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介绍 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施琅出生于晋江南浔衙口村,他的父亲、祖父都

2017-12-02 8页 doc 22KB 28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介绍 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施琅出生于晋江南浔衙口村,他的父亲、祖父都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介绍 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施琅出生于晋江南浔衙口村,他的父亲、祖父都 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介绍 衙口滨海休闲渡假旅游区位于龙湖镇衙口村。衙口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东临泉州十八景之一的深沪湾,西临泉金公路,南靠龙永公路,北望姑嫂塔,是闽南著名的古镇,也是清朝爱国将军施琅的故里。在1985年7月晋江县人民政府公布衙口村为革命老根据地基点村。我们衙口还是泉州十八景之一的深沪湾的重要组成部分。05年获得“泉州十佳魅力乡村”之首、“泉州十佳赏月点”等荣誉称号。 景区内不仅有丰富的滨海自然资源而且有多彩的人文旅游资...
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介绍 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施琅出生于晋江南浔衙口村,他的父亲、祖父都
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介绍 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施琅出生于晋江南浔衙口村,他的父亲、祖父都 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介绍 衙口滨海休闲渡假旅游区位于龙湖镇衙口村。衙口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东临泉州十八景之一的深沪湾,西临泉金公路,南靠龙永公路,北望姑嫂塔,是闽南著名的古镇,也是清朝爱国将军施琅的故里。在1985年7月晋江县人民政府公布衙口村为革命老根据地基点村。我们衙口还是泉州十八景之一的深沪湾的重要组成部分。05年获得“泉州十佳魅力乡村”之首、“泉州十佳赏月点”等荣誉称号。 景区内不仅有丰富的滨海自然资源而且有多彩的人文旅游资源,像我们的衙口沙滩海岸线长达6公里,是沙滩休闲、踏浪嬉水和开展各种海上沙滩活动的理想场所;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琅纪念馆和施氏大宗祠以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定光庵和赤虾墓;同时,我们景区内至今还保存着大量闽南风格的传统民居建筑,相信今天的旅程一定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近几年随着晋江市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对景区加强了全面的规划与合理的开发,近四年来,市镇两级投入衙口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达两千多万元,完成了对施琅纪念馆的修缮、景区龙永道路的扩宽、两侧的绿化、危桥改造、路灯架设、周边环境的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了旅游接待环境、能力和质量,优化了旅游资源的合理配制。同时,我们结合3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景区配套设施的完善与整改。如今,我们衙口滨海休闲渡假旅游景区已成功获得3A称号。 关于衙口名字的由来,跟我们施琅将军有着牵连。清初时,该村落规模已较大,人口也比较稠密,初具集市雏形.清初迁界时,居民都迁往青阳镇,久而久之,集市就荒废了.康熙二十六年,施琅将军平复台湾后,沿海复界,居民又迁了回来,施琅将军及随族人因立大功受朝延封赏,兴建西衙等八座毗连的庞大的官邸,并且铺设宽敞的石庭,俗称府衙.这时周围的居民都往府衙门口进行集市贸易.从此,衙口就作为集市名,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一直沿用自今. 【靖海侯府】 靖海侯府是施琅将军故居,始建于康熙二十八年,五开间三进,双面护厝,有60多间房屋,俗称“九十九个门头”,占地面积2560平方米。这座清初古大厝承袭明代简林大方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经历300多年的风雨,建筑受到损坏,2003年在晋江市政府关心下,龙湖镇,海内外侨胞捐资重修,使其恢复原有的壮观,并与原有施氏大宗祠一起开辟为施琅纪念馆,创建于1986年。并在候府对面建设面积达8500平方米 1 的侯府广场,在衙口海滩树立起近20米高的施琅将军石雕像。一系列施琅史迹,构成晋江旅游中一道绚丽夺目的新景点。现为泉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勋德齐班马范曹”这个匾额是康熙皇帝对施琅的赞许。班指班超,马指马援,范指范仲淹,曹指曹彬。把施琅将军比作汉代开拓边疆的名将班超、马援,宋代守卫边疆的名臣范仲淹、曹彬。 “施琅将军石坐像”是清代雕刻的,你看他顶戴头盔,身穿战袍,正襟危坐,一代虎将雄风,栩栩如生。这也是纪念馆镇馆之宝,被故宫博物院编入《清史图典》。2004年11月25日上午,金庸先生参观施琅纪念馆时,对这座石像钟爱有加,还特意走近石像与其合影。 这是“前言”,施琅将军是一位维护国家统一、海防巩固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历史人物。他于公元1683年率军平定台湾,完成国家的统一。三百多年来,施琅将军的历史功绩及爱国主义精神一直被人们所称颂。如今,更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 “施琅陈列馆”馆内以文献资料,图表及实物陈列介绍清代靖海将军施琅的生平和平定台湾,统一祖国的光辉业绩。具体为: 一、戎马疆场 滨海演兵 这是施琅将军的塑像。 1621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施琅出生于晋江南浔衙口村,他的父亲、祖父都是淳朴善良的农民。施琅7岁开始进私塾读书。从小就很有志气,因家道中落,他13岁时被迫放弃学业,从事砍柴、挑贩私盐等劳动。同时,他还拜师学武,苦练武艺,研究兵法,为日后建功立业打下坚实基础。 明末清初,是一个大动荡的历史年代。17岁时,施琅加入郑芝龙军队,以他过人的智勇,成为郑军中的重要将领。但后来由于施琅、郑成功两人在性格和战略方针上的不和,导致尖锐的矛盾。施琅被迫投奔清朝。 施琅在清军中历任副将、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目睹郑清交战给东南沿涨百姓的损失和灾难,于是施琅于康熙六年、七年先后二次上疏,提出攻取台湾宁靖海疆的战略设想,表达他爱国忧民的思想。 然而,由于当时清廷执政者缺乏远见和政策,不能接受施琅的建议,反而把他调入京城,担任“内大臣”的闲职。 2 这是马槽和上马石。 “船”这是当时施琅舟师东征台湾的战船模型。 “刀”这是当时作战的军刀 “藤帽”由藤条做成的藤帽,非常牢固,耐用。 “兵器模型”这是清兵作战时的兵器模型。 二、力主平台 靖海宁边 郑成功于1662年从荷兰殖民中手中收复台湾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郑经,孙子郑克爽不受清朝招抚,提出“琉球,高丽例”,有分裂倾向。康熙皇帝严正指出:台湾人民是从大陆迁去的,都是中国人,不能比于外国。三蕃这乱平定后,统一台湾问题就提到清廷议事日程上来。 施琅在北京十三年,读了不少史书,古代名臣名将的言行对他深有启迪。在他的努力争取和大学士(安溪人)李光地和福建总督姚启圣支持下,康熙二十年(1671年),康熙皇帝重新任命他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起平台重任。 施琅将军当年十月到厦门上任后,在福建沿海的平海、秀涂、铜山等地整船练兵,制造武器、了解敌情、搜求人才、做好进取台湾的准备工作。相传在莆田平海练兵时,因天旱缺水,军士钦用困难,施琅向妈祖祈祷,妈祖宫边的枯井突然涌流出清甜的泉水,足够万兵汲用。因而一军士气更加振作高昂。康熙二十一年十月,为统一号令,把握战机,经施琅现三请求,康熙皇帝委与专征的权力。 三、东征澎湖 入台抚顺 施琅早就定下“剿抚并用”的战略,就是用武力打下澎湖,促使台湾问题和平解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6月14日,63岁的施琅统率战舰200多艘,官兵2万余人,从铜山(今东山)出发,东征澎湖,与郑军展开一声势均力敌的殊死决斗。 施琅将军分兵三路,一路为奇兵,攻敌侧面:一路为疑兵,牵制敌人:施琅将军自己亲自率领中路军,与郑军主力刘国轩正面展开激烈鏖战。 (战船模型):施琅将军打战时,为了好指挥,于是在每艘战船上都会标上主师的姓。 (澎湖激战图): 3 (铁炮): 依照早经确定的“剿抚并用”的战略,施琅将军在攻取澎湖之后,优待俘虏,对归降者既往不咎,救治伤兵赐银放回台湾,传递招抚的诚意。鼓励澎湖居民从事生产,并宣布免除三年徭役赋税。台湾的郑克爽见民心丧失,兵力不支,终于纳土归降。施琅率水陆官兵船队于8月23日抵台受降。从此,台湾正式归入清朝的版图。 施琅将军入台后,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私仇,发誓不杀郑氏一人。并亲自前往郑成功庙祭奠,祭文中还充分肯定了郑成功开辟台湾的功绩,回顾两人过去“鱼水之欢”的感情,表明自己以国家利益为重,捐弃前嫌的民族大义。 康熙皇帝于8月15日接到平定台湾的捷报,高兴地赞赏施琅将军“筹画周详,布置尤当”。赏赐御衣,封他靖海候世袭罔替。并题诗称颂其功。“上将能宣力,南纪尽安流”就是诗中两句话。 在进征澎、台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拖肠再战的先峰蓝理,壮烈牺牲的平阳总兵朱天贵,号称作“万人敌“的兴化总兵吴英等。施琅的子侄与族人在战斗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他的儿子施世骠17岁就随父征澎湖,勇猛善战。 四、恭陈留台 发展经济 施琅统一台湾后,向康熙皇帝上《恭陈台湾弃留疏》,指明台湾对我国东南海防的战略意义,大声疾呼“断断不可放弃台湾”,还主张在台湾设兵驻守。 康熙皇帝接受施琅的建议,将台、澎收入版图,1864年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派兵驻守,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 台湾统一后,清廷原来为阻断郑军的经济补给而采取的“迁界禁海”政策随之取消。宝岛台湾当时有大片的荒地吸引着闽、粤沿海大批百姓前往开垦经商,更成为一轮新的热潮。晋江施氏对台湾经济开发也做出重大贡献,如施琅族侄施世榜修的“八堡圳”,彰化十三堡的农田,可以足足灌溉八个堡二十二万亩的田地,极大的推动了台湾中部地区生产力的发展,而台湾盛产的稻米,长期成为泉州、厦门主要的粮食来源。 当时,无论官方或者民间的评价,一致认为“东南沿海及台湾经济的 4 繁荣发展,全赖施琅将军平台之力。 五、悉心治理 恩泽东南 施琅平台后,仍任福建水师提督,坐镇厦门。在任十三年,施琅忠于职守,致力于海峡两岸安定局面,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在地方上做了不少兴利除弊,体恤民情的好事。如议建海关,扩建城池,捐修学校、桥梁、寺院等。晋江著名的施氏宗词、安平桥、龙山寺、泉州府文庙、天后宫,他都捐修过。他在台湾鹿港修建的天后宫是台湾最古老的一座妈祖庙。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三月二十一日,施琅逝世于厦门任上,享年七十六岁。临终时留下《君恩深重疏》,仍挂念着海防事务,并向朝廷举荐熟识闽海防务的人才。 施琅的后人把他历次奏章、文告编辑为《靖海纪事》一书。 六、名垂清史 四海同钦 施琅将军平定台湾,实现国家统一,发展台湾经济文化,促进海峡两岸社会安定。赢得当时广大群众的称颂。台湾、澎湖以及泉州、漳州,各地百姓自发为他立碑树坊,来纪念施琅将军。 施琅逝世后,康熙皇帝加赠他太子少傅、光禄大夫的爵位,赐谥“襄壮”。派人三次谕祭,充分肯定施琅对统一大业的贡献。 七、功在海疆 世代同歌 清末明初,有些人受传统观念及政治偏见的影响,贬低了施琅将军的形象,然而历史的尘埃,未能湮没英雄的业绩。 自1983年以来,国内史学界在晋江、泉州、厦门等地多次召开施琅学术讨论会,从中华民族国家的长远大局角度来进行深刻研究,弘扬施琅将军的爱国精神。社会各界屡次举行施琅将军统一台湾纪念活动。 施琅将军对国家和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更加深入人心,为广大人民认识和珍视。让我们弘扬施琅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施世伦陵园:位于惠安黄塘镇顶庭山,为施世伦夫妻合葬墓,清唐熙六十一年(1722年)建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陵园:在洛江河市镇与惠安黄塘镇交界的虎窟村坡地,是施琅与其夫人王氏、黄氏的合葬墓,占地六万多平方米。2006年六月经国务院公 5 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施琅神道碑亭现立于泉州市丰泽区法花美社区。 (施世纶):这幅“天下第一清官”是康熙皇帝对施琅次子施世伦的褒奖。施世伦任过扬州知府、江宁知府、漕运总督等职,为官清廉。据说,他从江宁离任时,老百姓依依不舍地送行,有人提议,每人捐出一文钱为他修个纪念亭。结果捐出很多钱,在官衙左右修了两座“一文亭”。有一部流传广泛的《施公案》,就是以施世纶为主人公的清官小说,看祠堂左壁这方题为《祀典租额碑记》的碑刻,就是施世纶撰写的。 山墙则和宗祠一样,用“出砖入石”又名“金包银”的砌法。这种建筑方式有其时代特征。因明末清初战乱和迁界,沿海村庄尽遭破坏,复界后,居民就利用废墟上碎乱石作建筑材料,创造出这种建筑形式。 【施氏大宗祠】 这座古建筑就是衙口施氏大宗祠,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了,现在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坐北朝南,五开间三落,东西厢房,包括埕院,火巷,总面积1500平方米.气势宏伟,是闽南宗祠中有名的一座.看看这祠堂面墙,白石墙堵,青砖墙面,飞燕脊上高高耸立的鸱吻,门前威武雄壮的石狮子,显露出当年家族的显赫不凡。 这是宗祠正厅,供奉施氏祖先的树德堂,神龛中悬挂着包括施琅在内的施氏先祖画像。看这悬挂在梁枋间的匾额“忠勇性成”,“勋德齐班马范曹”,是康熙皇帝对施琅的赞许,把他比拟作汉代开拓边疆的名将班超、马援和宋代守卫边疆的名臣范仲淹、曹彬。 那大家请看看这座高大的碑刻,是施琅将军亲笔撰写的“宗祠告成碑文”,记载着施氏大宗祠几经废兴的历史。明崇祯十三年,衙口施氏始建宗祠,清顺治十八年迁界时遭毁。康熙四年,施琅任水师担督时曾择地青阳,重兴祠堂,又毁于康熙十三年三藩之乱。直到施琅复台后,康熙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方在衙口建成这座祠堂。再看看祠堂两边用碎砖乱石垒成的“出砖入石”山墙吧。它就是闽南沿海遭受战火,又在废墟上重新崛起的一个象征。 祠堂的后厅是奉祀施琅的专祠。那大家请看这尊施琅塑像穿着黄色龙袍,那大家知道龙袍只有帝王才能穿,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施琅当年攻下台湾后,捷报送到北京,正是八月中秋,康熙皇帝在赏月时得到的 6 好消息,十分高兴,赞赏施琅“筹画周详,布置尤当”,脱下自己身上的龙衣赏赐施琅,并题了一首诗赠送他。这神龛旁楹联“上将能宣力,南纪尽安流”,就是诗中的两句。 7
/
本文档为【衙口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介绍 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施琅出生于晋江南浔衙口村,他的父亲、祖父都】,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