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分析

2012-11-24 2页 pdf 135KB 20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9874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分析 反牙合 ,为易位尖牙远移让道。 11213 易位尖牙远移并控根  当侧切牙腭向移位、在保持 置镍钛推簧的力量的同时 ,易位尖牙拉向第一前磨牙远中移 位的通道形成 ,牵引尖牙远移。侧切牙则拉向中切牙的近中 移动的通道形成 ,牵引侧切牙近中移动。此时将开拓间隙的 镍钛推簧放在尖牙的近中与中切牙之间 ,以保证有足够的支 抗使易位的尖牙回位。而易位侧切牙也因推簧的力量增加 了近中的支抗使其近中移动 ,其中有 6例在中切牙与颊面管 间做一辅弓使易位侧切牙的托槽入槽以使顺利近中移动并 达到控根的目的 [ 1 ]。 11214 正轴  当...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分析
反牙合 ,为易位尖牙远移让道。 11213 易位尖牙远移并控根  当侧切牙腭向移位、在保持 置镍钛推簧的力量的同时 ,易位尖牙拉向第一前磨牙远中移 位的通道形成 ,牵引尖牙远移。侧切牙则拉向中切牙的近中 移动的通道形成 ,牵引侧切牙近中移动。此时将开拓间隙的 镍钛推簧放在尖牙的近中与中切牙之间 ,以保证有足够的支 抗使易位的尖牙回位。而易位侧切牙也因推簧的力量增加 了近中的支抗使其近中移动 ,其中有 6例在中切牙与颊面管 间做一辅弓使易位侧切牙的托槽入槽以使顺利近中移动并 达到控根的目的 [ 1 ]。 11214 正轴  当侧切牙牙根与易位尖牙牙根出现交叉重叠 时 ,因为直丝矫治器本身的性能有 7例未做任何正轴处理而 达到牙根平行效果 [ 2 ]。有 3例应用正轴曲对侧切牙牙根进 行近中正轴 ,逐渐使侧切牙与易位尖牙牙根平行。 11215 纳入牙列  当易位尖牙远中移位到达预定位置且侧 切牙近中移位到位时 ,应用直丝技术 ,排齐整平。 11216 稳定与保持  在颌间关系调整的同时 ,换用方丝弓 , 使其易位的侧切牙与尖牙的轴向达到正常。并保持其在正 常咬颌关系的位置稳定 2~3个月。结束矫正 ,戴保 持器。 2 结果 10例患者应用多种技术的同步矫治后均达到了较理想 的效果 ,牙弓排列整齐 ,易位尖牙与侧切牙牙根平行。矫治 疗程 15~27个月 ,平均 2015个月。 3 讨论 由于尖牙晚于其近中的侧切牙和远中的前磨牙萌出 ,发 生迟萌、异位萌出及埋伏阻生的情况很常见。临床上尖牙异 位萌出的范围很广泛 ,近中可超过中线到达对侧 ,远中可阻 生于磨牙区。矫治尖牙与侧切牙易位的关键是 :在侧切牙腭 向让位后 ,对二者进行保持推簧的增隙的同时 ,适时的利用 其力量进行尖牙远移和侧切牙近中移动的过程中。并在移 动的过程中注意牙轴与控根 ,这一点因为直丝矫治器的应 用 ,利用直丝矫治器具有牙轴调正的功能 ,达到了较好的矫 治效果 [ 3 ]。 参考文献 [ 1 ]  姜世同. 弧形控根辅弓.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 1996, 14 (2) : 1341 [ 2 ] 曾祥龙 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05: 23322561 [ 3 ] 傅民魁. 口腔正畸专科教程.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7: 13721381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分析 池新红 【摘要 】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 2009年 2月至 2009 年 12月的 1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170例应用阿奇霉素 10 mg/ ( kg·d)静脉滴注 , 3~5 d 症状改善后 ,改阿奇霉素 10 mg/ ( kg·d)口服 3 d,停用 4 d,为 1个疗程。总疗程 2~4周。患儿经治疗 热退 ,咳嗽减轻 ,肺部啰音消失 ;肺外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 ,随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愈而消失 ,预后良好。 结论  临床上应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做好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工作。对于疑似患儿及青 霉素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及时作肺炎支原体检测 ,以免延误诊断。 【关键词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诊治 ;预防   作者单位 : 455133 河南省安阳县第一人民医院   肺炎支原体 (Mycop lasma,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 见重要病原体之一 ;肺炎支原体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 , 它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 病 ,以秋冬季节多见 ,呈逐年增多趋势 ,年龄向婴幼儿增加。 临床现比较多样化 ,它由急性期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经空 气飞沫传播 ,引起呼吸道感染 ,可表现为咽炎、气管支气管 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可并发多器官损伤。现就我院 2009 年 2月至 2009年 12月就诊的 MP感染患儿 170例进行分 析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 2009年 2月至 2009年 12月收治 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170例患儿 ,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 儿科学 》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105例 ,女 65例 ,年龄 6个月~12岁。其中 < 1岁 20例 , 1~3岁 50例 , 4~6岁 65例 , 7~13岁 35例 ;病程 2~60 d;发病季节春季 30例 ,夏季 35例 ,秋季 50例 ,冬季 55例。 112 方法  对咳嗽患儿由检验人员直接用消毒干棉拭子采 集患儿咽喉壁脱落细胞获取样本拭子 ,采用 MPDNA检测试 剂盒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 MP2DNA检验 ;对反复发 烧或发热不退患儿. 则抽血采用 EL ISA方法进行 MPlgM 抗 体测试。本组患儿均做胸片、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 肺炎支原体快检法等检查。 2 结果 211 呼吸系统症状  发热 135例多为中高热 ,热型为不规 则热或弛张热 ,热程 3~12 d;咳嗽 158例 ,大多患儿为干咳 少痰 ;气促、喘憋 55例 ,以婴幼儿多见。 212 肺部体征及胸部 X线表现  有不同程度的肺部体征 120例 ,无肺部体征的 50例 ;胸部 X线示肺纹理增多、增粗 101例 ,见斑点、斑片阴影 32例 ,有少量胸腔积液 5例。 213 其他系统的表现  循环系统 45例 ,主要表现为心动过 速、心肌酶增高 ;消化系统 52例 ,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腹 痛及血清转氨酶增高 ;神经系统 8例 ,主要表现为头痛、嗜睡 及抽搐 ;泌尿系统 5例 ,主要表现为一过性蛋白尿和血尿 ;血 液系统 55例 ,主要表现为贫血 ,粒细胞减少 ;皮肤损害 18 例 ,主要表现为斑丘疹 ,荨麻疹等。 214 检查  本组 170例中 ,咽拭子肺炎支原体检测 阳性 145例 ,弱阳性 25例。血红蛋白 < 90 g/L 5例 , 90~120 g/L 60例 , > 120 g/L105例。白细胞 < 4 ×109 /L 45例 , (4~ ·25·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 10月第 4卷第 19期 Chin J Mod D rug App l, Oct 2010, Vol. 4, No. 19 10) ×109 /L90例 , > 10 ×109 /L35例。中性粒细胞 , < 016 55 例 , 016~017 80例 , ≤018为 35例。 215 治疗与转归  本组 170例患儿确诊支原体感染后给予 阿奇霉素静脉给药治疗 ,应用阿奇霉素 10 mg/ ( kg·d)静脉 滴注 , 3~5 d症状改善后 ,改阿奇霉素 10 mg/ ( kg·d)口服 3 d,停用 4 d,为 1个疗程。总疗程 2~4周。患儿经治疗热 退 ,咳嗽减轻 ,肺部啰音消失 ;肺外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 ,随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愈而消失 ,预后良好。 3 讨论 MP近年来发患者数有增加趋势 ,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 ; MP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小的非活性微生物 ,耐 寒不耐热 , 37°C只能存活几小时 ; 可感染任何年龄任何 人 [ 1 ]。若被感染者感染的数量少 ,抵抗力强 ,就成为 MP的 携带者。传播主要是经呼吸道飞沫 ,潜伏期 2~3周 ,它不但 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 ,还可以引起其他脏器损伤。发病机理 不完全清楚 ,多数认为与 MP的直接侵入、免疫介入和毒素 有关 ;而认为免疫因素起主要作用。MP感染的全身多系统 表现可能与 MP抗原与人体心、肺、肾、肝、脑、肌肉和皮肤组 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 ,感染后可产生自身抗体而引起 [ 2 ]。最 多见是支气管和肺部炎症 ;小儿持续顽固性咳嗽 ,刺激性干 咳 ,无肺部体征 ,要考虑 MP感染 ;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 MP感染尤其注意 ;或者发烧 5 d用β2内酰胺类抗生素及抗 病毒治疗无效 ,在排除其他疾病时要考虑 MP感染 ,此状况 很易误诊为流感 ,血常规难于区别 ,做相关检查 ;抽血查 MP 抗体最好在高热的第 4~5天以后阳性高 [ 3 ]。MP感染无其 他脏器损伤时一般预后较好 ,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 药物 ,对支原体、衣原体、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有较强的 抗菌活性。临床上应提高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认识 ,做好肺 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工作。对于疑似患儿及青霉素类抗生 素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及时作肺炎支原体检测 ,以免延误 诊断 [ 4 ]。 参考文献 [ 1 ]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2: 1204. [ 2 ] 叶巍玲 ,杨代秀. 阿奇霉素治疗重度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分析 评价. 实用儿科杂志 , 2002, 17 (4) : 359. [ 3 ] 刘良飞.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咳嗽变异性哮喘 22例. 实用儿科临 床杂志 , 2007, 20 (4) : 380. [ 4 ] 贺国平. 143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及肺外并发症分析. 临床 儿科杂志 , 2007, 23 (10) : 723.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付刚 【摘要 】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1例主动脉夹层病例。结 果  治愈 4例 (1910% ) ,好转出院 12例 (5711% ) ,死亡 5例 (2317% )。结论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死 亡率极高的灾难性疾病 ,如果能早期确诊 ,减少误诊率 ,可有效的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 主动脉夹层 ;临床特点 ;预后   作者单位 : 132011 吉林市中心医院   主动脉夹层 ( aortic dissection, AD )是指各种病因造成主 动脉壁内膜破裂 ,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 入主动脉壁内 ,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 ,并沿主动脉 纵轴扩展的一种少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本病发病急骤 ,病 情进展迅速 ,误诊、漏诊率高 ,病死率高 [ 1 ]。现将我院于 2005 年 1月至 2010年 7月收住的 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 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本组 21例患者中 ,男 15例 ,女 6例。平均 年龄 52岁 (22~76岁 )。 112 起病方式  急性发病 19例 ,占 9014% ,缓慢发病 1例 , 占 417%。有确切诱因者 8例 ,占 3811% ,分别是情绪激动 2 例 ,活动 6例。无诱因者 13例 ,占 611%。 113 症状  以胸痛为主要症状者 8例 ,腹痛为主要症状者 6 例 ,胸腹痛为主要症状者 5例 ,昏迷为主要症状者 2例 . 114 体征  入院时血压增高者 12例 ,占 57114% ;血压正常 4例 ,占 19104% ;血压降低或休克 5例 , 占 23180% ;出现神 经系统症状者 2例 ,占 9152% ; 115 影像学检查  21例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检查诊 断 ,其特异性改变是造影剂充满真假腔 ,可以发现内膜片线 状带 ; 3例行心脏彩超。 116 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 2例 ,急性心包填塞 1例 ,夹层 血肿破入腹腔并大出血 1例 ,急性胰腺炎 1例。 117 误诊漏诊情况  本组病例中急诊室首诊考虑 AD者 6 例 ,另 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漏诊情况 ,占 71142% ,其 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4例 ,怀疑心绞痛 7例 ,怀疑脑血管 病 2例 ,怀疑急腹症 2例 ,误诊时间 2 h~14 h,平均 415 h。 118 诊断分类 [ 2 ]  按 DeBaley分类法分类 , I型 15例 ,占 71142% ; Ⅱ型 2例 ,占 9152% ; III型 4例 ,占 19104%. 119 治疗方法  急性期 21例均进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 , 血压增高者给予降压、镇静、止痛等对症治疗 ,控制收缩压在 100~110 mm Hg,心率在 60~70次 /m in。1例行外科手术治 疗 , 3例行介入治疗。 2 结果 本组病例治愈 4例 ( 1910% ) ,好转出院 12例 ( 5711% ) ,死亡 5例 (2317% )。3例死于夹层破裂 , 1例死于 AM I并 心源性休克 , 1例死于呼吸衰竭。 3 讨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 ( aortic dissection)为突发事件 ,是血流 通过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 ,与中膜的夹层形成一个假性 通道。AD患者中 80%合并高血压 ,除血压绝对值增高外 ,血 压变化率 ( dp /dtmax)增大也是引发 AD的重要因素。动脉 粥样硬化可使动脉内膜增厚 ,从而导致动脉壁中膜营养不 良 ,这也是 AD的重要诱发因素。此外 ,特发性主动脉中层 ·35·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 10月第 4卷第 19期 Chin J Mod D rug App l, Oct 2010, Vol. 4, No. 19
/
本文档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治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