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

2017-11-08 18页 doc 37KB 8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94905

暂无简介

举报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蛾等。起源于北美洲,现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17个国家。1979年我国在辽宁丹东首次发现美国白蛾,之后迅速扩散危害。美国白蛾可危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严重时树木被吃成光杆,长势衰弱,连续受害可导致被害树死亡,林业生产损失惨重。目前分布于中国北京、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在山东省境内,济南、威海、烟台、青岛、潍坊、滨州、东营等市有分布。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 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秋幕蛾等。起源于北美洲,现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17个国家。1979年我国在辽宁丹东首次发现美国白蛾,之后迅速扩散危害。美国白蛾可危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严重时树木被吃成光杆,长势衰弱,连续受害可导致被害树死亡,林业生产损失惨重。目前分布于中国北京、辽宁、陕西、天津、河北、山东等省市。在山东省境内,济南、威海、烟台、青岛、潍坊、滨州、东营等市有分布。 美国白蛾Hl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中文学名:美国白蛾 拉丁学名:Hyphantria cunea 别称:秋幕蛾 其幼虫 二名法:Fall Webworm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纲:昆虫纲(Insecta) 形态特征 鉴别特征:成虫白色,体长12-15mm.雄虫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上有几个褐色斑点.雌虫触角锯齿状,前翅纯白色.卵球形.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根据头部色泽分为红头型和黑头型两类.蛹长纺锤形,暗红褐色,茧褐色或暗红色,由稀疏的丝混杂幼虫体毛组成. 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年发生2代.近几年经观察,在山东省一年能发生三代。美国白蛾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卵:直径0.5毫米左右,近圆球形。淡绿或浅黄色,后渐变为银灰色,面布有无数有规则的凹陷刻纹,孵化前变灰褐色。一个卵块卵粒数在数百粒至上千粒不等,呈不规则块状单层排列在叶背面,上面覆盖白色鳞片。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30毫米,头部黑色具光泽,体黄绿色或灰黑色,体背都有黑色毛瘤,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瘤上生有白色长毛。 蛹:体长8-15毫米,宽3-5毫米,暗红褐色。雄蛹瘦小,雌蛹较肥大,蛹外被有黄褐色薄丝质茧,茧上的丝混杂着幼虫的体毛共同形成网状物。 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全身鳞片细而密,雄虫体长9-12毫米,翅展23-25毫米。雌虫体长13-18毫米,翅展33-48毫米。雄蛾触角呈锯齿状。雌蛾额前后翅纯白色,越冬代雄蛾前翅白色有多个浅黑色斑点,夏季代的雄蛾前翅多为纯白色,只有少数个体的前翅具暗色斑点。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橘黄色,胫节和跗节大部分为黑色。 美国白蛾的主要特点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5年西安市有所报道,1999年以来,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都有此虫危害,并作为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其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腊、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 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成虫 白色中型蛾子,体长13—15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 挖到的美国白蛾虫蛹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卵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 美国白蛾幼虫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 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 蛹 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公里。 美国白蛾在欧洲一年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茧可在树皮下以及土壤、石片下发现。翌年春季羽化,产卵在叶背成块,覆以白鳞毛。幼虫共7龄。在美国,幼虫经一月到一个半月老熟,爬 防治入侵的美国白蛾到土面结茧化蛹;夏末羽化。深秋落叶前发生第2代幼虫为害。 一是食性杂,可危害包括林木、果树、花卉、农作物和蔬菜在内的300多种植物; 二是繁殖量大,一头雌蛾一次可产卵800,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头,最多可达2亿头以上; 三是适应性强,幼虫有极强的耐饥饿能力,15天不取食仍可正常繁殖危害; 四是传播途径广,一年四季均可随各种货物、交通工具等做远距离传播; 五是危害严重,爆发时可在一夜之间吃光一片果园、绿色植物; 六是严重扰民,老熟幼虫有进入农户、居民家中以及公共场所寻找食物和化蛹场所的习性。 危害的主要植物及危害的程度 美国白蛾危害的森林植物和农作物达300多种。主要危害园林植物为白蜡、桑树、悬 1 铃木、白榆、紫叶李、樱花、苹果、海棠、柳树、李、山楂、杏、木槿、刺槐、加拿大杨、沙枣、桃树、蔷薇、连翘、丁香、菊花、大丽花等,其中白蜡、桑树、法桐等树种为其最喜食树种。该虫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进行危害,危害较轻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死亡。 生活史 济南地区一年可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第三代和发育较晚的第二代幼虫经历6-7龄,老熟后(9月中旬)爬到树干老皮下、树下的枯枝落叶层、砖瓦缝隙中或地表土内吐丝结茧,化蛹越冬。来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5月上旬是羽化盛期,成虫寿命一般4-8天,产卵后很快死亡,卵产下后经7-10天孵化幼虫。第一代幼虫在5月上旬开始发生,5月下旬进入幼虫孵化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第二代幼虫在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上旬至9月下旬是第二代幼虫危害期,本代幼虫一直可取食延续至9月下旬。9月下旬开始陆续下树化蛹越冬,但有部分第二代幼虫提前化蛹,羽化出第二代成虫,并能产卵,第三代幼虫在9月中下旬发生,但不能形成完整世代。 美国白蛾的传播 美国白蛾本身的飞翔和爬行能力有限,只能做短距离传播,其远距离传播主要是交通工具的运载来实现,其特点是:(1)传播时间:一年四季都能传播,7、8、9月三个月最多,因为这期间是美国百蛾两代交替发生较多,是传播蔓延的盛期。(2)传播货物:几乎所有货物都能携带美国白蛾,但以农林、渔业产品为最多,尤其是木材、水果、草纸品、海产品及包装物。携带疫情的机会与货物存放地点有关,一般存放在居民庭院、建筑物周围的货物比空旷地存放的货物携带疫情机会多。(3)传播工具:海、陆、空所有的交通运输工具都能携带传播疫情,但以带货的车、船、飞机携带疫情可能性最大。(4)传播虫态:美国白蛾的卵、幼虫、蛹、成虫都能随着交通工具及其货物进行传播,其中以蛹、老龄幼虫传播距离最远,这是因为第二代(越冬代)蛹期长达6-7个月,老龄幼虫耐饥力强,在没有食料的情况下能存活13-15天。另外,在成虫期和网幕期也能随大风作较远距离的传播。 防治方法 (一) 人工防治方法 1、挖白蛾虫蛹 济南地区一年三代,在虫蛹未变成成虫前,组织人工挖蛹,同时由专业林业部门根据所辖区域疫情,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 2、摘卵块 美国白蛾蛾卵多分布在树冠中下部外围叶片背面。5月中旬至5月下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在美国白蛾产卵盛期,组织人员采摘卵块并集中销毁。 3、 剪除网幕 6月上旬至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利用美国白蛾1-4龄幼虫群集于网幕内取食的习性,组织人员每隔2-3天仔细查找,发现网幕及时剪除并销毁。 (二) 物理防治方法 在美国白蛾发生较重的地段,安装诱捕电击蛾灯、佳多频振式黑光灯和昆虫诱捕器诱杀 2 成虫。 (三) 生物防治方法 1、 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预蛹初期,按照1头白蛾蛹放5头蜂的比例,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不但可以增加自然界中白蛾周氏啮小蜂的种群数量,同时可以保护其它天敌,可以达到可持续控制美国白蛾发生的效果。 2、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防治 当虫株率低于5%时,在美国白蛾成虫期,按50米距离和2.5米或3.5米高度,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美国白蛾雄蛾。 3、 利用Bt进行防治 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以前,应用细菌类生物农药绿Bt1000-2000倍液进行防治。 (四) 药剂防治方法。 在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始见期至高峰期,即在幼虫3龄以前,应用24%米满胶悬剂30-50ppm倍液,25%灭幼脲?号胶悬剂2000倍液: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以前应用2.5%三苦素水剂1000倍液,1.2%烟参碱乳油1000-1500倍液、绿灵800-1000倍液等植物性杀虫剂;对各龄幼虫也可以使用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对发生树木及其周围50米范围内所有植物、地面进行立体式周到、细致喷洒药防治。 美国白蛾又称秋幕毛虫、秋幕蛾,主要取食阔叶树的叶子,食性杂,繁殖力强,危害严重,是国际性检疫害虫。 一、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在河北地区一年发生两代,以蛹结茧在老树皮下、表土层及枯枝落叶中越冬,初孵幼虫吐白丝结网,群居危害。老熟幼虫体长30毫米左右,体黄绿色,体背毛瘤黑色,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为纯白色蛾子。第一代幼虫危害期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下旬,幼虫老熟时从树上向下爬行至隐蔽场所化蛹。第二代幼虫危害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下旬。8月中旬为危害盛期,8月份有世代重叠现象。 二、危害特点 形成白色网幕是美国白蛾危害的重要特征。初孵幼虫吐丝结网,群居生活。所吐的丝缠绕叶片,将越来越多的叶片包进网幕。4龄后开始分散取食,网幕随龄期的增大而扩展,5龄后食量大增,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并啃食树皮,危害严重。 三、防治方法 1.化学防治喷施10%杀灭菊酯1500倍液;或者使用4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者采用生物制剂Bt乳剂,在幼虫四龄前喷施,防治效果良好;或者使用25%灭幼脲三号胶悬剂1500至2000倍液,防治二三龄幼虫,效果可达96%,当大面积发生时可以飞播药剂防治。 3 2.物理防治在成虫羽化期,可利用性引诱剂诱集成蛾;在四龄幼虫分散前,可摘除网幕并销毁网幕内幼虫;在化蛹期可在树干或树根基部围草诱蛹,然后集中销毁。 3.严格检疫防止美国白蛾由疫区传入。 一、人工剪网幕 美国白蛾成虫一般将卵产在叶的背部,越冬代成虫的产卵部位大多处于树冠的下部,以后各代产卵部位有些上移;第四龄前的幼虫主要是以吐丝结网集中危害,可以在幼虫孵化到幼虫破网分散前的这段时间,发动群众剪除网幕,剪除的网幕要及时处理,对散落的幼虫要喷药杀死。 二、喷雾防治 利用高射程的林业用喷雾机,。如:背负式喷雾机或者担架式喷雾机等其他药械在幼虫期进行喷雾防治,在选用常量喷雾时,药剂稀释比例要按药品要求进行稀释,戒用高毒农药,有条件的可选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等;喷雾时要注意安全防护。 三、喷烟防治 对郁闭度较好的片林和3行以上的道路林,可以在幼虫4龄前,即幼虫还没有破网之前喷烟防治,防治应选在早上或者傍晚无风的天气进行,现在我们使用的喷烟机药箱容积为6升,使用的药液为有机化学农药与柴油混和液,配比为1:5,在喷烟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操作,防止发生事故。 四、打孔注药 有打孔注药机的单位可以在各代的幼虫期进行打孔注药防治,现在主要用药为氯胺磷30%乳油5,10倍液。使用方法:首先根据树的大小在树干基部打45度角2,5厘米深的孔2-3个,每个孔注入药液2,5毫升,注药后用泥将孔堵死。一般2-3天可以见到效果。 五、树干涂环或者树干绑毒绳防治 利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习性,在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涂药环或者捆绑毒绳杀死下树幼虫。涂环药液一般用触杀性能较好的菊脂类农药与柴油或者机油1:10混和液,在树干涂15厘米宽的毒环。毒绳可以用纸绳或者草绳用上述混和液浸泡12小时,然后捆绑在树干上。 六、围草诱蛹 在老熟幼虫下树前,在树干围草,围草宽度不要低于20厘米,在老熟幼虫下树结束后,要及时将草把解下烧掉,并清理树干上残存的蛹 4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 朝鲜半岛 编辑本段危害特点 美国白蛾分布于美国、加拿大、东欧各国及日本、朝鲜等国。1979年在辽宁省首次发现,1985年西安市有所报道,1999年以来,唐山市及周边地区都有此虫危害,并作为主要害虫进行了防治。其幼虫食性很杂,被害植物主要有白腊、臭椿、法桐、山檀、桑树、苹果、海棠、金银木、紫叶李、桃树、榆树、柳树等。初孵幼虫有吐丝结网,群居危害的习性,每株树上多达几百只、上千只幼虫危害,常把树木叶片蚕食一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成虫 白色中型蛾子,体长13—15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 挖到的美国白蛾虫蛹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 23,34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 卵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卵单层排列成块,覆盖白色鳞毛。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背线、气门上 美国白蛾幼虫线、气门下线浅黄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多为橙黄色,毛瘤上着生白色长毛丛。腹足 外侧黑色。气门白色,椭圆形,具黑边。 根据幼虫的形态,可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两型,其在低龄时就明显可以分辨。三龄后,从体色,色斑,毛瘤及其上的刚毛颜色上更易区别。 蛹 体长8—15mm,暗红褐色,腹部各节除节间外,布满凹陷刻点,臀刺8,17根,每根钩刺的末端呈喇叭口状,中凹陷。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公里。 美国白蛾在欧洲一年2代。以蛹在茧内越冬,茧可在树皮下以及土壤、石片下发现。翌年春季羽化,产卵在叶背成块,覆以白鳞毛。幼虫共7龄。在美国,幼虫经一月到一个半月老熟,爬 防治入侵的美国白蛾到土面结茧化蛹;夏末羽化。深秋落叶前发生第2代幼虫为害。 编辑本段分布情况 根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介绍,目前,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等6个省市已经出现了美国白蛾疫情,其中,北京涉及到了9个区(县),分别是朝阳、丰台、怀柔、密云、平谷、昌平、大兴、通州和顺义。 在山东烟台一年发生完整的两代。越冬蛹于次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第1代发生比 美国白蛾较整齐,第2代发生很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大部分幼虫化蛹越冬,少部分化蛹早的可羽化而后发生进入第3代。在大连市和秦皇岛市一般年发生两代,遇上秋季高温 5 年份,第3代也能完成发育。天津市、陕西关中第3代发生量较大,化蛹率也高,占总发生量的30%左右。 1995年在天津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危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编辑本段相关法规 为了治理美国白蛾,早在198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的通知;198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迅速扑陕西境内美国白蛾的紧急通知》;北方各省市政府都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美国白蛾防治领导小组,如1995年天津发现美国白蛾后,1996年北京市成立“严防指挥部”,以杜绝美国白蛾进京。西安、咸阳、锦州等地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成功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主要方法有黑光灯诱杀成蛾。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溴氰菊脂、灭幼脲等。 编辑本段昆虫危害 美国白蛾是近几年来在沿海地区园林树木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它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危害特别严重。 美国白蛾的危害一点不亚于森林火灾。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总工程师吴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为防治美国白蛾专门下发了通知,这是我国林木害虫防治史上的第二次,第一次下发通知是为防治松材线虫病。这次国办再次下通知,说明防治美国白蛾的紧迫性。 美国白蛾进入北京属于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据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总工程师吴坚介绍,美国白蛾在其原产地并没有如此可怕,是因为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而它们侵入我国后,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据吴坚介绍,统计显示,每年因生物入侵给我国林业造成的损失达660亿。 编辑本段扩展途径 美国白蛾最主要的扩展途径可由各个虫态随货物借助于交通工具进行传播。以,龄以上的幼虫和蛹传播的机会最多。 检疫措施: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近几年屡见该虫随由国外运入的包装箱输入我国,应引起足够。 美国白蛾寄主:美国白蛾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为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为害多种阔叶树。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糖槭),其次为胡桃、苹果、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 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具体措施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美国白蛾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 6 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欧美及日本学者于60年代末开始对该虫的性信息素生物学、化学结构鉴定、人工合成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我国在此方面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但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与应用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选用Bt乳剂 4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 2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5,来福灵4000倍液喷药防治,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桑树5、.生物防治。 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我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因幼虫在所出生的叶子上裹上了网,所以农药可能作用不大。) 自上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白蛾在我国危害日趋增大,且传统防治方法效果越来越差。1998年我国启动美国白蛾治理工程,生物防治成为突破口。 由中国林科院杨忠歧研究员主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生物控制的角度出发,系统地调查了美国白蛾寄生性天敌,从其卵、幼虫和蛹中饲养出了多种天敌。经过筛选,发现了一种寄生率高、出蜂量大、能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蛹寄生蜂—白蛾周氏啮小蜂。这种小蜂可以找到在各种隐蔽场所化蛹的美国白蛾,产卵寄生美国白蛾。该项研究成果保护生态环境,不杀伤天敌,是防治美国白蛾的先进技术。 大连、陕西、山东、秦皇岛等疫区采用这种以虫治虫及与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措施,收到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一个创举,使我国利用昆虫天敌防治美国白蛾的技术跃居世界前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这种高效、经济、无污染的生防研究技术成果已通过鉴定,正在疫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6、在美国白蛾的大肆入侵的状况时,除了已经知道的自然天敌周氏啮小蜂外,我在大豆田地里无意发现了美国白蛾的又一种天敌----臭大姐,也叫“蝽”,我国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有此虫,因体后有一个臭腺开口,遇到敌人时就放出臭气,俗称“放屁虫”,“臭大姐”等。身体扁平,体形小长90-110MM,口器长成喙状,前翅的基部是革质,端部是膜质,后翅全部是膜质或退化消失。它主要是把长长的口器插入全身白毛的美国白蛾的幼虫体内,吸食幼虫的汁液,致其死亡。因此投放臭大姐成本低廉。 补充:第六条是我在无意中发现的,但是是否具有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由于能力有限及条件有限,希望有条件的科学家们引起注意。而且,在实验室里面是否也有表现,我想,如果真要是真理,那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1981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年转发了农业部、林业部《关于加强对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检疫和防治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98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关于迅速扑灭陕西境内美国白蛾的紧急通知》;以上各省市政府均成立了由地方主要领导参加的美国白蛾防治领导小组,1995年天津发现美国白蛾后,北京市1996年了成立“严防指挥部”,以杜绝美国白蛾进京。陕西、西安、咸阳、辽宁锦州等地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成功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危害。 预防方法 加强植物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苗木、接穗、花卉、鲜果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等必须严格检疫。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馐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做好虫情监测,一旦发现检疫害虫,应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除治。 7 根据灯蛾成虫具有趋光性,于成虫羽化期设置灯光诱杀。 潜所诱集利用该害虫以老熟幼虫沿树干下树寻找潜伏场所进行结茧的习性,在树干上人为设置结茧场所,引诱其潜伏,然后予以消灭。具体操作方法:对发现有美国白蛾危害发生的树木在老熟幼虫开始下树的时期,用稻草或麦秸、杂草等在树干上绑缚一周,诱集下树老熟幼虫,然后于化蛹前解下草把烧毁消灭虫源。 美国白蛾卵根据美国白蛾危害程度、发生面积、林分用途、工程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将治理区划分为除治区、监控区、保护区三个类型区,实施分区治理。 除治区:本区为工程区内重要防治区域,特点是发生集中连片,局部地区疫点密集,虽经连年防治仍不断发生。 监控区:本区虽尚未发现疫情,但与发生区相连或相近。 保护区:本区是监控区中的重点保护区域。 美国白蛾防治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 以预测预报为先导,全面加强联防联治,采用仿生药剂、生物防治、植物性杀虫剂为主,以人工、物理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采取飞机和地面相结合的方法,全面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要在科学用药的同时,提高生物防治措施的比例,达到有虫不成灾,实现大范围、长期有效的控制效果。 除治区:在虫情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首先使用Bt、阿维菌素、病毒制剂等生物制剂及灭幼脲类仿生制剂为重点的除治措施,尤其要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的除治工作,要由外向内全面封锁压缩,强化外缘的防治力度,逐步拔除孤立的、发生较轻和重要敏感地区的疫点,治理一片,巩固一片。重灾区要通过生物防治压低虫口密度,减少有虫株率,并释放周氏啮小蜂增加天敌数量,形成林间自然种群,达到长期控制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监控区:加强监测手段,提高虫情调查、预报的准确性。要充分发挥监测点的作用。在监测区、发生区的边缘和重点部位,要加大性诱剂和诱虫灯的使用数量。继续实行专群结合的办法,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监测和普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科学除治害虫提供可靠依据。 保护区:在全面实施监控和检疫的基础上,结合营造多树种混交林,增加营造银杏、常绿针叶树等美国白蛾抗性树种。 综合整治 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控制其危害,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蛾;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溴氰菊酯、灭幼脲等化学和生物杀虫剂等。天敌有麻雀以及寄生性的赤眼蜂、姬蜂、茧蜂、寄蜂、细菌、真菌和病毒等30多种。 1. 营林措施。改善树种结构,在四旁造林和城市绿化中,多栽植美国白蛾厌食树种;可间隔栽植部分美国白蛾嗜食树种,作为引诱树,防治时重点放在这部分树木上。从植物群落上抑制白蛾的繁衍。 2. 人工物理防治。 剪除网幕 在美国白蛾幼虫3龄前,每隔2-3天仔细查找一遍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用高枝剪将网幕连同小枝一起剪下。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 围草诱蛹 适用于防治困难的高大树木。在老熟幼虫化蛹前,在树干离地面1-1.5m左右处,用谷草、稻草把或草帘上松下紧围绑起来,诱集幼虫化蛹。化蛹期间每隔7-9天换一次草把,解下的草把要集中烧毁或深埋。 灯光诱杀 利用诱虫灯在成虫羽化期诱杀成虫。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在距设灯中心点50-100 8 m的范围内进行喷药毒杀灯诱成虫。 3. 生物防治 卵期释放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平均寄生率为28.2%,由于寄生率有限,较少采用。低龄幼虫期:采用美国白蛾NPV病毒制剂喷洒防治网幕幼虫,防治率可以达到94%以上。老熟幼虫期和蛹期:释放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进行生物防治。 苏云金杆菌 对4龄前幼虫喷施Bt,使用浓度为1亿孢子/ml。 防治工作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适用于2-3龄美国白蛾幼虫,使用制剂浓度为1.5×107PIB/ml-3.0×107 PIB/ml。 美国白蛾周氏啮小蜂 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期,按1头白蛾幼虫释放3-5头周氏啮小蜂的比例,选择无风或微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以前进行放蜂。放蜂的方法:可采用二次放蜂,间隔5天左右。也可以一次放蜂,用发育期不同的蜂茧混合搭配。将茧悬挂在离地面2 m处的枝干上。 仿生制剂防治 对4龄前幼虫使用25%灭幼脲?号胶悬剂5000倍液、24%米满胶悬剂8000倍液、卡死克乳油8000-10000倍液、20%杀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植物杀虫剂防治 适用低龄幼虫,使用1.2%烟参碱乳油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性信息素引诱 利用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在轻度发生区成虫期诱杀雄性成虫。春季世代诱捕器设置高度以树冠下层枝条(2.0-2.5 m)处为宜,在夏季世代以树冠中上层(5-6m)处设置最好。每100 m设一个诱捕器,诱集半径为50 m。在使用期间诱捕器内放置的敌敌畏棉球每3-5天换一次,以保证 防治工作薰杀效果。诱芯可以使用二代,第一代用后,将诱芯用胶片封好,低温保存,第二代可以继续使用。 对以上喷洒使用的药剂,要求必须均匀周到,不能漏喷,不留死角。 5.仿生药剂防治。灭幼脲、米螨(敌灭灵)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对控制害虫、保护天敌、保持生态平衡和避免环境污染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幼虫3龄前施用。施药时要注意喷布均匀,每代只喷一遍即可。不应使用毒性较强的农药,以免杀伤天敌,污染环境。 9
/
本文档为【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白灯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