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世界经典机智与幽默奇思妙联1

2012-11-12 32页 doc 146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670

暂无简介

举报
世界经典机智与幽默奇思妙联1半副对联慑群魔    19 世纪末,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 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只好屈膝求和。在“议和”会议开始之 前,某西方国家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一下中国人民。于是,他对清政府 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 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你们就给我们磕五个头。”在清政府 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已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 同时,还用以炫...
世界经典机智与幽默奇思妙联1
半副对联慑群魔    19 世纪末,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先后占领了天津和 北京。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只好屈膝求和。在“议和”会议开始之 前,某西方国家的一位代,想借此侮辱一下中国人民。于是,他对清政府 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你们如能 对上,我给你们磕五个头,如对不上,你们就给我们磕五个头。”在清政府 的代表未置可否之时,他已脱口念出了上联: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 在“琵琶琴瑟”四字上面,共有八个“王”字,用来指代“八国联军”, 同时,还用以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在场的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 了,不约而同地发出一阵狂笑。在清政府的代表中,有的呆呆地发笑;有的 虽然胸有不平,但无词可答;首席代表更是惶惑不安,头晕眼花。这时,只 见代表团中的一位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以 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象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中国主权 的罪行。其他代表听了,心里出了一口气;侵略者们听后,个个愕然;那位 挑衅的代表先生听了,瞠目结舌,呆若木鸡,不得已向北半蹲半跪地磕了五 个头,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孙中山会见张之洞    清朝光绪年间,孙中山先生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他路过武昌总督 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于是就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 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回答说:“一个书生。” 张之洞一听不大高兴,便提笔在便条上写下: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尚敢称兄弟? 守门官把条子转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立即在便条上写下: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 守门官把条子又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     梁启超对张之洞    有一次,梁启超去武汉讲学,湖广总督张之洞为显示自己并考验一下梁 启超的才华,以当地之古名“江夏”为题出了个对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来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此联发语不凡,若回答不当,不是失于傲慢,便是失于卑微。梁启超毕 竟是一代文雄,他略一思索,便脱口而道: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先,不敢在后。”     小蔡锷对对获四宝    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名震中外的蔡锷将军是湖南邵阳人。他在三四岁 时,便能识文断字,并学会了对对子。他父亲特别疼爱他,常常把他顶在肩 上,到朋友家去玩。 有一天,父亲带他走进“顺泰来”笔墨店,一进店门,小蔡锷便嚷着要 买笔墨纸砚。店老板对小蔡锷的聪明好学早有所闻,因此有意逗他说:“我 出个对子给你对,如果对得好,我就送你一套文房四宝,好不好?” 小蔡锷稚气可掬地拍手称好。 老板见他跨骑在父亲肩上,因此顺口出了上联: “子骑父作马” 小蔡锷歪着头稍加思索,便一字一顿地回答道: “那是‘父—愿—子—成—龙’啊!” 老板连声叫好,果真选了一支上等狼毫中楷笔、一坨乌金墨、一方铜砚、 一刀描红纸送给了小蔡锷。     小蔡锷讨风筝    名震中外的“讨袁将军”蔡锷,在很小的时候就口才敏捷,也很善于随 机应变。 有一天,他和几个同学在城墙上放风筝,没想到风筝线断了,落进了太 守府里。等蔡锷等人攀墙进了花园,风筝已被人拾去了。孩子们见此,都缩 在了一边,唯独蔡锷毫不畏惧地上前讨要。太守心中不悦,斥责孩子们贪玩, 不好好读书。蔡锷说:“孔圣人还教门徒驾车骑射,童生读书之余,放放风 筝又有何妨?”太守见蔡锷语言流利,暗暗吃惊,便说:“口称童生,可能 应对?”蔡锷满不在乎地说:“请出上联。”太守想了想,故意出了个训斥 蔡锷的上联: “童子六七人,无如你顽。” 蔡锷略一思索,应对道: “太守二千石,唯有公贪。” 太守勃然大怒:“我怎么贪了?”蔡锷说:“连一个风筝都看在眼里, 见了银钱怎能不贪?”太守没好气地说:“要是我还给你呢?”蔡锷说:“我 就把贪字改作‘廉’。”太守见他好文思,好口才,一联二对,世间少有, 便连忙令人把风筝还给了蔡锷。     所闻所见    三国时期著名诗人嵇康耿直刚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于山林 之中。 一天,他正在大树下打铁,钟会来拜会他。这钟会是司马氏集团的心腹, 出身于世家大族,趾高气扬,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嵇康跟前,摆出贵人的架子, 等着嵇康上前迎接。嵇康呢,打铁不歇,旁若无人。僵持了一会儿,钟会觉 得没趣,生气地拨转马头要走。 嵇康觉得好笑,就说: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意思是听见什么了,到这里来?看见什么了,离这里而去?) 钟会见机对了两句,既使自己解脱了尴尬又回敬了嵇康: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意思是听见我所听见的就来了,看见我所看见的就去了。)     李白对句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由于嫉恨李白之才,总想伺机奚落他一番。一日, 杨国忠想出一个办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锯”谐“句”,“猴儿”暗指李白。李白听了,微微一笑,说:“请 宰相起步,三步内对不上,算我输。”杨国忠想赶快走完三步,但刚跨出第 一步,李白便指着杨国忠的脚喊道: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蹄”谐“题”,与上联对得很工整。杨国忠本想占便宜,却反被李白 羞辱了一通,弄得十分尴尬。     卖药姑娘巧对王维    相传,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居山隐读时,一日偶患小病,到一药店 买药,见柜台内是一位衣着素雅的美貌少女,于是想趁买药之机,试试这位 女子的才气。王维开口问:“我要买宴罢酒酣客何为?”少女微微一笑,答 道:“宴罢酒酣客‘当归’,请问当归要几钱?”“且慢,我二买黑夜不迷 途。”“‘熟地’不怕天黑夜,此药本店有的是。”“三买艳阳牡丹妹”“牡 丹花妹‘芍药’红,芍药今天方到。”王维暗暗佩服这女子才思敏捷,对答 如流,便继续问:“四买出征在万里。”“万里戍疆是‘远志’。”“五买 百年美貂裘。”“百年貂裘是‘陈皮’。”“六买八月花吐蕊。”“秋花朵 朵点‘桂枝’。”“七买蝴蝶穿花飞”。“‘香附’蝴蝶双双归。”王维听 罢连声喝彩称妙。     妙联赠庸医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这样两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意思 是说,因为没有才能,得不到重用;身体多病,来往的朋友也少了。 清代有一个庸医,由于医术低劣,很少有病人登门求诊。为了装点门面, 他去求纪晓岚为他写一副门联,并暗示最好写一些颂扬的话,以便吸引病家 前来就诊。 纪晓岚很讨厌这个医生。但终因被纠缠不过,便改动孟浩然的诗句,写 了这样一副妙联: 不才明主弃 多故病人疏 虽然只把孟诗颠倒二字,却妙趣横生。     苏东坡妙对辽使    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州时,经过三年努力,使得杭州一带政通人和,安居 乐业。朝廷见他在杭州治政有功,于是又把他召回京都,任命为翰林承旨。 苏东坡接旨后,立即起程赴京上任。 到了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东坡即刻上殿朝拜皇上。正巧,当时 辽国派来了一位使臣,称辽国有一上联,辽王请宋朝对下联。如对得上,便 为上邦,否则便为下邦。其上联是: 三光日月星; 天子传旨诸官,有能对者即加官进爵。满朝文武百官都在细心思索:“这 一上联中含有三星球,一个‘三’字全占去了,那还用什么数字去对它呢!” 所以,一个个都默不作声。天子见此又急又恼,正在无可奈何之时。苏轼来 了,施大礼道:“臣有一对献上。”随即高声朗诵道: 四诗风雅颂。 天子听了,喜出望外,忙命侍臣写下,送给辽使,说:“此对如何,宋 朝可为上邦么?”辽使见了哑口无言,扫兴而去。事后,朝廷果然为苏东坡 加官,提升为礼部尚书。     苏轼面前王琪愧    北宋诗人王琪,年轻时颇为自负。一日,他到竹园赏玩,见青竹丛丛, 枝叶挺秀,即触景生情,写出一副对联: 叶垂千口剑; 干耸万条枪。 王琪感到很得意,便拿给朋友们看。并把它挂在墙上,扬言“有能挑剔 一字者,愿以十金相奉。”三天过去了,没人挑出什么毛病;又过了三天, 还是没有动静;王琪更是神气十足。谁知到了第八天晚上,苏东坡前来串门。 他看完对联后沉吟不语。王琪故作谦逊地说:“久仰尊师大名,如雷贯耳, 晚生诚望指教一二。”苏东坡开门见山:“好是好,只是十干一叶啊。”(这 话指干万条,叶千片,有失比例。)王琪一听,不觉瞠目结舌,羞愧地摘下 对联,扔到了废纸篓里。     苏东坡一日三对    苏东坡一连三次接到诗友刘贡父让他赴宴的邀请,再忙也得去一下了。 可是,宴席未散,东坡因有急事便要先走一步。主人刘贡父立即劝阻: 幸早哩,且从容; 苏东坡立即想到这句话中包含有三种水果和一种中药名:杏(幸)、枣 (早)、李(哩)和中药苁蓉(从容);他稍一沉思,便对出一联: 这答联中同样含有三种水果和一种中药名:柰(苹果的一种)、甘蔗(这)、 柿子(事)和中药“当归”。 刘贡父见他确实有事,且联语对得又巧,就不再强留了。 苏轼回到家里,看见弟弟苏辙低头不语,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便直问 其因。苏辙说:“一是佛印今天要来访兄,二是我今天在街上,听见算卦人 说: “‘课演六爻,内卦三爻,外卦三爻’;我想了很久,一直找不到合适 的对句,正在愁思呢!” 苏轼一听,放了心,并笑着说:“这也真巧,我回家时,在街上看见一 个卖艺人,他一边飞舞花棒,一边高声嚷道: “棒长八尺,随身四尺,离身四尺。” 苏辙一听,高兴极了,说道:“这不是天赐巧对吗!” 兄弟二人正在抵掌大笑时,门外有人说道:“苏兄快来开门,小弟前来 贺喜!”苏氏兄弟一听,知道是故友佛印来了。苏轼对佛印说:“我有甚喜 呀,劳兄来贺?”佛印说:“您兄弟二人笑声四溢,又是因为什么呢?”苏 辙说:“兄长为我对出了一副巧联,故此高兴!”佛印说:“我这次来访, 正是为了这事,带一上联来请教二位了。”苏轼从容地说:“老兄请讲!” 佛印念出了上联: 无山得似巫山好; 苏轼听后,随口对道: 何叶能如荷叶圆? 接着,苏辙也对了一句: 何水能如河水清? 佛印听了,欣喜异常地称赞道:“真不愧为苏氏兄弟呀!”     双月 半风    苏东坡邀友人黄庭坚来家作客,苏小妹见兄出门相迎,遂出句戏谑道: 大兄门外邀双月 东坡闻言回首,恰见小妹坐在窗前捉虱子,笑着对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 “双月”是个“朋”字,半风是“虱”字。此联诙谐有趣,被后人传为 笑谈。     苏东坡巧改小妹联    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才貌双全,登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都没有小妹 中意的。父亲苏询问她:“你究竟要选什么样的人呢?”小妹提出一不为钱, 二不图势,要以文章选婿。消息传出后,不少才子递上自己的文章,以期“投 标”中选。 一天,有一朝官的儿子递上一篇文章,苏小妹看后,不客气地批上两句 话: 笔底才华少; 腹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了,认为小妹太刻薄,怕因此招惹是非。于是,就在这两句批 联中各加了一个字,便成了语意相反的话: 笔底才华少有; 腹中韬略无穷。 朝官之子看后,手舞足蹈,次日便来相亲。一经苏小妹面试,搞得他张 口结舌,汗流浃背,不得不告辞而去。临走前,苏小妹说:“大公子,请你 回家学好了《三字经》再来娶亲吧!”说罢,大笑不止。     秦少游即景以东坡    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是苏轼的好友。一次,他与苏东坡乘船漫游。 东坡忽见岸上有一醉汉,东倒西歪地骑着小毛驴,不禁出联相戏: 醉汉骑驴,步步点头算酒帐; 少游一时无以为对,忽见船尾艄公,一仰一俯地摇着橹,即刻对出了下 联: 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 苏轼和艄公听了,大笑不已。     下棋即景吟妙联    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正在松树下下围棋,忽见几颗松子掉落在棋盘 上。苏东坡触景生情,信口念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也凑巧,此刻对面湖边恰有一渔夫在柳树下悠闲垂钓。黄庭坚举目望 了一望,应声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苏东坡一听,拍案叫好,但一不小心把棋子拍乱了,黄庭坚笑着说:“这 一盘我可赢了!”苏东坡把胡须一捋说:“苏黄下棋,松柳双胜。”说罢,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死蛇・蛤蟆    苏东坡和黄庭坚都是北宋著名词人和书法家。有一次,两人正在讨论书 法优劣问题。苏东坡忍不住说:“你最近写的字虽然清劲,但是笔势有时显 得太瘦,好像树梢挂死蛇。” 黄庭坚说:“你的字在下当然不便随便评议,但是有时也觉得比较扁浅, 很像石压癫蛤蟆。” 说出了肺腑之言,两人都不觉哈哈大笑。     哑联趣味    苏东坡被谪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 江。苏东坡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 正在啃骨头,他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 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哈哈大笑。 原来,这是一副绝妙的哑联。苏东坡上联的意思是: 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 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东坡应对    相传苏东坡有次郊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 埂上,不料迎面走来一位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让路。苏东坡道:“万 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妇人理应让道于我。”农妇一笑, 说:“既自称读书人,当会对对。”东坡说道:“胸藏斗牛,对对何难?” 农妇遂脱口而出: “一担重泥挡子路。” 东坡大惊,知“重泥”谐音指“仲尼”(孔子字),“子路”表面指东 坡走的田埂小路,实指孔门弟子子路。思忖良久,无言以对。两队田埂上送 泥返回的农夫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东坡总算机智过人,见此情景,顿 有所悟,赶紧对道: “两行夫子笑颜回。” 夫子谐“夫子”,颜回亦孔门弟子。众人一听,齐声叫好,东坡这才解 了围。     王安石难倒苏学士    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中 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某年恰好是闰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 东坡虽为一代才子,但这一上联出得实在奇特,确实不好对出。不过,后人 已代苏轼对了出来: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古代以天干(甲、乙、丙、丁……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 戌、亥)相配记年,六十年为一周(即一个“花甲”)。所以,从第一个甲 子年到第二个甲子年正好是六十一年。此联是庆贺六十一岁老人生日的祝寿 联,对得确实工整。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对联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从苏州金阊门外至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 中间有一地名叫做“半塘”。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考他, 苏学士苦思冥想,怎么也对不出下联。还是后人假托乩语,把它对了出来: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城,临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 佛殿僧房;当时苏东坡恰好游览过,王安石就出了这一题。东坡寻思多时, 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据说,此联至今仍无下联,诸君不妨一试。     词牌妙对    有一天,黄庭坚来到苏东坡家做客,因二人谈得非常投机,苏东坡即挽 留他明天再走,黄庭坚也不推辞。 晚饭后,苏、黄二人到河边散步时,但见暮霭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 晚,悠扬悦耳。于是,黄即景口出一联: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轼一听,知道这上联是以词牌入对,他稍加思索,便以春节时的情景 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黄听后,连声称妙,妙就妙在以《普天乐》巧对《满江红》一语双关, 流畅自然。苏轼笑着说:“实不瞒黄兄,词牌对是跟小妹学来的!”黄听了 半信半疑。苏说:“回去一试便知!” 苏、黄回来之后,见小妹正在操琴,苏轼便口出一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一听,联中用了三个词牌名,不禁一愣。正在这时,苏轼的侍女 朝云上前为苏、黄送茶,小妹灵机一动,便脱口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苏东坡一听,连声夸道:“妙对,妙对!”黄庭坚心悦诚服地说:“小 妹之才我算口服心服了!”     苏小妹回联羞和尚    中国古代男女之间,讲究颇多,女孩子不能随便抛头露面,即使在家中, 见了外人也要回避。 有一天,苏小妹正与哥哥苏东坡在家里吟诗作对,突然,苏轼的好友佛 印和尚闯了进来。小妹吓了一跳,只好急忙躲入旁边的碧纱帐中。 没想到这位佛印和尚雅兴正高,看见苏小妹怏怏不乐地坐在帐中,他不 但不走,反而顺口念了一句联语: 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意思是说苏小妹坐在帐中,被碧纱隔着,蒙蒙胧胧,看不清楚,就象一 层碧烟笼罩着一朵芍药鲜花。小妹正在恼和尚,不料这和尚得寸进尺,居然 还拿自己开心,苏小妹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便就着和尚的话回敬了下联,她 在帐内答对道: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这一句实在是够挖苦的了,她把和尚的光头比作葫芦瓜,既形象,又生 动,苏东坡连忙拍手称好。佛印和尚下意识地摸了一下自己的秃头也嘿嘿地 笑了起来。     僧与奴    宋代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常和苏东坡的好友、僧人佛印互开玩笑。有一 次,苏小妹对佛印说: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答道: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小妹妙惊苏、黄    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正在一起谈诗作对,这时苏小妹写出“轻风细 柳;淡月梅花”两句联语,请苏、黄二人各加两个字,再组成一副新联语。 东坡加了“摇、映”二字,便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庭坚加“舞、 隐”二字,便成“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对此均不满意,最后 自己写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黄二人拍案叫绝。     对联姻缘    苏小妹是以文择夫,选中秦少游的。少游听说小妹容貌不扬,也不知她 的才学到底如何,所以很想见上一面,和她攀谈几句。当他打听到小妹去岳 庙烧香的日期后,便妆扮成道人前去化缘。等小妹出轿上殿时,少游乘机饱 看了小妹的容貌;为了试探她的才情,少游又故意绕道相遇,并假言出对道: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启对作答: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少游紧接着又出一对: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小妹边走边答: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少游紧走几步,追至轿前又道: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对答: 疯道人恁地贪痴,哪得随身金穴! 金穴,比喻极为富贵的人家,此指苏家,联语意思是:尽管你对我一片 痴情,但是总不能在这里答应你呀,还是到我家来再说吧! 秦少游听后万分高兴,便择了吉日良辰,前往苏家求亲。后来,二人终 于结为美满夫妻。     苏小妹难新郎    苏小妹以文择夫,选中了著名词人秦观秦少游。新婚之夜宾客散尽,新 郎秦观将入洞房,苏小妹却阻止他说:“过得三关方可入房。”前两关被秦 观胜取,不料行至洞房门口,苏小妹便又将门关上道: “双手推出窗前月。” 此言比喻恰当,语意双关,新郎无以为对,蹙眉集思,就在檐下徘徊。 小妹之兄苏东坡,悉知其妹必出题戏难秦观,便于暗中窥探底细,见秦 观踱步庭前难觅对句,遂即将一块石子投入水池中,一声波裂影碎,秦观恍 然大悟,上前推门道: “一石击破水底天。” 苏小妹喜开房门,伉俪共欢。     苏小妹联谜试少游    有一次,苏东坡全家正在剖食咸蛋。苏小妹拿起切开的咸蛋看了看,只 见它外形象只船,里面的蛋黄蛋白恰如黄金白玉,不禁顺口吟出了一联: 咸蛋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 她要哥哥来对下联。苏东坡想了半天也对不出。后来,有一天,他剥石 榴吃,见景生情,对出了下联: 石榴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过了几天,秦少游来了,苏小妹故意将对联前两字隐去,成了一则联谜, 请少游猜谜: 剖开舟两叶,内载黄金白玉; 打破坛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秦少游好动了一番脑筋,终于猜出是“咸蛋”和“石榴”。     黄庭坚下苏杭中途而返    北宋诗人黄庭坚,自幼聪明,颇负盛名,同时也有几分傲气。有一次, 他离开老家江西修水,到江州府(今九江市)游玩。 江州府的一班文人听说修水小才子黄庭坚光临,纷纷前来陪他游览名 胜。一天,他们来到烟水亭,见亭上有游客在吸水烟,一位书生想试试黄庭 坚的才华,便出了一联,请他作对: 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 黄庭坚想起刚才游览过的汉代灌婴挖掘的“浪井”,遂灵机一动,随口 对出下联: 风浪井,搏浪风,风自浪兴。 众人听了,齐声赞道:“对得好!‘风自浪兴’,足见浪井之奇。” 黄庭坚听到赞扬声,心里未免得意起来。走到思贤桥,他也出了一联求 对: 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众人没想到黄庭坚会来这么一手,一时竟无以答对,黄庭坚话中带刺地 说:“诸位不必为难,我已有了下联。”于是,笑着念道: 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马泪沾襟。 大家既佩服他的才思敏捷,又对他的盛气凌人有几分不满,于是就想出 个难题来煞煞他的威风。当他们来到三国时小乔的梳妆楼时,有人对黄庭坚 说:“数年前,本地有位新娘在洞房花烛夜,曾以此楼为题出了一联,让丈 夫对出下联,方准进罗绡帐。这位新郎一直未能答出,后来竟郁郁而死。此 联至今在悬,老兄不妨也来试试。”说完,内中一人高声念了起来: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黄庭坚听出了弦外之音,这不是把我比作是痴女献媚吗?我非回敬他们 一下不可。他略略抬起了头,望了望对面的延支山,吟道: 延支山上,落花萧萧,落木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众人一听,黄庭坚是以春风自吟,把他们说成落叶残花,挖苦了人还不 露痕迹,不得不叹服他的才学。 自此,黄庭坚更加飘飘然了。他想,偌大的江州府也不过如此。应该再 下苏杭,到那里去大显身手,也算不枉此行。于是,他告别众人,乘舟顺流 东下。 船家少年听说乘客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黄庭坚,便请他出联作对。可是 黄庭坚哪里把他看在眼里,因此不予理睬。船家少年自语道:“想不到一个 名盖江州的才子,竟怕起无名船家来了。” 黄庭坚听后,便唤船家先说上联。船家朗声念道: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 洞,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黄庭坚乍听,满不在乎地说:“对这种俚俗之联,又有何难?”可是当 他仔细琢磨一番后,心里却暗暗叫苦。原来这个上联已把一至十的数词用完, 这可怎么对呢?他再也坐不住了,心想,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哪!于是, 请求下船,放弃了去苏杭的打算。     吕蒙正愤世嫉俗    北宋丞相吕蒙正,少年时即丧父失母,家境十分贫寒。他向邻居、亲朋 求借,人们都不肯接济他。他对这种社会现象,十分不满。春节到了,家里 仍然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一副怪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南北。 对联刚一贴出,穷朋友们一个个都来观看。先是莫名其妙,待到领悟过 来,不由得拍手称赞。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 “东西”。 吕蒙正虽然处境艰难,但他人穷志不穷。白天,他上山打柴去卖。夜晚, 他在灯下苦苦攻读。披历十载,毫不间断,果然学业告成。进京应试,高中 状元。 吕蒙正当了大官之后,那些有钱的亲戚邻居,纷纷携带财礼,前来贺喜 巴结。吕蒙正百感交集,便说道:“众乡亲请先在堂屋就席,然后往我书斋 一观。”酒足饭饱之后,他们陆续来到吕蒙正的书房。吕蒙正对他们说:“晚 生草就一联,现呈请诸位一阅。”只见纸上写着: 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 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 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张三李 四登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 来客们看罢,羞得无地自容,一个个灰溜溜地走开了。     游泰山岳飞题联    一年春天,著名民族英雄岳飞与结拜兄弟王贵、张显、汤怀、牛皋四人 同登五岳之首泰山,饱赏东岳风光。在游玉皇顶时,汤怀对王贵道:“兄弟, 泰山奇观,千古叹绝,何不吟联助兴?”王贵道:“我的哥,你怎么忘了是 谁教我们读书认字呀!”一句话提醒了大家,众人一齐请岳飞题联纪念。岳 飞也不推辞,借来笔墨后,寻思道:“远处,大河滚滚,近处,群峰拱岱; 眼前,帝王将相留名;身后,骚人墨客题咏……”于是,挥毫落墨: 流水崇山怀作者; 写完上联,岳飞打趣道:“下联该由二弟牛皋来写了。”牛皋一听,急 红了脸,摆着大手道:“俺可不晓得这七寸笔杆怎么拿法,咱们快下山吧!”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王贵止住笑声,说道:“还是由岳大哥自己对吧!” 这时,春风习习,送来阵阵清香。岳飞笑道:“好!”挥笔立就下联: 春兰幽竹契风人。 联语简明形象,极切泰山,众弟兄赞叹不绝,言笑而归。     杨亿巧对翰林院    宋代翰林学士院壁间,题有一句上联: 李阳生,指李树为姓,生而知之; 李阳,指老子,即春秋时期大思想家、道家创始人老聃。相传他姓李名 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 马贞索隐》记载,老子“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学士院壁间的题句,就 是根据这一传说引发而成的。这一联题在墙上已许多年,始终没有人能对出 下联。宋淳化年间(990—994),诗人杨亿在任翰林学士时对出了下联。下 联曰: 马援死,以马革裹尸,死得其所。 马援,生于公元前 14 年,死于公元 49 年,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 人,是东汉名将,曾任伏波将军,后在作战时病死军中。据范晔《后汉书・马 援传》记载,马援曾豪迈地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杨亿的下联就是根据这一史实写的。 这副对联上下句用典自然,对仗精巧,尤其妙在“生”是“姓”的偏旁, “死”是尸的偏旁。     李妃对句    相传金代章宗皇帝,一日与李妃席地欢宴。酒间,章宗出句命对。他吟 道: “二人土上坐。” 李妃即刻应对道: “一月日边明。” 章宗大为赞赏。此句对答吻合,且身份恰当,堪称妙对。     明太祖题联赠苗家    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他不仅自己写,而且还鼓励别人写。在明朝初 年的一个除夕,他传旨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每户张贴春联一副。圣旨传出 之后,他又在京都金陵(今南京市)便服察访。当他看到城里到处张贴着“朱 洪武坐天下风调雨顺”的春联时,得意至极。正在高兴的时候,忽然发现有 一家门上未贴春联,明太祖心想,这是怎么回事?进去一问,才知道这家户 主姓苗,以阉猪为业,因为自己不会写,请人又未请到,正在发愁呢!朱元 璋笑着说:“我给你写一幅吧!”于是,他根据户主的职业写了一副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他写完就走了。当他再次沿街复查时,发现苗家仍未张贴春联。他对此 很是不满,便进去责问。苗屠户回答说:“您走后俺才知道,这是皇上的亲 笔御书,所以把您写的春联挂在正屋,焚香祝圣啊!”朱元璋听罢大喜,遂 命从者赐给苗家白银三十两。     朱元璋续诗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多次微服私访。有一次,他私访回来,到金陵郊外 的一个渡口等船渡江,正遇上一群到金陵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也在候船。 这里的风景十分壮丽,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苍茫的钟山似龙蟠虎踞,偌 大的采石矶屹立于岸边。一个年轻的举人凝视着眼前的景色,脱口吟道: “采石矶兮一秤砣,” 举人们听了都赞不绝口。 朱元璋听后却冷笑一声道:“这个句子的气魄是很大的,但恐后文难续 吧!” 大家听了以后一想,不错。偌大一座采石矶才仅仅是一个秤砣,那么秤 杆、秤钩又是什么呢?纵使有了这么大的秤,又去称什么呢?大家面面相觑, 不知如何是好。 朱元璋见状大笑道:“待我试续一下,好吗?”说完,高声朗诵起来: 采石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挂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果然厉害,竟把江山称为己物,举人们个个目瞪口呆。     朱元璋题联龙兴寺    朱元璋十七岁那年,他的家乡——安徽凤阳一带瘟疫流行,不到半个月, 他一家便死了三口人——双亲和哥哥。他在“天葬”父母和兄长之后,家道 败落,无处栖身,不得不“空门礼佛,出入僧房”。他出家之后所入的这座 “僧房”,就是凤阳县的皇寺。皇寺,亦名皇觉寺,始建于宋朝。 朱元璋在寺中生活了四年,先当了一段时间的“行童”,然后“化缘” 于合肥、六安、信阳、毫县、淮阳等地。 后来,朱元璋跟随郭子兴起兵反元,建立了明朝。离开皇寺三十二年后 的明太祖朱元璋,又来到了故地。旧地重游,百感交集,尤其眼前一片瓦砾 荆棘,更勾起了往日心头的凄楚。于是,他下令重建皇寺。又因原寺离他父 母坟地太近,有碍祭祀,便降旨择地凤阳县凤凰山日精峰(又名盛家山)下 重建。寺成之后,更名龙兴寺,又根据自己的身世和心情,让人在寺门两旁 题了一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历经数代,由于年久失修,龙兴寺已寺毁僧奔,但这副对联却流传至今。     明太祖出对考儿孙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建文帝朱允■是朱元璋的皇太孙,是 明朝的第二代皇帝,但他只坐了四年江山,便被他的四叔朱棣带兵夺取了皇 位。 传说朱允■和朱棣在年幼的时候,“少年叔侄如兄弟”,两人感情挺好, 常在一起读书,一起游玩。有一天,朱元璋带着他们叔侄俩在禁园中观猎, 突然有一匹烈马从眼前疾驰而过,朱元璋为了考考他们的才学,便就眼前的 景象出题让他们来对对。朱元璋出的上联是: 风吹马尾千条线 允■素来聪敏,因而抢先顺口对道: “雨打羊毛一片毡。” 单就字面来看,对句对得非常工整:“风”、“雨”同属天文类,“吹”、 “打”都是动词,“马”、“羊”同属走兽类,“尾”、“毛”同属形体类, “千”、“一”同属数目类,“条”、“片”都是量词,“线”、“毡”同 属衣帛类,出句的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对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确实挑 不出毛病。但是太祖却老大不高兴,雨水打湿的羊毛,象一片又脏又旧的毡 子,这实在太煞风景了。于是又问朱棣对出了没有。朱棣自然知道父皇不高 兴的原因,因此略思了片刻,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 太祖一听,顿时龙颜大悦,连声叫好。朱棣的对句不但字面、平仄工整, 而且用“万点金”来比喻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龙鳞,何等气派,何等堂皇。 难怪后人附会说,朱允■坐不稳江山,从他充满“晦气”的对句中就表现出 了不祥的征兆。     刘基巧对明太祖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在攻打姑苏城时,曾就“吞吴”二字出句命对。他说。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军师刘基自然不敢违命,即以“人王”二字开口应对道: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监生妙对明太祖    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吃午饭时来到一家酒店,与一位监生 对坐。朱元璋问监生祖籍何地?监生回答“四川重庆”。朱元璋便出了一个 合字对: 千里为重,重山重水重庆府; 这位监生已暗中认出这一前额与下巴都很突出的客人正是当今皇上,于 是,他恭敬地回答: 一人是大,大邦大国大明君。 朱元璋听罢大喜,钦赐他为太学士,后来他官至编修郎。     中山王悬金求对    南京市的瞻园,风景秀丽,别具一格。南、北、西三面假山,山洞曲折 幽深,山峰挺拔耸立。东边回廊水榭,“工”字厅一面临水,一面为花台、 绿地。这里是中山王称帝前的吴王府,明朝初期为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 相传,有一天,徐达在府邸门口贴了一条长联,联旁悬挂着百两黄金, 并附有一张告示:“有能对者,悬金酬之。”一段时间,府邸门前熙熙攘攘, 不少人前来围观,只见此联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徐达这位南征北战的开国功臣,在联中抒发了自己打江山、创业绩的豪 迈情怀,但写完上联之后,却对不出下联来了,于是,只好悬金求对。过了 几个月,很多人仍不敢贸然前来应对;也有的虽然对上了,但平庸,徐 达感到不满意。 一天,有位不出名的读书人来到府邸前,挥笔写出了下联: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这一下联,不仅描绘了瞻园的春色佳丽,绿树红花,而且还用“舜日尧 天”歌颂了明王朝开国的天子将相。徐达看罢大喜,传令赏金,并把这副对 联镌刻在府邸的楹柱上。     代宗帝设宴召“神童”    李东阳是明代大文学家,自幼聪明好学,尤其善于应对,据说在他六岁 的时候,代宗皇帝便得知他的文名,因此专旨召他进宫。 李东阳小小年纪,到了宫门前,由于个子太小,门槛太高,跨不过去, 只好由内侍抱他进去。代宗见他稚气可佳的样子,便笑着逗他道:“书生脚 短。” 没想到小东阳见了皇帝不但毫无惧意,而且望着皇帝笑了一笑,调皮地 顺口答道:“天子门高。”皇帝一听非常高兴,随便一句话,居然让小东阳 当作对子来对了,而且对句不但说出了眼前实情,还语意双关,颂扬了自己 严于取用人材、决不容滥竽充数之人蒙混作官的政绩。因此下令大摆御宴, 并把另一位叫程敏政的小“神童”也召进宫来一起就餐。在宴席上,代宗又 以桌上的螃蟹为题命两位“神童”应对。出句是:螃蟹一身鳞甲。 这个对子确实不好对,因为对句不但必须说的是另一种动物的特征,而 且还必须包含一种比喻意义。但这并没有难倒两位小“神童”。李东阳的对 句是:“蜘蛛满腹经纶。”程敏政的对句为“凤凰遍体文章。”代宗听了大 喜,称赞道:“一个‘满腹经纶’,一个‘遍体文章’,将来必定是一个宰 相、一个翰林。”后来果如其言,李东阳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程 敏政官至礼部右侍郎。     宰相、状元巧答互对    明朝天启元年(1621 年),宰相叶向高路过福州府,特地看望了新科状 元翁正春。在谈笑中,叶向高说:“老夫今晚恐怕进不得西门。”翁正春知 道他今夜欲在此留宿,便道: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见话中用的全是宝盖头的字,先是一惊,沉思片刻,对道: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次日早饭后,翁正春送叶向高上路,经过一池塘时,叶向高说:“翁公 昨夜讲‘穷窗寂寞’,我想恐怕未必,您看—— 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不经意被将了一军,他便寻视池塘,忽然眉头一皱,当即对道: 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对罢,二人会心地笑了。     张居正少年受玉带    张居正是明代著名宰相,又是大经学家。传说他自幼聪明过人,年方十 五岁,便去考举人。当时的主考官是湖北巡抚,见他小小年纪,居然就来考 举人,因此特出一句对联叫他对,出联是: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 张居正不慌不忙,略加思索,便随口对道: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巡抚一听大喜。对句不但对仗工稳,而且出语气势非凡,因此连忙解下 腰间玉带,赠给张居正,并断言日后必定大有出息。     小于谦妙语应对主考官    于谦是明朝抗击金兵的民族英雄,他从小习文练武,聪敏过人,同时也 有着几分淘气调皮。他母亲非常疼爱他,常常把他的头发扎成两股,向上竖 着,活象长着两只小角。一天,他正玩得高兴,一个和尚取笑他说: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正不耐烦,于是随口回敬道: 狗嘴何曾吐象牙。 和尚一听,哭笑不得,心想,这个小于谦可真得罪不起,只好悻悻地走 了。 于谦回到家中,对母亲说:“您以后别再给我梳这样的头了。” 过了一天,和尚的徒弟兰古春见到于谦梳了个三角样的发髻,又戏笑说: “三角如鼓架。” 于谦又马上回答说:“一秃似雷槌。”后来,兰古春对师父说;“这个 小孩子,将来必成安国匡时的宰相。” 一天,于谦身著红衣,骑竹马戏于桥头。正遇太守微服路过,太守口出 一联道:“红孩儿骑马过桥。”于谦对道:“赤帝子斩蛇当道。”太守愕然 叫绝。 数年后,于谦考中秀才。又有一位刘太守到某寺院闲游,太守指殿中佛 像道: 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 随从官员一时无人能对。有人说:“让这小秀才对对看。”于谦不卑不 亢应声对道: 一介书生攀凤攀龙攀桂子。 于谦考取了秀才,但他还是小孩子脾气,喜欢在野外玩耍,特别喜爱鲜 花,以至父亲送他去考举人的时候,他袖中还藏着一朵花舍不得丢掉。没想 到进了考厅,他这个秘密被主考官发现了。主考官对这个小秀才本来就很有 好感,于是一语双关地对他说道: 小孩子暗藏春色, “春色”本指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这里既有夸奖小于谦年少有为的意 思,又是暗指于谦袖中的鲜花。于谦一听乐了,佩服这位主考大人还真精明, 于是连忙对答道: 老大人明察秋毫。 “老”对“小”、“大人”对“孩子”、“明察”对“暗藏”、“秋毫” 对“春色”,真是天衣无缝,贴切自然,主考官不由得连连称赞:“真是后 生可畏,神童,神童!”     小解缙妙对曹尚书    明代解缙七八岁时,就能文善诗,聪慧无比,名声越传越远。曹尚书听 说后就派人把解缙找来,想亲自考个究竟。 曹尚书对稚气瘦弱的解缙说:“我念出上句,你马上对出下句。答非所 对,算输;间有停歇,算输。” 他不等解缙应允,便抢先念道: “小犬无知嫌路窄。” 解缙把胸脯一挺答道: “大鹏展翅恨天低。” 曹尚书手指堂前石狮子: “石狮子头顶焚香炉,几时得了?” 解缙答: “泥判官手拿生死簿,何日勾销?” 曹尚书手指青天: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 解缙挥手指地:“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 曹尚书一时难不住小解缙,便冷眼打量解缙身上的粗布绿袄恶意戏弄 道: “出水蛤蟆穿绿袄。” 说完仰天哈哈大笑,满堂官员无不面呈得意之色。 解缙却镇定自若,待笑声过后,双眼斜视曹尚书的大红袍,加重语气从 容答道: “落汤螃蟹着红袍!” 曹尚书一听,羞得面红耳赤,满堂官员大惊失色,曹尚书只得拂袖退堂。     竹与书    中国明代大学者解缙工于辩对,尤善应变。 解缙年幼时,他家与曹尚书府第的竹园相对,于是便在自家大门上题写 了一联: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甚为不快,心想我家竹园的景色岂能让他借用?于是便令人将园 中竹子砍去一截。解缙见此情景,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了一个字: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读了对联更加气愤,就命家人把园中竹子全部砍光。解缙见后又 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曹尚书如何变化,解缙都应势而变,滴水不漏,实在是奇妙可乐!     解缙应对    解缙是个著名的神童,八岁时随父亲在江边游泳,把衣服挂在一棵古树 上。他父亲触景生情,脱口说出: “千年老树为衣架。” 让解缙作对。解缙文思敏捷,应声答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色难、容易    明成祖朱棣,曾对解缙说:“有一出句,要对很难。”解缙说:“哪一 句?”成祖说: 色难; 解缙应声道: 容易。 “容”对“色”,“易”对“难”,极为工稳。但是,朱棣没听明白, 望着解缙说:“你说容易,为何至今还对不出来?”解缙答:“刚才我不是 对了吗?”朱棣恍然大悟,不禁大笑。     嘴尖皮厚    解缙治学一向严谨,很看不上那些没有真才实学而又喜好卖弄的人。有 一天,一位自恃有才的举人前来找解缙攀谈,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华。谈话 间,他摇头晃脑地说:“我有一联见笑于解公。”解缙说:“请讲。”举人 便念道: 牛跑驴跑,跑不过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 解缙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也有一联相赠。”接着念道: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位举人闻听顿时面红耳赤,作揖而去。     唐伯虎醉对诗友    有一次,大才子唐伯虎与诗友对饮,喝得酩酊大醉。友人想试试他醉后 才气如何,遂即兴出一上联考他: 贾岛醉来非假倒; 唐伯虎听后,定了定神,对道: 刘伶饮尽不留零。 上下联中的“假倒”和“留零”分别以唐代诗人贾岛和西晋“竹林七贤” 之一刘伶的名字为谐音。刘伶以嗜酒著称。这里用同音假借,形象生动地表 现出当时朋友们欢聚畅饮,喝得点滴无余、东倒西歪的情景。友人听后哈哈 大笑,由衷地称赞道:“唐兄醒时为才子,醉后不愧为俊杰!”     陈白阳对唐伯虎    明代有一位著名画家,姓陈名道复,号白阳,山东人。有一次,他与唐 伯虎一起外出游玩,来到一座花园,唐伯虎戏出上联: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庄子”,语带双关,一是指的庄园,再是指战国时的哲学家庄周及其 著作《庄子》。这时,陈白阳抬头看见墙上有无名氏题的字,忽得下联: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汉书”,在这里也是双关语,一是表示“汉子写的”,再是指汉代班 固所撰的《汉书》。对得十分工巧。 接着,他俩来到一座道观,道童用锅煮茶招待他们。唐伯虎又出一上联: 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罐煮(观主); 陈白阳略加思索,对道: 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师姑)。 说罢,二人抚掌大笑。     唐伯虎触景成对    一次,唐伯虎到野外游玩,来到乡村,看到一位中年妇女一边打扫乱柴, 一边喊小叔子过来帮她捆绑柴草,唐伯虎随口吟成一句: 嫂扫乱柴呼叔束; 之后,再也对不出下联来,只好边走路,边思索。忽见一少妇挑着一担 水,由于扁担没担稳,桶掉在地上摔散了,便叫她的小姑拿去箍好。唐伯虎 触景生情,于是想出了下联: 姨移破桶叫姑箍。     李调元妙对唐伯虎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川东游一古刹时,受到寺中长老的热情款待。李问 长老是否有事相求,长老对他说: 寺中有一幅画,据说是明代的一位长老画的,画面上是三两枝出水的荷 花,宛如真的一般。后来,唐伯虎来寺中游玩,长老请他在画上题字留墨, 只见唐伯虎龙飞凤舞地写了一行字: 画上荷花和尚画; 末了,唐伯虎说:“若有人对出我这副回音对,必是当世奇才!”至今 多少年过去了,仍没有人能对得上,先生可否试试看? 李调元听后,跟随长老来到画前,他仔细看了看荷花图以及唐伯虎题写 的出句,微微一笑,说:“请借笔墨一用!”只见他毫不迟疑地握起笔来, 在画上奋笔疾书: 书临汉字翰林书。 从此,这幅画和唐伯虎、李调元的题联,便成为寺中之宝,流传后世。     祝枝山书联咒老财    据说,明代著名书法家祝枝山曾为一位非常可恶的财主写过这样一副对 联: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财主见了,十分生气,便撕下对联,到县衙去状告祝枝山,说这副对联 是咒骂他家的。祝枝山赶到县衙,笑着对县官说:“哪里是咒骂他的,这明 明是为他祝福的呀!”说罢,亲口诵读了一遍: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悲伤。 县官和财主听后,目瞪口呆,无话可说。     老乞丐趣对祝枝山    明代著名书法家祝枝山,一次与友人在林荫道上漫步,只见荷池中绿叶 如盖,鱼儿都纷纷游到荷叶下乘凉。祝枝山即景生情吟出一联: 池中荷叶鱼儿伞; 友人略微思索了一下,对道: 梁上蛛丝燕子帘。 这时,恰好有一个老乞丐路过,听见他们正在对句,也上前应了一联: 被里棉花虱子窠。 祝枝山和友人听后,觉得对句十分工整,而且非常有趣,于是解囊相赠。 老乞丐连声道谢,施礼而别。     文必正答对结姻缘    据说,明代洛阳才子文必正在一次庙会上,巧遇吏部天官的小姐霍定金, 文必正见她容貌出众,文才非凡,即深深地爱上了她。但苦于无缘接近,他 就只好卖身为奴,进了天官府。 一天,他以送花为名,见到了霍定金,就向她倾诉了爱慕之情。霍定金 虽然久仰文必正的大名,也早有了爱慕之心,但眼前的仆人是不是真的文必 正呢?当然要试试他的才学才能判定。于是,口占一拆合对联: 吏部堂中,一史不读枉作吏; 文必正当即答道: 天香阁上,二人叙情夫为天。 联语中,“吏”字拆开为“一史”,“一史”又合为“吏”;“天”字 拆为“二人”,“二人”又合为“天”,对得工整巧妙,霍定金听后疑团顿 消。此后,两人订下终身,结成了美满姻缘。     四才子吟联嘲知府    明朝万历年间,抚州府临川县(在今江西省)有四名秀才:陈际泰、罗 万藻、张世纯、艾南英,他们都是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学生,学识超群,闻 名远近,人们称之为“四才子”。 有一年,一位两榜出身的知府到抚州上任,得知该府有四位才子,他很 不以为然,便命人叫他们三天内到府衙与他答对。过了两天,全无动静,知 府以为他们不敢前来,第三天便坐轿出城拜客去了。下午知府回城时,路过 当地一座桥,名为文昌桥,只见有四个汉子袒胸露腹,横卧在桥上挡道。差 人上前一问,才知他们就是“四才子”,特来找知府对句的。知府叫他们先 出上联,那四个秀才一齐高声念道: 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知府一听,茫然不知所措。原来抚州方言“章”、“昌”谐音,“下文 章”是文昌桥下的意思,“上文章”是说桥上四人都满腹文章,而袒着衣服 晒太阳,正是“文昌桥上晒文章”了。 知府思索良久,怎么也对答不出,只好打轿绕道而走。其时,天已近黄 昏,他经过一个渡口,叫黄昏渡。渡口旁有个村子,叫前黄昏,对岸有个村 子,叫后黄昏。知府到此,顿受启发,终于想出了下联。回到府中,正想召 见四才子,哪知四才子早已派人送来了下联: 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遇黄昏。 此联真是与知府所想一字不差。知府无话可说,心中怏怏不乐。 过了两个月,知府乔装打扮,佯称外乡儒生,邀请四才子到一间客栈饮 酒。四才子不知底细,如期赴约,酒过三巡,但见对门玉茗堂内玉茗花盛开, 异香飘来,知府信口念道: 香生玉茗春三月; 玉茗堂是汤显祖的书房,所以汤显祖被称为“玉茗先生”。陈际泰一听, 心中笑道:“这真叫做班门弄斧了。”于是,从容答道: 光照临川笔一枝。 汤显祖是临川人,又称为“临川先生”。这一答句,不仅准确、工整, 而且又夸耀了自己老师的大名。 接着,知府又指着远处的宝塔道: 宝塔七八层,中容大鹤; 这上联乍看似平淡无奇,实是利用抚州方言“容”与“庸”、“鹤”与 “学”的谐音,暗藏了《中庸》、《大学》两本书名。四才子一时都被难住 了。恰在此时,他们的书童正闲得无聊,顺手翻着一本通书(皇历),罗万 藻无意中瞥见,顿时灵机一动,高声对答: 通书十二页,里记春秋。 通书用以记载四时节令,而《礼记》、《春秋》又包含其中,果然对得 妥贴。 知府无奈,又出一联,想挖苦一下四才子: 文昌桥上,秀才赤身露体,斯文丧尽; 四才子一听,方知此人原来就是知府大人,于是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了他 一联: 黄昏渡前,知府搜肠刮肚,脸面丢光! 知府弄巧成拙,自讨没趣。     徐■巧对喻众生    明朝学士徐■,好学多才,博通百家,因非科举出身,黄门秀才轻之。 徐借物寓理以喻众生,拟谐音联一则云: 劈破石榴红中许多酸子 咬开银杏白衣一个大人 众生闻之咸服其才。     妙联斥责洪承畴    明末武将洪承畴,颇受崇祯帝赏识,后来官至蓟辽总督,因而对皇上感 恩不尽。他素以“忠”、“节”自命,特意在厅堂的正中,亲自撰书一联: 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 后来,他在松山与清兵作战时被俘,屈膝投降。时人即在他这副对联的 末尾分别加上“矣”、“乎”二字,一变而成: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两个虚字一添,使联语蕴含着无限讥讽和鄙弃之意,可谓妙笔生花。 洪承畴在他六十岁生日那天,还厚颜无耻地大摆宴席,庆贺寿辰。来宾 当中,有一个他的门生,此人戴着斗篷,随着祝寿的人来到了洪府。及至把 斗篷一掀,只见他全身上下披麻戴孝,众人看后吃惊不已。随后,他献上一 副对联: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 这一上联,嵌着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姓名,借以嘲讽洪承畴的变节降清; 下联则是以“成仇”谐音“承畴”,直接斥责洪的投敌卖国行径。洪承畴看 了,尴尬万分,无言以对。     牢中对    韩公雍,曾做明代巡按御史,一年冬季,他到江西巡视。一天,正当他 在南昌察看死囚牢房时,下起了大雪。他边走边想,即景口占一顶针对联: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吟罢,好久对不出下联来。这时,他见一囚犯在伤心落泪,遂上前问道: “你为何落泪?”囚犯说:“大人所言‘冰、雪、霜’三者交加,实为死囚 处境,听后不觉伤心。”韩巡按听了,觉得此人谈吐不凡,于是问道:“你 莫非有求生之心?”囚犯拱手说道: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 韩公雍听后,不禁高声称赞:“天才,天才!”原来,此人是一位南昌 才子,因上告府官贪赃而被诬陷为谋反罪,判处死刑。韩巡按查得实情后, 为他平了反,并严惩了南昌知府。     戴大宾“歪对”难太守    明朝有个叫戴大宾的读书人,自幼聪明灵慧,有“神童”之称。弘治元 年春天,他父亲抱着他去郊外参加庆典,被太守看见了。太守早就听说他的 名声,有意试他一试,便出了“龙飞”二字叫他属对。戴大宾正在一心观看 水牛斗架,便顺口对道:“牛舞”。太守连说不对不对,牛怎么能舞,应对 “凤舞”才对。万没想到小小年纪的戴大宾却争辩说:“古书上有‘百兽率 舞’的记载,牛为什么不能舞呢!”一番话说
/
本文档为【世界经典机智与幽默奇思妙联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