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小儿疳积.doc

2017-09-21 5页 doc 17KB 23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小儿疳积.doc小儿疳积.doc 痧、痘、惊、疳被认为是儿科“四大要证”,一度曾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受到历代儿科医家的重视,解放后,我国妇幼保健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各项预防措施的开展与普及,痧、痘、惊、疳证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高营养摄入,喂养调摄不当而导致的小儿疳积证则有上升的趋势。小儿疳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证表现或轻或重,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我科名中医刘以敏主任在治疗疳积有独到见解。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
小儿疳积.doc
小儿疳积.doc 痧、痘、惊、疳被认为是儿科“四大要证”,一度曾严重地影响着少年儿童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因此受到历代儿科医家的重视,解放后,我国妇幼保健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各项预防措施的开展与普及,痧、痘、惊、疳证发病率明显下降,但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高营养摄入,喂养调摄不当而导致的小儿疳积证则有上升的趋势。小儿疳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证现或轻或重,不同程度地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我科名中医刘以敏主任在治疗疳积有独到见解。 疳证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以消瘦、赢弱、纳呆、口渴、烦躁为主。其病因多种,最终却不外乎脾胃受损,气液耗伤,日久而成。好发于幼弱小儿,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常见于小儿喂养不良、病后失调、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者。 疳之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脏。”指出疳为内伤慢性疾病,病可涉及五脏。嗣后,历代医家多有阐述。《颅囟经》列举了17种不同的疳病。《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疳皆脾胃病,亡津液之所作也”。明确指出疳证-的病位、病机变化主要在脾胃。钱乙云:“诸疳皆脾胃病,内无津液之所作也。”此要言不繁,切中关键,根据临床所见,结合文献记载,具体病因病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禀赋较弱,哺乳不当。小儿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素体虚弱,而又喂养不当,或断乳过早,或妄投滋补,丽致营养失调,脾胃生化乏源,脏腑肌肉,四肢百骸不得濡养,形体日渐消瘦而发疳证。即所谓“小儿乳食少者,父母尝以他物饲之,几之性只求一饱,或食太多,或食太少,所以脾胃受损,生此疳病也。”第二: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婴幼儿“脾常不足”,易生积滞。故“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然小儿自制能力较差,又多贪食,食无定时,壅聚中焦,酿成积滞,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脾胃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吸收,致气液内亏而成疳证。《诸病源候论))称:“由哺食过度,而脾胃尚弱,不能消磨故也,哺食不消,则水谷之精减损,无以荣其气血,致肌肉消瘠。”第三:郁热内蕴,外感六淫。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凡外感六淫或痰食内伤,皆易于从阳化火,火依实邪内蕴,郁积不化,灼伤营阴而耗伤气血。患儿日渐外可阻遏卫阳而易感,内可成疳积。古人云:“热气内耗,肌肉外消,他邪相干,证变诸端,因亦成疳。”第四:病后失调,转化成疳。小儿不同于成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易发生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的病情变化。因此,在对病儿的护理和用药时,更应审慎,勿犯虚虚实实之戒。钱乙云:“因大病或吐泻后,以药吐下,致脾胃虚弱,亡津液。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以大黄、牙硝辈利之,利及多矣,不能禁约而亡津液,即成疳矣。”综上所述,小儿疳积的病因病机,皆与先天体质,后天喂养,内伤饮食,外感六淫,病后失调,脾胃受损,气血匮乏,伤津耗液有关。其关键在于脾胃失调,运化无权,积滞内蕴,营阴耗损。 历代医家在治疗疳证一般以健脾化滞、益气生津为法。古代医家曾有论述:“疳证,虽有五脏不同,实皆脾胃之病也。”“夫小儿之疾,多因脾胃娇嫩,乳食停积,业童科者,可不以调理脾胃为切要哉。”“疳者,干也,总以调补胃气为主。” “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枯为患。”疳积的根本病机在于患儿津液匮乏,四肢百骸失养。现脾胃功能已复,后天之本强壮。唯所失之津液恐难一时补足,此时,以药物之偏助其一臂之力,实乃必要之举。益气血,生津液,养阴清热,濡润肌肤为必须之法。清代医家沈金鳌撰书日:“儿病多由食积固是要语,医家不可不知。然亦有禀受薄弱,或病后虚怯,其所生病有全无食积者„„亦当扶正而使积自消。” 著名国家级名中医刘以敏主任在治疗本病上有独到见解,首先是强调治未病的观点,其次是分期治疗的观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外在《灵枢•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刘老认为疳证治宜早而不宜晚,治疗宜在成疳之前治疗,后期治疗可 能会给患儿带来一些无法康复的后遗症。刘老认为小儿疳证审其病因,再根据小儿心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小儿疳证早期首先涉及心肝,而致心肝火旺,中期由肝及脾而致脾弱肝旺,后期由脾及肾,而致脾肾两虚、气阴耗伤而成疳。患儿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腹部膨隆、肚大青筋,精神萎靡,已为脾肾两虚、气阴耗伤之征。 刘老把疳证分为三个期,分期论治。 早期心肝火旺,表现为:容易发怒,烦躁好动, 食欲下降,身体闷热、面目红赤、红潮难退、口干舌燥、虚烦不得眠。拟平肝清心汤加减。 中期脾弱肝旺,表现为容易发怒,烦躁好动, 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拟以健脾养肝汤加减 后期脾肾两虚,表现为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腹部膨隆、肚大青筋,精神萎靡,拟以健脾益肾汤加减。 案例: XXX 男,3月,一周前因加辅食后出现呕吐,大便稀,家长喂“婴儿素”后症状缓解,近三日来患儿食欲下降,身体闷热、面目红赤、红潮难退、口干舌燥,容易发怒,夜寐不安,易惊,大便正常,小便黄,舌尖红,苔黄中腻,指纹暗红。 刘老诊察病人后认为患儿为小儿疳证之心肝火旺,拟方如下 夏枯草4g 竹 叶3g 灯芯草1g 炒栀子2g 淡豆豉4g 代赭石6g 杭白芍4g 银柴胡4g 砂 仁3g 生谷芽4g 炒鸡金3g 甘 草3g 方解:夏枯草、银柴胡、代赭石平肝,杭白芍柔肝,竹 叶、灯芯草清心火,炒栀子、淡豆豉仿《伤寒论》“栀子豉汤”“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之意。本病病在心肝,但如《金匮要略》所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其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在治肝的同时,尚要扶脾。小儿脏气轻灵,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早期健脾不如运脾,砂仁生谷芽、炒鸡金扶脾助运,生谷芽秉春之生发之气,除健脾消滞外,尚有疏肝之功,配合甘草调和诸药。 XXX 女 4月,反复肺炎,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近期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容易发怒,夜寐不安,易惊,汗出多,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苔心稍腻,指纹淡红。 刘老诊察病人后认为患儿为小儿疳证之脾弱肝旺。拟方如下: 银柴胡6g 杭白芍6g 苏条参6g 炒白术6g 云茯苓6g 制黄精6g 淮山药6g 烧乌梅5g 炒鸡金3g 蝉 花6g 红土瓜9g 荠菜花9g 浮小麦10g 小 枣9g 煅龙骨10g 炙甘草6g 方解:苏条参、炒白术、云茯苓四君子汤健脾,“疳证,虽有五脏不同,实皆脾胃之病也。”制黄精、淮山药、烧乌梅益气养阴,“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枯为患。” 银柴胡、杭白芍、蝉 花、红土瓜、荠菜花、煅龙骨养肝、疏肝、平肝,浮小麦、小枣、炙甘草仿“甘麦大枣汤”之意,大枣甘温,小枣酸甘偏性平,尚能养肝平肝。 XXX 男 6月 4月前腹泻病失治,成慢性腹泻,刻下面黄肌瘦、毛发稀疏枯焦、腹部膨隆、肚大青筋,精神萎靡,夜寐不安,易惊,汗出多,纳食差,小便正常,大便稀溏,舌淡,苔薄白指纹淡青。 刘老诊察病人后认为患儿为小儿疳证之脾肾两虚。拟方如下: 煅龙骨9g 煅牡蛎9g 炒苍术6g 熟地黄6g 鹿角霜6g 炙黄芪6g 当 归3g 杜 仲6g 太子参6g 紫河车2g 桂 枝3g 杭白芍6g 炙甘草3g 浮小麦9g 大 枣6g 黑固脂6g 方解:太子参、炙黄芪益气养阴健脾,熟地黄、鹿角霜、当归、杜仲、紫河车、黑固脂滋养肝肾,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以情养情,炙甘草、浮小麦、大 枣仿“甘麦大枣汤”之意,桂枝、 杭白芍、炙甘草仿“桂枝汤”之意,调和营卫,煅龙骨、煅牡蛎重镇固涩。
/
本文档为【小儿疳积.doc】,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