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全部5个单元)

2017-09-20 40页 doc 264KB 716阅读

用户头像

is_531654

暂无简介

举报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全部5个单元)教  案  1 章节 课题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教学点 明确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理解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能力 培养点 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德育 渗透点 立足自身好好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明确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
《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全部5个单元)
教  案  1 章节 课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教学点 明确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理解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能力 培养点 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德育 渗透点 立足自身好好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明确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难点 理解世界是多样性和统一性 学法引导 1.讲授法(重点讲解,加深理解) 2.讨论法(积极参与,调动情绪)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 主编:张伟 邹本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组织教学】点名 稳定情绪 谈话:自我介绍  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  提出要求 【复习旧课】提问同学对今后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期待。 [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让同学们自信的离开校园,奔赴职业岗位,规划人生之路是这门课的重要职能。 【 讲授新课】 介绍自己的人生,是什么力量让自己一步一步走下来。哲学——靠天?靠命?靠自己? 请同学们谈谈人生道路的规划?与变化 【提问1】哲学与人生有无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P1-viii 1.人生是一门大学问,做人是需要学习的。 2.人生需要哲学智慧,每个人一生都需要至少一次的哲学沐浴。 3.学哲学、悟人生,用哲学智慧启迪成功人生。 【提问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中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Pii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有德有才、德能兼备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提问3】到底哲学是什么? 【参考答案】P1v 哲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统一的学说,是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提问4】《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Pvii 1.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知识载体和基本线索。 2.以分析解决中职学生最切要的人生问题为主题和落脚点。 3.用哲学引导人生,用人生体验哲学。 4.既注重哲学基础知识和人生哲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又注重贴近学生,面向学生的人生实际问题。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做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提问5】现存的客观实际与我们的人生选择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P2-8 1.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提问6】为什么说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参考答案】P2-7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举例说明,如P2王丽丽放弃报考大学选择艺校;放弃艺校进入外事服务学校——空姐)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举例说明,如P3小赵放弃普高进入职校——创业)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举例说明,p6钱学森——回到新中国) 【提问7】为什么人生道路的选择会有多种可能? 【参考答案】P8 1.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2.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3.人生总会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 【哲学知识点1】哲学上所讲的客观实际是什么?怎样理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P4-5 客观实际——p4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狗友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挤牛奶) 【哲学知识点2】怎样理解哲学中所讲的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P9 物质世界既是多样性的,又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不同表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显示出不同质的差别。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中又有其统一性,世界上一切有质的区别的事物、现象、过程、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物质的无止境的自己运动、自己发展的环节,都有物质性。所以说,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哲学知识点3】是不是一些可能都会转化为现实?(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 【参考答案】P10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当某种事物或现象还没有成为现实之前,只是一种可能性。 现实性——是指一切实际存在的事物。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之中,是潜在的、没有展开的现实,现实是充分展开并已经实现的可能。 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首先是可能得,具有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现实又包含着新的可能,蕴藏着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 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来实现的,可能性向现实性不断转化的过程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 【思考1】通过学习以上内容,考虑怎样结合自己实际,如何选择未来的工作岗位 【参考答案】P7 没有统一的答案。参照教材。 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情况和问题,根据人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人生道路。 【思考2】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哪些准备? 【参考答案】P7 没有统一的答案。多学技能,给自己多种选择的机会。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女,台湾高雄人,祖籍湖南衡山县,作家、社会评论家、思想家。曾任教于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台湾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台北市文化局长等。龙应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民主”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与争议。 【思考3】根据现实性与可能性原理,谈谈在自己的人生发展中,应当怎样选择人生之路? 【参考答案】P12-13 在对人生发展可能性的选择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1.要在选择中学会正确取舍。 2.要学会从客观根据和条件出发,对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进行详细分析,积极创造条件,使人生发展当中的最好的可能性转化为人生发展的现实。 3.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做出力所能及的选择。 课堂小结 回顾今天所学的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做好人生路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哲学知识点1】哲学上所讲的客观实际是什么?怎样理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P4-5 客观实际——p4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狗友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挤牛奶) 【哲学知识点2】怎样理解哲学中所讲的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P9 物质世界既是多样性的,又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不同表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显示出不同质的差别。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中又有其统一性,世界上一切有质的区别的事物、现象、过程、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物质的无止境的自己运动、自己发展的环节,都有物质性。所以说,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哲学知识点3】是不是一些可能都会转化为现实?(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 【参考答案】P10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当某种事物或现象还没有成为现实之前,只是一种可能性。 现实性——是指一切实际存在的事物。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之中,是潜在的、没有展开的现实,现实是充分展开并已经实现的可能。 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首先是可能得,具有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现实又包含着新的可能,蕴藏着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 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来实现的,可能性向现实性不断转化的过程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 【布置作业】 习题册1-11 【学以致用】 通过学习本课,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在校期间,好好学习理论和技能,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准备上课 同学考虑先不回答 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同学们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书、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提问,记好笔记 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总结答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教师讲解,进一步对本节课进行理解,并提出疑难问题,请老师作答。 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找到知识点,通过教师讲解充分理解知识内容,并将不理解的找出与师生共同讨论,最终消化吸收知识点。 学以致用,通过对教材、学习指导书的学习,能够充分理解枯燥的哲学理论,将哲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理解物质的客观性,正确选择人生之路。 复习、巩固本节课中的哲学观点。 通过做题,理解、消化、吸收本节课程内容。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1分钟 1分钟 教  案  2 章节 课题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三课 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能力 培养点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德育 渗透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难点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学法引导 1.讲授法(重点讲解,加深理解) 2.讨论法(积极参与,调动情绪)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 主编:张伟 邹本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组织教学】点名 稳定情绪 稳定学生秩序,点名,考勤。 【复习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做好人生路》《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大家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呢? 【哲学知识点1】哲学上所讲的客观实际是什么?怎样理解哲学中的“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P4-5 客观实际——p4就是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情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狗友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挤牛奶) 【哲学知识点2】怎样理解哲学中所讲的物质世界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参考答案】P9 物质世界既是多样性的,又是统一的。 物质世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不同表现,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属性,显示出不同质的差别。 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中又有其统一性,世界上一切有质的区别的事物、现象、过程、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物质的无止境的自己运动、自己发展的环节,都有物质性。所以说,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 【哲学知识点3】是不是一些可能都会转化为现实?(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 【参考答案】P10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事物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当某种事物或现象还没有成为现实之前,只是一种可能性。 现实性——是指一切实际存在的事物。 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可能性与现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可能性包含在现实性之中,是潜在的、没有展开的现实,现实是充分展开并已经实现的可能。 现实之所以成为现实,首先是可能得,具有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现实又包含着新的可能,蕴藏着事物的未来发展方向。 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来实现的,可能性向现实性不断转化的过程就是事物发展的过程。 任何事物的可能性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根据和条件,才能转化为现实。 [导入新课] 我们对《哲学与人生》这门课有了初步认识,也懂得了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希望大家能够融汇贯通,掌握哲学知识。 【 讲授新课】 第一单元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歌曲《山不转水在转》——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提问: “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 “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教师: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提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动是绝对的。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P16)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       案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提问:“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案例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 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案例3:刻舟求剑       提问: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P18) 立即行动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立即行动就要敢于行动,不怕失败。 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人生行动不同于被动、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动物的本能活动。(P18)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P20)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把握规律,善于行动。 要想取得成功的行动,我们应该怎样做?(P23) 第一,做任何事情都要确立目标。 第二,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准备。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顺序。 第四,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 第三课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1/8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人生是自觉能动的过程 谈谈人生是应该逆来顺受,还是要自己谱写灿烂的人生 阅读教材P26(魏瑞红事例)得出: 1.人生发展不能“等靠要”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及其作用 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1)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脏、人造蛋白质。       (2)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例如:展示建设三峡时的图片,指出三峡的建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害为利的最好的例证。       再次,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例如:长征精神、铁人的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北京奥运精神等。       3.自强自立,创造人生       (1)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正确指导行动。       例如:万有引力定律。       (2)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改造客观世界。        (3)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磨炼意志,鼓足干劲,战胜困难挫折。       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名宇航员罹难,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出席了追悼仪式。布什在简短讲话中对每一位宇航员表示敬意,他说,7名宇航员的牺牲是个悲剧,但他们是为人类古老的理想而死,他们明知巨大的风险仍然“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们牺牲在“发现的旅途上”。他说,尽管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美国的航天事业仍将继续” 。       通过这一事例让学生意识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要想避免失败,战胜困难,唯一的选择便是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就前面所讲授的有关哲学基本观点联系实际进行讲解。       二、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 1.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 2.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同时,每个人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的路只能是自己去选择,也必须自己去走。       教师在这一部分可结合前面的游戏进行简单的概括 ,告诫学生人生是一个很短暂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3.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走好人生每一步  要走好人生路,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切忌好高勿远。 要走好人生路,还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做到自信自强。 只要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准备上课 同学考虑先不回答 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同学们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书、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提问,记好笔记 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总结答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教师讲解,进一步对本节课进行理解,并提出疑难问题,请老师作答。 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找到知识点,通过教师讲解充分理解知识内容,并将不理解的找出与师生共同讨论,最终消化吸收知识点。 学以致用,通过对教材、学习指导书的学习,能够充分理解枯燥的哲学理论,将哲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 复习、巩固本节课中的哲学观点。 通过做题,理解、消化、吸收本节课程内容。 1分钟 3分钟 1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20分钟 5分钟 教  案  3 章节 课题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教学点 掌握联系的含义与特征,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了解人际关系的作用。 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能力 培养点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德育 渗透点 尊重他人,自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难点 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 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学法引导 1.讲授法(重点讲解,加深理解) 2.讨论法(积极参与,调动情绪)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 主编:张伟 邹本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组织教学】点名 稳定情绪 稳定学生秩序,点名,考勤。 【复习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做好人生路》,大家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呢? 1. 怎样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 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的运动是在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运动是绝对的 2.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导入新课] 我们对《哲学与人生》这门课有了初步认识,也懂得了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单元主要包括3课内容即:《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希望大家能够融汇贯通,掌握哲学知识。 【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一、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 提问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为什么说不能孤立封闭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答案:P42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出于心理需要还是社会需要,都需要与人交往,都要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提问2:辩证法所讲的联系的定义,你是怎么理解的? 参考答案:P44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世界上一切的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问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P4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提问4:联系的特点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参考答案:P45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提问5: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什么? 参考答案:P46 第一,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第二,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第三,要把握事物的可管理系,反对主观臆造和胡乱联系。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二、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为什么?) P50 人际和谐是每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是重要的。 2.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P51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 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 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因果联系 3.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怎样做?)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总原则):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生过程 1.人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怎样理解,举例说明) 2.发展的实质和状态 提问1: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应当怎样理解发展的实质? 参考答案:P58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理解: 第一必须把握发展的本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第二必须学会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看到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必须看到质变和量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提问2: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质变?什么是量变? 参考答案 新事物:P59——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量变:P61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质变表现为急剧的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过程中的中断。 3.积极进取 谋求人生发展(为什么?) 阅读P61-62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谈谈自己应当如何去谋求人生发展。(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顺境与逆境 1.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阅读P63贝多芬的事例谈谈对“人生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认识 2.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P64 事物发展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螺旋型上升,波浪式前进。 3.以积极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怎样看待人生发展中的顺境与逆境?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准备上课 同学考虑先不回答 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同学们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书、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提问,记好笔记 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总结答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教师讲解,进一步对本节课进行理解,并提出疑难问题,请老师作答。 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找到知识点,通过教师讲解充分理解知识内容,并将不理解的找出与师生共同讨论,最终消化吸收知识点。 学以致用,通过对教材、学习指导书的学习,能够充分理解枯燥的哲学理论,将哲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 复习、巩固本节课中的哲学观点。 通过做题,理解、消化、吸收本节课程内容。 1分钟 3分钟 1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5分钟 教  案  4 章节 课题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掌握矛盾观点。 能力 培养点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在解决人生矛盾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进步和发展。 德育 渗透点 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 正确对待人生矛盾。 3.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难点  1.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学法引导 1.讲授法(重点讲解,加深理解) 2.讨论法(积极参与,调动情绪)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 主编:张伟 邹本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组织教学】点名 稳定情绪 稳定学生秩序,点名,考勤。 【复习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大家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呢? 1. 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P4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 什么是联系,联系的特点 参考答案:P44联系是指一切事物、一切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3.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P58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质变?什么是量变? 参考答案 新事物:P59——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量变:P61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质变表现为急剧的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过程中的中断。 [导入新课] 我们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有了进一步的学习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矛盾的观点《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希望大家能够融汇贯通,掌握哲学知识。 【 讲授新课】 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六课 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 一、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 1.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能回避 提问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怎样面对人生发展中的矛盾? 参考答案:P69-70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提问2:什么是矛盾?怎么理解矛盾的定义。 P70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提问3: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怎么做? 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学会一分为二和全面地看问题。认清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利于我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事物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别和不同,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只有从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和解决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和处理矛盾的正确方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看上去有点傻,有点笨,但他脚踏实地,埋头工作,纯朴憨厚,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这正是他做人的聪明之处。从许三多身上,我们如何认识傻和聪明之间的对立统一呢? 3.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 正确处理人生矛盾,积极促进自身发展  学生活动:故事会。各组代表讲述积极面对人生中各种问题、正确处理人生中各种矛盾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历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从同学们讲述的各类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正视生活中的矛盾,从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全面认识和协调处理矛盾的不同方面,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而消极的态度是害怕矛盾,掩盖矛盾,表现为两种极端相反的倾向:一种倾向是认识和处理问题时简单化和偏激,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另一种倾向是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所以,换一种态度,就会换一种人生。 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只靠外部环境(为什么?)阅读P75丁俊晖的事例谈谈感受。 P75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外因共同作用。 2.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P51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 直接联系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 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 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因果联系 3.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怎样做?)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自身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幻灯片:鸡蛋变小鸡       教师结合幻灯片讲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合适的温度只有作用到种鸡蛋上才能孵出小鸡,作用到石头上则不能。       学习了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正确处理自身努力与外部条件的关系,一方面要努力争取和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发展自己,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内,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为什么?) 阅读P77-78周星驰成功的事例谈谈自己应当怎样利用内外因原理走好人生路。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准备上课 同学考虑先不回答 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同学们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书、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提问,记好笔记 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总结答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教师讲解,进一步对本节课进行理解,并提出疑难问题,请老师作答。 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找到知识点,通过教师讲解充分理解知识内容,并将不理解的找出与师生共同讨论,最终消化吸收知识点。 学以致用,通过对教材、学习指导书的学习,能够充分理解枯燥的哲学理论,将哲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 复习、巩固本节课中的哲学观点。 通过做题,理解、消化、吸收本节课程内容。 1分钟 3分钟 1分钟 40分钟 40分钟 5分钟 教  案  5 章节 课题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了解科学思维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理解不断创新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能力 培养点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德育 渗透点 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科学思维、开拓创新。  1.辩证思维方法。  2.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难点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法引导 1.讲授法(重点讲解,加深理解) 2.讨论法(积极参与,调动情绪)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 主编:张伟 邹本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组织教学】点名 稳定情绪 稳定学生秩序,点名,考勤。 【复习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单元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了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看问题,那么对以上观念你掌握了吗? 1.什么是矛盾?怎么理解矛盾的定义。 P70哲学上把事物内部两个方面之间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的既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叫做矛盾。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什么是内因,什么是外因?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另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 [导入新课] 我们对唯物辩证法的一些观点有了一定的理解,那么学习最终是为了什么呢,怎样才能让学到的理论指导我们的人生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人生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希望大家能够融汇贯通,学以致用。 【 讲授新课】 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提问1: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怎么形成的? 参考答案:P83 能力——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不是天生形成的,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2.实践出真知 提问2: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认识?实践和认识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P84-85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快乐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提问3:怎样理解成功与失败 参考答案:P88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 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P89 反复性——邓小平的三起三落 无限性——对病毒的认知 上升性——对物质的认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提问4:什么是“知”,什么是“行”,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应当怎样做? 参考答案:P91-92 知——主要是指学习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包括自热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知识。 行——主要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在科学理论知识指导下的各类实践活动。 中职生要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在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和统一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快乐。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一、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认识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提问1: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现象与本质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p97 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把握本质,不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阅读P98两个天使的故事,谈谈你对现象和本质的理解。 二、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 1.莫被假象迷惑双眼 提问2:怎样区分真像假象? 2.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复杂性 辨析: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假象脱离本质。 假象也是本质的一种表现,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反面的、歪曲的表现。(蒋干盗书) 3.擦亮明辨是非的“慧眼” 阅读p103谈谈小龙是怎样上当受骗的? 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 一、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人生发展不能缺少科学思维方法 提问1: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思维方法? 参考答案:p109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思维方法——是人们把握客观的一种认识系统,是客观事物和规律经过主观制作和建构形成的思维规则、程序、步骤和手段。 2.科学思维方法特点及作用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类无数次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3.提高人生发展能力需要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提问2:什么是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哪几种常见的辩证思维方法 参考答案:P112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它能引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学会分析和综合,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辩证思维方法包括: 归纳——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演绎——由一般性原则到个别性结论的方法。 分析——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对他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思维方法。 二、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1.创新并不是神秘的事情 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2.创新思维的特点及作用 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他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得以提高的。 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准备上课 同学考虑先不回答 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同学们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书、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提问,记好笔记 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总结答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教师讲解,进一步对本节课进行理解,并提出疑难问题,请老师作答。 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找到知识点,通过教师讲解充分理解知识内容,并将不理解的找出与师生共同讨论,最终消化吸收知识点。 学以致用,通过对教材、学习指导书的学习,能够充分理解枯燥的哲学理论,将哲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复习、巩固本节课中的哲学观点。 通过做题,理解、消化、吸收本节课程内容。 1分钟 3分钟 1分钟 40分钟 25分钟 15分钟 5分钟 教  案  6 章节 课题 第四单元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课型 综合课 课时 2 教具学具 电教设施 无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教学点 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了解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加强社会责任感。 能力 培养点 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坚定信念,增强意志,肩负起社会责任,在履行职责中把理想变为现实。 德育 渗透点 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坚定信念,坚强意志,勇担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理解理想信念对人生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 3.培养青年学生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所必需的意志与责任。 难点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培养青年学生 树立为实现理想信念需具备的意志与责任。 学法引导 1.讲授法(重点讲解,加深理解) 2.讨论法(积极参与,调动情绪) 教学内容 更新、补 充、删节 参考资料 《哲学与人生学习指导》 主编:张伟 邹本杰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体会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时间 【组织教学】点名 稳定情绪 稳定学生秩序,点名,考勤。 【复习旧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三单元  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第七课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第九课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提问1:什么是能力?能力是怎么形成的? 参考答案:P83 能力——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不是天生形成的,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提问2:什么是实践?什么是认识?实践和认识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P84-85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提问3:怎样理解成功与失败 参考答案:P88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 失败与成功是相互转化的。 提问4.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现象与本质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p97 现象——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易逝多变、个别具体的,是能被我们的感官或借助仪器观察到的。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有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和本质是辩证统一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提问5:辩证思维方法包括哪些: 归纳——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演绎——由一般性原则到个别性结论的方法。 分析——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对他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思维方法。 [导入新课] 我们对认识论的一些观点前三单元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今天我们那么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融汇贯通,学以致用。 【 讲授新课】 第四单元  顺应历史潮流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目标 提问1:什么是目标,为什么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参考答案:P122 目标——是个人、部门或整个社会组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和结果。 人总是为着某种目标而生活,有了目标,人生就有了意义,有了方向,有了追求。 (谈谈各自的目标) 2.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 提问2:谈谈人的动机、目标与历史规律的关系。 P124人是人类社会的主体,人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是有思想意识、动机目标的活动。人的动机、目标和历史规律的实现都是通过人的自觉实践活动完成的。 人的动机和目标要受到人们实践活动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提问3:社会历史规律同自然规律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参考答案P125 其一,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由有意识的人参加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其二,社会发展不是某个杰出人物个人的作用决定的,而是无数人共同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其三,社会历史是通过无数偶然事件来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事件的背后包含着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3.在认识目标导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提问4:成功者与平庸者最大区别是什么? P127参考答案: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无明确的人生目标。 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规律 1.不是所有的人生目标都能实现 2.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提问5: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P129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第十一课 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一、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1.人生不能没有理想追求 提问1: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个人理想?什么是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怎样的关系? 参考答案:P137——140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个人理想——是指个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道德情操和职业等方面的追求和向往。 社会理想——人们对未来美好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 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十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导向。另一方面,社会理想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3.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之中 二、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1.理想不能是空想和幻想 2.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P144 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有区别的,它们是对立的;理想源于现实,但不等于现实,而是高于现实‘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既有美好的意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3.在奋斗中将理想转化为现实 第十二课  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一、实现理想要有坚强意志 1.实现理想离不开坚强的意志 提问:什么是意志? 参考答案: P149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状态和自决能力。 2.理想、信念与意志的关系 提问2:理想、信念与意志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p150 理想是信念的依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坚强的意志是实现理想所必须的主观条件。 3.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强意志 二、实现理想要敢于担当 1.实现理想离不开责任担当 提问3:什么是责任? 参考答案: P155责任——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2.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 提问4:理想信念与责任的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P156 理想信念与责任是密切联系的。自觉的责任与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都是实现理想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 敢于承担责任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是坚定信念、实现理想的精神动力。 3.加强修养,承担起社会责任       <课堂小结>       1.师生一起进行课堂学习内容小结,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本课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习题册) 准备上课 同学考虑先不回答 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同学们自由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看书、思考问题,回答教师提问,记好笔记 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加深理解,总结答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教师讲解,进一步对本节课进行理解,并提出疑难问题,请老师作答。 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找到知识点,通过教师讲解充分理解知识内容,并将不理解的找出与师生共同讨论,最终消化吸收知识点。 学以致用,通过对教材、学习指导书的学习,能够充分理解枯燥的哲学理论,将哲学理论内化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充分理解理想、信念、意志、责任是人生道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 复习、巩固本节课中的哲学观点。 通过做题,理解、消化、吸收本节课程内容。 1分钟 3分钟 1分钟 40分钟 25分钟 15分钟 5分钟
/
本文档为【《哲学与人生》教案2015.3(全部5个单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