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doc

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doc

2017-11-13 3页 doc 15KB 54阅读

用户头像

is_005190

暂无简介

举报
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doc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doc 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摘要】 目的 分析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及鉴别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MRI资料。结果 9例腮腺病变患者中5例表现为弥漫浸润型, 均累及双侧颌下腺, 表现为双侧腺体增大并弥漫分布斑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 病变界限不清晰, 增强呈弥漫不均匀强化。3例表现为双侧腮腺内及腮腺旁多发大小不等囊实性及实性肿块, 以囊实性为主, 其中1例累及双侧颌下腺,...
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doc
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现特点及鉴别诊断.doc 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摘要】 目的 分析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点及鉴别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MRI资料。结果 9例腮腺病变患者中5例表现为弥漫浸润型, 均累及双侧颌下腺, 表现为双侧腺体增大并弥漫分布斑点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 病变界限不清晰, 增强呈弥漫不均匀强化。3例表现为双侧腮腺内及腮腺旁多发大小不等囊实性及实性肿块, 以囊实性为主, 其中1例累及双侧颌下腺, 边界清楚,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囊性区无强化。1例表现为一侧腮腺单发类圆形肿块, 邻近腺体被膜, 边界清楚, 呈不均匀软组织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结论 腮腺淋巴上皮病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单发肿块型术前诊断困难, 弥漫浸润型需与慢性炎症鉴别, 多发肿块型需与其他肿瘤鉴别。 . 【关键词】 腮腺;淋巴细胞;磁共振成像 DOI:10.14163/j.cnki.11- 5547/r.2016.02.029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 BLEL)是以涎腺腺实质被淋巴细胞取代为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率仅占整个涎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2.1%[1], 多发于腮腺、颌下腺。其影像学表现国内外文献有为数不多的个案及少数病例报道[2, 3], 本文收集近7年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淋巴上皮病患者9例, 分析其MRI特点, 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搜集2008,2015年经本院病理证实的9例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及MRI表现, 其中男6例, 女3例, 年龄19,60岁, 平均年龄45.2岁, 病程最长4年, 最短2个月, 平均病程1.26年。均以腺体肿大或腺体内发现肿瘤为主要症状, 2例疼痛, 1例伴轻度口干,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HIV阴性。 1. 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signa Twinspeed 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 头颈联合线圈。MRI平扫包括横轴位及冠状位 FRFSE T2WI(TR 4300 ms、TE 106 ms)、横轴位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1WI(TR 1843 ms、TE 18 ms)、横轴位DWI(TR 6000 ms、TE 80 ms, b值1000 s/mm2)。层厚5 mm, 层间距0.5 mm。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15 ml后行T1FLAIR横轴面、矢状面和冠状面扫描, 扫描参数与平扫相同。 2 结果 9例腮腺良性淋巴病变患者, 5例表现为弥漫浸润型, 均累及双侧颌下腺, 表现为腺体弥漫增大及异常信号, T1WI呈弥漫点、片状低信号, T2WI呈点状囊性高信号及片状稍高信号, DWI未见高亮信号, 病变界限不清晰, 其中2例增强呈弥漫不均匀强化。3例表现为多发肿块型, 其中1例累及双侧颌下腺, 表现为双侧腮腺内及腮腺旁多发大小不等长T1、长T2软组织肿块, 2例肿块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囊性信号, 直径为0.7,3.5 cm, 边界清楚, 部分肿块有融合趋势,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囊性区无强化。1例表现为左侧腮腺浅叶单发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邻近腺体被膜, 边界清楚, 直径2.6 cm, 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 增强明显强化, 术前误诊为混合瘤。 3 讨论 BLEL最初由Godwin(1952年)提出, 并沿用至今。病因尚不明确, 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致病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 涉及遗传因素、性激素、免疫因素及病毒感染, 多数学者认为BLEL是腮腺长期炎症影响的结果, 本组病例中MRI多数表现为弥漫浸润型与腮腺慢性炎症表现有很大相似, 不易鉴别。病理上表现为涎腺内淋巴细胞浸润和腺体萎缩, 腺体实质不同程度地被淋巴细胞和状细胞代替。在淋巴上皮浸润中有散在的具有特征性的上皮-肌上皮岛[4]。本病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 临床主要表现为腺体无痛性肿瘤, 本组均以腺体肿大或腺体内发现肿瘤为主要症状, 术前临床几乎不能做出正确诊断, 多误诊为混合瘤。 相对于临床, 影像学对此病的诊断率较高,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 在腮腺病变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越性, 能获知病变的范围、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病变性质, 本组9例中6例术前提出BLEL的诊断, 其中弥漫浸润型2例误诊为慢性炎症, 1例单发肿块误诊为混合瘤, 其余均为术前考虑到了此病的可能。既往有文献报道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一些个案和少数病例的影像表现, 且CT居多, 综合文献及本组资料, 腮腺BLEL影像上以弥漫浸润型和多发结节/肿块型最多见, 病变内多见囊性信号为其特点, 此囊状结构系自身免疫反应引起小叶内及小叶间导管扩张所形成[5]。弥漫浸润型多表现为双侧腺体弥漫异常信号, MRI可发现多发点状囊性灶, 病变界限不清, 但无明显肿块形成, 增强腺体实质不均匀强化, 囊性灶不强化, 此类表现与腮腺慢性炎症有时不易鉴别。而多发结节型表现腺体肿大、信号不均匀, 可见多发大小不等肿块, 可融合, 结节内多发囊变区,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此类表现有其一定特征, 其他腮腺内肿瘤病变并不常表现如此。单发肿块型最少见, 且最易误诊, 表现为腮腺浅部肿块, 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增强多均匀明显强化, 可外周强化较中央明显[6]。 影像学上该病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弥漫浸润型主要与腮腺急、慢性炎症和干燥综合征鉴别, 急性炎症有发热、疼痛明显的临床症状, 与慢性炎症及干燥综合征鉴别困难。?多发肿块型要与腺淋巴瘤及淋巴结病变鉴别, 腺淋巴瘤见于中老年男性, 好 发腮腺后下极, 囊变相对少见, T2WI多呈等、低信号或稍高信号, 而本病肿块内多见囊变, 而且腮腺旁亦多见肿块。腮腺淋巴结病变可多发, 但信号均匀并与颈部增大淋巴结一致。?单发肿块型主要与多形性腺瘤鉴别, 多形性发病率远比本病高, 极易误诊。 综上所述, 腮腺淋巴上皮病MRI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单发肿块型术前诊断困难, 弥漫浸润型需与慢性炎症鉴别, 多发肿块型需与其他肿瘤鉴别。
/
本文档为【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