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苗族百褶裙制作工艺

2012-12-03 2页 pdf 70KB 343阅读

用户头像

is_012896

暂无简介

举报
苗族百褶裙制作工艺 ETHNIC TODAY 【苗族百褶裙制作工艺 文/ 侯文科】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传统与生活 习俗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之一。手 工织染制作服装便是苗族悠久传统的集中反 映,至今仍在应用。大花衣和百褶裙便是苗 族服饰的结晶和代表,在大量生产机织布料 的今天,苗族手工织染制作服装的传统技术 显得那么珍贵而亲切。 苗族手工制作的麻布百褶裙主要有五道 工艺程序。 成线是第一道工艺,也是最基本的一道 工艺。这道工艺历时最长,从每年春天播种 火麻时就开始了。秋天采收后剥下火麻秆的 皮,将其均匀地撕开...
苗族百褶裙制作工艺
ETHNIC TODAY 【苗族百褶裙制作工艺 文/ 侯文科】 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传统与生活 习俗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少数民族之一。手 工织染制作服装便是苗族悠久传统的集中反 映,至今仍在应用。大花衣和百褶裙便是苗 族服饰的结晶和代表,在大量生产机织布料 的今天,苗族手工织染制作服装的传统技术 显得那么珍贵而亲切。 苗族手工制作的麻布百褶裙主要有五道 工艺程序。 成线是第一道工艺,也是最基本的一道 工艺。这道工艺历时最长,从每年春天播种 火麻时就开始了。秋天采收后剥下火麻秆的 皮,将其均匀地撕开,然后再结在一起形成 一根根的长线,打结时要拉紧,以免脱扣; 将结好的火麻皮放在用木柴灰烬和成的水里 泡洗、搓揉,洗净变成白色;晒干后再用木 槌拍打,使其变得柔软结实有韧性;这些准 备工作做好以后,以每四根麻皮为一组用捻 砣 (手工制作的木质裁缝工具,是妇女捻线 的必备工具) 扭成麻线。麻线的生产,奠定 了纺织和补绣的基础。 成布是第二道工序。把已经做成的无数 根麻线固定在纺车 (木质,手工制作的纺织 工具) 上,以经纬线交叉的方式编织成布。 每匹布的大小可根据个人的腰身作适度调整, 一般是布幅宽一米左右,长度在八尺至一丈 之间。布织成以后,还要清洗一次,洗净晾 干之后就可以染色了。 成色是第三道工序。先用蜂蜡把自己需 要的图案绘在相应的位置。所有图案用蜂蜡 绘好以后,把整块布放在用蓝靛制成的染液 (用蓝靛的汁与牛血调和制成) 里浸泡,这样 有蜡的地方染液不能渗入,没有蜡的地方就 被染成蓝色。染成后晒干再放到水里煮,蜂 蜡遇热融化以后整块布便布满了蓝白相间的 图案。 补绣装饰是第四道工序,也是苗族服饰 最重要的一道工序。苗族服饰鲜艳的色彩和 寓意深刻的图案组合就是通过这一道工艺表 现的。首先是在布的天头、地脚 (成裙后的 你青春的年轮 因岁月的滋养而圆润结实 你思想的根茎 因岁月的积淀而茁壮坚强 当新时期职教发展的春风吹遍大地时 你用激情与真爱抖落了三十年历史的尘埃 怀着高远的志向 叩响了未来的大门 今天 当校庆的欢歌伴着隆冬的阳光在校园飞扬 请允许我们将最动人的音符镶嵌在你幸福 的脸庞 当今天的笑语随着十二月的激情在天空回 响 请允许我们用最纯真的语言把你赞叹 听, 我们的学校正迈开铿锵的步伐 看, 我们的学校正展示勃发的雄姿 请允许我们为你放声歌唱 为我们共同拥有的光荣和梦想 一路高歌 再谱新篇章 再创新辉煌! ETHNIC TODAY 荟萃 今 HuiCui 30 ETHNIC TODAY 【从傣族礼仪文化看和谐 文/ 玉朋】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自己 的礼仪。 傣族是信仰小乘佛教的民族,其佛教文 化很丰富,佛教风俗与佛教礼俗十分多彩。 很多礼仪是从佛教风俗、佛教礼俗中流传下 来的。在佛教教义里有教为人处世的、与邻 里相处的、夫妻之间相处的、小辈与晚辈之 间相处的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互相尊重的和 谐内涵。现在,傣族群众仍然保留着入室必 脱鞋的风俗,这是一种礼仪,也是傣民族的 风俗习惯。如果我们去别人家拜访、做客时, 在门口脱鞋表示对主人的尊重,如果进门不 脱鞋,这是对别人不尊重。无论是男人女人, 从老人面前经过时,必须弯腰走,或者说声 对不起,表示对老人的尊重,这是一种传统 美德。如果你从老人面前经过时是直着腰大 步走过去的,别人会认为你没有教养,文化 素质低。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方 裙腰和裙脚) 处缝一条一寸宽的黑色或红色 的布条,上方的一条苗语称为“上郎” (即 上段 ),代表黄河,下边的一条称“下郎” (即下段),代表长江,反映了苗族居住区域 从黄河以北向长江以南迁徙的历史,是苗族 人民对故地怀念的寄托。“上郎”、“下郎” 之间的布幅上也用红色或黑色的布条做成不 同朝向的“T”字形图案,间断而有规律地缝 补点缀,表示苗族先民曾经居住过的大平原 上的水渠和地埂;裙腰处的百褶表示田野里 荡漾的流水,二者相互呼应;在裙脚处“下 郎”的下面通缝一圈底部相连的三角形图案, 苗语称“得点”(裙脚的花纹),表示先民居 住地周围的山山水水;在其余空白的地方绣 上“X”形图案,表示“五谷”;这些图案寄 托了苗族对过去肥美富饶的土地和五谷丰登 的生活景象的怀念。经过织绣点缀后,一块 颜色鲜艳、图案组合丰富、寓意深刻的布料 就做好了。 加工成裙是苗族百褶裙的最后一道工序, 也是最简单的一道工序。用手将装饰好的布 在裙腰处捏成无数重叠相连的褶,再根据个 人的需要和腰身大小缝合即可。最后用一条 7-8寸宽的白布镶在裙腰上,把裙腰拉紧压 平。这样,一条漂亮的自纺自绣的苗族百褶 裙就做成了。 苗族的祖先定居在黄河以北的平原和坝 区,过着安定的农耕生活,后来由于长期战 乱,在其首领妮簸妮爷的带领下迁居到长江 以南,多分布在云贵川一带的高山箐林里过 着半耕半猎、半定居半迁徙的自给自足生活。 雍正 《云南通志》 第二十四卷有“苗子有九 种,黔省最多,在滇则宣威、镇雄亦有之, 多是花苗”的记载。苗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特 点就是“花”,花苗之称也由此而来。乾隆 《贵州通志》记载:“裳服先用蜡绘花于布而 后染之,去蜡则见花,饰袖以锦,故曰花 苗。” 为了怀念故地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安定的 生活,苗族先民把“织、补、绣”三种工艺 结合起来,创造了色彩鲜艳的苗族服饰,是 苗族人民节日和男女婚嫁时的盛装,与各种 头饰和配饰共同构成了苗族源远流长的服饰 文化,反映了苗族人民悠久的民族历史、勤 劳勇敢的民族习性和自给自足的生活特点, 是苗族先民智慧的结晶。今 ETHNIC TODAY31
/
本文档为【苗族百褶裙制作工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