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苏州IT集群网络结构不稳定性研究

2017-11-27 18页 doc 40K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036899

暂无简介

举报
苏州IT集群网络结构不稳定性研究苏州IT集群网络结构不稳定性研究 - 1 - 苏州 IT 集群网络结构不稳定性研究 杨锐 宁波市经济建设规划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 要: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集群的稳定发展,具有两层含意:(1)集群网络结构本身 的稳定性;(2)集群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稳定性。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图论工具来分析 苏州 IT 集群本身空间网络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发现,苏州 IT 集群网络结构呈现不稳定的“陀 螺型结构”以及结构内部的“派系”结构分化特征;最后对比 IT 产业稳定发展“金字塔” 结构,提出相...
苏州IT集群网络结构不稳定性研究
苏州IT集群网络结构不稳定性研究 - 1 - 苏州 IT 集群网络结构不稳定性研究 杨锐 宁波市经济建设规划研究院,浙江宁波(315<>0<>0<>0) 摘 要: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集群的稳定发展,具有两层含意:(1)集群网络结构本身 的稳定性;(2)集群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稳定性。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图论工具来分析 苏州 IT 集群本身空间网络结构的稳定性。结果发现,苏州 IT 集群网络结构呈现不稳定的“陀 螺型结构”以及结构内部的“派系”结构分化特征;最后对比 IT 产业稳定发展“金字塔” 结构,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结构,不稳定性,陀螺型结构,苏州 IT 集群 1. 引言 正如 Ketels 所言 “缺乏对集群成分和特征的完全分析,政策官员将会被 诱导去‘创造’ 原本不存在的集群”[1]。因此,要利用集群概念来引导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要很好的实现 Feser 提出的“协同杠杆法”[2],就需要把集群视为一个动态的进程,就需要把握集群里企 业创新的微观过程,以及研究行动主体所受到的结构性约束。因此,决策部门在利用集群引 导区域创新发展政策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把握所要发展的集群的成分及其特征,只有 知己知彼,方能有效带动区域的产业发展,发展区域特色的区域创新能力;二是政府在重点 扶持(或扶植)某一核心企业发展时,更要注重推动企业间,以及企业与非企业机构间“联系” 建立的机制和创新环境的培育上。本文正是要基于苏州 IT 集群的案例分析上来研究该集群 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以逐步把苏州 IT 集群导向稳定而又富有竞争力的发展轨道上。 2. 集群发展与网络结构稳定性 2.1 产业集群 虽研究视角和目的的不同,各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界定也各异,但产业集群的概念具备两 个基本要素:地理接近和产业关联。本研究界定:产业集群是指具有产业联 系的大量企业、 支持机构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基于信任、合作和共同愿景的贸易和非贸易关系,在地理上 邻近,并嵌入区域整体、价值系统之中的一种资源交换以实现价值创造的关系网络[3]。 因此,集群的稳定发展就与“各组关系构成的网络结构”直接相连。本研究认为,集群的稳 定发展包含两方面:集群网络结构的稳定性;集群与所在环境和谐发展的稳定性。这两个方 面是相辅相成,只有集群网络结构建构的稳定性才会有集群发展的稳定性;集群发展也只有 与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才会更加有助于集群的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 2.2 网络结构 集群网络结构作为群内经济社会主体经济活动关系的客观表征,它既是赋予集群整体发 展的机会又是给予结构中行动主体的经济社会行动的约束。集群网络结构如何与集群的创新 能力、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息息相关。当然,集群网络结构特征因产业性质、区位、 地方自然文化等各种因素有关。 结构是由各个节点与关系构成的,同时,每个节点又是通过各种“动态关系”而嵌入在 整个网络结构中。整个经济行动都是嵌入在成员的关系模式之中,也即网络结构中,而网络 //.paper.edu.cn - 2 - 结构的特征将对集群内知识创新的扩散与集体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而且网络结构的差异 也直接影响到集群的持久竞争优势。集群网络结构特征对集群微观创新的影响呈现正负两面 性[3]。网络中的每个行动者都是带着一定的资源进入到网络之中。行动者的资源是行动者自 己拥有的资源和他所能接触的资源的函数。因此,在知识分工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环境中行动 者要创新,就要从外部获取或动用他人所拥有的资源。由于网络中每个行动者所拥有的“资 源”和“能力”具有巨大差异性,因而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网络结构特征,而也正因为此形 成了每个集群独有特色的发展。任何经济行动是嵌入在动态的具体的社会关系模式或社会结 构之中。同时事物的功能是由该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因此作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源泉的网 络结构就决定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之强弱,及其集群发展的稳定性。 3. 苏州 IT 集群特点 3.1 苏州 IT 集群是跨国公司主导的集群 所谓跨国公司主导集群是指在该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中,跨国公司主导整个生产价值 链的各个环节[4]。在许多国家,跨国公司主导集群的形成与该地区实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 优惠政策息息相关。其逻辑,其一是吸引外资可以弥补国内或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短缺,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其二,逻辑上皆认为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可以有助于地方企业技术能 力、管理运作能力以及生产率的提高,技术溢出的产生是在跨国公司与地方企业存在生产上 的联结(后向联结)抑或是横向的研发合作等实质性的生产活动被认为会有技术外部性的产 生。如爱尔兰的电子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集群就是在地方政府通过吸引 FDI 形成的,大力推 进了爱尔兰的经济发展,而且通过跨国公司与地方企业的后向联结、水平联结和前向联结, 该集群成为外来先进技术从跨国公司转移给地方企业的重要渠道[5]。 苏州IT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实际是国际产业资本转移之载体――跨国公司和苏州地方发 展外向经济优惠政策引诱所共同治理的结果。从9<>0年代末期开始,苏州抓住国际产业资本, 尤其是台湾IT产业资本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建立了出口加工的IT产业 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从而迅速提升了苏州的产业结构。在苏州IT集群中外 资占了8<>0-9<>0,,截至2<>0<>04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25<>0.16亿美元,外资IT企业已达26<>0<>0 多家,IT产品的产值占到了全国总量的1<>0%,是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2<>0<>04年 苏州出口名列十强1的全部是IT产品制造企业,且均为外商投资企业。这1<>0家企业的出口总 值达到了156.4亿美元,占2<>0<>04年苏州市出口总值的3<>0.8,。 苏州已取代台湾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苏州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 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区位商、从业人数区位商和企业个数区位商分别为2.89、3.72 和2.4,很有市场占有率优势、产业集中度优势和产业现实集群优势。 3.2 苏州 IT 集群处于从生产型知识集群向技术知识型集群转变初期 任胜钢根据集群的外界联系、参与企业的性质以及知识所处的价值链环节,将开放型跨 国公司集群分为三类:生产型知识集群、技术型知识集群和市场型知识集群 [6],认为生产型 知识集群主要处于价值链的制造环节,高效的生产率是该类集群的生存之本。因此在区位优 势上,主要体现为要素成本的低廉,分工与协作效率的提高,以及由此形成的柔性专业化的 地方网络系统。从跨国公司参与方式来看,跨国公司作为核心企业或一般参与者直接参与到 1 //.sipac.gov.cn/ //.paper.edu.cn - 3 - 集群中,从而获得集群所带来的要素成本优势和分工协作的效率优势。 而技术型知识集群的生产活动主要涉及到产品核心技术及新技术的研发等上游价值链 环节,因此该类集群重要的区位优势在于隐性知识的传播、扩散与创新。而且此类集群往往 是高新技术人才的集聚地。从跨国公司参与方式而言,由于此类集群的优势在于隐性知识的 吸引、创新与传播,因此需要跨国公司的高度参与,从而获得与当地社会文化网络的一致性。 跨国公司为了获取当地的隐性知识以及区域或全球性的一流人才,必须扎根于当地的网络之 中,成为直接的参与者。因此跨国公司在集群中的根植性往往比较高。 4. 图论分析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共为两次,第一次是 2<>0<>05 年 6 月开始为期 1 个月;第二次是从 2<>0<>06 年 12 月份开始至 2<>0<>06 年 4 月 31 日,前后总共发放问卷 2<>0<>0 份,经过作者跟踪和催收,总 回收厂商 78 家,总回收份数为 113 份,其中 21 份为无效问卷,总计有效问卷为 92 份,有 效回收率为 46,。 本研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图论工具来绘制苏州 IT 集群网络的空间结构图。把从调 研的网络关系原始数据根据关系的强弱(Granovetter,1985)分为三个邻接矩阵分别是:行动者 综合关系(强和弱)矩阵、强关系矩阵和弱关系矩阵。本研究中主要是描绘集群网络的整体 空间结构,因此只利用图论刻画综合关系矩阵。根据李克特量表的问卷数据,综合关系矩阵 Mall ties为对“很少,有时,常常,非常频繁”的关系赋值“1”,而“从 不”的关系赋值“<>0”; 强关系矩阵 Mstong ties,为给“常常,非常频繁”赋值“1”,对“从不,很少,有时”赋值“<>0”; 弱关系矩阵 Mweak ties,为给“很少”,“有时”赋值“1”,而“从不,经常,非常频繁”赋值 “<>0”。其中,网络关系的邻接矩阵如图 1: 图 1:三种网络关系的邻接矩阵 从图 2 的网络结构图可知,在苏州 IT 集群中不存在任何孤立的节点,每个行动者至少 与其他行动者有连结。网络中心势(Network Centralization)为 36.37%,整体集中度不高,但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网络中呈现“派系” 聚集特征,在整体上近似菱形聚集形状,点度中 心性高的节点则趋向中心,从图 3 可看出,地方政府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地方教育机构在 整个集群网络里点度数最高,如 GPS1(苏州 APEC 技术转移中心)点度数为 76,也就是说 在整个集群网络里,有 76 家企业与技术转移中心有直接的联系。再看中介性,同样是地方 政府(图中节点 78)和相关支持机构(节点 8<>0)占据主导位置。 从整体上,在苏州跨国公司主导的 IT 集群里,在推动集群创新的活动上,企业和 拥有创新资源的其他主体之间还没有完全形成自主创新合作的渠道,表明苏州 IT 集群横向 嵌入性较差,这可从苏州 IT 集群网络关系中强关系占据 64.5,的比例可看出,正式的合作 关系在集群内的经济活动中占主要[3]。这一方面是苏州的 IT 集群主要集中在政府规划的工 业园区内,在整个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一直在扮演中介者的角色。另外两家笔记本 //.paper.edu.cn - 4 - 电脑品牌厂商(NBN4 和 NBI2)及两家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商(ICI5 和 ICI1)在整个集群网络中 也占据重要地位。 图 2:苏州 IT 集群网络结构图2(资料来源:本研究 NetDraw 绘制) 为了清晰刻画苏州 IT 集群网络内企业之间的网络互动宏观特征,本文从综合关系网络 矩阵中抽取企业关系网络数据并利用 UCINET 自带的软件包 Netdraw 绘制除集群内企业的 网络关系图(见图 4),采用多维量表法(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把行动者 之间的关系截面中表现出来的“异同性”模式展现为一张多维空间图,关系强度弱的节点远 离网络中心处在外围,与网络内其他节点互动少,而互动频繁和交往深度高的则聚集在网络 中某位置。图中的颜色异同表明整个企业样本网络中共存在四个派系(clique),相同颜色的 节点处在同一个派系。从而刻画出网络节点布局的整体空间结构特征。从图 4 可以看出苏州 IT 集群中企业网络互动关系形成了一个层次状的空间陀螺性结构。 第一层是为笔记本、手机、扫描仪等消费电子产品所需的机构件(塑胶和金 属结构件) 配套厂商,称为“外层厂商(outer-layer firms)”。其中制造电脑连接器的 CNK1 和精密模具设 计和制造的 STK5 两厂商,具有较高的网络结构位置,尤其是 STK5 处于金字塔的中间。虽 然二者都隶属于机构件的协力厂商,但是精密模具的技术含量高,需要厂商在产品开发、设 备等投资较高。而这两家厂商是苏州科学技术局认定的“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 3(简称“双 密”企业)型企业之一。外环厂商特征为劳动密集型、模块化生产、产品通用性最差(一般 都是客制化产品),多为冲压五金和塑胶件。可以看出,外环厂商主要是加工配套协力厂商, 产品专用性强、中低技术含量产品。 2 节点大小与节点所在网络中的“中介性”大小成正比。下同 3双密企业的标准,参见://.szkj.gov.cn/Index.htm //.paper.edu.cn - 5 - 第二层是由液晶面板(LCD)、印制电路板(PCB)及电子元器件(三大被动元 件:电感、 电阻和电容)厂商组成的关键部件群体,构成“中层厂商(Medium-layer Firm)”。典型的从 图 2 上可看出节点 ECN3(被动元件供应商)――同样是“双密”企业。LCDI8 和 LCDI14, 其中 两家座落在苏州工业园区的专业 LCD 设计和生产厂商,LCDI8 是国内领先的 LCD 生 产商,其第五代 LCD 已开始在国内领先生产;而 LCDI14 是全球第三大专业 LCD 供应商。 LCDI14 和 LCDK3 是台湾光电产业“面板五虎”之二虎。 “面板五虎”企业在全球市场的 产品占有率达 35%。中环厂商一般投资规模大(样本中最低的一家投资规模都均高于 25<>0<>0 万美元),技术含量高、产品通用性好,市场竞争激烈,在当前都是几家全球性厂商占据领 导地位。中高档配套产品配套厂商,产品具有通用性、独立性、较高技术含量。 第三层则是集成电路板和笔记本电脑产品为代表的研发、运用型的高端厂商构成的内层 厂商(In-layer firm),而且具有同类聚集的特征,在本研究中,则不是偶然的,从研究样本中 知 13 家集成电路厂商有 9 家在苏州工业园区(69%),仅 4 家在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工 业园区目前已形成完整的 IC 产业链条包括 IC 设计、生产、封装和测试。 这层次厂商是 IT 产业里的高端协力厂商,产品独立性与个性兼备,投资规模大,产品技术含量高,一般都是 完全或偏研发型企业,是整个 IT 产业链里最核心的一层,其发展直接影响到 IT 产业的发展。 图 3:苏州 IT 集群网络空间陀螺结构图 IC:集成电路厂商;NB:笔记本厂商;LCD:液晶面板厂商;PCB:印制电路版厂商; CN&ST&PL:统称为机构件厂商(资料来源:利用调研数据 NetDraw 绘制) //.paper.edu.cn - 6 - 图 4:点度数与中介性前 1<>0 位的机构或企业(资料来源:利用 UCINET 6.<>0 分析得之) 调查知,企业间的网络互动通常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基于供应链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间的 供应链关系互动(Supply-Chain Ties Interaction),就某一个新产品的前期开发,导入关键供应 ,),这种惯例性的互动关系,形成商的参与(调查显示供应商参与率为 63 了基于信任的强 力协作关系,而这其中有近 4<>0,的参与供应商是生产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具有良好正式 与非正式关系。另一方面,是在生产过程中就某一制程的改善,抑或是共同解决出现的品质 问而所形成的基于岗位合作关系(Based-on work ties Interaction)。二是社会网络关系互动 (Social Network Ties Interaction),频繁的人才流动,一方面不断促进知识、技能的传递,同 时也使得员工原有知识和现在岗位上新知识的有效整合,从而改善工作绩效[7];另一方面信 息的传递是藉由个人的社会网络关系。调查中,在问及是否与过去任职公司的同事保持联系 时,49,的人保持密切联系,2<>0,的人保持一般联系,9.8,的偶尔联系。其他 21.2,的人 没有联系。而从人员职务来看,技术类最多。 在企业的两个层面的互动进程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互动所属派系,而在各个派系之间 知识并不是都能够共享和传递,即存在所谓的认知边界(cognitive boundary)。知识转移的难 易程度不仅与双方关系的质量有关,更与成员所在的网络结构特征、吸收能力以及共同知识 //.paper.edu.cn - 7 - 正相关[8]。虽然自马歇尔开创性提出了集群对知识扩散和创新的重要性,并强度知识在集群 内的传播犹如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如马歇尔所描述“行业的秘密不再成为秘密;而似乎是 公开了,连孩子们也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学多秘密”。但是成员网络互动均是基于相似吸收能 力的企业间,知识交流更可能在一个互惠的基础上发生,而且集群内知识流动呈现短期的不 均衡性、选择性且互动呈现“派系”特征[3]。表 1 量化了各个派系内部及派系间的互动密度, 如派系 2 和 3 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互动,密度值为 <>0,派系 3 和 1 互动也很少,密度为 <>0.19, 最大的乃派系 2 内部,互动较为频繁,密度值达 <>0.86 之高。从图 2 的苏州 IT 集群企业空间 陀螺结构图更为直观的看出隶属派系 4 的部分笔记本电脑厂商(主要是自有品牌)、主板厂 商和部分集成电路设计厂商之间互动频繁,联系紧密,而从统计资料上看,派系 4 里的 33 家企业中有 16 家(占 48.5,)为苏州科学技术局认定的高科技企业,6 家(18.2,)技术密 集和知识密集型企业。 根据子群间的密度矩阵以及像矩阵间的相互关系,可最终得出整个网络具有四个派系的 网络结构特征,各个派系急案的互动密度如表 1。 表 1:各派系间的互动密度 Clique-4 Clique-3 Clique-2 Clique-1 Clique-4 <>0.85 Clique-3 <>0.28 <>0.17 Clique-2 <>0.51 <>0.<>0<>0 <>0.86 Clique-1 <>0.45 <>0.19 <>0.31 <>0.81 注:根据密度矩阵、像矩阵并利用 UCINET6.<>0 分析得之。 注:其中阴影部分为服务业,虚线部分为苏州较为薄弱产业 资料来源:《2<>0<>05 苏州蓝皮书:中国苏州发展》 5: IT 产业稳定发展的金字塔结构图 图 5. 结论及建议 一个好的 IT 企业集群应该有三种类型的企业构成一个金字塔,如图 5所 示,顶端的是 数量不多的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拥有世界 著名的商标、掌 //.paper.edu.cn - 8 - 握核心技术、生产核心零部件,从技术层次来说应该是高新技术,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端; 中间的是数量较多的整机、组件组装、代工企业,硬件厂家为代表的中坚力量,劳动比较密 集,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使用中间适用技术,也是集聚配套企业的龙头企业;处于底层的 是中小型零部件生产和服务企业,劳动密集,采用比较普通技术或专门的技术。 而从图 4 所示的苏州 IT 集群的空间陀螺结构特征可知:(1)陀螺形的 IT 集群结构是“不 稳定”的;(2)该跨国公司主导的 IT 集群在苏州地区的发展是“不稳定”的。而一个健康、 稳定的 IT 产业结构应该如图 5 所示的金字塔形状,目前在苏州的 IT 产业集群里,塔尖和底 端是薄弱的产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应该加强这两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底端的生产服务型 配套产业的发展。(3)在陀螺结构的 IT 集群里,企业互动呈现派系特征。派系或小团体的 存在既可强化小团体内部的细化信息、知识的流动和优良社会资本的建立,但是也同时阻碍 了集群整体的健康发展(从派系间互动的密度低于派系内部互动密度可看 出,见表 1),因 此,应该加强与生产、研发相配套的知识服务型业的发展,以完善现有的陀 螺结构。 参考文献 [1] Ketels, Christian, 2<>0<>04, European Cluster[M]. In Strucural Change in Europe 3, 1-5. Bollschweil, Germany:Habarth Publications [2] Edward Feser, 2<>0<>06, Clusters and the Design of Innovation Policy for Developing Economics[C], presented paper in ICRD 2<>0<>06,PEKING UNIVERSITY [3] 杨锐,《基于网络视角的集群创新研究:以苏州 IT 集群实证分析》[D], 上海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4] Altenburg T, Meyer-Stamer J., (1999). “How to Promote Clusters: Policy Experiences from Latin America”[J] World Development, V.27, N.9: 1693-1713. [5] White M., (2<>0<>04). “Inward Investment, Firm Embeddedness and Place”[J], 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 11(3): 243-26<>0. [6] 任胜钢,《集群的分类研究》[J],《软科学》2<>0<>04, Vol.18(5):5-11 [7] 杨锐等,《社会资本与产业集群创新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 术管理》2<>0<>06(12):88-91 [8] Reagans, R., E. Zuckerman, and B. McEvily, 2<>0<>03, How to make the team? Social networks vs. demography as criteria for designing effective projects. [C]Working paper, Columbi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udy on the Instability of Network Structure: Empirical of Suzhou IT Cluster Yang Rui Academy for Economic Construction Programming of Ningbo Municipality,Ninbo,Zhejiang (315<>0<>0<>0 ) Abstract Stability of Network structure determines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cluster, which includes two dimensions: (1) the stability of cluster network structure; (2) the stability between cluster and environment’s harmony development. The paper exploits the graph theory analysis approaches to analyze the stability of spatial network structure of Suzhou IT cluster. The results find that the cluster’s network structure is instable, ‘peg-top’ type structure, a metaphor and the features of ‘clique’ fragment within structure. Compared with the ‘pyramid’ structure for IT industrial stable development, finally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proposed. Keywords:Network structure,Instability,Peg-top type Structure, Suzhou IT cluster
/
本文档为【苏州IT集群网络结构不稳定性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