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现代科技与体育

2012-11-12 50页 doc 442KB 41阅读

用户头像

is_963670

暂无简介

举报
现代科技与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体育变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各种社会 活动的发展进程。没有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奥林匹 克运动不可能发生。没有近一个世纪来,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科学技术的飞 速发展,体育运动也不会有今天的这种规模和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 到体育运动中的各个领域。    工业革命后奥林匹克运动的复活   早在十八世纪,人们在工业生产以及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科学的发展 中,认识到体育对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巨大价值,于是把体育引入学校, 成为德智体...
现代科技与体育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体育变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的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各种社会 活动的发展进程。没有伴随着工业革命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革命,现代奥林匹 克运动不可能发生。没有近一个世纪来,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科学技术的飞 速发展,体育运动也不会有今天的这种规模和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渗透 到体育运动中的各个领域。    工业革命后奥林匹克运动的复活   早在十八世纪,人们在工业生产以及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科学的发展 中,认识到体育对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的巨大价值,于是把体育引入学校,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进入十九世纪,工业革命进展迅速。蒸汽机的使用和各种机器、机床的 发明,不仅引起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也使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此外,自然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医学、生理学等有关人体的科学的发展,使 人们对身体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欧洲出现了一个需要体育,并创造出新的体 育手段的时代,形成了欧洲大陆的体操和英国的户外活动及竞技运动体系。 体育运动由学校向社会发展。 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先后获得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三个重要发现,即 1842—1845 年间提出的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1838—1839 年间提出的细胞学 说和 1885 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这些重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各领域以及对 自然界研究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证明了自然界中整个运动的统一。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大工 业生产所形成的工种专业化的条件下,人的身体被残酷的肢解成机器的附 件,造成人体的畸形发展。同时,大工业生产引起的文明公害在英国和欧美 大陆相继出现。大工业生产造成了都市化生活方式和紧张的节奏、污染的危 害、肮脏的生活环境,以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出现的种种弊端,诸如吸毒、 赌博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渴求新鲜的空气和健康的活动。在新时代条件 下造成的人的隔绝的生活方式和由此产生的孤独感,又使人们产生相互接触 和了解的要求。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的这些社会因素,促使人们去寻求一个 理想、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把注意力转向人的身体本身,于是体育成为一 种日益迫切的社会需要,有了较大的发展。十九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科学 技术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现代体育的发展出现两个明显的倾向: 第一、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 当现代体育在欧洲兴起时,欧洲大陆矛盾交错,各国笼罩着浓厚的民族 主义和国家主义情绪,各国都很注意体育的军事效能,强调体育与军事训练 的结合。因此,各种体操体系比较盛行,而英国则由于文化传统和“绅士体 育”的影响,以及海外贸易的需要,流行着竞争激烈、变化复杂、能激发强 烈情感的户外游戏和竞技运动。 十九世纪 50 年代,英国流行的竞技运动,越过大洋,远传美国和加拿大。 但这种与体操在形式、内容、功能各方面都存在极大差异的体育形式,在体 操的故乡——欧洲大陆,却遭到非议和排斥。 到十九世纪后期,体操和竞技运动并存的体育结构发生了变化。随着大 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欧洲大陆各国出现的大工业生产所造成的都市化生活和 生产的节奏加快,越来越明显。人们需要寻求具有较好娱乐功能,能有效地 消除紧张状态的新的身体活动形式。在体育内容和形式方面,面临一次新的 选择。因此,在欧洲出现了有关体操与竞技运动孰优孰劣的争论。社会实践 使人们认识到,新的紧张的生活节奏需要更富于游戏性的与更复杂的身体运 动。而竟技运动作为各种动作的综合体,较之分解的孤立的体操动作更能满 足人们的娱乐需要。于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竞技运动终于在“体操危 机”中迅速地发展起来。竞技运动的发展,特别是美国竞技运动的繁荣,是 十九世纪末世界体育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体育的国际化趋势 到十九世纪后半叶,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随着世界市场 的形成,民族壁垒被打破,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过去 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 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于是,十九世纪末,体育也超越了国界,出现了体育国际化趋势。兴起 于欧洲的西方现代体育,通过涌向各地的殖民者——主要是商人、军人、传 教士和各种文化人为媒介,向世界传播,形成了东西方体育以及其他不同类 型体育的交流融合的体育国际化大趋势,出现了国际间的体育交流和比赛, 如 1851 年伦敦的第一届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1858 年澳大利亚的国际游泳 锦标赛、1871 年布德的国际射箭比赛、1889 年阿姆斯特丹的世界速滑冠军赛 等。这些早期的国际体育比赛,由于没有公认的权威性组织和统一的比赛规 则,秩序混乱,水平较低。但这些“非正式”的运动会,对以后出现的正规 国际比赛起了促进作用。在“非正式”的国际比赛中,一些国际性的单项体 育组织陆续诞生:1881 年,第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国际体操联合会成 立。此后,划船、滑冰等项目的国际组织也于十九世纪末相继出现。国际单 项体育组织的出现,使各运动项目在国际范围内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能够 制订统一的比赛规则,使运动竞赛摆脱了原来的地方传统,具有真正的国际 性。 在新建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主持下,各单项的欧洲的和世界的比赛陆 续兴起:1891 年,汉堡举行了第一届欧洲花样滑冰赛;1892 年,欧洲速滑锦 标赛在维也纳举行;第一届世界速滑锦标赛也于 1893 年在阿姆斯特丹拉开战 幕。随着国际体育交往的扩大,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国际体育交流的大舞台, 建立一个协调各单项组织活动的国际体育组织以发挥管理作用,已成为时代 的迫切需要。 此后,在奥林匹亚考古成果的启示以及世界各地复兴奥运会的尝试下, 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终于于 1896 年 4 月在雅典成功举行。    二战后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体育地位的变化   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在科技方面有六大成就:第一,1942 年建成第一座 核反应堆,使人类掌握了核能量,掌握了新能源,进入了原子能时代。这是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第二,1946 年宣布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我们 知道,机械是人类四肢的延长,而电子计算机则是我们思维和脑力的延长, 它可代替部分脑力劳动。当时的计算机还相当庞大,具有一台现在的台式微 机功能的电子计算机,在当时要有几间房子才能装下。若具备现在电子表的 功能,当时则需要一卡车的元件。这个发展是相当快的。第三,1947 年出现 的第一批半导体晶体管,1959 年又出现了集成电路,即产生了微电子技术。 现在电子技术的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第 四,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这是划时代的一个技术进步。这标志 着人类活动从地球走向宇宙空间。这次新技术革命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一个 质的飞跃。这个飞跃也可看作是这项新技术革命的开始。第五,信息技术。 这是七十年代产生的。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微电子技术在几个方面的结合。 这里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远距离通讯、计算机软件。信息技 术包括信息的产生、储存、加工和传递这一套技术。第六,生物工程,也叫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包括四个方面:遗传工程、细胞工程、海洋工程、微生 物工程。这些在过去也有,但把它发展成为改造自然,改造生物,改造人本 身这样一种研究以及对基因的研究是最近一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而生物工程 这一技术被看作是二十一世纪一个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也即是托夫勒所说 的“第四次浪潮”,生物工程浪潮。现在对生物工程的设想很多,有些已进 入实验阶段。如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把粮食作物改造成像树一样多年生长, 每年到时即可收获。这样就能解决日益增长的粮食危机问题。再如对人类本 身的改造研究等。还有把西红柿改造成方形的,这样便于包装运输。所以生 物工程的潜力是很大的。其它还有新材料、新能源、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等 的发展。以上是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的重大技术突破,由于这六大成就,对 世界经济、技术产生了五个重大影响。首先,是促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 变化。据 1983 年联合国统计,现在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有 65%都和信息技 术有关,与电子计算机有关,这就产生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二,知识和智 力的开发越来越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经济竞争能力高低的一个主要因 素。知识这个因素越来越重要。过去讲物质经济,现在讲信息经济,信息成 为一个很重要的资源。一种普通材料当把它做成集成电路时,价值要翻几千 倍,其道理就在这里。第三,由于信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劳动方式。第 四,管理方式出现明显的变化。过去的托拉斯,是金字塔式的管理,现在是 横向联系。在国际上设立许多分公司、子公司,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生产。第 五,由于技术发展不平衡,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其成果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导致劳动条件的 改善和强度的减轻,并使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同时也使社会经济 状况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便是第二次世界战后所发生的科技革命为人类社会 生产和生活带来的积极的结果。但是,科技的进步为社会生活造成的消极影 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不安。人们甚至认为:人类是否将被自己创 造的高度文明所毁灭。 机械工业造成的身体活动减少的现象,随着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 术时代的到来变得更加严重。如今,工作人员只需坐在干净的工作室,用手 操纵键盘,观察仪表指针和荧光屏上的数据,便可完成业务工作;上下班以 车代步,去运动场的时间已经被极具诱惑力的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机娱乐所 占据,因此,在生产、生活中运用自然体力的程度大为下降。至于一些尚需 体力的工种,动作也越来越单调,致使人的身体不能正常发展。人的身体素 质和功能不断下降的趋势,在大城市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1978 年,一个 前苏联研究人员的统计资料指出:农村女学生投掷垒球的距离平均为 35 米, 而城市女学生则只能投掷 20 米左右。现代文明毁坏人类健康的现象在许多国 家普遍存在。参加世界学术会议的医生指出,坐骨神经痛、颈部骨质增生、 腰腿痛等疾病已经是在职人员中的常见病,而且,越是先进的国家,这类疾 病越为普遍。同时,由于先进科学的运用,过去还表现得并不十分突出的问 题,即生产、生活中的心理压力损害人类健康的问题,现在变得越来越突出 了。由于现代生产的复杂条件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都使人们更加紧张, 并增大了人的心理负荷,尤其是在最发达的西方国家,几百年来被资本家无 限延长的劳动时间所占有的劳动者的个人生活,现在则是被资本家对劳动力 的更苛刻的要求剥夺了。与现代科技进步成正比的整个生产节奏的加快,不 仅把劳动者的几乎每一根神经都铆死在他的工作岗位上,而且也迫使他的个 人生活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从而使他的全部个人生活被逐渐扭曲、破坏。 终于,越来越多的人在紧张的节奏中败下阵来,一些神经病患者出现了,一 些人患上了失眠症,出现了心烦意乱等病态的心理症状。另外,社会学家还 发现,战前在机械工业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孤独感,在战后新的科技革命条件 下也变得更加严重,人们比过去更加需要相互交往,彼此了解,需要创造一 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身体生理指标的下降和心理负荷的加重,使体育的传统代偿功能得到进 一步加强:一方面,人们必须广泛参加体育运动,以恢复在生产过程中受到 生理损伤的机体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又需要利用体育运动,以及一些必 要的身体活动形式创造适当的生活环境,建立必要的生活方式,以缓冲心理 紧张状态。这便是《大趋势》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所指的平衡高技术条件下 产生的情感的需要。这样,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让 自己的孩子老呆在电视机或电子游戏机旁,越来越多的人奔向野外,去野营、 旅行、打球、游泳、钓鱼或骑自行车,享受大自然中活动的乐趣。这类活动 不仅可以平衡他们的高情感,而且,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摆脱由高技术 带来的孤独感。 也正是在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作为对社会生产力的一个积极因素——人 进行再生产的工具,体育的培养、教育功能也有了新的侧重。由于现代生产 的节奏加快,一些工种对动作速度、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了,因而, 对人的劳动训练也必须作相应的改变,即是除按传统的原则采用一般体育运 动项目以继续提高人的整个身体能力外,还必须利用一些特殊的体育项目来 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以使之适应现代生产条件和生活方式的要求。正是从 这一原则出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少国家十分重视开展汽车、摩托车、 摩托艇、射击、潜水、跳伞、滑翔、无线电等技术性运动项目。因为这些运 动不仅可以培养公民的军事素质,而更主要的是,它们比传统的奥林匹克项 目和各民族的传统运动项目更有助于形成现代生产所需要的稳定的心理品 质。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陡增的闲暇时间(据统计,一个人如果以活 70 岁计 算,一生时间约为 60 万小时,其中闲暇时间约为 20 万小时)所引发的一系 列问题已经成为危及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今天,人们已清楚地看到,闲暇时 间既为人实现其才智、表现其作为人的价值提供了可能,同时也给某些危害 社会、妨碍青少年正常发展的消极因素的滋生创造了条件(若对闲暇时间的 活动不加以正确引导的话)——国外近年来的骚乱和青少年犯罪行为,其中 绝大多数都是在闲暇时间发生的。因而在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政界、教育 界都把怎样提高闲暇时间的利用质量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虽然,各个国家 和地区对闲暇时间内出现的消极行为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并不完全相同,但却 有明显的共同之处,即是使用以体育活动为主、文娱等其它活动为辅的社会 活动来充实青少年的闲暇生活。例如,在香港六十年代中期的动乱使政府意 识到,青少年过剩的精力是带有危险性的,因此必须加以疏导,而课外活动 在这方面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工具。于是,在政府和热心分子推动下,课外活 动逐渐受到社会人士的重视。1968 年,在市政局和一些团体的策划下,香港 首先举办了多项大规模的青少年暑期活动,其内容包括宿营、远足、游泳、 舞会、综合晚会及粤剧等。 虽然,上述情况表明,在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体育的地位日渐增强,其 发挥的功能却仍未超出过去代偿、教育、调节工具的范围,但在实施内容、 手段等方面有了相应的改变。不过,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在一些已进入信息 社会的国家,体育开始发生一次质的变化。 这次变化是近二十年来物质“宽裕”导致的结果。由于不少国家的大多 数人已经基本上从温饱的重压下解脱出来,不再为衣、食、住、行的问题犯 愁,从而得以不用单纯的物质的量的标准来衡量生活水平和考虑人生价值, 人们向往着具有乐趣和美感,富于变化和色彩,符合个性和爱好的生活,这 是一种重在生活“质量”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使人们把精力转向体育和其 它社会娱乐活动,并将其引入现代生活之中,使之成为人的生活的一个有机 组成部分。体育仅仅作为代偿、教育、调节工具存在的历史至此结束。日本 于 1975 年到 1980 年间出现的“提高生活型”体育(也称“自我设计型”体 育),以及八十年代后出现的“追求乐趣型”体育便是这次体育质变过程中 出现的两种不同层次的实践形式。    当代体育运动发展的特点   随着体育地位的改变,其实施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明显变化。体育的社 会化、娱乐化、终身化发展,竞技体育的空前高涨,体育运动和现代科技的 联系更加密切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育发展的几个重要特征。 体育的社会化、娱乐化和终身化 “社会化”(或“大众化”)、“娱乐化”、“终身化”反映了科技革 命条件下体育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几个重要侧面:“社会化”体现了体育实施 范围的扩大;“娱乐化”表达了体育向消遣形式的转移;“终身化”则意指 个人参加体育年限的增长。 1.社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的迅速发展,军事需要的急剧增强、阶级斗争 以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日渐尖锐等因素,把大量社会成员推入体育 运动之中,导致体育社会化早期趋势的出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体育 社会化有较大局限性,如妇女的体育运动还受到伦理和生理方面的一定限 制;老年体育也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六十年代起 (有些国家还更早一些,如美国便从五十年代末起),体育社会化进入了新 的发展阶段。体育不仅在在职人员中全面铺开,而且把妇女、老年人,乃至 身体或精神上有缺陷的人都卷入了这一行列。七十年代时,体育的社会化逐 渐进入高潮。近年来,这种体育社会化的发展势头有增无减。如在 1983 年时, 前西德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已达全国人口的 93%,美国更高达 96.3%。在前 苏联、日本、丹麦、东欧各国,参加群众体育的人数也都在急剧增加。 各国政府为鼓励群众参加体育运动,都拿出了数以百计的美元进行广告 宣传和修建场地设施。英国政府在发起多锻炼、少吸烟的“照顾自己”运动 时,便耗资 150 万美元;德国在近二十年间,也花去 157 亿马克的巨资,修 建群众体育运动设施。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例如前东德为了 满足人们开展业余体育和娱乐活动的需要,在全国修建了成千上万个体育和 娱乐设施,其中 1981 年 3 月向公众开放的体育和娱乐中心仅建筑面积便达 35000 平方米,内设水温不同的游泳池、室内排球场、篮球场、手球场、乒 乓球室、台球室和各种健身房。在室外 45000 平方米的非建筑面积中,也建 有排球、篮球、手球、足球、羽毛球、滚球场地。这样的群众体育设施是当 今世界造价最为昂贵的体育建筑之一。 为了鼓励群众体育的开展,特别是促使青年参加体育运动,不少国家都 了自己的体育节。这一措施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前德国、前捷克、 前苏联的经验采取的。如日本为纪念 1964 年东京奥运会,规定从 1966 年起 每年 10 月 10 日为全国体育节。1980 年的体育节,全国各地共有 17000 处举 行了纪念活动,参加活动者竟达 1100 多万人次。在前西德每年 7 月 4 日到 5 日的体育节期间,全国举办足球、排球、自行车、摩托车等体育活动,参加 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伤残人也可投身其中,领略体育活动的乐趣。从 1949 年起,每年 10 月初便成为朝鲜的体育节,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全国单项 锦标赛。法国的心脏病基金会发起的“为心脏健康而跑”的活动,由于深受 群众欢迎而终于发展成每年 3 月中旬一个星期日的全国性体育节。体育强国 ——美国 1978 年也规定了每年从 7 月 23 日开始的为期一周的节日期。新加 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规定了每年自 8 月 1 日开始的,为期达 1 个多月的 体育节。一些小国对群众体育也关心备至。 在体育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瑞典、荷兰、前德国、前 苏联通行的群众体育达标活动已经传向世界各地,成为群众体育最引人注目 的实施形式之一。除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外,亚洲的中国及其台湾省、日本、 朝鲜,非洲的南非,南美洲除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以外的国家,大洋洲的 澳大利亚都在战后开始施行群众体育达标制。随着经验的日益积累,比利时、 芬兰、日本、南非、美国、加拿大等国以及中国台湾省逐渐开始采用体能测 验代替运动技术水平测验,甚至连匈牙利和前西德一类一直偏重于运动技术 测验的国家也都出现了类似热头。1963 年欧洲议会的“欧洲运动证章”达标 标准的通过和“国际体质测验标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群众体质测验活 动已经出现了国际化的新动向。但是,由于地区和民族特点很难顾全,这种 统一测验法还未收到明显效果。另外,在群众达标体育活动中,一些欧洲国 家还对使用信誉管理系统代替传统的组织机构实施群众体育进行了尝试。例 如,芬兰于 1963 年推行的健康卡片制,要求公民在 100 天内抽 70 天参加每 日半小时的体育活动,在参加达标活动自觉完成规定的时间限额后,即可申 请运动证章,这种新的实施形式为欧洲议会所采用。 2.娱乐比 在体育社会化过程中流行的个人或集体项目,除有健身性质外,大多具 有娱乐性。因而有些人根据这一特点把体育的发展趋势称作体育的娱乐化, 或干脆称当代群众体育为“娱乐体育”或“快乐体育”。 根据娱乐项目的实施形式和待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 娱乐性健身类——包括现代舞、家庭体操、健美体操、艺 术体操造型等; 旅游类——包括远足旅行、旅游、野营、登山攀岩等,驾舟渡洋等探险 性活动也可归入此类; 冰上、雪上、水中、空中活动类——包括各种传统冰上、雪上、水中和 空中运动项目,以及一些娱乐性极强的活动形式,如冰上溜石运动、冰上障 碍赛、转球、带翅滑雪、狗拉雪橇、摩托雪橇、风帆滑雪、飞翼运动、空中 冲浪、“打水片”、滑水、冲浪、水下曲棍球等; 球戏类——包括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滚球、保龄球、高尔夫球 等。 另外,还有钓鱼和狩猎等,棋牌类和民间游戏类。后者包括大量民间游 戏,其中有的属于以旧翻新,如飞旋镖、膝球游戏、吹箭运动等,而有的则 为新创,如飞盘、陆地风帆等。 在世界性娱乐热潮中,旅游和健美性娱乐活动的发展最为突出。 旅游活动虽然在战前便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才真正进入了自己发展的“黄金时代”。国际官方旅游联合会(1947 年)、 国际旅行社协会(1949 年)、国际旅游学院(1951 年)、太平洋地区旅游协 会(1952 年)、拉丁美洲旅游组织联合会(1957 年)、阿拉伯旅游协会联合 会(1964 年)、世界工会联盟所属的社会旅游和休息工会委员会(1964 年) 等组织机构的建立,表明旅游活动已经成为群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 在荷兰、挪威、瑞士的旅行活动形式已经成为传统。如荷兰每年的 4 日旅行 便成功地进行了多年。另外,随着自行车、滑雪、帆船等运动进入旅游活动, 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在世界已经十分流行,滑雪旅行在欧美、日本等也蔚然成 风,驾艇横越大洋探险等已不再被认为是时髦之举了。 健美活动是保健、娱乐、审美需要结合的产物。今天,健美活动风靡全 球。美国有 7000 万人在从事各种类型的健美练习;在法国,仅报名参加健美 中心活动的便达 400 万人;在英国,每日清晨就有 270 万人在电视台辅导下 进行各种健美锻炼。健美活动在前苏联、东欧、拉美、亚洲也同样受到群众 的欢迎。 健美练习主要采用节奏感极强的现代舞和器械体操,并辅之以桑拿浴。 以迪斯科等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舞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强壮心脏,使全身 各部分受益,器械体操则可使身体局部部位得到锻炼。桑拿浴通过冷热交替 的物理刺激除有增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血管功能外,也能增强神经、肌肉的 反应性和应急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适应社会体育娱乐发展的需要,在美国等国已 经开始培养娱乐指导者,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有相当数量的大学附设 有娱乐学院。在亚洲,日本于 1981 年 4 月决定创办培养社会体育指导者的专 科大学——鹿屋体育大学。该校于 1984 年正式招生,娱乐体育的教学和研究 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3.终身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提高劳动率生产,各发达国家对在职人员的教 育比战前更为重视;由于知识不断更新,对生产者进行再教育问题显得越来 越重要:科学的发展终于揭示了幼儿和老年人教育的必要性,加之近二十年 来人类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教育更势在必施;另外,由于闲暇时间增多和 改善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强烈,过去那种把人的生活分为前期学习知识,后 期从事生产实践的两个部分的观点,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需要。这终于导致 了一种代表当代世界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所谓“终身教育”思潮在一些发达国 家逐渐形成。这种思潮主张教育应当成为包括有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新 的实践形式。终身体育便是终身教育伸延到体育领域内的必然产物。 五十年代时,由于终身教育思潮的影响,终身体育的概念在英美开始萌 发。当时英国的贝蒂・梅瑞迪斯・琼斯和美国的伊利莎白・哈洋塞等便曾提 出“运动教育”的主张,力主体育的任务是让“儿童去自由寻找和创造适合 他们自己运动类型的运动,而不使之受单调无味的口令的限制”,因为这样 “可以发展整个儿童的一切潜力”,为未来一生参加体育运动打下基础。这 种看法已经预示着体育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的出现。进入六十年代后,在欧 美等国,又相继出现了一些与传统的将体育作为处于一定年龄阶段的社会成 员的培养手段的观念迥然不同的新理论。在这些新问世的理论中,“人体运 动论”(1963 年,布朗、卡西迪等)、“运动教育论”(1979 年,西米兹等)” 和“活动体育论”(1981 年,西登托波等)最具代表性。这些理论虽然在探 讨原则,以及由此在采用活动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在将体 育活动作为人的终身活动内容对其进行培养、训练这一点上,却有其共同之 处。七十年代时,“终身体育”思潮也在日本出现(“终身体育”在日本多 被称为“生涯体育)。它指出体育不仅是人的发展手段,而且也是贯穿人的 一生的内容。六十年代时,东欧和前苏联学者开始对“终身体育”问题进行 探索。六十年代末,前苏联学者明确提出对从 0 岁至 100 岁的人实施体育的 主张。另外,197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关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的会议, 也确认终身体育对学龄前儿童、在职人员、妇女、高龄人和伤残人的生活具 有极大价值。这些情况表明,体育终身化已开始逐渐成为一种体育的世界发 展趋势。 竞技运动的迅猛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竞技体育的发展迅猛异常,已 经成为一个与蓬勃开展的群众体育同样突出的社会现象,其表现有如下几个 特征: 1.运动成绩日益提高,难度日益加大 1956 年以来,在 46 个可以精确计量的奥运会项目中,平均每届奥运会 有 75%的项目的成绩超过前一届,男子 1500 米自由式游泳的 1978 年世界第 10 名的成绩,比 1972 年世界冠军的成绩还快 59 秒;1976——1984 年举重成 绩平均每年递增 1.1%;田径尤为突出,1985 年破世界纪录 20 次,比 1981 年(9 次)多一倍多,而且突破了很多大关,如男子跳高(2.40 米)、撑竿 跳高(6 米)、女子标枪(75 米)、男子铅球(22.50 米)、男子 1500 米(3 分 30 秒)等,就连沉睡了 10 年的三级跳远纪录(17.89 米)也被改写为 17.97 米,撑杆跳高 1960 年以前,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越过 5 米大关,而 1978 年, 仅前苏联就有 64 人跳过 5 米。冬季项目也不例外,以速滑为例,1984 破 5 次世界纪录。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等技巧性项目的难度日益增大,以男子 体操为例,国际评分标准每 4 年修改一次,1985 年公布的新标准难度组由 3 个增至 4 个,难度动作从 519 个增至 608 个,增加了 17.1%,总分中的难度 分值也从 3.4 分增至 4 分。 2.运动训练逐渐专业化 五十年代以来,各项竞技运动水平和技巧的迅速发展,使得那些没有从 事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与金牌无缘。运动训练的实践证明,虽说提高运动成 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即使具备最优越的身体条件,如果不经过多年 系统的训练,要达到高水平也是绝不可能的,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了以 培养优秀选手为目标的训练机构。这种训练体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第 一种是前苏联和东欧的训练体制,其最大特点是由国家投资来培养运动人 才,中国也属于这一类型。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大多数西方国家和日本 均采用这种体制,即主要通过学校、私人俱乐部、企业培养和训练运动员, 国家很少拨专款。第三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第一和第二这两种体制的综 合。 3.奥林匹克运动会走向大型化,作为世界竞技比赛竞争中心的地位将进 一步得到强化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 121 个,选手 7147 名,设项为 21 大项、195 小项。1988 年汉城奥运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增长到 160 个,选手 8143 名,设项为 23 大项、237 小项。据巴塞罗那市市长帕・马拉加尔说:“1996 年第 25 届奥运会的规模将超过洛杉矾和汉城奥运会,成为奥运会史上最大的 一次体育盛会”。据估计,将有 17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 万多名选手参加这次 大会。蒙特利尔奥运会耗资 65 亿美元,莫斯科奥运会耗资 90 亿美元,洛杉 矾和汉城奥运会分别耗资 6 亿和 31 亿美元。汉城奥运会期间,全世界有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26 家电视台转播了奥运会实况,每天至少有 10 亿多人收 视,使奥运会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国际活动之一。在奥运会期间, 无论是庶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奥运赛事成了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各国政府 和人民对奥运会的关注程度和情感反应强烈。汉城奥运会期间,赞比亚总统 卡翁达得知本国足球队以 4∶0 的战绩赢了意大利,十分兴奋地说:“今晚我 可以香香地睡上一觉”,“这是赞比亚伟大的一天”。 4.竞赚商业化趋势愈演愈烈,金钱渗入竞技体育活动之中 在竞技体育各项活动之中,竞技比赛是商业广告最富有成效和价值的载 体,各种大型竞技比赛都被各种企业的广告充斥着。据统计,1987 年美国企 业用于竞技体育的广告和赞助费达 62 亿美元。居第一名的企业是菲利普・莫 利斯香烟公司,达 3.51 亿美元。目前,电视体育节目成为最吃香的广告载体, 1987 年美国利用体育节目做广告的费用就达 15.9 亿美元。电视转播权之争 总是每届奥运会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战,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 赚了 2.88 亿美元,引为骄傲。1988 年南朝鲜同世界 226 家广播公司打交道, 最后赚了 4.07 亿美元,更为得意。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在美国三大 广播公司之间竞争,结果 NBC 以 4.01 亿美元中标,创下最高纪录。 商业界对竞技体育的介入,使竞技比赛的胜负和金钱的得失紧紧地联系 在一起。汉城奥运会上各国政府为了刺激选手夺取金牌,奖励金额大大加码 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在体育商业化程度高的国度中,体育名星的收入令 人瞠目。世界著名足球运动员马拉多纳的年收入为 250 万美元;韩国足球名 将朴忠焕年收入近 4000 万韩元;美国职业篮球选手中年薪愈百万美元者达 20 多人,其中约翰逊为 250 万美元,卡林为 210 万美元,欧文为 200 万美元; 网球女将纳芙拉蒂洛娃 1986 年赚了 190 万美元,1987 年名声更大,经营有 方,竟赚了 400 万美元。被人称为“上帝也会忌妒的人”——美国篮球巨星 乔丹,年收入在千万美元以上,更是令人惊诧不已。 竞技体育的商业化使运动员的身价倍增,马拉多纳以一千万美元的身价 转会,贝肯鲍尔以 5500 万美元的身价到美国执教。比赛的出场费也在不断加 码,据报道,刘易斯的出场费为 2.5 至 3 万美元,摩西、奥伊塔、格里菲斯 等为 2.5 万美元。泰森在 1988 年东京拳击争霸战中只用 35 分 54 秒的时间就 赚了 1000 万美元,折合每秒得 28248 美元。但是,与此同时也给竞技体育的 发展制造了难局。美国体操选手雷顿在 23 届奥运会一举成名以后,立刻处在 500 多家公司、厂商、广告商的包围和追逐之中,使之无法进行系统训练, 断送了运动生涯。 金钱奇妙地进入了赛场,同时也奇妙地进入了赛场之外。汉城奥运会入 场券的公价为 200 美元,然而黑市价却暴涨到 5000 美元。每每大赛,黑市票 贩们便像幽灵一样地周旋在人群之中兜售黑市票,大发横财。在体育彩票市 场上,幸运的希腊人买的足球彩票中奖,创造了体育中奖的新纪录,谈笑间 做成了一本万利买卖的缅尔明斯只花了 14 美元,就获巨奖 144 万美元。此外, 运动员的职业化也是一重要的趋势。 学校体育的变化 虽然,同战前一样,学校体育也仍然承担着传统的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 培养任务,但是,近 20 多年来,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前述新的发展趋势, 却已经对学校体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使之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原则方面都 出现重大的变化。 在美国、日本、前西德等国家,学校体育在完成传统的培养教育任务的 同时,已开始被视为未来终身体育的入门阶段或一个环节,这便自然要求学 校体育的目标作一定程度的转移,即从单纯的教育目标向形成学生的运动和 娱乐运动兴趣、培养从事活动的基本能力及对活动的鉴赏力的目标过渡。从 这一原则出发,美国卫生、体育和娱乐学会便曾协助学校推行钓鱼、射击、 射箭、划船等活动;1965 年成立的终身运动基金会也在学生中传授羽毛球、 滚球、网球、高尔夫球、滑水、潜水、花样滑水、自行车等运动项目。这两 个体育团体在学生中实施的体育内容,与过去体育课的田径、体操等已经不 同,它们更具娱乐性,与社会体育的内容一致。在学校体育进入“快乐体育” 阶段后的日本和体育课更名为运动课后的前西德,这种情况也同样发生了。 在日本发生的教学方法的变化颇有代表性。过去工业时代各级学校无视 个人兴趣,无视个人的能力差异,对学生作统一要求的体育课(即日本广岛 大学团琢磨教授所谓“大家一起跑步前进型”体育,基本上是采用相同内容、 同一方法指导),曾引起学生普遍反感。但新的体育方法则首先考虑学生的 个人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提出不同的要求,从而使过去由学生适 应体育课标准的状况改变为体育课顺应学生需要的新的局面。例如,小学低 年级的“跳箱”教学便不再硬性规定克服障碍的难度,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 的能力,选择力所能及的障碍,向其挑战,并在克服障碍过程中掌握技巧, 获得乐趣。 鉴于竞技体育的空前发展,东欧一些国家对学校体育也作了相应调整。 如 1972 年匈牙利进行教育改革时,便制订了新的体育教学大纲。该大纲由传 统的普通体育课和附加体育课两部分组成。前者由学校体育教师担任,其任 务是向学生传授多方面的体育知识,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后者由各 运动俱乐部专业教练员承担,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某一专项运动的知识,使之 掌握某一专项运动技术。匈牙利的这一改革不仅保证了学生身体的全面发 展,而且也为国家各运动俱乐部和运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材。 体育运动的科学化 体育科学化是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并且首先是在现代科技条件下发展的 必然结果。体育科学体系的形成、体育科研广泛深入的开展、现代科技成果 在体育领域的运用,是现代体育科学化过程的几个突出方面。 1.体育科学体系的形成 在人类社会进入近代后的二百多年间,伴随近代体育的产生、发展,体 育的专门知识体系也逐渐形成。从英国绅士体育的兴起到前德国博爱主义教 育家登台执教的整个时期,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菲特、古茨穆斯等, 便已经开始根据近代社会的需要,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对体育运 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索。进入十九世纪后,在体操和竞技体育、户外活动 勃兴的年代,各国的体育开拓者又进一步结合自然和社会科学,更加有侧重 地对体育的政治和社会、生理与心理功能进行研究。如英国的阿诺德、前德 国的杨氏对体育(或体操)的培养教育作用进行过认真的探讨;瑞典的林氏、 瑞士的克里阿斯等也曾把生理学、解剖学、医学知识运用于体育的理论和实 践的研究之中。他们的尝试对后来体育的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方 面的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一批 对体育的生物和社会作用既能兼顾、同时又有所侧重的著名研究者,如俄国 的谢切诺夫、列斯加夫特,美国的伍德、海斯林顿、列维斯,法国的德梅尼、 拉齐涅,丹麦的萨多林等人的影响和推动下,诸如运动医学等学科开始逐渐 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个别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研 究机构和团体,如瑞典的运动医学委员会(1922 年)、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 (1928 年)等。但是,这一时期的体育学科,“在很长一个时期主要是沿着 分化途径”(马特维耶夫语)形成的,都只是作为直接或间接反映体育及其 一些边缘现象的学科而存在。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于人们主要是从教 育以及代偿作用来认识体育的功能,因而,虽然也有一些国家,如二十年代 的前苏联,便为建立综合性的体育科学作过努力,但提出的综合性体系也主 要建立在同教育、生理学联系的学科之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迅速发展,体育的社会 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任务也超出了过去的教育的范畴,因而对其科学认 识、系统把握,已经十分必要。而战后几十年在科学各个领域的信息联系的 增强,又使过去相对单一、片面的研究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过渡,因此,建 立整体性更强的综合性体育科学体系有了可能。 由于学者们的教学分类原则不同,各国对体育各领域的需要不尽一致, 战后各国提出的体育体系也自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日本福冈大学教授川村英男在五十年代末写成的《体育原理》中,认为 体育科学体系应包括以下三大科学:人文科学(含体育社会学、行政学、经 济学、统计学)、自然科学(含体育心理、解剖、生理、卫生、工程学)、 身体运动学等。 前东德辛德勒 1970 年提出的体系,是以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主 导思想,其结构为:属于社会科学门类的学科包括体育史、体育社会学、体 育教育学、运动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门类的学科包括运动物理 学、运动生物(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属于医学科学门类的学科包括运 动医学、运动卫生学、运动创伤等;属于结构科学门类的学科包括体育统计 学、体育情报学等。 七十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和诺维科夫在《体育理论与教学 法》中也提出了体育科学体系应包括人文科学类和生物学及其相邻的自然科 学的观点。另外,前西德的哈格和英国的安德鲁斯也仍然在自然和社会两大 门类科学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只是后者的体系是以实践研究为 其重点。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的理论研究者也对体育科学体系问题展开了讨 论。有的学者认为,体育科学的建立不仅不应当脱离体育的自然学科和社会 学科的设置来考虑问题,而且,还必须建立一些边缘学科,如体育管理学等, 并将其列入与体育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相并列的第三类。 当前体育科学体系的逐渐形成,标志着体育已进入系统性更强的阶段。 这也同时反映出,体育研究领域中,已经出现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待 征。 2.体育运动科研的广泛开展 由于近三十年来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运动员靠天赋的体质战胜对手, 教练员凭自己的经验培养人材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一个运动员(或运 动队)要保持自己的优势,不仅必须采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而且在训练 和比赛中还必须依靠大量的运动研究成果。另外,为培养能适应现代生产、 生活节奏的新人,合理满足其体育运动、娱乐运动的需要,消除现代文明对 其造成的生理、心理损害,也必须对群众体育的方法、手段和内容进行探索。 因而战后的体育科研既是因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促动而勃兴,同时,其研 究方向也为这两个方面的需要所决定。这是近几十年来体育运动科研方面的 第一个特点。 例如,前苏联最重要的体育科研机构——全苏体育科研所,其研究内容 便分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大类。前一部分内容,由所属竞技体育研究室 等机构承担,而群众体育研究室则负责制订群众体育发展规划,完善全国体 育教育制度,以及促进学校体育开展等方面的工作。1970 年前西德成立的联 邦体育科研所的科研内容也与之相同。该所除研究运动员的选才、训练、营 养、心理,以及运动场地等问题外,对群众体育也十分重视,如运动医学研 究便越来越涉及非竞技体育领域,其中列有伤残人体育、疾病的体育防治、 衰老的推延、营养饮食等方面的专题。在竞技体育享有世界声誉的前东德, 情况也不例外。七十年代前,前东德的竞技体育科研已经成果累累,但此后, 随着群众体育的发展,也出现了探索健康与体育关系的新方向。1977 年成立 的“业余活动和疗养体育研究所”便是一个重要的群众体育科研机构。 战后体育科研的第二个特点是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视从多学科角度进行多 方位的、立体的综合性分析。如为了探索人类潜力和最大运动能力,便需要 教育学、生物力学、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控制论、人类工程学等 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而运动员选才研究也涉及到生理、心理、体形等这样 一些传统范围外的诸如遗传因素等领域。 战后体育科研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研究活动中,定量分析研究占有越 来越大的比重。一些能对影响体育运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新学科的 相继建立,充分反映了这一趋势。大脑神经生理学、运动技能学、体育统计 学、体育测量与评定等学科可为这些新学科的代表。 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体育成果的交流受到特殊重视。这是当代体育科研 中的又一特点。近二十年来,前苏联和东欧学者之间经常举行不定期的学术 讨论会;美国、加拿大和日本也建立了北美——亚洲体育情报中心;一些发 展中的国家也已经或正在筹建本国的体育情报机构。1960 年国际体育情报联 合会成立后,各国的体育交流正在日益加强。 大量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不断创造、改进器材设备,也是现代体育运动 科研的特点之一。 3.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 “体育运动是科技的橱窗”。当前,电子仪器、激光、光电、电声及卫 星通讯技术大量运用于体育领域,使运动训练、比赛、科研、管理等方面的 面貌为之一新,其中电子仪器的运用对体育运动的现代化起了最重要的作 用。 在各种运动项目中,教练员和运动员都离不开电子器材。通过电子屏幕 上不断变化的图象和数据,能直观、及时、明确地为运动员提供最佳动作的 有关资料,同时又在大银幕上再现优秀运动员动作的真切实景,起到了教练 员所不能起的作用。因此美国、日本、前德国、前苏联等国家都建立了电子 计算机测试中心来指导训练。 现代科技成果也把运动成绩的评记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使用了电子 光学、电子石英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高级精密计时器,可使运动员的成绩精 确到 0.001 秒(瑞典运动员在 1972 年奥运会上便是靠了电子计时器的精确计 时能力,才以 0.002 秒的微弱优势战胜了对手,夺得金牌);电子仪器通过 红外线的帮助,能在几秒钟内测出运动员的投掷距离,田赛的测定时间因而 大为缩短;在花剑、重剑比赛中,电子仪器正是借助红外线的效力承担了裁 判工作,并且避免了过去裁判员的误判,使比赛成绩公正。 另外一些科技产品的问世,也为体育发展铺平了道路。斯太洛泡沫塑料 包(海绵包)取代了沙坑和木屑坑,使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地都不再发生危险, 为新纪录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玻璃纤维竿的诞生,使今天一个普通中学生的 撑竿跳高成绩都达到了过去优秀选手的水平;塔当跑道不仅消除了运动员在 煤渣跑道上蹬地时容易发生的轻微滑动,并因其带有一定的弹性对提高运动 成绩有一定作用;人工草皮的问世使足球运动有了广泛开展的可能…… 但是,现代科技成果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广泛运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 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由于科技成果能提高运动水平,运动员当前在运动场 上的比赛越来越成为旧科技与新科技的对抗,从而改变了体育运动竞赛是天 生的能力和训练水准比较的本来意义。另外,专家们还发现,采用现代科学 技术成果的运动器材和设备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塔当跑道的弹性会损伤赛 跑运动员的阿基里斯跟腱;人工草皮球场容易造成橄榄球运动员膝关节和踝 关节的严重创伤;橄榄球运动员坚硬的头盔虽然可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但也经常成为攻击对手的武器。尤其是不少新器材价格昂贵,也非一般人能 问津。 体育科学的起源 生机勃勃的体育科学技术   体育科学的产生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原 始社会起,在劳动与生活技能传授过程中就产生了原始体育。到了奴隶社会, 体育活动和教育、军事、宗教祭祀活动发生了联系,逐渐从生产劳动中独立 出来。 在古代体育中早已存在一些朴素的科学思想,可以认为这些属于体育科 学的萌芽。例如古希腊人在体育方面早已注意到身体全面发展,要求青少年 锻炼为身体匀称的一种人体美。早期雅典人还指望通过体育使青少年发展自 我节制、勇敢、谦让、果断和运动道德等品质。从公元前 776 年一直延续到 公元 293 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于促进社会文化有重大影响。当时已 出现了掌握训练专门知识的专业教练员。到了公元五世纪,教练已开始掌握 人体和营养学知识,产生了医疗体操,体育开始与科学发生了联系。在史料 中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个时期人们已懂得运用负重练习的方法进行跳跃练 习。 1538 年,前德国的威曼教授发表了《游泳》专著;1569 年意大利医生麦 克利亚发表了体育对健康影响的专著;弗朗于 1705 年发表《医学的运动论》。 在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许多先进的思想家,如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弗 尔特、前捷克斯洛伐克的科迈纽斯、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卢梭等人,他们作 为教育家,研究教育和体育的基本理论、教育方法、教学和组织形式等问题。 推动了体育教育研究的发展。18 世纪体育教育理论有较大的发展,1787 年前 德国学者维罗姆发表了《身体的形成》,共二十一章,系统地阐述了身体练 习的原理,是早期的一本体育教育论著。在同一时期,意大利的贝纳第发表 了《游泳理论》一书。 可见,体育科学是伴随着体育的发展而产生的。 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 现代体育科学是随着现代体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伴随着 19 世纪末工业革命而进入现代体育的新的历史阶段之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 越多地应用于体育运动。无论在提高竞技体育的运动技术水平方面,还是对 于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和保持人类健康水平、防治“文明病”等 方面,许多学科如医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运动学、 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数学、哲学、美学、伦理学、法学等等 都为了解决体育运动中所面临的问题而与体育相结合,逐步向体育科学渗 透,形成了体育科学的各个学科的专门知识体系。 法国在运动医学的现代化研究方面较早,如贝尔特(1827—1917)对呼 吸的压力和呼吸生理以及人类机体构成进行了研究。肖汶(1830—1904)纪 录了跑和跳的情况,通过连续图片来研究运动生理。拉格朗热于 1889 年发表 了《不同年龄身体练习的生理学》和《身体练习的医疗措施》。法国儒安维 尔体育师范学院在 1912 年就建立了生理解剖和力学实验室、放射性实验室、 化学实验室。当时在科研方面已应用了照像术和电影术。该院 1911 年就出版 了运动生理学著作。1920 年出版了《运动医学知识百科全书》。法国在 1921 年成立了运动医学协会并创刊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份《运动医学》杂志。 前德国在 1921 年召开了世界第一个运动医学大会,1924 年成立了临床 医生参加的“体育医学振兴委员会”。北欧国家在 1911 年建立国际体育学会, 1913 年在巴黎召开国际体育学术会议。瑞典于 1922 年成立运动医学委员会。 日本早在 1879 年就开始进行人体测量,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臂围、握力、 肺活量和力量等测定研究,并于 1924 年成立国立体育研究所,对体育开始从 生理学、心理学及教育学角度进行研究。 前苏联、东欧国家体育科学的开展较晚,但发展较快。前苏联从 1931 年才开始在体育院校设立运动医学课程,1932 年在莫斯科体育学院成立了科 研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莫斯科全苏体育科研所,东欧各国也纷纷成立 体育科研机构,美国于 1954 年建立全国性体育科研协调机构——美国运动医 学会。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后美国开始建立训练与科研相结合的训练中 心。前西德于 1970 年才建立前西德联邦体育科研所。法国于 1975 年建立了 教育、训练和科研三结合的法国国立体育运动学院。 在国际体育科学的学术组织方面,除了国际体育教育联合会(1923 年) 和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1928 年)成立较早外,其他如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协 会、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国际体育史学会、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国际体育社 会学会、国际比较体育学会等都是近二十多年来相继成立的。 总之,现代体育科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年轻的科学。由于体育在发达 国家日益受到重视,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发展体育运动;加上现代科学技术 不断向体育科学渗透,逐步形成了体育科学的体系,现在体育科学正以越来 越大的规模在世界范围
/
本文档为【现代科技与体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热门搜索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