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

2017-09-21 6页 doc 17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0441

暂无简介

举报
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 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 本文旨在找到一种能够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最大潜在地震判别方法。为此,重点研究了最大潜在地震判别依据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最大潜在地震的评价模型。论文由5章构成,第一章为最大潜在地震概述;第二章为最大满在地震判别依据的调查与分析;第三章为层次分析方法在最大潜在地震综合判定中的应用;第四章为新的断层长度一震级关系;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第一章介绍了最大潜在地震的定义、与其它最大地震的区别和联系、当前最大潜在地震定的法规规定和实际评价方法,当前工程实践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
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
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 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 本文旨在找到一种能够应用于实践的最大潜在地震判别。为此,重点研究了最大潜在地震判别依据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最大潜在地震的评价模型。论文由5章构成,第一章为最大潜在地震概述;第二章为最大满在地震判别依据的调查与分析;第三章为层次分析方法在最大潜在地震综合判定中的应用;第四章为新的断层长度一震级关系;第五章为结论与展望。第一章介绍了最大潜在地震的定义、与其它最大地震的区别和联系、当前最大潜在地震定的法规规定和实际评价方法,当前工程实践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论文的定位思想。第二章建立了最大潜在地震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地震构造带总长度、发震构造断层类型、活动时代、结构特征、地震断层长度、滑动速率、地质构造背景、最大历史地震、地震背景、地貌背景以及地球物理背景等11个方面,讨论了各依据对最大潜在地震的影响。第三章介绍了层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并通过实例阐述用该方法构建最大潜在地震判别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层次分析方法(AHP-Analytic Hierachy process)又称多目标决策方法。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论。吸收利用行为科学的特点,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在目标(因素)结构复杂而且缺乏必要的数据情况下,采用此方法较为实用。第四章给出了新的断层长度一震级统计关系,这种统计关系是如此重要,在数十年最大潜在地震的研究中不断得以发展。近十年来,随着一些新的地震的发生以及部分旧资料的更正,使得重新回归这一关系成为可能。考虑到核电厂安评工作的现状,本文中只使用断层长度这一参数进行回归。探讨性的,本文的最后还将工程中断层长度同其给出的最大潜在地震进行了回归分析。第五章是对本文所取得的一些主要成果的及展望。 目录3-5摘要5-7Abstracts7-9引言9-11第一章 最大潜在地震概述11-19 1.1 最大潜在地震的定义11-12 1.2 其它最大地震概念及其与最大潜在地震的关系12-13 1.3 最大潜在地震在法规中的确定依据13 1.4 当前实际工作中最大潜在地震的确定方法13 1.5 当前实际工作中最大潜在地震实例综述13-17 1.6 当前实际工作中最大潜在地震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17-18 1.7 本论文的定位18 1.8 小结18-19第二章 最大潜在地震判定依据的调查与分析 19-37 2.1 引言19 2.2 地质学依据19-28 2. 2.1 地震构造带总长度19-20 2. 2.2 发震断层类型20-22 2. 2.3 发震构造的活动时代22 2. 2.4 发震构造的结构特征22-23 2. 2.5 地震断层长度23-25 2. 2.6 滑动速率及位错量25-26 2. 2.7 地质构造背景26-28 2.3 地震学依据28-32 2. 3.1 发震构造的最大历史地震28-30 2. 3.2 地震背景30-32 2.4 背景依据32-34 2. 4.1 地球物理场背景32 2. 4.2 地貌背景32-34 2.5 小结34-37第三章 层次分析方法在最大潜在地震综合评定中 的应用37-57 3.1 引言37 3.2 相关理论回顾37-38 3.3 层次分析方法的原理及步骤38-42 3. 3.1 基本原理38-39 3. 3.2 层次分析方法的步骤39-42 3.4 实例分析42-53 3. 4.1 滨海断裂带台湾海峡段地震地质和地球物理场特征42-48 3. 4. 1.1 基本构造格局42-43 3. 4. 1.2 区域地壳运动与动力学背景43-44 3. 4. 1.3 区域地球物理场背景44 3. 4. 1.4 地貌背景44 3. 4. 1.5 断裂活动时代44-45 3. 4. 1.6 断裂特征45-48 3. 4.2 模型建立及计算结果48-53 3. 4. 2.1 模型建立48-50 3. 4. 2.2 计算结果50-53 3.5 层次分析方法合理性验证53-56 3. 5.1 评估者差异验证53-55 3. 5.2 发震构造差异验证55-56 3.6 小结56-57第四章 新的断层长度—震级统计关系57-70 4.1 引言57 4.2 已有的经验关系式回顾57-59 4.3 新的断层长度—震级统计关系59-65 4. 3.1 资料来源及说明59-60 4. 3.2 回归模型60-62 4. 3.3 回归结果62-65 4. 3.4 回归结果的合理性说明65 4.4 工程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地震断层长度—最大潜在地震经验关 系65-68 4. 4.1 基础资料情况65-67 4. 4.2 统计方法67 4. 4.3 资料处理原则67 4. 4.4 处理结果及分析67-68 4.5 小结68-70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0-72 5.1 本文的主要结论70-71 5.2 研究中的不足及展望71-72 参考文献 72-79致谢79
/
本文档为【发震构造最大潜在地震的综合判定】,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