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2017-09-19 5页 doc 20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时 间:2005年4月12日 地 点:北师大天津附中高一13班 师:刚才和几个同学聊天时提到了朱光潜,我很吃惊,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这么一位美学大师。(有生笑)你笑什么呢? 生1:笑他们孤陋寡闻。 师:这么说……好,请你给他们上一课。 生1:朱光潜是一位美学大师,《谈美书简》是他的代表作。 师:你读过《谈美书简》吗? 生1:没有。我这本《三国演义》后面说这是高中生应该读的一本书。(生笑) 师:不要笑,他那本《三国演义》是高中生必读书系列中的一本。你能主动读课外书是很好的习...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 时 间:2005年4月12日 地 点:北师大天津附中高一13班 师:刚才和几个同学聊天时提到了朱光潜,我很吃惊,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这么一位美学大师。(有生笑)你笑什么呢? 生1:笑他们孤陋寡闻。 师:这么说……好,请你给他们上一课。 生1:朱光潜是一位美学大师,《谈美书简》是他的代表作。 师:你读过《谈美书简》吗? 生1:没有。我这本《三国演义》后面说这是生应该读的一本书。(生笑) 师:不要笑,他那本《三国演义》是高中生必读书系列中的一本。你能主动读课外书是很好的习惯,而且还能注意到封底的书目,大家应该向他学习。《谈美书简》将作为同学们的暑假阅读书。还有谁了解这位美学大师的更多情况? 生2:好像您曾给我们说过他的一句名言,是什么“出世”和“入世”的。 师:“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2:应该是淡泊名利,认真做事吧。 师:你说得不错。朱先生的这句话也应该成为当今世人的处世准则。物欲膨胀,功利至上,很多人的心浮躁了,缺少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朱先生是一位美学大师,一生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读他的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严谨认真。请大家查字典,解释“咬文嚼字”。 生3: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师:这不是个好词儿,贬义。朱光潜却在文中大肆鼓吹“咬文嚼字”,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拿起笔,快速读课文,看一看朱先生是怎么理解“咬文嚼字”的,划出相关内容。 (生读7分钟) 师:哪个同学来? 生4: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褒义词。“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师:朱先生是贬词褒用,他认为,在阅读和写作上,“咬文嚼字”是一种……态度,什么样的态度?你来。 生5:(翻书)“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生:谨严)是“谨严”。 师: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更具体地理解或表达思想感情。这也是我们以后阅读和写作应该努力的方向。在朱先生看来,“咬文嚼字”应该从哪些方面具体咀嚼揣摩呢? 生6:炼字。 师:具体说说。 生6:他举了郭沫若修改台词的例子。 师:怎么改的? 生6:“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师:改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大家读一读,比较比较。 (生读) 生7:好像改后的句子更痛快。 师:感情更强烈。其实这是句式的选择问,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比如,假如有个同学就是你自己吧惹父亲生气了,你父亲要赶你出去,他是怎么说的? 生8:什么也不说。(生笑) 生9:滚出去! 生2:一边去,别让我看见你。 师: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文化层次,他们的语言是不同的。只要注意观察,细细推敲,就一定能找到最恰当需准确的语言。哦,朱先生也举了“推敲”的例子,谁能谈谈你读了朱先生的“推敲”后的感受?  生10:原先一直以为用“敲”比“推”好,现在知道了用“推”也可以。 师:关键要看当时的情境。大家再把这段文字“推敲”一下,说说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些?(投影《题李凝幽居》) (生看书,读诗约3分钟) 生1:这首诗我不太懂。应该是贾岛去拜访李凝,怎么多了个和尚。是不是李凝是和尚?(生笑) 生11:“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我也不明白。 师:读诗需要联想和想象,这也是朱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强调的一点。他认为,要想准确运用语言,或者准确理解诗文的内容,必须“善用联想”。看起来大家对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还不太理解,要“推敲”就不太容易了。高二有两个单元的古诗鉴赏,希望大家能通过学习走进诗歌鉴赏的大门。我今天只想强调一点,读诗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句之间的空白加以填充,使平面的文字立体化。  生2:我有些明白了,贾岛是走动的。 师:对,诗歌中的“我”有时是定点,比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有时是移动的,如这首诗。说下去! 生2:他去拜访李凝,可李凝不在,他就回来了,并说改天再来。 师:你说得不错。首联是贾岛来的途中所见,颔联是到了李凝家门,颈联是归途中所见,尾联是抒发感慨。 生12:这个“僧”是谁? 师:我理解应该是贾岛自己。贾岛早年因家贫出家为僧,后还俗。贾岛到了李凝家门口,门关着,他就“推”或者“敲”。 生12:没有寺庙? 师:我认为没有。 生12:“推”好还是“敲”好? 师:这要看李凝与贾岛的关系如何了,你到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的宿舍用不着敲门吧?或者“推”而不开才改为“敲”。 生12: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朱光潜对“推敲”的理解是错误的? 师:谈不是错误。也算是一家之言。一千多年人们都认为“敲”比“推”好,而朱先生能不为所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不迷信古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位名人说过,怀疑是创新的开始。这才是关于“炼字”的例子。“咬文嚼字”还包括哪些内容? 生13:李广射虎。 师:准确地说应该是对“李广射虎”这段文字的删改前后的咀嚼。用了什么? 生13:比较。 师:谁和谁比较?比较的是什么? 生13:《史记》与《史记辨惑》的比较,比较字数多少。 师:这谈的是文字的简和繁的问题。文字是否精炼,不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应该以能否准确表现事物特点、准确表情达意为根本。司马迁的文字确实做到了刘勰所说的“字不得减”,王若虚的删改使原文的“味”全没了。古人有“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两种用笔的方法,什么时候“泼”,什么时候“惜”,大家应该有所启发,以后写作时下笔可要斟酌一番。 师:为了使读者对“咬文嚼字”的阐释具体清晰,朱先生举了三个例子。大家再动动脑子想一想,写作文尤其是写说理文举例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14:这三个例子是三个方面,是说“咬文嚼字”的三个方面。 师:句式、繁简、推敲词语的确是语言表达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而且这三点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问题,要和“思想情感”的表达结合起来。具体到写作比如写议需要举例,应该注意几个例子的“角度”问题。 生15:举例能不能是层层递进的? 师:当然可以,不只举例如此,文章的层与层之间也可是如此安排:不同角度或层层递进。 生15:原来我们老师说过议论文举例应该是在文章中间,在论证的时候才举例,可课文一开始就举例,这好像不太规范吧? 师:你说说朱先生为什么先举例呢? 生15:我说不好。 师:哪位同学知道? 生1:郭沫若改台词的例子那时的人都知道,这叫“一字师”的故事。从人们熟悉的例子入手,人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师:很好,大家记住“一字师”这三个字,这也是“咬文嚼字”。从人们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出话题,这也是议论文常见的一种写法。朱先生还批评了写作上的一种现象叫―― 生:套板反应。 师:套板反应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生16:写美人都是“柳腰桃面”,……好多。 师:都是陈词滥调。现在很多人说话或写文章也常常落入“套板反应”的俗套,有的同学写作文也避免不了“套板”,重复着人云亦云的话语,重复着“公共语言”。有人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叫“失语”,而“集体失语”是很可怕的。想一想,你以前作文中有过“套板反应”和“失语”的情况么? (沉默) 师:不好意思说。自我反省需要勇气,课下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作文。看看朱先生是怎样评价“套板反应”的。 生:“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和创作的动机是仇敌” 师:怎样才能避免“套板反应”呢? 生:“遇事朝深一层去想” “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师:文章应该是“作”出来的,不能老是“走熟路”。时常有学生问我,写作文有没有窍门,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我常常不知怎样回答。因为他们所期待的“窍门”绝不是我所要说的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多读多练、提升情感,他们希望我给他们一个“公式”,像做数学题那样往里一套,答案出来了。这其实也是一种“套板心态”。按照“公式”写出来的作文是不可能得高分的。我想,大家还是应该记住朱先生的那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做什么不要太急功近利,认认真真做应该做的事。阅读鉴赏、写作文也如此,不要期望有什么捷径。 请大家再读《咬文嚼字》,我想应该会有新的启发的。 (生读4分钟,下课铃响) 课后感言: 有听课者评价说,课上得还算生动,但就是“浅”了些,基本上停留在语言表层意义的理解上。此言有一定的道理。《咬文嚼字》是一篇知识性的小论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筛选文中主要信息并能做出理解评价,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能迁移到以后的阅读写作实践,就是最大的收获。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筛选信息、理解评价、迁移应用。自我感觉这节课的亮点有二:一是对“推敲”进行了“再推敲”,让学生明白,敬重大师但绝不匍匐在大师脚下,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二是启发学生反思自己的习作是否有过“套板反应”,强化学生写个性文的意识。当然,如果课时够用,再用一节课能对文章做深层次探究,并做“咬文嚼字”的迁移训练,似乎更为理想。 文档已经阅读完毕,请返回上一页!
/
本文档为【《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一必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