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对比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对比

2012-11-26 2页 pdf 173KB 24阅读

用户头像

is_719874

暂无简介

举报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对比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对比 冯云云, 王新华, 岳 伟 〔摘要〕 目的: 在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时进行早期微量喂养, 观察其对胃肠道的影响、并发症发生情况,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 56 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 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 (30 例)和全静脉营养组 (26 例)。早期微量喂养组于上呼 吸机后 24 h 内鼻饲管喂养, 并开始部分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的实施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鼻饲奶量: 从 1~ 4 mL (kg. d) 开始, 渐增至 12 mL (kg....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对比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对比 冯云云, 王新华, 岳 伟 〔摘要〕 目的: 在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时进行早期微量喂养, 观察其对胃肠道的影响、并发症发生情况,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的可行 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 56 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新生儿, 随机分为早期微量喂养组 (30 例)和全静脉营养组 (26 例)。早期微量喂养组于上呼 吸机后 24 h 内鼻饲管喂养, 并开始部分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的实施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鼻饲奶量: 从 1~ 4 mL (kg. d) 开始, 渐增至 12 mL (kg. d)。全静脉内营养组于上呼吸机后 12~ 24 h 内开始静脉营养, 病情稳定后开奶并逐步加奶。两组对比观察呼吸机应用时间, 体 重, 达全量肠道营养时间, 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 住院天数等。结果: 两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 率无显著差异 (P > 0. 05)。早期微量喂养达全量肠道营养时间优于对照组, 但对应用呼吸机时间、恢复出生体重、住院天数的影响, 与对 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可作为对胃肠道的生物刺激, 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 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早期微量喂养可缩 短到达足量喂养时间。提示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进行早期微量喂养是安全和有效的。 〔关键词〕 危重; 新生儿; 机械通气; 早期微量喂养 中图分类号: R 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3457 (2005) 0920687202   本研究对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时予早期微量喂养, 并与早 期完全胃肠外营养 ( to ta l paren teral nu trit ion, T PN ) 在摄入同 等热能、同等氮量的条件下对比观察, 探求其作用差异。 1 资料和方法 1. 1 病例选择 将 2002 年 1 月22004 年 12 月, 56 例应用机械 通气的危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足月儿 25 例, 早产儿 31 例; 入院体重 700~ 4 400 g, 平均 (2 360±230) g; 男 21 例, 女 15 例, 入院时日龄 2 h~ 18 d, 平均 (4. 6±1. 5) d。原发病为肺透明 膜病 22 例, 肺出血 6 例, 胎粪吸入综合征 (M A S) 13 例, 肺炎 9 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 6 例。随机分为两组: (1) 早期微量喂养组 30 例; (2)早期全静脉营养组 (T PN 组) 26 例。两组营养支持均 在生后 24 h 内开始。两组患儿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及出生到 入科时间无明显差异 (P > 0105)。 1. 2 方法 1. 2. 1 全静脉营养组 于机械通气后 24 h 内给葡萄糖, 开始 剂量为 6~ 8 g (kg. d) , 逐渐增至 16~ 18 gö(kg. d ) , 浓度< 1215% ; 7% 氨基酸开始剂量为 0. 5~ 1 gö(kg. d) , 逐渐增至 2. 5 ~ 3 gö(kg. d) ; 脂肪乳选用 20% 英脱利匹特, 开始剂量为 0. 5~ 1 gö(kg. d) , 逐渐增至 2. 5~ 3 gö(kg. d) ; 水乐维他 1~ 2 mL ö (k. d)。用 T PN 1 周以上者每周输注新鲜血浆 1~ 2 次。病情稳 定后开奶并逐步加奶。 1. 2. 2 早期微量喂养组 机械通气 24 h 内胃管鼻饲奶, 并开 始部分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的实施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鼻饲奶 量从 1~ 4 mL ö(kg. d)开始, 渐增至 12 mL ö(kg. d)。每次喂养前 先抽取胃中残余奶量, 如果潴留量大于上次喂奶量的 1ö3, 应减 量或停喂 1 次。两组的非蛋白质热卡 (N PC) : 氮= 150∶1, 蛋白 质、脂肪、糖的比例相等。 应用静脉营养时监测血小板、血糖、电解质、胆红素、肝肾 功能、测体重及出入量, 注意有无黄疸及出血倾向。 1. 2. 3 评估指标 应用呼吸机时间、体重、达全量肠道营养时 间、胃肠道功能紊乱 (消化道出血、返流、呕吐、腹胀、腹泻、便 秘、喂养困难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 EC)发生率、住院天数。 1. 2.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t 检验或卡方检验按评估指标比较 两组的结果。应用 SA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 果 早期微量喂养组胃肠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 率分别为 26. 67% (8ö30) , 3. 3% (1ö30) ; T PN 组发生率分别为 26. 92% (7ö26) , 3. 85% (2ö71) , 两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 著性意义 (ς2 分别为0. 05, 0. 011; P 均> 0. 5)。早期微量喂养对 缩短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优于对照组, 但对呼吸机应用时 间、恢复出生体重、住院天数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见 1)。 表 1 两组恢复出生体重、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胆红素水平及平均住院日比较 (xθ±s) 组 别 例数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d) 达全量胃肠道营养时间 (d) 呼吸机应用时间 (d) 住院天数 微量喂养组 (91 例) 30 5. 09±1. 26 7. 01±2. 95 6. 76±3. 98 17. 99±2. 19 T PN 组 (71 例) 26 5. 86±2. 25 11. 77±3. 72 7. 28±4. 15 18. 06±3. 29 t 1. 61 5. 34 0. 48 0. 09 P > 0. 05 < 0. 01 > 0. 05 > 0. 05 3 讨 论 据报道在住院患者中高达 40~ 50% 有营养耗竭的证据[1 ] , 需机械通气者的营养不良则更为普遍, 营养不良对呼吸系统结 构和功能的影响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营养不良易导致呼吸 肌疲劳、肺部感染的易感性也增加。因此积极合理采取对 机械通气的患者提供高效结构合理的营养物, 纠正营养不良状 况, 将有益于恢复呼吸功能。危重新生儿胃肠激素分泌异常, 胃 作者单位: 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河南省 463000 肠功能紊乱[2 ], 过早喂养、量过多或高渗奶液可诱发或加重上 述紊乱。传统观念认为只有胃肠功能恢复正常后才对患儿进行 胃肠营养, 故以往大多数研究均采用胃肠外营养在机械通气早 期提供营养支持。但长期禁食可至胃肠发育延缓, 包括胃肠黏 膜萎缩、酶活性降低、吸收面积减少等。若长期静脉营养 , 还有 可能发生胆汁淤积症等[3 ]。本研究表明, 早期微量喂养组胃肠 道功能紊乱、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与全静脉营养组比较无 显著差异; 早期微量喂养组较对照组达全量肠道营养时间明显 缩短。说明早期微量喂养不但不会增加胃肠道损害、N EC 发生 ·786·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 年第 19 卷第 9 期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率, 而且能减少喂养不耐受, 早日建立经口喂养。早期微量喂养 虽然早期开奶, 但开奶量是极少的, 这些奶量更多的是作为对 胃肠道的生物刺激, 可能通过改变调节胃肠动力的神经或神经 内分泌系统, 促进胃肠功能的成熟; 可能通过刺激胃肠道激素 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也可能通过减少胃肠转运的细菌的增殖而 改善胃肠道动力[426 ]。 本研究两组患儿应用呼吸机的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住院天数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两组都应用了静脉营 养, 两组总液量和总热量是相近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 危重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长期禁食是不利 的, 早期微量喂养可作为对胃肠道的生物刺激, 促进胃肠道发 育成熟, 而非主要供给热卡的方式使用, 从而减少可能发生的 喂养问题。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到达足量喂养时间。提示危重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进行早期微量喂养是安全和有效的。 4 参考文献 〔1〕 许庆军, 郭金成, 黄方. 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支持治疗[J ]. 中 国误诊学杂志, 2003, 3 (4) : 536 〔2〕 朱翠平. 新生儿窒息后胃肠功能紊乱与合理喂养[J ]. 中国当代 儿科杂志, 2000, 2 (2) : 126 〔3〕 高恒淼, 樊寻梅. 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J ]. 中 华儿科杂志, 2001, 39 (8) : 508 〔4〕 Bcrscth C L. Gut mo tility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nccro tizing cntcroco lit is[J ]. C lin Pcrinato l, 1994, 21 (4) : 263 〔5〕 郭铭玉. 新生儿六种常见病的发病与自由基的关系[J ]. 实用诊断 与治疗杂志, 2004, 18 (2) : 79 〔6〕 孙荣青, 冯敏, 杜玉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 [J ].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 18 (4) : 273 (收稿日期 2005205208) 胫骨外固定器加腓骨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 谢锋志1, 许 军2 〔摘要〕 目的: 探讨胫骨外固定器加腓骨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 25 例胫腓骨骨折患者, 采用胫骨外固定器 加腓骨髓内针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 12 个月, 胫骨解剖复位 20 例, 功能复位 5 例。腓骨全部解剖复位。结论: 对于胫骨骨折, 胫骨外固定 加腓骨髓内针治疗是一种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胫骨外固定器; 腓骨髓内针; 胫腓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 R 683. 42  文献示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3457 (2005) 0920688202   1998 年 5 月22002 年 10 月, 我们采用胫骨外固定器外固定 加腓骨髓内针治疗胫腓骨骨折 25 例, 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5 例, 男 18 例, 女 7 例, 年龄 18~ 55 岁。 左侧 15 例, 右侧 10 例; 损伤原因: 车祸伤 15 例, 跌伤 7 例, 砸伤 3 例。其中闭合性骨折 16 例, 按AO 分型,A 型 8 例,B 型 5 例, C 型 3 例; 开放性骨折 9 例, 按 Gustilo 分类, É 型 5 例, Ê 型 3 例, Ë a 型 1 例。 1. 2 方法 本组开放性骨折均予伤后 6 h 内行清创等常规处 理后, 以腓骨断端为中心切 2. 0~ 3. 0 cm 长切口复位腓骨, 从 外踝钻入直径 3 mm 克氏针固定腓骨。手法复位胫骨, 或C 臂X 线透视下复位胫骨, 在小腿前内侧安装外固定器, C 臂 X 线透 视下骨折复位满意后锁紧外固定器, 伤口采用直接缝或局部肌 皮瓣转移覆盖。闭合性骨折一般先行跟骨牵引治疗, 待 5~ 7 d 肿胀消退后再手术, 操作方法相同。术后 2~ 3 d 即行膝、踝关节 功能锻炼。 2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 6~ 18 个月, 平均 12 个月。胫骨解剖复位 20 例, 功能复位 5 例。腓骨全部解剖复位, 胫骨X 线愈合时间 3~ 8 个月, 平均 5 个月, 固定器拆除时间 2~ 6 个月, 平均 3 个月。 腓骨愈合时间 1. 5~ 5 个月, 平均 2 个月。腓骨髓内针拔出时间 作者单位: 11 舞钢市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省; 2.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 民医院 骨科 6~ 12 个月, 平均 8 个月。所有病例髓内针去除时间均晚于外固 定器拆除时间, 伤口均É 期愈合。 3 讨 论 临床上常见的单纯的腓骨或胫骨骨折很少发生严重移位, 因为胫腓骨由上胫腓关节、下胫腓联合和骨间膜等连在一起, 成为彼此制约、相互支撑的一体。而胫腓骨双骨折由于失去了 彼此相互支撑, 常发生成角、侧方或重叠移位。腓骨切开复位内 固定能有效恢复腓骨的长度及正常力线。腓骨复位后, 由于上 下胫腓韧带的作用和骨间膜的连接、牵扯作用, 可使胫骨达到 相对稳定, 使胫骨骨折容易复位[1 ]。腓骨的完整性对稳定踝关 节也很重要, 腓骨连续性丧失可引起下胫腓联合分离, 踝关节 不稳定及距骨移位, 最终将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髓内针固定具 有对腓骨血运破坏少, 固定可靠, 二次手术取出方便等优点。 由于腓骨不是主要的承重骨, 仅承受体重 1ö6[2 ]。单纯腓骨 内固定, 不足以保持骨折位置稳定。胫骨位于皮下, 内侧放置钢 板易引起感染或皮肤坏死。胫骨于中、下 1ö3 处骨折时, 由于滋 养动脉断裂, 远侧骨折段丧失大部分血液供应, 手术切开复位 骨固定对胫骨周围的软组织及骨膜造成损伤, 进一步破坏了局 部血液供应, 容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 甚至不愈合[3 ]。外固定器 能提供良好的固定作用。对骨折端血运干扰小, 并可进行术后 再调整, 矫正力线偏差, 且不需超关节固定, 能早期锻炼膝、踝 关节功能。 单纯胫骨固定虽满足下肢负重的力线要求, 但部分患者术 后常伴有踝关节疼痛。邱斌曾报道, 单用胫骨内固定治疗 78 例 ·886·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 年第 19 卷第 9 期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本文档为【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早期微量喂养与全静脉营养支持的临床对比】,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