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2012-11-08 13页 doc 57KB 62阅读

用户头像

is_631729

暂无简介

举报
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东莞市慧众教育全方位辅导中心 Dongguan Popularize education Investment Co., Ltd 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智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的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儿童在入学以后,教学方式的改变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学...
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东莞市慧众教育全方位辅导中心 Dongguan Popularize education Investment Co., Ltd 第一节 小学生心理特点 一、小学生智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的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儿童在入学以后,教学方式的改变向他们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小学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兼顾着“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发展方式 。 二、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如自我知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形成。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所谓客观化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个体显著地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学习角色的最重要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小学生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我国心理学家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现出如下趋势: (1) 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时期,一年级到二年级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 (2) 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 (3) 五年级到六年级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随着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和辩证思维的初步发展,小学儿童的自我意识更加的深刻。他们不仅摆脱对外控制的依赖,逐渐发展了内化的行为准则来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开始从对自己的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评价。 学前儿童受自我中心的限制,尽管能区分自己与他人,但仍然认为他人对世界的看法和自己相同,随着社会交往经验的日益增多,儿童逐渐注意到他人与自己对世界的反应是不同的。开始认识到他人不仅有与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在相同的情况下可能有不同的反应,儿童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 三、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小学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迈入小学校门,对于小学的“学习环境”、“学习内容”与“作息时间”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性。以往以“玩”为主的生活方式,变成了目前的以“学”为主,学习压力骤然加大,有些无所适从,但由于其年龄特征,对压力的感受性不强,压力并不是很大,家长与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阶段的教育,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与学习兴趣。此时学生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行为较随意。在完成外部活动时的注意力比完成内部智力活动时要稳定,完成简单而单调的课业时比在解决某些较复杂的、要求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课业时更容易分心。 一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对学习的内涵没有领会,而更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与外部活动。学习的动机主要以“比其他小朋友好”或者父母、教师的称赞为动力。无条件的信任和服从教师,对教师怀有一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很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不放在心里,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2、小学二年级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校教育,可以适应学校基本的作息时间与各种规则,在适应性上较一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大的进步。此时学生的心理活动仍以不随意性为主,注意力仍难以集中,但已经开始具备了初步的随意注意,能够初步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内容上。二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此年级儿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 二年级的学生对“学习”的概念仍旧比较模糊,对学习的内涵难以领会,学习的过程与外部活动仍然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在这一阶段,学生逐渐萌发了集体意识,学习动机中也相应具备了一些集体荣誉感等因素。无条件的信任和服从教师,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仍旧比较模糊,不完全清楚自己和集体的关系,但却可以意识到班级是一个整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不在乎活动的成败,很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反应性较低。 3、小学三年级 随着年龄与学龄的增长,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在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上显现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注意不够稳定,不易持久,相对于二年级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差,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 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仍是获得表扬与集体荣誉感,但逐渐萌发了情绪性,更愿意愿意依靠教师,由教师来评价事情的好坏和胜负。男女生在一起活动不受性别的限制,集体意识开始开成,其兴趣由个人活动逐渐转至集体而有组织的活动。特别愿意选择合得来的同学一起活动。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影响集体成绩。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喜欢听表扬,但被批评后的情绪很容易恢复。 4、小学四年级 小学四年级是小学时期内相对重要的时期,其发展特征为: 1、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仍旧比较明显,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活动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时间和空间感较差,表现在: ① 注意力不够稳定,有意注意虽有进一步发展,注意力集中能力相对较好,但还不完善,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② 记忆上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 ③ 这时期学习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在开始发展,但是仍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某些学生虽然已学会一些概念,并能进行判断、推理,但是还不能自觉地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他们常常能够解决某种问题或任务,却不能说出自己的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的。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逐步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关键转变点,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质变”或说“飞跃”,这个质变发生在的时期,就是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当然,其中也有可变性。如果教育适当,“关键年龄”可能提前,反之,如果没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也可能推迟发生。 2、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总是,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教师,希望教师来做主。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开始担心自己在集体活动中表现不佳,考试分数往往决定其自我评价水平,愿意听表扬,要求教师采取公平态度。如果教师批评不当,会产生抵触情绪。 5、小学五年级 五年级学生的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表现在: 1 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地时间可过25分钟左右。同时,注意分配能力也有所提高。 2 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记忆。 3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仍旧停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上,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还感到很大的困难。又如,儿童已能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而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可是,当他们开始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时,如果没有具体事物的支持,就会感到很大的困难。 4 集体意识显得很强烈。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愿意摆理由讲道理,智力和体力相结合能力得到发展。女生在一起活动开始注意性别界限,男性女性的性别特点明显地表露出来。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逐渐以选择、批评的态度对待教师,对教师不公正的处理会有不满的表现。不愿违反规则,十分重视约定事项。 6、小学六年级 六年级的学生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六年级学生的视觉的感受性等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感事事物的目的性更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提高。 1 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30分钟左右。注意分配能力进一步提高。 2 有意记忆在不断发展,开始由教师布置任务的记忆过渡到自觉的意义记忆。 3 思维上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仍然是同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这一阶段,学生逐步学会分解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集体意识较五年级又有发展,已不满足无规则要求的游乐性游戏,开始通过各种写作、运动等活动抒发自己的情感。男女生均显露其各自的心理特点,出现相互反感的倾向。自我评价意识逐步得到发展,十分尊重强者。对“家长”、“教师”等权威开始产生了怀疑的态度。确定朋友关系的倾向十分浓厚,愿意同水平相当者竞争,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强,但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 第二节 初中生心理特点 一、初中生智力的发展特点概述 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按照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等逻辑课题。朱智贤也认为,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在起作用。 二、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1、自我意识高涨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进入自我意识从外化向内化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的自我意识活动空前高涨,但他们对自己形成的自我观念却常常是动荡和片面的。一方面,自我意识的高涨使得初中生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人际亲系和价值理念。他们的内心世界迅速丰富---围绕“我”的问题层出不穷,因而围绕“我”的探索和体验也迅速展开,为他们培养自知力和自控力提供了可能,也为他们接受社会行为规范、学会与别人沟通和相处提供了强烈的主观愿望。另一方面,他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也不一定能对有关自我的种种问题产生明确的客观结论,有时会因为认识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足,让自己陷入经常性的迷惘和困惑,乃至对人对事出现一些敏感、偏激的认识,过度地强调自己的观点,使其自我观念中伴随着许多夸大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2、出现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反抗心理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自我意识的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的产生这三方面因素。反抗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化,时而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时而漠不关心,冷漠相对。 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 初中生的情绪感受与表现形式,既不像以往那么简单直接,也不如成年人那么成熟稳定,表现出“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等比较极端的情绪类型。 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 初中生较以前的人际交往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逐渐脱离了儿童期团伙交往的方式,朋友关系在生活中日益重要,对朋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希望从朋友那里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对待异性方面,双方都开始意识到了性别问题,并彼此对对方逐渐发生了兴趣,但在表面上看,他们并不互相接近,而是相互排斥。一直到初中后期,男女才开始融洽相处。对待家庭关系,初中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体上表现为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的脱离与父母榜样作用的削弱。 三、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初中一年级 尽管初一学生还保留小学生的特点,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发育速度的突飞猛进,使其在智力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感知觉能力已经逐步发展完善,甚至在许多方面赶上或者超过了成年人水平;记忆系统发展更加完善,记忆能力随着记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明显增高;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而后者则逐步发展,处在一个过渡时期。 这阶段学习强度与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习方法与小学时出现了明显差别,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逐渐显现,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习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学习成绩的分布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初上中学,原有的人际关系被打破,与教师、同学要建立新的关系,对适应性和人际关系不良的孩子,其压力并不小于学习压力。很多初一学生对这些变化一时很难适应,小部分者出现自信心丧失、尊严感降低等心理现象,并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 由于个体发展的不平衡,这阶段的学生在个性成熟方面有分化现象,部分学生(主要是女生)相对成熟,显得有主见,但逆反现象明显;有的学生仍显得幼稚,自觉性差,表现欲强。男女同学之间仍然彼此保持比较隔阂的交往状态,但彼此在内心对对方则投以更多的关注。个别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初步具备了青春期的特征,然而此阶段正处于适应学校的生活状态中,并无过于明显显现。 2.初中二年级 初中二年级是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关键段。思维发展进入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初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记忆力、注意力均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初二之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成为主导学习成绩的关键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成为了学习成绩是否优良主要因素。 初二年级既没有刚入初中时的天真,也没有感受觉到初三的紧张,是青春期特征表现十分明显的一段时期,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被称为“初二现象”。在此期间,学生成人感增强,极力想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摆脱家长与教师,甚至社会的“约束”,追求思想、行为的独立与自由。但这一时期的学生自身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成人感”的急速上升与“个人独立能力”的矛盾日益显现。在此阶段,学生情绪起伏较大,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差,易激动,叛逆性强。学习方面积极性和自制力不高,注意力难以集中到学习上,学习效率低,对于自已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对成绩感到自卑,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青春期“自我封闭”意识开始出现,有“孤独感”“寡言”等现象。课余生活开始向单一化转变,兴趣爱好狭窄,开始通过课外手段来宣泄自己的焦虑与不安,容易沉溺网络、言情小说等。和同学相处时爱哄闹,容易发生冲突,男女生交往比较敏感。开始普遍萌发早恋现象。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具备极大的极端性,极易因为一件小事骄傲自满、热情高涨,也很容易在遭遇小挫折的时候消极低沉、孤独压抑。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青春期的“关键期”。 3、初三年级 初中三年级的生理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年人水平,其中,感知觉、记忆、注意力系统已经基本发展完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仍在进行经验化向理论化的转变。相对于初二学生,心态也相对成熟、稳定。 中考压力是初三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中考的压力甚至要比高考还要大。很多学生在冲刺阶段拼命努力,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情绪容易变得浮躁 、易激惹。严重的会产生自卑感、失落感与厌学情绪。 另外,在此阶段,学习之外的压力也很大。中考是人生第一个分水岭,许多现实问题第一次摆到了学生的面前。努力了没效果、其他经济条件好的同学被送往国外念书、有的同学提前安排了要去的学校……,这些社会现象都会让学生体会到焦虑、不安、挫折,也会产生相对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会感觉明显的浮躁、焦虑、轻微的恐惧感,这些不良情绪与情感又会反过来使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降低,让学生有疲惫、力不从心的感觉。而这一时期学生又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其自信心容易受到挫折,滋生自卑感,导致自暴自弃。 第三节 高中生心理特点 一、高中生智力的发展特点概述 虽然初中生的逻辑抽象思维在个体的智力发展中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时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的支持,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理论型,高中生已能在头脑中进行完全属于抽象符号的推导,能以理论作指导去分析、解决各种问题。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总特点为: 1、 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 2、 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 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二、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概述 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 高中生的自我意识相对于初中生,取得了更加高度的发展。高中生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独立的愿望愈加强烈,但是,他们也知道这种独立是建立在与其他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和睦相处的基础上的,多数高中生能和其他成人保持一种肯定的尊重关系,反抗成分减少。 2、价值观的确立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随着社会接触的扩大,生活阅历的积累及文化知识的增长,他们开始能够分析各类社会事件,掌握各类社会,并以此标准来衡量各种现象,这就促进了高中生价值观念的确立。 三、高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高中一年级 高一年级同学们的抽象思维水平进入了从经验型占主导向理论型占主导转变的关键期,其间抽象思维发展速度达到历史最高点。其他学习能力指标均已成年人相差无几,在生理上来说,可以称之为成年人了。 与初一相似,高一又是一个学习成绩的分水岭。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以后,就开始感到学习的压力与紧迫感,开始奋发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终于从中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了,高考又遥不可及,可以适当的放松一下。由于学习态度的不同,会导致学习成绩分布的不均匀。 2、高中二年级 高中二年级同学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已经进入“理论型“发展的成熟期,思维能力进一步完善,过了这个成熟期,理论型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将会减缓,逐渐趋于稳定,取而代之的将是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已较明显的分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对优生来说由于之前学得好,他们积极、自信的心理不断得到强化,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教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同时,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他们所而临的是如何适应新的生活和新的学习,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对他们给予高度的关注。高三的学生因为就要参加的高考,家长和教师对他们给予更高度的关注。相对来看,教师和家长对高二的学生的关注就较少,使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孤独感和失落感较强。根据有关调查,在这一时期,也是亲子关系的危机时期,很多孩子开始疏远家长,寻求伙伴理解与异性理解。 高二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有没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就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其中有生理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还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学生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对他们的关注不够,导致他们只能从外界获得关爱的感觉。有些学生谈恋爱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其次,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影响,很多学生把爱情过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爱情,因而会模仿成人谈恋爱。 3、高中三年级 高中三年级同学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已经从“理论型”发展的成熟期转向辩证逻辑思维水平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虽然理论型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还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发展的重心已经转到辩证逻辑思维方面。 到了高三,同学们要将中学以来所学的所有知识进行大汇总、大融合,从而编织成一个知识网络,形成一个系统,课业负担相当的繁重。另外,由于高考制度的选拔性,和近几年参加高考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加的现状,导致周围同学竞争气氛加剧。与此同时,他们的家长、亲友甚至教师的殷切望给他们压力。这种如影随形的来自外在与内在的,精神和肉体的巨大压力,对从来没有承受过巨大压力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难以承担的。 高三时期对一个学生的一生来说,具有转折点的作用,所以,体现在学业或者说学习成绩上的压力,与以往“学习压力”有着本质的不同。高三的“学习压力”,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综合压力体系,压力源的力量之大,压力面之广,是同学们所没有经历过的。另外,高三的学习方式主要以“反复性”“单一性”为主​​——复习,背诵,在题海中生活。这种反复的,单一的活动,极易出现心理饱和效应。所以,高三也是一个心理问题的多发区。 与高二“孤独”“失落”感的增强相反,高三的学生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背负着自己的未来与全家人的殷切期望,如果说引发高二问题的原因是“不可承受的之轻”那么高三问题的原因一定是“不可承受之重”在重压之下,部分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涣散,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滋生内疚感,甚至导致自闭,自卑。
/
本文档为【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