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7第七章体温

7第七章体温

2012-11-22 19页 ppt 189KB 3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5181

暂无简介

举报
7第七章体温nullnull第七章 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体表温度体核温度:正常:37℃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null(一) 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1、表层温度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各部之间温度差异大。当环境温度为23°C:四肢末梢最低,躯干、头部最高。当环境温度为32°C以上时: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变小。皮肤温度与局部血流量有关凡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交感N(+) →血管紧张性↑→温度↓null直肠温度:插入直肠6cm以上,36.9~37.9°C。口腔(舌下方)温度 :比较准确、方便。 ...
7第七章体温
nullnull第七章 体温及其调节一、体温体温度体核温度:正常:37℃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变温动物: 恒温动物:null(一) 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1、表层温度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各部之间温度差异大。当环境温度为23°C:四肢末梢最低,躯干、头部最高。当环境温度为32°C以上时:皮肤温度的部位差异变小。皮肤温度与局部血流量有关凡能影响皮肤血管舒缩的因素都能改变皮肤的温度。交感N(+) →血管紧张性↑→温度↓null直肠温度:插入直肠6cm以上,36.9~37.9°C。口腔(舌下方)温度 :比较准确、方便。 36.7~37.7°C。腋窝温度:至少10分钟左右。36.0~37.4°C。(二)体温的正常变动1、体温的昼夜变化2、核心温度相对稳定,各部位之间温差小。 肝脏最高、直肠最低。null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一般不超过1 °C。体温的日节律,由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控制。2、性别的影响成年女性的平均体温比男性高0.3°C。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 卵泡期内体温较低,排卵日:最低。 排卵后升高0.3~0.6 °C。null3、年龄的影响 儿童和青少年较高、老年人较低。 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4、肌肉活动的影响 活动时,产热量明显增加。null二、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产热的过程1、主要产热器官内脏(56%):肝脏是安静时产热量最大的器官。骨骼肌:运动或劳动时产热量最大的器官。2、产热的形式寒战产热寒战:指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特点:伸肌和屈肌同时收缩,肌纤维同步化放电。 肌肉收缩不做功,全部转化为热量。 代谢率增加4~5倍。nullnull棕色脂肪:产热量最大,占代谢性产热总量的70%. 解耦联蛋白(UCP)的作用。 使氧化磷酸化和ATP合成之间的耦联被解除, 能量不能合成 ATP转化为热量散发出来。 对新生儿的体温调节非常重要。非战寒产热(代谢性产热)null3、产热活动的调节 甲状腺激素↑→基础代谢率↑→产热量↑ 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 体液调节Adr 、NA 、生长素 特点:起效快,时间短。神经调节寒冷→交感N(+) →肾上腺髓质活动↑ →Adr 、NA↑寒战中枢(+)→脊髓前角运N元→寒战 下丘脑→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null(二)散热过程 1、散热的部位(皮肤 ) 环境温度低于表层温度,主要辐射、传导、对流散热。 环境温度高于表层温度,蒸发。2、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thermal radiation) 占60% 概念:人体以热射线形式 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质的一种散热方式。 21℃约60%.辐射热量的多少: 皮肤-环境温度之差: 温差大→散热多 有效散热面积决定:赿大→散热多null传导散热的多少: 皮肤与接触物的温度差 接触面积 接触物体的传热性:水传热性好。冰帽、冰袋。传导散热(thermal conduction)概念: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与它接触的较冷的物体。null对流散热(thermal convection)概念: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来交换热量散热方式。热量→ 传给空气→通过对流将热量带走。皮肤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有效散热面积 风速影响:风速大→散热多对流散热多少:null 蒸发散热(受湿度影响) 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水分在体表发生汽化时,吸收体热而散发体热的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1)不感蒸发(insensible perspiration) 水分直接透过皮肤和粘膜表面,而被汽化的一种形式。 小于30℃时,约1000ml/天 (2)发汗(可感蒸发) 发汗:汗腺分泌汗液带走身体的热量。 是一种反射活动。汗液是低渗的。对钠离子的吸收受醛固酮的调节。温热性发汗: 体温↑→热感受器→下丘脑发汗中枢→交感胆硷能纤维兴奋释放Ach→汗液精神性发汗: 大脑皮质的运动区。受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 null 3、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 改变皮肤血管的舒缩状态。寒冷→交感神经活动↑→皮肤血管收缩→ A-V吻合支关闭→散热↓炎热→交感神经活动↓→皮肤血管舒张→A-V吻合支开放,皮肤血流量↑ →散热 ↑ 20~30℃,机体只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口径,控制机体的散热量。四肢深部的静脉和动脉相伴相当于一个热量的逆流交换系统null三、体温调节生物自动控制系统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产热装置 骨骼肌、内脏、褐色脂肪散热装置 皮肤血管、汗腺体温深部温度感受器 (受控系统)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或寒战等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行为性体温调节:指有意识的调节体热平衡的活动。调定点深部温度null(一)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 热感受器: 冷感受器:较多中枢温度感受器 热敏N元:PO/AH多 冷敏N元:脑网干状结构和下丘脑弓状核null(二)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是基本中枢)下丘脑的PO/AH:温敏N元多 。 下丘脑的后部:寒战中枢、发汗中枢、交感中枢。(三)调定点学说PO/AH神经元的活动设定了一个调定点,即规定的温度值,如37°C当体温与调定点一致时,产热与散热达平衡。体温↓→冷敏N元↑→产热活动大于散热→体温 ↑→37°C体温 ↑ →热敏N元↑ →散热活动大于产热 →体温 ↓ →37°C null重调点: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调节的调定点被重新设置。下丘脑的PO/AH温敏N元的温度阈值↑,冷敏N元的温度阈值↓。发热:调定点的上移。机制:略 发热null1.在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 A.蒸发 B.辐射 C.传导 D.对流 E. 传导和对流2.支配小汗腺的神经纤维属于( ) A.胆碱能纤维 B.肾上腺素能纤维 C.肽能神经纤维 D.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E.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给高热病人酒精擦浴,其降温原理主要是( )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E.血管扩张4.中枢热敏神经元主要存在于( ) A.丘脑 B.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脑干网状结构 D.大脑皮层 E.脊髓 5.影响体温的因素有( ) A.年龄 B.性别 C.昼夜节律 D.肌肉活动 E.以上都正确 6.在寒冷环境中,下列哪项反应不会出现: A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C 寒战 D 组织代射提高,产热量增加 E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加
/
本文档为【7第七章体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