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马致远

2012-10-29 2页 doc 28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7184

暂无简介

举报
马致远马致远散曲的艺术成就 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配乐的长短句,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以尖新生动,说尽道透为尚,追求诙谐的韵味。其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内容通俗,形式自由,是古代韵文史上的最后一种形式。元散曲家们将市井中生动泼辣的语言提炼筛选出来并将其与传统诗词中有生命的语言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系统,然后按照自然、直率、朴实的原则,用这种语言系统去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去表现自己的幽默、诙谐与机智。马致远在元代前期散曲家中,...
马致远
马致远散曲的艺术成就 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配乐的长短句,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诗歌形式。散曲以尖新生动,说尽道透为尚,追求诙谐的韵味。其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内容通俗,形式自由,是古代韵文史上的最后一种形式。元散曲家们将市井中生动泼辣的语言提炼筛选出来并将其与传统诗词中有生命的语言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系统,然后按照自然、直率、朴实的原则,用这种语言系统去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去表现自己的幽默、诙谐与机智。马致远在元代前期散曲家中,颇负盛名。而作为元散曲作家杰出代表的马致远,其散曲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马致远的散曲内容十分丰富。以一种虚无的眼光看待历史兴亡,感慨浮生若梦,是他写得较多也最引人关注的主题。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对世事极为关注,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现实一次次的把他的报国之志拒之门外。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涯之后,马致远开始寻找另一条出路,归隐山林之中,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总的来说,马致远散曲的题材内容大致分为叹世归隐、咏史、爱情、纪行四类。 叹世是元代知识分子心灵苦闷的真实写照,而归隐则是他们为自己寻找的解脱之路。受儒家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当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时,便希望自己能在政治社会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马致远也有这样的报国之志,但元代当时那种九儒十丐的现实却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想在政治中一展身手,但是统治者们对文人的压迫只能让他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身份显赫的人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他无力抗争,最终除了无奈的接受和消极的反抗别无选择。“空岩外,老了栋梁材!”一个“空”,一个“老”,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悲愤与慨叹,但又无能为力,只能用一丝哀叹来化解忧思。“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纵有司马相如之才,又有谁人赏识?空有报国之志但却不被人理解,想在社会洪流中一展身手但却没有途径。理想与现实遥不可及,对人生充满的只是失意后的悲凉。理想被现实彻底粉碎后,马致远选择了归隐,“切向江头做钓翁”、“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作者一方面写归隐情趣,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自己人生失意的感伤。 借咏叹历史讽喻现实,以古讽今,是我国咏史题材的一个突出特点。马致远所生活的年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最复杂、最尖锐的时代,在蒙古统治者的统治下,汉族文人处处受到压制。但他们内心那种愤慨又不能随意宣泄,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因此出现了不少元代作家把现实生活投射到了历史事实或者人物身上,采用咏史的形式来讽刺今世,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面,揭露统治者的的荒淫误国,表露作者愤懑情怀。马致远的咏史散曲《马嵬坡》中写到“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历史故事为题材,写唐明皇的贪色荒淫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国家祸乱。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从而把矛头指向当朝的统治者,揭露统治者的贪色荒淫、昏庸误国。 元人散曲多写男女情爱,而马致远的情词清新脱俗,意境隽永,韵味无穷。他笔下的女子形象多姿多彩:有的不拘礼法,有的一往情深;有的相思成疾,有的郁郁寡欢。马致远写情既淋漓尽致,又委婉曲致。他细致生动的描写女子相思的复杂感情,表现她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使得其散曲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从别后,音信绝,薄情种害杀人也。逢一个见一个因话说,不信你耳轮不热。”“从别后,音信绝,梦儿里也曾来到。问人知行到一万遭,不信你眼皮儿不跳。”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言语看似是在咒怨,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真挚坚贞的爱情。 马致远擅长写景,描写自然景物是其散曲的又一主要内容。这和马致远的归隐生活有密切联系,但不能归结为是归隐思想的必然产物,其写景之曲更多的是再现大自然的美。比如他《山市晴岚》一曲,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美丽风光:“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此曲用简练的笔墨,描绘一幅和谐清新、恬静秀丽的山间暮景,表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心态。马致远写景语言清新,意境优美。他写景如画家之写山,淡墨勾画。寥寥几笔,引人入胜。其中以他所作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最为杰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开头“枯藤老树昏鸦”给人以凄凉的感觉,而“小桥流水人家”则给人感到幽雅闲致,营造出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同时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几分悲凉。作者把这些看似平淡的客观景物巧妙的连缀起来,将自己无限的愁思寄寓于这幅荒凉的画中。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更是神来之笔,使得这幅原本静态的画顿时充满动感,引人遐想: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夕阳残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慢步前行,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短短二十八个字,道尽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马致远的思想在元代文人中是有代表性的。他执着的追求功业,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最终瓦解了他的报国之志。他散曲中所透露出来的的消极情绪非常明显,同时也饱含其难以遏制的愤慨。他悲剧性的抒情,情调凄凉悲愤,曲词典雅清丽,使得他散曲语言艺术的成就突出,成为元代一个独具特色的著名作家。元曲四大家里,马致远的散曲为第一,他是元代前期遗留作品最多的散曲作家,是散曲最有影响的大家之一。他的散曲作品意境高远,构思鲜明,将曲与画完美结合,人物形象生动活泼,风格豪放而又不缺朴实,不但具有奔放清逸的情韵之美,同时也兼有宏丽本色的文辞之美。
/
本文档为【马致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