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正常的体验网站,请在浏览器设置里面开启Javascript功能!

为什么是上海——租界档案里的红色革命源流

2017-12-29 11页 doc 26KB 56阅读

用户头像

is_358746

暂无简介

举报
为什么是上海——租界档案里的红色革命源流为什么是上海——租界档案里的红色革命源流 为什么是上海 ——租界档案里的红色革命源流 李 红 1921年7月,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石库门里宣告诞生。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细节虽有些模糊,意义却更为清晰和重大。 1920-1921年的上海发生了什么,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解密档案,正是还原历史细节的一把钥匙。1920年代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日报》的开放卷宗,通过细细解读这批档案,后人可以以更加清醒的自觉,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上海诞生这一命题。 租界警务密报 自1843年开埠以后,近代上海逐步形...
为什么是上海——租界档案里的红色革命源流
为什么是上海——租界档案里的红色革命源流 为什么是上海 ——租界档案里的红色革命源流 李 红 1921年7月,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石库门里宣告诞生。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细节虽有些模糊,意义却更为清晰和重大。 1920-1921年的上海发生了什么,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解密档案,正是还原历史细节的一把钥匙。1920年代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日报》的开放卷宗,通过细细解读这批档案,后人可以以更加清醒的自觉,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在上海诞生这一命。 租界警务密报 自1843年开埠以后,近代上海逐步形成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一市三治”的奇特政治格局,由于缺乏统一的权力中心管控,那分割的地理格局、不同的行政管理、混居的活动人群,折射出近代上海那个光怪陆离的现代化图景。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多元结构所造就的“无序的活力”,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进而形成历史事件。 在华洋杂处、分而治之的1920年代上海,一年中,发生着数不清的琐事和要闻,密谋和公务。1920年8月22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警务日报》(S. M. C. Police Daily Report)在“中国情报”一栏中,突然出现长达36行的情报秘闻: 陈独秀~前北京大学教授~现居环龙路。据报道称~陈正于该处安徽籍人士中组织一社团~旨在改进一系列安徽事务并废除现任督军。 几个月前关于陈独秀的调查明~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安徽人~大约35岁。去年~在学生进行反对将胶州割让给日本的游行示威时~陈独秀受到北京政府的逮捕。政府指控他作为一些书籍的作者~在书中有鼓动暴乱的倾向。 到达上海后~陈独秀去了全国学联和江苏教育联合会~但并没有参加任何学生会议~至此也可以确定他并没有公开卷入到学生动乱中。一般认为~陈独秀是一位相当激进的改革者~在北京时曾撰写过一些书~这些书在发行流通之前就被 ?政府控制了。但是在没收前~学生就从政府圈得到了这些书的一些印本。 以上文字,是由工部局警务处长麦高云(K. J. McEuen)呈送总办利德尔(N. O. Liddell)的报告。其中关于陈独秀的这段文字,也是该期《日报》中篇幅最大的一则。《警务日报》是用英文撰写的,将陈独秀的名字拼写为Chen Tuh Hsu, ?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警务日报》(1920年8月22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U1-1-1127,第114页。 1 推测其年龄“大约35岁”,这与事实有些出入,1920年陈独秀已经41岁。 工部局《警务日报》是一份什么性质的日报,为何在此时突然出现关于陈独秀的大量跟踪报道, 据《上海租界志》载:《警务日报》是工部局警务处编制的日报,从1907年1月1日到1938年6月30日,每日一份,由警务处呈送总办处。主要记载警务处各捕房中、西人员变化情况,监狱及各捕房拘押囚犯统计,当日捕房管辖范围内发生的火警及各种刑案等。《警务日报》中的重要内容,总办通常会批转给工部局相关职能部门处理或提交工部局董事会议及其各委员会——公共租界的决策与咨询机构,并加以讨论。 《警务日报》属于动态简报性质,文字一般都比较简短。这则长长的文字,则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租界警方已十分关注陈独秀的行踪动向,并详细了解陈独秀在北京和上海的“过激”行为。 公共租界的密报,探知陈独秀在1920年8月正于“安徽籍人士中组织一社团”。这些密报虽然未能破解出陈独秀组织社团的真正意图,但却还原出一个重要事实: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上海正式成立,选举陈独秀为领导人,称为“书记”。 城市并不只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而是历史人物积极活动的场所。1920年代,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时代大潮中,怎样将马克思主义思潮转化为建党的实际行动,点燃了红色革命的薪火, 渔阳里红色弧光 1920年的中国,刚刚经历疾风骤雨般的五四运动,社会民众的情绪似乎在创痛中得以短暂慰藉。 新年到了,租界的洋人们正沉浸在跨年的兴奋中,北洋政府依旧在分割、动乱中履行行政统治。就在元旦这天,上海《星期评论》周刊发表《红色的新年》的新年宣言: 一九一九年末日的晚间~ 有一位拿锤儿的~一位拿锄儿的~黑漆漆地在一间破屋子里谈天。 …… 他们俩又一齐说: 唉~现在我们住的、着的、用的、吃的、喝的、抽的~都没好好儿的: 我们那些锤儿下面作的~锄儿下面产的结果~ 那儿去了: 冬:冬:冬: 远远的鼓声动了: 2 劳动:劳动: 不平:不平:: 不公:不公:: 快三更啦: 他们想睡~也睡不成。 朦朦胧胧的张眼一瞧~ 黑暗里突然的透出一线儿红。 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从近东到远东。 那潮头上拥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 …… ?这红色的年儿新换~世界新开: 时处危局,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让新兴知识分子发出红色新年的呐喊。《星期评论》是早期国民党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其主要撰稿人李汉俊、沈玄庐等人发出“世界新开”的宣言。斯时,《星期评论》与李大钊、陈独秀在北京创办的《每周评论》齐名,被时人称为“舆论界最亮的两颗明星”。 随着陈独秀的南下上海,舆论界的南北执牛耳者有了地理和思想的交集。 1920年2月下旬,农历除夕,陈独秀悄然来到上海。他是被北洋政府通缉,危急之中由密友李大钊扮演骡车车夫,亲自护送到天津,从而转乘海轮到上海的。在途中,他们商定了一件严肃而重大的事件——“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 不久后,陈独秀住进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的石库门里弄,《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由北京再迁回上海。仿佛有着神奇的磁力,这里先后聚集了李汉俊、俞秀松、邵力子、沈玄庐、陈望道、李达等一批新文化运动者和早期共产主义者。沈玄庐、李汉俊是《星期评论》的主笔,邵力子是《民国日报》主编,陈独秀是《新青年》的创办人,几大笔杆均住在法租界,彼此相距不远,大家往来甚密,经常座谈讨论社会主义和改造中国的问题。一时间法租界渔阳里一带,悄然热络起来。据陈望道回忆:大家住的很近(都在法租界),经常在一起,反复地谈,越谈越觉得有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必要。上海已成为逾出新文化范畴的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聚集地。 就在酝酿筹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日子里,一本薄薄小书——《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如同下了一场及时的春雨。1920年该书初版时,因时间紧急,将书名错印为《共党产宣言》。时至今日,这本错版刊物全国仅存留数本。在上海市档案馆里,就保存了一本。因其珍稀罕见,已被列入“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名录。8月,该书再版时,错印的书名才更正了过来。这本译作气势磅礴,富有鼓动性,始译后便 ? 《星期评论》第31号,1920年1月1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D3-0-79。 3 成为千古名篇。陈望道、李达的相继到来,为共产党发起组又增加几员虎将。由于上海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全国”,这里成了中国青年最向往的地区之一。全国有不少青年对旧社会不满,要求思想解放,许多人脱离了家庭和学校,到上海寻找进步出路。参与浙江一师学潮的俞秀松便是其中一名代表。在北京大学旁听期间,经李大钊的推荐,俞秀松也来到上海,和他的老师陈望道一起,一头扎进组建共产党的队伍中。 就在渔阳里逐渐升温的建党过程中,苏俄对中国由关注的目光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1920年3月,列宁和共产国际决定,由俄共(布)中央远东局海参崴分局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中国。代表团的使命是:同中国革命组织建立联系。在此之前,苏俄东方局曾接到海参崴方面的电报,知道中国曾发生过几百万人的罢工、罢课、罢 ?市的大革命运动,所以派维经斯基到中国来看看。列宁给代表团下达了三项任务,第一项就是同中国社会主义团体联系,组织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及青年团。 代表团的负责人是俄国人维经斯基。为了工作便利,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吴廷康。代表团中有一个中国人杨明斋,他的职务是翻译。共产国际和俄共(布)代表团一行五人,以俄文报纸《生活报》记者的身份,于1920 年4月初来到北京。经李大钊牵线,旋即来到上海拜晤陈独秀。 一时间,群贤毕至,聚集上海滩,渔阳里红色弧光初现。 上海共产主义发起组由于苏俄代表团的到来而加快了组建步伐。维经斯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广泛会见了无政府主义者、自称社会主义者等人之后,最终找到了中国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双方多次商谈后,陈独秀决定:研究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工作,现在需要立即组织一个中国共产党。1920年8月间,在《新青年》杂志社,上海共产主义发起组正是成立了。关于小组的名称,陈独秀致函北京的李大钊,经认真斟酌,就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党组织的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沈玄庐、陈望道、俞秀松、杨明斋、邵力子、沈雁冰、袁振英、林伯渠、沈泽民、李启汉、李中、施存统、周佛海等人。 频繁的聚会活动,引来租界当局关注的目光,于是,便有了开头的《警务日报》的密探记载。既有证据,租界警方为何不采取行动,这得益于在中国大一统格局中,“上海华界与公共租界、华界与法租界之间、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之间,出现了城市 ?管理的一道道缝隙”。这是物理意义上的缝隙,更是制度意义上的缝隙。这对于早期共产主义的活动乃至中共成立后领导的政治斗争,提供了一个政治活动的缓冲地 ? 李达:《中国共产党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引自《一大回忆录》,知识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第12页。 ? 熊月之:《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诞生地的红色记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3年版,第8页。 4 带。 上海共产主义发起组成立后,发起组的部分成员又分赴各地组建党小组,经过组织与联络,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东等地先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一个共产主义的火苗,开始在中国大地悄然擦亮火花。诚如方德万( Hans van de Ven) 关于中国共产党起源中所说,“共产党并不是从1921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开始就羽翼丰满了,从地方上的私人情谊发展到全国性的组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知识分子群体里的校友会、同乡等关系网经历了共同的战斗经验才逐渐转变成一个列宁 ?主义式政党。” 上海共产主义发起组的宣传活动蒸蒸日上。1920 年9月,《新青年》改为上海共产党组织的机关刊物,这份杂志由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完成了华丽的红色转型。11月7日秘密创办了党内机关刊物——《共产党》月刊。这个刊物第一次在中国树起了共产党的旗帜,第一期便印发了5000份。1921年,《共产党》第五号短言,庄严昭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一是经济的使命,一是政治的使命。组织青年活动也广泛开展起来,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成立,为了便于工作,门口还挂上“外国语学社”的魏碑体招牌。年轻的俞秀松担任第一任团书记。1921年3月底俞秀松前往苏俄,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他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密切关注。青年共产国际东方部书记格林赞誉,“上海的组织是中国的中心„„完全是一个共产主义组织”。 老渔阳里2号是《新青年》编辑部、上海共产主义发起组所在地,新渔阳里6号是外国语学社、社会主义青团所在地。两个地方都是半公开的红色场所。作为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源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地,渔阳里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早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梦开始落地生根的地方。 自1920年下半年到1921年上半年,共产运动的嫩芽在各重要城市先后滋生。这些不受人注意的嫩芽在地广人众的中国原系沧海一粟,不为当时一般人所重视。但后来滋生蔓延,很快遍及于全国,将中国现代史驶入民族复兴的航道。 历史新拐点 共产主义不是流于理论止于实践。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脱下长衫,走出书斋,深入工人群体中,赋予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深厚的工人运动基础。 据1920年“五?一”节《新青年》杂志的调查表明,当时上海已有工人 58万人,近半数是工厂产业工人,其中又有15万在 500 人以上的大厂做工,几乎占了产业工人数的 2/3。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在全国范围内,上海已是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城市;在上海地区,工人阶级已是城市中最大的群体。1919-1921年, ?转引自周锡瑞:《关于中国革命的十大议题》。 5 上海的物价飞涨,工人罢工与日俱增。《劳动界》周刊第22册,专门发表《1920年上海底劳动运动大事记》,指出:“这一年来,单是罢工运动,共有40次。”对1920年-1921年可能出现的险峻局势,工部局高层便打破只在每周三召集例会的常规,经常召开特别会议应对“本地局势”,讨论罢工、抗捐等引发社会不安与动荡的诱因,力图做好应对准备。 1920年8月15日,由陈独秀和李汉俊发起,创设《劳动界》周刊。发刊词开宗明义,指出“宗旨在改良劳动界的境遇„„一个中国劳动阶级有力的言论机关”。创刊不易,深入劳动界更是一个艰苦的长期过程。1920年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李启汉,在纺织工人最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办了一所工人半日学校,地点在槟榔路北锦绣里3弄(号)。他学会上海方言,与工人打成一片,在短短半年内便组织成立了上海印刷工人会、上海烟草工人会等许多进步工会。10月3日,在新渔阳里6号召开了上海机器工会筹备会。11月21日成立时,吸引了孙中山、陈独秀等去演讲。陈独秀著文热情赞扬了上海各业工会代表团,他说:“鄙人对于新组织的上海各业工会代表团,抱有无穷的希望;现在他们居然能够觉悟„„居然能够集合机器、纺织、印刷、烟草等真正工人的工会筹备组织,更加令人不能不欢迎佩服了”。面对风云暗涌的共产主义与工人运动,北洋政府似乎嗅出工人运动的潜在能量,一张张公文密令,企图扼杀工人运动于襁褓之中。渔阳里6号刚开过上海机器工会发起会,淞沪护军使何丰林就电告北洋军阀政府,称“社会党陈独秀来沪,勾结俄党„„在租界组织机器工会。并刊发杂志,鼓吹社会主义, ?已饬军警严禁。 1921年,在历史的承接与演进中,迎来近代中国的新拐点。 租界里的文化出版政策步步紧收,上海共产党发起组编辑的刊物也陷入步步惊心的境地。1921年初《新青年》月刊的出版被破坏,8卷6号“排印将完的时候,所有稿件尽被辣手抓去”(见9卷1号“编辑室杂记”)。初春不久,《共产党》月刊正排出第3期,突遭租界密探查抄,编辑部只得在此期一页空白纸上写下“此页被上海法捕房没收去了”一行字。 1921年五一节之前,在共产党发起组的领导下,召集学校、社团、报馆中进步人士在渔阳里6号开过三次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筹备会。而这些活动,均被《警务日报》进行了密集记载: 24日~早上9点10分。在霞飞路,Avenue Joffre,渔阳里,Yu Yang Lee,6号召开的会议讨论了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方式和途径~会议有34人参加。会议决定于五月一日在圣凯瑟琳附近的公共娱乐场举行大型集会……可能会参加五月一日的会议。要求商店关门停业~在五月一日悬挂旗帜。会议还决定了于4月28日 ? 《申报》1920年10月16日。 6 晚上7点举行另一个会议。这次会议由李启汉,Li Chi-hoen,主持~于晚上12点20结束。 29日~关于五月一日庆典准备联合会的会议在霞飞路渔阳里6号晚上8点召开~会议主席是现在失业的前湖南学生李启汉~大约20个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派出四人去区龙华警备司令部访问~并要求准许他们在五月一日的西门公共娱乐场举行大型集会。由于两名法国警方的中国人警探的出现~会议讨论内容受到了相当的限制。会议于当晚10点结束。 30日~法国警方代表昨天中午去到了渔阳里6号~也就是五月一日劳动庆典准备活动的总部。警方搜查了该处并发现一些传单。他们还警告与会人员不要在这里开会。会议组织人员散去了~新来了几个学生在这里。 一份传单已被印刷出来~将于五月一日由商人和劳工共同救援会散发~以下是 ?传单内容:五月一日~伟大的纪念日。醒来吧~劳工们和商业员工„„ 尽管受到严密监视,五一劳动节当日,上海共产党发起组成员还是集体出动,散发标语传单。几名热血青年到先施公司的七层楼上,象天女散花似得把传单、标语投到大马路(南京路)上,不仅惊动了行人,也忙坏了印度巡捕。这样,“在上海也 ?。这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庆祝会,算是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震动” 昭示了共产党与工人运动结合的雄伟力量。 在中国开展卓有成效的联络和建党准备之后,1921年初维经斯基受命回国。4月初,列宁派出共产国际的正式代表马林。6月3日,马林踏上上海十六铺的码头,在李达、李汉俊的协助下,1921年7月23日的一周,中国共产党各地组织的代表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树德里石库门大厅里汇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一座火山,在中华大地上,一个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经过漫长的能量积蓄期,终于到了喷发的临界点。 尽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性在当时并没有立即显示出来,但是“这个忠实 ?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从一开始就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正是由于上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独特地位,工人阶级在这里走上历史舞台,早期共产主义者率先践行,催生了一个新型政党的诞生。 在历史的年轮上,这些重要瞬间,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恒星,定格在时光隧道中,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卷中熠熠生辉。时代的车轮在疾速前进,今天,这些历史记忆时常被记起——因为,这些瞬间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基因。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警务日报》(1921年4月25日、29日、30日)。上海市档案馆藏,档案号U1-1-1130,第64页、75页、77页。 ?包惠僧:《党的一大前后》,引自《一大回忆录》,知识出版社1980年第1版,第29页。 ?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156页。 7 8
/
本文档为【为什么是上海——租界档案里的红色革命源流】,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历史搜索

    清空历史搜索