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新生儿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1]

新生儿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1]

2012-11-24 3页 pdf 915KB 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9874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生儿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1]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年1月第26卷第1期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武汉 430030 电子信箱:lwchang@tjh.tjmu.edu.cn 常立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 生导师。现工作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任中华医学会 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湖北省医 学会围产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 儿科学会常委、新生儿学组组长。 关键词:新生儿;脂肪乳剂 Keywords:neonate;lipid emulsion 静脉营养又称肠道外营养,是早产儿以及危重新生儿...
新生儿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1]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年1月第26卷第1期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武汉 430030 电子信箱:lwchang@tjh.tjmu.edu.cn 常立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 生导师。现工作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 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任中华医学会 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湖北省医 学会围产学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 儿科学会常委、新生儿学组组长。 关键词:新生儿;脂肪乳剂 Keywords:neonate;lipid emulsion 静脉营养又称肠道外营养,是早产儿以及危重新生儿 治疗中一项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措施,挽救了无数不能耐受 肠道内营养的垂危新生儿的生命。脂肪乳剂是肠外营养 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为机体提供亚 油酸及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维持细胞 结构和人体脂肪组织的恒定,具有重要的代谢功能。自 1961年瑞典成功研制出以大豆油为基础的长链脂肪酸脂 肪乳后,脂肪乳剂的静脉应用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肠外营 养新纪元[1]。 1 脂肪乳剂的结构、成分与种类 脂肪乳剂是根据乳糜微粒的组成、结构和特点设计而 成。主要由植物油、磷脂以及甘油加水制成一种油/水相混 合的白色乳剂。其乳化后所形成的脂肪微粒与天然乳糜 极相似,具有能量密度大、溶液为等渗性、无利尿作用和在 应激状态下代谢率不下降等优点,因此在新生儿静脉营养 中发挥重要作用。脂肪乳剂与葡萄糖双能源系统提供能 量的优点在于:(1)葡萄糖转变为脂肪的过程不需消耗能 量,因此更为有效;(2)对氧化葡萄糖能力有限者,如新生 儿、小婴儿或营养不良患儿更加适用;(3)并发症少,能避 免或减轻单独使用葡萄糖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4)提供 必需脂肪酸,补充高危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生后2~3 d即可 出现的必需脂肪酸缺乏。因此,目前已不再单用葡萄糖而 采用脂肪乳剂与葡萄糖双能源系统提供能量[2]。 脂肪乳剂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是其主要有效 成分,磷脂起乳化剂作用。根据构成脂肪乳剂的原料或TG 的碳原子数不同,将脂肪乳剂分为长链 TG(long-chain triglyceride,LCT)、中链 TG(medium--chain triglyceride, MCT)和短链TG不同剂型。目前常用于临床的有单纯LCT 脂肪乳剂和MCT/LCT物理混合(重量比各占50%)的脂肪 乳剂。此外,还有结构脂肪乳剂、含ω-3的脂肪乳剂和含 橄榄油的脂肪乳剂等制剂正处于研究和临床试用阶段[1,3]。 不同链长和结构的TG决定了脂肪乳剂不同代谢特点及其 在临床的选择应用。 2 不同剂型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 2. 1 LCT 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脂肪乳剂,其代产品是 英脱利匹特(Intralipid)。LCT主要成分是大豆油,以ω-6 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亚油 酸(18 :2n - 6)为主,占全部脂肪酸的的 55%,油酸占 22.2%,亚麻酸占8%。根据脂肪乳剂中TG的含量不同,有 10%和20%脂肪乳剂之分。2种不同浓度的乳剂均含有相 同类型和数量的磷脂,但TG含量不同,即20%脂肪乳剂可 提供2倍TG而不增加磷脂量。磷脂可抑制脂蛋白和脂酶 的活性而影响血脂的廓清,故较高浓度的脂肪乳剂更少发 生高TG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磷脂血症。作为最早应用 于临床的第一代脂肪乳剂,自1964年问世以来,LCT脂肪 乳剂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美国至今仍是惟一 经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临床应用的脂肪乳剂。 但经半个世纪的临床应用和,发现大豆来源的 LCT提供过量的PUFA,在肠外营养引起的相关疾病的发展 中起重要作用。(1)脂质过氧化损伤:LCT提供过量的PU- FA可在自由基作用下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并且光、空气及 微量元素可促进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发生。PUFA过氧化 可导致细胞膜损伤。戊烷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常用来作为脂质过氧化的参数。研究发现,输注脂 肪乳剂早期,早产儿呼出气中戊烷量有增加趋势;输注脂 肪乳剂后,血浆MDA较输注前明显增高。新生儿,尤其早 产儿抗氧化能力差,更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遭受自由基 损伤。也有证据显示,大量输注LCT可导致早产儿支气管 专家经验谈 文章编号:1005 - 2224(2011)01 - 0027 - 03 新生儿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 常立文,李文斌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B ··27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 Jan. 2011 Vol. 26 No. 1 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视网膜病等发生率增 加[4-5]。(2)高脂血症:脂肪乳剂剂量过大或输注速率过快超 过机体最大清除率可导致高脂血症。严重者还可引起脂 肪超载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黄疸、发热、嗜睡、肝功能损害、 高TG血症以及凝血功能紊乱。因此输注脂肪乳剂剂量不 应过大、输注速率不应过快,输注期间还应定期监测血清 TG 水平[6]。(3)肠外营养相关性肝病(parenteral nutri- tion-associated liver disease,PNALD):是新生儿和早产儿长 期肠道外营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长期肠道外 营养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之一。其原因尚未阐明,但大 多数学者认为多种因素参与其病理过程。可能的机制有: 肠外营养导致肠上皮屏障功能丧失,引起肠道微生物进入 肝循环并释放内毒素和促炎因子,以及与肠外营养相关的 几种关键胆汁小管转运蛋白表达降低,促使PNALD的发生 发展;脂肪乳剂可导致肝细胞小管转运功能障碍,使胆汁 排泄减少和血清胆汁酸水平升高;大豆油脂肪乳剂中植物 甾醇(尤其是豆甾醇)本身具有肝毒性,且其中富含的ω-6 脂肪酸是致炎因子,可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诱导肝细胞凋 亡,均是导致PNALD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也进一步证 实,降低脂肪乳剂的用量可阻止胆汁淤积综合征的发生; 暂时减低静脉脂肪乳剂的用量,有助于胆汁淤积综合征患 儿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脂 肪乳剂的累积量是PNALD的独立高危因素。因此提出应 限制大豆油脂肪乳剂剂量,或改用非大豆油脂肪乳剂[7-8]。 (4)免疫抑制:LCT脂肪乳剂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免疫功 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表现为肝脏、脾脏、腹膜表面 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功能降低,或肝和脾的巨噬 细胞数量降低,局部氧自由基堆积以及菌群易位;可阻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影响白细胞活性,致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但也有学者认为,LCT 脂肪乳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与 剂量和输注速度有关,但过度摄入亚油酸似乎是主要原因 之一[9-10]。(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尽管尚存争议,但有研究 发现输注LCT脂肪乳剂可引起脂质微栓子阻塞肺毛细血 管,导致心排血量及动脉氧分压降低,并出现肺动脉压及 血管阻力增高。并且脂肪代谢可引起某些前列腺素产生 增多,也可导致肺动脉高压[6,11]。另外,对于早产儿出生后 最初几天使用脂肪乳剂的安全性研究表明,胎龄越小、出 生体重越轻、输注脂肪乳剂剂量越大[如4.0 g/(kg·d)],发 生慢性肺部疾病的可能性越大。但极低体重儿脂肪乳剂 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且总量不超过0.15 g/(kg·h), 通常不会出现不良反应[5-6,11]。 2. 2 MCT MCT主要来自重新酯化的椰子油,主要成分是 饱和脂肪酸。MCT较LCT更适合在新生儿中应用。其原 因为:(1)LCT 在肠道中水解后需通过淋巴系统吸收,而 MCT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水解后可直接通过门静脉吸收, 因此较LCT有更好的水溶性,更易被脂肪酶水解,更有利于 对脂肪吸收能力较差的早产儿吸收脂肪。(2)MCT半衰期 较短、氧化作用快,24 h内MCT 90%转变为CO2;代谢和清 除快而完全,因此更易于被外周组织所利用,且不易沉积 在肝、肺和网状内皮系统,不易再酯化而影响脂蛋白代谢, 对血浆游离胆红素的影响较小。(3)LCT进入线粒体进行β 氧化需肉毒碱作辅助因子,MCT则不需肉毒碱转运而直接 通过线粒体膜进行β氧化被组织利用。由于早产儿不能 合成肉毒碱,因此MCT较LCT更适合于早产儿。(4)可增加 氮贮留,另外提供的能量也较高(1 g = 34.7 kJ)。(5)能刺激 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改善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 糖异生,更具有节氮效应。(6)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表 现为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分泌均有免疫上 调作用,对危重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尤为明显[10,12]。因此, MCT更适合于黄疸、低蛋白血症、肝功能不良或应激患儿 以及早产儿。 MCT脂肪乳剂的缺点为不含必需脂肪酸,故以MCT作 为惟一的脂类来源时可造成必需脂肪酸缺乏,且大剂量输 入可产生毒性。1984 年MCT/ LCT物理混合制剂(重量比 各占50%)的脂肪乳剂在欧洲面市,弥补了单用MCT脂肪 乳剂的不足。目前MCT/ LCT脂肪乳剂已广泛应用于新生 儿临床。 2. 3 正处于研究和临床试用阶段的脂肪乳剂 2. 3. 1 结构脂肪乳剂(structured triglyceride,STG) 是由 MCT和LCT在高温和催化剂作用下共同水解再酯化,然后 在同一甘油分子骨架上随机结构重组而成。通过对MCT 和LCT的内酯化作用形成的TG分子,因其水解、氧化率更 高,清除率更快,故在代谢上较物理混合的MCT/LCT脂肪 乳剂有更显著的优势[1,3]。 2. 3. 2 富含ω-3的脂肪乳剂 即在脂肪乳剂中添加深海 鱼油,后者ω-3脂肪酸含量丰富,故可在保护组织微循环 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减少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1,3]。 2. 3. 3 含橄榄油的脂肪乳剂 其成分中含橄榄油80%,大 豆油20%,使乳剂中PUFA含量降至20%(通常脂肪乳剂中 含量高达60%),故可选择性调节患儿免疫应答、维护机体 免疫功能,减少炎性反应发生[3]。 2. 3. 4 最新开发的脂肪乳剂 是由大豆油、MCT、橄榄油、 鱼油和维生素E物理混合而成。其优点是减少ω-6脂肪 酸而增加ω-3脂肪酸含量,并提供大量单不饱和脂肪酸, 可最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1,3,6]。 3 用量和注意事项 3. 1 新生儿出生24 h即可应用 开始应用时早产儿剂量 从0.5~1.0 g/(kg·d)开始,足月儿从1.0~2.0 g/(kg·d)开 始。以后按0.5 g/(kg·d)速度递增,直至最大剂量,即新生 儿、婴儿可达3.0~3.5 g/(kg·d),年长儿为2.5~3.0 g/(kg·d)。 建议使用20%脂肪乳剂[6]。 3. 2 输注速度应缓慢 一般输注持续时间应 > 16 h,或 24 h均匀输入,以适应机体的血脂廓清能力。极低出生体 重儿输注速度不应 > 0.12 g/(kg·h)。 3. 3 注意特殊情况 当血总胆红素> 170 μmol/L(10 mg/dL) ··28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1年1月第26卷第1期 时慎用脂肪乳剂;有高胆红素风险的婴儿应该监测血脂、 血胆红素和白蛋白水平,必要时调整脂肪用量。严重呼吸 衰竭时不推荐使用高剂量[> 2 g/(kg·d)]的脂肪乳剂,但应 保证必需脂肪酸摄入量;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慎用脂 肪乳剂;肝功能异常以及需长期使用脂肪乳剂的患儿,建 议选择MCT/LCT脂肪乳剂,如有条件,也可选择橄榄油/大 豆油混合制剂[6]。 3. 4 注意在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全肠外营养中氨基酸、 葡萄糖和脂肪乳剂的比例应2 ∶ 1 ∶ 1 或1 ∶ 1 ∶ 1。为了维持 脂肪乳剂的稳定性,应现用现配,如配制后暂不使用应置 于4℃冰箱内保存,但不要超过48 h。由于电解质、水溶性 维生素、微量元素均为高渗液体,故配置时不能直接加入 脂肪乳剂中,以免破坏其完整性。氨基酸液对脂肪乳剂的 稳定性有保护作用,故配制全营养混合液(TNA)不可无氨 基酸。电解质浓度应有限制,一般控制一价阳离子总浓 度 < 150 mmol/L,以免引起阳离子中和脂肪颗粒上的磷脂 酸负电荷,最终导致水油分层。全肠外营养中不要加入其 他药物,除非已有资料报道或已经过验证[13-16]。 3. 5 定期监测血清TG 输注脂肪乳剂期间应定期监测血 清TG水平(输完后4~8 h测),使血清TG水平维持在3.9~ 5.2 mmol/L(150~200 mg/dL)以下。美国静脉和肠道营养 协会(ASPEN)推荐:如果新生儿血清TG浓度 > 5.2 mmol/L (200 mg/dL),脂肪乳剂输注应停止,然后以0.5~1.0 g/(kg·d) 的速度重新开始。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脏病学和营养学 协会(ESPGHAN)、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协会(ESPEN)则推 荐:在脂肪乳剂输入过程中,如果患儿血清或血浆TG浓 度 > 6.5 mmol/L(250 mg/dL),就应考虑减少脂肪乳剂的输 入剂量[6]。 参考文献: [1] Hardy G,Puzovic M. Formulation,stability,and administr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with new lipid emulsions[J]. Nutr Clin Pract,2009,24(5):616-625. [2] Krohn K,Koletzko B. Parenteral lipid emulsions in paediatrics [J].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6,9(3):319-323. [3] Sala-Vila A,Barbosa VM,Calder PC. Olive oil in parenteral nu- trition[J].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7,10(2): 165-174. [4] Valentine CJ,Puthoff TD. Enhancing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ra- py for the neonate[J]. Nutr Clin Pract,2007,22(2):183-193. [5] Ehrenkranz RA. Early,aggressive nutritional management for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what is the evidence?[J]. Semin Perinatol,2007,31(2):48-55. [6] Kerner JA Jr,Poole RL. The use of IV fat in neonates[J]. Nutr Clin Pract,2006,21(4):374-380. [7] Cober MP,Teitelbaum DH. Prevention of parenteral nutri- tion-associated liver disease:lipid minimization[J]. Curr Opin Organ Transplant,2010,15(3):330-333. [8] Goulet O,Joly F,Corriol O,et al. Some new insights in intestinal failure-associated liver disease[J]. Curr Opin Organ Trans- plant,2009,14(3):256-261. [9] Sweeney B,Puri P,Reen DJ. Modulation of immune cell func- tion by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J]. Pediatr Surg Int,2005,21 (5):335-340. [10] Grosse SD,Khoury MJ,Greene CL,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medium 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an update [J]. Genet Med,2006,8(4):205-212. [11] Shulman RJ,Phillips S.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infants and chil- dren[J].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03,36(5):587-607. [12] Ramírez M,Amate L,Gil A. Absorp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di- etary fatty acids from different sources[J]. Early Hum Dev, 2001,65(S):95-101. [13] Heine RG,Bines JE. New approaches to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2,38(5): 433-437. [14] Krohn K,Koletzko B. Parenteral lipid emulsions in paediatrics [J].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6,9(3):319-323. [15] Collier S,Fulhan J,Duggan C. Nutrition for the pediatric of- fice:update on vitamins,infant feeding and food allergies[J]. Curr Opin Pediatr,2004,16(3):314-320. [16] Wanten G. An update on parenteral lipids and immune func- tion:only smoke,or is there any fire?[J]. 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6,9(2):79-83. 2010 - 11 - 23收稿 本文编辑:刘 杨 消 息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增刊征文通知 为了满足广大儿科临床医生需求,经上级出版部门正式批准,《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部将于2011年6月30日继续 出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年增刊(一)。增刊的办刊宗旨与正刊相同。稿件均经本刊编委会专家审定,保证其科学 性、实用性、创新性。增刊开本为大16开,封面设计、内文、装帧及印刷纸张与正刊相同。来稿请按照本刊稿约要求撰写, 全文字数不限。请直接E-mail投稿,文章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zgsyek@163.com,并标注“增刊征文”字样。另请在 文章中注明联系人姓名、单位、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务必注明手机号码)及E-mail。截稿日期:2011年5月20日。联 系电话:024-23866457。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编辑部 ··29
/
本文档为【新生儿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