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共识(2007版)

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共识(2007版)

2012-10-13 4页 pdf 299KB 44阅读

用户头像

is_166960

暂无简介

举报
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共识(2007版) 万方数据 192 1.对于有重度临床症状和明确肛门外括约肌损伤的患 者,括约肌修补被认为是合理的选择。(证据等级:Ⅱ级;推 荐等级:A) 肛门括约肌修补对于有局部外括约肌缺损的患者通 常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大约31%一83%的患者显示良好 到极好的短期疗效。 然而.括约肌成形术的疗效在长期随访中逐渐逊色。 来自St.Mark’s医院的研究表明,重叠括约肌修补术后早期 的成功率达76%。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功率显著下 降。手术后的辅助性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和协助 维持疗效。 2.只要括...
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共识(2007版)
万方数据 192 1.对于有重度临床症状和明确肛门外括约肌损伤的患 者,括约肌修补被认为是合理的选择。(证据等级:Ⅱ级;推 荐等级:A) 肛门括约肌修补对于有局部外括约肌缺损的患者通 常能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大约31%一83%的患者显示良好 到极好的短期疗效。 然而.括约肌成形术的疗效在长期随访中逐渐逊色。 来自St.Mark’s医院的研究明,重叠括约肌修补术后早期 的成功率达76%。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功率显著下 降。手术后的辅助性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和协助 维持疗效。 2.只要括约肌两端能得到足够的松解,重叠或直接括 约肌修补的疗效相仿。(证据等级:Ⅱ级;推荐等级:A) 1971年parks和McPanlin提出、后经Slade等改进的 重叠括约肌成形术,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是结直肠外科 医生广泛采用的修补方式。然而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揭示, 只要括约肌的两端能得到足够的松解和肛门直肠环是折 叠的,重叠或直接括约肌修补的疗效相仿。而另一个非随 机对照的试验表明,不同的括约肌修补术其手术效果都是 相当的(端对端、重叠修补和折叠术)。 3.二次肛门括约肌修补适用于括约肌修补术后症状反 复和残余前括约肌缺损的患者。(证据等级:Ⅲ级:推荐等 级:B) 括约肌修补失败可能归咎于可经肛门超声发现的持 续性或反复性的外括约肌缺损。既往的括约肌修补史并不 影响二次修补的结果。尽管如此,类似于一次手术、二次括 约肌修补手术也只能取得中等的长期疗效。 4.单纯内括约肌修补只能产生较差的功能效果,因此 并不被推荐。(证据等级:Ⅲ级;推荐等级:B) 旨在恢复静息肛管压力的单纯内肛门括约肌修补术, 其效果并不确定,而且其治疗过程的效果不佳。据报道,只 有13%~14%的患者在肛门内括约肌岛状肛门成形术后控 便达到改善,然而却产生了较高的损伤率。 5.对于内括约肌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大便失禁为 主要症状的患者,注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尽管其长期 疗效并未明确。(证据等级:Ⅱ级;推荐等级:B) 最近,对于内括约肌的膨化注射治疗被推广至内括约 肌缺损和内括约肌完整但退化的治疗中。其中,对注射用 硅生物材料的研究最为广泛。注射用硅颗粒的膨化作用能 引起围绕内括约肌的胶原沉积,从而增强控便的能力。最 大的控便改善效应发生在注射后的1~6个月。注射部位可 选择括约肌问平面或黏膜下。 其他的注射用制剂包括包裹炭珠。一项前瞻性试验表 明,通过均数28.5个月的中期随访.克里夫兰医院佛罗里 达分院在对括约肌缺损部位注射包裹炭珠治疗后.患者的 便失禁评分从基线11.89降至8.07。然而,目前关于长期 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尚缺乏。 6.骶神经刺激(SNs)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手段。(证 据等级:Ⅲ级;推荐等级:B) 骶神经刺激被认为具有较佳的早期结果和较低的并 发症。它甚至比使用膨化剂、盆底物理治疗和膳食处理更 有效。骶神经刺激包括诊断性的外周神经评估阶段和永久 性治疗植入阶段。如果诊断性阶段能获得临床改善,表现 为在2周的中,大便失禁的发生频率和时程至少降低 50%,患者将接受永久性骶神经植入治疗。 尽管接近20%的患者对外周神经评估缺乏反应,但该 项筛查的阳性预测价值接近100%.因为所有对暂时性激 发试验有反应的患者都能在骶神经刺激的整个阶段中获 益。骶神经刺激同样能改善患者大便和尿失禁的症状。 骶神经刺激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显示为 5%~26%。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植入神经刺激发生器部位的 疼痛,尤其对于偏瘦的患者。 7.肛门后修补或全盆底修补对于治疗神经性大便失禁 作用有限。(证据等级:Ⅲ级;推荐等级:B) 肛门后修补的原则是减少肛门直肠夹角的钝性,对括 约肌无力而没有器质性缺损的患者有效。然而,其他的研 究发现,肛门直肠夹角与手术的效果没有相关性。 8.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对不可修复性括约肌损伤的重 度大便失禁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证据等级:Ⅲ级;推荐等 级:B)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是将股薄肌环绕肛管,同时种植 电刺激发生器控制排便。该术式适用于不适宜手术修复的 广泛括约肌缺损、重度神经损伤、或先天性功能障碍的患 者。 电刺激股薄肌成形术的效果差异性较大。电刺激股薄 肌成形术使接近35%~85%的患者其控便功能得到恢复。 9.人工肛门括约肌对治疗括约肌严重损伤的重度大便 失禁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证据等级:Ⅲ级;推荐等级:B) 人工肛门括约肌能使患者对固体和液体粪便的控制 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在一个小样本的试验中,多于50%的 患者出现偶尔的胃肠气泄漏,33%的患者曾有不自主胃肠 气泄漏,33%的患者曾有不自主胃肠气和液性粪便的泄 漏。其绝对禁忌证包括活动性会阴部败血症、crohn病、放 射性直肠炎、重度会阴瘢痕和肛交。人工肛门括约肌最适 用于肛门括约肌器质性损伤。 10.sEccA可能对某些中度大便失禁的患者有效。(证 据等级:Ⅳ级:推荐等级:c) sEccA装置是通过温控射频将能量传递至肛门括约 肌。其原理是热能产生胶原的收缩、融合和重构,从而使肌 纤维缩短和变紧。在克里夫兰医院佛罗里达分院的一项10 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中,2年内大便失禁评分从基线13.8 降至7.3,且伴随生活质量指数的改善。其并发症包括黏膜 溃疡和迟发性出血。然而其长期疗效尚不得而知。 11.若患者同意,造口(结肠造口或回肠造口)可用于 对所有治疗都无效或不合适的患者,以控制大便失 禁。(证据等级:Ⅲ级;推荐等级:B) 万方数据 造口对于控制大便失禁是相当有效的,但也导致突出 的心理社会问题和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对于脊髓损伤和 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适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造口往往 193 是永久性的。对于重度大便失禁,且其他方法都失败或不 合适的患者,造口往往能使患者继续正常的活动和改善生 活质量。 证据等级 证据来源 设计严谨、随机对照试验、假阳性率低、假阴性率低的Meta分析(高效能)。 至少一个设计严谨的实验研究;假阳性率高、假阴性率高、或假阳假阴性率均高的随机临床研究(低效能)。 设计严谨的准实验研究,诸如非随机对照、单一组别、术前一术后对比、队列、时间、或配对病例对照系列。 设计严谨、非实验性研究,诸如比较和相关性描述和病例研究 病例报告和临床病例 推荐等级 I类证据,或在多个研究中均得到一致结论的Ⅱ、Ⅲ、Ⅳ类证据 在多个研究中结论基本一致的Ⅱ、Ⅲ、Ⅳ类证据 在多个研究中结论不一致的Ⅱ、Ⅲ、Ⅳ类证据 缺乏系统化论证的经验性结论 摘自CookDJ,GuyattGH,LaupacisA,eta1.Rulesofevidenceandclinicalrecommendationsontheuseofantithromboticagents.Chest, 1992,102(4Suppl):305S一311S.sackerDL. Rulesofevidenceandclinicalrecommendationsontheuseofanti山romboticagents.Chest, 1989,92(2suppl):2S-4S. (彭慧廖嘉炜译) 肛旁巨大冬眠瘤一例 王晓雷 宗瑞平 患者女性,23岁,发现肛旁肿物2年余于2006年 10月9日入院。2年前无意间发现肛旁有一肿物,约花生 米大小,无痛、无溢液,后该肿物逐渐增至拳头大小。检查: 见肛门左旁一宽蒂肿物约10cm×6cm×5cm,外裹皮肤, 皮色不红,无破溃,皮下静脉迂曲,皮温不高,触及肿物质 软,实性感,触痛(一),波动感(一)。见图1。肿物彩超示肛旁 实性占位,血运丰富。于2006年lO月10日在鞍麻下行肛 旁肿物经蒂部完整切除,见图2。病理检查:(1)大体:皮下 肿物.10.5cm×6.5cm×5.5cm,包膜不完整,质地较软,剖 面实性,灰黄色、局部呈棕色。(2)在成熟脂肪细胞的背景 下,可见较多肥大的棕色脂肪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境 界清楚,胞浆丰富,淡染,其内充满许多细小均匀一致呈细 泡沫状的空泡,中性脂肪染色阳性.在胞浆内泡沫之间可 见一些金黄色的脂褐素颗粒,细胞核小,位于瘤细胞中央, 未见核深染或异型性。瘤细胞排列呈片块状,被纤维组织 分隔成小叶。见图3。病理诊断:肛旁冬眠瘤(混合普通脂 肪成分)。术后限食、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于2006年10 月18日痊愈出院。} 讨论冬眠瘤(hibemoma)又称为棕色脂肪瘤(brown lipoma)是由棕色脂肪细胞发生的良性脂肪瘤,十分罕见。 棕色脂肪也称为冬眠腺,原认为是许多冬眠动物特有的脂 作者单位:301900天津市蓟县中医医院外科(王晓雷),病理 科(宗瑞平) ·病例报告· 图1活体:肛旁 图2肛旁冬眠瘤 图3瘤细胞多角形、 冬眠瘤 标本 类圆形,界清,胞浆丰 富,淡染,可见较多细 泡沫状空泡(苏木精一 伊红染色×100) 肪组织,能较好地储存能量,后来在许多哺乳动物及人类, 也发现有少量的棕色脂肪。人类5个月胎儿,便出现棕色 脂肪。新生儿在肩胛骨间的皮下组织、颈部血管周围、腹膜 后、肾周围及交感神经节周围,都有棕色脂肪。随年龄的增 长,可逐渐减少或消失⋯。本瘤生长缓慢,无疼痛,切除后 不复发,恶性病例极罕见[2]。 参考文 献 『1]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编著.外科病理学.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063. 『2]谭郁彬,张乃鑫,主编.外科诊断病理学.天津:天津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0:155. (收稿日期:2007—10—10) 。ⅡⅢⅣv撷A B c D 万方数据 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共识(2007版) 作者: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委员会, 彭慧, 廖嘉炜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年,卷(期): 2008,11(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wcwkzz200802033.aspx
/
本文档为【大便失禁治疗临床共识(2007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