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7-10-11 14页 doc 32KB 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让孩子轻松赢在起跑线上 楼秀萍 故事:一位美国母亲状告一所幼儿园赔偿1000美金,原由是这样的:一次,女儿指着一个盒子上的“O”说:“妈妈,这是0”。母亲大惊,问是怎么知道的,女儿说是教师教的。母亲一怒之下将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把女儿想像的翅膀折断了。母亲讲了个故事感动了法官:我曾到东方一个国家旅游,在一个动物园,天鹅养在小池塘里。天鹅起飞前要滑翔,小池塘里就起飞不了。饲养员说:以前更残忍,剪掉一只翅膀的羽毛。母亲说:本来我女儿可以把“O”想像成各种东西,现在幼儿园教了她读“0”,她就再也不会想像成...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让孩子轻松赢在起跑线上 楼秀萍 故事:一位美国母亲状告一所幼儿园赔偿1000美金,原由是这样的:一次,女儿指着一个盒子上的“O”说:“妈妈,这是0”。母亲大惊,问是怎么知道的,女儿说是教师教的。母亲一怒之下将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把女儿想像的翅膀折断了。母亲讲了个故事感动了法官:我曾到东方一个国家旅游,在一个动物园,天鹅养在小池塘里。天鹅起飞前要滑翔,小池塘里就起飞不了。饲养员说:以前更残忍,剪掉一只翅膀的羽毛。母亲说:本来我女儿可以把“O”想像成各种东西,现在幼儿园教了她读“0”,她就再也不会想像成其它东西了,就成了小池塘里的天鹅,折断了飞翔的翅膀。本案例直接导致爱达华州修改了法律,把幼儿园教学两大重点:游戏和想像写进了法律。 说这个故事的目的:部分家长对幼儿园不教算术、不写字感到不理解。 一、了解小学生活,分析孩子所面临的问题 一)、例举一些大班幼儿入小学不适应的具体例子 从8月31日到9月1日,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变成一名小学生。每年都会有一批孩子面临这样的转型。 入学是孩子一生中,特别是学习生活中,有着特别意义的一件事情。9月1日成为一名小学生,质变不可能在一夜间发生,而应该是一个逐渐量变的过程。幼儿园的主要生活是在“玩中学”,转变成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中间必然会有一个落差。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自我控制能力都不相同。对于那么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特别需要父母去帮他们一下。如:东西丢三落四、自制力很差、做作业速度太慢…….跟智力是没关系的,主要是一些习惯问题,若不提前注意引导,往往使孩子在起跑线上就慢别人一拍。 二)、了解小学生活,分析孩子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是否应该早一点为孩子进行知识上的准备,是不是早一点识字就可以适应小学生活了呢,每年的教育改革情况各有不同。小学究竟需要学一些什么知识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吧~ 1、小学生的生存环境:作息时间上会有很大的不同 ?幼儿园的孩子通常可以在8:00之后陆续到园。而根据国家教委的规定,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必须在早上7:45分(有些是7:30)开始。孩子面临的问题:早上需要更早起床。这里包括吃早餐及去学校路上的时间。 ?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有课间点心,午饭时间早,每天有午休。而小学生没有课间餐,中午集体用餐的质量情况可能会令人不满意,饭菜不可能非常可口,而且没有午休。 一顿营养丰富充足的早餐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一般在下午3:30结束一天的学习课程。一般的学校都没有晚托班。 孩子面临的问题:放学了,去哪里, ?一年级孩子的书面作业不多,口头预复习工作会更多一点。一天一般会有6—7节课,一节课35分钟(40分钟)。 孩子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养成在35分钟内坐得住的习惯。 2、小学课程改革情况 教育改革不断进行,各地每年都会有各不相同的情况。课程教学改革把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了三大部分: 1)基础型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目前城区小学普通班三年级开始)、科学、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体育、信息技术(三年级开始)。基础型课程由国家统一颁发教材,同时也有发达地区版教材。学校有选择教材的权利,但是必须达到教委制定的课程标准,统测、考试都按课程标准进行。 2)拓展型课程:从知识的广度、深度上有一个拓展。各校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如我校的写字特色教学等。拓展型课程的面非常广,根据各校的师资情况和资源而定。 3)探究型课程:用探究、实践的形式获得知识,重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如综合实践课程。 在基础型课程部分,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语文占课时总量最多。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工具性强,小学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会被先要求重视语文学习,数学学习的量相对少一点。英语也越来越重视。一年级语文课每周9节左右,数学5节左右,体育3节,其他课2节左右,周五下午第三节有一节班队课,一周合计30节。 二、孩子上小学家长做哪些准备 孩子告别幼儿园,即将跨入小学的校门,开始人生的新阶段,这是家庭中一件可喜的事情,家长既要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也需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自信心,形成适应性行为,顺利地愉快地开始小学生活,家长应和孩子共同做好以下几点: ? 心理准备。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盼望上小学的愿望。有经验的低年级教师说 : 最难教的学生不是那些学前期知识准备不足的孩子 , 而是没有学习兴趣和愿望的孩子。我确信 这一说法。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 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要调动孩子内在积极性的 , 只有使孩子向往上小学并且产生“我想学”的心理状态时 , 孩子才能主动地 学习 , 才能学得好。因此我们应让孩子了解小学,从了解小学到喜爱小学,我们可以带孩子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了解小学学习活动,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了解小学上课、作业、考试等情况,帮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进而产生上小学的愿望。(自己带孩子去天马小学参观,潜移默化) 去小学报名后,家长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向孩子示祝贺,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如父母可向孩子讲述自己童年在小学的趣事,让孩子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但是也要让孩子明白,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可向孩子介绍一下小学的学科内容,班级授课形式和老师的分工等等。可以结合已报名的小学的实际情况向孩子作具体介绍,告知孩子有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努力做好,以及如何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孩子争取戴上红领巾。(切勿恐吓站壁啊,傍晚留下来啊,以增加学生的恐惧感,应该让他有个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和步入小学生活) ? 行为准备。 1、是规则行为的准备。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放学回家注意安全,以及学会保护自己,不跟陌生人走等等。教孩子几种应急时的自救(走失、车祸、被骗等;补充:自己教育孩子走失时的方法);同时也要教育孩子在学校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学习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2、是自理能力准备。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会用钥匙开门,倒开水等。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小便,做好课前准备再玩。 让孩子会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并且会制作一些手工作品或自制玩具,在课间十分钟时能自娱自乐、安排活动;学会看表并理解时间和任务要求的关系,逐渐做到守时、准时。生活作息时间调整。由于小学的作息时间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有所不同,家长应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节奏,在入学前的暑假期间,就要试着让孩子执行上学时的作息,以使孩子逐渐适应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到早睡早起,将午睡时间减少到一小时左右。如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方供他自己管理的学习与生活的小天地 , 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 , 凡孩子应该自己去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 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 3、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西方有旬谚语说得好:“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在小学低年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大有益处。 有人研究了100位有成就人物的传记,他们是53名学者和47名艺术家。他们的成功,与他们具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顽强的意志力是分不开的。 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上学前就要开始准备的。有许多学习习惯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习 , 因此 , 您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惯实质上是相通的 A、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 , 早睡早起 , 遵守作息常规 保证充足睡眠,遵守幼儿园常规 ,物品放置顺序化、 固定化 , 用完即收回原处。 B、学习习惯:孩子入学后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 按时完成作业 , 不拖拉 ; 专心做作业 , 不磨蹭 ; 作业本保持整洁 , 不乱涂、乱撕等。要求专心与认真 , 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发言,爱护书籍与文具 , 正确的阅读与书写习惯。阅读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发现,孩子入学后发生适应性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阅读跟不上,所以入学前让孩子作好阅读准备也是相当重要的。这里所说的阅读准备不是教孩子识字,主要是指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首先应该感受书面符号,对符号感兴趣,从观察具体实物到观察书上的图形,再从看图形到看图文夹杂的内容。训练时成人应从孩子喜欢看书开始,然后会一页一页、一个内容一个内容地看书。还可以让幼儿续编故事,仿照讲述,看图讲述等。 C、 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看书、写字姿势 , 不形成要“橡皮依赖症”。如:身子坐正,两臂平放,课本平放前方,胸离桌子一拳等,(三个一)具体的入学后小学老师会作严格的训练,家长也要在家常提醒。 4、培养孩子活动的坚持性(意志力) 上小学后,孩子上课和完成作业,很大程度上需要较强的坚持性。没有意志力的孩子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总是半途而废;或者控制不住自己,自制能力太差„„一般大班孩子注意的保持时间为8~10分钟,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延长孩子的活动的时间。对孩子借口不感兴趣而频繁变换活动内容的现象,父母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并陪着玩入手,逐步提高时间要求,直到孩子一个活动二十五分钟不觉疲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是磨炼意志的好方法。从小事做起,只是起点。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地磨炼孩子。比如有的孩子睡觉前吃零食,或者晚上不愿意刷牙,那么就从这些小事做起,先坚持一周,再坚持一个月,以至养成睡前不吃零食、刷牙的好习惯。孩子在家看小人书,从头到尾看完一本后才能再换一本,画图时也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鼓励孩子一心一意把事情干完干好。有心的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进行手工劳作活动,让孩子动手做出自己喜欢的小制作。在动手做的同时,培养孩子细心、耐心和坚持到底的决心,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喜悦,知道只有坚持才有胜利,从而感知到意志的重要性。有这么一 位家长,他跟孩子每天做两件事,一是早上一起跑步,二是晚上一起学习,七八年雷打不动。家长的读书笔记已经有一大撂,身体也很好。孩子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情有恒心,有毅力,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家长可以让孩子适当地担点责任,如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点小花,通过每日为花浇水、施肥、晒太阳,一点一滴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物质准备。 1、准备好学习用品。在开学之前,父母要为孩子购买书包、铅笔盒、尺、橡皮、铅笔刀、铅笔,以及必要的练习本等文具用品。而且所购买的文具用品都应简单实用,不可过分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铅笔:每天至少准备好5支,HB,质量较好的可选中华牌,有一种德国合资产的最好,稍贵一点儿。六角型为好,不要用圆型的几个关键点是:首先将笔杆放在食指和手掌连接点处,落在虎口处是完全错误的。 最好要放在这个点和食指第二关节点的中间处。第二,大拇指和食指千万不要相碰、相交或相盖,让大拇指放在比食指略后些的位置。 2、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在家的膳食供给,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 3、创设利于孩子生长的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昔孟母,择邻处”,“亚圣”孟轲的母亲恐怕是成功妈妈的典型。在孟轲学走路的时候,孟母就非常重视对他的教育。最初,孟家住在一片坟地附近,常常会看到来上坟扫墓的人跪拜祭奠,哭哭啼啼。幼年的孟轲觉得非常有趣,就和小伙伴们在家门口用土垒起“小坟墓”也哭祭起来。孟母正在堂屋里织布,忽然听得一群孩子干嚎的声音,觉得非常奇怪,便放下机梭起身走到门口,向外一看,只见一群孩子跪的跪,拜的拜,假坟假墓、土香土烛,学得象模象样的在祭奠坟墓。孟母大吃一惊:小孩子的摹仿性特别强,如果孩子的聪明才智只用在对坟墓的膜拜上,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孩子年幼无知,大人却该知道为孩子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于是,孟母立刻带着儿子离开了这个地方。孟母将家搬到了一个集镇上。这里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是个热闹所在。镇上开着不少的店铺,各式各样的买卖人高声吆喝着、吹嘘着他们的货物,向来往的顾客兜售生意。市场的暄闹嘈杂,买卖之间的斤斤计较、讨价还价,更使小孟轲兴奋极了,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新的满足。日子一久,孟轲和小伙伴们一起用石子、木块在家里摆起了摊位,有的孩子扮演成买东西的顾客,有的孩子扮演成卖东西的老板,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双方满意成交,居然象真得一样。孟母见状,又决定搬~原以为这里人多或许能让孩子学到些有用的东西,谁知孩子却拿腔拿调做起了小商贩,好儿朗“学而优则仕”,学得些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有何用,有了上两次的教训,第三次孟母把家搬到了一所学堂边。这里,孟轲天天看到的是正襟危坐的先生和彬彬有礼的学童,听到的是诲人不倦的教导和琅琅上口的书声。于是,聪明的小孟轲也跟着他们学了起来,有时还会摇头晃脑地背起书来。直至有一天,小孟轲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读书,你把我送进学堂里去吧。”孟母终于发出了舒心的微笑,她感到这次终于选对了地方……人们把这个故事称为“孟母三迁”,也叫“三迁之教”。现代心理学认为,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决定儿童的心理发展。这两者不是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琐事点点滴滴的渗透才会形成一个孩子独特的个性。父母的言传身教,邻里的待人接物,同伴的嬉笑怒骂,游戏的成败得失,电影电视的乐此不疲,都会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起到重大的作用。也许两千年前的孟母并不懂这些高深的道理,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朴素哲学她却深谙其道,并以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心为孟轲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为中华民族奉献了一个千古圣人。如果不是孟母高瞻远瞩执着地进行地第三次搬迁,也许中国历史上会多一个精明的商贾,却损失了“富贵不能滛,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铮铮人格,更损失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 (1) 首先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上学后 ,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 , 家庭学习环境的准备是一项重要内容。@ 给孩子准备独立的学习小空间 , 可以是房间的 一个角落或单独一个房间 , 有一张小书桌 , 为孩子选择好台灯,一个小书柜即可 , 重在安静、整洁。四个一。小钟:放一台孩子自选的小钟在床头、桌边。 家长不要在家老搓麻将。孩子作业时家长忌在家中看电视、打麻将或频繁地问这问那,而应该让孩子独立地完成作业。有一个调查,抄写100个生词,在安静的房间里,正确率达95%以上,在偶而有谈天声的房内,正确率是80%左右,而在一个嘈杂的环境里,正确率只有60%多。 2)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尊互爱。不当孩子的面争吵,从而使孩子情绪高涨,达到智力振奋的良好学习状态。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有意在一旁看书、看报,给孩子以潜移默化地影响。 ?智能准备 听到现在,你一定不会再认为孩子入学前就是学点拼音,多认几个字,多做几道数学题了,在孩子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阶段,对孩子的学习的促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思考 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 ,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问泉哪得清如许,只为源头活水来。”思维是知识之源,学习之源。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举例:陪孩子做小实验、遇事想办法,玩一些益智的亲子游戏,走迷宫,做家务劳动时让孩子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打击孩子提问思考的信心。“学问学问,要学要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会学习,会思考的孩子才最受欢迎。 2、阅读 阅读能帮助孩子学习。“熟读唐诗三百,不会吟诗也会吟”,语文能力主要是说话,写作,写作主要靠多看书。任何一个作家不会不爱看书。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持续读故事给孩子听。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先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孩子每天看看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看图编故事。这是对幼儿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家长要配备一定数量适合孩子看的图书,合理设置图书角。每个月定期为孩子买几本书,没看完不买新的,平时多交流书上的故事,以提高孩子阅读的兴趣。 3、听 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就会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大人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的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三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4、表达 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 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理解语音和概括、表达语音的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与说话的积极性。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通过对某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听、看、讲述、讨论等增强儿童的理解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话题、看图讲述、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使幼儿之间、师生之间有交往、讨论、合作的机会,激发说话的勇气、兴趣,增强幼儿口语表达的自信心,提高其表达能力。家长应创造机会让孩子多讲讲学校里的趣事,出外游玩多说说见闻。 给孩子做好入学前的促进,让孩子具有学习的潜能让孩子对学习充满信心,富有兴趣。 三、对家长的几点忠告 1、孩子上学后家长千万不要“陪读”。 孩子初上学在家做功课时 , 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有的家长在孩子做作业 时总是陪在旁边 , 一切准备工作由家长给做 , 有了困难家长马上予以解决 , 做作业时家长盯着 , 做完作业由家长检查、改错。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 , 孩子会形成一种依赖心理 , 不陪就不读。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如有一位公共汽车售票员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 , 她的女儿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 , 品学兼优。我问她是如何培养的 , 她的回答非常简单 , 我和她父亲 都在公交行业工作 , 整天在外边跑 车 , 孩子进小学前我就对她说:“ 你 爸和你妈工作太忙 , 文化水平也不高 , 上学以后学习就全靠你自己了。” 孩子上学后 , 自己做作业 , 中午回家自己热饭吃 , 不仅学习优秀也养成了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 从小培养孩子的 独立性很重要。不要 “陪读”并不是说不要去关 心、帮助孩子 , 家长的帮应首先体现在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例如 , 低年级的孩子学习粗心 , 往往不会检查作业。为了培养孩子学会检查 ,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学习内容出些题目自己做 , 让孩子当老师来改爸爸妈妈的 错 , 而家长可以故意做错几道题 , 让孩子仔细检查,认真批改。这种做法不仅会引起孩子的兴趣 , 而且在批改 卷子的过程中就自然培养起仔细检 查作业的能力。要引导孩子在学习上不怕挫折,不怕困难。有志气的孩子,应该常常充满自信地对自己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要争取做到。”意志力差的孩子,在学习上尤其表现为不专心,怕吃苦,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针对孩子做作业三心二意,效率差的情况,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一次专心学习时间能达到什么水平,然后订一个确凿的目标,比如原来能专心学习15分钟,现在就订30分钟,而且明确学习质量要求。上好闹钟,抓紧分分秒秒,让孩子看到效果。如果孩子坚持起来有困难,家长可以一起来,读书,画重点,记笔记,互相竞赛,互相监督。引导不太自觉的孩子,对老师交给的工作,留下的作业,要督促自己按时完成;可以让孩子坚持在家写周记,培养意志力。在孩子做的过程中父母切勿随意打扰,以免让孩子养成半途而废的不良习惯,拼图拼到一半不要喊他去吃东西,正在专心看书切勿唠叨或喧哗。另外家长一定要作出表率。如果家长做事缺乏毅力,那对孩子提要求就是空话一句。 2、让孩子在生活上吃点苦。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完成的课题———“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当今少年儿童的7大不良习惯: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对于小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管什么?学习不好、品德不好、没有礼貌„„这都要管。放什么?吃苦耐劳的事,经风雨见世面的事,要放手让孩子去干。”这是刘少奇主席给孩子的家教法则。 懒惰和懦弱是走向美好未来的绊脚石,只有战胜这种懒惰和懦弱,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在未来的路上走的更快,更好。“劳其筋骨”是磨炼意志的重要方法。现在很多孩子真的是生活在蜜罐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有什么要求,迅速得到满足,虽然痛快,但却使孩子失去了许多培养耐心和毅力的好机会。所以孩子的要求不一定马上给予满足,最好是能通过孩子的某种努力,才能得到满足。日本人的做法比我们的残忍,但有效。如上学挤公交车、赤日炎炎下赶路、冬天赤脚上学。 让孩子吃点苦,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合适的艰难一些的劳动、体育活动,能使孩子坚忍、刚强起来。如长途远足,爬山,跑步,游泳,较重的劳动„„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一旦行动,不达目的不罢休。比如,让孩子参加大扫除,每天擦地板,刷洗卫生间等。寒暑假里,可以给孩子安排更多的劳动任务。再比如身边有的家长为训练孩子顽强的意志力,让孩子每天睡前做仰卧起坐,数量由少到多,坚持不间断。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坚持到户外锻炼身体,不仅要在风和日丽的天气进行,且要在气候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坚持;不仅在时间充裕时锻炼,而且要在学习中挤出时间锻炼。在体育锻炼中克服困难越大,经受的考验越多,意志就会磨炼得越坚强。 3、多赞扬孩子。不要横向比较,要多纵向比较。家教中的一个失败现象——家长说不出孩子10个优点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专家乐善耀说,上海市某校日前在一堂家教课上测试,当时有近百名家长上课。当问及“谁能说出孩子10个缺点”时,有20多名家长举手发言,但问及孩子10个优点时,几乎难倒全场家长。测试结果,六七成家长最不满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一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说,他女儿考进班内前10名,兴高采烈地哼歌,但他提醒孩子不要粘站自喜。理由是班内前10名在年级中就排到近百名了,这个成绩如何能考进好高中,孩子听后觉得很委屈。专家指出,不少家长看不到孩子的进步,而总是喜欢拿自己孩子的某个方面与更优秀的孩子比,结果越比越不满意,使孩子的压力与日俱增。 乐耀善指出,父母对孩子不满意,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问题。不少孩子用逆反来“抗压”,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压力过大又找不到释放渠道,就容易出问题。家长若只用学习成绩好坏来评价孩子,使成绩成为“不可承受之重”,其他能力即便再强也得不到肯定,容易使孩子消极失望,个别中小学生甚至有可能采用自杀等极端方式。 专家呼吁,家长要改变观念:好孩子的标准既是要学习好,又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家长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孩子的点滴成长,学会沟通和平等交流,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曾老师对近100名小学生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孩子最不能接受的父母教育行为是“唠叨”,占问卷的44,;第二位的是“讽刺挖苦”,占26,;“打骂”占24,,位居第三。同时,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属于不称职的家长。 这突出显示,父母的日常教育行为,如唠叨、讽刺、挖苦、打骂等已经成为影响孩子人格成长的一个突出的因素,亟须改变。 对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在孩子完不成计划时,家长要进行具体分析,切不可说:“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务”、“我早就说你没长性”等丧气话。否则,只能使孩子一次次增加挫折感,而最终失去自信心。家长可以语言称赞,也可以适时用卡片写一些表扬鼓励的话语,如:“你真棒~”“你能坚持下去,真不简单~”等等。既让孩子感到温暖,又增强信心。 4、孩子入学后,作为家长还应多与老师联系,及时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给予有效帮助。 在座的家长,只要有心,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一定能让孩子轻松赢在起跑线上。预祝你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 谢谢大家~
/
本文档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