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给宝宝喂药的10注意5技巧

给宝宝喂药的10注意5技巧

2012-11-02 10页 doc 50KB 18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3755

暂无简介

举报
给宝宝喂药的10注意5技巧如何给宝宝喂药? 美国匹兹堡儿科研究院专家们发现,“反射吞咽”法,能使婴儿自动张口吞咽药物。   具体方法:只要妈妈或其他人,用嘴在距离婴儿面部大约30厘米远的地方,向孩子面部吹出一股柔和的气,就可引起小儿张口吞咽的动作。若将事前准备好的药液,轻巧地送入小嘴中,孩子就会自然地吞咽下去。 给宝宝喂药的10注意5技巧   说到喂小宝宝吃药,那肯定是令很多家长都头痛的事。其实,只要在喂药时对一些要点事项多加注意,并且适当运用一些小技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宝宝吃药10项注意   1-不要强行灌药   说...
给宝宝喂药的10注意5技巧
如何给宝宝喂药? 美国匹兹堡儿科研究院专家们发现,“反射吞咽”法,能使婴儿自动张口吞咽药物。   具体方法:只要妈妈或其他人,用嘴在距离婴儿面部大约30厘米远的地方,向孩子面部吹出一股柔和的气,就可引起小儿张口吞咽的动作。若将事前准备好的药液,轻巧地送入小嘴中,孩子就会自然地吞咽下去。 给宝宝喂药的10注意5技巧   说到喂小宝宝吃药,那肯定是令很多家长都头痛的事。其实,只要在喂药时对一些要点事项多加注意,并且适当运用一些小技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哦。   宝宝吃药10项注意   1-不要强行灌药   说到喂宝宝吃药,软磨硬泡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千万不要强行逼宝宝吃药,否则喂了吐、吐了再喂,那可是相当地麻烦,搞不好还会给宝宝留下心理阴影。   2-可加入果汁或糖浆   有些宝宝常因药苦或气味强烈而不敢服用,这时可采用一些不会影响药物效果、又可让宝宝安心服下药物的方法,例如有些药物可加入果汁或糖浆一起服用。   3-让宝宝自然吃药   用温和的态度劝说,或以糖果饼干做奖励,诱导宝宝自然地把药吃下去。   4-吃药前要仔细检查   吃药前首先检查药袋上的名字、日期,注意是饭前还是饭后吃,两次吃药的时间至少要间隔4个小时以上。   5-药物说明看仔细   在药物的外包装上,一般都会说明服用方式、副作用及成分,家长在用药前应仔细查看这些信息,如果有疑问应及时向开药医师咨询,以求安全。   6-吃不完的药应丢弃   药物当次吃完后就丢掉,不要存药。外用药也要放在室温中或是符合药物规定的温度,并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7-药物不能乱吃   首先,大人的药不能随便给小宝宝吃,即使减量也不可以。其次,药物的使用随着年龄、身高、体重而各有不同,所以不同宝宝之间不能交换吃药,以免出现问题。   8-与牛奶同服要慎重   为了减少吃药的麻烦,有些父母喜欢把药物和牛奶一起给宝宝吃,这样做很不妥当。因为很多药物不适合与牛奶一起服用,比如磺胺类药物,和牛奶并用会降低药物的效果。   9-服药后需观察   有些感冒药物会造成心跳加快的副作用,服药后要小心观察。   10-感觉不适立刻停药   有些体质过敏的宝宝,在服用退热、止痛药或抗癫痫药物后可能有过敏反应。因此,一旦服药后有任何不适,就要立刻停药并咨询医师。   喂药5大技巧和4不原则   5大技巧   1-对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可将药丸泡温开水或用汤匙捣碎,装入滴管,一滴一滴进行滴喂。   2-对于大宝宝,可先以言语沟通,让宝宝了解虽然药不好吃,但为了让身体快速恢复健康,还是可以试着慢慢吃。吃药后记得给宝宝多喝开水。   3-如果劝说不管用,则给予小饼干、果冻等当作奖励,激发宝宝的好胜心。   4-和宝宝一起吃,你一口我一口,让宝宝不把药当作药而欣然接受。不过应注意,大人不宜与宝宝共用一种器具来吃药。   5-吃奶前喂药,吃药后半小时再喝奶,吐奶的几率就低很多。   4不原则   1-再次强调,药物不可随便加入牛奶,加入前一定要先询问医师。此外,加入牛奶中如果没喝完也会影响药效,而且无法确定宝宝究竟吃了多少药。   2-不要使用奶瓶喂药,尤其是对满3个月的婴幼儿更要避免,以免宝宝对奶瓶产生不愉快的经验,进而抗拒喝奶。   3-如果吃了药吐出来就不要再喂,因为宝宝可能已经吞下一些药物,如果再喂一次可能加重药量,可以等下一餐喝奶前再喂。   4-不要将汤匙直接压在舌尖上,这样容易引起宝宝作呕,可绕过舌头侧面喂。   TIPS:4大喂药辅助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效使用喂药辅助工具,能让喂药过程更顺利哦。   汤匙:适合新生儿至1岁以上幼儿。   针筒或滴管:对还不会吞咽的婴幼儿最适用。   药杯:适用于已经学会吞咽的1岁以上幼儿。   甜点诱惑:对1岁以上幼儿,可以准备小饼干、布丁当作奖励。 给宝宝喂药的13巧方 法 吃药、打针,几乎成了小家伙脑子里最可怕的词汇了!医院里肆无忌惮的哭声,可怜兮兮的“不要,不要”的哀求声,真是让人心疼啊!可是良药苦口,生病了哪能不吃药呢。   “诱骗”宝宝吃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特别是面对着一个多动且精力旺盛的小家伙,你是否伤透了脑筋?看着宝宝倔强而痛苦的样子,你是否也有喂到过自己落泪的时候?别急,喂药13点能帮助你让宝宝乖乖服药!   1.苦药变美食。   良药苦口,让长在蜜罐里的宝宝“吃苦”,真是让人心疼啊!不过,我们可以变个小魔术,如果药是液体,可以加一点糖或果汁,在甜甜的吮吸中,大功告成!如果是固体药品,可以将药片研成碎末,拌入果泥或者奶粉中,让宝宝在不知不觉中乖乖吃药!   2.喷射型喂药。   口腔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宝宝吃药。喷射位置最好在两颊内侧,不要伸到太里面,以防宝宝窒息或者咳嗽。注射时不用一次性喷进去,每次一点,让宝宝慢慢消化。   3.奶嘴巧喂药。   把药剂冲入奶嘴中,让宝宝像吮安抚奶嘴一样把药吸进去。当宝宝意识到吃的东西苦苦的时候,药已经吃进去了。然后在奶嘴里加点糖水,帮助药物稀释,同时缓解苦涩。   4.宝贝,向上看。   让宝宝竖直坐起,然后在头部垂直上方悬挂玩具,吸引宝宝抬头观看,当宝宝注意力集中在一点时,小嘴会微微张开,迅速滴一滴药进去,如果动作熟练的话,可以达到“神不知,宝不觉”的效果。   5.包包好,吹吹气。   用小毯子把宝宝包裹起来,防止他用双手抵抗药物;药入口之后,可以轻轻地在宝宝脸上吹气,从生理反射角度来看,可以帮助宝宝有效吞咽。   6.爱心传递。   让宝宝在你的微笑和富有节奏的语调中轻松服药。你可以现出很好吃的样子,吸引宝宝来尝试,很快把药喝掉。我们提到“药”这个词时,要像提到糖果或者巧克力一样开心。   7.冰藏药物。   向医生咨询一下,是否可以把药物放在冰箱里冷藏。一般来说,冷藏过的药物,味道不会太重。事先用冰水“麻痹”一下宝宝的小舌头,也能有效地降低药的味道。   8.药物巧隐藏。   巧克力汁是掩饰难闻药味最好的宝贝。把药和一匙巧克力混合在一起,就像一匙糖一样,很容易下咽。不过,这种方法不要用在六个月以下的宝宝身上,同时也不能用蜂蜜(一岁以下的宝宝食用会引起肉毒杆菌中毒)和花生酱(很容易引起食物过敏)掺服。   TIP:咨询医生,确定药物是否可以与食物相掺和。最好不要把药物掺在乳汁中,因为如果宝宝发现其中有药物,可能会拒绝下一次的哺乳。   9.释放权限。   两三岁的宝宝总想着自己做主——自己拿勺子吃东西。给他们一些选择空间,但是都要围绕着吃药为主题:例如,你是用勺子吃药还是用杯子吃?你是在玩游戏之前吃药,还是之后吃?让宝宝自己选择吃药的方式,会让他有一种“当家作主”的感觉。宝宝往往会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而勇敢地把药吃下去。   10.笨熊先吃!   不论是检查身体,还是打针吃药,先让宝宝的小宠物来打头阵。比如,先让护士给毛毛熊量体温,测心跳。当着宝宝的面,先给玩具熊吃药,刺激小宝宝当“熊”不让,也来勇敢一下。   11.药物多花样。   除了液体之外,药物还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比如咀嚼片和即溶片。2岁左右的宝宝比较能接受咀嚼片,但家长一定要细心指导,帮助安全咀嚼吞咽。即溶药片也是不错的选择,一旦遇到宝宝的唾液,药片立刻融化。根据宝宝的个体差异,选择恰当的药物。   12.巧用“溺爱”。   宝宝不舒服的时候,鼓励赞赏是非常有效的,不要担心会惯坏他,这只是暂时的安慰手段。你可以给宝宝一块糖,一杯果汁,随他的意,看动画片,但前提就是乖乖地吃药。比如让女儿穿着最喜爱的公主裙吃药,让她在大大的满足感中实现你的小愿望。   13.讲事实,摆道理。   让宝宝知道,药虽然苦,但是会让他们身体健康,有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讲实话。和宝宝面对面的坐着,面前摆着一匙药,告诉宝宝,吃了药,就会变成健壮的小勇士。与其费劲周折,还不如让宝宝明明白白药为何物,让他了解,吃药也是自己勇敢的表现。 喂药的10大误区 初为人母的年轻妈妈最担心的莫过于小宝宝生病了,而生病了就要吃药。婴幼儿服药不同于成年人,吞咽能力差,又不懂事,喂药时很难与大人配合。为了让孩子服下药物,家长常采用一些错误的方法,熟不知有时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掌握正确的小儿服药是十分重要的。   喂药原则   一、选好药剂   3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好不要用片剂,应首先选择液体制剂、泡腾片、干糖浆剂、冲剂或果味型咀嚼片,对于婴儿尤适宜滴剂,剂量容易掌握而且服用方便。年轻的父母喜欢用普通汤匙或茶匙量药水喂宝宝。但是普通汤匙不易掌握药量,给的药物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疗效。   二、掌握正确方法   1.新生儿最好的喂药方法是:在喂奶前1小时左右给药为妥,把药水倒入奶瓶,让宝宝像吸奶一样服药,必要时用滴管慢慢滴入,待吞咽后再滴第二滴。   2婴幼儿服药时可先将患儿抱起,半卧于喂药者身上,头部抬高,颈部垫以纱布或手帕,然后再喂药。也可以把丸、片剂研成粉状,用糖水调成稀糊状,把宝宝抱在怀里,呈半仰卧状,左手扶持宝宝头部,右手持食匙取药慢慢喂下,待宝宝将药吞咽后,再继续喂。必须注意不要强行喂服,以免口腔黏膜或齿龈受损出血。服药后应将患儿抱起轻轻拍击背部,使胃内空气排出。   3.给新生儿喂药前,也可先喂几口奶,再喂点药,反复这样做,直至将药喂完,然后将宝宝竖起轻拍背部,以防反胃呕吐。但应注意,喂药之前不应喂饱奶,以免宝宝拒绝服药。也不可将药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为两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结现象或者降低药物疗效。   4.由于一些药物实在太苦(如中药汤剂)宝宝拒绝服药时,可暂时通过一个软管把药注入颊与臼齿间,避免药液与舌面上的味蕾接触,也可冷却药液使药味减轻。   5.有些宝宝已能识别物品,当认出是药物拒绝服用时,家长应给孩子讲明药物的作用是治疗疾病,不吃药会耽搁疾病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对3岁左右的幼儿尤为重要。这样做能使他们理解药物与疾病的关系,并积极参与药物治疗。     误区一:捏住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   造成后果:宝宝容易将药物呛入呼吸道而窒息。   挽救: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当立即双手环抱宝宝腹部,使之背紧贴你的腹部,用力挤压患儿腹部,同时使之弯腰,反复几次,以期排除气道内异物。如果无效,立即送医院。   误区二:给宝宝干吞药片   造成后果:干吞药片容易使药片停留在消化道而损害消化道黏膜。   挽救措施:喂药时一旦发生呛咳,应立即使宝宝的头略低并偏向一侧,同时用空心掌叩打背部,防止吸入肺内。   误区三:没有依照指示在吃药前摇匀糖浆药剂或者任意用饮料服药   造成后果:一些糖浆类的药物是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放一段时间药物会沉淀,不摇均会导致药水的上2/3浓度低,而下1/3浓度高,服药达不到有效作用。这一点对于混悬液制剂(如吗叮林混悬液)尤为重要。此外,有的家长会错误的让宝宝用饮料服药。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使糖衣提前溶化,不利于胃肠吸收,某些碱性药物更不能与果汁同时服用,因为酸碱中和会使药性大减;用牛奶给宝宝服药,牛奶中含蛋白质、脂肪酸多,可在药片周围形成薄膜将药物包裹起来,影响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同时,牛奶及其制品中含有较多的钙、磷酸盐等,这些物质可与某些药物生成难溶性盐类,影响疗效。   正确的做法:糖浆类的药物在应用前一定要摇均,后倒入量杯里,按照具体的毫升数让宝宝服下。干糖浆和冲剂服药尽量用温开水送服。   误区四:喂药时不要欺骗宝宝说药物味道就像糖果一样   造成后果:宝宝会误以为药和糖是一个概念,误以为药是糖而乱吃。   正确做法:你应该教育宝宝要遵守服药的规定,就像教育宝宝不得玩火一样。让宝宝记住“只有在父母的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吃药。”如果对宝宝说一种药的口味“不错”并非不可,但是要提醒宝宝只能服用大人给他的药品,同时将所有的药品放在孩子无法拿到的地方。   误区五:父母根据自己的经验盲目用药及滥用抗菌素   造成后果:90%以上的婴幼儿常见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由细菌引起的感冒只有10%左右。很多时候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涕、轻微咳嗽之类仅是普通的感冒,只需要多休息、多喝水及口服维生素C就会很快痊愈。很多抗感冒药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且是药都会有副作用的,父母切不可胡乱给宝宝吃药。尤其是抗菌素,有些父母单纯地认为抗菌素就是消炎药,也有些家长惟恐孩子生病,只要稍有不适便给其服药,名曰“预防”,殊不知过多地应用抗菌素非但起不到作用,有可能还发生损害。使用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宝宝的听神经造成影响,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奎诺酮类药物会影响软骨的发育;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环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齿变黄,并使牙釉质发育不良。   正确做法: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菌素   误区六:任意加大或减小药量   造成后果:家长是宝宝用药的执行者,有些家长求愈心切,认为加大用药剂量能使病症早日获愈,便盲目给宝宝加大服药剂量,也有些家长给宝宝重复用药或同时用多种药物。其实,服用药物的剂量越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甚至会导致宝宝发生急性或蓄积性药物中毒;有些家长则过于谨慎,害怕宝宝服药后出现副作用,便随意减少服药剂量,殊不知,药物剂量过小,在人体内达不到有效浓度,就不可能发挥最佳疗效;还有些家长给宝宝服药随意性很大,想起就服,忘了也无所谓,结果不但治病效果欠佳,而且还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还有些家长在给宝宝治病时耐不住性子,一种药物才用几天,甚至几次,因见不到明显效果,便认为该药效果不好,于是频繁更换药物,其实,频繁更换药物不仅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使治疗更趋复杂化。   正确做法:一定要按照医嘱服药。   误区七:滥用成人药物   造成后果:大多数的成人用药都不能用于小儿的。有的父母认为:宝宝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凡药三分毒,婴幼儿的肝脏解毒功能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对于肝肾功能尚不成熟的婴幼儿来说可能就是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可引起小儿耳聋,肾脏功能损伤;喹诺酮类可引起小儿软骨发育障碍;磺胺类可引起小婴儿黄疸,肾脏功能损害;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症,粒细胞减少症。   正确做法:一定要给宝宝服用儿童专用药物。   误区八:盲目应用退热药   造成后果:婴幼儿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热,所以退热药的应用时机是很重要的。婴儿退热药中的有效药物浓度比孩童配方来得高,有些药物婴儿服用的量超过孩童配方的3倍之多。这样做的原因是婴儿对药物的吸收力相对较小,并且更容易将药吐出来。   正确做法:仔细阅读药瓶、药盒上所有的标贴指示,特别注意是“婴儿配方”还是“儿童配方”。   温情提醒:新生儿慎用退烧药。新生儿及婴儿比较容易发热,这是因为新生儿和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都较差。当生病、环境温度改变或喂水不足时,都会引起发烧,如果此时随便服用退烧药,往往会招来大祸。有的新生儿在误服退烧药后,会出现体温突然下降,脱水,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内出血等,甚至会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因此,退烧药(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APC等)是新生儿的禁用药。   正确的做法:处理新生儿发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退烧,如打开包被暴露肢体、用浓度不超过30%的酒精擦洗颈部及手脚掌心、枕冷水袋等。应注意的是,体温一旦下降应立即停止降温,否则将导致体温不升。此外,婴幼儿的发热,如果不超过39℃,即往又无惊厥史的,可多喝水或者物理降温。超过39℃或者防止惊厥时才能吃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扑热喜痛或者布洛芬。   误区九:过长时间吃药   造成后果:有可能延误有效的治疗期或者使疾病恶化。   正确做法:吃某些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不要再吃了,很可能宝宝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须尽快带他去看医生。   误区十:擅自分享处方药   误因分析:如果你家宝宝上个月用剩了一些眼药水,现在邻家的小弟弟也得了同样的眼病,为什么不可以用那瓶剩下的眼药水呢?首先在上次使用时,药水的滴管可能已受到了污染;其次药物有可能过期了。另外,看上去症状相同的病情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   正确做法:既使同一个宝宝得了和先前完全相同的病,在给宝宝使用相同的处方药之前,也要请医生检查,告诉医生你手头现有的药品,让他来作判断。 纠正家长给宝宝喂药的七大错误     孩子有病,当然要给他吃药啦!但很多家长对喂药给孩子吃这件事情并不够“专业”,往往犯错了而不自知。这包括喂药方法、储存药物方法,以至使用一些成药的常识等。   以下陈列了一些常犯的错误,并告诉大家正确的处理方法。   错误一:用一只普通汤匙或茶匙来量药水喂给小朋友吃,而不用专门为小朋友而设的量药水用试管形匙。   随便用一只平常用的匙来喂药水,很容易喂了太多或太少的分量给小朋友,影响疗效。1茶匙分量相当于5毫升,但一般餐具用的茶匙的容量由4毫升至9毫升不等。   喂小朋友吃药水,最好是用试管形匙;喂BB吃药可用滴管。若真的没有专用的药匙,较理想的代替品是用来量分量的茶匙。   错误二:没有依指示在吃药前摇匀药水。   摇匀药水才吃是有原因的,因为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一起,否则,开始吃的2/3药力不够,到最后吃的1/3又嫌太劲,会对小朋友有害。   错误三:在没有需要的时候喂小朋友吃药。   很多时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水、少许咳嗽之类,不用吃药,也可很快自愈。事实上,很多买回来的成药只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吃了之后,会有副作用,诸如感到困倦。   家长不宜胡乱给孩子吃药。为了安全,亦不宜储存太多药在家里,以尽量减少孩子可接触到的机会。   错误四:给孩子吃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药物。   家长应该知道,不能给小朋友吃阿斯匹林,因为有可能会引致雷尔综合症,令小朋友的脑部和肝脏受损。要小心防范的是:药物也许含有一些成分虽非名为阿斯匹林,却原来是间接含有阿斯匹林成分的。所以最安全的办法还是由医生开药。   错误五:保留着已过期的药物。   每种药物有它的有效或安全日期,已过期的药物是有害无益的。必须养成习惯先看看药物是否已过期,才喂给孩子吃。最安全的做法是每3个月清理一次药箱或药柜,丢掉已过期的药物。若不敢肯定是否已过期,安全起见,宁愿弃掉,不要怕浪费。   错误六:将药物转换盛器。   有些药物的原装盛器或许太大,略嫌占地方,但千万不要因此而转换盛器,因为若忘记把药物名称和服用指示记下来贴在新的盛器上,或写得不清楚,便很容易导致喂错药或所喂的分量过多或太少。不要为了省地方而冒险,还是以不变为上策。   错误七:孩子服食了买回来的成药已数天,仍未见改善病情,你却依然继续给他吃下去。   假如孩子吃了这些成药已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停止不要再吃,须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不要期望再吃一段时间这些药才发挥作用,很可能他的病症非表面般简单,必须由医生来断症和诊治。 给宝宝喂药的十个不要 给生病的宝宝喂药是让妈妈们头疼的事。下面一些喂药禁忌,写出来给家长们提个醒。      1、不要捏鼻子喂药      有的父母给小孩喂药不注意方法,孩子不张嘴,家长就捏鼻子硬喂。这种喂药办法危险性很大,人的气管和食管是并排挨着的,鼻子不能吸气,就只能通过嘴吸气了,这样就非常容易把药和水呛入小孩的气管,甚至可因气道被堵而使小孩窒息死亡。所以,给小孩喂药千万不能这样做。      2、不要在打骂下喂药      有些家长没有耐心,看到孩子哭闹就心急上火,容易采取哄、吓、压或打的办法。其实喂药也有技巧,对小孩子,可以采用“偷粱换柱”的方法,如在他玩的时候或给他喂果汁的时候,喂入药物,孩子可能不会注意到。对于大孩子,要耐心劝说,并给予适当的奖励或鼓励,这些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3、不要在饭后立即喂药      如今儿童药物大多口感比较好,家长可尽量选择孩子喜欢的药物剂型,如果必须要吃苦药(比如阿奇霉素),最好在孩子饥饿的时候先给他 吃。此时孩子胃是空的,不容易把药物吐出来,相反如果饱食后喂药,孩子很容易把药和饭都吐出来。      4、不要用开水化药      有些家长着急,不等开水晾凉就开始化药,这是很不合适的。许多药物遇热后会变质,如活菌制剂(妈咪爱)用开水冲后就失去作用了,所以家中时常晾点凉开水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药物,还是用温水化开比较好。      5、不要用蜂蜜水喂药      没有热开的蜂蜜里可能含有肉毒杆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要给药物调味还是用白糖比较好,但是吃完药物后要用凉白开漱口,不然时间长了会形成龋齿。      6、不要在夜间喂药      孩子发烧多在晚上,在给孩子物理降温的同时,通常只给孩子吃点退烧药物就行了,第二天再吃消炎药等其他药。因为孩子夜间处于瞌睡状态,如果吃太多的药物,容易呕吐、肠胃不舒服,导致睡不好,反而会加重病情。      7、不要将药物和牛奶混在一起喂      因为牛奶和药物的混合可能会出现凝结现象或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加之喂奶与喂药同时进行也影响孩子的食欲,最好还是单独喂服药物。      8、不要用过多的水喂药      最近电视上总在播放一个感冒药的广告,孩子发烧了,妈妈马上拿出药物,倒入了一大杯水中。其实这是错误的,用那一大杯水化药,孩子怎么能喝完,因为小宝宝胃容量有限,而且生病的时候,胃肠功能通常不如平时,用少量的水把药喝下去就可以了。      9、不要用大勺子喂药      用大勺子喂药,不容易掌握药量,一次喝不完不说,容易洒落,还容易呛着孩子,所以对于小孩子,还是使用滴管比较合适。如可用喂鱼肝油的滴管,将药液吸满后,把管口放在小婴儿口腔颊黏膜和牙床间慢慢地点点滴入,要随着孩子吞咽的速度缓慢进行。对大孩子,用小勺子或买专用的喂药器比较好。      10、不要喂大人吃的药      一些孩子平时体质好,因此家里很少备药。一旦孩子突然发烧,有些家长就将成人喝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给孩子吃,这是非常危险的,阿司匹林容易引起胃出血等。所以,家里准备一些儿童常用药很重要。另外,孩子发烧的时候用比体温低几度的温水降温,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
/
本文档为【给宝宝喂药的10注意5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