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厦门大学简介

2017-09-29 22页 doc 44KB 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54168

暂无简介

举报
厦门大学简介厦门大学简介 海上花园学府 中国南方之强——厦门大学简介 厦门大学概况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 1921 年创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 “211 工程 ” 和 “985 工程 ” 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现任党委书记为朱之文、校长为朱崇实教授、研究生院院长由副校长吴世农教授兼任。 这是一座山海环抱的海上花园学府, 85 年来学校秉承 “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 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
厦门大学简介
厦门大学简介 海上花园学府 中国南方之强——厦门大学简介 厦门大学概况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 1921 年创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国家 “211 工程 ” 和 “985 工程 ” 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现任党委书记为朱之文、校长为朱崇实教授、研究生院院长由副校长吴世农教授兼任。 这是一座山海环抱的海上花园学府, 85 年来学校秉承 “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 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 14 万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近 60 人。 学校已与美、英、日、法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 100 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 2004 年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等 6 所高校签订了 “ 全球七校联盟 ” 合作, 2005 年,联盟高校扩大为 8 所,建立了全球多边合作关系。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问题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今年 4 月 6 日,学校以 “ 厦门大学走向世界 ” 为主题,定位于国际性和学术性,隆重举办了 85 周年校庆活动,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高层次的庆典活动。其中来校参加我校 85 周年校庆的国外嘉宾共 117 人,包括 6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包括来自牛津大学、莱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巴黎十大在内的国(境)外 45 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或校长代等,为提升我校国际化程度,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提供了良好契机。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建成 “ 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 的奋斗目标迈进。 校训( University Motto ): 自强不息,至于至善 厦大历史 1921 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1937 年:改为国立厦门大学 1952 年: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 1963 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1986 年:试办研究生院 1995 年:列入国家“ 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6 年:教育部首批批准厦大建立研究生院 2001 年:列入国家“ 985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4 年:确定 为 中国副部级的高校 2005 年:以全优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校园概貌: 厦 门大学 占地面积 8000 多亩,其中厦门校本部 2500 亩(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全部在校本部),漳州校区 2568 亩,集美校区 3000 亩。三个校园均依山傍海、风景秀丽,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校园。 本科生: 18989 人 硕士生: 10591 人 博士生 : 1801 人 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 1600 余人 教职员工数: 4600 多人 院士: 18 人(中国科学院院士 9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双聘院士 8 人)。 学院: 18 个 系: 45 个 研究院、中心、所、室: 80 多个 本科专业: 70 个 可招收硕士专业: 217 个 可招收博士专业: 131 个 博士后流动站: 12 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个 (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实验室 ,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个 国家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5 个( 东南亚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5 个 (化学、生物学 ( 含海洋生物学 ) 、历史学、经济学、生物技术) 全国重点学科: 13 个(政治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高等教育学、专门史(经济史)、国际法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动物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 厦门介绍 市花: 三角梅 市树: 凤凰木 市鸟: 白鹭 厦门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素有“海上花园”、“海上明珠”的美称,是中国著名的海港风景旅游城市,以独特的地域文化、秀丽的自然景观、四季如春的海洋性气候、日新月异的现代化进程、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厦门源远流长的闽南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的交融,构成了海滨城市独特的景观。淳朴热情的民风,温馨的生活情调,是世界最适宜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城市之一,流连于这座城市,你可以阅读这座城市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 厦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中国大中城市前列,海、陆、空交通便捷,现代通讯设施发达,金融、保险及其他保障体系健全,有着良好的 法制环境和社会生活秩序,是一个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城市。 在 2005 年 3 月 公布的中国 200 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居 第九。 奥林匹克国际合唱比赛是世界合唱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一项国际音乐赛事。 2003年底,厦门和以现代歌剧和音乐闻名于世的悉尼、威尼斯一同列为申办城市, 2006年7月,厦门成功举办被誉为世界合唱界“奥运会”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来自世界各地的80多个国家400多个合唱团前来参与,极大地提升了厦门 这座正迈向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的艺术内涵及文化品位。 殊荣: “联合国人居奖”、 “ 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 “最佳合作城市” 面积 : 厦门由厦门岛、鼓浪屿、内陆九龙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区以及同安等组成,陆地面积 1565.09 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300 多平方公里。 气候: 厦门属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平均气温在 21? 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交通: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可抵达国内各大中城市,并开通直航东京、汉城、新加坡、雅加达、曼谷等城市的十几条国际航线;火车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西安、重庆、昆明、南昌、蚌埠等国内各大中城市;高速公路与周边省份和城市相连,交通快捷便利。 风景名胜: 鼓浪屿、万石植物园、南普陀寺、环岛路(一年一度厦门国际马拉松赛道)、金门,厦门海域等。 周边一瞥 : 厦门是福建省东南部最繁华的城市。近邻泉州市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景观美不胜收,提线木偶演出闻名于世;漳州市是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也是厦门大学漳州校区的所在地。 福建省西部驰誉中外的特色建筑“土楼”距厦门只有 3个小时路程。福建省北部蜚声遐迩 的休闲旅游胜地武夷山离厦门也不远,它是联合国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保护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 学校设施 图书馆: 校图书馆目前拥有总面积达 6万多平方米的馆舍。其中校本部拥有一座总馆和4个(法学、经济与管理、文史、东部学生公寓)分馆,可提供3,000多个座位。漳州校区图书分馆面积达3.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个,建筑堪称国内一流,与校本部实现高速网络连接。全校图书资源统一配置,面向全校师生开放。馆内现装备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工作站400多套,直接与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相连,馆内网络与校园网千兆接入,实现了高度的电子化、网络化服务环境。 学校图书馆各总、分馆目前每周 7天,每天早8点到晚10点向师生开放,提供纸本文献借阅、文献复制、多媒体阅览、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科技查新、展览、学术报告等服务,网络资源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图书馆从国内走向国际,开展跨校、跨地区的合作,目前已与 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大学图书馆建立有馆际互借和出版物交换关系。利用全球网络环境,有力地保障着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成为学校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 图书馆总馆面积: 22000 平方米 中文图书: 200 多万册 外文图书: 50 多万册 中文期刊: 10000 多种 外文期刊: 12000 多种 年新增文献藏量: 10 万册以上 在线大型数据库: 100 多个 全文外文电子期刊: 1 万多种 全文中文电子期刊: 8 千多种 教学与实验设施 近年以来,学校投资二亿多元改造、新建学校公共基础教学设施和基础实验设施,使我校教学条件居全国先进行列,有力地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水平和实验教学水平,为教学、科研创造良好的软、硬件基础。 校本部有公共教室 155间,共13557个座位;其中多媒体教室89间,共7604个座位。多媒体教室内均配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响系统、电动布幕等多媒体设备。各学院还建有适应本专业需求的专业基础教室、多媒体教室。学校建有AA型语音系统、AC型语音系统、数字语音系统等各类型的语音教室,教室内均装备多媒体系统。此外学校还配套建设无线听力系统等教学设施。 学校拥有教学类计算机 6000余台。校本部建有13间公共机房,708台计算机。机房装备多台高性能的服务器,直接与校园网千兆接入,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全体师生提供优质信息服务。 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 CERNET2 的主接点之一。 此外,各学院还建有各类专业机房。校本部现有教学实验中心 14个,教学实验室80个,实验室使用面积约5万平方米,开设各类实验项目2000多个,配备各种先进的教学类仪器设备。 生活设施 学生宿舍 近年来,我校加大学生宿舍(公寓)建设及改造投入,扩大学校办学规模,保障发展了学生住宿需求。在日臻完善学生宿舍(公寓)硬件设施的同时,采用分区分类安置学生住宿的办法,以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服务,为学生创造安全有序、文明整洁、温馨祥和的住宿环境。 目前,全校投入使用的学生宿舍(公寓)楼共计 84栋,可容纳3.5万名各类学生住宿。其 中,分区布局为:?校本部学生宿舍(公寓)38栋,全部具备学生公寓条件,可容纳1.5万名各类学生住宿:?曾厝垵学生公寓(位于环岛路 海边,距校本部 3公里,有专门的公交车往返于公寓和校本部之间)7栋,安置0.5万名硕士生住宿:?漳州新校区学生公寓39栋,现住本科学生1.5万名。 在建的校本部曾厝垵二期 7栋硕士生宿舍、漳州校区6栋学生公寓楼今秋将投入使用,学校将基本学生住宿“4 -2 -1”目标(即本科4人一间,硕士生2人一间,博士生1人一间)。 住宿条件: 学生公寓楼按相关建造,实现住宿功能区分、通讯、网络入户,配用组合式家具及智能化用电管理等;宿舍区的洗浴、洗衣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备,日臻完善;每间宿舍都安装空调;并在全国高校首创学生免费饮用开水。 所有学生宿舍(公寓)楼,进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与服务,实施标准化保洁、维护作业,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倡导学生民主参与自主管理、自助服务,共同营造安宁、整洁、文明、温馨的“学生之家”。 住宿标准: 2007级硕士生将入住学生公寓(住宿标准一般为:双人间、独卫、电话、网络、空调、热水器等)。研究生宿舍楼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住宿费:1600元/人/年,物业管理费:120元/人/年(以物价部门审定的价格为准)。 2007级博士生将入住博士生公寓(住宿标准一般为:单人间、独卫、电话、网络、空调、热水器等),住宿费:2400元/人/年,物业管理费:120元/人/年(以物价部门审定的价格为准)。 餐饮服务 厦门大学拥有专门从事餐饮管理服务的厦门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承担着本部校区及漳州校区叁万多名师生的日常用餐。“多种经营”和“多层次服务”是“厦大餐饮”的一大特色,校本部共有学生餐厅 8个,可供2万人用餐;校外有托管餐厅13家。中心拥有近700多名素质优良的员工,本、专科以上学历36人。中心有高级烹饪技师2名、特级厨师4名、一级厨师5名、二至五级以上厨师近60名。 目前在校学生每月平均伙食费为 250-300元左右。“厦大餐饮”注重全国各地口味菜肴的制作,每个餐厅每餐均有五十余种菜肴可供选用。全校餐厅还实现了售饭(菜)微机化、餐具不锈钢化和食堂餐厅化等目标,师生可不带不洗碗筷,就有清洁卫生的餐具用餐。饮食服务中心以其规范的管理、完善的设施、优质的 服务、良好的卫生条件及特有的厦大文化餐饮品味受到好评。 健身和运动设施 厦门大学具有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设施,目前有体育馆 3 座,游泳馆 1 座,塑胶田径场、足球场 4 个,篮球场、排球场和网球场共 100 多片,同时还拥有健身馆、乒乓球馆、武术馆等室内运动场馆,学校总的运动面积达到 17 万平方米。我校的高水平运动队有篮球、田径、足球、武术、游泳。各种学生体育协会 20 多个,常年举行各种活动和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它服务 学生宿舍区和校园周边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邮政局设立的办理处和自动柜员机,为广大师生提供存取款、汇款、转帐等服务;校本部内还有逸夫楼、建文楼、克立楼和厦大招待所等不同档次的宾馆,提供旅行、会议住宿的优质服务。 此外,学校在西校门口设有火车、航空售票处,为全校师生的外出旅行及寒暑假的回乡返校提供票务服务。联系电话: 0592—2183083。 校园文化 厦门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以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为目标,形成了以科技 学术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纪念活动、文化体育活动为主体的全方位、系列化、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格局。 科技活动: 为了鼓励和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专业学术水平,我校注重专业竞赛和专业水平的结合,组织学生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 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国际商事仲裁模拟法庭辩论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辩论系列赛事(全国大专辩论赛、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四大名校辩论赛)、ACM国际编程大赛、SCILAB自由软件编程竞赛等等高水平赛事,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和创业氛围。2004年,在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我校获得两 金一银及“最佳表现团队”称号,成绩名列全国高校前茅,今年,又有三支团队闯入第五届全国竞赛终审决赛。 文体活动: 厦大学子不仅可以欣赏到“全国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菲利浦大学生足球联赛”等顶级体育赛事,还可以亲身投入到南强人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赛场上。每年 3月份的“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让您和世界高水平的马拉松选手同场竞技,在目前国际上最美丽的马拉松跑道上享受马拉松带来的力与美的体验。青春的脉搏激扬跳跃,飞扬的激情热烈涌动。除了每年学校组织举办的迎新晚会、元旦晚会、校庆艺术节、周末文化广场、国庆游园等大型文艺活动外,学校还支持成立了学生管乐团、模特队等艺术团,策划并组织学校各类文艺活动和晚会。厦大学子踊跃报名参加的校园十大歌手赛、舞蹈大赛和话剧小品大赛更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热点。 学生社团: 厦门大学拥有近百个学生社团,涵盖科学技术、社会实践、文娱艺术、体育健身等诸多方面。其中,南强学术讲座、院长论坛、专家论坛、导师论坛、博士论坛、博士沙龙等一系列的旨在探讨与交流学术的高水平学术论坛,更是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热烈追捧和积极参与。另外,学校还经常聘请包括诺贝尔获奖者在内的世界级高水平的学术大师莅临学校讲学,使广大师生能零距离直面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学术前沿。 85周年校庆盛典: 在今年厦门大学 85周年校庆上,作为校庆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邀请到了包括美国康奈尔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荷兰莱顿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世界名校在内的国外40余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将前来。校庆期间,我校还举办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论坛,6名诺贝尔奖得主共聚厦大,为莘莘学子奉献了多场精彩讲座。同时我校举办了“海峡两岸论坛”、“世界大学科技园的现状与发展”、“鲁迅研究”等一系列学术性论坛和会议。 校庆期间,好戏连台。 4月5日,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节目组在厦门大学举办“我的未来不是梦”大型演唱会,共贺厦门大学生日,成为厦门大学85周年校庆活动的又一大热点和亮点。以“厦门大学走向世界”为主题的85周年,定位于国际性和学术性。通过校庆,更多的人认识厦大、了解厦大、走进厦大。 科研成果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情况 一、“ 985 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5 个): 在国家“ 985 工程”二期的建设项目中,我校东南亚研究创新基地、台湾研究创新基地、财务管理与会计创新基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创新基地、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创新基地被列入“ 985 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行列,成为国家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 5 个): “十五”期间, 我校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台湾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通过 教育部组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被列入教育部百所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行列,成为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基地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我校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在 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不仅全部顺利通过合格评估 , 而且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和东南亚研究中心还被评为优秀重点研究基地(全国有19个),优秀重点研究基地入选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名(第一名为中国人民大学)。 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在科研成果获奖方面,“十五”期间我校文科共有近 70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含厦门市)奖励。其中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我校文科共有1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3项,获奖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六名。上百卷的《台湾文献汇刊》面世,在海内外引起较大反响。《透视中国东南:文化的整合研究》和《中国词史》两部著作获得第14届中国图书奖。在福建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我校文科有127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39项、三等奖71项,青年佳作奖4项,获奖总数位居福建省高校第一位。 此外,在中宣部、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计委、安子介等部级奖的评选中,我校均取得佳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四、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十五”期间,我校共承担目前我国文科类最高层次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99项,是“九五”期间(51项)的近两倍,与武汉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五位。其中2003年和2004年分别以22项和28项的成绩连续两年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创下历史最好成绩。2005年我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的立项,这不仅是我校而且是福建省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此外,“十五”期间我校还承担各类省部级课题 347项。其中在教育部2003年开始启动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报中,我校连续两年都有命中,获资助经费130多万元。这是我校在教育部重大课题立项方面又取得的新突破。 在科研经费方面,“十五”期间文科到校经费分别为:2000年1146.14万,2001年1355.3万,2002年1178.83万,2003年1239万,2004年1595.2万,2005年跃增至3000万元。 五、 2005 年中国大学社会科学前 10 强: (资料来源:新浪网?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 学校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厦门大学 南开大学 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六、 2002-2005 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全国的排名情况: 在数家中介评价机构所进行的评价中,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综合指标连续数年稳居全国高校前十名之内,部分指标甚至在前五名之内,如果按人均计算,排名还可能更靠前。 (资料来源:新浪网?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 年份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名次 第 10 名 第 8 名 第 8 名 第 9 名 理工科科研情况 “十五”期间,我校继续加强基础研究,保持和扩大了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优势;应用研究呈快速发展,学校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大幅度提高。 学校现拥有 , 10余个科研机构 ,其中有 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试点建设),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拥有“985工程”二期建设创新平台和基地11个(理工科6个,文科5个)。2005年,厦门大学科技园正式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系列。 “十五”期间我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我校新增两院院士4人,全校两院院士总数达到10人,另有双聘院士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总数达到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增10人,总数达到21人,列入百千万人才工程总数达到5人,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总数达到16人,18位教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固体表面物理化学研究团队”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机制研究团队”获批入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有8个学科获批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4个学科获批设立“闽 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 “十五”期间学校到位科研经费 保持逐年增长。 2001年科研经费4399.83万元,2002年达到7260.23万元,2003年达到8917.2万元,2004年达到9561万元,2005年达到12600万元。2001年至2005年五年经费总数达42738.26万元,大大超过“九五”期间五年科研经费总和。 “十五”期间, 我校共承担了“ 973”、“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工项目、908项目、教育部项目、省市科技项目等纵向项目数达1015项,而且项目层次逐步提高。军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逐渐增多,由“九五”期间的2项增加到目前的18项,重大军工项目的承担能力大大增强。 “十五”期间,我校科研成果逐年增多,层次不断提高。从 2001年至2005年底,全校共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5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1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奖2项(2004年)、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4项;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项。2004年,郑兰荪院士课题组和戴民汉教授分别发表论文在《SCIENCE》杂志上,标致着我校的科研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2001年至2005年,我校共发表论文7629篇。在国内许多高校合并、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校理工类收入在SCIE(SCI扩展版)的论文数仍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九五”期间我校年均收录SCI论文数140篇,而2001、2002、2003、2004年被SCIE收录论文数达到201、275、310、398篇,分别名列全国高校第22、23、22、21位;收入在EI和ISTP的论文数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2001年至2005年,学校共申请专利342项(其中发明专利290项),授权专利132项(其中发明专利77项)。充分体现了我校原创性的科研实力正在不断地增强。 “ 十五“期间,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开局面。厦大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推出世界首个戊肝疫苗;厦大福建省医学分子病毒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汕头大学联合研制成功世界首个禽流感病毒 H 5 N 1 快速诊断试剂盒;“艾滋病毒(HIV)基因工程重组可溶性?+?抗原及基于此的第三代HIV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生产”成果转让给企业后,目前产值已达到3000多万元;“丙谷二肽”已获中试成功和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证书及生产许可证,目前已开始规模试生产;“高效表达转胸腺素基因蓝藻”等一批项目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海洋学科在我国首次实现了MODIS卫星遥感海洋数据产品网络准实时发布,提高了海洋遥感数据产品时效。 学校每年参加深圳“高交会”、“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以及其它各地的科技成果交流会,并不断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注重与企业开展长期稳定的合作,以多层次、多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不同模式的产学研基地—“技术工程中心”或“实验室”。五年来,与杭州养生堂有限公司共建“厦门大学养生堂生物药物实验室”;与厦门宝龙集团共建“厦大宝龙电池研究所”;与深圳美宝田公司共建“厦门大学深圳宝安区水产工程技术合作开发中心”;与福建华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厦门大学华融信息技术实验室”;与厦门三优光机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共建“厦大三优光机电科技开发中心”等产学研基地,这些研发基地的成立促进了处于不同阶段科技成果的转化,已成为我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重要孵化基地。 厦门大学研究生培养特色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1986 年,厦门大学成立研究生院。 1996 年 3 月,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厦门大学建立研究生院,是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 33 所高校之一。 优良的培养质量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 21 世纪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校始终以 “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 为核心,通过实施研究生教学质量工程,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与课程改革,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重点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生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优质课程建设工程、博士论文培育工程,研究生国内外访学交流与学术论坛计划,研究生教育程序化管理与质量监控工程及学科建设与学位点建设工程等。 灵活的培养机制 为加速优秀研究生的培养,厦门大学在部分专业试行硕博贯通的“直博生”培养方式,加大提前攻博与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选拔力度,吸引和开拓优秀博士生生源;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研究生 2-3 年;博士研究生 3-4 年;硕博连读与本直博研究生 5-6 年。 适当放宽研究生的在校年限,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创新意义较大的研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完善的激励机制 在校研究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经济资助:学校设有各类奖、助学金,学校拨出专款设立研究生 “ 助教、助研、助管 ” 三助岗位等等。学校将积极争取在部分学院试行奖学金改革,推行高额滚动式奖学金。 招收培养国际项目硕士研究生 学校计划从 2006-2007 学年开始在部分学院面向海外生招收培养国际项目硕士研究生。 我校将在文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海洋与环境学院等六学院推行研究生国际项目,全部课程用英语授课,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我校攻读硕士学位,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为他们在中国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将成为学校今后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点该项目。该项目 旨在培养 既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又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高层次国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相结合。 对外教育与国际合作交流 厦门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对外教育的高校。始于上个世纪 50 年代的海外函授教育和始于 80 年代初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至今培养了遍布五大洲 90 多个国家的三万多名各类海外学生,他们在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所在国与我校的外交、经贸、教育、文化交流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因此获得了 “ 泽及四海,载誉五洲 ” 的盛誉。近年来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根据我校的特色,我校将在文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海洋与环境学院等六学院推行研究生国际项目,全部课程用英语授课,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我校攻读硕士学位,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为他们在中国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将成为学校今后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点该项目。 厦门大学坚持开放式办学,全方位地开展国际和区域学术交流和合作,已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菲律宾、韩国、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 104 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与众多具有较高水平或某些学科(领域)富有影响的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近年来,我校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的正式校际合作交流基础上,继续拓展国际合作方式、继续扩大国际合作办学,大力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所需人才。特别是加入 “ 全球八校联盟 ” 以后,一改以往双边为主的校际交流形式,建立了八校在教育、科研、行政等方面的多边合作,具有互补、互惠、共享、共建等许多优势。 学校每年派出数百名学者、教师和学生到国外开展合作科研、进修学习和参加学术会议。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先后接待了外籍专家近 3000 人次来校任教、讲学或研究,并凭借学科的优势和相关学者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成功举办了近 200 次国际性和地区性的学术会议。 在对台交流方面,厦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学校已与数十所台湾高校、研究所和新闻媒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相互联系,已成为祖国大陆近年来对台教育、 科技、文化交流最活跃的高校之一,也是台商台胞参观访问最集中的高校。近几年来厦大赴台交流学者人数一直居祖国大陆高校之首,同时我校每年也邀请和接待大量台湾学者和团组来校讲学和访问,并多次成功地举办了两岸高层次学术研讨会,组织两岸青年学生联谊活动,与台湾学术单位就一些具体课题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学科建设,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使对台学术交流向更深层次、更实质性的方向发展。通过教育交流,与台湾各界人士加强联系与交往,促进两岸其他方面交流的开展。同时,厦门大学的台湾问题研究独具特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国家制定对台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台湾媒体认为 “ 两岸关系权威,厦大当之无愧 ” 。 今年 4 月 6 日,学校以 “ 厦门大学走向世界 ” 为主题,定位于国际性和学术性,隆重举办了 85 周年校庆活动,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高层次的庆典活动。其中来校参加我校 85 周年校庆的国外嘉宾共 117 人,包括 6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包括来自牛津大学、莱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巴黎十大在内的国(境)外 45 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或校长代表等,为提升我校国际化程度,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提供了良好契机。 下面为朱自清的散文欣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 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样“难得”,特别是在“这年头”。但不知怎的,总不时想着在那儿过了五六年转徙无常的生活的南方。转徙无常,诚然算不得好日子;但要说到人生味,怕倒比平平常常时候容易深切地感着。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正可借来作近日的我的注脚。昨天忽然有人提起《我的南方》的诗。这是两年前初到北京,在一个村店里,喝了两杯“莲花白”以后,信笔涂出来的。于今想起那情景,似乎有些渺茫;至于诗中所说的,那更是遥遥乎远哉了,但是事情是这样凑巧:今天吃了午饭,偶然抽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了三年前给S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南的台。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朱自清《一封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载自《匆匆》 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浓厚。我们却只不愿回去,于是只能由懊悔而怅惘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惘了。直到利涉桥下,微微嘈杂的人声,才使我豁然一惊;那光景却又不同。右岸的河房里,都大开了窗户,里面亮着晃晃的电灯,电灯的光射到水上,蜿蜒曲折,闪闪不息,正如跳舞着的仙女的臂膊。我们的船已在她的臂膊里了;如睡在摇篮里一样,倦了的我们便又入梦了。那电灯下的人物,只觉像蚂蚁一般,更不去萦念。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看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 --载自《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
/
本文档为【厦门大学简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