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教学]德语自学

2017-11-10 35页 doc 67KB 21阅读

用户头像

is_511210

暂无简介

举报
[教学]德语自学[教学]德语自学 英语杂谈』 [其他语种]我已学英语、日语,正在学德语(初级进中级)及西班牙语和韩语(零起点), 我已学了两门外语,一门自然是英语了,另一门是大学时考过英语六级之后开始自学的日语。后来因为有机会到日本去交换留学十个月,回来后国际日语一级也过了。去年到过美国出差开会五天,感到英语的沟通大致上没太大问题。平时看看美剧和日剧,都能听个七八成懂,所以英语和日语就不打算再继续深入了。 两个月前我开始自学德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初级阶段(我定义的初级是词汇量达到1000,掌握基本语法,德福试题阅读起来没有太大的障碍),现...
[教学]德语自学
[教学]德语自学 英语杂谈』 [其他语种]我已学英语、日语,正在学德语(初级进中级)及西班牙语和韩语(零起点), 我已学了两门外语,一门自然是英语了,另一门是大学时考过英语六级之后开始自学的日语。后来因为有机会到日本去交换留学十个月,回来后国际日语一级也过了。去年到过美国出差开会五天,感到英语的沟通大致上没太大问。平时看看美剧和日剧,都能听个七八成懂,所以英语和日语就不打算再继续深入了。 两个月前我开始自学德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初级阶段(我定义的初级是词汇量达到1000,掌握基本语法,德福试题阅读起来没有太大的障碍),现在正向中级进发(我定义的中级是词汇量达5000,掌握全面语法,可以去参加德福考试)。 从这个月起,我开始同时自学西班牙语和韩语。因为同时要推进德语,还要轮流学西班牙语和韩语,还有自己的工作要完成,所以不打算像德语那样一个月内就完成初级,希望是三个月内可以完成吧。 以后打算会学的外语还包括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法语、俄语、越南语和阿拉伯语。 我在天涯这里开了“小语种学习大本营”的博客:,会不断地发布学习这些外语的,在这个贴子里也会陆续地发布有关的情况,请也有在学这些外语的同好一起来交流讨论 这里只重贴一下《德语自学入门一月通攻语》,其余内容请在旧贴 里看。 自学德语入门一月通攻略 一、谁适合阅读本文 从题目就可以知道,本文是适合那些自学德语、并刚刚入门的人。这里有两个修饰语,一个是“自学”,一个是“入门”。以下就从这两个方面来说。 先说“入门”,也就是连德语的语音都完全不懂的一片空白之下开始的。我个人因为是学过英语的,所以这篇攻略也是以学过英语的人为假设对象。 再说“自学”。“自学”也者,是指在完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学习。在很多德语学习网站上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帖子:德语可以自学吗,浏览这些帖子,我发现比较共通的一个意见,都是认为由于德语实在是太难,刚刚入门的时候最好还是去参加一个培训班,有老师带着会好一些。 如果你有时间有精力有金钱有条件,那当然是这样。但如果你像我那样,生活在一个小城市里,德语这种小语种根本不可能有培训班开办,而你又不相信网上在线学习的方式,你就只能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学,那这篇文章对你就最适合了。 事实上,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几乎可以说是海量的学习资料都可以从网上下载,自学德语并不是难事,只要方法对头。事实上,这篇文章的要点,就是教你如何采用正确的方法来以一己之力攻破这号称极其困难的德语堡垒~ 二、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如前所述,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网上的学习资料数量巨大,我们不用愁没有教材,要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才能最好地适用于我们这种孤军奋战的自学者们。 (一)语音阶段 本文的题目是“一月通攻略”,很多正在学习德语的朋友一定会知道,新东方就出过一套叫“德语一月通”的网络课程。这套课程在网上可以免费下载,颇为流行,要找到并不困难。以下是其中一个可全面下载该套课程所有资料的网址: (请使用迅雷的连载,直接下载的地址已失效。PS:建议自学者们安装一个网页迅雷,这对于各位寻找与下载相关资料都很方便)。 不过据我所知,这套号称可以“一月通”的课程,似乎没有什么自学者真的在一个月内能把它全部学完并通了德语(真的交钱参加了这个课程的人情况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可是,这篇文章却是保证各位如果按着我这里说的方法去做,一月之内——最多一个半月——真的能做到基本通德语。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我绝对不是什么语言天才,而且我还有自己的正职工作要做,完全是利用业余的时间学成的。我只是一向相信适当的勤奋加上正确的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事实上,新东方这套“德语一月通”的教材,有很大的缺点,就是它没有课文,只是把要点写成四大部分(语音、词汇、语法和日常会话)让学习的人生吞活剥地强吃下去。这样脱离会话情景的方式学习语言,我不认为是正确的方式。一方面,这不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成就感,而没有兴趣与成就感,其实是很不利于以记忆为主要能力的语言学习的,而且会令学习变得更加艰苦,使人难以坚持下去。另一方面,退一步说,即使有人真的能在一个月内把这套课程里的内容都死记硬背了下来,也会很容易就遗忘掉。这相当于是一些所谓记忆力强的人做的表演秀,他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你提供的一大堆互不相干的资料记下来,然后马上一字不差地背出来给你听。但过得一两天甚至一两个小时后,他可能已经一个字都记不起来了。 所以,我并不主张完全以新东方的“德语一月通”为主干教材来自学。但是,不完全以它为主干教材,不等于就完全不用它。我的方法是,在学习语音的阶段,以它为主干教材;在语音之后的阶段,则以它为辅助教材。 刚才说过,“入门”的意思是指从连语音都不会的一片空白开始。所以一开始必须要学的就是语音。语音学习阶段可以安排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这一阶段就观看新东方的“德语一月通”的语音教学lsh。 我之所以主张学习语音时使用新东方这套课程,是因为它有老师讲解。(以后的部分可以不再听里面的老师讲解,直接看文本就行了。)在刚刚入门的时候,有老师讲解比完全靠自己看文本是要好得多的。毕竟学习者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什么都不懂,光靠看文字并听发音的音频文件,见到一大堆陌生的术语,人就会发怵。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那为什么要用新东方这套课程呢,网上也有一些视频文件是有老师讲解语音的啊,确实,我在网上至少见过两套讲解语音的视频文件,一套是“金盾音像出版社”出的《德语发音技巧》,是一个男的做主讲;另一套是“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德语入门》,是一个女的做主讲,负责发音的还是个德国女人,足够地道了。相比之下,新东方的这套课程被不少人批评里面的女老师(徐立华)说话太啰嗦,而且发音也比较中国音,不够地道。 首先,关于发音的问题,大家的批评是对的,新东方那套网络课程里的老师发音的确不好,所以我在后面会提出另外一些辅助性的教材,是大家应该反复地听并跟着读来学习正确发音的(包括前面提到的两套视频文件,大家也可以拿它作为发音来跟着练习)。 其次,关于说话啰嗦,我却反而认为那正是新东方这套网络课程的优点,也就是它真的像是在讲课,而不是像上述的那两套视频文件里的主讲人,从头到尾不说一句废话——这不是在上课,这只是在念书~如果只是要听念书,那我们直接看书好了,何必要找老师来听讲, 真正的课堂教学的好处,就是老师是会讲很多废话,可是这些所谓的废话,一方面是调节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让我们有时间慢慢地回味与消化各项重点与难点。讲 课的一个要点就是要不断地重复重点,让学生从老师的重复之中领悟到什么是重要的、困难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容易的(那些一句话带过的内容就是不重要的、容易的)。 当然,真正面对面的课堂教学,老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来掌握学生弄懂了没有,从而灵活地调节进度与重复的次数。这自然是新东方这套网络课程还是没法做到的。但不管怎么样,至少在我看到的这些网上视频教学中,新东方这套能真正地给我上课的感觉,而不是只是看到纸面的文字变成面无表情地坐在屏幕前的主讲人口中干巴巴地吐出来的声音。 而且,在我看过了新东方的这套网络课程中的语音部分之后,对比其它语音教材的编排,我感觉到新东方对于先讲什么、再讲什么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除了有一处的安排我觉得不够好,就是e作尾音时发轻声的那一点讲得太晚,以致我很早就已经发现这个音在单词的尾音里的发音不是发元音e,却奇怪为什么里面的老师始终不提这一点。直到很后的时候,关系也不是很大的地方,才略略带过。我认为应该在讲完e发元音之后就马上作此补充,说它在词尾时发轻音,是更为合适的)。 总之,以新东方这套网络课程为主干教材,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看一点地把它看完,主要是看什么字母组合发什么音的规律,同时配合用其它教材的音频文件来确保学习到正确的发音,这就是发音阶段的最佳学习方法。 那么,什么辅助性的语音教材比较好呢,前面已经提到过网上有两套语音教程的视频文件,在土豆、优酷之类的大型视频网站都能找到(但好像不是很齐全,也可以在一些德语学习论坛里找一下有没有整套下载,或者用网页迅雷的搜索功能来搜一下)。大家可以把这些视频文件都看一遍,主要是观看主讲人的嘴型(这就是视频的好处,可以看到发音正确时嘴巴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就拿着个镜子跟着模仿吧。当然也要跟读一遍里面举例的单词。 此外,专门的语音教材与相关音频文件也有很多,以权威性而论,我推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德语语音》(俗称“北大德语教程”的,在以下地址有下载:),以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德语发音与纠音》(以下地址下载:)。这两本书中,我尤其喜欢前一本的《德语语音》,因为它不仅可以用来在这个阶段学习语音,更可以在后面的阶段用来练习听力,所以后面还会再提到它的。 在我的电脑里,“语音”的文件夹里还存放了另外两套只有音频文件、没有找到文本的语音教程,一套叫《标准德语发音入门》,这套教程没有什么特别,如果能找得到,载下来听一下,跟读一下也可以,找不到也不用特别去找。 另一套的名字不详,是在以下这个地址下载到的: 。这套教程其实不好,绝对不适合入门自学者当作主干教材来使用,因为它其实只是依着字母表再加上三个在、o、u头上多了两点的德语特有的字母的顺序把德语的语音教一遍。但实际上德语的语音并不能用字母表全部概括出来,因此这套教程是误人子弟~ 但如果你已经学过了语音,那么这套教程倒是有一个优点,就是它在念单词例子时,会先念单词的发音,然后把组成这个单词的字母一个一个拼读出来。所以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不妨把这套教程用作听写单词的练习。就是听了单词发音之后按暂停,把你认为听到的单词写下来,然后再听它后面把字母一个个拼读,对照你自己写的,就能检查刚才你听对了单词没有。这相当于是有个老师帮你听写单词。这是其它语音教程都没有的功能,因为它们都只是把单词念一遍,这样除非你能同时找到文本,否则你无法检查自己听对了没有。 (二)基础阶段 语音通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基础阶段了。这一阶段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呢,最初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想法,刚好以前有位朋友学过德语,送了我一套《德语速成》,连书带磁带都齐全,所以我一开始就一边看着新东方的“德语一月通”学语音,一边以一天一课的速度 自学那本《德语速成》。《德语速成》也是有语音阶段的,但我主要是看语音阶段里面的对话部分。可是语音阶段没有任何的语法解释,很多时候我只能看着来猜,学起来很吃力,于是就萌生了要另外找一本语法讲解比较好的教材来自学。 那时我在网上搜集和下载了大量各种各样的教材,但一时之间都觉得没找到一本合适的。很多人夸奖《新求精德语》那一套好教材,但我看了一眼就知道这套书是绝对不适合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学入门的人的。因为这套教材全部都是德语,一个中文字都没有,完全没有老师在旁指导时,只会把脑子一片空白的自学者吓跑。这套教材大量应用于培训班里,这正是它才适合的地方,而不是我们这种全靠自学的人。我估计,这套教材可用于各位使用了我这篇文章里介绍的方法,一个月通了基本之后,拿来做听力练习。 在一个偶尔的情况之下,我找到一本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一名德语老师刘齐生撰写的一本100页不到(扣除目录、前言后)的薄薄的教材,名为《初级德语会话》(下载地址为:)。(后来我发现他经常编写这类薄薄的教材,还编写过一本叫《交际德语一周速成》,薄得网站上可以全文发布这本书,地址是:)我翻看了一下,马上就意识到这正是我想要找的教材~ 这本教材只有二十八课,每课有一段相当简短的对话,然后就是围绕着这段对话涉及到的一两种句型,用不同的词语替代了之后反复地操练。例如第一课围绕着对话中的一句“您学习德语”,就反复地用“我学习德语”、“你学习英语”、“他(她)学习法语”……这样替代着来操练这个句型。每课涉及的词汇量不多,语法的讲解简洁直接,但进度甚快,一本书学下来,基本的语法就都全部讲完了。这对于有畏难心理的初学者来说很容易上手入门。二十八课的数量,以一天一课的速度推进,刚好就是一个月能学完~事实上,当我学到二十课的时候,由于我同时也在看新东方“德语一月通”里的语法部分,发现基本上新东方里有涉及到的语法知识,这本书也都讲到了。也就是说,即使把语音阶段的一个星期时间也算进来,以这本书为主干教材,一个月就能学完基本的语法——至少是新东方那套号称是“一月通”的课程里有的语法,都学到了。如果完整地把这本书的二十八课都学完,那也只是一个月零一个星期不到,跟我前面保证的一个到一个半月的时间相比,还有宽裕。 客观来说,这本教材的优点,同时也明显是缺点。如词汇量太少,又如语法讲解过于简单,不够全面。但这些都不要紧,以它为主干教材,再辅以其它教材同时使用,就能弥补它的缺点。我们要充分利用的,是它的简洁保证了进度足够快、一个月内就能把基本的语法都给我们扫了一遍盲的优点。 辅助教材也不用很多,我自己只选了两本,一本还是前面说到的新东方“德语一月通”,另一本则是“德国之声”电台制作的广播语言讲座“说德语吗,那当然喽”。 先说后者,这是“德国之声”制作的讲座教材,网上流传很广,很容易就能找到文本和音频文件。(我是用网页迅雷以“德国之声”为关键词搜到的。PS:太傻论坛里这个地址中下载的内容是不齐全的,如系列一的文本只有24课,但其实总共应该是有26课的,音频文件更是只有23课。)这教材每课也就15分钟左右,加上查找单词、做课后练习和反复听里面的对话部分,一天花上半个小时就足够了。这样以每天一课的速度来推进,一个月下来就可以听完系列一。 这个系列因为是德国人制作的,它的优点当然是语音地道,整套教材就像一套广播剧,情节性强,可读性高,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但缺点却是一切外国人编写的教材都必定会有的,即语法讲解很不系统。(包括《走遍德国》那套教材也是这样,我见到网上有人骂它很烂,原因就是很浅的语法也要拖到很久之后才开始教。)这套教材我是用作听力教材的,因为它里面的对话是真人说话,而中国人编的教材,即使语音是多么的纯正(有些直接就是找德国人来录音的),但那些不叫说话,应该叫“朗读”~因为它们是没有语气,没有感情色彩的, 这样训练起来的听力是不真实的,一旦接触到真正的日常对话,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耳朵不灵光了。可是以我们初学者的程度,又不可能立即就去看德语电影、电视剧,那么这套教材里的人真正是以日常生活的语气、带着感情色彩来说话的,就最适合我们了。 然后是新东方的“德语一月通”。在看完语音部分的讲解之后,接下来就不必再去看里面的网络课程了,因为据说里面的错误很多,再加上前面说的那老师发音不好,就不要再受她“污染”了。我们只需要直接看文本的内容。我的做法是先看语法部分,一天看一点,开始时看得慢一些,主要是迁就主干教材《初级德语会话》的进度。后面可以慢慢地加快,因为前面说过了,那本主干教材的语法进度是相当快的,只是讲解得不够细致。但只要在主干教材里学过了有关的语法知识,就可以在新东方这里看相关的内容。“新东方”的语法部分组织得比较系统、讲解比较清楚,可以很好地用作主干教材里对语法讲解得不够的补充。我个人是主干课程学到第二十课时,新东方这边的语法就已经全部看完了。即使放慢一点速度,一个月之内化整为零地把里面的语法全部看完,肯定是够时间的,每天的学习量也不会很大。 另外,前面也说到那本主干教材《初级德语会话》里词汇量不多,也是需要以这两本辅助教材来补充。“德国之声”里每一课出现的新单词都要记下来,看“新东方”的语法部分里遇到的新单词也见一个就背一个。我原来设定的目标是一个月内要达到1000的词汇量(因为看过一篇文章,说要能进行基本的表达最少需要1000个单词,要能看懂报章至少要有5000的词汇量,所以我设定的初级目标是1000,中级目标是5000),于是我有意识地控制每天学习的新词汇量为40,这样一个月30天下来,就达到1200的词汇量了。我每天听一课“德国之声”,学一课《初级德语会话》,看一部分“新东方”的语法部分,这三处遇到的所有新单词都全部列入当天学习的词汇量之内。如果三处合起来的词汇量达不到40(通常是达不到的),我就去看“新东方”的词汇部分,补够40个新单词。 这样,以《初级德语会话》为主干教材,以“德国之声”的系列一和“新东方”的语法部分和词汇部分作辅助,每天大概也就只是花上两个小时(星期六、日的休息天可以多花些时间来复习、总结进而巩固一周里学到的知识)。一个月下来,德语的基本语法都能学到,词汇量也有一千多,“一月通”,不是梦想~ 三、反复式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上面只是说了选择什么教材比较适合我们这种完全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入门者。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巧妙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只是把教材里的内容过一遍,没有真正学到脑子里去,那就只是实现了“一月”而已,“通”是说不上的。 我这里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两大要点:反复与发现。这主要是针对词汇和语法这两部分的学习而提出的。因为语音学习结束之后,一门语言通了没有,首先就是指词汇和语法。(至于听、说、写,后面再说。)下面就分别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来实例展示如何运用“反复”与“发现”这两种学习方法。 (一)词汇 对于语言学习来说,什么都有学完的时候,只有词汇是没有学完的时候的。而且词汇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你的阅读不行吗,如果不是因为语法不懂,那就是因为词汇量不够。你的听力不好吗,对声音的反应不够快当然是原因之一,但如果你的词汇量足够,而且对词汇足够熟悉,对声音的反应很快就能练起来。你的说与写不行吗,基本语法掌握了之后,那更是词汇量限制了你(太艰深的语法你可以避免不用的嘛)。 对于词汇,反复背诵记忆是最基本的途径,不要指望这里能有什么捷径。以我学习其他外语的经验,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便携的袖珍小词典。前面说过,现在网络发达,网上有海量的学习资料。到目前为止,我就没有花过一分钱去买任何教材或语法书,但我还是花钱去买了一本词汇量有35000多的小词典。(只需要18元~)因为以我以前学习其他外语的经验,什么时候我把那本小词典翻烂了,什么时候我的词汇量 就过关了。(我确实是每学一门外语,就翻烂一本小词典的。) 做法很简单。把一本小词典的总页数除以六,划分为六大部分,每天翻一部分,看到里面有划起来的单词(就是之前遇到新单词时查词典,把该词划起来),就用手捂着单词看中文解释,把单词背出来。这样一个星期七天,每天看一部分,一个星期下来就能把整本词典里曾经学过的单词都背了一遍。见到新单词时,当然在词典里找出这个词,划起来,并且把那一页折起来。每天看一部分,看到以前学过的单词,但背不出来的话,也把那一页折起来。这词典随身带着,一有时间就拿起来把折起的地方打开来背。折过的地方这样每天反复背(包括了当天的新单词与当天温习以前的旧单词却没背出来的),第二天能背出来就不再折那一页,再增添当天的新单词与当天要温习部分的旧单词背不出来的。 前面说我确实每学一门外语就翻烂一本小词典,它们就是因为这样被我每天反复地折页又展开而给翻烂的。曾经有一本小词典,书页折起的部分都断开了,我要用透明胶纸把断开的部分粘起来,然后继续使用。到了后来,几乎每一页都要作这样的修补。(当然,到了最后,我已经可以把这本小词典扔进垃圾桶去,不再需要它了。)词典的纸都比普通书籍的纸更为耐用,因为早就预备着给使用者经常反复翻看的。尽管如此,这些词典还是一本接一本地给我翻烂了。这是必经之路~ 当然,现在网络发达了,我发现了一个背单词的好东西,那就是现在的网上词典往往会带有一个叫“生词本”的功能。如果你像我那样,即使是工作的时候也比较方便上网的话,那我建议你要充分地利用这个“生词本”的功能来协助你记背单词。 我现在正使用着的是一个叫“迈迪”的德语在线词典里带着的生词本功能。那网址的地址是:,注意一定要在三个w之后加1,因为如果不加1,用的是德国的服务器,在国内用的话网速很慢;加了1就是电信的服务器,国内使用时速度很快。我开始时不晓得,用德国的服务器,网速慢得要死,后来发现可以切换到电信的服务器,却发现原来两台服务器的资料是不共享的,结果我在德国服务器上注册的用户名里已经输入到生词本里的词汇都用不上,要在电信服务器上重新注册,重新再在生词本里输入我学过的词汇。幸好当时我学的词汇还不算多,这样的“搬家”还不算很花时间。 进入上述的网站之后,随便在搜索栏里打一个词进去搜索,然后就会看到右边有“你的生词本”的字样。注册一个用户名之后,以后只要点一下那里就能直接进入你自己设定的生词本。这样,每次你遇到新单词,就加进到那个生词本里,在别的电脑上,只要能上网,都能登录进生词本里练习记背单词。 我在别的在线词典里也见过有生词本的功能,但没见过比“迈迪”的生词本功能更好、更全面的了。首先,进入生词本后,你可以看到上方有“隐藏单词”与“隐藏解释”两个选择,勾选一个,就会发现或者是单词隐藏起来,只看到解释;或者是解释隐藏起来,只看到单词。通常我都选择“隐藏单词”,看着中文解释背单词。背了之后,只要用鼠标点一下单词原来所在的位置,那个单词就会显示出来,马上可以检查你背对了没有。 其次,每个单词你可以选择“熟悉度”,默认的熟悉度是3,比3大的数字是更熟悉,比3小的数字是更不熟悉。用这个办法,我就可以把每天复习时发现没背出来的旧单词的熟悉度调整为小于3,然后下面有一个“查找单词”的功能,选择熟悉度小于3的,就可以把所有没背熟的旧单词都搜出来,这就相当于我在那小词典里把没背好的单词所在的那一页折起来,反复地再去记背。 再次,那个单词本还有可以设分组,左边的功能栏里有“生词组管理”的选项。开始时我是分成“今天”与星期一到星期日共八组,“今天”放今天学的新单词,然后第二天分别把“今天”里的词汇移动到相应的星期一到星期日去。以后每天除了背当天的新单词(即“今天”组别里的词)之外,还背相应星期一到星期日的旧单词(如今天是星期一就背“星期一”那一组里的单词,等于是把以前每个星期一都学过的单词都复习一遍),然后还用上述“查找单词” 的功能把以前设定为熟悉度小于3的单词搜出来再背一遍。如果还背不出来就把熟悉度再降级,如果背出来就把熟悉度提高到默认的3的程度。 但是后来我觉得还是在小词典里背旧单词方便,就把组别重新设为“今天”、“已学”、“词典没有”、“词组”、“带前缀的词”这几类。“今天”还是放今天的新单词。“已学”就是旧单词。“词典没有”是如果学到的单词是那小词典里没收录的就放在那里。因为小词典里的旧单词是一个星期分六天背,星期天本来是休息的,现在就背一下这里“词典没有”里的词。“词组”是专门用来收词组。我认为词汇量不应该是狭义的单词,词组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专列一个组别来收记。“带前缀的词”是因为德语里有大量带前缀的词(那所谓的可分动词与不可分动词),意思很容易混淆,所以把它们都归在一起,经常地背一下。 那单词本里能清楚地列出每个组别里的词汇的数量,所以看着就知道自己的词汇量达到了多少。 最后,这个单词本功能最让我喜欢的,是它有一个所谓“艾宾浩斯记忆”,据说是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的原理来安排你每天应该复习的单词,其实就是把单词按离你输入这个单词的时间的先后倒序地排。但它有一个功能很好用,就是可以把同一天输入的单词的顺序打乱,随机地排列出来,让你去背。这个功能可就是小词典做不到的。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个生词本是以20个单词为一组地打乱次序,所以我才确定了每天记背的新单词是40个。也就是说,我每天记背的前两页的单词就是当天我输入的新单词。再往前两页就是前一天,再往前两页是再前一天……如此类推。 “迈迪”的生词本很好,可惜是它的在线词典功能却很不好。因为它是个开放式的在线词典,是允许读者添加单词的。前期大概是审核也不严格,有些读者添加的单词解释是错的。(最典型的是名词的词性有很多是错的。)它允许后来的读者添加新的解释,却不能删除以前的错误解释,结果呈现出来一个名词的词性是多种的,有时是后一个对,有时却又是前一个对,弄得初学者昏头转向。另外,这个在线词典有部分词可以直接地听真人发音,有部分却是要下载一个发音软件才能听到,可是下载软件的地址又已失效。 后来我发现另有一个在线词典,叫“德语助手”,地址是:。这个词典是严格地按已有的词典来录入解释,准确性要可靠得多。而且不仅可以查德汉,还可以查德英,还能进行动词变位的查找,非常的方便。这个在线词典也有真人发音功能,而且不需要下载什么发音软件,直接点击就能听到。可惜的是,还是有少部分单词是不附有发音功能的。这个在线词典也有生词本功能,但功能简单得很,几乎等于没什么用。 如果上述这两个词典能合并为一个,既有前者强大的生词本功能,又有后者准确的词典功能,那就好了。目前为止的话,也只能是两者同时使用来满足我们的需要。应该说,“迈迪”的开放式也有它的优点,就是能随时补充一些新的单词与新的解释,不像“德语助手”只能照搬现有词典的陈旧解释。例如nmelden这个词,后者只能显示旧有的解释,如“登记”等。“迈迪”就补充了“登陆(互联网)”这样的新解释。显然这是知道日新月异的各种变化的读者随时并及时地补充才能办到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认为小词典还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是因为小词典可随身携带,就算是在不能上网的地方,只要有时间,就能马上拿出来看。这样利用点滴的空隙,就能节省时间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至少是我买的这本小词典有这样的好处,那就是它对每个词都标注了重音所在,合成词还在中间画一条竖杠分隔。虽说德语的发音规律性很强,但是否重音决定了一个元音的发音会是不同的。(对于有前缀的词来说,重音在哪里还决定了它是可分动词还是不可分动词,那更是意义重大了。)而且德语不像英语,不能连读,因此合成词的前一个词的词尾与后一个词的词头元音(如果有的话)是不会拼读到一起的。而我看到的网上词典都不标注这些,这会造成读音的错误。(虽然有真人发音,但我发现这些真人的发音在重音方面是很不准确的。)此外,如果遇到外来语,有时会按外来语发音,有时却又 按德语的发音规律来发音,我买的小词典如果遇到前一种情况,就会特别地标注音标,而这也是网上词典没有的功能。 以上是词汇的反复背诵。在词汇的学习中,“反复”这一方法是最基本的。但“发现”的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学过德语的人就知道,德语的名词有阳、阴、中三性。(开始时我不知道这个词性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规律的,只背单词的字母组成,没背词性,后来才知道必须和单词的字母组成一起背。还有名词的复数形式也要跟着单词一起背。这样跟英语比起来,虽然德语的发音比较有规律,我觉得还是德语单词的记忆量比英语大得多,既要记字母组成,又要背词性,还要背复数形式。可能还要背单数第二格的词尾,虽然“新东方”的语法部分没有说要背这个,可是我看到我买的小词典里每一个名词都标注了它的单数第二格的词尾。) 这个词性的规律性不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规律。“新东方”的语法部分里列了一些规律,但我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很难记得下来。这种所谓的规律,其实最好不是看人家给你总结了什么,而是你自己在背单词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地去思考、去发现。 例如,我很早就发现很多以ung结尾的名词是阴性的。这时你不要只是盲目、被动地记这个ung的词尾。而是随着词汇量的扩大,你会发现这些以ung结尾的阴性名词往往是把动词变为名词、或一个名词引申为相关的另一个名词时加上ung的结尾。然后,你还会发现,很多从某个词干变过来成为名词的,其词性都是阴性。如词尾加上scht、keit、heit或直接就是ei的名词都是这样。这样,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像“Polizei(**、**局)”这样的词会是阴性。不妨再补充一个规律:这些词的复数形式都是词尾加en。 而凡是小的东西都是中性的。如小孩(Kind)、小牛(Klb)等,于是一些加上chen或lein的词尾表现小的名词也是中性的,这样我们也就同样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Medchen(小姑娘)”与“reulein(未婚女子、小姐)”是中性而不是阴性的了。 我还发现,以Ge开头的名词,除非词尾是ung之类要优先遵循阴性名词特征的词之外,很多都是中性的。(注意,这个规律有例外,但大家不妨翻一翻词典,会发现大量的中性名词集中在Ge开头的词里,比例没有八九成也至少有七成之高,这跟大部分名词不是阳性就是阴性,中性的比例相对较少的情况相比是显得相当突出的。这个规律在“新东方”里就没有归纳出来。) 还有以nis结尾的词,也往往是由另一词引申为相关的名词(如“Gedechtnis(记忆)”显然是从denken这个动词的过去分词gedcht引申过来的,“Geheimnis(秘密)”则是从geheim这个形容词引申过来的),其词性也是中性的,而且它们的复数形式都是词尾加se。 此外,合成词的情况,则以最后一个名词的词性为准。它本来是什么性,这个合成词就是什么性的。如“Hndtuch”这个词,“Hnd”是阴性的,但“Tuch”是中性的,则这个词要以最后的“Tuch”为准,即是中性。(PS:“Buch”这个词也是中性的,而且复数形式跟Tuch一样都是u变成ue,然后词尾加er,所以我目前在猜想,是否这类词都是中性,并且有相同的复数变化形式。) 以上这些规律,不是我从语法书看回来的,而是在记背单词的过程中,一边死记硬背,一边也在开动脑筋思考而“发现”出来的。这种发现出来、而非靠看语法书得到的经验规律,记忆要深刻得多,因为这是通过你自己的脑袋主动地得到的,不是被动地从书上搬进脑袋里去,这对于加深记忆有很大的好处。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主张即使是语言学习,也应该像学习自然科学那样,要用一种“发现”式的方法。下面谈语法学习的时候,我会更详尽地演示并说明这种“发现”式的方法为什么更好。 (二)语法 如果说词汇的记忆主要是靠“反复”的学习方法,那么语法的记忆,我强烈地主张要以“发现”为主。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我不主张大家拿起一本语法书吧啦吧啦的去看、去背里面的 语法要点,这只会带来被动的记忆,相当于是把外在于你的脑袋的东西搬进脑袋里去,但搬进去不等于能记得住,不等于能真的进入你的记忆仓库之内。而且由于德语的语法太多太繁杂了,这样看语法书来记忆会把一个初学者搞晕吓坏的。(我确实就在网上看到一个人,自称还有一个德国人朋友帮助他学德语的,可是他只不过是买了一本很薄很薄的语法书来看,就已经把他看晕了,没多久就因为畏惧而放弃了学习。) 我主张的是主动的去“发现”语法规律,这样学回来的语法就会记忆得很牢靠。说起来,开始时我使用这种方法并不是有意识的。前面说过,我开始时用的是《德语速成》这本书,开头的语音部分就已经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与短文,但没有相应的语法解释。我只好自己一边看一边猜(总结)语法规律。 这样做一开始是绕了点弯子的。因为当我学到第三课的时候,里面出现了heissen这个动词的第二人称单数,其变型是heisst。我就自以为是地总结规律:第二人称单数的动词是去掉动词原型词尾的en,加上t,跟第三人称单数的规律一样。这当然是错的,第二人数单数的动词应该是去掉en加上st,只是因为这个词的词干刚好是s结尾,所以不用再加s了。但这个错误很快在第四课就得到了纠正,因为在那里我发现mchen这个动词的第二人称单数是mchst,而不是mcht。但不管怎样,虽然有曲折,但因为是自己看着课文里的变化总结出来的规律,不是看语法书直接得到的知识,经过了比较与思考,印象就很深刻。上述的错误也有助于我牢牢地记住以s结尾的词干在第二人称单数时不需要再加s的规律。 这样开始的进程虽然会比较艰苦吃力(所以我放弃了《德语速成》这本书,找到《初级德语会话》这本每课内容简短得多的书作为主干教材),但记忆不会是浮光掠影,感觉很扎实,就如同你学到的物理、化学知识是真的通过自己亲手做的实验得到证实,而不只是课本告诉你是如此这般那样。 当然,有时猜不出语法要点的时候,还是可以去翻查语法书来解决问题。但经过这样自己思考、发现的过程,再看语法书,就会有的放矢,记忆深刻。网上有些网友制作的语法归纳表什么的,但我个人主张还是应该下载一本正规的语法书作为工具书备查。我本来也下载了这些语法归纳表,也下载了正规了语法书,后来发现每次遇到语法问题要查书时,虽然我都是先查看语法归纳表,却往往还是看得不太明白;再去查看正规的语法书,就觉得能看明白了。“新东方”的语法部分因为翻页查找不方便,我只是每天看几页这样一直看下来把它看完,但没有拿它作为解决不懂的语法问题的工具书。 有时某些语法要点会因为不知道在哪里查找答案而只能悬而不决。例如那本《初级德语会话》里很快就出现了表示过去的现在完成时,但它的语法解释还没那么快讲到这一点。那时我经常看到出现这个“hben……ge,动词词干,t”的结构,却因为不知道那是现在完成时,不知道后面的那个动词结构是动词的第二分词(过去分词),所以不知道应该在语法书的哪里查找这个知识点,便只能乱猜一通。我开始时以为那是被动态,因为我是把“hben”理解为“有”,而不是英语中相应的“hve done”中的“hve”,就以为是“把……给做了”这样的意思。但因为不懂这个结构,每次出现就想一下,特别地注意观察它的一些变化(如可变动词时ge是插入到前缀与词干之间的),到某一天看到相关的语法知识解释而恍然大悟时,对这个结构的印象已经深入脑海。 “发现”式的学习方法,还运用于自己创造性地“发明”规律来记忆一些特别繁琐的语法要点。德语中最繁琐的语法要点,莫过于冠词及形容词要随它之后修饰的名词的性、格、数的变化而变化。正如网上一篇介绍这个问题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在英语里用一个“the”就解决的问题,在德语里却有16种变化之多~而这跟上述的现在完成时不同,初学者很快就得接触到这一知识点,尤其是没有老师指导的自学入门者,更是很容易深受打击,觉得自己不可能记得住那么繁杂的变化,并把原因归结为没有老师的指导。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并不需要老师的指导,我们需要的是开动自己的脑袋,自己创造一些 记忆方法出来。由于这些方法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所以就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因此也就是最能记住的。 当我接触到冠词及形容词的变化这一语法要点的时候,我花了一个星期六下午的时间,坐下来,努力地思考,想出了一套记忆的绝妙法门,并把这个法门写在我的QQ空间的“德语学习”的栏目里:。 记忆的起点是先把人称代词的四格都记下来,这个如果是学过英语,借助英语的类似性是可以记下来的。(可以不一下子全部记住,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见一个记一个,记到差不多的时候再把没学到的也记住。也可以一天记一个格那样分开来记。总之如果觉得太繁杂而不容易记住,就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在几天之内记完,不要强求在一天之内就全部记住。) 有了这个记忆的起点,我们再记定冠词的16种变化。一旦这16种变化你能默写出来,接下来的不定冠词、否定冠词、物主冠词的记忆其实就很有规律性了。再下来是形容词的强、弱与混合变化,其规律性我在QQ空间里都陈述得很清楚了。 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总结过这样的规律,在我看过的语法书或语法规律归纳表里就没见过,这完全是我自己想出来的。由于是从我自己的脑袋里发明出来的东西,所以我记得很清楚,不是被动地记书上写的规律。 以后每次看到课文或练习里出现冠词或形容词修饰名词,我就在脑海里浮现这个表(主要是定冠词这个表,因为记忆的基础是它),确认词尾为什么要这样变化。这样反复地操练,所谓熟能生巧,很快就能找到相应的变化。 这样,学习的时候要开动脑筋,要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背诵,要“发现”与“反复”有机结合,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听、说、写的训练 以上的“一月通”攻略,主要是围绕着“读”的能力,这一方面是新东方那个“德语一月通”解决的也只是这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于像我那样要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的人来说,一个月能通的也就只是阅读为主。 至于听、说、写的能力,这就不是说可以简单地一蹴而成的,但并不是说没有办法练习,而是需要切切实实地花上不少时间去浸淫磨练的。 听力方面,在这个阶段要坚持使用精听,虽然这很花时间,但只要想一下,每天能听好一两句也是好的,那就拿出乌龟赛跑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来吧~具体的做法其实也很简单,不需要特别找什么专门的听力资料。网上不是有海量的德语教材吗,你真会拿来作主干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却不可能很多(如我推荐的也就三本合用),其余的教材资料下载了满满一电脑的,不用可就太浪费了。只要你下载的资料是文本与音频文件齐全的,就可以拿来作为精听的材料。包括我在前面提到过的在语音阶段使用的《德语语音》,里面有大量的对话内容,也可以用来作精听材料。包括《新求精德语》在内的其它入门教材,也都可以利用起来。 所谓精听,就是先从头听一遍课文,掌握大致的意思。然后听第二遍时,听一句就按下“暂停”,把听到的句子写下来。听不懂就反复地倒回、重放。现在有电脑这样的工具,哪怕只是反复地倒回重放其中一个音都不是问题,就用这个劲头逼着自己把意思都听出来。最后当然是对照课文的文本,看自己听对了没有。说白了,就是听写课文内容嘛。 在已经经过上述“一月通”之后,有了1000左右的词汇量作基础,以最初级的入门教材作精听训练,单词应该不是障碍,主要就是训练耳朵对声音的反应速度,也进一步加深对词汇的发音与意思的熟练程度。 至于说和写,其实是同一回事,只是说所需要的时间比写要短得多,因为写是可以慢慢地想清楚再写,写出来之后还可以回头作修改。要练习这方面的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背书,没有别的捷径了。找一本有配套音频文件的教材,一课接一课地背下来,跟着音频文件里的示范去念。然后就去找个学德语的Q群,用德语跟同好们聊天,像写日记一样把今天 发生过的事情用德语说一遍。练多了,自然就能行。 当然,上述是我自己都还没能达到的境界。(我才刚刚“一月通”嘛。)但这是我以前学其它外语所积累的经验,应该是“一理通,百理明”,都适用于德语的学习的。 五、对未来进一步学习的设想,及更遥远的雄心壮志 经过“一月通”后,我已经达到了预计中的初级水平。接下来的学习,就是要在三到四个月之内,再找一本合适的教材为主干教材;继续以“德国之声”系列练习听力;把“新东方”的词汇与会话部分看完;还要看完一本正规的语法书,把德语中所有语法知识点都学习到;将词汇量提高到5000以上。也就是说,至少阅读方面的能力要达到中级水平。 有时间的话,当然还要把听、说、写的能力按上一节的方法练起来。 话说某次偶尔在网上闲逛的时候,看到一个新浪博客,名字叫“一生要学会六种语言”。真是雄心壮志啊~忽然回想一下我自己的情况,如果把现在正在自学的德语也包括在内的话,我已经学了四种语言,“一生学会六种语言”的目标其实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吧。如果德语学好了,我会再学哪两门语言呢,我想西班牙语应该是下一个选择吧……(作梦中的迪迪,,,,笑……) (完) 转贴:意大利语等九大小语种:哪个就业形势最好 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是除英语之外在中国最受众的九大外语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语种”,这种称呼未必精确,但我很喜欢,大未必佳,小更让人觉得亲切和有归属感。 部分人学外语都是出于个人喜好,要不外语学院男女比例也就不会那么失调了,在具体选择某个语言的时候,除了爱好,最看重的就是就业形势了,尤其是把小语种当专业的人,对此更是十二分的关注。 哪个小语种的就业形式更好呢,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很冒风险的,谁都不愿意别人把自己的专业看轻了;所谓和为贵,在为它们的排座次之前,先集体表扬一下,来看两条报道: 第一条是关于就业率的:CCTV_1《朝闻天下》•教育部公布了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专业07年的就业状况,其中涉及本科专业226个,就业状况依据为每年9月初应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数据,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排名前10。 第二条是关于薪水的:据《北京晚报》08年报道,调查显示,本科专业高薪前10名中,小语种专业占据了三名,分别是月薪最高的法语专业,排名第三的德语专业和排名第九的日语专业 „ 这说明,小语种和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处于我国大学毕业生薪资结构的塔尖。 报道很可喜,听上去很鼓舞士气,小语种在就业形势上的相近源于在就业渠道上的类似,虽然在语言结构上有诸多的不同,但在就业渠道上有很强的共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1.政府公务员 2.高校教师 3.新闻传媒机构 4.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 5.各省市外办 6.外贸公司 7.旅游公司 8.留学培训机构 9.文化传播公司10.自由职业者。 说完了大同来说下小异,小语种的就业形式的差异,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 学习这种语言的人数 2、 讲这种语言的国家数量及经济情况 3、 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包括地缘上的和政治经济方面的 结合上面三点,说说我所感受的小语种就业排行: 1、 葡萄牙语(开办院校6所,讲葡语的国家和地区7个左右): 不知道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排行前10里面为什么没有葡语,或许因为每年毕业的学生太少,还不属于“规模专业”吧,如果要给加个塞的话,我会把它放到0的位置上,葡语当前的就业形势实在是超好。 葡语国家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有5个。在语言方面,葡语跟西语情同手足,在就业方面,葡语倒是跟法语亲如兄弟,像法语一样,非洲也是葡语目前就业的一个主要战场。提到葡语非洲,就必须提到一个国家——安哥拉。安哥拉对中国的贡献不只是奥运会上的篮球,他还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更夸张的是08年初小安居然取代小阿成为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中安之间有多强的经济互补也就不言而喻了。中国同另外一个非洲葡语国家莫桑比克也保持着很好的经济关系,目前是他的第六大投资国。从我们网站上企业自己登记的招聘信息来看,学葡语的去非洲,起薪会达到2000-2500美金,这样的工资水平,是其他小语种望尘莫及的。 不过非洲对很多人而言,都是只想远观,不愿近临,如果不想去的话也无妨,巴西,这个讲葡语的南美足球王国,同样是吸收葡语人才的重要阵地。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目前被称为“金砖四国”,经济发展潜力最为巨大。无论是现在还是在将来,目前的葡语毕业生数量,都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葡语的源产地葡萄牙提供不了多少就业机会,但需求也总还是有的,再者他好歹占着欧洲这么一块宝地,让葡语的在三大洲都有落脚点和根据地。 2、 西班牙语(开办院校20所,讲西语的国家和地区20多个) 西班牙语有点像5年前的法语,讲西语的国家有20多个,而国内开西班牙语的院校目前也只有20多所。从这两年的培训市场来看,西班牙语是升温最快的,一方面是由于美洲国家留学市场的开放,另一个方面也是市场对西语人才有了更多的需求。 西语国家大部分集中在拉丁美洲,受西方影响较大,对中国经济依赖性并不强,西语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对稳定。目前良好的就业形势得益于物以稀为贵的法则,不出所料的话,开办西语的院校这几年会激增,加上合适的岗位上逐渐有了合适的人,西语就业在未来大概不会再有这么明显的优势。 3、 法语(开办院校71所,讲法语的国家和地区40多个) 法语是除英语之外,使用国家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语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各比赛场地,都是法英中三语播报的。不过在就业方面,场面很尴尬:学法语的去欧洲就业的极少,更多的是去了非洲。 现在的法语专业很像是非洲预科班,为非洲源源不断的输送翻译人才。讲法语的国家多半分布在非洲,国家虽然穷,可是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大部分尚未开发。中非一直有着传统的友谊,我们称其他国家为朋友,称非洲国家为兄弟,这感情色彩显然很不一样,前两年还 做东开了个中非合作论坛,兄弟们好好聚了一会。中国在非洲的火热和强势是西方国家不愿看到的,非洲问题,越来越成为中西之间的焦点问题,从达尔富尔石油到津巴布韦军火,西方国家即不满又不安,说中国是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 不管外界怎么评说,客观的情况是,中国公司在承接着越来越多的非洲项目,法语专业毕业生一批接一批的来到非洲。我们班24个人,毕业后前前后后有9个去过非洲,7个男生,2个女生,有一个还在那边开了公司。 去非洲会有不错的薪水待遇,起薪在1000-1500美金左右,这也是为什么法语会成为榜单上“月薪最高”的专业,不过很少有人仅仅是看在钱的份上去非洲的,尤其是女生,去非洲更像是在就业压力之下做出的一个无奈选择。现在法语专业的毕业生确实太多了,开设法语的院校,这5年间基本是翻了个番,法国留学的也在陆续归国,这都给法语专业的就业造成了冲击。 4、 德语(开办院校60所,讲德语的国家和地区5个左右) 在我们经营德语网站的过程中,感觉最明显的一个词就是“稳定”,你努力或者不努力,各方面的数据都岿然不动。 德语就业排前10,薪水排小语种第2,我觉得还是稍微有点乐观了。德语的就业形势基本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不会让人太惊喜,也不会让人很失望,吸收人才的主要渠道就是上面提到的10大领域,在外企吸收人才方面,德企是除日企之外表现最好的,尤其是汽车行业。 近三年来,由于留学政策的调整,德国留学处于一个低谷, 德语培训招生人数也是略有下降,感觉德语在中国不如以前那么受追捧了;不过,对德语专业的人来说,这也许是好事,少了一帮凑热闹的竞争者„ 5、 日语(开办院校227所,讲日语的国家——日本) 抛去民族感情的因素,客观的说,日本确实是个科技领先,名企众多的国家。在数码时代的今天,年轻人手上都篡着几件日货:卡西欧的手表、电子词典、计算器,佳能、索尼、尼康的相机摄像机。 在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日本一直稳居第二,同时由于地缘关系,大量的日企在中国投资建厂。日企不像欧美企业,不管母语是什么,都拿英语当办公语言,小日本的英语也不好。日企吸收了大量的日语专业毕业生,之所以很多人觉得外企是小语种学生的主要毕业去向,大概就是受日语就业情况的影响吧。 我们上学的时候寝室里有两个学日语的,毕业后一个进了高校,一个进了日企,他们班的大部分去的是日企,有的是几个人进同一家公司。现在开设日语的院校也是非常之多,达到了227所,快赶上英语院校的一半了;日语的想找份工作不难,想找份好工作不简单,很多都是在日企做文员。 6、 意大利语(开办院校12所,讲语的国家——主要是意大利) 意大利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家,很难用一种固定的思维去理解她。国家很个性,但意语学友的就业多半很规矩。曾经用网站广告换培训班的方式上过北外的一个意大利语班,老师很年轻,毕业没两年,跟我们聊起她们同学就业情况,基本上也是集中于文章开始提到那 10大领域。 如果说不同的话,意语也有一点很个性的地方,培训班里10来个学生,有一个是出于工作需要学意语的,是一家知名网站的足球编辑,后来我留意了一下,包括CCTV体育频道在内的一些新闻媒体,还真是有好几家都招意大利语的做体育编辑。 意大利语没有某一个能大量吸收毕业生的领域,但因为开设的院校数量少,而且不是年年招生,又加之意大利留学政策不太稳定,不像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那样有大量的归国毕业生,因而意语就业的优点是竞争压力不大,缺点是渠道不宽。 7、 俄语(开办院校93所,讲俄语的国家和地区10个左右) 除了俄罗斯,俄语在其他几个国家都不是唯一通用的语言,在乌克兰和几个“斯坦”国家都有“去俄罗斯化”的架势,俄语的地位似乎在削弱 这个消息有点让人沮丧,来说个让人振奋的,前几天,我去参加朋友酒吧的开业典礼,遇到了一个法语导游,我问他现在哪个语种导游最稀缺,他毫不犹豫的说是俄语。 俄罗斯经济这些年复苏的很快,不但是在黑龙江新疆一些边境地区,中俄贸易很活跃,就是在首都北京的核心地区,外交部旁边的雅宝路,街上的路标,商店的牌牌也都是中俄双语的,很成规模。 开办俄语的院校很多,但有不少这些年都没怎么招生,俄语就业整体上处于一个回暖的状态。 8、 阿拉伯语(开办院校16所,讲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有20多个) 阿拉伯语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西亚、东非和北非,给人的感觉就是沙漠和石油。有些国家因为石油富得流油,弹丸之地,人口只有80多万的卡塔尔能有那么好的财力举办亚运会就是石油的功劳。 阿语国家的确是很喜欢拿石油说事的,除了提到的10个小语行业,阿语毕业生的就业跟这个紧密相关,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是毕业生的落脚点。 从习俗上来讲,阿语国家重男轻女的现象较为严重,虽然并不能由此判断阿语女生就不好就业,但要想有较好的发展,女生确实不易。 阿语国家缺乏知名企业,学阿语进外企的想法比较不切实际,在中国做生意的阿拉伯人,多是集中在义乌这样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几个国家都是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通用法语的国家,不少公司都配有两个语种的翻译,也算是法语阿语一家亲了。 9、 韩语(开办院校61所,讲韩语的国家——韩国、朝鲜) 韩语这两年在中国备受小小青年的追捧,把学韩语奉为时尚,不过大部分人都只是出于娱乐的目的来学韩语的,跟韩语专业的就业形势无关。 在华投资的韩企有像三星、LG这样的大公司,更多的则是一些小公司。韩企在华分布有很强的地域性,山东、东北、江浙、广东比较多,而且是多盘踞在一些二线三线城市,像大连、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莞,工资水平也就较低,月薪1000多人民币的也会有人做,小韩企在华设厂,也就是图的人力成本低。 在九个小语种中,韩语专业的含金量偏低,是最不注重学历而看重实际韩语水平的一个 专业,很多企业只要去大专甚至高中以上学历就成。这是因为一来韩语相对容易掌握,二来本身中国很多朝鲜族的人天生就是中韩双语人才,再一个,现在在华的韩国留学生和职员众多,汉语好的也不少,而且有聚居的态势,对韩语翻译的依赖性很小。从某种程度上说,会韩语可以帮你锦上添花,但把它看作安身立命的本钱,恐不长久。 最后说一下上面的部分数据来源:各语种的院校开设数来源于“中国大学课题评价组”,实际的各语种开设院校数应该比这个多几所,因为有些院校往往是开了专业两三年才在教育部备案。各语种的国家数参考了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新编实用世界地图册》国家和地区概况部分以及芳思•小语种网站的部分信息。 本来想好了一句话用来结尾的,说是“不管学哪个语种,只要学好了,就业都没问题~”,这话听上去非常的英明和富有远见;不过回来头来想想,当时学外语的时候,班上没有谁不想把语言学好的,也没有谁不曾努力过,但末了水平上还是会有不小差别,这完全是自然规律;所以想想这么真知灼见的总结还是留给外交部的发言人去用吧。 就业是个沉重的话题,不如调侃一下,自吟自乐的收个尾: 西班牙语的说好就业,葡萄牙语的笑了;葡萄牙语的说用途广,法语的笑了;法语的说要去欧洲,德语的笑了;德语的说很优美,意大利语的笑了;意大利语说地盘大,俄语的笑了;俄语的说要挖石油,阿拉伯语的笑了;阿拉伯语的说要进外企,日语的笑了;日语的说很时尚,韩语的笑了;韩语的说要进大城市挣大钱,学小语种的都笑了 „ 一个西班牙语学习网站,个人觉得初学用还不错的。 语言学习大本营(德语、西班牙语、韩语、越南语……) 英语与德语的比较 英语与德语的比较学习会使德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目前我国高中里教授的外语基本都是英语,所以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具备了英语的基础知识,这为德语学习的入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1 英德字母发音比较:英文中有26个字母。而德语中也有这26个字母,也区分大小写,另外德语中还有四个英语中所没有的字母¨ Ö Ü ß,元音字母比英语中多出¨ Ö Ü辅音字母多出一个ß。学生在记忆过程中结合以前学过的英语知识就很容易掌握。但是在发音方面德语的难度远远大于英语,例如 L R Ö ch p 等,它们的发音与英语字母的发音不同,中文中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发音,因此这几个发音只能靠学生的模仿和教师的示范讲解来完成。另外英文中词尾例如 techer 中的er美语的发音为翘舌音,而在德语中为平舌音,这为德语教学带来很大不便,通常学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同学甚至要用半年的时间才能消除美语发音对德语发音的影响。 2 德语的构词和英语的构词非常相似,例如: 完全相同的构词 德语 英语 中文 Nme nme 姓名 Hotel hotel 旅馆 Bll bll 球 will will 想要 .基本相同的构词 德语 英语 中文 Klender clendr 日历 inden ind 找到 Musik music 音乐 ist is 是(系动词) merikner mericn 美国人 源于英语的词汇 德语 英语 中文 Computer computer 电脑 Internet Internet 互联网 SMS SMS 短信息(服务) (Short Messge Service) GPS GPS 全球定位系统 (globl positioning system) 据曼海姆的德语研究所2004年初统计,在过去10年中德语中共产生了约700个新词,其中40%以上直接来自英语或是英语与德语组成的混合词,英语对于德语的冲击很大。在德国社会中许多人感到德语土,英语“酷”。说英语或用英语词汇显得一个人新潮、时尚、知识全面,许多广告完全使用英语。公司里的高层人员在做报告时不用英语词汇显得他落伍、不全球化,并且有可能危及他的发展趋势。德国的好多歌手更愿意用英语唱歌而不是用德语。 所以有了英语为基础,德语似乎成了信手拈来的“傻瓜”语言,例如:My nme is Li Ping 与 Mein Nme ist Li Ping.太简单了,不是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德语学习的人就会发现,有时自己学的英语知识会影响德语的学习。特别是单词构词接近却不完全一样的单词,经常发生混用现象,学生苦不堪言。这种情况就需要一个很明确的态度:德语学习决不可以依赖原有的英语知识,必须严格弄清两者的区别。 3. 德语中的动词变位也比英语动词变位复杂的多,不仅仅是第三人称单数的简单变位,而是各个人称都有自己独特的变位。抛开不规则变位的动词外,规则变位的动词就可能涉及变形(lesen等),变音(hren等)等问题。例如luen,它的变位是 ich lue du l¨ust er/sie/es l¨ut ihr lut sie luen Sie luen Wir luen 并且德语中还有一部分反身动词(sich erk¨lten),可分动词(bholen)等都是英语,中文里都没有的语言现象,但却是德语动词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德语中的名词有阴、阳、中性,例如 der Mnn 男人是阳性。 die ru 女人是阴性。 ds Buch 书是中性。 有的单词的性与单词本身的自然属性一致,但大多单词的性没有任何规律,如: ds M¨dchen 姑娘为中性 ds euer 火为中性 der isch 鱼为阳性 die Ktze 猫为阴性 所以名词的性也为德语学习带来很多麻烦。但它却是德语学习所必需掌握的东西,如果名词的性记不住,在德语会话中遇到变格问题时,肯定会出错。 5. 德语中还有四个格,也是英语、中文中没有的。 第一格,Nomintiv. Ich bin Chinese. 我是中国人。这里的ich 和Chinese都是第一格(主语和表语是第一格)。 第四格,kkustiv. Wir hören Musik. 我们听音乐。这里的Musik就是第四格 (第四格宾语大多数情况下是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第三格,Dtiv. Ich hre mit dem Bus nch Huse. 我乘公交车回家。这里的介词mit后面就要求第三格,dem Bus就是der Bus的第三格形式。 第二格, Genitv . Ds ist ein Buch meines Vters 这里的meines Vters 就是第二格形式,表示所属关系。 对德语初学者来说格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但格却是始终贯穿德语语言的系统,德语的词汇必须依靠格来完成一个完整有意义的句子。 从动词变位到名词的性、数、格,学生对于这些形形色色的新概念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不理解,恐惧,丧气,甚至逃避。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据本人的经验来看,这不是理解的问题,而是感知的问题,不能期望学生在讲解之后马上理解,学生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些新现象,当学生被这些现象包围的时间够长时,他们会用经验去处理这些问题,达到直觉的高度后,问题便不再是问题,语言变成了一种习惯,习惯成为一种直觉,知觉变成了自信,最后无为而治。 德语与英语的比较1 (一)两种语言的概略比较 学习过英语的同学,应该对当初初学英语(入门)时的种种困难记忆犹新,从字母、单词的强化识记、背诵到国际音标以及种种发音规则的记忆,再到各种语法一项一项的学习,直至高中毕业学习完全部语法,到了大学再一课一课强行记忆个几千单词,最后全力一博对付四六级。总体感觉入门的时候最难,以后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相比之下,德语的入门应该更难,记忆量应该更大。所谓的难主要源自于德语比英语的语法结构要更复杂,源自于德语对古代语言传统保留了更多的继承,而英语语法结构则相对更简洁、更现代化。其实就这一点而言,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应该是最现代化的,最简洁的。所以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时候往往在听说上很容易上手,因为现代汉语的语法太简明了,而对于外国人而言,汉语的真正难点则在于方块式的象形文字的书写和记忆。 就语法的难度而言是:德语大于法语,法语大于英语,英语大于汉语。而英语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最通行的语言,一方面确与英语国家的经济地位有关,而另一方面作为交流工具而言, 英语的确从语法上讲是相对最简单的,而其书写便捷的方式又是汉语不易赶超的。正是基于上述两个原因英语才最为通行。 德语和英语比起来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首先,德语的发音比英语难,有一些我们国人觉得很奇怪的音位,如小舌音r, 擦音ch,发起来都比较困难。其次,德语的语法比英语保留了更多的古代语言的曲折变化,名词、形容词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式、人称的变化,在入门阶段往往不习惯一句话里,每个词都要变化的方式,感到无所适从,常常出错。大家可以回忆自己在学英语时学到过的几个基本而重要的动词:be、do和hve。特别是be动词,其人称变化,时态变化是最让初学者感到困顿的,为了记忆这些变化,恐怕花去了好多时间。而德语的词几乎每一个都要这些变化,不仅如此还都要涉及到阴阳性的变化,如此计算下来,德语的开始需要的记忆量恐怕是英语的好多倍。要自如的应对这些变化不下功夫肯定不行。 此外还有一点,德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比英语要大很多,很有些似古代汉语的书面用语和口语的区别,往往学了很长时间,报刊、杂志还是看不大懂。 但是以上的这些难点都是可以克服的。首先,只要肯下苦功,发音关是没有过不去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音盲点,就中国国内不同地区而言,这种现象也是存在的,比如有些地区的人,就L和N不分、S和SH不分,但是经过锻炼总是可以克服的。所以同样只要肯于细细体味,总会突破德语中这些大家觉得很奇怪的发音的。 家可以慢慢适应。即使你到德国了,日常生活里也都是接触口语,真正阅读名著,感受德语书面语的难度,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德语与英语的比较2 (二)学好英语对学习德语的帮助 首先,学过一些英语的同学一定要把握好已经掌握了一门西方语言的优势,在西方语言相似的基础上学好德语。我是不主张所谓忘掉英语学德语的。德国人自己也几乎都在听说你是学了多年英语之后再学的德语之后,就说:ch, dnn mcht es eimem sehr leichter. 意为,那就容易多了。两者的语法和词汇可比性特别强。举个例子,德语有一个重要词汇zu, 大家一看就能发现它和英语的to 比较像,其作用也特别相似。作为介词,表示到„„去,古雅的介词用法,表示在„„地方;作小品词,引出动词不定式;此外,作副词,表示太„„样了(英语里的too 和to 同源,为了区别多加了一个o)。另外,德语中现在完成时怎么构成啊,是表示“拥有”这个含义的动词hben(英语中的hv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多么相象啊!别小看这点,我就见过我们有些劳务人员,没学过英语,结果这些语法规则还要一条条地背诵。另外词汇上,两者重复、近似的也很多,可以联系记忆。 最后,我给大家学习德语的三个小建议:第一,德语规律性特别强,要注意总结归纳,不要死记硬背~第二,要带着兴趣学。你过去肯定对德国什么地方感兴趣,比如德甲联赛啊,那就把所有球队所在地和一些足球术语的德语说法背下来;再比如你如果对德国历史上那些哲学大师、科学巨匠感兴趣,就把他们和他们的作品背下来,以后到德国,也好很快找到知音。第三,学习德语就必然要用到辞典,这里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写的《德汉辞典》,你到德国后就发现,大到很多专业词汇、小到生活中的俚俗用语,它都有收录,而且基本没有过时。当然,它不是双解辞典,所以在初学时,有时觉得解释不太到位,特别是近义词的区分上面。所以还可以买一种黄皮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德国Lngenscheidt出版公司的《朗氏德汉双解大辞典》。到德国后,逐渐练习使用德语辞典为主,有些词要看我们中文有没有固定译法,就看上面说的上海版《德汉辞典》即可。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你一定能够把德语学好。
/
本文档为【[教学]德语自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