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第十五课《论语七则》(教学设计) 上海版高中三年级第二学期

2017-09-02 10页 doc 23KB 108阅读

用户头像

is_731942

暂无简介

举报
第十五课《论语七则》(教学设计) 上海版高中三年级第二学期十五、《论语》七则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 常锋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理解并记诵《论语》七则内容,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3、 联系实际,体会本文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说明: 本文节选自《论语》,从内容上看主要阐述了守“仁”、“安贫乐道”等儒家基本思想,是理解孔 子及儒家学派的重要依据。从文言翻译角度来看,本文有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因此从字 词句入手,掌握积累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 这堂课的设计上,有从文...
第十五课《论语七则》(教学设计) 上海版高中三年级第二学期
十五、《论语》七则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 常锋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理解并记诵《论语》七则内容,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3、 联系实际,体会本文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说明: 本文节选自《论语》,从内容上看主要阐述了守“仁”、“安贫乐道”等儒家基本思想,是理解孔 子及儒家学派的重要依据。从文言翻译角度来看,本文有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因此从字 词句入手,掌握积累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 这堂课的上,有从文字意思入手到探究文字背后思想的一个过程,需要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圣 贤的心灵,也只有充分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实词和虚词,深入理解儒家传统思想精髓。 2、 难点:孔子言论中提出的关于人格修养方面的重要观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说明: 本文是高中课本第五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作为文言文单元,我们虽然要重视学生对于文言 字词文句的理解掌握,但高三的学生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还应该提高到更深一层,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如何在当今这个时代理解儒家的思想精髓,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也是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青年学子提出的一个重要人生话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 根据幻灯片提供1、 学生自由发言,利用灵活的方式,不激发兴趣 的信息,请同学根据已有知识推仅给学生补充了《论补充相关知识 们猜出所指内断出课文标题—语》有关知识,而且 容:(这是古代私—《论语》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塾中使用的教材2、 学生齐读幻灯片 之一)、(与《大部分内容,补充 学》《中庸》《孟巩固相关常识。 子》合称为四 )、(儒家 学派基本思想)、 (是孔子弟子记 录孔子言行的一 本书) 2、 我们今天就要学 习《〈论语〉七则》 这篇课文,让我 们来探究孔圣人 告诉了我们怎样 的道理。 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 1、 学生根据教师范朗读是古文学习的重 疏通字词 生初步感知。 读及课下注释,要手段,通过反复朗2、 根据课下注释,为生字标注拼读,培养学生断句的 对生字读音做标音,为朗读做准能力及语感,为理解 注。 备。 课文打基础。 3、 学生集体朗读,2、 学生朗读课文, 再次认读难字、初步感知,并交 生字。 流字音方面存在 的问题。 提出问题 1、 请2-3个学生根1、学生对“恶”(wu)翻译是理解课文内容 分析课文 据注释翻译第一字的读音及解释的基础,所以这个环 则内容,教师对作辨析。 节,要重视对学生翻 重点字词语句的2、 “富”是指有钱财;译能力的培养,尽量 解释加以强调: “贵”是指社会地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注 ?“恶”字的读位高;“贫”是指经释及字典正确翻译课 音及解释作辨析 济困穷;“贱”是指文,在这个过程中发 ? “富”、“贵”社会地位低。 现学生翻译及理解的 “贫”、“贱”3、 理解并明确“君错误要及时纠正。 词义辨析。 子无终食之间违 ?对“君子无终仁,造次必于是, 食之间违仁,造颠沛必于是。”一 次必于是,颠沛句含义。 必于是。”一句进4、 ?“里”字解释 行分析讨论。 为“处”,孔子把 2、请学生根据上述翻“仁”当作人立 译,概括这则语录身之本,要无时 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无刻不处于仁的 想,并加以记录。 境界。 3、 教师由对“里”? “君子忧道 字解释过渡到本不忧贫” , 则对“仁”字的孔子提出了从翻译到内容理解设 分析总结。 “取之有道”计了解释《里仁》标 之说,道即题这个环节,既可以 为仁道。 人增加学生知识,也可 的一生,只 以从标题的概括性入 要认识了生手提炼加深学生对 命与人生的“仁”字的理解。 真理,内心 安祥坚定, 对自己充满 信心,那么 此生已经没 有遗憾。 1、 齐读第二则,请1、 对学生翻译中 一位学生翻译这“贤哉回也”倒 则内容。注意“贤装句的强调。 哉回也”句式特2、 从“不堪忧”到从翻译角度看这则难 点。 “堪忧”到“不度不大,重点放在对2、 从孔子赞叹颜回改乐”的递进关内容的剖析上。设计 的理由中找出递系中,发现君子递进关系的分析,一 进关系,从而理最高的人生境方面引起学生兴趣, 解这则涵义,并界。 另一方面强调了颜回 做好记录。 与常人不同的地方。 便于学生对于“贤” 字的理解。 1、 齐读第三则,请1、 注意学生翻译中在以上三则中,设计 一位学生翻译这“饭、枕”两个字了学生概括各则思想 则内容。注意的名词动用。 内容的环节,并要求 ““饭、枕”几个2、 学生发现两则有学生做好记录,目的 字的活动用法。 同样“安贫乐道”在于训练学生从2、 请学生找出与第的思想。 中提炼观点的能力, 二则内容相同之 做好记录有助于学生 处,概括本则内对前三则作比较。 容并记录。 朗读记诵前三则 1、 朗读或记诵前三1、 总结“富贵”、“贫1、 利用记诵环节, 巩固所学知识 则,请学生回忆贱”与“仁义”巩固所学内容, 所学内容。引导的关系。 改变课堂节奏。 学生把前三则内2、 关注儒家传统思2、 用新鲜的材料引 容做一个总体比想在当代学生心导学生关注现 较和巩固。 中的反应。 实。由文章内容2、 提供“山西煤老阐发开去,使学 板集体进京抄房生学以致用。 拉动内需”、“08 年山西矿难频 发”两则材料, 引发学生对当今 “富贵贫贱”的 议论,联系课文 内容,阐述自己 的“财富观”。 分组活动: 1、 以下四则由学生1、 按小组顺序分四加入学生活动环节, 疏通字词并翻译 按照前三则模组,每组讨论一在疏通文意上由师生 式,分组活动。 则。 共同解读到学生独立2、 疏通字词并翻2、 疏通字词,翻译理解,循序渐进地加 译,总结概括各并概括各则内强学生翻译文言文的 则内容。 容。 能力,教师在翻译上3、 从四则中摘录常3、 重点字词:“对”、起点拨作用。 用成语,加以归“弘毅”“兴”、 纳整理。 “穷”、“滥” “已”;“以”、后四则在成语的使用 “之”。 上有突出特点,选择 4、 成语:“发愤忘这个作突破口,引发 食”、“任重道学生兴趣,并借上下 远”、“死而后文出处加深对成语的 已”、“杀身成理解。 仁”。 分析归纳后四则内容 1、 预设题目:后四1、 学生自由发言,每则设置不同问题, 则从哪几个层面引导学生对本文拓展学生思路,加深 展开论述的,请提出的儒家思想对文章的理解,为下 学生在下面依次作系统地理解。 面总结四则内容做铺 分析基础上做总2、 依次明确各则内垫。 结。 容: 2、 依次深入理解四第四则---孔子表 则内容含义: 述了一个自强不 ? 第四则提供材息、终老不疲、明 料,引发讨论:达乐观的人生态 康有为《论语注》度,由不知贫贱到 “忘食,则不知不知苦戚到不知 贫贱;忘忧,则生死,是一个递进 不知苦戚;忘老,的关系,告诉我 则不知生死。”孔们,只有以“仁” 子为什么这样描为道,才能达到这 述自己, 样境界。 ? 第五则找出实行第五则因为“仁 仁道要具备的品道”事业任重道 质、原因并加以远,所以君子必须 分析。 做到“弘毅”(弘: ? 第六则可以把广大,见识学问要 “在陈绝粮---莫广大;毅:强而能 能兴”几句话删决断。)这是在强 去吗,为什么, 调“仁”的重要意 ? 第七则辨析“生”义时,也指出了需 与“身”不同,要具备的品质。 加强对“仁”字第六则不能删去 理解。 前面的情景设置。 因为只有在前面 “从者病”、“子路 愠”的烘托下才更 加体现君子与小 人的不同,“固穷” 的精神才难能可 贵。这则说明在求 仁的过程中遇到 困难应该怎样对 待。 第七则“生:活, 生命”、“身:身 体”,这样的两个 词不能互换,否则 搭配不当。这则说 明在求仁的过程 中遇到生与义的 矛盾时,应该怎样 对待。 回答预设问题 3、 后四则从哪几个从第四则到第七则,这个环节是利用课后 总结后四则内容 层面展开论述有内容上的递进与结练习,给学生提供深 的,请学生在下构上的总分关系:第入思考的角度,通过 面依次分析基础四则为我们描述了理解分析,学生对这 上做总结。 “求仁”的境界,以几则关系的理解可以 下是具体阐述过程,提出不同意见,只要 而内容上却是告诫人言之有据即可。 们这条道路的艰辛, 要具备的品质直至最 后的选择。 总结全文 总结古人提倡的君子联系学生自身情况,这部分旨在总结全文形象所应具备的特阐述儒家思想在当代提出的“仁”与君子征。 的意义。 的关系,并使学生联你愿意成为君子吗, 系现实思考人生观、 价值观的问题。 课后作业 1、 抄写课文,书面作业要求认真完强调对文言基础知识 学习反馈 记诵课文内成在作业本上 的掌握,在记诵基础 容。 上再次加深对文章内 2、 摘记课文重容的理解。 点实词、虚 词意义用 法。 思路点拨 本文节自选《论语》,因为每则出处不同,所阐述内容也各有侧重。在解读文本之前,可以简单介绍各则主要内容。根据课下注释,学生自己可以对本文文字做粗略疏通,但有重要的字词及语法现象需要强调,因此也可以用一课时疏通文字,在全面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第二课时来整体阅读七则内容,归纳整理本课主要阐述的道理。因为《论语》的解读,已经有各个专家作了比较成熟地研究,也不乏深入浅出的,可以发动学生从他人的专著中寻找疑问,在课堂上加以争鸣,这样可以把各则内容扩展开去。 练习举隅 1、 摘选《论语》中关于君子的格言,补充儒家对“君子”形象的阐述。 2、 阅读于丹《论语》第五部分关于君子的论述,并做摘记。 3、 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读后感。
/
本文档为【第十五课《论语七则》(教学设计) 上海版高中三年级第二学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