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用心钻研,努力驾驭新教材—解放路幼儿园“走进新教材”园本培训讲稿

2017-09-30 14页 doc 32KB 272阅读

用户头像

is_954223

暂无简介

举报
用心钻研,努力驾驭新教材—解放路幼儿园“走进新教材”园本培训讲稿用心钻研,努力驾驭新教材—解放路幼儿园“走进新教材”园本培训讲稿 用心钻研,努力驾驭新教材 ——解放路幼儿园“走进新教材”园本培训讲稿 新教材从2003年8月起正式颁发,我园其实从新教材先出来的《学习活动》(大班)2002年10月起实施新教材已历时三年多了。这三年多来,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老师们在理性认识上有了很好的铺垫,对新课程理念以及新教材框架也已不再陌生,有的教师甚至到达耳熟能详的程度。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现实,认识上的熟悉不等于操作上的熟练。因为新教材和传统的教材相比,它的选择空间更大,我们要在使用过程中...
用心钻研,努力驾驭新教材—解放路幼儿园“走进新教材”园本培训讲稿
用心钻研,努力驾驭新教材—解放路幼儿园“走进新教材”园本培训讲稿 用心钻研,努力驾驭新教材 ——解放路幼儿园“走进新教材”园本培训讲稿 新教材从2003年8月起正式颁发,我园其实从新教材先出来的《学习活动》(大班)2002年10月起实施新教材已历时三年多了。这三年多来,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老师们在理性认识上有了很好的铺垫,对新课程理念以及新教材框架也已不再陌生,有的教师甚至到达耳熟能详的程度。但我们必须看到这样一个现实,认识上的熟悉不等于操作上的熟练。因为新教材和传统的教材相比,它的选择空间更大,我们要在使用过程中依据各方面因素对教材进行选择、应用、创造,这样的开发和弹性促使我重新思考、审视、反思。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之间有着明显的落差。这个落差形成的原因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课程中新名称的过多关注,导致了对新教材内容使用的“回避”。比如对“生成”活动的关注,许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材内容更多地取自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生成”活动的比例明显大于教材内容的使用。在活动的价值把握上有偏差。又如一味地追求“自主”,把“自主”变成“放任”,没活动体验、没探究等。 2、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大于对新教材内容的学习。造成对新课程理念对答如流,但在实施过程中无从着手。 3、对新教材内容理解上的局限性影响了新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整体性。由于对新教材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通读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学习,造成在实施过程中的就事论事,无法融会贯通地灵活使用。 借今天的园本培训是想激起让老师努力去钻研新教材的动力,我们一定要学会使用新教材,对新教材进行选择和加工,在以后的主题实施过程中迁移和借鉴,帮助教师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平稳过渡。 一、 熟悉教材、教材、使用好新教材 对教材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理解上,作为教师必须要熟悉教材,所以我们以往一直要求在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中通过共同细读教材来熟悉,并进行教材分析,对主题的所有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学习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多个主题内容,其实这些内容既各自独立又是相互渗透、融合的。如中班的教材中有《我在马路边》、《交通工具》、《周围的人》、《常见的用具》等几个主 题就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所以,在进行主题前,首先把这本教材看熟,了解其中涉及的内容,然后根据我们班孩子进入主题情景的状态进行选择。 1、熟悉教材 通读、熟读主题中的教材内容以便于有机地整合和及时的回应。就比如中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是《我爱我家》,主题开展前老师首先应把教材中所有的内容一一的罗列出来,在组内讨论出在这个主题学习中我们必选的内容。主题《我爱我家》中共有五个子主题:我有一个家、我的家、爸爸本领大、我爱妈妈、爷爷奶奶喜欢我。在每一子主题后还确立一些必选的具体活动内容。子主题“我有一个家”中有“我们一家人”、“全家福”、“我家有几口人”、“家”。子主题“我的家”中有“我家住哪里”、“帽子床”、“布置新家”。子主题“爸爸本领大”中确立了“兔宝宝的床”、“爸爸本领大”、“我的爸爸”、“爬在树上的爸爸”等活动。子主题“我爱妈妈”中有“肚子里的家”、“我来了”、“画妈妈”、“我从哪里来”。子主题“爷爷奶奶喜欢我”有“我爱爷爷奶奶”、“圆脸和方脸”“摇到外婆桥”。 2、分析教材 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我们要再深入的进行研讨、分析教材,判断分析哪些适合集体教学,哪些适合在个别、区域中进行将活动内容进行细化。然后制订主题。主题计划应涵盖主题总要求、四个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环境创设、家长工作、以及调整补充。同时,在实施中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融会贯通地使用。 如主题《我在马路边》里有四个子主题:“车来了”、“附近的路”、“找路”、“马路上的交通”。在上次听长宁实验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介绍她开展的主题活动中的一些介绍:她们班在前一阵的主题中,因为多次到附近的马路参观,如找家、看修理铺等,所以他们对附近的路逐渐熟悉并充满好奇,于是她们的导入点就是“附近的路”,而后,关注点转移到马路上的车。正当我们按原先设计的讨论着对公共汽车、出租车的认识和体验时,突然,一个故事《老消防车的新工作》激发了孩子们对消防车和消防员的兴趣。这是这位老师原先没有设计到的,她立刻修改、调整方案,使活动能适应孩子们的需要。带孩子两次参观消防队,了解消防设备,通过活动,孩子们在观察、感受和体验中不仅熟悉消防员的生活、知道一些消防用具的功能,还了解简单的消防知识。 诸如此类的活动还在其他主题过程中体现,因此在使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根据孩子的需要推进活动状态、调整活动程序、补充活动内容 的广度和深度、充实活动的资源,才能更好的融会贯通,在转化的过程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3、对教材的实施。 每一个班级的孩子的发展和经验是不同的,家长的资源又是不同的,每一位教师的特长也存在着不同,所以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是百花齐放、各取所长,适时适宜地调整主题预设计划。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进行主题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有些主题的内容往往无法预设,它必须围绕孩子的需要和经验开展。所以,我预设计划是指:当你发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对某种事物感兴趣,而这个活动也能帮助他们获得有意义的经验时,你应该尽可能地预设出:哪些经验对孩子的发展是有价值的,哪些问题是能激发孩子创造开放的,哪些活动可以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分享、探讨、交流的等。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帮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可对预先设定的计划进行调整,即某些分支予以扩展,让儿童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而对某些分支则予以缩小,不加以扩展。如,在子主题“爸爸本领大”中将分支缩小,将“爸爸的大手”和“爸爸调查表”结合成一个活动内容。而将“布置新家”扩展成“小小建筑师”和“小小设计师”等。 在主题预设计划制定的基础上,教师对预设的学习活动予以实践,即活动现场。活动现场的把握是教师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中的难点。我的体会是:教师和孩子首先要保持一种伙伴行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教师在孩子的学习活动中要和他们一起研究,一起学习,做他们的伙伴。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幼儿有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有自己的兴趣点和情感,这种关系能让我们听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的愿望,剖析他们行为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在和孩子的共同问题上汇合,对孩子提出的异议、新观点坦然接纳,共同讨论,只有一起学习才能一起进步。 其次,教师在分析的基础上要反应出不同的导向行为。幼儿在学习中主动获得经验,是一种自主活动。但由于孩子受到经验、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有些地方会产生矛盾、问题、心理上也会出现不良情绪如泄气等。此时老师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向导。记得黄琼老师在我们这里的中提出了三点:第一、及时回应,帮助幼儿梳理,根据他们的意思提升经验,使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消防叔叔了不起》的活动中,有孩子发现消防服的袖 口叠成两个洞,手一伸可以穿得很快,此时老师我就告诉孩子说:“原来叔叔叠衣服的方法和我们小朋友平时叠衣服的方法不一样。”第二、有时要鼓励孩子继续探索。例如《出租车》活动中,孩子们观察比较出租车和一般轿车的不同,找出明显特征后,老师又引导孩子结合生活经验交流怎样叫车,乘车时发生过什么事,使孩子在同一个活动中积累不同的经验,活动多方面的发展。第三、对不适合的问题要转移孩子的视线。这里黄琼老师尤其提到了这样一句话:要引起孩子对现象的关注。这句话对我们老师的启迪很大。以前,我在带班时也曾把探究的问题弄得太深,其实,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粗浅的知识、知识的广度是最重要的。结合黄琼老师的话和例子,老师们在自己的活动中不断实践,把握。 4、积极利用、创造出活动资源 《学习活动》里每个主题都给我们提供了新颖有趣的活动提示,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教师自己选择、创造。在教材里有许多背景、资料需要结合我们结合自己周边的实际选择。比如《常见的用具》中有个观察工人机器修鞋的活动。虽然,我们周围没有鞋厂,但由于我们解放新村可以说是个老式小区,因此在菜场路那边除了修鞋的,还有修锁的、织补的、修家用电器的、修伞的、修自行车的等等。所以这个活动是可以作为补充内容的。 其次,在家园资源的结合中,不能忽视老师特有的资源。在主题开展中,老师除了发动、引导家长带孩子外出观察、体验外,还必须组织孩子一起集中感受。因为事实上,很多家长处于各种原因没有带孩子去,而是自己帮孩子完成了。这样一来,活动效果没有前面提到的由双方配合共同进行后的效果好。因此同样带孩子外出,家长和教师在很多方面是不同的。如引导孩子观察的点、观察的方法、提问的内容等,所以我认为老师带孩子外出体验在主题中必不可少。 第三、寻找、创造资源让幼儿体验。资源在提供上有动态的、静态的。我们既可以带孩子外出拓展视野,也可以把东西带进来让孩子接触,这就需要我们寻找、选择、创造。比如,汽车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体验多次的东西,材料提供上就可以用照片、录像等方式带回幼儿园讨论。消防车虽然也是孩子们熟悉的车,但他们从没亲密接触过。要解决车里的许多东西是怎么装进去的、消防员训练时的快速、认真,就一定要让孩子亲子去观察、体验。另外在活动前老师要充分做好联系,交流,让他们了解孩子在观察和认知上的特点,了解 我们活动的需要,这样才保证在后来的参观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说环境创设和家长工作,以及调整补充方面的一些老师的做法: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的环境是动态的,随着主题不断地在变化,在丰富。因此在环境创设方面,我们要求首先必须要结合主题有目标、有意识地创设;其次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做适当地调整。要求在墙饰中尊重幼儿的表达表现,要体现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能从墙饰中感受主题鲜明的特点。比如在开展主题时:第一处是有两只爸爸的大手,是孩子们将自己爸爸的手印下来的,小朋友们选出的最大的一只和最小的一只布置的,平时他们喜欢将自己的小手盖上去,老想着和爸爸的手一样大;第二处是孩子和家长配合的爸爸调查表,老师陆续的将他们的表格张贴出来,因为有图示的,所以有孩子自己来介绍的。第三块,是一块全家福,是孩子们最多看的地方,还争着认这是谁的全家呢,还有是孩子们画的爸爸妈妈,还把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老师做了,让家长来看看。第四部分是老师把班级里孩子的成长记录布置了出来,孩子看着自己熟悉的人的成长过程,很自豪,比较有真实性。 又如在小班“苹果与橘子”主题中,师生共同收集了许多水果,有真的,也有假的,在引导幼儿认识各种水果的同时,根据水果不同的数量、大小、名称装在水果盆里,如一只大橘子,许多小橘子;一只苹果,许多生梨;一只真橘子,许多假橘子等等,而且每天都将水果盆作适当的调整,使幼儿有意无意地感知数学就在身边,使幼儿在看看、摸摸、数数、讲讲中走进数学。又如在“娃娃家”的主题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又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游戏中,一位孩子正在模仿爸爸上班前的情景:刮胡子、带领带、穿西装。这一情景引起了老师深深的思考:这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无疑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所使用的一些日常用品。于是,老师及时将娃娃家的材料作了调整,为孩子们提供了实物,使孩子们能够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来装扮自己。由于有了主题的支持,幼儿的活动就更富有情景性和目的性。 环境对于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使我们的环境真正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在我们的环境布置中有老师的预先构思,但更多的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和幼儿作品的展示。老师在预先的构思中,首先考虑的是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如“好吃的水果”主题中,孩子们通过画画、贴贴制作了许多小的苹果树,如何将幼儿的作品合理、美观的布置在墙面上,老师可布置一 棵大树,大树上结满了苹果,在大树的周围布置了孩子们的作品。当墙面创设完成以后,孩子们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一只大苹果,许多小苹果;一棵大树,许多小树;一片大叶子,许多小叶子。就这样,主题环境的创设,将幼儿引入了一个数学世界,很自然地与数概念相结合,使孩子们更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的欲望。 ,、班级家长工作。在新教材的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极力地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的参与。真正的实现家园相互配合,使家长成为活动最有利的支持者、积极参与者。首先是家园之窗中,充分表现主题的氛围。以及家长所需配合工作,都张贴出来。其次是家长的参与,在主题一开始,教师就可以准备了一份《家园配合书》,家长及时的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还充分的利用家长的资源,如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做“老师”的活动。 ,、调整补充。在新教材使用中,主题活动的展开,并不是遵循学科的线索它具有多层次的综合功能,追求的是,预期确定的主题网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的实施中,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活动兴趣和现实水平,及时需要对活动内容作相应的调整补充。比如在“我有一个家”的主题作了这样的调整补充:集体预设活动“猜一猜”、游戏活动“手指玩偶”、生成了活动“中秋团团圆圆”的活动内容; “我的家”的主题中调整补充了个别活动“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我家的厨房”、游戏活动“开锁”、“小设计师”、“美丽的瓷砖”“小小建筑师”、“门牌号”、“小电话”、生成了活动“做客”;在主题“爸爸本领大”中有个别活动“爸爸调查表”、生成的活动“好爸爸坏爸爸”;在主题“我爱妈妈”中有个别活动“送给妈妈的礼物”、生成的活动“参观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等;在“爷爷奶奶喜欢我”中,有个别活动“画爷爷奶奶”、“听爷爷奶奶讲故事”以及生成的活动“和爷爷奶奶同乐”的调整和补充。 二、从主题活动中看整合 《指南解读》中指出:整合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它的核心是建立联系。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浅的、表面的,他们的概括能力低,在学习中常通过生活及活动进行,这些活动经常是综合的,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由此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活动中尽可能体现整合,是符合幼儿的特点和需要的。 我们都知道在活动中要注意目标的整合,从情感、兴趣、态度等方面带动 幼儿获得知识、技能并通过目标赋予教育以意义。下面我以李佳瑛老师在开展主题《我爱我家》谈谈她时如何实施整合。 1、内容的整合 1)、把教参上的内容与建议和幼儿的现实生活整合起来 教参上提供了“我爱我家”的内容,如我有一个家、我的家等5方面。但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师要尝试对教材进行改造,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调整、补充。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和自身经历的事件,会使主题的发展有更大的挖掘、生成的空间,因此结合的方法是补充。比如孩子就对自己家的方位、家的变化如装修了,搬家了、亲情的体验和感受,对老师家的向往等多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老师认为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员,了解家庭,参与家庭生活能更好地激发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这是这本书里没涉及的。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能促使幼儿现有经验与新的经验的整合,因此幼儿更需要多种方法的整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来把握内容,使内容和方法相互依存、共溶,可以让活动更富有情趣。 2)、把各领域间相关的基本经验整合起来 课程的整合首先应该关注领域内的整合。内容应促进幼儿的发展,引起他们思维的碰撞,从而获得认知、态度、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找家的过程中,既包含了对距离、数字等数概念的知识,也包含了乘车、做客等现实生活中的常识,还要和情感的体验,亲情的交流联系在一起。在《我爱我家》的主题中,对教参上没有的活动“作客”就是融合了数概念、方位、幼儿的经验,情感的交流等。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关注和参与的程度、获得的信息等方面都体现出这样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所以内容要从多角度入手,贴近幼儿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并关注孩子现有的经验。 智力和能力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孩子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生活、游戏、交往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例如:找家的时候由于孩子们没有真正注意过“找家”的顺序而发生了很多问题。到老师家先要找什么,这么多车怎么乘,老师家有什么特别,离幼儿园究竟多远才算远,在经验交流、情感体验和寻找探索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切入点,把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零碎的认知经验、甚至是有偏差的信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交流,彼此共享、互补、提升和纠正。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体会、发现渐渐找到答案或在尝试解决问 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让他们体会思考问题,感受事物本身的复杂性来促使经验和能力的提高。 2、其他方面的整合 1)、把教师的“开放式”指导与幼儿的自主感受和活动结合起来 讨论什么是家,谁最能干,全家的高兴事是什么,这么长的地址先找什么,你最想看我家哪个地方,想想什么礼物能送给老人,整个过程,注重给孩子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渠道让他们获得知识,通过他们的综合应用与实践,引导他们自然的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因此它也可以归为一种策略。 2)、把群体间的共同学习和个体间的自主活动结合起来 群体与个体在学习和表现上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两者的结合往往能促进孩子经验、技能、思维等方面的碰撞和融和,提升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她们群体间的活动有:“全家福”、“妈妈的爱好”、谈话“我的家”等、个体间的活动如:“设计我的家”、“学做妈妈爸爸”、“我家附近有些什么,”“引导家长带自己的孩子一起体验家里的各种氛围如高兴的、发愁的、悲伤的;一起参与家用物品的购买等。她们还在区角活动里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按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表现自己的见解,这些内容不同程度的推进了幼儿的发展。 3)、把教师的计划和幼儿的“计划”结合起来 教师的计划就是所谓的预设。在学习活动中,师生间的交流常体现于师生间互动的艺术。善于聆听,接过幼儿抛来的球,需要一定的观察和技巧。往往在“一推一打”的过程中,对探索的问题产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从而使活动得到深入的发展。那么幼儿的计划是什么呢,幼儿的“计划”是:他们看见什么就对什么感兴趣。老师的作用就是把这种兴趣或需要串连起来。在先前的活动中,老师按成人的生活常理,进门后从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依次拍摄,而后每个房间再从左到右环形拍摄。当带孩子进入这个空间后,发现孩子对客厅最感兴趣,他们在这里玩的时间最长。而且他们根本不关心桌椅电器什么的,他们关注的是自己感兴趣或自己家里没有的东西。比如有的喜欢我家的转角沙发,不停地在上面跳上跳下;有的喜欢我旅游时买的纪念品;拿在手上爱不释手;有的喜欢钢琴或琴上的相片„„在对另一部分孩子进行活动的时候,他们首先提到的也是客厅,可见客厅是孩子很感兴趣的地方。在卫生间里,他们对 墙上的卡通电话充满好奇,引出为何要在厕所装电话。厨房里,他们对煤气灶和脱排油烟机谈论不休。由此老师感到这个预设是有问题的。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兴趣把客厅改为第一观察点。拍摄时注意切入点的不同,既给孩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视野,又注重他们关心的“点”,加强了点面结合,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同一纬度的认知。结果修改后的录像在幼儿活动中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将孩子们要“布置新家”、“造房子”等活动渗透到游戏活动中:这是孩子们在造他们的家和房间设计;游戏也是主题内容整合的重要方式,把丰富的学习内容反映在游戏之中。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本领后,引导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模仿:这是一位孩子在学妈妈买菜,这是一个小男孩的爸爸会修摩托车,孩子在游戏中修我们的玩具车呢;同样可以将运动中的基本动作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活动“拖地板”充实在学习教材中的子主题“我的家”的时间段里,这是孩子在活动中练习单脚拖、双脚拖和合作集体拖地板。 另外,对整合的把握要注意有效性。整合要注意目标、内容等多方面的整合,还应该是一种在生活情景下的自然整合。要把握好这个度,需要老师一定的灵活性、感受性。比如《消防叔叔了不起》的活动里,当孩子们发现叔叔要带的个人防护用品后,老师让他们数数叔叔一共需要带多少防护用品,自然的把点数融和到活动中。《我的家》中,当孩子回忆到老师家去的路线时,我又提出怎样乘车、乘什么车、先找什么等问题,把生活经验整合到活动里。《迎新年》的拜年活动、过年习俗,又让孩子不知不觉体验到情感的融和。就是在这样的尝试中,整合行为逐渐变得自然、贴切。当然,有效的整合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还需要不断实践,总结经验,并注意灵活的转化、运用。 新课程给我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所以我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三、让计划、记录留下教师成长的足迹 教师写计划、记录可以说是每天要做的功课,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日计划等,有观察记录、教养笔记、反思等。园长对教师进行计划、记录的检查就像教师批改作业一般,堆得像小山似的。慢慢的教师对每天要做的几乎相同的大量的作业厌倦了,园长对教师的作业平添了不少烦恼。教师常抱怨,没有时间写,什么时候可以少写或不写,园长在抱怨,怎么写的东西长进不大,何时可以少写些没什么大用的计划、记录是教师的期盼。如何提高教师所写的计划、记录的质量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 一方面是教师最好少写或不要写,另一方面是园长希望不断提高教师撰写的计划、记录的质量,如何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如何能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来写有质量计划、记录呢, 1、围绕面对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从教师角度想想,教师为什么对写计划、记录多多少少有些怨言,一是没有时间写,教师每天至少有6小时要进班,使用新教材对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要花时间熟悉新教材,制作相应的教具、学具,还时不时的根据幼儿的需要对教室的环境进行调整,一天下来还真没什么时间能坐下来写东西,还经常把案头工作带回家做。二是教师没有从所写的这些计划、记录中尝到对自己工作的帮助,没有想写、乐于写的冲动。三是写了也不会经常看,教师自己也觉得所写的计划、记录没有多大的保存价值。 从园长的角度想想,为什么一定要让教师写计划、记录,一是园长认为作 为教师撰写计划、记录是必须的,教育本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作为教师你只有把你准备要做的事在实施前能清楚地作了计划,那么在实施时的目的性就会更强,事后能及时反思,找出自己在教学中的成败经验,那么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就会进步得较快。二是园长通过看教师的计划、记录,可以了解教师的日常教学情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状态,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三是要教师写计划、记录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综观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计划、记录的撰写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多角度分析发现教师撰写计划、记录是有必要的,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激发教师有写计划、记录的内在需要,对于时间有限的教师写些什么,如何写, 2、着力解决核心问题。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也听过老师的想法,其实老师最怕写,最写不好的就是观察记录。我分析教师为什么怕写有写不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写观察记录的内在需要;二是怕自己的观察记录不符合要求;三是花时间写了也没多大的用处,做比写来得更直接。我不禁又想教师写观察记录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本班孩子的现状,对自己的教学提供有益的信息;二是:能更好地分析孩子间的个体差异,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三是记录孩子的成长轨迹,便于教师深入地了解孩子;四是通过观察记录可以提高教师的有目的观察的能力,这是教 师专业能力中的一部分。既然写观察记录有那么多的作用,但与教师现有水平又存在着差距,该如何解决呢, 我在想我做一线教师时,什么时候会记录,那时我觉得自己必须记的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会记,最好不要规定我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因此本学期我们对教师的观察记录不作数量上的要求,对教师观察记录的样式不作统一要求,只是对教师说:“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下你觉得必须记的事。”我想这样你们的心理压力就会小些,而且你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没有压力是否会影响教师记录的质量与数量呢,也是我在担忧的问题,但我想作为一名市示范幼儿园的老师,你应该自己对自己又目标、有动力。在学期结束时我会让教师挑选出自己认为满意的记录向大家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吸取别人的长处。我想每个老师都不会希望自己比别人的差,所以在记录的过程中质量基本上是保证的。至于数量,我没有硬性的规定,如果做比写更有效的话,那么就先做,做完之后再把记录要点。 3、让计划、记录留下教师成长的轨迹 我们一直希望能让教师的计划、记录留下你们成长轨迹。如何让教师能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去写好计划、记录,让老师们觉得撰写计划、记录不是为了园长的检查,不是仅仅为了了解孩子,为孩子创设支持他们发展的环境,还要让教师明白撰写计划、记录对你们的专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留下你们的成长轨迹。希望认真对待计划记录,字迹端正。活动设计精练,对问题的设计要认真思考,记录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会对教师的计划记录一一认真地看,了解每个教师擅长点,帮助找出你们的工作特色。并将我们看后的想法告诉你们,真心地提些建议,我们还会安排适当的时机,让教师介绍自己计划记录中最有特色的部分,这样同伴间的互相交流,可以彼此有所启发和借鉴。到再回头去重温,你们会发现自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体验经过历练后成长的快乐,计划记录留下了你们成长的足迹。 我们总认为“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如今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没有规定的模式,但有一点我们觉得是必须的,那就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全面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将互相学习,大胆尝试改革创新,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推进幼儿园园所的内涵发展,更确保幼儿的全面发展。
/
本文档为【用心钻研,努力驾驭新教材—解放路幼儿园“走进新教材”园本培训讲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