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全脑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02-02 23页 doc 50KB 46阅读

用户头像

is_792768

暂无简介

举报
全脑教育理论与实践全脑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韩宏宇 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全脑教育研究与实验》(见教科规办[2002]16号文件,课题批准号FBBOll050)、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全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见中国教育学会[200233]号文件)、两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思维规律与思维训练》(见教科规办[1991]12号文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研究》(见教科规办[1997]12号文件)和第111次香山科学会议论文《全脑功能开发的教学实践研...
全脑教育理论与实践
全脑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韩宏宇 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全脑教育研究与实验》(见教科规办[2002]16号文件,课题批准号FBBOll050)、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全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见中国教育学会[200233]号文件)、两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思维规律与思维训练》(见教科规办[1991]12号文件)、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研究》(见教科规办[1997]12号文件)和第111次香山科学会议论文《全脑功能开发的教学实践研究》的再深入研究与滚动发展,是适应脑科学时代、与时俱进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学术研讨会是与全脑教育课题同时诞生的孪生兄弟,为了逐步深入地研究课题,课题组从1993年至2004年相继召开了五次全国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展。2005年6月11至13日召开的全国第六次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学术研讨会暨“全脑教育研究与实验”、“全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课题研究终端成果会,又是一次学术研讨与课题研究结合的尝试。二十年多的科研实践证明了课题的设想——“全脑教育”就是“全人教育”,“全脑教育”、“全人教育”观就是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全脑教育”、“全人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我们全国第六次脑功能开发学术研讨暨两课题终端成果汇报会的中心议题是: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这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际步骤,是中国教育迎接21世纪“脑的世纪”的实际行动。 所谓全脑教育包括认识脑、开发脑、保护脑(含科学用脑)和营养脑的教育,其含义有四:第一,全面进行脑教育,即不但要开发全脑功能,进行全人教育,还要进行脑科学教育即认识脑、保护脑(含科学用脑)和营养脑的教育,进行与脑科学相关的心理学,思维科学等的教育;第二,着力进行全脑功能开发的全人教育,使左右脑、左右边缘系统协调发展,功能互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情绪与智能统一;第三,全脑教育是全人教育、全面素质教育、全程教育、立体教育、终身教育,目标是“整体的人”的发展,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和谐统一,德、智、体、美、劳、心和谐发展(不只是各项全面发展,而且是各项整体和谐发展);第四,全脑教育是综合教育,实施教育过程中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综合起来,将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思维学、教育学与学科教学统一起来,有综合学科、有学科综合,注意实践,学用统一,所有学科教育都是全人教育、多元智能教育、综合育人的学科。 全脑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依据,是教育创新,是新课标的新理念,是当代人类的先进思维方式,反映了当代综合、全息、和谐、统一的基本特点。 一、“全脑教育”课题的由来 (一)课题从实践中来 1979年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追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问题,见物不见人,忽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忽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忽视心理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教材编写和教研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是开始研究这个课题。1981年在抓魏书生老师教书育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这个典型的同时,写出了论文《在阅读教 学中教会学生思维》,发表后,《新华文摘》摘登目录。1985年编写了《中学语文自学能力训练》、《中学语文思维训练》,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刊《语文教学论坛》上连载,同时,主持研究学科思维训练这个课题。1989年编写了第一套思维训练指导丛书《幼儿思维训练》,共三册,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0年编写了第二套、第三套思维训练指导丛书,即《小学语文思维训练》12册、《小学数学思维训练》12册,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经过十年育苗,我们以“思维规律与思维训练研究”为题,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项目,1991年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 (二) 从“思维训练”到“脑功能开发” “八五”期间《思维规律与思维训练研究》重点还是学科思维训练,1991年3月,我在总结前阶段实验的基础上写出了《学科思维训练研究》,提出了学科思维训练的定义、内容,应遵循的规律和必须采用的方法。给学科思维训练下的定义上了田运教授主编的《思维辞典》。这篇论文后来发表在中国教育学会会刊《中国教育学刊》上,《教育文摘周报》转载。其中学科思维训练的内容:思维器官、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训练成为各个学科、各年级进行学科思维训练的实验变量,即自变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善人格、强调自觉施加实验因素,这就是今天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中后两者,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再与学科教学统一起来,当年就实现了今天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尤为突出的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在整个课题系统已形成共识。学科思维训练遵循四条基本规律为:统一律、适应律、适时律、适度律,经过实验证明是科学的,体现了立体、网络、辩证的思维,这正是现行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学科思维训练评估目标和方法,也与新课标评估要求一致,只是其中突出了思维心理和思维品质的评估。这时在国内外针对过去教育重视左脑功能,忽视右脑开发的弊端,掀起右脑开发热潮,开发右脑、右脑革命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标志。但在学科思维训练的实践中,考察人类思维发展史,发现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综合就是创新。所以,提出在全脑功能开发的同时,重视右脑功能的开发,左右脑协调发展的观点。开发脑功能的主要途径是思维训练,在学校主渠道是学科思维训练。1992年12月11日至14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市学府宾馆召开全国脑功能开发课题负责人会议(卓晴君所长主持会议;赵学漱老师筹办会议),我在会上发言,阐明上述观点。1993年《教育研究》第10期发表了《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这篇论文,形成了全脑教育、全脑功能开发的论点,课题组成员发表了一批论文和实验报告,1993年12月《中国人思维方式新探》由辽宁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张岱年先生给写了序言。1993年5月、1994年5月、1995年5月,连续三年召开了三次全国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学术研讨会。编写学科思维训练指导书7种57册,在12个省市,1600多所学校开展了教学实验,实验教师3000多人,实验班学生28万。为培训实验教师我讲课780节,听实验课208节。在中学高级教师进修班开设学科思维教育课,中文开《语文教育思维学》、数学开《中学数学思维训练》(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编发研究简报5期,课题研 文选和文摘),目录索引一部。1995年6月接待了美国来华教育考察团一行39究参考资料一部( 人,交换了有关论文资料,受到美国同行的欢迎。1996年完成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优秀成果选编,获教育部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1997年滚动为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研究》。 (三)从“脑功能开发”到“全脑功能开发”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研究》开题的立足点就是“全脑功能开发”,全脑功能开发就是全面素质教育,主旨是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进一步认识和揭示人脑思维的规律和思维发展的规律。依据规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应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训练学生的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器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个性,从而使学生加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九五”课题研究分四部分,第一是理论研究,发表了《学科思维训练与素质教育》(1997年10月)、《提高人才素质的根本措 施——谈儿童全脑开发问题》(1998年11月)、《脑功能开发与提高人才素质》(1999年1月)、《全脑功能开发的教学实践研究》(1999年《现代特殊教育》第二期)、《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优秀成果选编》(1999年6月,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是应用研究和教学实验,继续编写学科思维训练指导书,在大、中、小、幼开展全脑功能开发与学科思维训练实验,及胎儿脑功能开发、教师职业能力倾向思维训练实验。第三是实验教师培训。第四是思维训练工具和综合技术开发,如快速阅读记忆、机智速算、简快作文等。“九五”“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为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1999年1月教育部、科技部共同召开第111次香山科学会议,讨论“脑高级功能和智力潜能”开发问题(韦钰副部长参加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本课题负责人韩宏宇教授以《全脑功能开发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应邀正式参加会议。会后《现代特 (与张光鉴、刘力的文章同时发表),5月被选为迈向21世纪世界华文教育论殊教育》选用发表 坛论文,应邀参加大会(泰国曼谷),获优秀论文奖和证书。2000年12月本课题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鉴定验收。在香山会议上科学家们从理论到实践肯定了“全脑功能开发”的理论,李岚清同志也强调“要提全脑开发”。 (四)从“全脑功能开发”到“全脑教育” “脑功能开发与思维训练”研究与实验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建设,为把这项研究继续下去,2001年我们首先申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题为“全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简称“全脑创新”。“全脑功能开发”是“九五”课题的继承和发展,“创新思维训练”,是适应新形势的重点突破。随之又申报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全脑教育研究与实验”。因为,“全脑创新”必须首先研究脑,认识脑。脑科学是当代世界科学的前沿学科,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思维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巨大的潜在战略价值,它的研究成果将促进信息科学、人工智能、医学、心理学、思维科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的综合发展。E?威尔逊1983年就预言“下一个世纪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科学,特别是与大脑有关的社会科学(如思维科学),将取代物理学和生物学而成为整个科学的中心”。艾克尔斯预言:“世界上多数伟大的科学家都将研究脑”。《思维科学》的创建人钱学森教授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理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教育学与学习学都将从脑科学中寻找科学依据,从教育的演进和发展看人的生物学研究,每前进一步,教育发展就前进一步。国家振兴,科教先行,科教振兴,思维先行。所以,当代世界各国都重视脑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1989年美国第101届国会一致通过了10个州85名议员的联合提案,将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九十年代)作为“脑的十年”(The Decade of the Brain),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对此表示欢迎,希望成为世界性的行动。欧洲在1991年成立了“脑的十年”委员会。1996年在瑞士“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成立“欧美脑研究联盟”。日本于1996年完成了“脑科学时代”(TheAge。fBrainScience)的规划,制定了战略目标,投巨资,争取世界领先水平。与世界脑科学发展相适应,1992年,我国将脑功能及其细胞分子基础项目列入国家科委组织的“攀登”,1993年杨雄里院士组织编写了脑科学丛书。2001年11月我国加入世界脑研究计划,重点研究汉字脑成像等项目。1993年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正式创办了“香山科学会议”,对“脑的复杂性”、“脑功能”、“跨世纪的脑科学”、“脑高级功能与智力潜能开发”等专题进行讨论。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脑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只进行全脑功能开发是不够的,必须对我国广大青少年大力普及全脑教育,让他们从小认识自己的大脑,为将来研究脑,开发人工智能,参与世界仿生机器人竞争做准备;认识大脑的功能,认识大脑思维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按照规律自觉开发自己的全脑功能,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能自觉科学用脑、营养脑和保护脑。于是在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课题《全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后,我们又申报了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全脑教育研究与实验》。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两课题。 二、全脑教育研究的科学依据 (一)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 从20世纪下半叶起,科学家凭借一系列先进的科技手段,深入大脑内部,乃至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来了解大脑,认识大脑,加之大批生物学、生理学、人类学、心理学、微电子学等研究人员的加盟和对各类研究成果的应用,更使脑科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将创立一系列新方法,包括若干全新原理的方法,把离子通道、突触、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等概念与脑高级功能之间沟通起来。现有的脑成像技术的时间、空间分辩能力将大幅度提高,新的无创伤检测活动的技术将进一步发展起来。在清醒动物上,多电极同时记不同脑区神经元的技术将出现突破,从而更紧密把神经元群体的活动和高级功能联系起来,计算神经科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揭示脑执行各种 高级功能的算法。新的概念将不断引入脑科学中,把脑 功能看作是脑与环境作适应性相互作用的自组织过程 的动力学分析,非线性系统分析,已经开始用于知觉的 模型。基于神经生物学的实验资料,具有透彻的数学脑 和物理上的分析的脑高级功能模型,有可能在脑科学中 产生重大突破。 对此,许多人感叹,大脑这个“不能打开的黑箱” “正在变成颜色越来越浅的灰箱”、“不能打开的黑箱”正在绽开条条缝隙,让人们逐渐窥见其中奥秘,使我们认识脑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脑的高级功能的方法,从黑箱到灰箱,并走向白箱。 根据美国科学家斯佩里、波根(joseph Bogen)、葛萨纳嘉(Michael Gazzanga)三人的在70 年代进行的著名“分脑手术”的研究成果,建立人脑左右二分模型之后不久,美国国家健康学会神经系统科学家麦克连(Paul Maclean)根据人类进化历程,提出三分模型学说,认为人脑依次由爬虫类脑,哺乳类脑和新皮质的构成,主要的是他注意到人脑的“边缘系统”,研究证明边缘新皮层是有神经的,有突触的,因此和半脑新皮层具有同样的思维功能。凭借斯佩里和麦克连的研究成果,即大脑皮层的两个半脑(斯佩里理论)和边缘系统两个半脑(麦克连理论)为生理学依据,著名的全脑技术创始人奈德?赫曼(Nedhenmann)提出他的四大象限全脑模型学说(见图),赫曼用一个小棋比喻四大象限全脑模型。 通过这个类比可以感到大脑及边缘系统各个思维部位是如何组成思维网络,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要下活这盘棋,就得动用四副棋盘上的所有棋子,注意四大象限之间相互关系。这是我们进行全脑教育的生理学、脑科学的依据。全脑教育重视脑的各个功能区分工,又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全脑协调发展,使人的全面素质和谐提高。 (二)思维科学研究成果 人类科学发展史也就是一部思维发展史,人的思维方式由原始的综合到学科分化,高度分化到高度综合,高度科学分化到高度统一的综合。 纵观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就是由综合走向分化再走向综合,继而走向更进一步分化和更高一层综合的螺旋形上升的发展过程。随着现代科学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人类对整个物质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同时还把事物的发展放到特定的系统中来认识,从而使整个科学理论在更高的层次上出现综合化和控体化的趋势。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原来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传统学科架起了“桥梁”。传统学科那种泾渭分明的界限开始逐渐消失,新兴的过渡或边缘学科把原来脱节的学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恰恰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人类思维也经历了综合——分析——再综合、形象——抽象——综合,左脑——右脑——全脑(左右脑结合)、整体——分解——再整体,螺旋向上的过程。 人类原始思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初级阶段的实象思维。实象思维通过试误、调节、选择、适应与优化的反复过程,趋向于合乎规律。它的基本特征是直接的现实性、具体性、直观性和不脱离动作的随机性。第二,中级阶段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实象思维的发展,它可 以在不出现实物或行为结果的情况下,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形象,凭借形象间接地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关系。形象思维已不停留在现象的表面,而是凭借带有概括性、典型性的形象,生动、具体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形象思维可以把不同的记忆表象重新组合,构想出许多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新形象,从而产生了幻想。第三,高级阶段,形象思维进一步发展,开始孕育抽象思维。总体来看,原始思维是形象的、整体的、综合的,虽然是初级阶段,但属右脑型的思维。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思维方式都有共同特征,比如浑沌的擅体性和朴素的辩证思想。但也各有自己的特性,如直觉性,就是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中国古代不但重视“直觉”、“悟”的作用,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相当有价值的见解。如八卦图像就是以八组最简练的线条图案对天地万物总体关系的象征和表达,这就是古代中国人对宇宙图景的模式概括。这种取象方法,中国古代文字制作中已经充分运用。这种思维方式的延续,促进了中国人右脑功能的发展。 近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商业,需要自由竞争,他们提倡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桎梏。以自然科学理论反对封建神学谬论。当时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以实验为主,在科学实验基础上“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自然界的各种过程和事物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四百多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这种科学分化,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并大大推进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使科学研究达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形成了许多相互独立的学科领域。这种偏重左脑型的思维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形成了偏重分析,偏重系统理性知识的课程设置。但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分化是脱离综合而片面发展的。19世纪中期提出的自然现象的内在联系还不足以广泛冲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尤其是17、18世纪形成的分门别类研究事物的习惯,给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带来一些偏见,使人们局限于狭隘的专业知识领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与此同时,在思维方式上形成一种孤立地、静止地考察问题的习惯。因而“堵塞了自己从了解部分到了解整体,到洞察联系的道路”。当然,从人类认识能力看,这一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古代“天地合一”笼统含混的整体思想相比较,确实有了了不起的进步。所以,一些科学家往往以“专”为荣,于是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对某一事物甚至事物的某一方面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这样科学便成了专家们在日益狭窄的学科领域进行的事业。结果使各门学科在思想上、内容上、语言上、方法上都互不相通,孤立地向前发展,看不到统一完整的自然科学世界,更看不到完整的全息的宇宙时空。从某种意义上看,在这种“左脑优势型”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其视野受到严重的限制。事实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本来都是相互联系的,是各种规律互相交织在一起的整体。人类要认识到这一点,必须掌握大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科学分化正是获得实证材料的必经之路。此外,科学的发展也受到机械论哲学思想的支配和大工业生产专业分工影响,这也是科学分化日趋精细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分化,每门学科各循其特有发展路线前进,为现代科学大综合、大统一做了准备。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由于物理学的伟大革命,不仅打开了自然界微观和宏观的大门,开拓了人类认识的广阔领域,而且促进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把分化与综合的两种趋势紧紧地联系起来,“自然科学现在已发展到如此程度,以致它再也不能逃避辩证的综合了。”因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由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和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链条,这是一个任何一处都不能打断的链条。这个链条之所以一直被打断,是因为人们的认识水平不可能一下子就观察整个链条的存在,必须从一处开始,一节一节仔细观察,当把整个链条的各个环节考察完毕后,当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们在到达“顶峰”并很快认识到这是一种“虚幻”之后,才会回过头来从整体出发,把各个人为拆散了的环节串联起来,达到科学的综合,归还事物的本来面目。于是认识产生了一次新的飞跃。新的科学理论和全新的综合学科涌现出来。 当代科学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统一。其特点是高度分化的系统综合,与科学的前一个综 合有本质的不同。随着自然科学突破性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相对论、生物遗传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宇宙全息统一论等学科的建立,开拓了科学研究新领域,加速了科学分化。同时,各学科领域之间联系的契机增大,从不同层次不同方向进行跨学科的科学结合,产生了大量的交叉科学。科学分化和科学综合把科学之“网”越织越“细”,科学的系统综合的趋势越来越强。科学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维也随之发展,由线形的、静态的思维模式,向立体的、网络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模式发展。也正是这个时期,斯佩里博士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十分成功地揭示了大脑两半球的秘密,并且证明了这两个半球是高度专门化的,而且许多较高级的功能都集中在右半球。这一研究成果有力地推翻了左半球占优势的传统观念,证明了在许多方面右半球优于左半球。右半球形象、综合、整体的思维能力,正是科学综合、网络思维急需的能力,所以人们提出“开发右脑”、“右脑革命”也是经济发展、科学进步的必然。 然而,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统一的科技时代,从“左脑优势说”转为“右脑优势说”,只讲“开发右脑”、“右脑革命”还是不够的。因为左脑分工的抽象思维、语言、理念、分析和计算能力等还需要发展。左、右两半球在功能上是互补的,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但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重视抽象思维,重视语言、数学,忽略形象思维、综合能力、创造能力,使右脑功能弱化,这不仅影响了右脑功能,使人缺少社会急需的形象思维、综合、创造能力,而且影响整个大脑发展。所以,我们主张在开发全脑功能的同时,应强调开发右脑功能。 由于近代科学分化的影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偏重分析,缺乏综合,特别是学科综合。今天科学发展已进入高度综合的时代,但由于历史惯性,我国的教育教学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基本上停留在科学分析时代,没有较大变化,很显然这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否则就会影响科技发展、社会前进。这是我们的新课程,也是我们倡导全人教育的依据。 (三)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成果 宇宙全息统一论是要在全息的基础上把整个宇宙统一起来,统一个整体。从科学方面看,也就是把一切学科统一起来,使之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宇宙全息统一论是研究宇宙各个部分之间、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全息统一现象、全息统一规律及其本质和机制的宇宙大统一理论。它不仅要一般地揭示一切领域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全息关系,而且还要具体揭示各系统与其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全息的机制,以便由此建立起全息控制论。宇宙全息统一论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强调科学的全息整体性。例如:肢节与人体的关系,中医学中的耳诊、面诊、鼻针疗法、手针疗法、足针疗法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将鼻、手、足的各个部位配属于相对应的脏腑身形,依此进行诊断和治疗。当腹腔脏器发生病变时,如胃脘痛和胰腺炎、阑尾炎等,反映在下肢胫骨外缘的一定部位和足阳明胃径循行路线上,便会出现压痛点,这说明小腿胫骨段就是人体信息的一个全息元。实际上,人的整个身体都是这样,无论肢节长短,只要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就是人体的一个缩影,即包含人体的全部信息。这些大大小小的节肢也就是存在于人体全息网的“小人”。而实际上,它们也就叫“人”。所以一个细胞便可以克隆人。 宇宙全息统一论是一门整体性的新学科。它既是理念科学又是应用科学,它既研究一般的全息理论,还研究一切科学领域的全息现象及其规律,从而建立起一系列全息分支学科,如:全息宇宙学、全息天文学、全息物理学、全息化学、全息生物学、全息人体学、全息思维科学、全息意识学、全息心理学、全息社会学、全息伦理学、全息语言学、全息数学、全息系统学、全息控制学、全息协同学、全息考古学、全息教育学„„等等。进一步建立起宇宙全息工程,如:天文全息工程、物理全息工程、化学全息工程、生物全息工程、人体全息工程、经络全息工程、气象全息工程„„等等。所以,每个学科、每个教育环节也都含有全人教育的信息,教学科育全人,教学每时每刻都在教书育人。 (四)其它科学依据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现代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人才学、科学方法论中找到充分的科学依据。现实教育中的实践依据就更充分,由于只重智力不重全人教育,神童由于不能与人交往而出家,硕博连读的神童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被劝退学,文科状元30多岁的博士正厅级干部,由于大贪被判死刑。这都是没进行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的后果。 三、全脑教育研究的内容 (一)认识脑 认识脑即认识脑的结构和功能,采用的方法有三:第一是白箱方法,吸取脑科学、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技术,用解剖分析法、无创伤性脑成像技术,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l)、核磁共振成像(Ni~IRl)、微机化电极、脑电图(FFG)和脑磁图(MEG)及本课题组自己研究的脑象图技术,认识脑的结构和全脑功能;第二是黑箱方法,根据古今中外科学家对人脑思维过程的大量观察研究,发现和认识人脑的思维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从规律来看全脑的功能和结构,即吸取哲学思维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理代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成果,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理论法、历史法、典型人物思维心理分析法及发散思维法、比较法、分析法、归纳法、综合法;第三,将前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全脑结构和功能,找出规律,按规律开发全脑功能、这部分要写成科普作品,作为新课程资源开选修课。 (二)开发脑 在教育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开发全脑功能,进行全人教育,使左右脑、左右边缘系统协调发展,功能互补,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情绪与智能统一,智力与人格整体发展,品德、智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德、智、体、美、劳、心和谐统一发展。 开发脑主要是开发脑的高级功能和智力潜能,途径仍是思维训练,主要是学科思维训练,重点是自主创新思维训练。其主要内容是:?思维心理训练:动机(立志)、兴趣、情感、意志、好奇心、自制力、成功欲等;?思维形式训练:形象(直觉)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灵感(顿悟)思维、创新(综合)思维(重点);?思维方法训练:发散和聚敛思维、纵向和横向思维、顺向和逆向思维、线形平面、立体、网络思维,重点是辩证思维;?思维品质训练: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重点是创造性;?思维器官训练。人脑发育促进思维发展,反之,思维训练也促进人脑发达,用进废退。除上述五点,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外,还可以用肢体运动(体操)等方法。 ?基础理论研究 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综合、全息、和谐、统一”理念和思维方式,吸取当代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思维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将其综合起来,即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起来。认识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和揭示人脑思维与创新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运用白箱方法、黑箱方法,并将二者结合起来(灰箱方法),深入研究人脑的结构和功能,进一步认识和揭示人脑思维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思维与创新的规律,形成理论著作和科普著作,为全脑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应用研究 依据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全脑教育丛书理论框架,编写大、中、小、幼、胎全脑教育指导丛书,如:胎儿全脑教育,幼儿全脑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各学科全脑教育,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快速读写算全脑教育,教师职业思维训练等。 ?教育实验 (1)家长与优育教育实验;(2)胎教与婴幼儿全脑功能开发研究与实验:(3)幼儿全脑教育实 小学生全脑教育(各个学科)实验;(5)中学生全脑教育(各个学科)实验:(6)大学生全脑验;(4) 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实验:(7)儿童早期开智实验:(8)儿童哲学思维训练实验:(9)韵语识字、汉字源流开智实验;(10)中小学生抗干扰记忆实验;(11)中小学生快速高效阅读、简快作文思维训练实验;(12)中小学生机智速算及前十名策略、发明创造思维训练实验:(13)职业院校职业能倾思维训练实验。 ?师资培训 对各级各类实验教师进行全脑教育思想和研究与实验方法培训。 ?脑教育与创新思维训练教具研制和产品开发。 ?全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题库建设。 (三)保护脑 1(科学用脑:全脑功能开发要遵循四条基本原则:?统一律,将全脑功能开发、全人教育、思维训练与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统一起来; ?适应律,平衡——不平衡(同化或顺应——平衡;?适时律,依据人脑发育关键期的理论,不失时机地进行相应的脑功能开发;?适度律,依据人的各个年龄段大脑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开发脑功能,不超越阶 详见“全脑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用脑要注意人体段,过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浪费人生( 生物钟,利用规律,用科学与民主的方法解放大脑。 2(保护和营养脑:保护脑包括预防脑病,防止脑损伤;学习健脑增智术,如:游戏健脑、娱乐健脑、保健健脑、音乐健脑、运动健脑、充分睡眠健脑等。营养脑是通过科学饮食,保证大脑充足的营养供应。 (四)全脑教育的课程 全脑教育的课程分为综合学科,学科综合。综合学科课,如城市设计、矿井建筑、生态农业等的全脑教育。学科综合课,如语文全脑教育、数学全脑教育、全脑教育、哲学全脑教育、历史全脑教育、生物全脑教育、物理全脑教育、化学全脑教育、地理全脑教育、艺术全脑教育、体育全脑教育等。 四、全脑教育的课堂教学 全脑教育落实在学科教育中主要表现是全脑功能开发、全人教育,这是学校进行全脑教育的主渠道,所以全脑教育主要是学科教学中进行,这样全脑功能开发、全人教育课堂教学创新便成为全脑教育的关键环节。 (一)全脑教育教学的观念 全脑教学就是全脑功能开发、全人教育教学,这是全新的教学。从事这种教学,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都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以“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全人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教育(包括学科教育)是为了“整体的人”的发展的教学观念,将德、智、体、美、劳、心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统一在学科教育之中,教单科育全人。 人的发展主要靠主动发展,自主发展,这样必须用开放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解放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头脑,发挥师生及家长的积极主动性,创造一个愉快的、自主的、积极向上的、革新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全脑学习、自主创新的主人。 (二)全脑教育教学的思维方式 从事全脑教育和全脑学习,师生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变线型的、平面的、孤立静止的思模式为立体的、网状的、全息动态的思维模式。由唯心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为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坚持“综合、全息、和谐、统一”。 (三)全脑教育的教学行为 教师从事全脑教学必须有科学与民主思想指导下的民主作风,在倾听、微笑、点头、分析、鼓励、赞扬、赏识中给学生的思维松绑:通过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寻找资料,获取思维与创新的线索与信息;帮助学生自己确定人生目标,自我设计、自我教育、自学、自我管理、自我鞭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协同教学、讨论教学、创新教学,用头脑风暴法(也称脑力激荡法)使师师、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相互激荡,激发灵感,发生连锁反应,引导思维创新,激发师生创新的动机和兴趣、情感和意志、志向和理想,激励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创新,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创新的乐趣,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善人格。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深邃哲思、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高尚的人格、全方位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必 须的,这是用榜样实施全脑教育、全人教育。 (四)全脑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1(统一律 这是全脑教育、全人教育在学科教育中最基本的规律,这一规律要求学科教育与全人教育、全脑功能开发一体化。全人教育、全功能开发(包括创新思维训练)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主要是学科课程教育中、在学科能力训练中进行。学科教育要把全脑功能开发、全人教育作为自己必须的任务,在学科教育、学科教学中学习学科知识,提高学科能力,进行全脑教育、全人教育、全脑功能开发,简言之就是教书育人,教单科育全人。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开发全脑功能,提高学习能力,加速获取知识,提高全面素质,完善人格。学科学习和思维训练与全人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和谐统一,一箭双雕,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就是全脑教育的统一律。 2(适应律 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的教学是全新的,与过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全脑教育、全人教育是有机体内外环境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人不但要生理水平上适应环境,而且在心理水平和认识水平上也要适应环境。这种适应就是建构和不断重建与客体相适应的认知结构(或认知图式)。人的认知图式在不断变化,每遇到新事物、新信息,便试用原有的结构去同化,如获成功,即达到认知的暂时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力求调整(重构)原有结构(图式),或创立结构(图式)去同化新事物,以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平衡是暂时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一个低水平的平衡,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渡到较高水平的平衡。这样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全脑教育、全人教育也要遵循这一规律。 3(适度律 人的成长在生理上分为胎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各个阶段,人脑与思维的发展在各个年龄段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安排全脑教育、全脑功能开发与全人教育的程序时,必须按照各人年龄阶段的特点编排。超越了“阶段”,欲速则不达(特殊情况除外),过犹不及;降低了要求,则浪费了人生,这就是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的适度律。 人的脑细胞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0—3岁,这个阶段是脑细胞联结迅速增长的阶段,其中70,脑细胞的联结在这一期间内形成:第二阶段是4—13岁,中间包括一个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第三个阶段是14—20岁。小学阶段(7—12岁),学生的思维方面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从具体的概念向抽象的概念思维发展,随着年级的增高,抽象概括的成分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形象思维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具体形象思维中逐渐萌生理念形象。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抽象思维发展的速度也逐渐加快,但初中生(12—15岁)和高中生(15—18岁)都有所不同。在初中生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虽然开始迅速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经验型的,他们的抽象思维这一切靠感性经验直接支持。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则进入了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初中生可以初步理解辩证思维,高中生则可以基本掌握辩证思维。 中学生形式思维的发展和辩证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形式思维的发展高于辩证思维的发展水平。相对而言,形式思维的发展稳定而匀速,辩证思维发展比较迅速。但两者毕竟都是一个人抽象思维的组成部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前者的发展为后者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者的发展又促使前者的水平更上一层楼。唯物辩证思维的发展对中学生德育、智育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因此在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必然将其作为训练重点。 中学阶段,形象思维也迅速发展,并且伴随着情感审美的发展而发展。灵感思维伴随着创新思维在中学阶段异常活跃,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学生每天都要通过影视接受大量的形象信息,这对开发右脑功能,发展形象思维和触发灵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都 是极其有利的条件。语文课、外语课中的文学作品及记叙类文章的阅读、写作,数学课中的空间想象等,都需要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为此,中学阶段,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发展,也必须作为训练重点。 4(适时律 人的能力发展关键期的理论为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的适时律提供了理论依据。人脑发展和思维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是不均衡的,有时快,有时慢,在某一时期,人脑对外界刺激的变化特别敏感,容易接受特定影响而获得某种能力,这就是人脑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称“敏感期”或“最佳期”。能力发展关键期现象是与某种能力相应的脑结构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的,脑各部分神经组织的发展有固定规律的,在一定时期使之与外界接触,一旦接受刺激,就会发展,如果这一时期不给以相应刺激,它就会受到抑制,得不到发展,这就是用进废退规律。研究发现,脑重量的增长与思维发展有密切关系,脑重量增长的高峰期,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加速期;脑电波的发展与思维发展也有密切关系,在6岁(幼儿阶段)和13—14岁(初中阶段)是脑电波加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全脑教育、全人教育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适时进行,遵守适时的规律。 (五)全脑教学的几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的教学是在学科教育中的全人教育,主要自变量有德、智、体、美、劳(群)、心六个方面,六个方面是思维心理统一联系起来的。教学开始往往从思维心理入手,开动师生学习与思维的动力系统,如激发学习与思维的动机(立志)、兴趣、情感等,然后是与学科教学相统一的思维心理、思维形式、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思维器官的训练,在训练中改善思想品德、思维心理和思维品质,完善人格,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器官(脑),开发全脑功能,尤其是高级功能,进行全人教育。动力系统,智力系统,人格道德系统,互相促进,共同达到学科教育、全人教育的目标。 (六)全脑教学与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每个人的发展”、“整体的人”的发展,全脑教学的目标是全人教育,全面素质教育,这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全脑教育的认识脑、开发脑、保护脑(含科学用脑)和营养脑是新课程的重要资源。全脑教育理论是新课程的重要理论依据,新课程则是全脑功能开发、全人教育依托的载体,运用新课程、新教材,加入全脑教育的内容和自变量,并将二者融为一体,在不增加课时,不改变原教学计划,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提高了教学质量,落实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取得了一箭多雕的效果。 (七)全脑教育与多媒体教育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全脑教学所必须的,媒体教学和实践活动可使五官感知教学内容,使教学立体化验式教学,开发全脑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五、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的教学 (一)评价目标 目标是整个人的发展,即评价全人综合素质。这是全脑教育、全人教育和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即使人能持续整体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新课程改革规定的学科教育过程中进行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即情感、态度、道德(人格)、价值观。 (二)评价内容 全脑教育、全人教育与新课程的改革是同步的,在新课程的教学评价中,体现全脑教育、全人教育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要以全脑教育原理为依据,进行全人评价,即在新课程正常的教学评价中,体现思维形式: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创新思维(重点);思维方法: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线型思维、平面思维、立体思维、网络思维,重点是辩证思维;思维品质: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重点是创造性;思维心理:动机(立志)、兴趣、情感、意志、注意力、自制力、自信心、成 功欲等;人格:性格、爱好、特长、智力、技能、社会价值观和处世原则的评价;思维器官的评价;全脑的和谐发展,全身的均衡发育的评价;全人德、智、体、美、劳(群)、心整体、和谐发展的评价。 (三)评价方法 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目标和内容决定了评价方法,在试题评价中单科试题要体现综合,不但进行智能测试,还要进行道德心理测评;不但要测大脑创新思维,还要测动手操作的创新能力;不但要测记忆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测应用、分析、综合、评鉴能力;评价形式除了测量、考试之外,还要利用观察、记录、发表、扮演等方式配合、评价;评价要以鼓励、赏识为主,实事求是。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包括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群众评价。教师不要过早评价,要接受学生不同的正确或有道理的答案。教师要将几种评价联系起来,将日常评价与考试评价结合起来,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 六、全脑教育展望 根据全体课题成员及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要求(如上海市家长多次打电话索取课题研究资料,要对自己的孩子实施全脑教育),“十一五”期间要继续申报“全脑教育”课题,内容为“全脑教育与全人教育研究”,希望能批为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十一五”前一年将出版《全脑教育学》(已有框架和目录)。同时,在全国扩大教育实验面,办一批全脑教育实验学校,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群)、心和谐发展的,能自主创新的好学生。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理论系统和操作系统,修订《全脑教育学》。并进入课程教材系统,设计综合学科课,如全脑城市设计,全脑生态农业、胎儿全脑教育等;设计学科综合课,如语文全脑教育学、数学全脑教育学、英语全脑教育学、哲学全脑教育学、历史全脑教育学、生物全脑教育学、物理全脑教育学、化学全脑教育学、地理全脑教育学、艺术全脑教育学、体育全脑教育学等,以现行教材为依托编写大、中、小、幼各个学科全脑教育、全人教育指导书,着手编著全脑教育、全人教育管理学,同时出版一批认识脑、科学用脑、保护脑和营养脑的科普著作及科普教具、玩具。将全脑教育落到实处,以此献给祖国和人民。
/
本文档为【全脑教育理论与实践】,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