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2017-09-17 18页 doc 79KB 58阅读

用户头像

is_624976

暂无简介

举报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6.1 水的离解与溶液的pH 57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最初,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只单纯地限于从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上来区分酸和碱。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多种酸碱理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离解理论,溶剂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以及软硬酸碱概念等。中学化学关于酸碱概念的讨论都是基于离解理论,本章主要介绍水的离解与溶液的pH,酸碱的质子理论及其基于在此理论上提出的缓冲溶液概念。 6.1 水的离解与溶液的pH 6.1.1 水的离解平衡 水的离解非常之小,通常认为...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6.1 水的离解与溶液的pH 57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最初,人们对酸碱的认识只单纯地限于从物质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上来区分酸和碱。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多种酸碱理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离解理论,溶剂理论,质子理论,电子理论以及软硬酸碱概念等。中学化学关于酸碱概念的讨论都是基于离解理论,本章主要介绍水的离解与溶液的pH,酸碱的质子理论及其基于在此理论上提出的缓冲溶液概念。 6.1 水的离解与溶液的pH 6.1.1 水的离解平衡 水的离解非常之小,通常认为是不离解的。但是采用精确的实验方法可以测出,在 -7 25?时,1L水中有10mol分子发生离解,离解反应如下: ,+ HO H + OH 2 -1起始浓度,mol?L 1000/18 0 0 -1-7 -7 -7 平衡浓度,mol?L 55.55-101010 //,,,,{c(H)c}{c(OH)c}c(H)c(OH)K ,,/{c(HO)c}c(HO)22 -/ +/-7-7 c(H)?c(OH),55.55K ,10×10 -14令55.55×K ,K,则水的离子积常数K ,10。 ww -/ +/ K,c(H)?c(OH)适用任何溶液,K的值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ww / 需指出,上述式子中的c(A)为系统中物种A的浓度c(A)与标准浓度c 的比值,即/-1/ c(A),c(A)/c 。由于c ,1mol?L,故c和c数值完全相同,只是量纲不同,c量纲为 -1// mol?L,c量纲为1,或者说c只是个数值。以后关于其它平衡常数的表示将经常使用 / 这类表示方法。请注意c 与c的异同。 6.1.2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 , 由上所述,可以把水溶液的酸碱性和H、OH浓度的关系归纳如下:在酸性溶液中, --/+-7//+-7// +-7 c(H),10,c(OH);在中性溶液中,c(H),10,c(OH);在碱性溶液中,c(H),10 --/+ ,c(OH)。由此可见,溶液的酸碱性由c(H)和c(OH)的相对大小决定。 为了方便起见,1909年索伦森(Sorensen S P L)提出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所 / + 谓pH,是溶液中c(H)的负对数: /+ pH,- lgc(H) 58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可见,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反之,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溶液的酸碱 /+-7/+-7 性与pH的关系为:酸性溶液的pH,7,c(H),10;中性溶液的pH=7,c(H),10; /+-7 碱性溶液的pH,7,c(H),10。 同样,也可以用pOH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定义为: -/ pOH,- lgc(OH) 因此则有:pH + pOH,pK,14 w -14 -1-1-14 -1-1/,/,此式适用:10mol?L??1 mol?L或10mol?L??1 mol?L c(H)c(OH) -1例题6-1:计算0.05 mol?LHCl溶液的pH和pOH值。 + -解:盐酸为强酸,在溶液中全部离解:HCl H+ OH /+-1 c(H),0.05 mol?L /+ pH,- lgc(H),-lg0.05,1.3 pOH,pK– pH,14–1.3,12.7 w 6.2 酸碱质子理论 6.2.1 酸碱概念 酸碱离解理论是阿累尼乌其斯(Arrhenius)根据他的电离学说提出来的。他认为在水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阳离子的物质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并且不产生其它阴离子的物质叫碱。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这个理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它的局限性也早就暴露出来。例如,气态氨与氯化氢反应迅速生成氯化铵,这个酸碱中和反应并没有水的生成。 由于阿累尼乌斯的酸碱离解理论不能解释一些非水溶液中进行的酸碱反应等问题,1923年布朗斯特(Bronsted)和劳瑞(Lowry)分别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把酸碱概念加以推广。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是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即酸是质子的给予体,碱是质子的接受体。这样,一个酸给出质子后余下的部分自然就是碱,因为它本身就是与质子结合的。它们的关系如下: +酸(HB) 碱(B) + 质子(H) 这种关系叫做酸碱的共轭关系,式中略去了HB和B可能出现的电荷。右边的碱是左边酸的共轭碱,左边的酸是右边碱的共轭酸,两者组成一个共轭酸碱对,它们只直差一个质子。 - +例如: HOAc OAc+H 6.2 酸碱质子理论 59 +, NH+H NH34 ,+2,HPO + H HPO244 2,+3,HPO + H PO44 ,2,+HCOCO +H 33 - +HO OH+H 2 ++HO HO +H 32 3+2+ +[Al(HO)] [Al(HO)OH]+H 2625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酸和碱可以是中性分子,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还可以 2,HPO看出,酸碱是相对的,像 这样的物质,既表现酸,也表现为碱,所以它是两性物4 ,HCO质。同理,HO, 等也是两性物质。 23 6.2.2 共轭酸碱的强弱 共轭酸碱对的离解常数K和K之间有确定的关系。以HOAc为例推导如下: ab - +HOAc + HO OAc+HO 23 /,/,cc(HO)(OAc),3 K,a/c(HOAc) 由于溶剂水的浓度是常数,所以它不出现在平衡常数式中。 -HOAc的共轭碱OAc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为: - -OAc + HO HOAc +OH 2 //,c()c()HOAc,OH K,b/,c()OAc /,/,//,cc()()HO,OAcc()c()HOAc,OH/,/,3 ,c(HO),c(OH),KK,K,,wab3/,/,c()c()HOAcOAc 按此类推,可以得到n元共轭酸碱离解常数之间的关系为:K?K=K aibjw其中K表示n元共轭酸在第i级离解时的离解常数,K表示n元共轭碱在第j级aibj 离解时的离解常数,i与j两者之间的关系为:i + j,n + 1。 -7例题6-2:已知HCO的第一级离解常数和第二级离解常数分别为:K,4.4×10,K,4.723a1a2 2,2,-11×10,试问CO 是HCO的共轭碱吗,并计算CO 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离解常数K和K。 23b1b233 2,, 解:HCO的共轭碱是HCO ,而不是CO2333 ,14K1.0,10w,4,,2.1,10K, b1,11K4.7,10a2 60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14K1.0,10,8wK, b2,,2.3,10,7K4.4,10a1 从酸、碱离解常数关系式中可以看出,n元酸中最强的共轭酸的离解常数(K)对a1应着最弱的共轭碱的离解常数(K)。共轭酸碱对的K和 K只要知道其中一个就可导bnab 出另一个。可见,酸的强度与其共轭碱的强度呈反比关系,即酸的强度愈大,其共轭碱的强度愈小;反之亦然。近年来在化学书籍和文献中常常只给出酸的pK值,因此用pKaa值可以统一地表示酸或碱的强度。表6-1列出了一些共轭酸碱对的强度次序。 表6-1 共轭酸碱的强度次序 酸强度 共轭酸 共轭碱 碱强度 K K aibj- ClO HClO 44, HSOHSO 244- I HI - Br HBr - Cl HCl - NOHNO 33-14+ , 1.0×10HO HO 32-2--13 HCO 1.9×10 5.4×10HCO 24224-2--13逐 逐 HSO 7.7×10 1.3×10HSO 323-2-12, 2,1.0×10 1.0×10 HSO SO44 -3--127.1×10 HPO 1.4×10 HPO 2434 -4--117.2×10 NO 1.4×10 HNO 22渐 渐 -4--116.6×10 F 1.5×10 HF -4--111.77×10 HCOO 5.65×10 HCOOH -5-102,-5.4×10 1.9×10 HCO CO 2424 -5--10 CHCOO 5.71×10 1.75×10CHCOOH 33减 增 -7--8 HCO 2.3×10 4.4×10HCO 323 -8--79.5×10 HS 1.1×10 HS 2 ,-8-72,HPO6.3×10 1.6×10 HPO 244 -8-7,2,6.1×10 1.6×10 HSO SO33弱 强 -10--56.2×10 CN 1.6×10 HCN -10-5,5.8×10 1.7×10 NHNH 34-11-4,2,HCO4.7×10 CO2.1×10 33-12-32++ 2.69×103.72×10[Ca(HO)] [Ca(HO)OH] 2625-12--32.2×10 HO 4.5×10 HO 222-13-22,3,4.2×10 2.4×10 HPOPO 44-14-1-2- 1.3×107.7×10HS S -14-1.0×10 OH 1 HO 2,NH NH 32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在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度,不仅与酸碱的本性有关,也 6.2 酸碱质子理论 61与溶剂的本性有关。我们所能测定的是酸碱在一定溶剂中表现出来的相对强度,例如表 +6-1中的酸碱强度均是相对以水溶液而言的,凡强度超过HO的酸,均认为是强酸或超3 -强酸,强度超过OH 的碱,均认为是强碱或超强碱。 同一种酸或碱,如果溶于不同的溶剂,它们所表现的相对强度就不同。例如HOAc在水中表现为弱酸,但在液氨中表现为强酸,这是因为液氨夺取质子的能力(即碱性)比水要强得多。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硝酸。人们多半都认为它是一强酸,然而在不同条件下,它可以表现为碱。如在纯硫酸中,硝酸发生如下反应: , ,HNO + HSO HNO+HSO 324 243 ,,在这里HNO是一个碱,它的共轭酸是HNO,再进一步反应,生成硝基正离子NO ,2323 ,Raman光谱已经证实了NO 的存在。 2 因此,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介质或溶液)中,常会引起其酸碱性的改变,这种现象进一步说明了酸碱强度的相对性。 6.2.3 酸碱反应 酸碱质子理论中的酸碱反应是酸碱之间的质子传递。例如: +H ,- HCl + NH NH +Cl 34 酸 碱酸 碱12 21 这个反应无论在水溶液中、苯或气相中,它的实质都是一样的。HCl是酸,放出质 -,子给NH,然后转变成共轭碱Cl,NH是碱,接受质子后转变成共轭酸NH 。强碱334夺取了强酸放出的质子,转化为较弱的共轭酸和共轭碱。 酸碱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酸碱的范围,还可以把酸碱离解作用、中和反应、水解反应等,都看作是质子传递的酸碱反应。因此,除了不发生水解的强酸强碱盐外,其它三种盐都可归入酸碱范畴,例如NaOAc就是一元碱,在水溶液中接受质子的平衡反应为: - -OAc + HO HOAc +OH 2 -水解常数即为OAc的离解常数K。 b 2,同样,NaCO水解可以作为二元碱CO二级离解来理解: 233 ,2, -CO + HO HCO +OH 323 , -HCO + HO HCO +OH 2233 2,两个水解常数分别为二元碱CO的两个离解常数K、K。 b1b23 62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3+3+又如FeCl就是三元酸,Fe水解的实质就是Fe在水溶液中的三级离解,三个水3 3+解常数分别为Fe的三个离解常数K、K 、K。 a1a2a3 3,2, + Fe + HO Fe(OH) +H 2 2, +,Fe(OH) + HO Fe(OH) +H 22 +,Fe(OH) + HO Fe(OH) +H 232 由此可见,酸碱质子理论更好地解释了酸碱反应,摆脱了酸碱必须在水中才能发生反应的局限性,解决了一些非水溶剂或气体间的酸碱反应,并把水溶液中进行的某些离子反应系统地归纳为质子传递的酸碱反应,加深了人们对酸碱和酸碱反应的认识。但是酸碱质子理论不能解释那些不交换质子而又具有酸碱性的物质,因此它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6.3 缓冲溶液 6.3.1 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 (1)同离子效应 由于加入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离解度减小或使难溶盐溶解度降低的效应,叫同离子效应。分别说明如下: ? 使弱电解质离解度减小 +例如在弱电解质HAc溶液中,加入强电解质NaAc,由于NaAc全部离解成Na(aq) ---++和Ac(aq),使溶液中Ac(aq)浓度增加,大量的Ac同H结合成醋酸分子,使溶液中c(H)减小,HAc的离解平衡向左移动,从而降低了HAc的离解度: , -HAc(aq) H(aq) +Ac(aq) , - +)NaAc(aq) Na(aq) +Ac(aq) 同样,在弱碱溶液中加入弱碱盐,例如在NH?HO中加入NaOH或NHCl,在324NaHCO中加入(NH)CO或HCl都会产生同离子效应。 34 23 ? 使难溶盐溶解度降低 例如,硫酸钡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沉淀溶解平衡: 2,2+BaSO(s) Ba + SO 44 2+在上述饱和溶液中加人BaCl,由于BaCl完全电离,使得溶液中Ba浓度增大,22 2+2,c(Ba)?c(SO ),K,原来的平衡遭到破坏后而向左移动,继续析出BaSO沉淀,再SP44 6.3 缓冲溶液 63次建立新的平衡。因此BaSO在B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要小。即加入含相同42 离子的强电解质BaCl使难溶盐BaSO的溶解度降低。同离子效应也可以降低易溶电解24 质的溶解度。例如,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或通入氯化氢气体,也可以使NaCl晶体析出。 (2)盐效应 加入不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离解度或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叫盐效应。现以分别以HAc溶液中加入KNO溶液和BaSO溶液中加入KNO343溶液为例,来加以说明盐效应对弱电解质离解度或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影响。 ? 使弱电解质离解度增大 因为在已达平衡的HAc溶液中加入不具有相同离子的KNO溶液,KNO就完全离33 +,解为K和NO,结果使溶液中的离子总数目骤增。由于正、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3 +-+-吸引,H和Ac离子的活动性有所降低,运动变得困难。因而H和Ac离子能起作用的浓度(或有效浓度)降低,促使下列平衡: , -HAc H+Ac 向右移动,从而增加了HAc的离解度,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 使难溶盐溶解度增大 2,2+同样,若在饱和BaSO溶液中加入KNO溶液,结果也会使Ba和SO 离子能434起作用的浓度(或有效浓度)降低,促使下列沉淀溶解平衡: 2,2+BaSO(s) Ba + SO 44 向右移动,从而增加了BaSO的溶解度, 4 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加入KNO对BaSO溶解度影响的 34 结果见图6-1: 由于加入电解质的浓度和所含离子的 电荷不同,盐效应也不同。外加电解质的 图6-1 KNO与BaSO浓度关系曲线图 34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盐效应就 结果见图6-1: 越显著。 例如,在PbSO饱和溶液中加入NaSO溶液,就同时存在着同离子效应和盐424 效应,而哪种效应占优势,取决于NaSO的浓度。图6-2为PbSO溶解度随加入的NaSO24424浓度变化的情况。 64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图6-2 有相同离子存在时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浓度关系曲线图 从图6-2中可知,初始时由于同离子效应,使PbSO溶解度降低,可是当加入的4 NaSO浓度大于一定程度时,盐效应超过同离子效应,使PbSO溶解度反而逐步增大。 244 通过上述讨论得知: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恰恰相反,所以进行沉淀时应避免加入过多的沉淀剂,通常沉淀剂最适合过量20,,50,。如果沉淀的溶解度本身很小,一般来说,可以不考虑盐效应。 6.3.2 缓冲溶液 一般水溶液,常易受外界加酸、加碱或稀释而改变其原有pH值。但也有一类溶液的pH值并不因此而有什么明显变化。 溶液的这种能抵制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使溶液pH值几乎不变的作用,称为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1)缓冲作用的原理 - 例如在HAc,NaAc构成的缓冲溶液中,由于NaAc完全离解,溶液中的Ac浓渡较高;由于同离子效应,HAc的离解度降低,以至于HAc浓度接近未离解时的浓度。因此,弱酸分子与弱酸根离子浓度都较高,这是HAc,NaAc这类缓冲溶液的特点。同样在NH?HO - NHCl缓冲溶液中,也存在着较高浓度的弱碱分子与铵根离子。 324 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就在于溶液中有大量的未离解的弱酸(或弱碱)分子及其相应盐 --++ 离子。这种溶液中的弱酸或弱碱好比H或OH的仓库,当外界因素引起c(H)或c(OH) --++ 降低时,弱酸或弱碱就离解出H或OH;当外界因素引起c(H)或c(OH)增加时,大量 -++ 存在的弱酸盐或弱碱盐的离子便会“吃掉”增加的H或OH,从而维持溶液中c(H)或 - c(OH)基本不变。 例题6-3:试述HAc-NaAc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 6.3 缓冲溶液 65解:HAc-NaAc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原理可简略表示为: -++ 加入OH会结合H,但由于HAc(大量)继续离解,可维持H浓度近乎不变 , -HAc(aq) H(aq) +Ac(aq) (大量) (大量) +-+ 加入H,会被Ac(大量)结合,而维持H浓度近乎不变 所以,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该溶液的pH值几乎不变。 (2)缓冲溶液的组成 根据缓冲原理,可以看出组成缓冲溶液的实质是共轭酸碱对,酸具有抵抗外来碱的 作用,所以称为抗碱组分;其共轭碱具有抵抗外来酸的作用,所以称为抗酸组分。例如, -组成HAc-NaAc缓冲溶液的缓冲对是HAc - Ac;组成HCO-NaHCO缓冲溶液的缓冲对233 ,2,,是HCO- CO;组成NH?HO - NHCl缓冲溶液的缓冲对是NH - NH。 3243334 例题6-4:请写出组成KHPO- NaHPO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 2424 ,2, 解:缓冲对是HPO- HPO 244 (3)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使用缓冲溶液时,需要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以便于控制酸碱反应。根据共轭酸 碱对之间的平衡,可以确定缓冲溶液的pH值。如果以c(酸)表示共轭酸的分析浓度,c(碱) 表示共轭碱的分析浓度。则, ,共轭酸 HO + 共轭碱 3 -1 起始浓度/mol?Lc(酸)0 c(碱) -1 平衡浓度/mol?Lc(酸) - x x c(碱)+x 那么共轭酸离解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为: a x(c(碱),x)K, ac(酸),x 因为 c(酸) – x?c(酸),c(碱)+x?c(碱) xc(碱),所以 K ,ac(酸) 将上式两边取负对数,并经整理后即得: c(酸),c(HO)lgxpKlgpH= - lg………(6-1) ,,,,3ac(碱) 66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式(6-1)为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式,它说明缓冲溶液的pH值与及c(酸),c(碱)pKa比值有关,而与缓冲溶液的总体积无关,所以,稀释时缓冲溶液也能保持pH值基本不变。每种缓冲溶液都有一定的缓冲能力。缓冲能力的大小取决于c(酸)、c(碱)浓度及其比值的大小。当c(酸)、c(碱)浓度较大,且c(酸),c(碱)比值接近于1时,缓冲能力较大。当c(酸),c(碱)比值等于1时,缓冲能力最大,此时pH=。当c(酸),c(碱)比值较大pKa (或较小)时,溶液的缓冲能力较低,一般缓冲溶液的c(酸),c(碱)比值在0.1与10之间。因此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为: pH=?1 pKa 为了使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比较显著,在选择和配制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时,只要选择与需要的pH值相近的共轭酸碱对,然后通过调节共轭酸碱对的浓度比在pKa 0.1,10之间来达到要求。 -1-1例题6-5:将 2.0 mol?L的HAc与2.0 mol?L的NaAc溶液等体积混合。 ? 计算此缓冲溶液的pH值; -1? 将10mL 0.1mol?L的 HCl溶液加到上述90mL溶液中,计算所得溶液的pH; -1? 将10mL 0.1mol?L的NaOH溶液加到上述90mL溶液中,计算所得溶液的pH。 解:? 等体积混合后的各物质的初始浓度为 -1--1c(HAc)=1.0 mol?L,c(Ac)=1.0 mol?L -因为组成该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是:HAc - Ac -1- -1所以 c(酸),c (HAc),1.0 mol?L,c(碱),c(Ac),1.0 mol?L -5查表得:,1.75×10,由(6-1)式: Ka c酸()1.0,5pH= pK,lg,,lg(1.75,10),lg,5,lg1.75,4.76ac碱()1.0 ? 首先计算加入HCl后,由于体积改变,所导致的各物质的初始浓度: 90-1,1.0c(酸),,0.9 mol?L 100 90-1,1.0c(碱),,0.9 mol?L 100 10-1,0.1c(HCl),,0.01 mol?L 100 + --其次,考虑加入HCl后,由于H (aq)与Ac(aq)全部结合生成HAc(因为溶液中有大量的Ac), -所以HAc和Ac的总浓渡为: 6.3 缓冲溶液 67 -1c(酸),0.9 + 0.01,0.91 (mol?L) -1c(碱),0.9 - 0.01,0.89 (mol?L) 代入(6-1)式: c酸()0.91,5pH= pK,lg,,lg(1.75,10),lg,5,lg1.75,lg1.02,4.75ac碱()0.89 与?比较,pH只降低了0.01。 ? 用同样办法,求出加入NaOH后的各物质浓度: -1c(酸),0.9 - 0.01,0.89 (mol?L) -1c(碱),0.9 + 0.01,0.91 (mol?L) c酸()0.89,5pH= pK,lg,,lg(1.75,10),lg,5,lg1.75,lg1.02,4.77ac碱()0.91 与?比较,pH只增加了0.01。 由上述计算可知,缓冲溶液确实能抵抗少量酸或碱而保持自身pH值基本不变。但是若在纯水 -1中加入少量酸或碱,则pH值变化很大。例如,在90mL水中加入10mL0.1mol?L盐酸时,水的pH 由7变成2,改变了5个单位。 -1例题6-6:在1.0 L浓度为0.10mol?L的氨水溶液中加入0.050mol的(NH)SO固体。? 问该424 -1溶液的pH为多少,? 将该溶液平均分成两份,在每份溶液中各加入1.0mL 1.0mol?L的HCl和 NaOH溶液,问pH各为多少, 解:? 设加入0.050mol的(NH)SO固体后,溶液的体积不变,则, 424 -1-1c(NH),0.10 mol?L,c((NH)SO),0.050 mol?L 3424 , 因为组成该缓冲溶液的共轭酸碱对是:NH - NH 34 ,-1-1所以 c(酸),c (NH ),0.050×2,0.10 mol?L,c(碱),c(NH),0.10 mol?L 34 ,141.0,10,,10-5K,,5.56,10查得NH的=1.8×10,那么NH 的 K3a4b,51.8,10 由(6-1)式: c酸()0.10,10pH= pK,lg,,lg(5.56,10),lg,10,lg5.56,9.25ac碱()0.10 ,,,? 加入HCl后,发生反应NH+ H,NH ,使NH 浓度增加而NH浓度降低,即: 3 344 -1c(酸),(0.50×0.10 + 0.001×1.0),0.501,0.102(mol?L) 68 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 -1c(碱),(0.50×0.10 - 0.001×1.0),0.501,0.098(mol?L) c酸()0.102,10pH, pK,lg,,lg(5.56,10),lg,10,lg5.56,lg1.04,9.24ac碱()0.098 ,,,加入NaOH后,发生反应NH + OH,NH?HO,使NH 浓度降低而NH浓度增加,即: 32344 -1c(酸),(0.50×0.10 - 0.001×1.0 ),0.501,0.098 (mol?L) -1c(碱),(0.50×0.10 + 0.001×1.0 ),0.501,0.102 (mol?L) c酸()0.098,10pH, pK,lg,,lg(5.56,10),lg,10,lg5.56,lg1.04,9.27ac碱()0.102 -1-1例题6-7:欲配制NH的浓度为0.10 mol?L,pH,9.8的缓冲溶液1.0L,需6.0 mol?L氨水多3 -1少毫升和固体氯化铵多少克,已知氯化铵的摩尔质量为53.5g?mol。 ,141.0,10-5,10,解:查得NH的=1.8×10,那么NH 的 KK,,5.56,103ba,541.8,10 c(酸)将已知数据代入pH, pKlg,ac(碱) ,c(NH)10,4得:9.8, ,lg(5.56,10),lg,9,lg5.56,lgc(NH)40.10 -1 ,求得 c(),0.0285 mol?LNH4 ,1,1所以,加入的量: NHCl0.0285mol,L,1.0L,53.5g,mol,1.52g4 ,10.10mol,L氨水用量: 1000mL,,17.0mL,16.0mol,L (4)缓冲溶液的应用 缓冲溶液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及化学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应用。例如,在半导体工业中,常用HF和NHF混合腐蚀液除去硅片表面的氧化物(SiO);电镀金属器件42用的电镀液常用缓冲溶液控制其pH值。又如,在土壤中,由于含有HCO- NaHCO23 3和NaHPONaHPO以及其它有机酸及其盐组成的复杂的缓冲体系,才能使土壤维持24-24 一定的pH值,从而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再如,人体血液的酸碱度能经常保持恒定(pH=7.4?0.05)的原因,固然主要是由于各种排泄器官将过多的酸、碱物质排出体外,但也因血液中具有多种缓冲体系的缘故。人体血液中的主要缓冲体系有HCO-NaHCO233和NaHPO-NaHPO等,由于这些缓冲体系的相互制约,才保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在2424 140 第10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
本文档为【第6章 酸碱质子理论与缓冲溶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