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2017-10-09 13页 doc 29KB 95阅读

用户头像

is_614050

暂无简介

举报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 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 靳三针疗法 一、临床辩证分型:根据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硬瘫和软瘫两大类,硬瘫者临床多表现为肢体肌张力亢进,上下肢内收,握拳难张;软瘫者多表现肢软无力。 二、选穴:以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在头部都选用“颞三针”和“四神针”,在患肢主要选用“手三针”和“足三针”,其他的穴组或穴位则根据临床表现之不同来加减选用。 1、面部麻木、口眼歪斜:加用面瘫针。 2、语言不利、吞咽困难:加用舌三针。 3、共济失调、视物不清:加用脑三针。 4、听觉障碍、耳鸣不止:加用耳三针。 5、举臂困难、肩周痹痛:加用肩三针。 6、下肢无力、迈步艰难:加用股三针。 7、站立垂足、跟不着地:加用踝三针。 三、补泻原则和:和传统针刺补泻原则一样,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用浅刺或浮刺),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补之。” 中风后遗症患者多表现为硬瘫,在头部的穴位一般用平补平泻法或捻转手法,进针后每隔5,8分钟行手法1次,每治疗1次最少要行手法4或5次;硬瘫者多为虚实夹杂,在肢体的穴位多用“导气同精”的手法(即 “平补平泻法”);健侧肢体也要安排刺之,起到“以生气导死气”的作用。在行手法时嘱患者使意念在患肢。 四、补泻手法的说明: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肌张力较高的硬瘫患者,可用补泻手法。较常用的有疾徐补泻,亦称提插补泻,方法是:在该穴位深度的1/2部位候气(主要指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当针下沉紧时为得气,即将针插入穴内深层,稍停,随着将针分三次提回穴位的1/2部;再候气,再作第二次行针,此为泻法,适用于硬瘫实症。如肌张力一般,病肢软弱则应用补法,即在针进入穴位的浅层部位候气,当针下沉紧得气时,即将针分三次缓慢进入穴位的底部深层,稍停,并将针一次提回到穴位的浅层;再候气,作第二次行针,此为补法,适用于软瘫症。 五、穴位解说及针刺方法: ?、头部主要穴组 ?、颞三针:?、定位:头颞侧部、耳尖直上,人发际上2寸是颞?针,在颞?针水平向前旁开1寸为颞?针,向后旁开1寸为颞?针。 ?、解说:“颞三针”刚好位于颞部,颞?针的下方有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和足少阳胆经的率谷穴,前者为手足少阳之会,后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耳尖直上入发际的颞侧,是手足少阳经所分布的区域,也是治疗中风的首选区域。颞?针和颞?针位处颞?针之前后,覆盖整个颞部,增强对颞部的刺激。“颞三针”可疏通肝、胆经络之气血,平肝熄风,清肝泻胆,鼓舞少阳升发之机,有利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另外,从解剖上来看,颞骨比其他头骨都薄,其骨缝最密集(经研究发现,接近骨缝处的穴位,其针感及针刺效应都非常好。头部腧穴针刺效应的产生多与骨缝 的传导有关,并且该处的神经血管非常丰富,对针刺刺激也非常敏感)。 “颞三针”主要治疗肢体的运动和感觉障碍,它位于(大脑)中央前、后回之间的范围。“颞三针”多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可用于治疗中风偏瘫、弱智、脑瘫、偏头痛、面 愈、耳鸣、耳聋和 ?、针法: 可取坐位或仰卧 位,在颞部耳尖直 上入发际2寸处, 取颞?针,成人选 1.5寸毫针,垂直 向下沿皮平刺 0.8,1.2寸深。针 刺颞?针后,于颞 ?针水平方向前1 寸处针颞?针,后 1寸处针颞?针, 三支针均垂直向 下。因此处的血管 神经非常丰富,病 人特别敏感,针感 非常强。要注意观察皮下的血管,并尽量避开它。可以加电针,也可 以行捻转补泻手法。出针后,要注意有无出血,要及时按压止血。若疼痛特别明显(可能刺中了血管),应慢慢地进针,遇到刺痛时,可将针稍退后,调整一下方向,再继续进针,以病人有酸、麻、胀感为好。 ?、四神针:?、定位: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 ?、解说:百会穴前后1.5寸 分别是前顶穴和后顶穴,均位于督 脉上,前顶穴为督脉脑气所发,后 顶穴在头顶之中,百会之后,又名 交冲。关于左右两穴,是按“宁失 其穴,不失其经”的原则,选足太 阳膀胱经为主,相当于通天穴与络 却穴之间,针尖都向外,使它对脑 部的投影区扩大,作用比“四神聪” 更强。常用它治疗一些智力低下、神志障碍、头痛、头晕、中风偏瘫和五官疾病。 ?、针法:两耳尖直上取百会 穴,与前后正中线交会于头顶并从前发际正中点向后5寸处即是百会穴。以百会为中心,向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取穴。前后两穴相当于督脉的前顶穴和后顶穴,左右两穴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通天穴和络却穴之间,略靠近络却穴处。1.5寸的长短取决于患者手掌“一夫”的宽度,以一夫宽度的一半来定1.5寸即可(认真取穴,针刺效果才好) 。四支针均向外沿皮 平刺,这样刺激面就广。“四神针”的针刺方向有四种:一是四针均向外平刺,刺激面广,弱智儿童、脑瘫、自闭症、多动症、眩晕等病证多用此法。二是四针均向百会穴方向平刺,刺激比较集中,即所谓“集神”,多用于癫痫、失眠、健忘等症。三是四针均向病灶侧平刺,多用于中风偏瘫及肢体感觉异常的患者。四是治疗鼻炎时,前顶穴向前平刺,后顶穴向后平刺,左右两穴向通天穴方向平刺。 ?、肢体主要穴组: ?、手三针:?、定位:曲池、外关、合谷。 ?、解说:“手三针”主要是用来治疗上肢运动障碍,譬如瘫痪、感觉障碍、上肢一些肌肉、关节的疾病。曲池和合谷是阳明经穴。《黄帝内经》:“腰以上病者,手太阴阳明主之”。靳老偏重选阳明经多一点,因阳明经多气多血,阳明行气于三阳,上肢的活动应该与阳明经有关。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的络穴,内通手厥阴经,与阳维脉相交会,“阳维维诸阳”。“手三针” ?、针法:针曲池穴时,一定要令患者屈肘,在肘横纹中点取穴,可刺1,1.2寸深;针外关穴时,一定要摆正腕关节的位臵,即呈自然体位,否则很难从两骨之间刺入,可刺入1寸左右,以得气为度;合谷穴直刺,要注意避开血管。 ?、足三针:?、定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解说:“足三针”的三个穴分别位于下肢的上、中、下三部,各分属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足三里穴是多气多血的足阳明经的合穴,具有补益、强壮和疏通下肢阳经经气之作用,是治疗下肢肌 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首选穴;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足三阴经之交会穴,脾主肌肉,是治疗下肢阴经病变首选之穴;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和输穴,位居肝经冲要之位,肝主筋、藏血,是疏导下肢阴经经气之要穴。三穴合用,主要用来治疗下肢的运动、感觉障碍,如下肢麻木、疼痛、无力、中风后遗症引起的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肉萎缩、小儿脑瘫引起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 ?、针法:首先取穴要准。取足三里穴时要注意体位以及下肢的屈伸状况,屈膝时在犊鼻穴下用“一夫法”定3寸,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处就是了;伸膝时用同侧虎口卡住髌骨上缘,示指下旁开胫骨前嵴外开一横指才准确。选用1.5寸针,直刺,入针后务必要求得气,并嘱患者不要随意屈伸膝关节,以防引起疼痛或弯针。三阴交穴在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针前应先指压来探穴,沿胫骨内侧后缘直刺,可有麻胀或放电样针感为佳。太冲穴要向涌泉穴方向透刺,使针感向足底放散为好。 ?、其他穴组: ?、舌三针:?、定位:以拇指横纹压住下颌往后推压,指下就是舌?针(也就是上廉泉穴),舌?针左右各旁开0.8寸为舌?针、舌?针。 ?、解说:上廉泉穴又名舌本,为任脉脉气所发,是任脉与阴维脉交会之处。该穴的深处正当舌体根部,与舌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故应深刺。靳老认为廉泉的两侧也应归属于其组成部分之一,故以上廉泉穴为主,加之左右两穴组成了“舌三针”。主要治疗儿童脑病所致的语言障碍,中风所致的舌謇语塞、流口水、吞咽困难。 ?、针法:“舌三针”应该向上直刺,直达舌下。成人刺1,1.5寸。 语言不清多因舌头活动不灵,针刺可达到舌根的部位,这样才能够刺激舌肌、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舌三针” 一般用捻转或刮针的手法较多,很少用电针。 ?、肩三针:?、定位:肩?针在肩峰下的凹陷中,在肩?针的前、后方向各旁开约2 寸处,也就是肩关节前、后凹陷处, 为肩?针和肩?针。 ?、解说:“肩三针”取穴是不 用举臂的,“肩三针”对治疗中风偏瘫 患者的肩关节病变是很方便的。 ?、针法:用1.5寸毫针。先用 手指在肩峰下探到凹陷处,通常按压 它,患者会有明显 的酸、麻、胀、痛感。向肩关节方向 刺入(但不要刺入关节腔),以肩关节 周围或向下有麻胀感为度(肩?针和 肩?针同理)。针后可以留针,或行捻 转手法,也可以加电,或神灯照射。 ?、面瘫针:?、定位:翳风、 地仓和颊车互透;阳白、四白、太阳。 ?、解说:“面瘫针”主要用来治疗面神经麻痹引起的面肌瘫痪(属周围性神经病变),而在中枢性面瘫中也可选用。面神经出面部的地方是 翳风穴,故将之作为第一针,因面瘫患者典型的症状是口角歪斜,所以将地仓与颊车作为第2针、第3针。 ?、针法:针刺翳风穴前,应选用食指在耳根后按压以探穴,选1.5寸毫针,直刺,针刺的深度以患者出现明显的酸、麻、胀感为度,手法不要过重,过重反而会加重对面神经的损伤。针地仓和颊车穴要注意方向和角度,两针相对而透刺,检测地仓方向的方法是看针柄是否与嘴线成一线,两穴均用平刺。 若眼睑闭合不全,加阳白、四白和太阳穴,阳白、四白穴均向下斜刺,太阳穴直刺;若 是针对口角歪斜的,加迎香、口禾 髎穴,迎香穴沿鼻唇沟斜刺,口禾 髎穴向患侧平刺。均以得气为度。 ?、脑三针:?、定位:脑户、 左右脑空。 ?、解说:“脑三针”位于脑后 小脑的范围,针灸传统腧穴名中在 头部带“脑”字的穴位就只有3个, 第1个就是脑户穴,两旁的脑空穴 就是第2、第3穴,所以称作“脑三 针”。靳老长期研究脑病,发现脑病患者大多有运动失调(共济失调), 用它来治疗小脑部疾病引起的运动、平衡失调,甚至有些脑瘫、弱智或眼底病患者都可以使 用。 ?、针法:脑户穴处在督脉上,后发际上2.5寸,可以从后发际向上以一夫法量三寸和,再减去半寸,即可找到。临床上以体表标志法来找,在脑后正中摸到枕外隆凸,其处有一凹陷处,就是脑户穴。在脑户穴左右旁开2.5寸,也是用一夫法减去半寸处,就可摸到脑空穴。仔细摸起来,脑空穴处也有凹陷感觉。三针均向下沿皮平刺,可刺0.8,1.2寸深,以酸、麻、胀感为好。 ?、脂三针:?、定位: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解说:“脂三针”是由内关、足三里、三阴交这三个穴位组成的,专门用来降血脂。现代医学中的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从临床表现和机理来看,多属中医痰瘀阻滞,故首选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足三阴经之交会三阴交,以达到调理脾胃、运化水湿的目的;内关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并与之合于心、胸、胃,具有宽胸理气和胃之作用。临床上以这3个穴作为主穴组方治疗心脑疾病患者,血脂都会下降,病症也改善得很快。 ?、针法:在针刺方面,以常规针法,留针30分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泻。以“导气同精”针法,一般都不用加电。 ?、坐骨针:?、定位:坐骨点、委中、昆仑。 ?、解说:“坐骨点”是靳老根 据解剖得来的,通过尸体解剖发现患 者处于俯卧时,在“坐骨点”作为刺 激点,穴下刚好就是坐骨神经,而环 跳穴必须取侧卧位并且要伸下腿,屈 上腿才能取到,而且又不利于针刺。 “坐骨点”在臀沟尽头水平,离后正 中线旁开约3寸处,它不同于环跳 穴。说到底,治疗坐骨神经痛,必须 刺中坐骨神经。患者选俯卧位,在平 臀后纹处以一夫法来定位。 ?、针法:以夹持进针法,用一块酒精棉球夹住针尖,垂直进针约 2寸深,很容易刺中坐骨神经,一刺中坐骨神经,患者的针感就会一直传到足跟部,疗效就会很好。昆仑穴用1寸针,直刺,以得气为佳。治疗坐骨神经痛,主要考虑疼痛是由上向下传的,而且要同时针肾俞、大肠俞。 ?、股三针:?、定位:箕门、伏兔、风市。 ?、解说:中风后遗症患者下肢瘫痪所表现出的症状就是活动无力、抬高和迈步艰难,下肢的运动主要是由上段带动下段,也就是以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肌群带动下肢的抬高和迈步,从解剖学角度来说,箕门、伏兔、风市三穴分别位处于上述肌群,从经络学来说,三穴又分属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有补益气血、通经活络、解除痉挛之作用。 ?、针法:均以1.5寸毫针。于血海穴上6寸、缝匠肌内侧缘取箕门穴,髌骨外上缘上6 寸取伏兔穴,以简便取穴法取风市穴,每针均要求得气。以下肢无力为主者,三穴均用补法 “虚则补之”,以下肢肌张力亢进为主者,三穴均用泻法“盛则泻之”。 ?、耳三针:?、定位:听宫、听会、完骨。 ?、解说:靳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听宫和听会都须张口取穴,均位于耳前,两穴深刺均可达内耳。但按“针灸不过数处”原则,只在耳前选用了听宫、听会两穴。耳后有翳风和完骨穴,翳风虽对耳病有治疗作用,但主要是治疗面神经疾病,而完骨穴属足少阳胆经过耳后之穴,足少阳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另外它又是足少阳、太阳之交会穴,完骨穴对耳部疾病的治疗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临床发现,从完骨穴在向内耳方向入针,可直达病所,针感特别强,疗效也特别好。“耳三针”对神经性耳聋的疗效较好。 ?、针法:采用坐位或仰卧位。关键是针的深浅。对于耳鸣、耳聋和听力下降等疾病都是内因致病。需要深刺以达病位,深刺才有效。听宫穴和听会穴都必须张口取穴,选取1.5寸毫针慢慢进针,可以针刺1.2寸深。入针后令患者合上口,针是不会弯曲的。完骨穴在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针前应选用手指按压并探穴,用1.5寸毫针向耳内方向慢慢以深刺,进针1.2寸左右。配穴多数用中渚、外关、合谷、“四神针”、“颞三针”和“脑三针”。 ?、踝三针:?、定位:解溪、昆仑、太溪。 ?、解说:“踝三针”主要用来治疗踝关节的病变,如扭伤、关节骨质增生、劳损、踝关节的肿痛,或者肿而不痛,小儿脑瘫的足跟不着地,起到一种利水消肿的作用。昆仑和太溪都与水有关,肾性消肿也可以使用。 ?、针法:针解溪穴前最好用指按压并探穴,探准凹陷处入针,可刺0.8,1寸深,针感可以放射至踝关节左右或周围者为佳;昆仑和太溪穴都 在足跟腱与内外踝之间,往往两针相互透刺,针感就会很强,太溪穴的针感往往传到足底部,而昆仑穴的针感可以传到足趾端。 ?、鼻三针:?、定位:迎香、上迎香、印堂。 ?、解说:“鼻三针”用来治疗有关鼻 部疾病的。三个穴位分别位于鼻子的上、 中、下三部,并分布于鼻腔周围,迎香穴 为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处鼻翼旁,肺与大 肠相表里,鼻为肺之处窍。迎香为首选穴 位;鼻通位于鼻中段,平时鼻塞时,以双 食指按揉该穴,即可见效;印堂位于鼻要 部,位处督脉上,督脉恰好经过鼻梁的正 中,为治疗鼻疾之要穴。 ?、针法:多选用仰卧位施针。若是过敏性鼻炎,鼻根部的穴位以印堂穴为主; 若慢性鼻炎,多属阳明经有热,应将印堂穴改为攒竹穴。攒竹穴是阳明经与太阳经 交接的部位,慢性鼻炎多与阳明经病变有关,并且常可在该穴上出现明显的压痛点,或自觉该穴有酸、胀或痛的感觉。 临床上无论是慢性或过敏性鼻炎,常加用“四神针”以达到“通天气”的目的。若是过敏性鼻炎,针迎香穴的时候往往横向刺,选1寸或1.5寸,针尖向鼻翼刺,刺5,8 分深;针 鼻通穴时,应先用食指按压一下穴位 以探准穴,如不探准穴位,针的深度 和角度不好掌握,很容易刺中鼻骨, 引起出血或疼痛,应向下斜刺,针5, 8分深;印堂穴要从上垂直向下平刺 达鼻根部。因刺激而流泪属正常现 象。两个迎香穴均须向鼻翼刺,看起 来好像两支针是对刺一样。若是慢性 鼻炎或鼻窦炎,流黄脓鼻涕,迎香就 需要向上沿鼻唇沟斜刺。 ?、眼三针:?、定位:眼? 针、眼?针、眼?针。 ?、解说:“眼三针”主要用来治疗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黄斑色素变性等内眼疾病,即眼底病。针刺治疗,疗程一般都在两个月以上。针“眼三针”前要选择质量好的(最好是新的)1.5寸毫针。眼?针在睛明穴上二分,要取仰卧位,令病人眼睑闭合,并用食指轻轻揉压一下穴位,了解眼球与眼眶之间的情况,若太靠近眼球或太靠近眼眶,都不容易入针,容易引起疼痛或出血。针的时候向眼底内缓慢地斜刺,用力要轻。进针过程中针下应当很松弛,不应该有阻力,若有可能针到了眼眶或针到了眼球。成人可针1.2,1.3寸深,这就是眼?针。 眼?针在下眼眶上缘,正对瞳孔,大约承泣穴的位臵。但这个穴位真正要刺入眼眶内。针前先要用食指探穴,在眼球和眼眶之间缓慢地进针, 可刺入1.2,1.3寸。眼?针在上眼眶的下缘,正对瞳孔,首先向眶下直刺3,4分,然后将针尾向上提,针尖向眼球后眼眶内斜刺,可针1.2,1.3寸。针刺“眼三针”时,一定要使病人放松,不要紧闭眼睑,不要眨眼,更不能乱动或哭闹。进针过程中,如遇有阻力或病人有刺痛感,不要勉强进针,应将针体慢慢退出少许或出针,调整方向再进针;若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有出血现象或过度紧张不合作或凝血功能缺陷,变放弃针刺,以免发生意外。 ?、针法:针完后,千万不要提插转捻,只能刮针。具体方法:以食指和中指紧贴针柄前, 无名指紧贴针柄后,用大拇指上下轻轻 刮动针柄。出针时要令病人放松,并按 进针方向和角度慢慢地退出。出针后必 须用干棉球压迫针孔和眼球,一般压迫5 分钟再放手,必要时压迫时间要长一些, 防止眼眶内出血。可随症加用:可用风 池穴,向鼻尖方向深刺1.2寸左右,针 感达眼部或向眼部放散为好。常加用手 腕上的养老穴和下肢的光明穴,取养老 穴时应嘱患者将手心向胸,并以食指先 探准穴位。“脑三针”对内眼病有独到的
/
本文档为【靳三针及张显臣之手三针、足三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