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很全的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已排好版可以打印成小书,方便

2017-09-01 41页 doc 79KB 53阅读

用户头像

is_260251

暂无简介

举报
很全的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已排好版可以打印成小书,方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言部)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魏,张揖(杂字) 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 作。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工作、考证工作。 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
很全的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已排好版可以打印成小书,方便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言部)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魏,张揖(杂字) 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周南。关雎) 作。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工作、考证工作。 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是“道形貌”的。 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玉裁 相对应的材料。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说文解句读》王筠 ?古代书面语音的障碍:专业性的和一般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尔雅》分为:十九篇,第一部汉语分性的即语音方面的障碍。一般性的有文字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类词典 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 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黄侃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训诂任务:解释古代文献语言,扫除古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代书面语言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和障碍。 训诂的源流(萌芽时期于先秦、兴盛于两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训诂的内容:(解释词义、解释文义、汉、沿袭时期在魏晋南北朝、变革时期与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句、解释语法现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宋代、衰落时期元明两代、鼎盛时期清代)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古书异例、注音、句读、校勘及其他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训诂的基础工作是:解释词义。 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解释词义包括:解释本义与引申义、解释?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古语,解释发言义)古代合称“ 小学” 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解释文义: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一章?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的意思加以串释讲解,使原文意思更加明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也。”了。包括串讲大意、句读、阐述语法、?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显示修辞、申述章旨、考证名物和典章制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义界,三曰推因。 度、引证史实和故事、评论原文等。 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应用训诂学侧重于??训诂本义是解释古语,后来泛指解释注音的方法:譬况、读若、直音等。 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工作。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 读若:是以某字的读音为,指示人们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段孟伦《训诂学的回顾与前瞻》 照这个字的音去读即可知其音的方法。 间的关系等 ?训诂原理: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 为什么说解释词义是训诂的核心工作,词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是句子组成的基本单位,要懂得句子的意训诂的原则:注意词义的社会性、注意词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义,首先要了解词的意义。因此准确的解义的时代性、释义要联系语言环境、尊重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释词义,就成了训诂的重要内容。黄侃: “训诂之事,在解明字义。” 古训而不墨守古训、古代书面语言的一般期在近现代。 校勘 障碍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 ?随文注释的名称:“传”、“说”、“解”、?魏晋隋唐时期是: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 化期在两汉。 “诠”、“疏”、“证”、“微”、“诂”、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 “注”、“义证”、“正义”等 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 ?我国的传统语言学(旧称小学)大体上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 包括三个部分,即音韵学、文字学、训诂训诂学的用途:指导古文教学、辞书编纂、分立。 学。 指导古籍整理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 ?义疏,也是一种传注形式,其名源于六训诂学的内容:(释词、解句、解释语法现《五经正义》。 朝佛家的解释佛典,以后泛指正义。 象、说明修辞手法、辨析古书异例、注音、?《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学习和研究训诂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句读、校勘及其他)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 度,它要求实事求是、无征不信。具体说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旧训诂的弊病:穿凿附会、烦琐寡要、 来,应注意如下三点:一曰务平实,忌好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 奇;二曰重证据,戒臆断;三曰宁阙疑,勿解语法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 强解。 ?开清代朴学之先的人物是:顾炎武 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墨子间诂》属于:集解 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 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 “集解”两字命名含义不同的一书是: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 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春秋左传集解》 音的研究。 ?《释名》的作者是:.刘熙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注》。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求材料证据、论证。 传》。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 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释理。 6.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训诂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 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证明其结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 《字诂》和《义府》。 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总释群书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语义的。如《尔雅》?专释一书语义的。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论证不详而发疑。 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解释部分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词语的。如《经传释词》《方言》。 训诂的大型词典。 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9(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结论。 文》。 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10(《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是毛亨?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尔雅》、《方言》、《说文》、《释名》、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的《经典释文》。 《广雅》、《玉篇》、《广韵》、《集韵》、违背事理而发疑。 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类篇》。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态。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曰语根,三曰界说。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和五臣注。 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 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 论》。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14.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点给古书注音。 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达。 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 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术语是当为(当作) 《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义训。 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几个方法》。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的是声训。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求义、比较互证。 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浑言、析言。 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20.《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思。”毛传:“思,辞也”。辞,指虚词。 音义类。 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陈述具体义值。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23.《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 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注•序》。 常识。 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25.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进行验证。 义为目的。 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文言26.经常使用的训诂方法是以形索义。 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三大领域。 27.“名无因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这段话描写了音《小尔雅》、《方言》、《释名》、《广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 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 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28.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言、寻语源。 理。”“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 韵》。 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 29“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 解之,则以文害辞”,这句话出自王引之的56.“佛、菩萨、和尚、现在、因果、庄严、81.南唐徐锴撰《说文系传》叫小徐本,到《经义述闻》 宋代,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叫大徐本。 法宝、圆满、魔、阿加佗”来自梵语。 30.明方言旨在解决方言词的声音变化的57.“仁频”译自爪哇语。 82.《经典释文》作者是唐代的陆德明。 轨迹。 58.外来词有铁辙(铁轨)、辙路(铁路)、83.先秦有六经,秦以后有五经,失传的是 量天尺(寒暑表)、千里镜(望远镜)、自《乐》。 31.所谓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 的方法。 来火(火柴)、千斤秤(起重机)。 8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汉•赵歧,《楚辞 章句》的作者是王逸。 32.章炳麟的《文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59.方丈原指长老的居处,后来也用来指主 法来探寻语源。 持寺庙的大和尚。 85.史记的三家注包括宋•裴駰的《史记集33.王念孙说的连语指连绵词。 60.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榖部“阿芙蓉”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 节的《史记正义》。 34.“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成败下说:“„阿芙蓉‟一名„阿片‟,俗作„鸦片‟”。 是偏义合成词。 61.高诱注:“纮宇宙而章三光 ”为“四方上86.《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 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 3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缓急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使用的是引申义。 是偏义合成词。 62.《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87.集中力量注明出典的是《文选》。 36.“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爪牙是合义的虫为灾;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王引88.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合成词。 子正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之说:“„蝗虫‟皆当为„虫蝗‟”。 37.比如《说文•老部》:“老,考也”,“考,89.63.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义从先秦到秦末,训诂学发展经楞了五个 书也。《声类》以下,音书也,《说文》以时期,分别是先秦的萌芽期,两汉的兴盛老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下,形书也。 期,魏唐的保守期,宋到明的中落期,清38.“负,背也,置项背也。”它的训诂方式 是推因。 的复兴期。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64.黄侃说:“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尔 雅》为本。 和清代。 “蛊,腹中虫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40.“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65.训诂书在汉代出现的是《尔雅》。 90.汉人遍注群经,为训诂学的发展开辟了 蹊径,奠定了基础,毛亨、郑玄、许慎、41.对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66.《尔雅》分为十九类。 右文说。 马融等,是这一时期奠基的代表人物的。 67.晋代的郭璞的《尔雅注》与宋代邢昺的 《尔雅疏》合为《尔雅注疏》。 42.右文说是声符求字义的学说。 魏晋六朝,流传到今天的注解有王弼、91. 韩康伯的《易经》,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43.沈兼士作《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68.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成就最大 的是邵晋涵和郝懿行两人。 范宁的《榖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其推阐》,对“右文”说的历史和内容都作了 分析说明,把“右文”说更具体化、系统化、69.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的科学化了。 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 《水经注》。魏晋•皇侃的《论语义疏》。唐44.近代对《右文说》进行系统总结的学者70.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慧琳的《一切经音义》。 是沈兼士。 训诂,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92.清代的训诂学为三派:一是纂集派,这 探求词源。 一派述而不作。二是注释派,这一派是阐45.“燕雀以为凤皇,不能与争于宇宙之 发或纠正前人的训诂。三是发明派。 间”。高诱注:“宇,屋檐,宙,栋梁也”,71.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 他使用的间本义。 的书很多,它们都以“雅”字命名,其中最93.清代训诂学家属于吴派的学者有惠栋、 早的一部是旧题孔鲋撰的《小尔雅》。继承江声、钱大昕,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46.“吹”(嘘也):“嘘”(吹也),“吹嘘”。 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 《尔雅》而最为著名的有《方言》《释名》疏通。 和《广雅》。 47.“口,人所以言食也。”使用的训诂方式94.清代训诂学家属于皖派的学者有戴震、是义界。 段玉裁、王氏父子,主张以字学为基点。 72.训诂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有《方言》。 49.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73.下列作品出现于汉代的有《释名》 95.《汉书•艺文志》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 作。 馀义焉”。 74.刘熙的《释名》以推寻事物的得名之由 著称。 50.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 96.最早的图书分类是“七略”。 75.《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51.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赴97.四大丛书是《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四 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后写为讣,它们的关系是古今字。 部备要》《四库全书》。 的一部方言词典。 52.“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表达的感98.“衍、脱、讹、倒”是古籍出现错误的四情色彩是轻蔑。 种现象。 76.《方言》的注本流传至今的,以晋代郭 璞的《方言注》为最早。 53.《方言》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104.校勘的四种方法是:对校法、他校法、别国方言》,作者是汉代的杨雄。 文物校书法、理校法。 77.《广雅》的作者是魏•张揖。 54.源于晋代的俗语是宁馨。 78.王念孙给《广雅》注释,日以三字为率, 积十年乃成书,名为《广雅疏证》。 55.哈尔滨来自满语,吉林来自满语。齐齐 哈尔来自达斡尔族语。乌兰浩特来自蒙古79.《广雅以疏证》有人比诸郦道元注《水 语。呼和浩特来自蒙古语。拉萨来自藏语。经》,注优于经。 乌鲁木齐来自维吾尔语。 80.下列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是《说文》。 ?“字”与“词”是训诂学的两个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谁, ?“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 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先秦的训诂有哪些形式, ?论训诂学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传”“笺”“正义”“疏”“音义之学”各1、试详论语言文字中形、音、义三是什么, 者的关系。 .两汉的训诂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是“之言”、“之为言”这种训诂术语怎样的, 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唐代训诂保守的表现是什么, “貌”、“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的特点是什要功用是什么, 么, 举例说明“曰、为、谓之”的用法。 .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训诂术语“谓”与“谓之”在用法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特点是上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什么, 使用训诂术语“犹”一般是什么情清代训诂学在质量上更有显著的提况, 高,表现在哪里, 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生和分歧 .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是(训估学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体现的, 解释文句包含哪内容, 清代善于由音求义表现在哪, 训诂的实践形式 清代学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在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 哪里 .什么是笔意,区分笔意与笔势对以训诂学今后的任务是什么, 形索义有什么影响, 乾嘉学派值得肯定和借鉴的的是哪.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些, 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是什么, .什么是丛书, .怎样析词审义, .黄侃所列“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简述连绵词的特征。 柢书”前六种是如何分类的, 什么叫互训, .什么是以形索义(形训),以形索 互训的类型有哪些, 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限性是什么, .简单介绍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推因的原则、途径是什么, 的发展。 .什么是理性的引申,它分哪几类, 怎样看清词义的历史范畴,(如简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社会因素答不用举例) 是什么, .论本义与余义的关系, 什么是词义的引申,分析词义的引 .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语言因素申的系统性 是什么, .论述《说文》的释义体 .介绍《方言》的全称、作者、成书.试论对《说文》整理研究的情况, 的经过。 ?唐代李阳冰首先刊订《说文解字 .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是什么, .试论裴松之的《三国志》的特点。 汉语的外来词包括哪两种, 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黄侃说青年必读25种书,是哪25清代训诂复兴的表现是什么, 种, 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试论训诂学今后的任务。 “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举例说明古诗中存在的忌讳法主要么,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 体现在哪些方面, 关于《尔雅》内容及其分类, 文字,音韵,训诂这三个门类如何《方言》的价值和影响, 分工, 个术语一般都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既然?“字”与“词”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训的范围不限于义,许多训释根本不是释义,又辨析同义词,使用这几个术语时,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对词义的表述,如声训意在探源,文意训被释词总是放在后面,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答:“字”与“词”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释有的是临时所指,有的是言外之意,有“叫”“叫做”“称作”。如 《论语?学 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 注:区别的不同概念。 的是语用说明,有的是背景知识。这些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尔雅?释天》:?词是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释可以叫“训”,但不是对词义客观内容“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尔雅?释单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字与词是相互的表述,因而不是“义”。 宫》:“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 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关联而彼此区别的两个概念,词是语义的?论训诂学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运用单位,字是语言的符号。在使用答:训诂学应用于三大领域:文言教学、九达谓之逵。有时,“曰”、“为”、“谓之”过程中,字词关系的对应表现得比较复杂。 辞书编纂、古籍整理。 也单独使用,那就是一般的解释了,与一 般解释不同的是,被释词是放在术语的后?字与词不是一一对应的。从一个汉字记?应用于文言教学:A看是否符合语言规面 录的语言单位来看,可以有种种现象。a.律,例:《项脊轩志》。B看是否符合文情 训诂术语“谓”与“谓之”在用法上有一个字记录一个单词(如水,山等);b.语境。C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 什么不同,举例说明。 这个术语的用 法与上组相同,不同的是上组术语是被释一个字记录多音词中的一个语素(如天下、?应用于古籍整理:A文本校勘:a对古籍词在解释词后,而它是被释词在前,如《尔社稷等);c.一个字记录多音语素中的一字句的讹、脱、衍、倒加以校勘。 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谓,个音节(如犹豫、玲珑等);d.一个字记b在整理古籍用字的时候把原文的用字系这个术语主要用来说明被释词在句中特指 某一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此指”, 有录两个单音词的组合(如“诸”是之于的统转化成现在的规范用字。 时也用于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合音词等)。 B加注标点符号,例:《史记•伯夷列传》 以共名释别名。使用这个术语时,总是被?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是可以变化的。语言C注释和翻译。 释词放在前面,训释词放在后面,其位置 正好与“谓之”相反。 有时候,古人也文字的错综变化可能影响相对稳定的形音?应用于辞书编纂 偶尔用“谓”来辨析同义词。 “谓”还可A首先是释义的准确;例:“韦编三绝” 义关系。a.因词义引申渐远,分化为新词用来串讲句意,说明语句的言外之意。相而文字未变,形成一字记录两词的现象(如B要保证义项的完备性; 当于现代汉语“说(的是)。” 置正好与 “曰”、“为”、“谓之”相反。 C书证或曰例句是字典,尤其是大型字典朝,本义是早上,后引申为朝代等义);使用训诂术语“犹”一般是什么情况, 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因文字假借而记录了不同的词,形成一犹,主要用来解词,使用这个术语,其用1、试详论语言文字中形、音、义三者的关 字记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现象(如角,法有五 系。 古汉语中,文字的形、音、义三者之 (1)解释同义词近义词。相当于“就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段玉裁说:“古本义是兽角,假借为古代宫商角徵羽的角,是。” (2)用引申义来解释本字释词和被释人之制字,有义而后有音,有音而后有形;也假借为角色的角;);c.因汉字在演变不是同一含义,只是某一方面词义相当,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音,因音以得其义。”过程中产生大量异体字,形成多字记录一或引申可能,即段玉裁所说的“义隔而通三者之中,以声为最先,义次之,形为最 之”可译为“某相当于某 。 (3)、后。 字形,是考求音义的唯一基础。 字词的现象(如“哲”,有喆、悊、嚞等异用今语释古语。(4)、用本字释借字 音,是寻求字义的根本依据,也是为通 假体。);d.因词义引申或意义使用的范围字寻求本字、本义的根本途经。戴震说: 不同产生文字孳乳现象,形成以不同的汉“故训声音,相为表里。字义,是字形、,(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 字音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研究字形、字记录音义相通的同源词的现象,这些汉字音的最终目的。文字的形成是首先有客?“释古今之异言”。---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字的形体或相关,或不相关(如遘媾篝溝观事物(字义),然后在口语上为它命名(字古代词语。?“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释購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字从冓音),最后为语言中的这个词创造一个书面方言。?“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说明事物记录的符号(字形)。人们之所以发声写字,者,谓若交积材也”)。 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表义。文字是记录语的形貌让人了解。 ?“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社会的义际工具,2(训估学的内容是什么, 念,它们的关系如何, 研究字形、字音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 明字义总之,文字形、音、义三者是统一?解释字词—训诂的核心?解释文句?分答:“义”与“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整体,密不可分。 析篇章?分析表达方式?分析时空关系。 区别的不同概念。 “之言”、“之为言”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3.解释文句包含哪内容, ?义指词义即词所负载的客观内容;训指功用是什么, 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训释,即对词义这一客观内容的人为表述。?分析句读(停顿)?疏通句意?阐明语法 主要是用一个音同音近的词来解释被释人为表述的训释应该符合词义的客观内4.训诂的实践形式。 词,目的是探求语源或说明通假。如: 容,因而理论上它们可以统一。 ?解释语义的专著?音义兼注的专著?形( 1)、用同源词解释词义 ( 2)、用同?但实际上,由于对词义的认识不足,训音义合解的专著?注释书?其他 音近的说明被释词的语源 ( 3)、用本字释可能无法准确地反映词义;又由于各人简单述说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两者解释借字。 的条件不同,对同一词义可能得出不同的 “貌”、“之貌”这种训诂术语的主要功用的区别。 认识,从而作出不同的训释。因此实际训是什么,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使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同假字,用“貌”时,被释的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释通常不等于客观词义。 有时用来注音;读若。(读如)多用来拟声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 如《诗?卫?在实际的训诂材料中同训者未必同义,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注音。 同义者未必同训,可见“义”跟“训”是“沃若,润泽貌。” 《楚辞?离骚》:“老5.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生和分歧。 冉冉 其将至兮。”王注:“冉冉,行貌。 两个东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举例说明“曰、为、谓之”的用法。这几?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的,当时 称为今文经或今文经学。?在汉武帝时,类属上着眼,有以共名释别(指出某一事是来自国外的。 人们从孔子墙壁里发现了用六国的古文写物所属的种类)叫类训。 22.黄侃说青年必读25种书,是哪25种, 的经书,这种经书就叫古文经。?这两种13.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限性经学十五书,即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经书只是字体不同,后来形成了今文经学是什么, 语》;史学四书:《史记》《汉书》《资治通派和古文经学派。?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经在孔丘前便?原则是确切而简要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存在。 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局限《说文》《广韵》。 性:首先,定义难以下得精确;其次,文字6.什么是笔意,区分笔意与笔势对以形索23.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 往往冗长。义有什么影响, 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么,它们?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随着字14.推因的原则、途径是什么, 又可分类哪四类, 形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就叫?推因的原则便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笔势。?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词义的由来。?途径便是从实际语言材料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若硬以笔势索义,就难免穿凿附会,导致中找出“信而有证”的线索来,进而探求其?a.《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的根谬误。 本源。 本,能明一切训诂。B.《说文》解释文字 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C.《方言》解释7.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15.什么是理性的引申,它分哪几类, 问题不同之语言。D.《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义关系的偶然性。?音义关系的约定?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 性。?音义关系的回授性。?音义关系的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可归纳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 延展性。?音义关系的类聚性。?音义关为:a.因果的引申。b.时空的引申。c.反正24.关于《尔雅》内容及其分类, 系的多元性。的引申。d.按内容分十九类即:释诂第一,释言第二, 虚实的引申。 8.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是什么, 16.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社会因素是释训第三,释亲第四,释宫第五,释器第?根据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一些什么, 六,释乐第七 ,释天第八,释地第九,释特征相类似的事物,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政治观点的进步。?艺术思想的变化。丘第十,释山第十一,释水第十二,释草比如“少、杪、秒、渺、小”等音同音近的?科学的发达。?社会文化道德观念的变第十三,释木第十四,释虫第十五,释鱼字,都有微小的意义。?因声求义的重要化。 第十六,释鸟第十七,释兽第十八,释畜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17.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语言因素是第十九。 9.怎样析词审义, 什么, 25.《方言》的价值和影响, ?分清词与词组。?分清单纯词与合成词。?词义的变迁。?上下文的感染。?修辞?它保存了两汉相当丰富的口语词汇,为?分清合成词的合义与偏义。?分清词素手法的影响。 我们研究汉代方言通语的异同,探讨古音结合的固定与自由。?分清词素组合的结18.介绍《方言》的全称、作者、成书的经的变化,都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它还可构方式。 过。 以使我们从它所收集的词汇里侧面了解当10.简述连绵词的特征。 ?周秦时代每年秋天都派人作轻车到各地时的某些社会现实,也能让我们知道在今?一个语素两个音节,是单纯词。?形体采集方言,回来加以整理。?杨雄很喜爱天的口语中还有不少古代词汇成分。?扬不固定。如“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阳”等。方言,曾利用外地人在首都的机会,广泛雄实事求是地调查人民大众语言的精神和?连绵词只能两个字结合起来求解,不能进行调查访问,积累了可观的材料,历时研究古今语言现象的进步方法,对我们也拆开来求解。 二十七年,写成了九千字的《方言》。 有启示。 11.什么叫互训, 20.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是什么, 26.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谁, ?互训的实质即“用同义词相互训释”。??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即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杜馥的《说文互训的根据。互训是以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合适的字节、词典可查。?记录当时口语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在词义上的基本共同点为依据的。?互训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的人和 的类型。即直训、同训、遂训、类训。?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多。?中27.“传”“笺”“正义”“疏”“音义之学”各是什互训的局限性,只能表现解释词和被解释古、近古辅音词占多数,但是又没有固定么, 词的共同点,不能分辨二者的不同点。?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不容?“传”是对经书的解释。?正义即解释经互训的发展。 易区分,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文,又对前人的注释加以解释,与“疏”相12.互训的类型有哪些, 固定,有时出现不的略缩语,都使人同。?笺是郑玄对《诗经》的解释。?音?互训是甲乙两词互相直接训释。又叫直难以确定词义。?有些来自少数民族的译义即解释注解又解释义音。 训。?甲乙两词用丙来训释,叫同训。?音词,不容易准确的对译。 28.先秦的训诂有哪些形式, 甲用乙来训释,乙用丙来训释,甲、乙、21.汉语的外来词包括哪两种, ?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丙三词递相为训,又叫递训或转训。?从一种是来自在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另一种张。?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哲理或政治主 张。?辨析同义词和解释古书字义。清代训诂学家提示音义关系的原理。段玉着字形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 载说:“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就叫笔势。在以形索意时应依据笔意,不29.两汉的训诂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是怎 样的, 以得其义“。王念孙说:“训诂之旨,本于能依据笔势。如甲骨文的“为”字就是笔意,?保存下来了大量的随文释义的注解书,声音”。 而小篆的“为”字就是笔势。?防止望文生《尔雅》出现了,成为训释词义专书之祖。37.清代学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在哪训。如“游子不顾反”中的“顾”就是归返、?《方言》出现了,成为比较方言学的先里, 回来的意思,而不理解为“念,想”。 驱。?《说文解字》的问节成为我国文字他们不盲从旧说,也不妄立新说。破旧说2.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 学的奠基之作。?也好,立新说也好,都强调有充分的根据。?《释名》出现了,开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音义的结合最初是 戴震提出过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语源学的先河。 偶然的。?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和义一30.唐代训诂保守的表现是什么, 义理指指导思想;考据指名物制度的考核旦结合便具有约定性,如大家用“风”字来唐代的“疏不破注”,训诂学趋于保守,没与校勘、辨伪、工作,词章指讲究语法、表示刮风这种现象,就不能再用其它字来 修辞、逻辑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有新发展比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都是 表现。?音义关系的回授性。在最早结合沿习前朝的旧意,没有什么新观点,这一38.训诂学今后的任务是什么, 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源词根与根有音近义通套“正义”强调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二是指导训的关系。如间,本义是缝隙,引申出中间, 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 后产生了同源词涧,本义是两山之间的水。31.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的特点是什39.乾嘉学派值得肯定和借鉴的的是哪音与涧就是音近义通的关系。?音义关系么, 些, 的延展性。同一事物的名称,在不同的地?善于阐明义理?敢于创发新义?对音义?能比较充分地占有资料。?能比较注意区会有不同的变体,在音义关系上有脉络关系有一定认识,如王子韶的“右文说”,古今差别。?能较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和语可寻。如《方言》记载“蝇”在齐鲁一带称对语法现象有进一步了解。?能利用金石言内部的系统性。?能重视有声语言与概为“羊”,是一种转语。?音义关系的类聚学的成就进行训诂。?缺乏求实精神,主念的直接关系。 性。音近义通的关系不局限于某一两个词,观想象多。 40.什么是丛书, 而是具有普遍特性。如“攸”声的字(词)32.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丛书是总聚众书而汇刻成一大部的书。分多含有长的意思。?音义关系的多元性。?资本主义萌芽及西学东渐。?清代讲究为综合性丛书与专科性丛书两大类。 某一个音素所联系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汉学师承”。?清儒有优良的学风。 41.黄侃所列“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某一意思也可不同的音素来表达。 33.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特点是什书”前六种是如何分类的, 3.简单介绍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的发么, ?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展。 数量多,体例完备。有注释前代训诂专著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声训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训 ?a.《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的根的,如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有仿效《尔释,推求事物得名之由,注重单个词的音雅》编撰的,如朱骏声的《说雅》有集古本,能明一切训诂。B.《说文》解释文字义关系。?右文说从一组词的角度出发,代传注汇成一编的,如阮元的《经籍籑诂》;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C.《方言》解释认为凡是具有同一声符的字词,含有共同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的,如王念孙的《读问题不同之语言。D.《释名》解释文字得的意义音素,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声符和字书杂志》有贯通音义、探求语源的;有专释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 意的关系入手,系统的研究汉字,揭示了虚词、研究语法的等。 1.什么是以形索义(形训),以形索义应汉字孳乳变易的某些特征。但仍然局限于34.清代训诂学在质量上更有显著的提高,注意哪些问题, 形体。如以“戋”为声旁的字都有小的义,表现在哪里, ?“以形索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有“攸”为声旁的都有长的意思,以“农”为?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善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如刀刃的刃,象刀声旁的都有多的意思。?音近义通,是清于因音求义。?采用了比例比较的方法。有刃,休息的休,从人从木。注意的问题:代学者广泛使用的术语,指读音相同或相?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近,意义就相通,摆托了汉字形体的限度, ?利用对应说文和古文字,因为说文是以 具有科学的语言学意义,但也不可滥用,35.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是如形索义的专书,它对一万多个汉字的本义 何体现的, 做了归纳,并且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因为如明声母的字“暮、墓、晚”就表示与黑暗很多训诂家都知道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古文字出现的时代比说文的小篆要早,字有关的意思,阳部字如“亮、旺、强”都有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段玉裁说:“有古形,形更能反映本义,纠正说文的不足,如“为明亮的意思。 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 人民服务”的“为”字,许慎说本义是母猴,4.怎样看清词义的历史范畴,(如简答不36.清代善于由音求义表现在哪, 这个解释是错误的,甲骨文的“为”字是用用举例)。 清以前的训诂学家对音义关系认识是模糊手牵头大象,字的本义是手牵大象帮助人?词义又有历史性,是历史范畴,它随着的,对声训从未作过理论说明,有些人还们劳作,这就纠正了说文。?分清笔意与社会发展、人们运用而逐渐演变。它一方拘于文字的形体,更是隔绝了音义的联系。笔势,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随面继承、充实、深化,一方面扩大、缩小、 转移。如古代的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的,如王念孙的《读8.试论对《说文》整理研究的情况, 后就泛指江河。这就是词的扩大。词的缩书杂志》有贯通音义、探求语源的;有专释?唐代李阳冰首先刊订《说文解字》,完成 小如古代“禽”指飞禽走兽,现指飞禽。转20卷。?许锴撰写了《说文系传》即小徐虚词、研究语法的等。?清代也有不少专移,如寺庙的寺,古代指官府中官员办公本,对李阳冰的错误有所批评。?徐铉奉门研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著作,如杭的地方,后佛经传入中国安放于白马寺,世骏的《续方言》。昭校订《说文》即大徐本,他增加了反切, 后就为寺庙、寺院。涕,古代指眼泪,现增加了新附字和注释。?二徐都把原许的13.试论训诂学今后的任务。 指鼻涕。?无论是继承、充实、深化现象,15篇分为30卷。?清代研究《说文解字》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二是指导训还是扩大、缩小、转移现象,总的方向是的成就较大的有四家,即段玉裁的《说文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要完成这两由低级向高级,由粗疏到精细。如果它所解字注》、杜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大任务必须做到:?在科学的语言理论指代表的客观事物已经不存在,自然也不被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导下,继承前人的训诂成果,综合运用多使用,只存在于特定的文献中了。 通训定声》。?近人丁福保鉴于研究《说文》种训诂手段搞好训诂工作,分析古代书面5.论本义与余义的关系, 的著述繁多,乃编《说文解字诂林》,在下语言里的具体情况。?不断学习和吸取国?凡是每一个字都有本义,又有引申义和面罗列诸家说法。 外语言学的先进理论和有关的研究成果。假借义,构成了词义系统。?只知道本义9.试论裴松之的《三国志》的特点。 ?建立中国训诂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抛开引申义和假借义,这是一种片面性。?它以考核史实为主,对史实多有补充和方法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训诂学工作?只知道引申义和假借义,抛开本义,这辨证。引书达二百余种,注文是正文三倍。者的队伍。?做好训诂学的普及工作。 又是一种片面性。?这两种版面性都不能?注文内容着重四个方面:一、应载而未14.举例说明古诗中存在的忌讳法主要体研究好古代文献。如道路的“道”,形声字,载的史事,加以增补。二、同是一事,说现在哪些方面, 它的本义即道路,引申义有道理、方法、法歧异,则采录异闻;三、对错误的记载予?忌讳由来已久。国讳,避讳皇帝的意思。假借义有和尚、老道。 以纠正。四、对史事和陈寿的不正确看法如秦始皇名政,以“正月”为“端月”。吕后6.什么是词义的引申,分析词义的引申的进行评论。 名雉,改雉为野鸡。唐太宗名世民,“三世”系统性。 10.从魏晋到隋唐,训诂内容比两汉有所发变为“三代”,“生民”变成“生人”。?家讳。?即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展,体现在哪里,(如简答只答要点) 对亲属长辈的避讳。如李贺之父名“晋肃”,义。如“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义有道理、?一是注释中充实史料,如裴松之注的《三跟“进士”同音,所以李贺未参加进士考试。 国志》,注文是正文的三部。?方法等。?词义的系统性大致归纳为下列阐发哲理,?对所厌恶的事的忌讳。如皇帝去世叫崩,理性、形比、礼俗等三种。A.理性的引申如郭象注《庄子》?注意汇集众说或网罗去厕所称更衣、出恭等。 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异义。如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汇集了文字,音韵,训诂这三个门类如何分工, 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如习,本义200多家的注音释义。?考证故实用典。文字学,传统语言学的文字之学,着重在是反复地飞,引申为反复练习、实习、温如李善注《文选》。 识别汉字的字形,从字形出来辩明音、义,习。B时空的引申。C反正的引申。D.虚11.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 研究汉字形体的发展,从而达到归纳汉字实的引申。如果字,引申为果真。?形比?从政治、经济国素看,清初政治稳定,造字法则的目的。 音韵学,传统语言学的引申。事物之间有外闻的偶然的相似,经济繁荣,促进乾嘉学派的产生,有利诂中的音韵学,着重在研究不同时期汉语语就使词义可以作形似类比的引申。如“斗”学的发展。?从文化因素看,清代对知识音的体系和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语语音的原是一种酒器,天上北斗跟它形状相似,分子采取了镇压和怀柔两种政策,而这两变化。切韵,等韵,古韵之学,都取得了引申有了北斗星。的意思。?礼俗的引申。条道路又都离不开训诂学。?语言学、语很大的成果。 训诂学:语言所含的思想如“祭“的本义是残杀,由于古代宗庙祭祀法学的进步也促进了训诂学的发展,清代内容是它的核心。传统的训诂学着重研究要杀牲作为祭品,所以“祭”的引申义就成学者利用了宋朝以来古音学研究的成果,词语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词的意义系了祭礼的“祭”了。 并加以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清代的统和词语之间分化派生的关系,词的产生 训诂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古音学取得和发展变化。当语法学和修辞学还没有独7.论述《说文》的释义体。 的成就。立出来的时候,这两个门类的内容,也是?《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 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某12.清代训诂复兴的表现是什么, 包含在训诂学中的。如果简要地说,文字也”,都是讲字义的,如凡说“象某,从某”?清代学者为群书所作的注疏数量特别的研究偏重于形,音韵的研究偏重于音,都是讲字形的,如刃,象刀有刃。休,从多,如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刘宝楠的《论而训诂的研究则偏重于义。这三个门类的人从木。?有不少字的解说必须承篆文来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等。?数量研究虽有以上的分工和侧重,必须相互联 系和贯通。 连读才能领会它的意义。如,参,商星也。多,体例完备。有注释前代训诂专著的, 应解为:参商,星也。?用“读若”“某声”如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有仿效《尔雅》 说明字的读音。如哙,读若快。江,从水编撰的,如朱骏声的《说雅》有集古代传 工声。 注汇成一编的,如阮元的《经籍籑诂》; 行的词语替换古文中的难懂词语。 中考求词义。他的著作有:《六书音匀表》、删除 指古词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可e训诂学家的主要著作 《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等。 省略不译。 ?.郝懿行:《易说》《书况》 ?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 f、调整 指在翻译中,遇到古今汉语的词 ?.刘熙:释名、孟子注 序不同部分,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过王念孙是清代戴震的学生。王氏的学术成来。 ?.张揖:广雅、埤仓、古今字诂 就表现在:“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举例说明古文注释的方法。 ?.颜师古:匡谬正俗、急就章注、汉书不限形体”。对汉语复音词的内部语义构(1)仔细研究原文 注、五经正义 注释古文,首先要仔细研究原文,了成作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凡连语之字,解作者的思想写作的背景,这样便于把握?.郭璞:尔雅注 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本质特征。归文章的内容,做到注释准确。 ?.服虔:春秋左氏传行谊、春秋汉义驳 纳与演绎相结合,揭示了许多修辞条例和 (2)利用已有的注释 从汉代注经开始,以后历代学者对一些古书进行了注释 ?.邢昺:论语正义尔雅义疏孝经正义 语法规律。他们的著作有:王念孙《广雅(3)善于利用工具书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古书的注释对我们今天阅读古籍有极其重?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值得《经传释词》。 要的意义。由于时代的远隔,语言的变迁,文字的异形,行文的变化,许多古籍,我称道的经学训诂大家。以《四书章句集注》?章太炎:近代国学大师,具有深厚的小们如果不依靠古注,就不能看懂。古注可(《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学、经学和史学根底。为中国语言文字学帮助我们: (1)了解字词句意。(2)了《孟子集注》)影响最大。朱熹十分注重的独立和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解全章大意。(3)了解读音。(4)了解典故(5)了解古籍版本及校勘情况。 此字句本身的训诂,他主张以训诂说经,强他对训诂方法的总结,对词义引申、词语外,古注还有阐明哲理、划断诠意、说明调前人的注疏不可废弃,同时他的训诂简派生、文字变易等规律的揭示,在训诂学语法、介绍修辞等等情况,对今人阅读皆洁明了,可读性强。 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他的著作有:《国故有启发。 、简介《字林》 ?顾炎武:开清代朴学风气之先、奠定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晋吕代学术基础的卓越学者。他崇尚汉学的求等。 忱撰,七卷。《魏书?江式传》说:“宣武实,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虚,治学提倡实事?黄侃: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生。继帝延昌三年 (514)式上表曰:‘晋世义阳王典祠令任城吕忱上《字林》六卷,寻其沉求是,重博征、贵创新、求致用,开启了承并发展了章太炎的学术理论,提出了训趣,附托许慎《说文》„„文得正隶,不优良的治学风气。他将考据学与经学、文诂学的方法,建立系统的训诂学理论,使差篆意也。’”又唐代封演《闻见记》 学结合起来,通过正文字、审音声、明训其真正独立为一门学科。影响至今。他构说:“晋吕忱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部,凡一万二千八百二十四字。”由此可知诂来研究经史。同时,他特别重视古音学,拟了第一部训诂学讲义《训诂学讲词》(包《字林》即仿《说文解字》而作,收字比主张以古音求古义。他的著作有:《日知括“训诂述略”和“十种小学根柢书”两《说文》多3000多字,兼有异体,不 录》《音学五书》《韵补正》等。 部分)是一部初具规模的训诂教材,开创过仍分为540部,全书7卷。《字林》是《说文》与《玉篇》之间的一部字书,在字书发?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了现代训诂学。他的著作有:《尔雅音训》展史上很重要,可惜宋末以后就亡佚不存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说文笺识四种》《文字声韵训诂笔记》。 了。 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主张将义理与考核?杨树达: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研究范围7、简介《玉篇》 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梁顾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广,成果多。其著作与训诂相关者,有《训野王撰。野王作《玉篇》, 在《说文解字》义理。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诂学讲义》、《积位居小学述林》、《积位居和《字林》之后,所分部首有增有减,与《说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官》等。文》比较,少哭、延等11部,增父、云等13部,共 542部,比《说文》多两部。部统。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他对于训诂学的贡献有三条:1构拟过一首排列的次序也有很大变动,主要是按照?戴震:清代皖派的开山祖师,段玉裁、套训诂学体系。对汉语词源学的研究具体义类相近与否来安排的。 王念孙的老师。认为学术有义理、文章、而微,且能归纳出条理。在训诂学实践中顾野王在自序中说:“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考核三类,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能有意识地用语法助训诂。 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将文?郑玄:东汉末年的郑玄是两汉经学的集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字、音韵、训诂三者结合起来,提出了从大成者。他融汇古今文经学,各取其长,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训以备。”这说明他作《玉篇》的宗旨文献语言出发,形、音、义互求的训诂方遍注群经。他 是要综合众书,辨别形体意义的异同,网罗法,影响和支配着以后的整个考据学界,以古释今,注意古今字的变化;音声求义,训释,以成一家之言。《字林》收字 12000奠定了语言文字学的基础。他的著作有:破假借而读本字,在训诂学史上具有承前多字,《玉篇》比《字林》多4000多字,这是在《字林》之后一部承前启后的重要《方言疏证》《孟子字义疏证》等。 启后的作用。推动了训诂工作发展。著作著作。可惜后来亡佚了。 ?段玉裁:是清代戴震的学生,其《说文有:《毛诗笺》、《仪礼注》、《周礼注》、《礼简介《字汇》 解字注》文学最高成就,形、音、义互证,记注》。 明代流行极广的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梅膺祚撰。这部书具有很大的特点。一 翻译中对词语的处理方法: 相得益彰。他定古韵十七部,使审音、考是他把《说文》、《玉篇》、《类篇》等的 500a、沿用。是指在翻译中原文的某些词语仍字、训义互为发明。完善了本义、引申义、多部首,按楷书笔画,改并为 214部首,可采用,不必变动。 假借义等一套术语,揭示了一字数义的原依照地支子丑寅卯等次序,分为12集,所b、扩充。是指在多数情况下,要把古单音收文字有 33179字。二是部首的排列,次因。创立了“统语”与“析言”之别,将节词变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第按笔画多少叙列先后,少者在前,多者c、增补 古代汉语的句子省略成分较多,训诂中的同源字与假借字和注音字区别开在后。一部之内的字除去部首笔画不计外,翻译是需把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 来,并有意识地联系同源字,从同源系列也都按余下的笔画多寡排列,极便检查,d、替换 指在翻译时,用现代汉语中的通 在检字法上是一大改革。三是一字之 55.《韩非子集解》 王先慎 清 书,也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专书,是一种下先注读音,然后注解字义,字义以基本 56.《墨子闲诂》 孙诒让 清 义书。《释名》不同于一般的训释书,它的常用义列前,其他列后。释义下列举古 57(《广雅疏证》《读书杂志》 王念孙 不满足于简单的解释词义,而是要解释词书中的例证,也采录一部分口语、俗语的59(《经义述闻》 王引之 清 意义,富有革新的精神。由是也就为中国 60(《尔雅义疏》 郝懿行 清 语音义的来源。 字典的编纂法奠定了基础。后来张自烈作 61(《古文尚书疏证》阎若璩 清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正字通》,清代修《康熙字典》,都按照 62(《说文通训定声》朱骏声 清 著,全书合叙目共十五篇,分列五百四十《字汇》的体例编定,足见其在字典编纂 63(《管子校正》 戴望 清 法上影响之大。 64.《文选李注补正》孙志 清 部,每部建立一个部首,是一种形书。《说简介《经籍纂诂》 65(《方言疏证》 戴震 清 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 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训诂 66(《释名疏证》 毕沅 清 以“六书”为理论指导,以周秦书面语言书。清代阮元撰集,臧镛堂、臧礼堂等纂 67(《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 清 校。嘉庆三年(1798)刊行。全书按照《佩 68(《经籍纂诂》 阮元 清 为对象,对汉代所能见到的古文字从形、文韵府》分韵编字,《佩文韵府》所没有的69(《说文义证》 桂馥 清 音、义三方面作了综合性的研究。《说文字就根据《广韵》或《集韵》增补。卷次70(《群经评议》《诸子评议》 俞樾 清 解字》是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借按《佩文韵府》分一韵为一卷,共106卷, 别有补遗106卷,分附于正编每卷之后。以解读文献语言的训诂专著。 全书所辑录的文字训释都是唐以前的经传 子史的注释和唐以前的训诂书、字书、韵 书、音义书中所有的。采用古书达100多 种,收字13349字(异体字不在内)。古代郑玄 西汉《毛诗笺》、《周礼注》、《仪的文字义训和在不同古书文句中的训解几礼注》、《礼记注》 乎都汇聚在一起了。这部书搜罗极为丰富,4. 伪《尚书传》 孔安国 西汉 在字的训释之外,还兼顾到经传的异文, 5.《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字的假借和古文异体,这些都列于每字之 6.《楚辞章句》 王逸 东汉 末,至于《玉篇》、《广韵》、《集韵》等书7.《春秋公羊传注》 何休 东汉 也有字义训释,本书均不录,这是由于那 8.《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 高诱 些书中大部分的训解是根据前代经传子史 10(《孟子章句》 赵岐 东汉 的注释而来,本书已然具备,就不必重复。 11(《尔雅注》《方言注》 郭璞 晋 本书由于成于众手,采录时不免有遗漏, 12(《易注》 王弼、韩康伯 三国魏 而且也不无讹误,读者用时不能不检视所 13(《春秋经传集解》 杜预 晋 举的原书。另一点是本书没有给字加注音, 14(《谷梁传集解》 范甯 晋 一字二音,四声不同的,在列举字义时有 15.《论语集解》 何晏 三国魏 相混不清的。 16(《国语注》 韦昭 三国吴 17(《三国志注》 裴松之 南朝宋 10、简介《经传释词》 18(《史记集解》 裴驷 南朝宋 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 19(《老子注》 王弼 三国魏 之撰。《经传释词》共收虚字160个,虽以 20(《庄子注》 郭象 晋 单音虚词为主,但有同义虚词连用的,也偶 21(《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然随文论及,如“庸”字后,附及“庸何”、 22(《论语义疏》 皇侃 南朝梁 “庸安”、“庸讵”、“庸孰”4词,这是他的 23(《经典释文》 陆德明 唐 高明处。然而《经传释词》仍有缺点,一 24(《五经义疏》 孔颖达等 唐 是阙漏较多,还有若干解释不确切,为杨树 25(《周礼疏》 贾公彦 唐 达、《词诠》所不取。然而这书到现在还有 《仪礼疏》 贾公彦 唐 相当参考价值。 26(《春秋公羊传疏》 徐彦 唐 ?《尔雅》是最早的一部按事类编排的同 27(《春秋谷梁传疏》 杨士勋 唐 训词典,大约在战国时期开始辑录,经过 28(《史记索隐》 司马贞 唐 29(《史记正义》 张守节 唐 较长时间的递增相益,汉初才完备。是一 30(《汉书注》 颜师古 唐 部由儒家门徒缀辑古代故训而成的专书, 31(《后汉书注》 李贤 唐 是一种义书,按事类分为十九篇。前三篇 32(《荀子注》 杨 唐 33(《文选注》 李善 唐 《释诂》《释言》《释训》解释一般词语, 34(《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后十六篇解释各种名物。《尔雅》突破了邢丙 宋 随文释义的局限,开创了词典式工具书的 37(朱熹 《周易本义》《诗集传》《大 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先例,被奉为训诂之祖。 注》《楚辞集注》 ?《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 44(《毛诗传疏》 陈奂 清 国方言》)西汉扬雄著,是一种义书。全 45(《毛诗传笺通释》马瑞辰 清 46(《左传旧疏考证》刘文淇 清 书按事类分为十三卷,同条语词采用“义” 47.《论语正义》 刘宝楠 清 的系联标准。《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 48(《孟子正义》 焦循 清 学著作,反映了汉代全国各地错综复杂的 49(《史记志疑》 梁玉绳 清 50(《汉书疏证》 沈钦韩 清 方言情况,具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 51(王先谦 清《庄子集解》《荀子?《释名》《释名》东汉刘熙著,分为二集解》《汉书补注》 十七篇,是一部用声训方法推求名源的专 54(《庄子集释》 郭庆藩 清 正格而颠倒语序。有的属于有条件的倒置,字取其声母,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声母1、训诂: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意思。 今人叫做倒装;另一种属于临时倒置。 和韵母合在一起,得出被切字的读音。 2、小学:我国传统语言学,包括会费文字 学、音韵学和训诂学。 24、变文(变文同义):是指古人行文时用41、如字:训诂注音术语,指在特定的上 同义词互相变换,以达到修辞目的。为了下文中,仍按原先的一般读音来读。 3、训诂学:以古代书面语言的训诂为研究 避免行文重复,以增加文采,加重语气或对象,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系统42、校勘:狭义,指对文字的订正和考异, 者感情,古人常常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变换的学科。它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如校订错字,乙正错简,删削衍文,补缀组成部分。 使用不同的字词来反复表达相同的意义内脱文,比较异同等;广义,包括对古书的 容。有变文以协韵,变文以成辞,变文以辨伪和辑佚。 4、古今字: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所 用的不同的字。 避复等等。 43、对校:用同书的版本或者别本互相对 勘。 5、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25、训诂的内容:训诂应该从事哪些工作。 示另一个词。借字和本字之间一般只有音包括解释词义、解释文意、注音、辨字、44、本校:用本书的前后文字互证,断定相通,意义上没有联系。校勘等。其中的错误。 6、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可以26、词的本义:在词的若干相关联的义项45、他校:用他书勘定本书,凡其书有采通用的外形不同的字。 中,其中能够体现当初造字意图的而且又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 能在古代书面语言材料中找到印证意义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7、讹误字:是古书在反复传抄过程中,形 体相近的字很容易混同造成。 的,就是词的本义。 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8、形讹:就是某字在传写中误写成了形体27、词的引申义:就是在这个词的本义派46、理校:根据文字、音韵、语法、文理相近的另一个字,使文意难通。 生出来的其他意义,就是词的引申义。 等规律来推测其讹误。 ?形训:分析字形,与字形相贴切的意义9、衍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多了文字。 28、古语:一是指某个时代通行的词语, 后世不用了,因而难以理解;二是某个词训释叫形训,形训表明汉字依义造字的意10、脱文:指典籍传抄翻刻中漏掉的文字。 语的某一个意义后世不用了,因而容易致图,一般是说明本义的。 11、错简:指典籍段落或者文句的次序颠 倒错乱。 误。 。 12、避讳字:古人在语言表达中遇到可能29、以今语释古语:用注释者当时的语言48、笔意:是指能够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触犯忌讳的人、事,常用更改古书文字的去解释早于注释者的古代语言。 字形。 办法回避。一般是取同义、同音字代替,30、方言:是地域殊语,也是古今时差造49、笔势:是指经过演变,加以符号化,或省缺字的笔划。 成的异言,或者说方言是古语的变种。 从而脱离了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声训:一般是同源词互释,即使是错误13、无句读:旧版古籍无句读的标志,更31、以通语释方言:用注释者时代的雅言 没有分词连写,因而句读往往难定,给古(就是古代普通话)去解释古代的方言。 的声训,也仅仅是训释训释词与被训释词籍阅读带来障碍。 之间没有同源关系,声音却总是相同或相32、解释文意:对某一句、某一段甚至某 近的。一章的意思加以申释讲解,使原文的意思 14、成语:是经过冶炼、长期习用而流传 下来的固定词语,具有高度概括性。 更加明了。它包括串讲大意、分析句读、51、右文说:宋王子韶(圣美)所创,主 阐述语法、显示修辞等。 张由声符推求语义,认为“声中有义”;朦15、典故:古诗文多用典,或称“用事”, 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胧意识到“声中有义”,有一定积极意义,33、串讲大意;指对一句、几句、全章或 全篇进行解释。 但存在严重缺陷,主要是过分拘泥于字形。 16、古译语:即音译的外来语。 ?右声说:清人黄承吉“字义起于右旁之17、词义的增加:指本义引申出新义后,34、分析句读:今人所谓标点,感人称作 本义在后代仍然使用,词的义项多起来了。 句读。“一年视离经辨志”。离经:即点断声”,认为声符之声对形声字的意义起决定 文章的句读;辨志:即审明文章的思想内作用。纠正了“右文说”仅强调声符之形18、词义的减少:指原来不止一个意义, 后来其中某些意义逐渐消失了。 容。 的错误,对清代一批训诂学家利用古音学 研究成果,提出了因声求义的方法有启发19、词义的扩大:指甲义引申出乙义,乙35、阐述语法:包括解释虚词、说明语序、 义的范围包含甲义。 指点语气。 作用。 20、词义的缩小:指甲义引申出乙义,甲36、显示修辞:包括标明写作手法说明比52、同源词:由同一根词派生出来,因而义的范围包含乙义。 喻或者借代等。毛亨说,兴也,是为了阐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词。 明原诗中的修辞情况。 21、词义的转移:指甲义引申出乙义后,53、推求语源:主要是从同源词中广泛系甲义消失了,或者产生了正反、轻重、褒联派生词,即确定同源派生词之间的关系。 37、注音:古代训诂在注明字音时,早期 贬的变化。 用譬况、读若、直音等方法。 54、义训(直陈词义):是不借助字形和字 音而用一个词或者一串词来直接说明某词22、互文(互文见义):一是指上下两句各38、譬况:注音术语,多用“急气言”、“缓 举一端,其文义要两句互相补充才算完整;气言”等术语。发音方法 的含义的方法。 一是指在两句话相对应的位置中使用同义39、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音。格式是“甲55、同义相训:是用同义词解释词义,是词,以避免行文雷同单调。 音乙”。 义训中常见的方式。 23、倒文:古人为了强调某事,或者为了40、反切:训诂注音术语,简称反或切,56、同训:一个词用另一个同义词来解释,调音协韵,或者为了将就骈对,常常不依就是用两个字拼合成另一个字的读音,上或者把若干个同义词类聚在一起,再用一 破读、读破:用本字去改读古书中的通假个通用的词加以解释,也就是几个词用一割牛角。用在训诂学上,解就是解释,与字,称为“破”。 个词训释。 传、注没有区别。 转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语音有57、互训:甲、乙两词相互为训。也就是78、笺: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说文》:转变的词。 互文:说明上下文要互相交错补充,必须用同义词互相训释。 “笺,表识书也。”本义是指在书上作记号。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完整。 注书叫笺,是从汉代郑玄开始的。笺有补58、递训:一串词递相训释。也就是用几古文经学派(或古文经学):在汉武帝时,充、订正的意思。个同义词展转相训。 人们从孔子墙壁里发现了用六国的古文写 的经书,这种经书就叫古文经书,研究它59、反义相训:用某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该79、微:它的本义是隐行,引申为隐微、的学问,就称为古文经学。 词的意义。 精微。注释是阐明、分析经文中的微言大今文经学派: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 义的意思。 60、歧训:为避免训释词产生歧义而再加写的,当时称为今文经或今学,研究这种 经书的人就叫今文经学派。 一个训释,使词义更加明确。 80、校: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考核古书笔意与笔势: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叫校。一是考辨源流,一是校改文字脱误。 61、以大名(共名)释小名(别名):就是体,随着字形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指出被释词所表示事物的种类。 81、义疏: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疏通其的形体就叫笔势。 偏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义的意思,又称义注、义章、义赞、正义、62、以小名释大名,以狭义释广义:被释而偏用其中一个,另一个只作陪衬。 词的外延比较大,用来解释的词语概念外讲义等。疏取疏通和疏记两个意思,它既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延比较小,并且都是包含在被释词的范畴要疏通经文,又要疏通经文的注解。 部按部首编排字的典,主要收小篆,同时 也收古文、大篆,收字多个,分540部,之中,但是往往具体。 82、音义:辨音的书叫音,释义的书叫义,15卷,它是专门探求本义的。 合进来叫音义,又称释文、音训、音诂、63、义界(标明义界):是用下定义的方式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对儒家五部著作来表述词义的内容和特点。 音注、音隐等。 的注解,分别是《周易正义》《尚书正义》 《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 64、描写:即对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83、章句:一种注解形式,意思是离章辨史记三家注: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性能等加以描述。句,其特点是不以释词为主,而主要是在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 于串讲句意、章意、篇意。 65、譬况:用熟知的事物去比方类似的不记正义》叫史记三家注。 前四史注: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熟知的事物。 84、诠:它的本义是指详备,注书叫诠,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是因为诠是具体详细地说明书中事理的意66、比较:即通过对比来释明意义相近或记正义》叫史记三家注。到了唐代,颜师 思。相关的词。 古江集了前人二十三家的注释,完成了《汉 书》的新注。《后汉书》的注是唐•章怀太67、举例:即举其一,以见其他。 85、注: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专门解释子李贤所作,《三国志》由宋•裴松之为之古书正文叫“注”;既解正文,又解前人之68、由反知正:这是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作注。以上称为前四史注。 来阐明词义。 注,叫“疏”。注是郑玄后成训释的通称。 ?《史记三家注》:在南朝宋徐广《史记69、增字足意:这是把被释词放在释词的86、集注:又称集解。有两种,一是兼解音义》的基础上,裴骃作了《史记集解》。地位,另外增加一个或几个词以完足词义经和注的;一是采集各家解说,再加上自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张守节撰《史的训释。 己的注解,以为一书的。 记正义》。后人将三书合刊,称为《史记70、传:由此达彼者叫做传,喻称文献训87、补注:分两种,一是补原文的阙略;三家注》。 释为传。 二是补旧注的遗漏。 疏不破注:强调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 有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 浑言:辨析同义词的训诂术语,又称“统71、内传: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直接解丛书:是总聚众书而汇刻成一大部的书。释经文中意义。 言”、“通言”、“散文”“散文”,笼统的说分为综合性丛书与专科性丛书两大类。 就是异中求同。 72、外传: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不直接类书:类书是从古书中摘录成语典故、诗 赋文章甚至整部著作,按类分列于若干标解释经文中意义。 “读为”和“读曰”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题之下,便于寻检、引用的一种工具书。字的专门术语。 73、大传: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大传是唐代有《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有《册解释大义。 设立界说即标明义界,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府元龟》《永乐大典》。 对校法:先选定一种较完善的版本作为底的下定义。“界说”也称为“义界”。所以74、小传: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小传与本而后用不同的版本进行互校。 大传相对,是不贤识小,是一种谦词,简凡以一句话解释一词之义者,即为义界 理校法:从事理或文理上去分析、判断而毛亨 西汉《毛诗诂训传》 单的解释。 加以订正。 四书集注:朱熹所著,有《大学章句》引申: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75、集传: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集传与《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 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 集注相同。它有两种,一是兼解经和注的;谓: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在前面。它的作用是用来拿一般释特殊或一是采集各家解说,再加上自己的注解,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拿具体解释抽象。 以为一书的。 曰(谓之):使用这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道形貌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76、补传: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补传与在后面,它的作用是释义,同时用来分辨象的描绘、说明。 同义的细微差别。 补注相同。它有两类,一是补原文的阙略;?注释工作用现代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同假字,一是补旧注的遗漏。 有时用来注音。 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注释工作通77、解:随文释义的注疏之一,解的本义浑言、析言:浑言,笼统地说;析言,具常是随文释义的。 体地说,这是指出同义词的共同义和区别是剖析、分析,它是一个会意字,以刀分义时所用的术语。 ?纂集工作: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附于正编每卷之后。全书所辑录的文字训?谓和谓之不同: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类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释都是唐以前的经传子史的注释和唐以前放在谓之的后面;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编纂;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的训诂书、字书、韵书、音义书中所有的。在谓的前面。 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 这部书搜罗极为丰富,在字的训释之外,?《一切经音义》有两种,一种的编者是 还兼顾到经传的异文,字的假借和古文异释玄应,凡二十五卷;另一种的编者是释?考证工作:考释和证明的合称。考释是 体,这些都列于每字之末。慧琳,凡一百卷。 指找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 是提出有力的证据。 ?发疑发疑是产生词义考证的动因,考证?王念孙、王引之,世称高邮王氏父子,?再度注释:所谓再度注释,指的是针对的特点是因疑而发的,是有针对性的。 称他们的四部主要著作为高邮王氏四种,汉代的经注,再作进一步的解释。 ?取证:将能够说明结论的证据搜集起即:《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传注类注释:对原文进行解释,同时把来,编排起来,以证明结论的可靠,称作义述闻》、《经传释词》。 作者的意思传达给读者,以字为基本单位取证。取证是考证的最主要工作。考证的?读破又称破字或易字,这个术语包含两进行训释。代表:毛亨《毛诗诂训传》、证据分主证与旁证两种。与结论相关而可个意思:其一是指用本字来改读古书中的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合以直接证明结论的例证是主证,与结论虽假借字。其二是指改变一个字原来的读音成《三礼注》)、颜师古《汉书注》。 不直接相关,但经过推论或比较,对导引以表示意义的转变。 ?章句类注释:章句是离章辨句的意思。出结论有积极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例证,?训诂的中心内容是释词,因此所谓训诂以句子为基本训释单位,把字词的注释融的方法,主要就是释词的方法。是为旁证。 嵌进句子的直译之中,进而达到对章旨的?释理:在使用证据证明结论时,必须讲?随文注释的名称前人所称的“传”、探讨。代表:王逸《楚辞章句》、赵歧《孟述证据的可靠性和阐明证据与结论的关“说”、“解”、“诠”、“疏”、“证”、子章句》、朱熹《大学章句》、《中庸章系,这个过程叫释理。释理是考证的重要“微”、“诂”、“注”、“义证”、“正句》。组成部分。释理包括释语理与释事理两类。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义疏类注释:即疏通其义,出现于魏晋释语理是对语言规律的阐明。释事理是对?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一南北朝时期,既注释典籍原文又解释这些思维逻辑、历史事实和文化背景的阐释。 般用于以同义词或近义词作释。 典籍中前人的传注。代表:皇侃《论语义?重文异体字互换的声符也可以确定为?读曰:又称“读为”“破字”,即用本疏》,孔颖达《五经正义》。 音同音近。 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 ?集解类注释:博采众家之长,汇集各家?异文:同一文献的不同版本以及文献的?当为:校勘术语,用以直接指明正字以对同一部典籍的注释,间下己意而成。代本文与该书在他书的引文用字的差异,及纠正误字。也称“当作”。 表:何晏《论语集解》,王先谦《荀子集同一个词在不同文献中或同一文献中不同?谓之、曰、为“曰”“谓之”“为”解解》《庄子集解》,孙诒让《墨子间诂》。 地方的用字差异。 释词义,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叫作”,?征引类注释: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的?字:记录词的符号,是形、音、义的结通常在属中求别,兼含同义词的辨析。“曰” “谓之”“为”的训释常隐含着同义词的形式来探明文献中的词语源流,并将说解合体。 辨析,隐含的内容可以参见同书的训释或语义与阐明文意的训释目的融于其中。征?词: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意义 引形成一种体例,自李善《文选注》始。 单位,是音与义的结合体。 纂集类的训诂专著。 ?音义类注释:注释以辨音释义为本,兼?义:指词义,即词所负载的客观内容。 ?之言:“之言”的主要作用是以音义相及文字形体的解说和校勘。代表:唐陆德?训:指训释,即对词义这一客观内容的通词作为训释词,从而沟通两词的同源关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经音义》、人为表述。 系 慧林《一切经音义》。 ?本字: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貌“„„貌”在训诂中用来表示?互文指并列的两个词组或对偶句子中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的字称为本字。 事物的某种形态,有描写的作用,相应位置上的两个词或词组互为补充、互?本义:字形所能反映的,又能从文献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样子”。 相发明的修辞方法。 例中得到证实的某一义项称为字的本义。 ?周礼正义:书名,八十六卷,二百余万?连文是表达中由于某种需要而连用相?笔意:指能够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字,作者为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关词语的一种修辞方法。 形。 是疏证周代官制的书,解释周礼最精审详?变文行文中运用同实异名关系改变用?笔势:指经过演变趋向符号化,从而看备,是清人诸经新疏中最晚出而成就最高词的一种方法,变文的使用出于不同的表不出原始造字意图的字形。 的学术巨著。 达需要。 ?造意:造意是指字的造形意图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作者蒋礼鸿,语言?《经籍纂诂》:《经籍纂诂》清代阮元?实义:实义是由造意中反映出来,在实学家。字云从,浙江省嘉兴人。《敦煌变撰集,汇辑古书中的文字训释编排而成的际中应用的词义。 文字义通释》是一部考释敦煌变文中词语训诂书,属集合贮存型训诂纂集专书。全?系源:在根词不确定的情况下,归纳和的专著。该书对语词的通释研究,使敦煌书按照《佩文韵府》分韵编字,《佩文韵系联同源派生词叫作系源。 变文的词义多已涣然得释。这对于读者读府》所没有的字就根据《广韵》或《集韵》?推源:从同源词中确定根词与源词,推懂变文及当时的其他文学作品都是很有助增补。卷次按《佩文韵府》分一韵为一卷,寻词义来源的工作叫推源。 益的。该书为语词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共一百零六卷,别有补遗一百零六卷,分献。 ?《昭明文选注》:是南北朝时期李善所作的一部文学总集。采用了”征引“的训诂体式,有较浓的文学色彩。 ?发疑:发疑是产生词义考证的动因,考证的特点是因疑而发的,是有针对性的。 ?《毛诗诂训传》: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古文经学的第一部注释书,鲁人毛亨作于西汉前期。 ?“韦编三绝”:就是编连简册的横线断了多次,这横线不一定是甚至可以说不是生牛皮绳或牛皮条。“韦编”应该是“纬编”,即编连简册的横线。 ?以形索义:是运用表意汉字的字形与它所记录的词汇相互适应的关系来推求本义,并且用本义来统帅引申义的方法。 ?比较互证:用已知的词义相关来证明类似的词义也相关。 衍: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增加文字的现象叫衍 脱: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丢掉文字的现象叫。 讹: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叫讹。 倒: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错简文字的现象叫倒。 目:校勘的目的在于恢复古籍的本来面目。
/
本文档为【很全的训诂学自考复习资料,已排好版可以打印成小书,方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