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阅读不能没有我

2017-10-17 4页 doc 15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348501

暂无简介

举报
阅读不能没有我阅读不能没有我 雷树平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 学的改革。多年来被人们尖锐批评的“少、慢、差、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教学的僵化造成的。 从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题和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阅读教学的僵化主要表现在两个“自我”的丢失 :一是丢失了教师的自我,表现在只有《教参》和命题者的理解,没有“我”的理解。二是丢失了学生的自我 ,表现在三个方面:只有老师和命题者的理解,没有“我”的理解;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发现;只有 肯定和赞成,没有否定和批判...
阅读不能没有我
阅读不能没有我 雷树平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 学的改革。多年来被人们尖锐批评的“少、慢、差、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教学的僵化造成的。 从高考卷中的现代文阅读和课堂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阅读教学的僵化主要现在两个“自我”的丢失 :一是丢失了教师的自我,表现在只有《教参》和命题者的理解,没有“我”的理解。二是丢失了学生的自我 ,表现在三个方面:只有老师和命题者的理解,没有“我”的理解;只有被动的接受,没有主动的发现;只有 肯定和赞成,没有否定和批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是被动的,是追随的,没有自己的观点,更没有自 己的创见。一句话:只有作品、作者、老师和命题者,没有“我”。 这种僵化的阅读教学势必造成学生思想的僵化(被老师和命题者的思想禁锢起来),思维的退化(总是跟 在老师和命题者的后面跑),品质的惰化(面对一篇文章不是自己主动地去分析理解,而是依赖老师来分析讲 解),道德的伪化(不是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而是揣测琢磨老师和命题者的意图)。这对于提高学生 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是极为不利的,必须给予纠正,让“我”在阅读活动中站立起来,活跃起来 。 其实,在阅读活动中,“我”的作用是人人皆知的。鲁迅曾说《红楼梦》一:“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 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阂秘事„ „”(注:《(绛洞花主)小引》,《鲁迅全集》第7卷,第419页)“文学虽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 同而有变化。”(注:《看书琐记》,《鲁迅全集》第5卷,第429页)就是说对作品的理解,因生活体验、学 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品质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硬性的“统一见解”是不符合阅读规律的(尤其是对文学 作品的阅读)。马克思说:“对于一个著作家来说,把某个作者实际上提供的东西和只是他自认为提供的东西 区分开来,是十分必要的。”(注:《致马克西姆?马克西莫维奇?柯瓦列夫斯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4卷第343 页)这话的言外之意是作者实际上提供的东西与他自认为提供的东西不等量,如果把“实际上提 供的东西”理解为读者从作品中得到的东西,那么常常是前者大于后者,因为前者是经过了读者加工的东西。 这正是阅读的价值,它往往可以使作品增值,因为阅读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此,对作品理解加以人为的“限 制”也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损害了作品的价值,而且扼杀了读者的创造力。 刘生全同志在《不必焦虑——(令人焦虑的批评)的批评》一文中写道:“编写‘导读本’无疑是在‘窄 化’解读空间和限制阅读的意义生成,这既违背了文学解释学和接受美学的原理,也不符合阅读的根本目的和 基本要求。”(注:《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1日)“从时代要求看,„„教育必须首先摒弃导读这种刻板划 一、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的教育形式,代之以鼓励创造、培养个性、发展想象力的自由活泼的新形式。”( 注:《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1日)如果学生能够对名家的作品进行批评,对老师的见解提出意见,那就表明 他们独立性、自主性和批判意识的增强,是他们自信的表现,是他们“独立人格 和清晰自我意识形成的真实体 现”。然而我们面对的现实却是:《教参》为老师“导读”,老师为学生“导读”,命题者为老师和学生“导 读”;老师和学生既要受到《教参》的束缚,又要对命题者“察颜观色”,为了与命题者的意见合拍,他们时 时提防,处处小心,不敢越雷池一步,哪还有创造可言。所以,这种“导读”式的教学不但把学生教僵化了, 连老师也不知不觉地一同被僵化了。僵化的老师去教僵化的学生,那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于是,阅读不能没有“我”。 首先应该有老师这个“我”。为此,《教参》必须改革。现行《教参》给老师提供的主要是主题、结构、 写法和练习题,其次才是相关的背景资料。我认为,这是把主次弄颠倒了。作为《教参》,不应该是老师 备课的拐杖,而应该是有待加工的原料,让老师们感觉到搬用《教参》是无法备课的,只有吸收原料中的营养 和精华加以再创造,才能备课。所以,《教参》提供给老师的应该主要是背景资料——从横向和纵向使课文能 够拓宽拓深的相关研究资料。这样才有参考的价值,才能开阔老师的视野,对教材的处理才有更多的灵活性, 教学中才有更鲜明的个性。同时,教师的观念必须改革。对待《教参》的态度,必须只能作参考,不能当拐杖 ,不能照抄照搬;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参阅尽量多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 以自己的创新精神、 我批判精神来带动学生。对不同的意见应大力开展争鸣和讨论,不能搞一刀切,“说了算 ”。 其次应该有学生这个“我”。阅读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学生这个“我”关键 ”的空间。如果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始终与《教参》在于老师是否为其提供“生存 保持高度一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亦步亦趋,那么教师 在失去自我的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自我。如果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么思维敏捷、好表现的学生 将会活跃起来,其独立意识、创造才能都会得到培养和锻炼。应该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关键是要言之成理, 论之有据。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的恒心已被人们赞扬了几千年了,但被一个成绩并不好的学生否定 了:他认为乌龟的取胜完全是靠运气,如果不是碰上兔子睡觉,乌龟的恒心再增加一百倍也不可能取胜,因为 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要比乌龟快许多倍。这个学生根据他的体验来理解这个故事,并如实地把这种理解说了 出来,便是对传统的理解的批判,是一种创造性“发现”,这不是很好吗,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 ,有个文学好爱者由于看了原著,对于节选的课文大为不满,并以“该不该删”为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于 最后部分的删削他写道:“这些不仅是布尔金的宣言,也是契诃夫的宣言,更是全体被旧禁锢的人的宣言 ~可惜得很,这些全文的精髓所在却被删者无情地扔弃了。我不禁要问,难道我们学习课文只是为了知道有这 么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名叫别里科夫,而不是为了学习作品的不朽的精神和作品的结构美,”由于“我”的确 立,学生有了自己的观点,可以对传统的看法宣战,也可以对作者、编者、老师提出批评,这种阅读将是多么 的生动活泼而富有价值。 当然,确立自我,对作品有自己的见解,并不是说对作品的理解没有普遍性,没有共性。关键是,从阅读 的基本规律和根本目的出发,既不能用“导读”的方式来让学生接受其普遍性(应该设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更不能用普遍性来抹煞个性。我想,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让“我”站起来,活起来,阅读教学将会获得突破 性的进步。
/
本文档为【阅读不能没有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