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3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2012-10-26 1页 ppt 4MB 9阅读

用户头像

is_541534

暂无简介

举报
第3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null◆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形式 ◆货币流通量规律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说明: 第一,本章的研究限于作为一般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暂不涉及执行资本职能的货币(作为增殖手段)。 第二,以贵金属为对象。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 自然形式——如形状、性质、用途等。 ▲商品价...
第3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nullnull◆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形式 ◆货币流通量规律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说明: 第一,本章的研究限于作为一般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暂不涉及执行资本职能的货币(作为增殖手段)。 第二,以贵金属为对象。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第一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 自然形式——如形状、性质、用途等。 ▲商品价值的表现: 价值形式(商品如何表现自己的价值?顾名思义,即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商品自己不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另一个商品才能相对表现出来,即只有从一个商品和另一个商品的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交换价值)。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现代经济中商品的价值形式——货币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谁都知道商品具有同它们使用价值的五光十色的自然形式成鲜明对照的、共同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 ——马克思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演化的结果。 ▲因此,政治经济学通过研究价值形式的演化过程,来“探讨商品价值关系中包含的价值表现,怎样从最简单的最不显眼的样子一直发展到炫目的货币形式。这样货币的谜就会随着消失。”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的种类和发展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价值价值1只羊的价值表现为2把斧子交换?称为简单的或偶然的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主动要表现价值,并通过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 起主动作用作为价值的表现,证明商品羊具有同自身相等的价值 起被动作用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个别等价物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意义:简单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历史起点。——“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马克思) ■缺点/不足: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这一属性没有充分得到表现。——不完全、不充分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简单价值形式中价值的表现方式:简单价值形式中价值的表现方式:▲价值在质上的表现: 绵羊=斧子,斧子就是表现绵羊价值的材料,对绵羊来说,斧头就是价值。如果绵羊能交换成斧头,绵羊的所有者就拿到了自己商品的价值。 ▲价值在量上的表现: 1只绵羊=2把斧子——价值表现的相对性(斧头作为绵羊价值的代表,而不是直接表现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用斧头的数量相对地表现绵羊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羊2把斧子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特殊等价物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进步: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羊)的价值从质上和量上表现得比较充分。 ◆不足: 扩大价值形式对价值的表现仍不够充分。 ——具体来说: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有许多种(每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个特殊等价物)。价值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形式,即价值作为商品界无差别性质仍未得到表现。 ——表现: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反映为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一切商品都通过一种商品表现出来3.一般价值形式★左端是一切商品,固定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右端是一般等价形式 ▲质的飞跃:由直接物物交换变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物物交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一般等价物出现使交换更容易发生)。 ▲不足:由于一般等价物不固定,不同地区间的交换仍存在困难。一种商品人们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它充当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3.一般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进步: 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历史上的飞跃。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所有的商品在质上等同,在量上可比,即交换更容易发生。 ◆缺点: 仍有地区的局限性。在不同地区,由于社会、地理环境、文化、习惯等因素,通行着不同的一般等价物。随着交换地域的扩大,要求有更加统一的一般等价物。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4.货币形式4.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或白银等贵金属上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金或银表示2把斧子或1匹布 或10斤茶叶或1两金‥ ‥ ‥1两黄金最发达的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只是克服了一般等价物不固定时所造成的交换上的困难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克思注:不能把金银变为货币的社会属性和金银适宜作为货币材料的自然属性混淆起来。金银之所以能够取得货币商品的特权,独占等价形式的地位,是由于它的自然属性使得它适宜充当货币的材料。 金银成为货币以前,也是一种普通商品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说明:说明:▲价值形式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到货币阶段。 ▲价值形式的演化是商品价值表现中的矛盾推动的。 ——商品价值表现中的矛盾:商品作为价值存在,要求表现价值的特有性质。但是它的表现方式又不能充分表现这一性质。因此,要求有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寻求更加适合的形式。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个别-特殊-一般-货币:是价值形式演化的必然结果); ▲是商品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发展的必然结果。(矛盾外化但并未消除——交换解决) ●注:货币的出现,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进一步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 ●启示: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即,它随商品交换而自发产生,也将随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个别-特殊-一般-货币:是价值形式演化的必然结果); ▲是商品内在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发展的必然结果。(矛盾外化但并未消除——交换解决) ●注:货币的出现,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进一步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 ●启示: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即,它随商品交换而自发产生,也将随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是 特殊商品商品价值的直接代表;无差别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双重性自然属性决定的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特殊商品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社会职能决定的使用价值:货币商品商品 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不管货币形式出现怎样的变化,货币的本质都不会改变。null流通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二、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充当表现、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该种商品价值(劳动时间) 货币价值(劳动时间)外在尺度 内在尺度劳动时间价值尺度价格商品价格如何执行?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外 化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 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自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例,而同金属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例。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手段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不一定是现实的货币。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价格形式的出现,使商品经济矛盾加深。表现: 一方面,价格和价值在量上产生背离。 ▲一是受“商品价值量和货币价值量的变动不一致”的影响。 ▲二是受其他外在条件影响,如供求关系、纸币发行量、垄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 另一方面,价格与价值在质上也可能偏离。 ▲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换言之,没有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价格。 虚幻价格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流通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 又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 W GW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物物交换商品流通WWGGG买卖买卖结合买卖分离■打破了物物交换在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发展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使买卖脱节,从而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现实的货币可能性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流通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贮藏手段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必须是实在的和足值的金属货币 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货币贮藏流入货币货币平 衡流出货币贮藏货币货币货币货币平 衡蓄水池货币流通通胀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流通手段世界货币贮藏手段价值尺度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支付手段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 货币作为延期支付、清偿 债务,缴纳赋税与租金、发放工资等方面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约形式,如欠条、还款合同等。 赊销赊购区 别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三方均有力支付可以相互抵销甲乙丙欠500元欠500元欠500元暂时解决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等矛盾职能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一方无力支付 相互拖欠债务甲乙丙欠500元欠500元欠500元支付链条就会中断,引起连锁反应,整个债权债务关系陷入混乱,从而出现支付危机,最终导致商品生产和经营开法进行。加深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世界货币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职能支付国际收支差额购买外国商品作为社会财富在国家间转移支付手段流通手段战争赔款、国际援助、在国外金融机构存款等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 在现代国际经济中,某些纸币如美元、欧元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世界货币的作用。 货币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时,一般为贵金属形态。贵金属美元欧元世界货币的角色转换史: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时间: 1870年-1914年(固定汇率制) ▲本位货币:黄金(具有货币的所有职能) ▲特点: 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好处:国内-物价稳定;国际-调节BOP平衡) ▲崩溃: 一战爆发,各参战国实行黄金禁运和纸币停止兑换黄金。 ●思考:是否应该或能够回归金本位制呢?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时间: 1944年-1973年(固定汇率制-金汇兑本位制) ▲实质/双挂钩: 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IMF、WB。 ▲困境:“特里芬难题”(1960年,信心-清偿力) ▲实践: 美元荒——美元灾 ▲崩溃: 1971年尼克松单方面终止,1973年西方各国达成协议。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特别提款权(SDRs):特别提款权(SDRs):——又称“纸黄金”,由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加权 ——储备资产:即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可充当国际储备; ——记账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支付; ——实质:是IMF分配给会员国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 ——初衷:取代$(普通提款权以外的补充) ——实践:2009年9月IMF首发债券(SDRs);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的职能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世界货币基本职能反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有 机 联 系(同时产生)12345派 生 职 能(之后陆续出现)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说明:▲说明:本节主要是以贵金属为对象来阐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的。 目前所说的货币,更多的是指交易中使用的纸币、银行账户及磁卡划转的数字。货币不仅已经远远脱离了作为商品的贵金属,也在逐渐脱离代表它其它物质实体——纸张。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与汇率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与汇率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一、货币形式的发展信用 货币铸币纸币金属 条块电子 货币●尽管货币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货币的本 质和基本功能没有改变。科技信用制度null货币形式的发展: 铸币,就是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贵金属的符号 。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纯粹是金属货币的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流通。 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广义——银行券、商业票据等;狭义——支票、汇票、期票、存款货币、信用卡等)。 电子货币,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电子货币是一种虚拟货币,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 ——节省交易费用。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中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逻辑▲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逻辑1.价值形式演变的内在逻辑: ●货币的出现,是价值形式演化的必然结果。 ——价值不能自己表现自己,在商品经济中又必须得表现,于是只能被表现。当被表现出来时,又希望表现的更加充分、更加全面。 ——贵金属的自然形态赋予了价值独立化的最初形式。(与其它各种使用价值相比,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不易磨损、便于分割等优点,适于充当货币材料。因此,人类首先把金银推上货币的位置)。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逻辑▲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逻辑2.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化的内在逻辑: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形式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金属货币的优点是相对的。当把金银放在等式右端时,仍有不足。体现在: 第一,金银货币的转手仍不方便(商品流通只是价值形态的变化,要求其间不因货币的转手运动带来不便) 第二,金银的蕴藏量与开采、提炼赶不上商品流通扩大的程度(商品生产与流通的扩大要求货币量相应地增加)。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逻辑▲货币形式演变的内在逻辑货币的出现,是价值形式演化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贵金属的自然形态赋予了价值独立化的最初形式——与其它各种使用价值相比,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不易磨损、便于分割等优点,适于充当货币材料。因此,人类首先把金银推上货币的位置。 另一方面,这些优点是相对的。——价值作为一般性的人类劳动的社会形式,在金银形态上,它的运动仍束缚于金银的自然形态的运动。 因此,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扩大,金银的自然属性与充当价值代表的社会职能之间矛盾日益显现。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货币的自然属性与社会职能矛盾的表现:货币的自然属性与社会职能矛盾的表现:1.商品流通只是价值形态的变化,要求其间不因货币的转手运动带来不便。但是金银货币的转手仍是不方便的。 2.商品生产与流通的扩大要求作为价值独立化体现的货币量相应地增加,但金银的蕴藏量与开采、提炼赶不上商品流通扩大的程度。 这些使货币有必要脱离开金银的物质实体。 ▲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是由货币形式的内在矛盾决定的。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也产生了用贱金属乃至纸制品代表贵金属执行职能的可能性;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得人们在保证票据的支付可靠性前提下,用票据代替货币进行流通。 这一切都使货币有可能摆脱贵金属,用没有价值的物品乃至没有实体的方式实现价值的运动。 当货币脱离了一定的表现材料,从而能够很容易地创造出来的时候,货币代表的价值也就不能再依赖于生产货币的劳动。 货币流通规律所决定的货币数量就必须由人来主动地控制,才能保证货币正常地执行自己的各种职能。中央银行就是人们建立的执行控制货币数量,保证货币价值的专门机构。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二、外汇与汇率二、外汇与汇率(一)外汇(Foreing Exchange) 1. 概念: 1)动态——国际汇兑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兑换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行为(最初的含义)。 2)静态—— ◆广义:通常用于国家的管理法令中,是指一切用外币表示的资产。 ◆狭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进行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主要包括以外币表示的银行汇票、支票、银行存款等(人们通常所说的外汇就是指这一狭义的概念)。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二、外汇与汇率二、外汇与汇率(一)外汇(Foreing Exchange) 2. 本质特征: 1)国际性——必须是以外币表示的国外资产; 2)可偿性——必须是在国外能得到清偿的债权; 3)可兑换性——必须能兑换成以其他货币表示的支付手段。 (硬通货——软通货) 3. 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 1)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是否可自由兑换); 2)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根据外汇的来源和用途); 3)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根据外汇的交割期)。 4. 作用: 1)作为国际流通手段——促进国际间的货币流通,极大促进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2)作为国际支付手段——调剂国际间的资金余缺,推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二)汇率: 1.定义: ——两国货币相兑换时的价格(一国货币的对外价格) 2.标价方法:对外币而言 ——直接标价法:将单位外币(基准货币)折算成本币(标价货币)表示,即用本币表示外币 ——间接标价法:将单位本币(基准货币)折算成外币(标价货币)表示,即用外币表示本币。 ◆注: 联系:两种标价法互为倒数(对于同一国家而言) 在不同的标价法下,汇率的变化方向与外币币值变化方向不一致(直-同向,间-反向)。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第一,在谈e上升或下降的影响时,必须指明标价方法才有意义。 第二,以后,在表述时,通常直接说货币币值升或贬,而不说e提高或降低。 null(二)汇率: 3.种类: 1)根据汇率变动幅度的大小/根据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 ◆固定汇率制: 即,兑换比率基本固定不变(波动被限制在一定区间内,围绕中心汇率作小幅波动) ◆浮动汇率制: 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自由浮动。 ——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 ——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二)汇率:(二)汇率:3.种类: 2)按照IMF的分法, ◆钉住汇率制: ——特点:本币与所钉住货币(主要工业国家货币或IMF的SDRs)保持比较稳定的比价(通常相对固定或只在小范围内波动); ——使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种类:钉住单一货币、钉住一篮子货币; ◆弹性汇率制: ——特点:本币汇率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 ——使用:大部分工业国家 ●注:实践中,一些国家的汇率制度兼有钉住和弹性的特点。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进程回顾◆94年以前:双轨制(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 ◆94.1.1-05.7.21: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单一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05.7.21以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钉住一篮子货币) ——第一次汇改: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二次汇改:2010年6月19日(由于金融危机曾一度中断,之后又重启)中国人民银行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4.影响汇率的主要(经济)因素:——外汇供求决定4.影响汇率的主要(经济)因素:——外汇供求决定1)一国的BOP状况。 如,BOP顺差(贸易顺差)→X多M少→外币贬值(外币供给>外币需求)本币升值→汇率上浮(间接标价法)。 2)一国的物价水平状况。 如,P上涨→M多X少(国际竞争力下降)→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外币需求>外币供给)。——内外价值一致 3)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 如,降低利率→资本外流(利差会引起短期资金国际间的转移)→本币贬值(外币需求增加) 4)一国的财政状况。 如,巨额财政赤字(公共储蓄为负)→CA状况恶化(前提:国内私人储蓄不足),即进多出少→外币升值,本币贬值。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5.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1)实体经济: ◆机理:本币贬值→X↑,M↓ ——→GDP↑,就业增加; ——→外汇储备增加(强制结售汇制度)。 2)国际资本流动: ◆机理:本币贬值→本币兑换成外币(避免损失)→短期资本外流。 ◆举例:东南亚金融危机(索罗斯对冲基金买空卖空) ●注:汇率变动对长期投资(尤其是实物资本投资)的影响不大。 ●思考:试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第三节 货币流通量一、货币的层次 二、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 三、货币流通量及规律 ——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货币(money)的层次:一、货币(money)的层次:M0=现金(纸币和硬币)——currency M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过可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 ◆注:M0或M1称为狭义货币,或交易货币;M2、M3、M4……称为广义货币(货币层次越高,流动性越低)——学界对货币的界定不同。 目的:为了把握不同口径货币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宏观调控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二、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二、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1.举例说明: 假定: 第一,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超额准备金率为0。 第二,公众均利用活期存款签发的支票进行交易(非现金结算制度——即,客户的一切款项全部存入银行,没有任何现金滞留在银行体系之外); 第三,商业银行仅开设了活期存款的储种,而定期存款等其他储种尚未开设。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存款准备金:银行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 法定准备金率:央行规定。——银行库存现金;央行存款帐户 ◆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数之和为(一般表达式): D=R+R(1-r)+R(1-r)2+R(1-r)3+… =R[1+ (1-r)+ (1-r)2+ (1-r)3 +…]=R(1/r) 其中,D为存款总额(货币供应量),R为原始存款(基础货币、高能货币),r为法定准备金率。◆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数之和为(一般表达式): D=R+R(1-r)+R(1-r)2+R(1-r)3+… =R[1+ (1-r)+ (1-r)2+ (1-r)3 +…]=R(1/r) 其中,D为存款总额(货币供应量),R为原始存款(基础货币、高能货币),r为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举例说明)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2.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 1)定义: 货币存量D与基础货币量R的比率(或商业银行派生存款创造过程中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的之比)。 公式:K=1/r=D/R(简单表达式) ◆说明: 反映基础货币转化为货币供应的倍数(或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货币乘数总是大于1。——双刃剑 2)影响因素:——放松假设 Ⅰ.法定准备金率;——漏出 Ⅱ.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Ⅲ.公众持有现金的倾向; Ⅳ.公众的定期存款倾向。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启示●央行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只能部分地影响(?)经济体中的货币量。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 ◆基础货币/高能货币: ——主动+被动(强制结售汇+固定汇率制) ◆货币乘数:(大多数不可控) ——银行体系的健全程度/通过贷款派生存款的机制(发达国家的K较大-大萧条/危机) ——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还是贷款的决策 ——社会公众持有现金还是银行存款的决策 ——央行对银行体系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可控) 启示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三、货币流通量及其规律(一)货币流通规律 ——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流通规律 ——银行信用货币流通规律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一)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一定时间内)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周转次数)商品价格总额= 各种商品数量×商品各自的价格水平公 式1.(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null1.(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规律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平均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待流通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内 容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流通手段量决定于流通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这一规律。” ——马克思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假设前提:简单商品流通;流通手段职能null 在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价格总额互相抵销的支付总额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2.纸币流通规律:流通中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等于“货币流通规律所确定的流通中金属货币量具有的价值量”。即,纸币的发行量相当于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代表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金属货币因为价值才流通,纸币因为流通才有价值。null“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这种关系中产生。这一规律简单说来就是: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马克思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2.纸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全部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中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公式一公式二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金属量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2.纸币流通规律:2.纸币流通规律:▲关系: ●纸币流通规律是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和购买力同它发行的数量成反比 ; ●金属货币流通规律是纸币流通规律的基础,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一旦进入流通,就受流通的内在规律支配。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3.银行信用货币流通规律:3.银行信用货币流通规律:银行信用货币——凭借银行信用关系而流通(银行体系内、外均可) 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 与纸币相比,信用货币提高了货币流通的速度,可节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客观经济规律货币发行对社会的影响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货币发行对社会的影响null通货膨胀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发行量代 表每元纸币代表只代表0.5元金属货币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上就会相应地上涨1倍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Inflation) 1)含义: <表述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经济体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上涨的现象。 <表述二>: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物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胀。 ◆注:通胀的典型表现/特征-P上涨(普遍持续) 2)衡量: 通胀率:用物价总水平(GDP平减指数、CPI、PPI等)变动的百分比表示。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3)成因:3)成因:①解释Ⅰ: 货币数量论 MV=PY ◆弗里德曼:“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公认的结论 ◆通货膨胀税:印钞票支付其支出(相当于向每个持币者征税)。——隐蔽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3)成因:3)成因:②解释Ⅱ:总供求视角 ◆需求拉动型: ——可能来自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或国外需求 ◆成本推动型: ——工资推动(工资-价格螺旋):当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率时,工资的提高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利润推动: ◆混合型: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说明:◆说明:●通胀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惯性(通胀螺旋:通胀不是价格的一次上涨,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具体表现在: ——第一,无论通胀的原因如何,只要通胀开始,二者几乎都发挥作用(外生冲击AD↑—P↑—W↑:一方面,AS↓—P↑;另一方面,—人们更多的货币收入—AD↑)。 ——第二,预期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实现的特点。(“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4)种类:按物价上涨程度4)种类:按物价上涨程度温和通胀:物价总指数年平均递增率在9%以内(在2%-3%时,叫做基本稳定);——积极 奔腾通胀:总指数年平均递增在10%-100%以上; 恶性通胀:年通胀率在100%以上(货币体系崩溃+社会动乱)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张乐平:三毛流浪记5)成本:5)成本:①财富再分配效应。 ——受害者一般是依靠固定货币收入生活的社会成员(如,工薪阶层、公务员及领取退休金、失业金的人),而受益者则是靠变动收入生活的人(如,利润的获得者)。; ——在通胀未被预期时,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通胀税)。 ◆举例:◆举例:假定张三年初借给李四100元,年利率为10%,期限一年,年底李四应还110元(还本付息)。假定年初P=1, 若年底时物价不变;若年底物价上涨10%;若年底物价上涨20%, ①这时,谁将受益,谁将受损呢? ②若张三想避免损失(既保本,又获得货币的时间价值),他应如何做呢?(假定理性预期) ——charge 30 percent(10%-货币的实际收益率;20%-弥补通胀的成本) 费雪假设或费雪效应费雪假设或费雪效应◆Fisher’s Hypothesis: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预期通胀率 <注>: ——名义利率是债务人实际支付的利率,实际利率则是债权人实际得到的收益(消除通胀)。 ——该公式是由欧文•费雪in the early 1900s提出。 ◆ 结论:当通胀未被预期或即使预期但未被考虑到时,债权人会受损。 推广:推广:◆现实中, 家庭(households)是最大的债权人.(将钱存到银行,相当于借钱给银行) ——受损者:通常银行的名义(存款)利率不会随着通胀预期的上升而上升。 5)成本:5)成本:②资源配置失当;。 ◆造成社会需求虚增: ——一方面刺激过度投资行为, ——另一方面造成商品滞销,生产过剩 ◆菜单成本: ——当价格上涨时,企业要重印商品目录,修改网站,饭店要重印菜单报价(本来这些资源可用来生产更多的产品,但现在却浪费在这些方面)。资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的上涨(明显)情况资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的上涨(明显)情况◆第一次: ——时间:1984-1985年(CPI在两位数以下,最高年率9%左右) ——原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起AD过旺(改革开始推向城市)+并伴随货币信贷投放急剧扩张; ◆第二次: ——时间:1987年、1988年,包括1989年的上半期(CPI突破了两位数,分别为7.3%、18.5%、17.8% ) ——原因: 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工资改革、职称评定+基建投资升温+乡镇企业以银行信贷形式大批上马 ——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推行大额面钞 ); 前期的紧缩政策86年又开始全面松动,导致需求量的急剧扩张,);资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的上涨(明显)情况资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的上涨(明显)情况第三次: ——时间:在90年代的中期,1993年、1994年、1995年——CPI有的年份超过20%(92年经济增长率为14%); ——原因:“南巡讲话”刺激了深圳、珠海等一批沿海城市、特区的经济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过快,加之金融秩序混乱,引发了新一轮的高通胀,(主要表现为房地产热、开发区热、高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高物价上涨、交通运输紧张、能源紧张等等)。 第四次: 07年下半年到08年上半年(08年金融危机前),最高月达8.7%。——多因素综合作用(08年10月的CPI和PPI分别为4%和6.6%) 最近一次:2011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5.4%,PPI nullnullnull注:07年CPI:4.8%,08年:5.9%;09年:-0.7%;10年:3.3%null2011年的CPI、PPI的月度数据null2.通货紧缩(Deflation)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而引发的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说明:通货紧缩的危害很容易被人忽视,因为从表面上看,一般价格的持续下跌,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通缩”的历史教训却令人担心吊胆。“通缩”和“通胀”一样,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通货紧缩会加速实体经济进一步紧缩,因此,它既是经济紧缩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经济进一步紧缩的原因。“通缩”一旦形成,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就可能会带来如下一系列问题:经济衰退;债务人负担加重;消费总量趋于下降,市场疲软;对银行业来说,容易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通货紧缩的实践(外国)通货紧缩的实践(外国)▲通货紧缩是一普遍的经济现象。据统计,英国自1800年以来共发生了78年通货紧缩;瑞典自1830年以来发生了44年通货紧缩;美国自1864年以来发生了34年通货紧缩。此外,阿根廷、日本、德国、法国、新加坡、香港特区等国家和地区也都发生过程度不同的通货紧缩。——(钱小安:《通货紧缩的原因、危害与对策》、《金融研究》1999年第9期) ▲20世纪以来出现的两次严重的通货紧缩令人记忆犹新: 一是,一战后消费物价的全面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金本位制); 二是,30年代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期间出现的一般物价全面下跌(货币主义观点:货币乘数变小)。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通货紧缩的实践(中国)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通货紧缩的实践(中国)从中国情况来看,改革以来,中国经历了2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先后发生了4次高通胀率,我们在与高通胀反复较量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首次实现了宏观经济“软着陆”。但是出人意外的是,刚刚形成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局面在一、二年之后却迅速变为“增长下降、通货紧缩”的状态。 第一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到1999年6月底,我国商品零售物价和居民消费物价已分别从1997年10月和1998年4月开始,出现连续21个月和15个月的下滑。按国外通行的“通缩”定义,我国经济已进入“通缩”时期。 当前,要防止经济进入通缩。 第二次: ——08年第四季度+2009年(-0.7%)。nullnull总 结总 结●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条件——商品经济和货币流通);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 ●从本质上说,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反映的是社会AD和AS的关系。即, 通胀:AD>AS(供不应求); 通缩:AD<AS(供过于求)。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1937年——1949年一百元伪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如下:1937年——1949年一百元伪法币的购买力变化如下: 1937年 可买黄牛二头; 1938年 可买黄牛一头; 1939年 可买猪一口; 1941年 可买面粉一袋; 1943年 可买鸡一只; 1945年 可买鸡蛋二个; 1946年 可买固体肥皂六分之一块; 1947年 可买煤球一个; 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0.002416两(按每斤十六两算); 1949年五月可买大米0.000000000185两(即一粒大米的千分之二四.五)。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有关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的一些资料有关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的一些资料1935年国民党反动政府实行了“法币改革”(规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伪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1936年又增加了伪中国农民银行。从1942年7月1日起,法币的发行权统一于伪中央银行)。从法币改革到抗日战争前夕,法币的发行额增加到三倍以上。 抗日战争期间,法币的发行额迅速增长起来。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法币的发行额为1937年7月抗日战争发生时的三百四十余倍,同一时期的物价至少上涨了二千倍左右。 ◆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同一时期上海的物价上涨了四百九十二万七千倍。——大量发行的结果,法币急剧地贬值,1948年8月法币的购买力只有战前币值的五百分之一。 玻利维亚超速通胀时期的经历描述玻利维亚超速通胀时期的经历描述《华尔街日报》1985年8月13日: 在过去6个月时间里,价格按每年38000%的比率上涨。按官方统计,去年通胀率为2000%,今年预期达到8000%(实际可能远高于此)。 一位教师在拿到他的月工资2500万比索时,他一刻也没有耽误,赶紧冲向市场买了一个月的大米和面条,同时把剩下的比索换成美元。 他得到工资那天,1美元值50万比索,他可换50美元;几天后,90万比索才能兑换1美元,他只能得约27美元。历史的一幕历史的一幕1988年的零售物价指数,创造了建国40年(经济-短缺经济)以来上涨的最高纪录。当年的3月份,上海率先调整了280种国民经济必需商品的价格,接着各大中城市相继提价。提价率占商品总量的80%,价格平均上涨30%,最高者达到80%,尤其是家用电器、摩托车、石油等产品。 人们惊恐于“物价天天上涨”的现实,从城市到乡村,处处抢购成风。如,大量抢购粮油,使许多粮站库存殆尽;接着,人们又挤兑银行存款,去抢购用得着或者备用的日用百货、家用电器。 普通家用电器供不应求,连库存的破烂都被抢购一空。原来3000元的摩托,已经卖到10000元,还是买不到。至于彩电,无论好坏,干脆绝迹了。汽油奇缺,许多企业的客货车也因为缺油,几乎跑不动了 null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null本章重点把握的内容:本章重点把握的内容:1.理解货币的起源及本质 2.掌握货币的职能及围绕职能的一些基本观点(如,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等)。 2.掌握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和纸币流通规律。 3.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常识-知道)。 4.了解汇率的影响因素(常识-知道)。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思考题:思考题:1.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2.货币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纸币流通量又是怎样决定的? 3.“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商品价值的每一变化都必然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而商品价格的每一变化也必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试分析这一说法。 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
本文档为【第3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