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评课《月亮和云彩》

评课《月亮和云彩》

2019-04-22 9页 doc 23KB 10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评课《月亮和云彩》在《月亮和云彩》一课中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与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王蒙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极大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但是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缺少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缺少一套实证的方法,又缺少严整的逻辑规则,乃是不争的事实……(自然)科学与人文,只能双赢,不...
评课《月亮和云彩》
在《月亮和云彩》一课中渗透科学教育理念与策略 语文课程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作家王蒙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极大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但是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华文化缺少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缺少一套实证的方法,又缺少严整的逻辑规则,乃是不争的事实……(自然)科学与人文,只能双赢,不能零和。为了发展中国的人文教育,为了科教兴国,为了国人与全人类的福祉,为了最终地去除我们这块土地上的迷信与愚昧,让科学家与文学家携起手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创造一个更加文明、更加有知识有教养的中国吧。”无论是实现语文教改目标的需要还是科学的人文精神要求,语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都必须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本文将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语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互渗透的具体理念是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正确策略是什么? 一、《月亮和云彩》一课的相关科学知识选论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月亮和云彩》一课课文叙述的是几个小朋友晚上观看天空月亮和云彩的事,实际课文叙述的是一个科学观察活动的案例。教师仅仅有语文知识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或者相关的科学知识很肤浅,是无法做到正确地渗透科学教育的。 1.关于科学观察 观察是一种常见的经验活动,只有带有科学研究目的观察活动才能称为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科学家认识问的窗口,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观察可以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不变革观察对象的条件下,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闻,也可几个感官同时用之,去观察观察对象,有时也可以借助于科学仪器,使我们的感官更准、更灵,例如:用望远镜观察星星、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等。此类,称为自然观察。另一类是人们通过科学实验的途径,在变革观察对象的条件下,用各种感官或实验仪器对实验对象进行特定方面的观察。此类,称为实验观察。显然,《月亮和云彩》课文叙述的观察活动属于前一类。 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和科学观察密切相关的。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国外有的科学工作者说:观察"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学会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小学生的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学科学,学生活,就从学观察开始吧! 2.理性对观察的渗透 老一辈科学家经常告诫青年科学工作者,在观察时,不要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需要实事求是的观察,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加入个人想象,力求中性地观察。但是只有刚出生的婴儿才能有真正的中性观察,因为,此时他尚没有任何经验和理性认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避免理论对观察的误导,另一方,也要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观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月亮和云彩》一课的课文所叙述的自然现象,如果认为月亮是静止的,那云彩就在动;如果认为云彩静止,那月亮在动。事实上,丁大勇和李小文的观察结论都是理性渗透的结果。 培养小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正确地对待理性渗透,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任务。 3.观察与语言 观察产生的图像,用语言表达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逻辑类型。这两种不同的逻辑类型通过观察过程结合起来了。没有图像就不存在观察表象,没有语言,观察表象就不能表达为有科学意义的陈述。观察就不能对科学的发展有实际贡献。(徐纪敏;《科学学纲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一版p432) 《月亮和云彩》一课的语文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小学生经历一次观察图像与语言陈述结合的过程。 4.关于月亮和云彩运动 《月亮和云彩》课文讲述以物体的运动为主题的观察活动,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感受科学观察活动过程,教师应该对月亮和云彩的运动有较深层次的了解。 月球以每秒1.02千米的速度,在椭圆轨道上绕地球公转,离地球最近时,距离363300 千米,最远时达405500千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7日7时43分11.5秒,为一个恒星月。像地球一样,月球也在自转,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同步,即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恰好等于公转一周的时间,所以月球总以同一面对着地球。难怪我门年复一年看到的月面景色总是依旧。有人说,这是月中嫦娥眷恋亲人,自己舍不得掉头他顾,也不肯让月亮转过脸去。 云彩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是了解认识大气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 层云云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雾,层云很低,但不接触地面。层云一般由直径5-30微米的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厚度一般为400-500米。 中云中云多由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混合组成,有的高积云也可由单一的水滴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2500-5000米之间。 高云高云全部由细小的冰晶组成。云底高度通常在5000米以上。 云彩飘浮在大气中,随大气的流动而流动。云彩流动的速度不会超过大气流动的速度(风速),而最大的12级台风每秒也只有32.6米。 也就是说云彩在动,月亮也在动,而且,月亮动得比云彩快得多。但是月亮高度约是云彩的30万倍。人的肉眼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感受是取决于视角变化的快慢。由于月亮、云彩高度悬殊太大,人们在地面同时观察云彩和月亮时,月亮视角的变化远小于云彩。所以感到月亮不动。 二、《月亮和云彩》一课渗透科学教育的理念 《月亮和云彩》一课的课文叙述了几个小朋友的一次观察活动。在第一自然段,课文讲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可以说是描述小朋友看到的观察图像。在第二自然段,课文讲两个小朋友对看到情景(观察图像) 看法不同。两个小朋友对观察图像有不同的语言描述。李小文组织小朋友举行了另一个观察,小朋友看到了另一幅自然图像,对这一图像的描述,大家没有不同的看法了,课文并没有最后的观察语言描述。留下了小朋友探索讨论、提出问题的空间。通过课文分析,本人认为教材作者对课渗透科学教育的问题是经过周密思考的。 可以看出,教材并不想在这节课中去讨论天文知识,也并不想去谈运动学知识。它只是描述了一次有趣的自然观察活动。事实上云彩是运动的,月亮也是运动的,对地面而言月亮运动的快慢比云彩大得多。两个小朋友对观察图像的不同语言描述,可以说都对,都不对。课文中看不到结论性的语句,意在为小朋友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综上所述,《月亮和云彩》一课的教学理念是:语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渗透,让小朋友了解自然观察的基本过程,鼓励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自然观察的乐趣,通过常规语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观察现象描述的语言能力,感受语言描述对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三、《月亮和云彩》一课渗透科学教育的策略 1.在语文课里渗透科学教育,绝不能把语文课变成天文课、物理课。为了力求语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互渗透,我们可把以课堂训练的重点放在观察自然图像,看自然图像说话,看图像写词上。 2.通过展示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培养学生对自然观察的兴趣。例如播放有如下情景的录像:各种各样的云、飘浮的云、奔驰的云、明月、薄云遮月、乌云遮月……。教师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话语来描述这些情景。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说看到过的夜空的自然景象,点拨一下,可以发现的问题很多,很多。 3.教师先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读课文。在对训练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在自然观察中用语言来表述观察到的现象。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月亮和云彩》。教师在总结时,可以指出不同的观察结论,与大家事先的认识有关。 4.教师可以制作分层显示的课件,或者抽拉式投影片,让学生操作,再现课文描述的自然现象,并适当作一些拓宽。这样学生会体验到科学观察中,会发现很多问题,会涉及到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 5.本课结束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认为丁大勇、李小文说的都对、都不对,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看看老师说的对不对? 课后,留下了一个悬念,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月亮和云彩》课后反思 上完《月亮和云彩》一文之后,学生就课文发生了争议。 争议之一:月亮不动,动的是云彩。理由,课文就是这么写的,而且平时观察也能得出这个结论。 争议之二:月亮会动,它和太阳一样,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孩子们各自据理力争,但也有困惑的,似乎双方说得都有道理,但又不能确定。我心中暗喜,孩子们的思想在此碰撞出了火花,他们敢于大胆的求异。这正是解丌他们心中疑团,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进行课外延伸的契机。于是,我决定采用表演法和实物演示法上一堂活动课来帮助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 1.读儿歌: 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 2.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太阳、地球、月亮,演示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转关系。 3.从实验室借出日食、月食演示仪,演示日食、月食发生的状况。 可以说,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生怕错过了其中一个小小的环节,一大半的孩子跃跃欲试,想亲自演示一遍,我满足了一些同学的要求,但更多的是要求他们回家用简单的球借助灯光来演示。 得出结论:月亮确实会动,学生更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么神秘的日食和月食现象就是那么简单,只是因为它们在运行的过程中处于特殊的位置所产生的现象而已。 兴奋之余,一学生猛然提出,时钟走的情况不是和课文里月亮走的情况差不多吗?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令人吃惊。我决定继续演示下去,于是,我找来一架电子钟,请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运动情况。五分钟后,大家发现,秒针走了五圈,分钟走了一个大格,而时钟似乎是一动未动。我让大家联想月亮在天空运行的情况,学生恍 然大悟。由此得出第二个结论:月亮在天空中是在动的,只不过它和时针一样,走得很慢很慢,我们只观察一会儿是看不见它在动的,因此,课文中李小文说月亮不动云彩动是对的。 过后,学生又提出疑议:为什么一开始他们会认为是“月亮走得快呢?” 虽然,学生并不太明白什么是参照物,但通过讨论后,学生明白了课文中李小文他们一开始是以飘动的云彩作为参照物,而后来却是以静止的树杈作为参照物的,来判断的。学生还联想到火车上看行人、树木的感受,甚至观察到同一方向前进的慢车似乎在后退。至此,学生茅塞顿开了。 在这堂活动课中,学生摸索到了天文及物理的一点粗浅的知识: (1)太阳系、地月系天体的运行情况。(2)日食、月食发生的原因及现象。(3)什么是参照物。(4)什么是绝对静止和相对静止。 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一堂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但教师应该在学生对某一内容心存疑虑时,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内容是学科之间相互融合贯通的因素,它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能够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课程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许,正是这样的一堂语文实践活动课,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当一名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的种子。 总之:1、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遇事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才能有好办法解决问题。 2、我把课堂导入的环节和调动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在课堂的初始阶段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学习驱动器”,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就会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就能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课堂的氛围就会比较热烈。 3、本节课,我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组织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是一年级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是很深入,只存在于表面,只有几个爱动脑筋的同学在发言,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好象无所事事。那么,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地年级学生合作学习呢?敬请大家指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火花。”整堂课我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介绍新朋友激情导入,朗读教学中采用多种读形式,并利用教师的引读和语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读书活动。多媒体的使用也较合理,利用生动的动画画面突破教学难点。知识点训练比较到位,练习设计为学生创设好情境,铺好台阶,便于学生思考,并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学完了课后一半的生字。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遇事要多动脑筋想一想,才能有好办法解决问题。不足之处在于朗读指导不够到位。有些长句在学生读不好的情况下,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策略,如分解长句练读,抓中心读等等。此外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还不够,如何更好地组织好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呢?有待日后研究。 针对低年级学生对于游戏的浓厚兴趣,此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边游戏边学习语文,形象地理解“穿行”的意思,师生的合作开关灯更是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句式“一会儿……一会儿……”的变化之快,快乐语文浸润其中。 【如果说阅读是吸纳、积累语言,为言语能力的发展提供原材料的话,那么,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写出月亮和云彩的悄悄话,不仅迎合低年级儿童的童话心理,更是为了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而创造地运用语言。 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不只是简单地告之答案,在深入研读文本,抓住关键句子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联系上下文,回环往复,在反复的朗读和训练中,不仅加深了对词语和文本 的感悟,语言的训练也落到了实处。
/
本文档为【评课《月亮和云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