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首页 > 线粒体病

线粒体病

2017-09-26 16页 doc 34KB 36阅读

用户头像

is_482581

暂无简介

举报
线粒体病口述史访谈问题提纲设计1.1确定选题与受访者1.1.1确定选题明确口述史采访目的,实际上就是确定选题。恰当的选题是开展口述史采访的第一步,是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必要前提。选题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口述历史项目的成功与否。因此,在选择口述历史项目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慎重行事。首先,要判断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口述史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选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课题尤为关键。什么是重要现实意义?就是要考察这个课题所涉及内容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有没有或者在多大程度上产生过影响。什么...
线粒体病
口述史访谈问题提纲设计1.1确定选题与受访者1.1.1确定选题明确口述史采访目的,实际上就是确定选题。恰当的选题是开展口述史采访的第一步,是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必要前提。选题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整个口述历史项目的成功与否。因此,在选择口述历史项目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慎重行事。首先,要判断选题的意义与价值。口述史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选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的课题尤为关键。什么是重要现实意义?就是要考察这个课题所涉及内容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有没有或者在多大程度上产生过影响。什么是重要研究价值?就是不仅要看这个课题所涉及内容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产生过什么影响,还要考察这个课题学术界的研究状况。就是说,通过口述史采访,能否搜集到现有文献资料所缺、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历史资料,或者能否突破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围,丰富已有的文献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和深化历史研究的广度和层次。这是选择口述史采访项目的主要依据。其次,要考虑潜在的受访者寻找的难度。受访者是进行口述史采访的主角,找不到没有合适的受访者,采访根本无法进行。第三,要对口述史采访进行经费预算与人力估算。进行口述史采访,会发生不小的费用,需要团队运作,要根据现有的人力、物力,做好妥善的准备工作。1.1.2受访者的选择受访者的选择与确定选题有密切关系。有什么样的选题,就会有什么样的受访者,选题决定或规定了受访者的选择方向。然而,两者不是简单的对等关系,不是确定了选题,受访者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因为一个选题可能有很多貌似合适的受访者。假如我们要开展关于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口述历史项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受访者:其一,从上山下乡的时间维度选择,有运动一开始就下乡的,也有较晚参加的,时间跨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直到70年代末;其二,从空间维度选择,涉及到祖国各地、四面八方;从涉及人员角度选择,有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家庭、不同文化程度的知青人群,也有与这些知青发生密切关系的相关人员;就上山下乡的模式而言,主要有农场、兵团、干校和农村插队等。至于具体某一群体、某位知青的经历和命运,更是千差万别。对于这样一个口述历史项目,受访者的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个人以为,在受访者的选择方面,有三点应当注意:一是受访者能否提供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或信息,受访者要对访谈内容有确切的理解,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尽可能真实而又充分地讲述自己的经历与感受;二是受访者的身体状况要能完成访谈任务,尽量避免选择那些由于身体原因而无法清楚表达自己思想、不能完成访谈的受访者;三是受访者的选择要趋向合理性,可以根据受访者的生平经历、教育程度、职业、民族、性别等作出综合判断,划定不同类型,最好能实现互补互证,这样更能挖掘珍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在确定潜在的受访者后,要尽早与其联系,告知进行此次口述史采访的目的与主要内容、要达到的预期成果,以及受访者的权利与义务。此外,还要对每位受访者建立个人档案,其姓名、性别、年龄、信仰、职业、简历与联系方式等。1.2知识准备在确定选题与受访者后,口述史项目团队特别是采访者应根据选题情况,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口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口述史工作者不是在已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而是主动地发掘甚至是抢救可能消逝的活态文献,需要与受访者协作互动,因而要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而充足的知识准备则是访谈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口述史访谈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需要较为丰富的历史知识,会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许多相关知识。采访者只有具备相关的历史知识,才能在访谈中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起受访者的谈话兴致,发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否则,访谈中即便受访者提到了有发掘价值的历史线索,也可能被采访者所忽视。同时,采访者应对受访者所从事的专业或职业有所了解,以便与受访者进行顺利交流,有条件的话,应当选择本专业人员担当采访者。此外,口述史采访者最好能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访谈技巧。口述史采访的过程,是采访者与受访者交流互动的过程。其中,采访者是主动的,是采访的发起者,有明确的采访意图,并对采访的最终成果负责;受访者是被动的,是采访的对象,其谈话内容要受采访目标的制约。同时,采访者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有赖于受访者的配合,受访者的配合程度,将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功与否。因此,采访者需要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尊重受访者的人格尊严与个人习惯,避免因涉及敏感问题而影响访谈的正常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如期的效果。要尽量消除与受访者语言沟通上的障碍,因为“即使研究者和受访者使用同一种语言,研究者也要有敏锐的感觉,不同社会阶层、年龄、族群及性别的受访者,对于语言使用,发音与说话方式,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访谈者应尽量减少因语言差异所导致的隔阂”。〔2〕这是进行口述史采访必须注意的问题。1.3采访提纲对于口述史采访来说,一个详细的采访提纲非常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采访的成败。为了准备采访提纲,采访者必须尽可能地对受访者有更多的了解,包括他(她)的人生经历、专业发展、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社会关系等。口述史采访不同于一般的新闻采访,它所关注的往往不是受访者的一段经历、某一个具体事件,而是对受访者全面的、完整的记录。因此,对于受访者知道得越多,越容易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受访者的积极性,从而挖掘保存在受访者脑海中历史记忆。2018年,笔者在草拟对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家和先生与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先生的采访提纲时,首先对两位先生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广泛收集与阅读,分别编制了较为详细的《刘家和先生年表》《刘家和先生著作目录》《全山石先生年谱》(包括《全山石先生著作目录》《全山石先生参展证书目录》《全山石先生荣誉证书和聘书目录》)等。以此为基础,再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事件对其学术生涯和专业发展的重要程度,既照顾其生活道路的连续性,又避免没有重点的平铺直叙,有重点,有亮点。实践证明,由于准备了较为详尽的采访提纲,为后来的采访顺利开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1.4组建团队口述历史采访项目往往不是一个人所能独立完成,需要组建一个工作团队协作进行。由于口述历史项目的性质、规模各不相同,因而组建团队也应根据项目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一个口述史采访工作团队应由下列人员组成:项目负责人、学术顾问、导演、摄像、录音、后期制作人员;如果受访者是外国人或少数民族语言使用区或重方言区,不能与汉语普通话进行访谈,则还需配备翻译人员。团队成员各自职责如下:项目负责人:负责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调查提纲的设计;拍摄记录过程中的提问、记录;填写工作日志;后期文稿的转录、校注、编辑与整理。学术顾问:负责项目拍摄的专业指导,如果条件允许,也可担任口述采访者;需是项目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全程参与项目工作。导演:负责整体拍摄内容及质量,统一指导现场拍摄、录音、用光以及后期剪辑等,具备至少具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具备一定的拍摄基础。摄像:负责数字化影像记录,现场摄像、摄影,完成导演及项目拍摄要求,填写场记单、工作日志中相应内容。要求至少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或一定的拍摄基础。录音:负责拍摄现场录音,要求熟悉录音设备,能准确判断现场录音环境,处理出现的技术问题,至少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后期制作:负责文献片、综述片的剪辑制作,影片制作过程中的调光、调色、艺术化处理等工作内容,要求至少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翻译:负责给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翻译外语、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转换。要求熟练掌握该种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进行的口述史项目有—定的了解。1.5物质准备口述史采访不同于传统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与人力、物力,因此在开展口述史采访前,一定要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作为口述史采访工作团队,首先需要解决经费的来源问题,并对将要开展的口述史项目进行前期预算,合理安排经费支出,购买访谈所需的各种器材,如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等。在购买相关设备时,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好的产品,以保证访谈录音或摄像的质量和效果。同时,相关人员还必须熟悉各种设备的操作技能,在访谈前对各种设备进行“认真检查和实验,使其能正常工作,以免出现故障而影响采访正常进行”。〔3〕较好的访谈设备,可以为口述访谈的进行提供很大的便利。2访谈过程中的操作要领前期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即进入到口述史访谈环节。访谈是口述史采访的中心环节,前期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将在访谈过程中体现,并决定口述史采访的最终成果。换句话说,访谈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口述史项目的成败。在口述史访谈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操作要领:2.1注意访谈细节口述史采访是采访者与受访者的一种互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体现。因此,在访谈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首先,要布置较为舒适的采访环境。在选择访谈地点时,应尽可能选择受访者熟悉和较为安静的环境,如家里、办公室或是其他受访者熟悉的场所,既要让受访者在较为熟悉的环境中从容地接受采访,又要避免外界人员或噪音的干扰,确保访谈的顺利进行。如果采访是在采访者安排的一个特定环境中进行,则应尽可能为受访者提供舒适、轻松的谈话氛围,包括采访室的装饰风格、受访者的座椅、茶几等。在访谈开始前,应事先将设备调试好,保证设备能正常使用,可以随时开始正式访谈。此外,还应做好,一旦需要临时更换电池、噪音干扰等,不至影响采访的继续进行。其次,要注意访谈礼节,尊重受访者。采访者应确保在访谈当日按时(尽量提前)到达访谈地点,不能让受访者怀着焦虑的心情等待接受采访。如果受访者年迈多病,采访者最好能安排迎接。受访者到达访谈地点后,采访者要与受访者进行简单沟通,尽量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谈话气氛。对于受访者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要随意翻动,即便是与访谈有关的一些物品,也要在得到受访者许可的情况下才可。访谈开始前,如果发现受访者有衣着需要更换、整理,应征得受访者本人的同意,不可勉强。第三,要对访谈时间有所控制,不可随意拉长或变更访谈时间,除非征得受访者同意。所谓访谈时间,包括访谈日期、访谈次数、访谈时长等。访谈时间应与受访者协商确定。一次访谈的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尤其对于年迈体弱的受访者,—定要注意受访者的身体状况。通常情况下,一次采访在一个半小时或两个小时比较合理。访谈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受访者的身体情况与精神状态,考虑是否中间休息。如果采访者与受访者不在一个城市或相距较远,考虑到采访的时间与往返成本,还应对采访周期、行程和食宿等做出合理规划,并做好事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2.2提问要领对于口述史采访来说,采谈者的提问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最后的访谈结果以及后期研究的实现。在进行访谈以前,采访者应将所准备的采访提纲与受访者进行交流,将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告知受访者。在访谈中,要将访谈内容细化为便于言说的话题,尽可能使用人们熟悉的语言提出简明扼要的问题,尽量避免理论性太强、学究气太重的生硬问题。当采访者与受访者由于社会地位、文化差异而处于人际关系不太平衡的访谈状态时,采访者更要以诚恳的态度,虚心倾听受访者的谈话,宿小彼此间的距离感,以便让受访者在放松的心态下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意见。有时候,由于受访者文化程度较低,需要对谈话内容进行适当引导,否则,受访者可能会脱离采访主题,“这样记录的口述历史可能仅仅是受访者一部零散的叙述史,甚至可能是一场唠叨而已。”〔4〕因此,有必要根据不同的受访者,事先做出相应的访谈预案。—般来说,那些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较高的受访者,他们往往对于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较深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只要采访者有较充分的准备,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唤醒沉睡在他们脑海中的记忆发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不是什么难事。对于这样的受访者,采访者一定要有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不知从何入手问,这是口述采访面临的最大问题。问题是口述采访的向导,问题设计最为重要。对于文化层次较高也会说的人,问题设计最要紧,采访效率最高。”〔5〕2016年,我们对著名藏学家、编目专家、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黄明信先生进行口述史采访,黄老当时已是99岁高龄,记忆力难免有所减退。笔者为了唤醒黄老记忆深处对一些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的回忆,特地根据所掌握的相关资料,草拟了一份访谈提纲,对与他人生经历有过交集的卢木斋、黄钰生、冯文潜、柳无忌、蒋廷黻、雷海宗、李安宅等重要人物进行设问,保存了一部分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较低的受访者,访谈中一般应采取自然闲聊的方法,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一定的压力,本来知道的事情可能都表达不出来,或者有意回避不谈。一般来说,采访者的问题往往是直截了当的。但是,如果问题太直接,受访者的回答多半是简明扼要的,没有一点多余的信息。这样简单的一问一答,显得十分生硬,不可能取得良好的访谈效果,也不符合采访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对于那些社会地位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不宜采用结构严谨的访谈提纲,根据自己所拟的提纲逐个提问,而要用拉家常式的普通聊天方式入手,逐渐进入需要访谈的话题,待其心情放松后再让其展开叙述。有时候,也可采取启发性的提问方式,让受访者自动地将话题展开。2.3话题控制在口述史访谈过程中,采访者不仅要善于发问,还要善于倾听。采访者的访问技巧是否得宜,“将会直接影响到所获得的口述资料是否能够正确反映受访者的思想和观念。因此,访问者必须学习如何在访问的过程中,倾听受访者发自内心的声音。”〔6〕当受访者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之中时,采访者应尽量专心倾听,不插嘴、不打断,不强加自己的观点或与其争辩,也不要根据自己的采访提纲,随意转移话题。口述史访谈的目的是要获得传统文献所没有的历史资料,因此在访谈过程中出现与传统文献资料不一致的信息实属正常。即使受访者在叙述中有明显的记忆错误,一般情况下,也不要随意打断,以免影响受访者的讲述思路。有时候,受访者在讲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跑题”的情况,需要采访者具有—定的驾驭能力,把话题拉回到访谈的主题上来。同时,要避免让受访者较长时间地连续讲述,这样很容易出现内容的跳跃与简化现象,受访者一口气就把自己的故事讲完。一般来说,对于受访者的生平、人生经历,宜采用分段讲述的方式,采访者出题,受访者讲一段,逐次进行。在受访者讲述过程中,采访者应注意其中细节,对于某些可能隐含史实的细节,不可随意放过,要进行深入的挖掘,不厌其烦地进行追问。只有认真地倾听,深入地发掘,才能提升口述史采访的深度,记录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为历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2018年6月,笔者在采访全山石先生时,请他谈一下他第一次赴敦煌、新疆考察的经历。全老记忆清晰,谈兴甚浓,一口气讲了约一个半小时。我一直倾听,并注意他讲述中有待深入挖掘的话题,等中间休息以后,再用了差不多半天的时间,让他对其中发生的有趣故事和重要作品进行详细叙述,得以发掘以前关于全老文献资料中所没有的一些重要内容。在访谈过程中,采访者还要善于察颜观色,懂得随机应变。肢体语言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途径,一个人的生理与精神状态往往通过肢体语言自然地流露出来。采访者在访谈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受访者的面部表情及肢体动作,因为这些会透露受访者的感情变化以及对某些历史问题的态度,“访谈者要敏锐地观察受访者的这些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和访谈主题,当然也可以借题发挥”。〔7〕同时,受访者的一些肢体语言也能暗示受访者对所提问题是否感兴趣,以及受访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受访者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甚至反感,或者受访者有疲劳迹象,采访者应根据谈话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变更访谈问题,或者暂停访谈。如果暂停访谈,采访者需对刚结束的访谈进行记录备案,以便为下一次访谈做准备。2.4补充访谈在口述史采访结束以后,有时候会发现访谈所获取的信息不够,需要进行补充采访。为什么口述史采访不能一次完成?因为对于采访者来说,对于受访者的了解不太可能一次完成,起初准备的采访提纲不可能尽善尽美,对于受访者及其相关领域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对受访者来说,有时通过口述访谈,或许能激发更多的历史记忆收集到更多的历史可以补充到口述访谈内容中来。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受访者,采访者除了对其本人进行访谈外,还可以考虑对其家人、同学、同事、合作者、亲戚朋友进行补充访谈,对受访者的学习场所、工作场所、日常生活、生活环境、业余爱好等进行资料采集,以丰富采访内容,从而为口述史研究提供丰富、翔实而又生动的历史资料。3文本转录与编辑处理3.1文本转录口述史采访的最后成果,除了访谈中记录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还要将其转换成文本,转换成文字。将口述内容转换成文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人类的历史存在,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生活世界与文本世界。人类的生活世界是人类现在的活动世界,具有客观性、可知性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度性、暂存性、易逝性。人类的文本世界,则是通过记忆而保存下来。〔8〕个人通过大脑来进行记忆,只能在较短的时空内保存自己的活动踪迹。只有采用文本的形式,才能取得较为长久的记忆效果。所谓文本,主要有三种形式,即:文字文本、录音文本、图像/录像文本。这三种文本,不能互相取代。口述史采访得到的历史资料,主要是录音、图像和录像资料。图像与录像不可转换成文字文本,然而,录音资料可以转换成文字文本。对于历史研究来说,除了声音,还要有文字。将录音转换为文字,这一转录过程相当费事,经常比口述史采访的时间还要长。转录的过程,就是将口语转化成书面语(可适当保留受访者的一些语言风格),将方言翻译成普通话,用文字记录下来。口述史的文字转录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问一答式的,不断地在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来回变换;一种是只有答,不见问,略去采访者发问的文本表达方式。一般说来,在对口述文稿进行编辑处理前,还是采取第一种方式较好,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访谈的访谈过程。当然,如果受访者文化水平较高,逻辑比较清楚,讲述比较连贯,则略取采访者少量的提问,亦无大碍。此外,在进行文字转录时,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一人单独来做,边听边打字;二是两人合作,一个人听,一个人打字。将口述录音资料转换成文字文本,是一项较为复杂而又费时的工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不可胜胜任。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来做转录?笔者以为,第一,转录者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口述史采访的对象,有时是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的,有时是平时不太容易了解的,甚至是从来没有听说、涉及到相当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如果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往往对受访者的讲述不知所云,甚至找不到检索相关知识的途径。第二,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的情况下,应选择对受访内容有一定了解的人来做转录,比此前对此领域一无所知的人来做更为适宜。第三,如果存在语言问题,外语、少数民族语言或是方言比较难懂,则应找能懂相关语言的人来做,或请其担任语言顾问。3.2文本编辑从口述史采访的角度而论,将口述访谈内容转换成文字文本以后,就可以算作采访工作已经结束。不过,口述采访的目的不是为了纯粹的记录,还要进一步对所得口述史料进行整理、加以研究,还原真实可信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在文字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编辑,便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口述访谈资料进行文本编辑,除了忠实于受访者的口述史料,还要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与考订。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符合具有研究价值的口述文稿。所以,文本编辑不是简单的照录与编辑,具有编写、创作的性质。具体说来,文本编辑要注意以下几点:—是要注意内容的逻辑分析。在口述史采访过程中,有时候,受访者在讲述时不一定完全按照采访者事先所准备的提问展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而在访谈的内容中出现杂乱无序现象。因此,在文本编辑时,不仅要进行结构与文字的调整、文字的修饰,还要注意内容的逻辑分析问题,必须按事情的发展过程、用大家易懂的语言进行叙述。对于某些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要进行一定的分析,看讲述内容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存在遗漏。总之,根据事件的种类、按照时间顺序,是文本编辑必须遵循的原则。二是注意突出具有史料价值的内容。文本编辑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口述访谈只有经过整理,才能成为可阅读的史料。对于普通文本编辑,对访谈内容可能稍加归纳,就能成为可读的史料。只要编得符合逻辑,文字通顺,便于阅读就行。如果要对访谈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则要求编辑者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好的口述文本大多都是经过研究的,不是简单的文字转录或是理顺文字而已。文本编辑不是受访者说什么,就写什么,而应突出史料价值,将精华部分编写出来。如果没有多大史料价值,口述采访的时间再长、转录的文字再多,也没有多少意义,对于历史研究没有多大帮助。三是要对访谈内容进行适当扩充。有时候,因受访者文化水平不高,或是不善言辞/或是记忆欠缺’或是受访者不太愿意配合/讲述时语焉不详’语句不连贯,故事不完整。遇到类似情况,有时需要编辑者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或是所获得的文献资料,对访谈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同时,口语与书面语不同。口语的表达方式与文字的表述方式有不同之处/如语法上的不同、句式的不同。口语通常比较简短,有时会省略某些成分。因此,为了阅读的方便,有必要在文本编辑时,将一些句子表达完整,适当添加一些字句,文字上也可以做一点润色。而对重复、没有实际意义的一些口头语,则可以删去。四是要将访谈内容与已有文献进行互证。进行口述史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新的文献,补充已有文献的不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抛弃已有的文献资料。口述史采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受访者对于所述内容时间上模糊、故事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如果不加甄别,有将历史文本变成具有文学色彩的故事文本的可能。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必须与已有文献资料进行核对,对于受访者叙述中模糊不清甚至记忆错别的情况进行纠正。有关受访者本人的生平资料,有时候查一下其相关档案即可解决。如果出现文献资料不能补正,受访者所说内容存在疑问的情况,则应考虑是否有采访其他相关人员补充的可能,亦可暂时存疑。总之,一个完整的口述史采访,从最初的选题策划,到口述文本的最终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其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口述史采访目标的实现与质量水平,必须认真对待,耐心细致地勤勉从事,才能有望取得良好的工作业绩。
/
本文档为【线粒体病】,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