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小学数学学困生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研究结题报告

2018-12-12 14页 doc 31KB 38阅读

用户头像

is_852287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学数学学困生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学困生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素质教育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十年多了,尽管《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数学“学困生”并没有减少。特别是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可见“学困生”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所以,我们不仅不能放弃学困生,而且要切实做好他们的转...
小学数学学困生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学困生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素质教育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十年多了,尽管《课程》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数学“学困生”并没有减少。特别是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可见“学困生”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所以,我们不仅不能放弃学困生,而且要切实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 (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学困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于数学学科的基础与工具性,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可见,本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紧迫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1 (三)我校自身条件的背景 1(我校是一所城市边缘的普通农村小学,每个年级的数学学困生都较多,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了四分之一。近几年来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人数比例还有所增加,特别是40分以下的人数比例有所增加。在2009年春小学数学四年级期末考试中,全县不及格的占13%,其中特差40分以下的占6%,我校不及格的占16%,其中特差40分以下的占5%。其它年级考试情况与四年级考试情况差不多。近几年的数学期末考试中,也反映出这样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每个班级的数学平均成绩。教师都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家长意见也很大,因为孩子的数学成绩往往是所有科目中最差的。老师们对学困生采取了一些辅导措施,但是效果欠佳,感到束手无策。可见,要想改变这种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学困生”的转化是关键性问题。 2.学生条件:由于我校地处璧城边缘,优生很多都进城学习,留下的生源较差。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习习惯差,成绩也较差。加之我校学生来自农村,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或处于单亲家庭,家庭辅导处于空白;学生自己又缺乏学习兴趣和能力,思想懒惰,出现了一部分跟不上正常教学进度的学困生。他们态度消极,学习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的钻研精神和能力。这样的学生,成了本研究的基本对象。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本课题涉及的数学“学困生”主要是指智力和感官正常、但 2 在听说读写算以及推理等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学业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原上海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在森先生是这样界定“学困生”的:“其一智力正常,而学习效率低下;其二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学习效果低下,持续困难状态的学生”。 (二)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探索出对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弄清“学困生”的成因,包括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因和外因。 (二)根据“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出对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三)培养 “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争取转化成功,使其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使他们达到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 四、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确立了以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中心,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业成绩为目的,综合学校、家庭、社会诸多因素相结合的教育为辅助,对学困生进行以下内容的研究: 1.如何对“学困生”进行鉴别与分类。 2.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是什么。 3 3(“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是什么。 4(矫正“学困生”学习习惯的方法是什么。 5.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研究重点: 1.“学困生”的成因研究。 2.“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五、研究成果 (一)找到了我校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内因 (1)心理障碍 首先,由于学困生常受到家长及老师的批评,体会了很多失败的情绪,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越来越缺乏学习的信心。其次,很多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意志力,只是一时新鲜,一旦遇到数学难题就丧失了学习兴趣,缺乏持续的学习动机。另外,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很多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处于落后地位,会认为是自己的智力有问题,什么都学不好,对学习数学更是产生了退缩心理。 (2)数理—逻辑智能较差 在调查中,90?的学困生在回答为什么数学成绩不好时,都说是因为自己“笨”、“不聪明”。这实际上指的是他们的数理-逻辑智能有待提高。包括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通过观察我们也发现学困生要么对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在问题和条件之间建立联系;要么 4 好不容易列出了算式,计算又出现了错误。 (3)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在学习中一般缺乏积极性,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很少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如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做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认真复习等。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仅限于课堂时间,必然成绩落后,造成恶性循环。学习实际上也是培养好习惯,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用一生。有些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们有好的习惯。 上课时,学优生能做到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地思考。而学困生上课常开小差,懒于回答问题。 学优生是先理解后记忆,而学困生是死记硬背,记得又慢,忘得又快。 学优生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能自觉学习,而学困生的学习自觉性就很差。他们必须在家长、老师或班干部的监督下才能学一会儿。 (4)学习方法不得要领 高效的学习方法能“事半功倍”,而低效的学习方法却是“事倍功半”。学困生往往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常死记硬背。例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法则,他们仅记住了公式,却不精通公式原理。因此在运用公式时,常会出现忘记除以2或者使用错误公式的行为。另外,数学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体系,如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那么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会造成更多问题积压,形成恶性循环,必然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2.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外因 (1)老师方面 :老师因材施教做得不够。因材施教的道理我们 5 都懂,但是有多少老师去真正落实呢,每位学生能力不同,完成的作业量也应该不同,但教师却经常让全班同学做同样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吃不了”的学生不仅品尝不到胜利的果实,还会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歧视。造成他们对学习无兴趣,自信心下降,成绩会越来越糟糕。 老师对学生缺乏责任心、爱心、耐心、恒心。如果教师认识到教好每位学生是自己的责任,那么他就不会对学困生置之不理;如果老师像爱学优生那样爱学困生,就不会把学困生当成负担,辅导学困生时也会极具耐心、持之以恒。(2)家长方面:父母没有尽到管教责任。时下的农村,年轻的父母都在工厂打工,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教孩子,而把管教、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祖辈。祖辈却是疼爱有余、严厉不足。一些学习自觉性、自制力差的孩子就会由拖拉作业到不做作业,很快沦为学困生。 3.社会现实方面:现在,农村很多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人也能挣不少钱,加上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工作收入均不理想,造成了很多人眼里的知识无用论,认为知识多少对自己的生活质量影响不大,所以学与不学一个样。就造成了很多家长一方面着急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确和社会上的认识一样,置之不理。并且网络的发达,使许多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就可想而知。 (二)我校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困生多加关心、爱护 人人都喜欢学优生,但只有像喜欢学优生那样喜欢学困生的老师才是一位好老师。我们一般老师虽然对学困生达不到喜欢的程度, 6 但我们可以做到不歧视,对他们多加关心。学困生本来就因为成绩差而自卑,如果老师、同学都嫌弃他们,他们会更加没有自信心。对学困生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加以关心。让其他学生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愿意和他们交朋友。爱是教育的基础,是师生沟通情感的桥梁。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要讲究教学民主,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学生对老师就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易于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如我校四年级的学困生赵某某,他思想灵活,与班级同学能融洽相处,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但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低,不喜欢大量的公式计算,不喜欢复杂的题目,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多一点,需要动脑筋,他就常常不能完成作业。了解到他的情况后,研究者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学生,只是还没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就常常找该学生谈心,探讨他的爱好、表扬他的优点。学生对老师没有了畏惧感,开始上课认真听讲,该老师也在课堂中有意将一些简单的问题留给他来回答,使他逐渐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成绩也有所提高。由开初的50几分,渐渐的也能得到及格分数了。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数学是一门严谨的抽象学科。它的抽象性,是学困生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因此,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朱华新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分成四组,给每组发一根绳子,让学生想法使本组同学到指定点的距离相等。 7 学生兴趣高涨,互相合作,很快各组都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即以指定点为圆心,让本组同学到指定点的距离等于绳长,本组同学围成了一个圆形。趁热打铁他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利用给定的绳子如何画出一个圆。所有学生又展开了紧张激烈的讨论与实践,虽然最后只有一个小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也让我们都感到很惊喜。这节课他为学生创设了数学活动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想出、解决问题,学困生也积极参与,效果很好。那么怎样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课题组成员是这样做的:(1)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学生如果喜欢你,他也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这就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所以我们老师要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平时多关心爱护他们,蹲下身来与他们交朋友。让学生愿意把他们的心里话告诉我们,做他们的知心人。 (2)让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虽然学困生很少有让我们可以表扬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放大镜去放大他们的优点,学困生还是有不少值得表扬的地方。另外我们可以创造条件让学困生有机会感受成功。凡是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优先让他们来回答。为学困生布置与他们水平、能力相适应的作业,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完成。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每次测验,对不及格的学生暂缓打分。在评讲完试卷后让他们再重做一次,并以第二次评分为准。 3.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 (1)预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晚上要把第二天学的内容预习一下,并把不懂的内容记下来。如能预习懂,试完成相关课堂活动。第二天,告诉老师哪些内容理解了,哪些内容还不理解。不理解的老师课堂上重点讲解,如讲解后还是不明白,教师再个别辅导。 (2)认真听课的习惯。要求:上课聚精会神地听讲,积极动脑、动口。开始时,可以要求低一些,不要求整节课都认真听讲。讲到他不懂的内容时,老师提醒他注意听讲。讲完后及时对他进行提问,检查听讲效果。课后及时和他交流意见,使他体会到认真听讲的好处。以后逐步提高要求。 (3)复习的习惯。要求:在做作业之前,先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每天晚上要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周末要复习本周所学的内容。为了提高复习效果,老师以提问、出题等形式对其进行跟踪检查。 (4)认真做作业的习惯。要求:作业格式要,字迹工整,做每道题都要执行审题、做题、检查的程序。开始时,可以让他少做题。老师及时检查他执行的情况。让他叙述题目,讲讲思考过程,怎样检查的。在这一点上,很多学困生做得不够好,主要体现在作业乱、差。 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老师也帮助学困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以此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长期与短期目标,并经常验收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例如在实施目标过程中发现目标制定过高或者过低,就及时修正,以发挥学习目标的重要作用。在初始阶段,给学 9 困生制定的目标不能太高,要让他们体会到完成目标的成功感。及时给他们鼓励与表扬,让他们养成为自己定目标的好习惯,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 4.鼓励大胆提问,在辅导上多下功夫 学困生虽然知识缺失多,存在的问题多,他们“账多不愁”,最不喜欢提问,或许不敢提问或不会提问。教学中,我们提倡不懂就问,问者最光荣。不管问题有多么简单,只要自己不懂就可问,没人有资格嘲笑。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为他们提问扫清了路障。多年的教学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校四年级学困生杨**,刚转入我校时数学考了34 分,老师都不愿意接收她,家长也给她宣判“死刑”,说她肯定再也考不及格。在该班老师的鼓励下,她不懂就问,如:怎样用量角器,怎样画高,怎样找简算等,凡是她在练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她都会问且执意要老师出题给她练习。再加上老师平常给她安排的小老师的精心辅导,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以71分的成绩打破了“预言”,创造了属于她自己的奇迹。从这位学生身上,我们更加坚定了使用“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的教学策略。”每新接一个班,都会提倡多问,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在全班掀起“问潮”。 对学困生的辅导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课余时间,针对学困生作业当中存在的错误及时给予辅导,重点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专门为他们设计一个纠错本,将错误的作业再做一遍,学会对知识方法的归纳整理,不让新知识再累积疑点,提倡当天问题 10 当天清,决不留下后遗症。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注明时间和日期,由教师出题检验后写上评语,及时评价和鼓励,启发学习的动力,使问题由多到少,逐个解决。让学困生与学优生组成学习对子,展开一帮一的活动。由于学优生与学困生呆在一起的时间较多,能使学困生的问题有更多的机会得到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增强辅导的时效性。 5.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才感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创造生活情景,从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多布置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作业。 6.提高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一个人的成绩优差与他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有很大关系,而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所以提高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困生转化工作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书。读书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也需要阅读理解能力,如有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连题意都读不懂,怎么做题呢,针对学困生的思维速度慢的特点,让他们提前预习新课。针对他们的困难之处,老师提前辅导。这样在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就会跟上其他同学的思维节奏。 调动学困生思考的积极性。逻辑思维能力是习得的,必须靠学困生的许多次积极思维实践才能提高。如果学困生对思维没有兴趣,那老师是毫无办法的。就像学游泳,教练把游泳方法讲得再具体,只要学生不想游,他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所以老师要想法设法调动起他们动脑的积极性。如: 11 用讲故事的方法给他们讲动脑的好处。让学困生体会到动脑的成果。只要学困生能回答的就优先让他们回答。对他们的回答,多正面肯定,回答对的大力赞扬;回答错的,也要对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行为加以中肯地表扬,让他们明白只要动脑就有收获。 重结果、更重过程。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学生光知道结果是学不会思维的。他们只有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思考。从这一点来说,过程比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积极解决问题,去进行思维的碰撞。 让学困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思维有科学与不科学,高效与低效之分。科学的思考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就是事倍功半。老师要在课堂上、课外引导学困生掌握科学的思考方法,引导他们在众多的思维方法中选择科学的思维方法。 批改作业时,老师既要看结果,更要看学生的思考方法是否科学。对做错的,首先让学困生说说他们是怎样想的,和他们一起讨论其思考方法是否科学。 7.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 (1)让学困生知其所以然。有好多学困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对算理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就记不住、记不牢。老师要引导学困生探索出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让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提高学困生的口算能力。良好的口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速度。老师首先要帮助学困生掌握口算的方法,让学困生勤练习。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学生掌握了方法只是第一步,要想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速度,必须多加练习。当然练习的方法要多样:抢答、竞赛、 12 视算、听算等。 (3)让学困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在计算之前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确定运算顺序,能否进行简便运算。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认真抄题。学生在抄算式时,由于不认真,经常把数字或运算符号抄错。老师要不断提醒学生,抄题前认真观察,抄题时边抄边核对,抄完算式后再进行核对。 认真书写。由于书写不认真,学生在进行下一步运算时,往往会出现错误。如把 0 写成 6。老师对学生的作业书写要严格要求,宁愿让其少做些题,也要让其养成认真书写、 认真检查的习惯。检查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如果做到位了,计算题失分就会很少。但好多学困生怕麻烦,存在着不想检查或不认真检查、不会检查的情况。老师要通过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学生检查的重要性。用具体例子与学生一起探讨检查的方法。 8.发挥学优生的作用 学困生人数较多,老师不可能天天单独辅导每位学困生。我们通过搞 “手拉手,共同向前走”的活动。充分发挥学优生的作用,让每位学优生帮助一位学困生。 9.加强家校联系,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我们这里地处农村,不少学生家长学习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整日忙着赚钱,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缺乏必要的管教,使孩子失去学习及努力的目标。要使学困生有较快的进步,除了教师的关爱、帮助外,还需要为他们创 13 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于是,我们利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家长沟通,或打电话,或书面联系,或直接见面,直言其孩子存在的问题,让家长明确孩子的学习对其将来的重要,要求家长给孩子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在家里多督促孩子的学习。实践证明,家校联手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意义重大。同时要争取家长的配合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师。学困生的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育方法上或多或少都有其不科学的地方。如果不改变家长对待学生的态度、教育方法,那么老师对学困生的转化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老师一定要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老师拧成一股绳,共同搞好学困生转化工作。我们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要求过高的家长,老师就要通过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道理,用社会上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他们压力过大对孩子的危害。让他们明白只要孩子努力了,家长就不要给他们过大的压力。 不管不问型。有的家长或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或因孩子不服管教,而逐渐对孩子失去信心,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老师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闪光点,看到孩子的希望,从而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方法不当型。有些家长虽然尽心尽责地管教自己的孩子的,但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他们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简单粗暴型,有的家长对孩子不打即骂,使孩子不敢、不愿与家长交谈,更不愿接受家长的教育; 14 溺爱型,有的家长爱子心切,对孩子要求不严。老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家长会、家访、给家长通信,与家长探讨科学的教育方法。 10.通过实验,学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如赵梦杰、王伟等学习习惯比原来有了改变,由原来的每天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现在变成每天能完成作业,有时候甚至于作业完成较好;胡均志、李俊等学困生成绩有所提高;杨佳彬、尹玲等上课能积极回答问题。 六、研究的不足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有的研究者显然还达不到,都有实践经验,但明显缺乏经验总结。自身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仍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就本课题研究而言,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培训等形式进行知识积累,教师深层次的理论素养没有得到提高。 2.少数学困生虽然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转化过程中仍然有畏难情绪,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学习,所以转化效果不明显。 3.农村学生缺乏家庭教育。尽管我们对数学学困生加强了教育和转化,但有些家长情绪化倾向较重,往往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使得我们的努力半途而废。 4.由于学困生转化是一项非常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当少数学困生经过老师多次教育与转化仍不能脱“困”时,教师有时会失去耐心 从而放弃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转化。 5.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有若干因素都对“学困生”的形成 15 和转化有重要影响。但诸因素有些是教师不可控制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6.由于研究周期较短,有些结果得到实践论证,但更多的仍处在摸索探究阶段,甚至有一些属于体会反思,需要在更大范围实践论证。 7.老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工作变化较大,所教班级有所变动,实验学生也相对不固定,所以收集资料,进行研究也存在一定困难。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小组 2013年4月16日 16
/
本文档为【小学数学学困生研究结题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