸铜液,或萎锈灵10ppm,或氧化萎锈灵25ppm,浇灌苗根部,可控制病害的蔓延。 ?春、秋天扒土晾根 树体地上部分出现症状后,将树干基部主根附近土扒开晾晒,可抑制病害的发展。晾根时间从早春3月开始到秋天落叶为止均可进行,雨季来临前可填平树穴防发生不良影响。晾根时还应注意在穴的四周筑土埂,以防水流入穴内。 ?选用无病苗木 调运苗木时,严格进行检查,剔除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药剂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1000倍液,2%的石灰水, 0.5%硫酸铜液浸10,30分钟,然后栽植。也可在45?温水中,浸20,30分钟,以杀死根部病菌. ?病树治疗,根据树体地上部分的症状确定根部有病后,扒开树干基部的土壤寻找发病部位,确诊是白绢病后,用刀将根颈部病斑彻底刮除,并用抗菌剂40,50倍液或1%硫酸液消毒伤口,再外涂波尔多浆等保护剂,然后覆盖新土。 ?挖隔离沟,在病株外围,挖隔离沟,封锁病区。 ? 牡丹根结线虫病 牡丹根结线虫病发生较普遍,国内外均有报道。近10余年来,根结线虫病成为我国牡丹根系的最重要病害,引起早落叶。发病重时,牡丹叶片8月份全部落光。连年发生,植株矮化、叶小、花小或不开花。 该病在我国河南、山东、北京、江苏等省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病原: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plaChitwood)在牡丹栽培区均有分布,病株率一般在15%左右,病重地快达30%以上, 症状:根结线虫仅危害牡丹的营养根,引起牡丹地上部及地下部症状。地上部症状一般从开花后显现。首先叶片边缘出现褪绿,变黄,逐渐扩大至叶的大部分,叶片枯焦早落。连年发生,植株矮化,叶小、花小、花少或不开花。在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寄生,致使牡丹细胞内含物被消解吸收,并注入内分泌物,引起根细胞分裂、增多,随着虫体发育增大,导致根部膨大,在细根上产生很多直径2,3mm的根结,受害严重时,被害苗木根系瘿瘤累累,根结连结成串,后期瘿瘤龟裂、腐烂,根功能严重受阻,致使根末端死亡。病株地上部分生长衰弱、矮小、黄化,有的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牡丹的开花率和丹皮的产量,是牡丹出口重点检疫象。发病规律:牡丹根结线虫以雌虫和卵在牡丹根部越冬,多在土壤5,30cm处生存,病土、病苗及灌溉水是主要传播途径。第二年初次侵染主要是越冬卵孵化的二龄幼虫。春季随着气温、地温的逐渐升高,4月中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为二龄幼虫,侵入根部定居于根内。幼虫第4次脱皮后,雌雄分化,雌虫为梨形,雄虫为线形,雌虫行孤雌生殖,把大量成熟的卵产在体外的胶质卵囊中,一个卵囊一般有卵150粒左右。牡丹根结线虫一年重复侵染3次,完成其生活史。一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5,6月和10月份形成的根结最多。这种现象和牡丹营养根春、秋季的发根高峰相吻合。5,10cm土层深入的营养根发病最多。防治方法:?繁殖材料用40%甲基异柳磷800倍液浸20分钟,或在48?,49?的温水中浸泡30分钟。?土壤处理每亩可撒施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呋喃丹、涕灭威等10,15公斤,也可用溴甲烷、氯化苦、二溴甲烷等进行土壤熏蒸。?在牡丹生长发病期可用15%涕灭威、呋喃丹,每株5,10克,40%甲基异柳磷每株2,4毫升,或使用磷化铝片,每株2,4片,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七)牡丹吹绵蚧 吹棉介壳虫是牡丹主要害虫之一。在栽植密度过大、枝叶相接的牡丹园或通风不良的家庭盆栽牡丹上容易发生。严重时不仅可使牡丹花朵开的量少花小,而且还会造成牡丹叶片脱落甚至全株死亡。该虫属同翅目、介总科、珍介属。雌虫虫体长5,7毫米,椭圆形,橘红色,背面隆起,多皱纹,有白色蜡质分泌物。腹部平坦,有白色蜡质卵袋。多固着于枝条或叶片上吸食牡丹树液。以受精的雌虫越冬。当牡丹落叶后,可见枝干上有白色斑块状虫体分布全株。 卵的初孵期是防治介壳虫的最佳时期,可使用蚧必治进行防治,高效渗透性,效果及佳,如果错过卵的初孵期,可在温度相对较高(30?左右)效果较好,其次是冬季,可用竹刀将枝干上所有的虫体刮去烧掉,并用波美3,5度石灰硫磺合剂或速朴灭药1000倍液涂抹枝干,以毒杀越冬的雌虫和虫卵。冬季防治后如仍有残留的虫体未被杀死,可于第二年3,4月份幼虫初孵期喷布50%的氧化乐果或马拉硫磷1000倍药液,连续喷洒2,3次,即可较为彻底 地杀灭此种害虫。以后每年春夏之交要不断观察牡丹叶背面及枝条上有无此虫的再度发生,以便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此外,危害根部的害虫还有蛴螬、地老虎、白蚁。蛴螬,金龟子幼虫,体乳白色,圆筒形,多皱纹,危害牡丹根部,四五月间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每亩撒5%辛硫磷颗粒剂 250克;地老虎,灰褐色,喜食牡丹根,越冬前翻地,消灭幼虫、冬蛹,用氧化乐果灌根消灭幼虫;白蚁,危害根部,啃食木质纤维,植物检疫,灭蚁巢。
/
本文档为【牡丹花的病虫防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