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小脚趾甲分瓣的究竟是不是汉人

小脚趾甲分瓣的究竟是不是汉人

2012-11-28 3页 doc 27KB 49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3947

暂无简介

举报
小脚趾甲分瓣的究竟是不是汉人小脚趾甲分瓣的究竟是不是汉人? 作者:面皮撕下来 先看下面的这则新闻: 2005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研究室副教授边建超、研究生郝卫国等人,对出自洪洞的跰甲传说,做了遗传学方面的考察和研究。结果发现,从山陕经豫苏浙到赣闽,瓣状甲的分布呈递减趋势。这表明,瓣状甲的分布在一定区域里,的确与山西移民有关。   郝卫国一行从西部省份的山陕出发,一路向东南走去,经过几个历史上山西移民最多的省份、次多省份、直到历史记载中与山西移民无太大关系的福建省。    郝卫国等在陕西、山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七省,各选一个...
小脚趾甲分瓣的究竟是不是汉人
小脚趾甲分瓣的究竟是不是汉人? 作者:面皮撕下来 先看下面的这则新闻: 2005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研究室副教授边建超、研究生郝卫国等人,对出自洪洞的跰甲传说,做了遗传学方面的考察和研究。结果发现,从山陕经豫苏浙到赣闽,瓣状甲的分布呈递减趋势。这表明,瓣状甲的分布在一定区域里,的确与山西移民有关。   郝卫国一行从西部省份的山陕出发,一路向东南走去,经过几个历史上山西移民最多的省份、次多省份、直到历史记载中与山西移民无太大关系的福建省。    郝卫国等在陕西、山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七省,各选一个乡村,进行了瓣状甲的田野调查。这些村落分别位于山西洪洞县、陕西周至县、河南禹州市、江苏淮安市、浙江湖州市、江西玉山县和福建永泰县。同时,他们还选择了10个微卫星位点,对调查人群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在他们将调查人群的遗传多态性与瓣状甲的地区分布差异进行对比后,得出了如下结果:    受调查的七个省份晋、陕、豫、苏、浙、赣、闽的瓣状甲频率分别为79.17%、79.51%、63.74%、62.45%、62.54%、36.29%和37.80%,其中呈现出的百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果将七省受调查地区的瓣状甲频率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那么发生频率79.17%、79.51%的山西、陕西两省,为高频率地区,发生频率60%多的三个省河南、江苏、浙江为中等频率地区,赣、闽的发生频率是三成,被列为低频率地区。这些地区被考察的瓣状甲人群中,分为两瓣的人口占总瓣状甲人数的98.82%,还有1.18%的人群,小脚趾趾甲分为三瓣;被调查人群中的瓣状甲由于成百上千年的遗传和变异,目前肉眼可看出清晰型、融合型和退化型三种类型。    基于这些调查和统计数据,郝卫国得出一个阶段性和地域性的结论,“瓣状甲频率以山西为起点向东南方向呈递减趋势。”郝卫国的这一结论,与历史上发生过的移民史实相吻合,那就是,就当年的移民区来看,从山陕,经中原,越往东南,移民区就越少。因此,郝卫国认为“根据山西一带的移民情况和民间传说。我们推测瓣状甲可能起源于山西……并随移民向全国各地扩散。” 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执行所长刘朝晖也认为,从五胡乱华、晋室南渡起,五次大规模民族迁徙都是北民南迁,从历史学角度来看,人类确实是从北向南迁徙的。但是,他认为,相对中原黄河流域,南方的民族融合没有北方那么频繁。唐末黄巢起义后,汉人开始第二次南迁,南宋时定都杭州,达到了最高峰。因此,如果一定要从区域上分,南方人会比北方人“正宗”一些。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洋教授则认为,瓣状甲不但不能看作是汉人的独有的性征,反而应该看作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在明代大移民之前,山西早已成为五族杂处之地,从血统上去区分谁是汉人,谁是异族早已不现实。因此,即便山西人的跰甲现象出现较多,但跰甲是否就源自于汉族根本无法证实了。 遗传学认为,瓣状甲的遗传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家系中的传递遵循孟德尔分离规律。具有以下特点: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生机会均等;该性状在每代均有表达,呈连续传递。 --------------------------------------------------------------------------、 以上“砖家”的论述,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1、跰甲是大槐树移民传播开的? 答:纯属无稽之谈。参考《中国移民史》,大槐树移民基本没有涉及陕西,陕西的跰甲频率为何和陕西一样高?连南方的江苏、浙江都高达60%以上,而这些地方基本没有大槐树移民。 实际上,这个抽样也是十分草率的。浙江的抽样点是湖州市埭溪镇,是浙北,浙北人和苏南人相似,而浙南温州人和福建人相似。所以浙北的水平自然不能代表浙江全省。 2、跰甲是少数民族带入的? 答:古代虽然有民族融合,但山西、陕西跰甲比例高达79%,难道大部分山西陕西人都是胡人?古代有哪个外来民族有这么大影响力,竟然能够取代原来的汉人成为北方主体民族?何况,南方的潮汕人,广西的六甲人,江苏、浙江人,跰甲比例也十分高,难道也是胡人的后代? 3、南方汉族血统比北方“纯正”?南方民族融合不如北方频繁? 答:更是无稽之谈。南方虽然和胡人融合不多,但和百越、苗瑶融合频繁。福建人虽然父系大多来自北方,但母系多是闽越,而跰甲是常染色体遗传,Y染色体不起作用,所以福建人的跰甲比例很低。并且,北方虽然有民族融合,但不管是什么民族,相比汉族都是一小部分人口,自然不会改变当地的主体遗传结构。 实际上,南方人的民族融合比北方更甚。比如五胡乱华融合进来的外族,在唐宋时期又大批南下。实际上,即使是金末元初,北方人南下规模也不下200万之众。即使是永嘉之乱的南下移民,也有很多外族血液,因为之前的汉朝和魏晋已经发生了民族融合,晋明帝的生母就是鲜卑人,汉代已经有大月氏人、乌桓人,南方的百越人、苗瑶人融合进汉族。所以说某某时期南下汉人是纯汉人,显然罔顾古代历史融合之事实,连朝代的先后次序都分不清。 4、跰甲的一定是汉族吗? 答:跰甲既然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那么只要常染色体携带这个基因,就会出现跰甲的性状,倘若一个人的母亲将这个基因遗传给他,即便他是中美混血儿,也会出现这种性状。只是说,既然北方和江浙人这种性状比重很高,说明北方人和江浙人的常染色体大部分遗传自古代华夏人。 5、笔者感悟。 做学问的“砖家”,应该本着客观求实的心态,不能凭自己的喜恶而信口雌黄,主观臆断。 同时,所谓的“砖家”们,更应该拓展知识面,搞遗传的不能对历史一窍不通,搞历史、人类学的也应该对遗传知识有基本的认知,这样发表出来的“高见”才不会贻笑大方。 笔者是没有跰甲形状的,但是笔者以为,这极可能是古代华夏人的特征形状。 笔者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跰甲,就硬说跰甲是外族带入的。 做学问的,一要有真才实学,二要有道德操守。当代中国学者恐怕大部分达不到这两点。
/
本文档为【小脚趾甲分瓣的究竟是不是汉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